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名:儺賜

原文書名:


9786264120142儺賜
  • 產品代碼:

    9786264120142
  • 系列名稱:

    貓空-中國當代文學典藏叢書
  • 系列編號:

    17
  • 定價:

    320元
  • 作者:

    王華
  • 頁數:

    252頁
  • 開數:

    14.8x21x1.3
  • 裝訂:

    平裝
  • 上市日:

    20250402
  • 出版日:

    20250402
  • 出版社:

    釀出版-秀威資訊
  • CIP:

    857.7
  • 市場分類:

    小說,散文
  • 產品分類:

    書籍免稅
  • 聯合分類:

    文學類
  •  

    ※在庫量大
商品簡介


一個座落在深山之中的邊緣村莊,長年籠罩在濃霧之中,陽光難以穿透造成土地貧瘠,唯有一輪蒼白的太陽高懸,顯得美麗而憂傷。因不受政府重視,村民為了生活衍生出獨特的婚俗——即兩、三個男人合資,共娶一妻。

秋秋,一個美麗的瘸子,生性善良勤勞,被騙嫁到這個叫儺賜的村莊,成為霧冬、藍桐和岩影這三兄弟的妻子。原本憧憬的幸福生活瞬間崩塌,且求助無門,面對這樣不倫不類的風俗,她決定提起勇氣狀告政府。

但這個村莊團結得如一個人,每個人都是共犯。這時,她才明白自己在對抗的不只是兩、三個男人,也不是一場婚姻陋習,而是與整座儺賜莊為敵……

透過秋秋與三名男子在重婚陋習下,剪不斷理還亂的情感糾葛,
映照少數民族文化的綺麗,交織出一幅淒美哀愁的人間景緻。

作者簡介


王華

仡佬族作家。

著有長篇小說〈橋溪莊〉、〈儺賜〉、〈家園〉、〈花河〉、〈花村〉、〈花城〉,中篇小說〈旗〉、〈向日葵〉以及短篇小說〈香水〉、〈牆上的日記〉等。

曾兩次獲全國少數民族文學創作「駿馬獎」;作品被改編成電影,部分作品翻譯到海外。

商品特色/最佳賣點


★兩度獲得中國國家級文學獎「駿馬獎」、仡佬族作家王華,以雲貴高原獨特的重婚文化為題材,細膩書寫女性受環境壓迫下的掙扎與困境!

