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名:我在離離離島的日子〔新修版〕

原文書名:


9786264195485我在離離離島的日子〔新修版〕
  • 產品代碼:

    9786264195485
  • 系列名稱:

    AUTHOR
  • 系列編號:

    VA00033
  • 定價:

    480元
  • 作者:

    苦苓
  • 頁數:

    208頁
  • 開數:

    14.8x21x1.6
  • 裝訂:

    平裝
  • 上市日:

    20250623
  • 出版日:

    20250623
  • 出版社:

    時報文化出版企業(股)
  • CIP:

    863.55
  • 市場分類:

    小說,散文
  • 產品分類:

    書籍免稅
  • 聯合分類:

    文學類
  •  

    ※在庫量小
商品簡介



臺灣是亞洲大陸的離島,馬祖是臺灣的離島,東莒是馬祖的離島;
我就在那離離離島,與你距離那麼遠,心,卻很近很近……

住過五百多個城市,到過六十幾個國家,
而我現在唯一想念的,是東莒。

【馬祖最容易看到藍眼淚的地方就是東莒島,苦苓就是為這樣一去再去。】


2025年新修版
★ 全書文字潤色、照片重新編排
★ 篇末新增短語,補完對東莒的所思所想
★ 收錄全新未公開短篇小說──〈#那座島上的她和她〉

在這又遠、又小、又安靜的世外小島,
我卻覺得心裡是滿滿的。

帶著簡單換洗衣褲,一些書,很多的咖啡,
苦苓來到遺世獨立的小島──東莒Long Stay。

在島上,他一個人住一間房子
東莒人很少,居民不過兩百。在這裡你不會有左鄰右舍,沒有電視,也沒有手機,日常除了書籍跟音樂,更多時間是在一波又一波的海潮聲中發呆……在與世隔絕的日子裡,體會絕對的孤獨、極端的安靜,以及完全的自由。

在島上,他一直在走路
東莒很小,只有2.64平方公里,徒步環島一圈只要一兩個小時,但每一處景色都是驚奇──你可以走過無邊大洋眺望遠方島嶼羅列,登上懸崖看雪白燈塔與浪花拍岩,路過荒棄的戰車碉堡與無人漁村──想要愛上一個地方,就從一步、一步走近它、走遍它開始。

看盡繁華起落,苦苓卸下在都市的武裝與欲求,隱遁離島享受單純生活所帶來的深刻療癒。這本書不只引領我們一窺東莒的自然風光與歷史文化,它同時也展現了一種,沒有規劃、沒有目的,活在當下的狀態。
離離離島的生活,不只是一趟旅行、一段渡假,也是一場洗禮。


作者簡介


苦苓

  本名王裕仁,1955年生,祖籍熱河,宜蘭出生,新竹中學、臺大中文系畢業。
  曾任中學教師、雜誌編輯、廣播電視主持人,獲《中國時報》散文獎、《聯合報》小說獎,《中外文學》現代詩獎及吳濁流文學獎,著作五十餘種,暢銷逾百萬冊。
  曾任雪霸國家公園解說志工,沉潛8年,驚豔於天地萬物超乎想像的各種生命形式,遂提筆書寫自然。
  2011年開始,陸續出版《苦苓與瓦幸的魔法森林》、《苦苓的森林祕語》,成功開創新型態書寫,以生動詼諧的方式開啟認識自然的全新視角。2013年寫下散文《我在離離離島的日子》,記錄自己隱遁於馬祖東莒的日子。2015年《請勿對號入座》,用諷刺中帶有戲謔的筆鋒,描寫各種奇人異事,2017年出版《對不起,嚇到你》,讓讀者體驗背脊發涼、腸胃翻攪的苦式驚魂。2018年出版《所謂愛情,只不過是獨占與反叛》,以短篇小說表現複雜的愛情樣貌,描述關係中情深慾重的真實人性。
  2020年,開啟國學全新書系,出版《苦苓開課,原來國文超好玩》,將曾經風靡一時的苦式國文課重現於紙本;2021年,出版《煩事問莊子:苦苓的莊子讀書筆記》,用自己的生命體驗,訴說在低潮時,如何體會莊子悠遊自得、無可無不可的人生哲學。
2022年,出版《最後書》,記錄自己與腫瘤、肝病毒、憂鬱症共存的心境變化,以及對生命的反思。

