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名:鐵道家族

原文書名:철도원삼대


9786267478578鐵道家族
  • 產品代碼:

    9786267478578
  • 系列名稱:

    春山出版 春山文藝
  • 系列編號:

    WT03035
  • 定價:

    550元
  • 作者:

    黃皙?
  • 譯者:

    盧鴻金
  • 頁數:

    544頁
  • 開數:

    14.8x21x2.5
  • 裝訂:

    平裝
  • 上市日:

    未定
  • 出版日:

    未定
  • 出版社:

    春山出版-時報
  • CIP:

    862.57
  • 市場分類:

    小說,散文
  • 產品分類:

    書籍免稅
  • 聯合分類:

    文學類
  •  

    ※缺書中
商品簡介


韓國文學大家黃皙暎 構思三十年小說
2024年英國布克獎決選作品
象徵現代化的鐵道,貫穿朝鮮半島百年歷史
無名的勞動者們,要奔向何方?

被解僱的工人李鎮五在十六層樓高的煙囪上靜坐,俯瞰如火車高速發展的現代城市。陪伴著他的是數個寫著親近之人名字的寶特瓶。夜夜,他拿起一個名字,與他們對話──每個名字都訴說著一段朝鮮半島勞動者的故事。

鎮五的父親、祖父、曾祖父,三代都是鐵路工人,在日本殖民統治下成長的曾祖父李百萬,震懾於象徵現代化、馳騁於鐵道的火車頭,將自己的兒子取名為一鐵、二鐵,一鐵進入鐵路學校,兢兢業業熬出頭成為少數的朝鮮人火車司機,二鐵進入地下組織,潛伏勞動於工廠與街頭,伺機展開對抗日本與資本的運動。當為日本帝國工作的朝鮮密探向一鐵打聽二鐵的下落、當二鐵請求一鐵協助運送被通緝的地下黨員,一鐵會如何抉擇?

支撐鐵路工人家庭的女性們,在宏大的歷史之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李百萬的妻子朱安媳婦,在大洪水中乘風破浪拯救村民,成為人們口中的傳奇,逝世後以鬼魂之姿為家人指點迷途;百萬的妹妹莫音扛起家務重擔,與朱安媳婦的鬼魂一起守護家庭;一鐵的妻子申金鐵口直斷,彷彿能望見未來;二鐵的妻子如玉,作為革命的新女性,孤身瀟灑遠行。

《鐵道家族》貫穿朝鮮半島百年歷史,黃皙暎以魔幻寫實連結過去與現在,以栩栩如生的人物和鮮活的說故事方式,引領我們搭上歷史的列車,進入熙來攘往的民眾生活世界。黃皙暎記錄這列從日本殖民時期奔馳至二十一世紀的火車上,容易在高速中被甩落的普通勞動者的臉孔,以及曾經連結朝鮮半島,如今卻南北分斷的鐵道。

作者簡介


黃皙暎(황석영)

一九四三年生,韓國最知名的作家之一。一九九三年,他因前往北韓促進南北韓藝術家之間的交流,回到南韓後被判刑七年,一九九八年新總統特赦後才獲釋。
他曾獲多項重要文學獎,包含《武器的陰影》獲萬海文學獎,《悠悠家園》獲怡山文學獎,《客人》獲得大山文學獎,《日暮時分》入圍國際布克獎,並獲 Émile Guimet 亞洲文學獎,《鐵道家族》入圍國際布克獎決選作品。他的作品被廣泛譯成超過二十種語言,在國際間享有盛譽。

