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名:大唐李靖卷四:龍吟方澤(最終卷)
原文書名:
產品代碼:
9786264197700系列名稱:
時報悅讀系列編號:
OR00043定價:
420元作者:
齊克靖頁數:
344頁開數:
14.8x21x2.2裝訂:
平裝上市日:
20251028出版日:
20251028出版社:
時報文化出版企業(股)CIP:
863.57市場分類:
小說,散文產品分類:
書籍免稅聯合分類:
文學類- ※在庫量小
商品簡介
語默之趣.儔今罕匹
進退之道.對古為朋
──《賜李靖陪葬詔》
散金之賞.擬跡疏公
松子之歡.比肩張傅
──《衛景武公碑》
〈卷四.龍吟方澤〉是《大唐李靖》一書的末卷,
寫衛景武公辭祿避位闔門謝客之後的生活。
關於他的這段時期,正史著墨不多,野史描述亦少。
於是此卷內容,除以史書的大環境為經緯之外,亦括入符合時代背景的生活細節,
其中以飲食為最多。小說家的心態,乃是欲將自己所知的美好,盡數獻予這位「至人」。
潘岳《秋興賦》:
聞至人之休風兮
齊天地於一指
後世小子歆羨至人風範,謹贊之曰:
福慧咸元
壽考緜亨
康和樂利
寧靜至貞
語默之趣.儔今罕匹
進退之道.對古為朋
──《賜李靖陪葬詔》
散金之賞.擬跡疏公
松子之歡.比肩張傅
──《衛景武公碑》
〈卷四.龍吟方澤〉是《大唐李靖》一書的末卷,
寫衛景武公辭祿避位闔門謝客之後的生活。
關於他的這段時期,正史著墨不多,野史描述亦少。
於是此卷內容,除以史書的大環境為經緯之外,亦括入符合時代背景的生活細節,
其中以飲食為最多。小說家的心態,乃是欲將自己所知的美好,盡數獻予這位「至人」。
潘岳《秋興賦》:
聞至人之休風兮
齊天地於一指
後世小子歆羨至人風範,謹贊之曰:
福慧咸元
壽考緜亨
康和樂利
寧靜至貞
作者簡介
齊克靖
河北高陽人,生於臺北,臺灣輔仁大學物理系畢業,美國威斯康辛大學建築碩士。擁有加州建築師執照,為美國建築師學會、建築評審會會員。兼修企管碩士。
曾參與聖地牙哥交響樂廳、聖地牙哥會議中心等重要建設案,及主導聖地牙哥郡政府的醫院、法院等公共建設案。亦曾名登一九九二年世界企業暨專業女性名人錄。
書籍目錄
目錄
推薦序一╱雷家驥(中正大學榮譽教授.西北大學歷史學院特聘講座)
推薦序二╱高慶軍(西安稅務)
推薦序三╱沈慰萍(南加州資深小兒腫瘤科醫師)
推薦序四╱顧小崙(加拿大建築師.美食家.《天下雜誌》華人菁英論壇撰稿人)
人物介紹
弁言 《六軍鏡》重新出世
第七十三回 紫玉無瑕
第七十四回 散金之賞
第七十五回 闔門謝客
第七十六回 九嵕昭陵
第七十七回 鬱金椒房
第七十八回 松子之歡
第七十九回 桃李成蹊
第 八十 回 瑰姿軼態
第八十一回 園林勝事
第八十二回 采采芣苢
第八十三回 瑟兮僩兮
第八十四回 朔旦冬至
第八十五回 連山歸藏
第八十六回 卦演天風
第八十七回 凌煙圖畫
第八十八回 東宮驚變
第八十九回 計賺蘭亭
第 九十 回 優游林泉
第九十一回 經略海東
第九十二回 玄奘歸國
第九十三回 衛公駕鶴
第九十四回 太宗升遐
第九十五回 景武封神
第九十六回 梵界天王
注釋
推薦序/導讀/自序
〡專文推薦〡
雷家驥〡中正大學榮譽教授.西北大學歷史學院特聘講座
高慶軍〡西安稅務
沈慰萍〡南加州資深小兒腫瘤科醫師
顧小崙〡加拿大建築師.美食家.《天下雜誌》華人菁英論壇撰稿人
〡好評推薦〡
黃明和〡台中精機董事長
蘇睿德〡加拿大溫哥華華夏互助會前會長
張 欣〡美國德州休士頓 Baylor 醫學院教授麻醉部總主任
張 貞〡美國 Alert Logic 企業法律總監