書籍目錄


第一章
第二章
第三章
第四章
第五章
第六章
第七章
第八章
第九章
第十章
第十一章
第十二章
第十三章
第十四章
第十五章

文章試閱


第一章

1
  似乎,還是在很早很早的時候,我就想跟你們講講儺賜莊了。有可能是我半歲那天,我還沒學會感傷的眼睛,看到我媽離開我,離開我爸和我哥去另一個男人家裡的時候?或許是哪一次,偷偷回來餵我的奶的母親深埋在眼睛深處的憂鬱被我看到的那一瞬間?或者是在我第一次過桐花節的那一天?或者是我第一次看到儺賜層次分明色彩豐富的霧的那個時候?或者,是在後來我的那一段上學時光裡,在我爸決定用我上學的錢來為我和我的兩個哥哥打夥娶秋秋以後?似乎,這個願望就像我的一塊皮膚,與生俱來,和我一同感受著儺賜白太陽下那些故事的美麗和憂傷。
  白太陽!
  儺賜這個地方,一年四季裡只有不到兩個月的時間裡才有真正的陽光。平時,這裡最富有的就是霧,於是,很多時候儺賜的天空中就會有一輪白太陽。從升起到落下,一直潔白如銀,一直,那麼美麗而憂傷。
  看到那一片陽光了嗎?那一片,那一片,那兒還有一片。紅的,綠的,粉的。什麼地方有了這樣的陽光,那就是春天已經走到那個地方了。然而,這個時候,我們儺賜還被一片濃霧籠罩著,還被白太陽的那一份憂傷籠罩著。
  就是這樣的一個日子,有一面山坡,一筆一筆,用金黃色往上鋪墊。到稍緩一些的地方,是濃濃的奶白色,在一片青灰色作底的山臉上雲團一樣浮著。那金黃色的,是油菜花。那奶白色的,是李子花。那青灰色的,是還沒能從冬天裡徹底醒來的山和竹壟,竹壟下面是一間青灰色瓦房。
  這天,秋秋在這間瓦房裡出嫁。
  秋秋無論如何也沒有想到她要嫁的是三個男人!這樣的事情只有我們儺賜才有,不到沒辦法的時候,我們是不會告訴別人的,更何況是對我們的新媳婦秋秋。
  秋秋知道她要嫁的地方叫儺賜,但她不知道那地方在別的地方春天都快要死去的時候,還沒有油菜花,也沒有李子花。沒有油菜花,是因為那地方不種油菜。那地方沒有種油菜的天氣。沒有李子花,是因為那地方的李子樹還沒接到開花的季節命令。聽起來,好像我們儺賜不跟你們在同一個星球上,其實,我們儺賜離秋秋家並不是十分遙遠。從秋秋家出來,沿坡上一條小路直上,也就是三個半小時的路程。只是,我們儺賜生長在一群離天很近的大山裡,連接著秋秋家的這條路,用我們的步子丈量,得花上三個半小時,而且這條路上荒無人煙。像長脖子高粱舉著的穗,我們儺賜離天很近,離根卻很遠。這樣,它就顯出跟其他地方的與眾不同來。
  從哪個時候有了儺賜莊,我們沒有去認真考證過,只彷彿聽說過是很早很早的時候,三個男人一個女人從一場戰亂中逃出來,逃到了這裡,就有了儺賜莊。至於是從哪個朝代的什麼戰亂裡逃出來的,說這話的人也不清楚。總之,我們的祖先是看上了這個完全被大山封閉起來的地方,他們對這個地方和這個地方的生活寄予美好的願望,起名「儺賜」。他們在這兒自由耕作,自由生息繁衍,也還過了一段桃花源似的日子。據說,我們莊上兩三個男人共娶一個女人的婚俗,就是從那一段自由日子裡產生出來的。但據說後來,山外有人進了儺賜,告訴他們儺賜屬誰,儺賜人又屬誰,又給他們定下一些規矩,硬叫他們把若干個家庭合成一個大家庭,一莊子人在一起幹活,在一起吃飯。後來不在一起吃飯了,還在一起幹活。這之間,山外來的人不讓儺賜人延用他們幾個男人共娶一個女人的傳統婚俗,儺賜人也就照著別處的模樣過起了日子。但是後來據說又發生了一些變革,莊上的地又成了一小塊一小塊,莊上的人又是一家子一家子地到畫給自己的那塊地裡幹活。而這時,到儺賜來說話的人越來越多,叫儺賜人上交的款項也越來越多,儺賜人在地裡埋著頭從春天刨到冬天,到頭來連過年都撈不上一頓乾的。才發現儺賜這地方到底跟別處不同,日子自然也不能效仿別處的,就重新把丟棄了的東西撿了回來,重新把它當寶貝。