  FB請搜尋「苦苓(王裕仁)」
  Podcast請收聽「苦苓巴拉巴拉」



書籍目錄



〈推薦序〉東莒的老天使──苦苓 馬祖文化局 吳曉雲
〈新修版序〉 請你不要來東莒,如果……

一個人,住一間房子
遊玩上福正
走路,一直在走路
環島拾荒紀
這樣,這樣的想念
看海的N種方式
猶有煙硝味
我有幾座亭子
燈塔以及其他
一個沒有名字的老人
船,以及船的其他種種
東莒的風雲雷電
就是那些光
親愛的五位小天使
你的浪漫,我的苦難
生活中的不可或缺
從前有一個漁村
又一個沒有事的晚上
有些事情,在那裡發生
無目的漫遊
如果這不是我的夢


〈附錄1〉#那座島上的她和她
〈附錄2〉東莒一日漫漫遊


文章試閱


〔新修版序〕請你不要來東莒,如果……

請你不要來東莒,如果你沒有出國旅行的心情。
也許你會問:「不就是馬祖的一個小島嗎?」不錯,一個這一頭走到那一頭也不到一個鐘頭的小島。但問問身邊的人,去過的還真不多,沖繩島濟州島普吉島長灘島都去過了,卻不知道「我們的」東莒島在哪裡。
就算「僥倖」去過的人,也不太會有好評:「沒什麼啊。」、「一個燈塔,一堆老房子。」、「海還可以啦!啊海不都是這樣?」
因為去過的人,多半行色匆匆,晚晚到、睡一覺、早早走,或是早上到、吃一餐、下午走,請問這樣的時間、這樣的心情,要如何發現人家的美?要怎樣愛上人家?
所以希望你,至少有三天以上的時間,四天更好,一週尤佳,時間再長的話,你就會像我一樣,對東莒這迷人的小島完全無法自拔。
唯一不需要出國、卻很像出國的感覺,只有這裡有。
走吧!就這樣來一次生活中的小小出走,不必計畫,毋須擔憂,而且並不真的遙遠,快的話兩小時就能回到臺灣,繼續擁擠嘈雜平凡庸碌的生活。
那時候如果在碼頭聽說浪大船不開,或在機場廣播霧大沒飛機,你反而會有一絲絲的慶幸、一點點的竊喜……因為,你已「不慎」愛上東莒。

請你不要來東莒,如果你真的很喜歡「熱鬧」。
東莒絕對不熱鬧,在最「繁華」、人最多的大坪村,「旅遊一夜團」的歐巴桑,晚飯後站在餐廳門口問:「啊這邊有哪裡比較熱鬧?」七嘴八舌中,我忍不住插嘴:「有啊,有兩條購物街,一條是上街,一條是下街……」她們的眼睛一亮,「各有一家……雜貨店。」
眼神又黯淡了,嘆口氣,各自拖著有點沉重的腳步,回房間,看電視,跟在臺灣的每一個夜晚一樣。
東莒沒有麥當勞,沒有星巴克,也沒有夜市、夜店、夜生活。天色一暗,如果你不會看滿天的星星、看四處的螢火蟲,看全臺灣獨一無二的閃耀星砂,看在全島上空緩緩移動的燈塔光柱,看對面島嶼照射著魅人燈火,看天際雲端偶爾劃過的如龍閃電,看一戶戶古老石屋窗上的溫暖燈光,看一排整齊孤單的路燈襯著荒野的蛙鳴蟲叫……如果這些你都不會,你只能回到屋裡看電視、開電腦,跟在臺灣的每一個晚上一樣,那你真的,真的不適合一點點也不熱鬧的東莒。