如此一個傳奇人物其實非常難寫,我當年從史學角度撰寫《李靖》一書時,即常為之含毫再思,躊躇下筆。不意四十年後,李靖此傳奇異人碰到另一傳奇異人齊克靖女史,能本著歷史事實,發揮豐富的文學想像力,將李靖的人格事功,乃至神格異跡,寫得如此周延細膩,栩栩如生,誠為異數!──中正大學榮譽教授.西北大學歷史學院特聘講座〡雷家驥
克靖用小說把神話中能力無邊的李靖拉回到熱火朝天,正奮力追趕美好生活的人間,頗有唐詩因時因事而作的機緣。按著克靖講,她與李靖的淵源,這也許是巧合,歷史的回望加上現代的期許,《大唐李靖》為讀者架起了一座穿梭于古長安和新西安之間的橋樑,這巧合也是正常。──高慶軍〡西安稅務
不是文學家或歷史學家出身的她,能夠把李靖將軍的故事寫得這麼生動有趣,出神入化。實在太佩服了。這套李靖全集是她花了十年功夫嘔心瀝血的傑作,很期待看到第四卷出版。──沈慰萍〡南加州資深小兒腫瘤科醫師
關於歷史章回小說,我是一直喜歡高陽的所有作品。看了《大唐李靖》,覺得她比高陽寫得還細膩!見她籍貫河北高陽,不禁莞爾!──顧小崙〡加拿大建築師.美食家.《天下雜誌》華人菁英論壇撰稿人
弁言
《六軍鏡》重新出世
《大唐李靖》〈卷一.龍遊在淵〉於二○一八年春季出版,〈卷二.龍戰于野〉於二○二○年夏季出版,〈卷三.龍旂陽陽〉於二○二二年秋季出版。原本希望〈卷四.龍吟方澤〉能在二○二四年冬季出版,但是……
〈卷三〉出版之後,寫作遭遇長達將近兩年的瓶頸。正當極盡挫折無比懊喪之際,萬萬沒有料到,倏地出現轉機。曾經失傳數百年的李靖重要著作《六軍鏡》,在寧波天一閣藏書中見到明抄本!
二○二四年八月十三日,百度百科顯示,《六軍鏡》「有明抄本傳世,現藏於國家圖書館」。不過稍早之前,還曾顯示「現已失傳」呢。看在我眼中如睹綸詔,畢竟從未如此切身地體驗「見證歷史」!
《舊唐書.經籍志》《新唐書.藝文志》《宋史.藝文志》皆載有「李靖《六軍鏡》三卷」,其後的《元史》《明史》《清史稿》則不復見,蓋因此書已於北宋時期逐漸散佚。
《六軍鏡》失傳數百年後,重新出世不過數月,其內容已得抄錄於網路資料庫中,讓吾輩後人得以拜讀。此書總結曠世軍神的軍事理論與實踐,涵蓋陣法演變、戰術指揮等兵法知識。其文字質樸深邃,包蘊將帥風骨,歷經一千三百餘載,猶自熠熠生輝。
《六軍鏡》能夠重新出世,憑藉寧波天一閣的藏書。天一閣是中國現存最古老的私家藏書樓,於明世宗朱厚熜嘉靖年間,由兵部右侍郎范欽創建。這裡不但收藏大量珍貴的文獻典籍,更對後世藏書樓的興修,產生重大影響。
歷來藏書樓最忌「走水」,亦即失火。「天一」之名,蘊含「天一生水,地六成之」之義。天一閣的建造,則取諧音「天一生水,地六承之」之象。這座兩層的藏書樓,樓上一間為「天一」,樓下六間為「地六」。然而中式建築的開間皆為單數,於是此樓將一樓開間設計為五間半,亦即形式上在五間之外增加半間,而數術上則有六間。
事實證明,天一閣數百年間未遭祝融肆虐。清高宗乾隆年間,第一套《四庫全書》修成。為收藏這部巨作,於北京紫禁城內新建文淵閣。乾隆在《文淵閣記》中曰:「閣之制一如范氏天一閣。」這座皇家藏書樓的建築形制,依循天一閣「天一生水,地六承之」之象,亦是樓上一間,樓下五間半。嗣後其餘六套《四庫全書》陸續修成,又建六處藏書樓,包括瀋陽故宮文溯閣、圓明園文源閣、承德避暑山莊文津閣、鎮江金山寺文宗閣、揚州大觀堂文匯閣、杭州西湖孤山文瀾閣,同樣皆採天一閣的建築形制。不過這七座藏書樓,大都毀於清末兵燹。
范氏天一閣對於珍貴藏書的保護,在「以水制火」的形制之外,更採用多種防蛀、驅蟲的措施。如此,方能讓孤本《六軍鏡》留存至今。更何況此書的重新出世,恰在走筆〈卷四〉,亟須參考之際,實乃不勝之大幸!