譯者簡介


盧鴻金
大學教授、韓文譯者。熱愛旅行、閲讀、譯寫。二十餘年來除從事對韓華語教學外,廣泛閲讀、翻譯韓國文學作品。著、譯有中、韓文各類書籍六十餘種,論文二十餘篇。代表譯作有韓江《永不告別》、《把晚餐放進抽屜》;金英夏《殺人者的記憶法》、《光之帝國》、《猜謎秀》、《黑色花》、《讀》;朴範信《流離》;高銀《招魂》;李文烈《我們扭曲的英雄》、《問天,路怎麽走》;法頂箴言集《凡活著的,盡皆幸福》等。曾在韓國首爾交通電臺(tbs)「週末文化走廊」主講韓國文學多年。roctw@naver.com

書籍目錄


鐵道家族
作者的話

推薦序/導讀/自序


作者的話

正如我從很久以前就説過的,關於《鐵道家族》的構想始於一九八九年訪問北韓時在平壤聽到的某位老人的故事。在北韓當局的引導下,我們訪問了平壤百貨公司,在與女性總經理打過招呼後,見到了負責現場嚮導的副總經理。有傳聞說,總經理在戰爭當時為供應某個地區的生活必需品起到了很大的作用,因此可以推測,上了年紀的副總經理也是在物流或運輸方面表現出自己過人實力的人,所以直到老年為止,還一直擔任部門負責人。
我注意到他說的一口道地的首爾話,而且他使用的不是最近的標準語,而是首爾話的老式口音和單詞。我問他的故鄉是哪裡,他回答說「首爾」,我又問「首爾哪裡」,他回答說「永登浦」。永登浦是我的家人一九四七年離開平壤,越過三八線南下定居的地方,也是我到高中時期為止,度過了大部分青少年時期的地方。我們並沒有在百貨公司裡參觀陳列的商品,而是談論以前的永登浦。他和我對永登浦的回憶在兩人之間引起了共鳴。我當時是剛進入國民學校的小孩,他是全國工會評議會所屬的鐵路駕駛,曾經在同一時間、同一空間中生活過。例如,位於他居住的區域和我們村子之間的日據時期小學發生火災,建築物被燒燬,木製建築的廁所也被燒了,臭味充斥整個村子好幾天,對於我們清楚地記得同一件事,彼此都覺得很高興。
幾天後,我向招待所的監視員懇求,得以在大同江邊水產市場與那位同鄉老人見面,一邊喝?燒酒,一邊聽他的人生故事。他講述了父親在永登浦鐵路工廠工作、他進入鐵路學校,以及他駕駛火車,往返於大陸的故事。他記得在滿州無邊無際的黑色原野上如臉盆般大小的紅太陽西沉、隨風飄蕩的高粱田、滿天飛舞的大雪花大小如同嬰兒的頭部、朝鮮美麗的山河和山谷、樹立在原野上的美麗簡易車站等既抒情而又感人的故事。他也講述解放後,全國評議會受到美軍政的壓迫,他帶著兒子逃到北韓,十多歲的少年兒子在戰爭爆發後,結束短期速成教育,成為火車駕駛員,在接到運送洛東江戰線軍需物資的任務後下落不明,再也沒有回來等故事。對於這個故事,我寫寫停停,前後花了三十多年的時間。按當時的年齡估算,那位老人可能已經去世了。

我在閱讀我們的近現代文學時,發現有些地方是遺漏的。與短篇小說相比,質量和數量明顯下降的長篇小說部分以及其中反映近代產業勞動者生活的小說稀少。在日據時代暫時存在的卡普痕跡中,大部分都是短篇小說或談論城市貧民、勞動零工或無業游民階層的作品,可以說沒有產業勞動者全面登場的正式長篇小說。即便是最近的長篇小說,大部分也都是以農民為主的作品。
我在查看這一時期的勞動運動資料時,才知道殖民地時代以後朝鮮的抗日勞動運動理所當然地是社會主義基本理念的出發點。隨著解放後分裂,展開生存權鬥爭的勞動者們被罵為「赤色分子」,韓國戰爭爆發後成為世界性的冷戰體制,在數十年的開發獨裁時代,所有勞動運動都被認為是「赤色分子運動」。我們經歷了漫長的分裂時代,從最初的出發點開始,一提到北韓就很難主張其擁有民族正統性,這雖是事實,但南韓民眾成為近代化的主體,在實現產業化、建立民主主義體制的過程中,自然而然地具備用血、汗實現的正統性。但是從目前仍不足這一點來看,也許直到民族統一的那一天,南、北韓的正統性爭論仍需雙方進行克制。但如果我們能夠克服並填補自己的不足之處,同時能夠包容北韓,達到引導其變化的能力,那或許將是理想的和平統一之路。