請你不要來東莒,如果你是一個很「快」的人。
你不能很快的在東莒行動,很快的租一輛機車,很快的跑完地圖上主要景點,很快的拍了幾張照片,很快的回到碼頭等回程的船……全部可能用不到半天,你以為什麼都看過了,卻什麼也沒看見。
你必須很慢,慢慢的走,慢慢的看,好看的當然要停下來看,表面上沒什麼好看的,更要停下來仔細的看。於是你就會看見美麗的小花,可愛的小蟲,活潑的小鳥,以及那些溫和的羊,敏捷的貓,翩翩飛過的大白鷺。

你還會看見各種奇形怪狀的石頭,任憑你無窮想像;看見許多靈活跳動的浪花,在海上展現各種姿態;看見天邊時時興起的白雲,從不重複的創意構造;而環伺四周,隨著天候時隱時現的一個島、兩個島乃至十幾個島,更像野外怒放的春花,總給你猝不及防的悸動。
如果你夠慢,還可以看見藤蔓在廢墟上攀爬的痕跡,看見芒草在山徑上占領的過程,看見昔日的硝煙,仍盤旋在荒涼僻靜的靶場;久違的喧鬧,隱隱出沒在久無人煙的村莊……你不只看到大部,還看到細節;不只看到現在,還窺見從前。
如果你夠慢,你會看到一串串用繩子串起的小石板,像巨人遺落的項鍊,棄置在荒蕪的屋頂。你會看到一個個砌在牆上的陶甕,每個甕身上都打了小小的圓洞;你會看到一顆顆在丘陵上冒出來,像香菇頭般的奇特建築(其實是地下碉堡的通氣孔);你會看到沙灘上一顆顆小小貝殼,忽然都快速移動─不是眼花,而是可愛的小小寄居蟹。
當然你最好不但是慢,還常常、常常的停下來,拍照也好,畫畫也好,做記錄也好,或者最高段的,發呆就好。

請你不要來東莒,如果你不喜歡自己一個人。
不喜歡獨處,不喜歡跟自己相處,不喜歡待在四下無人的地方,也不喜歡在夜闌人靜的時分,跟自己的影子對話,問一問自己:「我是一個什麼樣的人呢?」、「我將有什麼樣的一生呢?」、「我對自己滿意嗎?我可以變得更好嗎?」或者,「我還有什麼不滿足的?」
東莒當然有人,「號稱」兩百人,實際見到的不多,也不會主動熱情的招呼外人,但只要你願意接觸,一定會得到友善的回應。這裡沒有人為了多賺點錢而大獻殷勤,也不想要委屈自己就為了「發展觀光」,你自玩你的,他們自過他們的,兩不相犯。但你若想與他們結交、真心對待,你可以在最短時間內,交到最多朋友。
很多人問過我,為什麼要跑到東莒這樣一個小島上去?難道真的只為了「找一個無人的所在」?難道多年以前所受的傷害,讓我到現在還是怕人、討厭人、就想躲避人?
剛好相反,我就是喜歡一個人,也喜歡一個人去認識人、交往人,試問,到了我這種年紀,還有多少機會,能在短短幾月內,交到這麼多新朋友?
真的朋友啊,一點利害關係也沒有的,毫不勉強、完全隨興的朋友,毫無保留、傾心以待的朋友,時時關心、處處照顧的朋友……在東莒,除了偶爾接待臺灣來客,我都是一個人的。
但我也都不是一個人。即使孤身走在路上,單獨坐在海邊,夜裡自處屋中,白天閒晃老村,我的身影或許是孤單的,我的心裡卻有這麼多接納我、照拂我的新朋友,「樂莫樂兮新相知」,他們溫暖的友誼,像經常包覆島上的霧一樣濃,就這樣看顧著我,守護著我。
「回來了?」而且他們毫無例外的,每一個都是這樣問我,好像我從來就是東莒的一分子,好像我只是久別重逢的故鄉遊子,好像我每一次的離開,都不是真正的離開。

因為我在這本書初版時這麼說,於是許多人帶著這本書到東莒來了,追循我的腳步、驗證我的「吹噓」、體會我的心情……時隔十二年,想來的應該都來了,但還有人不知道這個好地方豈不可惜?所以我整理原稿,在原先每篇後面都加了附文,圖片也重新編排,更重要的是:多加了一篇小說,寫我和島上兩個女生若有似無的愛情故事。人物和情節雖然是虛構的,卻完全符合島上渲染情感的氛圍……這麼一來,對東莒的一切我真的都說完了,沒有遺憾。

唯一的遺憾是你竟然還沒有來過,快動身吧!