文章試閱
第七十三回 紫玉無瑕
牡丹世稱百花之王,素有國色天香之譽,獨為唐人所鍾。盛唐以降,帝都長安城裡的牡丹,以西明寺最為知名,常邀騷人墨客青睞。中唐詩人元稹有《西明寺牡丹》詩,詠霽月光風之中的牡丹。與他合稱「元白」的白居易,則有《西明寺牡丹花時憶元九》《重題西明寺牡丹》等詩作,再再對於這座寺院中的牡丹多所吟詠讚頌。
白居易另有一闋排律《牡丹芳》,中有二聯:
衛公宅靜閉東院.西明寺深開北廊
戲蝶雙舞看人久.殘鶯一聲春日長
香山居士曾任刑部尚書,有資格成為衛公宅裡座上客。而他更是知名造園大家,所到之處必築居。在渭上有蔡渡之居,在江州有草堂之居,在長安有新昌之居,在洛中有履道之居,皆有詩作以記其勝。更嘗自謂:「予自幼迨老,若白屋,若朱門,凡所止,雖一日二日,輒覆簣土為臺,聚拳石為山,環斗水為池。」因而得有「君子之居,一日必葺」之稱。
諸多居處之中,最得詩人心儀者,首推洛陽履道坊的庭園。他在《洛下卜居》詩中言道:
天竺石兩片.華亭鶴一支
東南得幽境.樹老寒泉碧
池畔多竹陰.門前少人跡
豈獨為身謀.安吾鶴與石
如此一位造園成癖的醉吟先生,竟在詠頌牡丹芳茂的詩作之間,將衛公宅與西明寺相提並論。可知當時,平康坊李衛公府邸的牡丹,是如何萬紫千紅繁華錦簇!
然則牡丹為唐人所摯愛,乃是盛唐之後的風流。時值貞觀九年,非但這「國色天香」的芳華,仍待攫獲帝都貴冑的青睞,西明寺更尚未創建。
西明寺是大唐京城長安的著名寺院,其受重視的程度,甚至經歷兩百餘年之後的會昌滅法,依然能與大慈恩寺、薦福寺、莊嚴寺繼續並肩挺立。這座寺院位於皇城西南、西市東南的延康坊西南隅,貞觀前期是李世民第四子魏王李泰的府邸。如若更往前數,這裡原是隋代越國公楊素的宅第。將近五十年前,也正是在此處,楊素曾經盛讚李藥師:「老夫這席座位,你遲早是要坐上的。」而如今,李藥師的高度非但已與當年的楊素相匹儔,甚且猶有過之。未料百數十年之後,兩處庭園牡丹之盛,竟爾又相頡頏。
不過當下,「衛公宅」尚不知名。只因此時李藥師仍是代國公,還沒有徙封衛國公。如今代國公百畝宅內的東北隅,水榭之外,山池之間,正有一葉扁舟,悠然碧波之漪。舟尾一名崑崙奴閒閒撐篙,前立二位長者。一位瓌偉魁秀,恬泰疏朗,正是李藥師;另一位清矍峬峭,澄澹高逸,則是孫思邈。太上皇李淵大行甫過百日,眼前這迤邐瀲灩的山水之間,人人均仍披縗裳、繫麻絰。
只聽孫思邈輕聲一嘆:「相君這處山池建成,匆匆已有數年。其間僕雖多次造訪,卻從未能似今日,如此優游閒適。」
李藥師聞言,緩緩點頭:「只緣大國手一向鶴蹤杳然,難得常駐京師啊。」
「相君取笑了!」孫思邈卻緩緩搖頭:「僕意以為,只緣相君一向宵衣旰食孜孜國是,未嘗得有餘暇啊。」
李藥師轉身面對摯友,正色說道:「這多年來每犯舊疾,總要勞煩大國手枉駕,毋任感荷!」邊說邊微微躬身。
孫思邈連忙還禮:「不敢!相君實乃公侯干城,兆民賴之。僕有幸得略盡綿薄,誠乃不勝之慶。」
「如今北荒蕩平,西極戡定,正待偕同道兄徜徉山水。未料卻是道兄,不復得有餘暇啊。」李藥師不免搖頭太息。
