書名:潛水時不要講話(新版)

原文書名:


9786263109315潛水時不要講話(新版)
  • 產品代碼:

    9786263109315
  • 系列名稱:

    Essay時代
  • 系列編號:

    RE2007X
  • 定價:

    460元
  • 作者:

    栗光
  • 頁數:

    320頁
  • 開數:

    14.8x21
  • 裝訂:

    平裝
  • 上市日:

    20250728
  • 出版日:

    20250728
  • 出版社:

    麥田(城邦)
  • CIP:

    863.55
  • 市場分類:

    小說,散文
  • 產品分類:

    書籍免稅
  • 聯合分類:

    文學類
  •  

    ※在庫量小
商品簡介


潛水,是一次學會「安靜」的過程。
她說:「我沒有鴻鵠之志,只有藤壺之志。」
潛入海底,也潛入心底,寫給每個害怕卻仍想靠近的靈魂,
悠游在海中,傾聽生命的密語。
 
「為什麼還要潛水?我咀嚼那道題目,好幾秒,發現自己不知道……但還好,還好我不知道,還好我在知道之前,就已經沉迷了。當我沉迷,我便無所畏懼。」——栗光

陳芳明╱作家、學者
吳明益╱作家、國立東華大學華文系教授
布朗尼飛魚╱進階潛水員
——專文推薦

小熊老師(林德俊)╱文化社造工作者
林季儒╱基隆市銘傳國中閱讀推動教師
金磊╱水下鯨豚攝影師
張正杰╱國立台灣海洋大學共同教育中心主任
陳楊文╱海洋生態AI博士
黃美秀╱國立屏東科技大學野生動物保育研究所教授
黃宗慧╱國立台灣大學外文系教授
黃宗潔╱國立東華大學華文系教授
——好評大推(按姓氏筆畫排序)
 
無垠的大海,無情讓人生畏,如水母毒吻,再踏入一步便被侵吞。
湛藍的、銀藍的、水藍的深海,包容人世的動盪罪惡與柔軟光明。

當你潛沉到海裡傾聽,
海會說話,生命也會悄悄綻放。

以海平面為分界,栗光帶著氣瓶下潛,漂流在世界這一端與那一端,由自身的海洋體驗出發,記述在台灣、澎湖、綠島、澳洲、菲律賓、沖繩、馬爾地夫、印尼等地的潛水經驗,她關懷海中與岸上的一切生物,蘊含慈悲、溫暖的心靈之目觀視彼此;因為善感而能看得通透而厚實。靈動歡快細微的文字,對萬事萬物充滿敬畏呵護,並時時反思,融入豐沛活用的海洋生態知識,即使你從來不曾深入大海,也能順著她的字句顯現的盈動眼光,認識瞻星魚、艾氏擬花鱸、藍紋章魚、眼班雙鋸魚、海獅、硨磲貝,還有無論如何認也認不完全的海洋生物們,浩浩廣袤的海潮中,總有令我們著迷又摸不清的美好與可怖,懂得畏懼才知道渺小與發自內心的尊重海。

輯一「如果為了遇見你」,她在海中看見自我,挖掘內在,在栗光的身上將驚訝發現,我們對潛水熱愛者的想像或許太過局限,潛水除了是考驗體力,亦是延展內裡,越是痛苦,因為熱愛而願意傾倒自己,在踩過痛苦的界線後越可見柔軟與自由。
輯二「交出眼睛的動物」,書寫下水後親近的生物與海上活動,海潮茫茫,有些美麗閃動的生命或許一輩子只能遇見一次,軀體與靈魂交會,毋須語言,是震顫動驚喜的一期一會。

海平面之上,
海平面之下,
大魚群、小魚群走過,她也走過,
再將自己靜靜地傾入海流之中……

一本關於「如何與世界重新連結」的生命筆記。在海裡,語言無用,只剩下呼吸與觀察,每一篇文字都像一次下潛,有時遇見海龜,有時遇見自己的脆弱與迷惘;有時她因暈浪嘔吐,有時她為了一隻被獵捕的蚌感到心痛。從藤壺、鯊魚、海龜、海獅,到陽隧足、海鞘、海參、海星,甚至細小如米粒的海蛞蝓與偽裝巧妙的躄魚,皆成為她思索生態倫理與生命關係的連結。栗光用文字延長了潛水的時間,開啟了另一種觀看自然的方式,她找到關於自我、關於群體、關於尊重生命的答案。真正的潛水,不在於水深幾米,而是願不願意放下主導,用最溫柔的方式靠近這個世界。

作者簡介


姓名:栗光
青輔會「青年壯遊台灣」實踐家、吳鄭秀玉女士黑潮獎助金「海洋藝術創作類」得主。作品散見於各大報章雜誌,曾獲桃園文藝創作獎、梁實秋文學獎等,並入選九歌年度散文選,著有《潛水時不要講話》、《再潛一支氣瓶就好》。

相關著作:《潛水時不要講話》

商品特色/最佳賣點


=本書特色=
★收錄大量作者近身攝影的海洋生物精彩照片,讀之彷彿身歷海境。
★榮獲2019吳鄭秀玉女士黑潮獎助金「海洋藝術創作類」獎助!
★在文學裡認識海洋,跟著作者的文字潛入海裡,以海中的所見所聞,照映自身對生命的反思。