一個人,住一間房子

我在東莒島住的房子是福正村43號。
島上一共有三個村子,主要的聚落是大坪村:民宿、餐廳和商店都在這邊,但人也不多。整個島的居民不到兩百人,可以想像這裡的安靜與寂寥。
另一個大埔村則完全沒有人住了,有些房子用來養雞養鴨,也有幾隻浪貓。
我在這裡的其中一項「工作」就是幫所有的貓拍照,但牠們的花色都近似,很難分辨,或許都來自同一個祖先。
人就好認多了,誰都是誰的親戚,應該不難畫出全島的人物關係圖。一島人都是一家人,多好。
還有一個福正村就是我住的地方,雖然看起來有二、三十家民房,但一半是空屋、一半在整建,從晚上窗口的燈光來看,居民不到三、五家。
我只知道嘉誼(東莒國小六年級生)和媽媽住這裡,前幾天終於碰到她們母女了。她已經和媽媽說了好幾天:島上出現一個和王校長(他們的前校長)長得很像的人,每天在那裡走來走去。
她媽媽說「果然很像」,她穿著一身營建工人服裝,正在幫忙蓋新屋:政府有補助,讓居民整建老房子,但一定要石牆、瓦頂、木頭門窗。島民各顯神通,總比看著自己的祖厝變成廢墟好,也比改成可怕的磁磚透天厝好。
我住的是53阿婆的店,53是以前這裡阿兵哥基地的編號,那時兵多,阿婆開了店供他們吃,只有三樣菜:水餃、章魚、炒花蛤,聽說口味都很好。
我是沒機會嘗到了。本來前面一間53阿婆的家也可以借我住,離海更近。但我現住這間從陽臺看出去,先是一個老房子的二合院,後面才是海,再之後是一個長得像犀牛的島⋯⋯層次很豐富,我就選了這一家。
每天早上起來對著無敵海景喝咖啡吃早餐,不管來了第幾天,我都覺得像是做夢。
我是沒有左鄰右舍的,放眼望去不見人煙,當然更不聞人聲,唯一的例外,是有天一早起來,看見一個正妹在對著「我的」房子拍照。
那當然是遊客,而且看起來是日本人,她會羨慕我是唯一住在這裡的「外人」、或以為我根本就是本地人呢?
反正我一直沒有鄰居,也就是我每天早上九、十或十一點(視我睡到何時自然醒而定)出門以及每天晚上七、八或九點回到這裡(視當晚有無觀星、賞螢、夜話等活動而定),我是沒有任何人可以講話的。真好。
我住的地方沒有報紙沒有電視,沒有電腦,也沒有智慧手機⋯⋯基本上與世隔絕,我根本不知道臺灣、中國或這個世界發生了什麼事,我也不想知道。
你知道什麼都不知道有多開心嗎?
我只知道自己在一個叫東莒的小島上,其實也不是很清楚它在世界的什麼角落。失去了空間感,也失去了時間感,我不知道每一天是幾月幾日星期幾,只能從我每天要吃一顆的藥,算出我這一次在島上還有幾天可住。
我住的房子是兩層樓,因為很久沒人住了,所以一樓客廳的木桌板凳是疊起來的,有一個架子放了一大堆工具雜物,還有一個滿新的冰箱,可能怕關了門會壞掉或怎樣,所以沒插電,開著上下門,英雄無用武之地的站在客廳裡。
「你到底裝過東西沒有呢?」我很想問它。
裡面就是廚房,傳統砌磁磚的流理臺,地面也是磁磚,牆也是,吹南風的時候會反潮,全部都溼溼的,比剛洗過澡的浴室還溼。
好在對我而言,有一個瓦斯爐可以煮開水就夠了,有熱水、有馬桶可用就好了,完全的心滿意足。
二樓有鋪木板,最普通的那種杉木,而且沒有上漆,看起來灰撲撲的,走起來也是,可能是海邊風沙大。勤勞時,我會擦擦地板,不過我當然很少勤勞。
外屋有一張大床,蓋著布,沒有在用。
裡屋有一張小床,說是床,其實就是角鋼釘的架子鋪上木板,各隻腳還不一樣長,還得在底下墊東西。好在我不重,擺上床墊,放上枕頭棉被,很好睡。
還有一個角鋼做的雙層小架子(島上人超厲害,什麼都會自己做),擺一些我的用品,牆上一根大鐵桿,吊一排掛勾,可以掛我的「全部」內、外衣褲共六件⋯⋯好像什麼也不缺了。
屋裡原來是有一排櫥櫃的,但放著主人的物品,鎖著。上面一臺古老的小電視機,小心的用紙箱罩住三面,螢幕的一面用有蕾絲的布蓋著。既然蓋著就不要掀開吧,反正不看電視又不會死。
對有些人或許會,我卻寧願用來發呆,在一波又一波的海潮聲中,聽音樂、看書、寫字,或不寫字,閉上眼睛複習今天看到的每一個美景,回想相遇的每一張臉孔⋯⋯我並沒有和世界隔絕,我只是到了一個美麗小世界。
這房子的窗不多,都很小,因為島上風大,自古以來窗子就小,據說還有防盜功能。我住的這間可能因為太久沒人住,木窗全都封死了,我既懶得也無力打開。但只要打開樓上下前後門,通風就很好,有時還太涼。
木門是那種傳統門閂,但沒有臺灣老房子左右對稱那麼講究,就一小塊撥下來,可以卡住門就行。我在時從不關門,只關紗門,用鐵絲勾住免得被風吹開。出去時把木門關上,掛上鎖頭,當然不鎖,掛鎖頭只為了扣住門。然後關上紗門,再用兩個磚頭擋住紗門,也是為了怕被風吹開。
完全不設防的房子,完全不設防的心,來到這彷彿世界邊緣的地方,還有什麼好防?open your mind, open your heart,而且就因此,open your world。
偶爾夜裡走出陽臺,看整個島嶼暈黃的路燈連成一線,看燈塔的光柱在上空緩緩移動,看海面上忽明忽滅的點點漁火,看滿天隱約的星辰由起而落⋯⋯不知道自己為什麼會在這裡、而且如此安適自在,就此締造了一段不可思議的海島奇緣。
我家在福正村43號,歡迎有空來坐。