只因去年春夏,太上皇李淵風疾漸趨沉重,皇帝李世民召孫思邈入朝侍疾。如今太上皇雖已崩逝,長孫皇后卻犯氣疾,仍須這位大國手留在京師。他與李藥師交遊數十載,又是相互首肯的兒女親家。雖因國喪不得成禮,這兩位好友卻不時抽暇小敘。尤其此時,李藥師戡定吐谷渾歸來,尚未抵達長安,便已遭遇誣譖。返京之後蟄居家中,孫思邈更願意不時撥冗前來相伴。
只聽欸乃一聲,扁舟側偏,悠然婉轉。前方景象霎時已由適才的蒼岩障目,變為粼光漫眼。秋陽篩過岸邊樹梢,將清影盪漾在碧波之涯。孫思邈略為瞻望,便遙遙指向前方:「相君請看,那水際陂岸,便是去歲分株的木芍藥。」初唐稱牡丹為木芍藥,以其花似芍藥而宿幹似木。
這座平康府邸,當初是李德謇在陸澤生指導之下規劃興建。而在更早之前,李德獎已從甄權、孫思邈習醫。因此建邸之初,便闢有一方園圃,栽植各種草藥,木芍藥也在其中。移入的植株三五年後開始著花,未料其間竟有兩色,花朵特為雍容。其一潔白無瑕,另一白瓣韞紫,紋彩如玉,雙雙令人愛不忍釋。於是兩兄弟各與自家老師商討之後,便在去歲秋季,將園圃裡這兩色佳種,分株植入山池院中。今年春夏,李藥師行軍崑崙之時,這一白一紫兩色木芍藥,已首度在山池院中展露風華。
撐篙的崑崙奴將扁舟泊在岸邊,架上舷梯。這裡早有侍從迎候,服侍二老下舟。前方不遠便是叢叢木芍藥,時值仲秋,花季已過,而蔥蘢綠葉,仍在晴空豔陽之下兀自繁茂。
李藥師邊隨孫思邈前驅,邊問道:「德獎告知,這木芍藥與芍藥一般,也是根皮入藥?」
「是。」孫思邈點頭道:「當此仲商八月,正是採根之期。刻下園圃那邊,只怕還沒有忙完哪。」他見李藥師望過來,眼神中似略有疑惑,便即笑道:「木芍藥根皮入藥,惟取紅、白單瓣者為上。這兩色複瓣異種,賞翫固佳,入藥則否。」
李藥師謝道:「多承指點!」又問道:「也是德獎告知,木芍藥根皮入手、足少陰、厥陰四經,最有活血化瘀之功?」
孫思邈微微頷首:「確然如此。」他二人相識之初,孫思邈便已診斷,李藥師的足疾,傷及左足厥陰肝經。
李藥師聞言,再度轉身朝向摯友:「道兄請看……」他邊說邊略為活動腿腳:「今日遊園至此,僕竟無須柱杖幫扶,此皆緣由道兄之妙手高明啊。」邊說邊微微躬身。
「不敢!」孫思邈還禮:「此皆相君持志養氣,修為精湛,非徒醫者之所能爾。」
兩人相與連袂而行,步下的石徑徐緩上坡。侍從趨前服侍,李藥師示意無需,自與孫思邈相攜,登上坡間平坦之處。舉目但見豁然開朗,左側出現山池院中的池水主景,迤邐瀲灩盡收眼底。池中三座小島,徜徉碧波環抱之掖,一派具體而微的海上神山意象。
孫思邈雖已多次造訪平康府邸,卻從未來過此處。此時他放眼而眺,頷首嘆道:「素聞府上山池院,池水作『心』字形。今日卻是首度,將這『心』字一覽無遺。」
李藥師同樣頷首嘆道:「也惟有在此處,方能將這『心』字一覽無遺。」
孫思邈則再度細觀,讚道:「原來這『心』字並非晉楷、漢隸,而是秦篆,特為象形!」
「大國手深諳箇中精奧,非吾所能及也。」
「不敢!」
兩人略為停駐,隨後繼續前行。此時坡勢較前陡峭,侍從再度趨前服侍,李藥師便不予斥退,而讓左右攙扶。及至平坦之處,孫思邈已略有喘息之意。李藥師停下腳步,但見玉爪白鶻已在半空盤桓。