書籍目錄


「Essay時代」前言
【新版自序】祝你潛安
【推薦序】深海裡的深情╱陳芳明
【推薦序】潛入水裡,沉棲心底╱吳明益
【推薦序】休閒潛水簡單也困難╱布朗尼飛魚

輯一╱如果是為了遇見你
潛入星空之海
在澳洲看海的日子
還不能自比為一隻海鷗
如果是為了遇見你
真失禮,人家才沒有死掉呢!
防曬油
被螃蟹拯救的一天
魚偵探
一件很小很小的事
想喝酒,請先接受挑戰
孤兒不怨
心上的貝殼項鍊
在時間近乎靜止的地方
每支氣瓶都有一個課題
讓火焰持續燃燒
心形女孩
痞子行李箱
敗逃的收穫
觀音賜的暈船藥
只是還可以成長的人
沒有是一種天賦
帶剌的名字
Lombok
禮物藏在最上面
紅月之海
海平面之下,海平面之上

輯二╱交出眼睛的動物
尋找長尾鯊
拜訪魚的村落
在蔚藍中飛翔的海龜
被解除的保護色
在海與海間跳躍
暖昧海中鯊

海神的彩蛋
流光
綱絲與海豚
他眼中的世界
抽考
跟你說一個大魚的故事
請讓我為你取名字
禪之花
魔門一刻
Where’s Wally
海底有鵲橋
危險與誘惑
藤壺之志
紅樹林下的糖果屋
不願交出眼睛的動物
Anilao的神之眼
閃閃發光的夜
篝火
分靈
 

推薦序/導讀/自序


陳芳明╱作家、學者
吳明益╱作家、國立東華大學華文系教授
布朗尼飛魚╱進階潛水員
——專文推薦

小熊老師(林德俊)╱文化社造工作者
林季儒╱基隆市銘傳國中閱讀推動教師
金磊╱水下鯨豚攝影師
張正杰╱台灣海洋大學台灣海洋教育中心教授
張祖德╱2019年全國師鐸獎得主、澎湖馬公高中海洋教育教師
陳楊文╱海洋生態AI博士
黃美秀╱國立屏東科技大學野生動物保育研究所教授
黃宗慧╱國立台灣大學外文系教授
黃宗潔╱國立東華大學華文系教授
黃國珍╱品學堂創辦人、《閱讀理解》學習誌總編輯
——各界推薦(按姓氏筆畫排序)

文章試閱


新版自序╱祝你潛安

  2013年,我收到小天下出版社的邀請,寫了一本李安傳。它不是個人的文學創作,卻是我的第一本書,內心有著特殊情感。而承蒙許多人關照,出版後它幸運入選了一些國外書展,看著編輯傳來的消息,我既感動又羨慕,原來一本書會比作者去更多地方。

  2020年,由於麥田出版社的信任與傾力相助,真正屬於自己的創作的《潛水時不要講話》出版了。它像一艘螃蟹船,不但航向他方,還給予我容身的空間,將我載往不同小島。起初是一些校園、書店或在地空間的分享,漸漸地開始收到讀者回音,甚至有幸參與生態調查團隊。互動往來間,我習得更多理解海洋的角度,也得以寫出第二本散文集《再潛一支氣瓶就好》。

  知道《潛水時不要講話》有機會推出新版,腦海首先浮現的,是某次搜尋書名的hashtag,發現有一位陌生朋友提到,他之所以拿起這本書,是因為一位潛水教練的推薦,對方覺得自己透過這本書,更理解那些一到了海中,神情就變得或呆滯或無措或肅穆的學員一點。那篇文章於貼文者而言,大約僅是一件小事,一則日常紀錄,可是我每一次想起它,胸口便暗湧騷動。原來,一本書真的會比作者去更多地方。

  出版何其神奇,它在我看不見的時候不斷地生長,然後悄然一日,綻放滿樹的花,有些花就這樣往下生成果,我感覺自己所有的眼淚都被人理解與看見。必須誠實地說,我獲得太多本不會輕易被交託的信賴,有些故事在夜裡找到我,低語從訊息滑出來,有些邀請屬於白日,語句在桌椅間微微震動。無論去處是某個人的片段人生,或一群人共享的時空,前往時我總是懷著無比的慎重。

  今年是2025年,距離第一堂開放水域潛水員課程,轉眼已過十五年,我不曾揣想自己會潛多久、寫海多久,亦不曾料想到會在這幾年間損傷耳膜、韌帶與蹠骨,但我始終念想且必須回到有潮汐的日子,並感到快樂。於是,恍然憶起那年在墾丁潛店的分享會後,一陣沉默的QA時間,一位業界知名教練善意地舉起手,誠懇地問,像你這樣水性差的人,為什麼還要潛水?

  為什麼還要潛水?我咀嚼那道題目,好幾秒,發現自己不知道。不知道在專業人士眼中,自己算是水性差、有許多狀況需要克服的那類。不知道那些歷程,其實不是海人共有的成長經驗。但還好,還好我不知道,還好我在知道之前,就已經沉迷了。當我沉迷,我便無所畏懼。

  如今的潛技稱不上高明,但距離這本書的寫作時期稍有進步,揚沙揚得少了,五米三分鐘不再飛高高,能獨自發現的海洋生物與現象持續增加中。想到要讓這本書改新版推出而不絕版,讓那些羞答答的過往繼續展現於他人眼前,我感覺自己是一顆硨磲貝,正因為此刻你的目光,雙殼緊緊一夾。

  但這本書屬於它自己,是一艘螃蟹船,還想載一些人多認識海洋一點點,特別是那些下水後,或無力或懊喪或被認為水性不夠好的。只要真心喜歡,感到愉快,記得你與海洋生物兩方的安全,那麼,祝你潛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