  比如婚俗。
  據說,依稀知道一點兒儺賜的人提醒過秋秋,說儺賜那地方可不是好地方。但秋秋不能因為那裡不是個好地方就不嫁。秋秋早沒了父母,跟著哥相依為伴。秋秋兩隻腿還不一樣長,走路跟鴨子一樣一搖一晃。哥早說好了媳婦,但哥要娶媳婦就得嫁秋秋。哥娶媳婦需要一筆錢,嫁秋秋可以得到一筆錢。我哥霧冬去提親,秋秋哥按照自己娶媳婦和嫁秋秋要花的錢說了個數,霧冬也沒太往下殺,秋秋哥就當著霧冬的面兒跟秋秋說,這兄弟長得跟棵松一樣,跟了他,天踏下來都落不到你秋秋的頭上。秋秋看出哥急切切要她嫁給這個長得跟一棵松一樣的霧冬,也沒往深處想,就點頭了。
  我哥霧冬同時還是去替我和我同母異父的三十五歲的老光棍哥岩影提親,之所以要選我哥霧冬去,是因為岩影太老,而且還沒有左耳和左手,我又才十八歲,似乎又太嫩,霧冬二十五,最恰當。這件事情是我爸自作主張安排的,事先沒問過別人的主意,事後也沒告訴過別人。臨近開學的一個時間,我爸突然對我說,藍桐別去上學了,把上學的錢拿去娶媳婦。我爸的樣子很像是突然來了這麼個想法,但這個決定卻根深蒂固地長在我的人生故事裡了。我還是一個中學生,我的前面是拴在課桌邊的高三時光。可我爸硬是像掐一棵莊稼苗一樣強扭過我的脖子,要我往他們的日子裡走。
  二月初訂了親,二月尾上大哥就要嫁秋秋。大哥的迫不及待讓秋秋有些感傷,還沒到哭嫁的日子就落起了淚。她不知道,她大哥這麼快就要嫁她是因為儺賜這邊的迫不及待。儺賜人找女人都是速戰速決,怕的是夜長夢多。當我們家接親的隊伍往秋秋家趕去的時候,我就知道秋秋註定有一場好哭了。
  秋秋沒有父母,出門時就該拜大哥。發親的鞭炮一響起,大哥就該到香龕前受秋秋的哭拜。秋秋往大哥面前一跪,眼淚就會如雨一樣灑下來。好多好多的話,秋秋都會變成哭歌唱出來,唱給大哥聽,唱給親戚朋友鄉鄰們聽,唱得好多旁邊人要跟著流眼淚。負責扶秋秋出門的女人得趕在旁人的眼淚剛剛落下來的時候把秋秋拉起來,拉著她往門外走。這個時候,別人會遞給秋秋一小塊木柴,秋秋跨出門前反手從身後一甩,身後的大哥接住這塊木柴,就算秋秋把這家人的財喜留在家裡了。秋秋留下了財喜,就該走出這個家門了。圍觀的人就會稱讚說秋秋心不厚,不是那種要把娘家的財喜也帶到自己那邊去的人。據說有一種心厚的女人,出嫁時把別人遞給她的木柴揣衣兜裡,說的是這樣就能把娘家的財喜也帶到自己那邊去。
  跟很多新媳婦一樣,秋秋的嫁妝也是三床被子、一間衣櫃、一間米櫃,清一色的大紅。接親的人抬著這幾樣東西在前面走,送親的四五個姑娘媳婦把秋秋護在中間,由後面的嗩吶隊相送,就朝著我們這個叫儺賜的地方來了。
  儺賜在挨著天邊的一片大山裡,明豔豔的天空,似乎把儺賜推得很遠。你能想像得到,秋秋的腿不整齊,這條一心要拋棄一片一片清香撲鼻的油菜花,要拋棄明豔生動的春天,奔向高遠的天邊的小路,她就走得很艱難。
  那天,秋秋穿著一件火紅的上衣,後腰上是一朵巨大的粉色牡丹。你還可以想像得到,這朵在鮮亮的春日下開得鮮豔欲滴的牡丹,是那麼炫目。它跟太陽交相輝映,把秋秋烤得一身的濕。
  秋秋的衣衫濕了,背上小孩子臉大的一塊顏色顯得深一些。山下那一片彷彿十分認真卻又沒有規則地塗抹上去的金黃色,已經被秋秋拋到後面好遠好遠了。越往上走,風裡的花香就少了,打濕了的衣服貼到背上就顯得有些涼了。前面再見不到明亮的色彩,天也似乎就在觸手可摸的地方,天空跟前面的路一樣,清一色的青灰色。回過頭,太陽明明還在天上掛著,可秋秋這邊就像有一種什麼無形的東西在拒絕著陽光,抑或,太陽的法力還夠不著秋秋這邊。
  山風涼起來,秋秋心裡的離別愁情就該漸漸淡下去了,出嫁的路似乎沒有盡頭,一種對未來的恐慌會代替離別愁情。
  我就在這個時候接到了秋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