玉爪與孫思邈並不熟稔,李藥師便不召牠下來,而指向右前方的高坡,對孫思邈說道:「再往前行,便是猿谷、虎丘、鶻峰,乃金絲猴、華南虎、玉爪白鶻的居處。今日且停步於此,可好?」
「甚好!甚好!」孫思邈聞言迴身,但見左前方低處,池畔有一片松樹,當即問道:「相君,那可是前些年植入的海松?」當時朝鮮半島有高句麗、新羅、百濟等「海東三國」,李藥師蕩平突厥之後,三國先後遣使入朝,新羅的貢品包括特產於當地的海松。
「正是。」李藥師頷首:「且待來年,或許便能有海松子了。」
「翹首以待啊!」
先前那葉扁舟已然來至坡下,侍從服侍兩人掇石下行,左首便可俯瞰適才踏徑而來的道途,以及水際陂岸的木芍藥。
李藥師問道:「聽聞木芍藥花瓣可食,當真?」
「當真。」孫思邈點頭:「春夏之際,木芍藥著花之時,尊府已來問過,並將那一白一紫兩色花瓣取下蜜漬,就等相君回來品嘗。」
「承教!承教!」李藥師甚是欣慰。
二人來至池畔,重上扁舟。崑崙奴繼續撐篙,將他倆送至池水西南。上岸之後,著眼但見一對特為高大的銀杏樹,此時嫩果初結,而樹葉尚未轉黃。穿過銀杏之間,進入一仄小院,院內便是茶屋。屋前數方蒼青大石,錯落屏障一鑿雲石水缽。李藥師請孫思邈在此稍事盥漱,滌淨塵慮,方才將他延入屋內。
這裡馬里庫多已率崑崙奴,將煎水投茶之所需悉數備妥。太上皇大行已逾百日,眾人雖仍依禮服喪,不茹酒肉,卻不再避忌煎茶。
國喪之後,這是李藥師首度煎茶。馳騁高原至今,已有數月不曾品茗。他與孫思邈相對入座,新羅婢奉上茶果。當時「海東三國」相互攻伐不息,其中新羅位居高句麗、百濟之間,非但前後受敵,又與大唐距離最遠。基於遠交近攻的考量,新羅與大唐交好。新羅女子伶俐乖巧,來到大唐為婢,甚得貴家青睞。
李藥師親自煎茶,與孫思邈對坐品賞。案上茶果乃是一件方糕,李藥師未曾見過,心知必是孫思邈攜來的贈禮,當即捻起細翫。但見色澤壽黃雲白相間,殊為精緻可喜。只聽孫思邈說道:「這是日昨新製的甘棠百合。」
李藥師一時失驚:「甘棠!『蔽芾甘棠』的甘棠?」甘棠即色白味甘的棠梨,其果實雖可食用,然果肉多砂,製煉之後尤為明顯。
「是。」孫思邈微微頷首。他明白眼前這位博聞彊識的相君何以失驚,於是繼續說道:「去歲鉅鹿太君嗽喘,久病不癒。僕以梨汁蜜煉成膏,太君服之亦有微效。」當時魏徵爵封鉅鹿郡公,故稱其母為鉅鹿太君。
「以甘棠榨汁?」李藥師更為好奇。梨是秋季生津潤燥的雋品,然甘棠果實既小且硬,難以榨汁。
年前孫思邈為魏徵之母配伍藥方之後,這味梨膏已成長安新寵。不過當時李藥師尚在畿內道代天巡狩,觀省四方,回京之後迅即辭祿避位。其後復出,整軍備戰,雖曾為軍士攀高之需,向孫思邈請教一味景天五加湯劑,但彼時戎馬倥傯,他連皇太子李承乾大婚都不曾經心,豈會留意其他?
此時孫思邈擺手搖頭:「去歲所用並非甘棠,而是尋常秋梨。」他指向案上:「今日此味,則是將甘棠以尋常梨汁浸蒸,然後榨汁,蜜煉成膏,再加百合壓製成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