PS. 這本書初版後,據說很多人循線來找福正村43號,但其實沒有這個門牌(封面上的門牌是美工合成的),他們只好到處問人,偏偏人又很少。後來鄉公所特地補做了福正村43號的門牌,才滿足了讀者兼遊客在門前合影的願望。
有人還建議乾脆放我的人型立牌,我說那太超過了。


得獎紀錄



▲《苦苓與瓦幸的魔法森林【增訂新版】》
2016年第38次中小學優良課外讀物 【文學創作類】

▲《苦苓與瓦幸的魔法森林》
2012年臺北市101年度兒童深耕閱讀好書推薦
2012年第34次中小學生優良課外讀物推介
2011年博客來「年度百大」總榜TOP52、童書TOP1

▲《苦苓的森林祕語》
2011年臺北市立圖書館第61梯次好書大家讀知識性讀物

▲《我在離離離島的日子》
2014年第36次中小學生優良讀物推介•文學創作類
2013年臺北市立圖書館第64梯次好書大家讀知識性讀物


▲《苦苓與瓦幸的魔法森林》
2013年博客來「年度百大」童書(小學)TOP19
2012年博客來「年度百大」童書(小學)TOP12

▲《苦苓的森林祕語》
2013年博客來「年度百大」童書(小學)TOP35
2012年博客來「年度百大」童書(小學)TOP4
2011年博客來「年度百大」童書TOP21

▲《我在離離離島的日子》
2013年博客來「年度百大」華文創作TOP35

▲《請勿對號入座》
2015年博客來「年度百大」銷售榜華文創作TOP37
2015年度金石堂華文文學TOP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