從韓半島延伸到大陸的鐵路還是殖民地近代化以及帝國主義的象徵,世界近代以開闢鐵路的歷史起始。我曾想研究從殖民地時期開始分裂的後資本主義全球化體制的韓半島,過去一百多年當中的勞動者的夢想是如何變形和扭曲的。雖然勞動者的階級意識被隱藏或自然消失,但他們的生活條件並沒有太大的變化。我曾想如同進入夢境一樣描繪人類的大小事。比起歷史事實,更想用個人的日常故事創作故事情節,描繪以永登浦為中心的民間故事世界。雖然歷史事實偶爾會妨礙這種嘗試,但對於抗日勞動運動家的活動也以過去的敘事方式進行了書寫。雖然偶爾會有嚴肅的時候,但過去的故事似乎柔和地掩蓋了褪色的照片或古董等尖銳而鮮明的事實。
我想將我們文學史中遺漏的產業勞動者推到讀者面前,經過他們近、現代一百多年的生活歷程,揭示現在韓國勞動者的生活根基。此外,我也希望這能成為進入歷經風雨歲月的韓國文學這座高塔的某一個部分,並發揮奠基的作用。有些人說,現在進入混亂的新自由主義世界是資本主義世界體制沒落後走向其他秩序的過渡期。減少或延長這種痛苦的時間,完全取決於我們自己的努力。在浩瀚的宇宙時間裡,我們生活的時代和生命的痕跡也許只是幾粒塵埃,而且雖然世界會緩慢變化,但我不想放棄能變得更好的期待。

這本小說在《Channel Yes》的版面連載時,原書名為《Mater 2-10》,那是山岳型火車頭,現在如同分裂的化石一般,被放置在統一公園內的火車頭編號。但是編輯們認為讀者可能會覺得很陌生,所以決定以更容易、大眾化的《鐵道家族》為書名。這個書名是我長期以來的暫定書名,算是回到了最初的題目。
我在寫這部作品時得到了很多幫助。我要向提供《韓國鐵路百年史》(鐵道廳,一九九九年)和《永登浦區誌》(首爾特別市永登浦區,一九九一年)等資料的KORAIL和永登浦區廳表示感謝。另外,金京一教授的《日本帝國主義統治下的勞動運動史》(創批,一九九二年)和《李在柳研究》(創批,一九九三年)成為具體展示日本帝國主義強占時期勞動者鬥爭和生活的珍貴資料。安宰成作家的《京城三駕馬車》(社會評論,二まま四年)也是與他的其他著作一起,對我有所幫助的資料。此外,還有姜萬吉教授的《日本帝國主義時代貧民生活史研究》(創批,一九九五年)等很多資料,在此省略。
感謝經由宋慶東詩人的介紹認識的車光浩金屬工會前支會長。他就是在煙囪上靜坐示威四百ま八天的主角。他把自己的日常生活,例如「三個動作體操」作為身體動作,詳細地告訴了我。我也想向KTX駕駛員孫敏斗表示感謝,他數次允許我進入駕駛室,讓我體驗到多條鐵路線的駕駛前排座位。經他介紹認識的姜惠珍老人畢生都是蒸汽火車時代的駕駛員,他向我説明了蒸汽火車頭的結構和駕駛技能。尤其是他在展示蒸汽火車的場所進行了數次示範,並説明了駕駛員的工作和生活。
在執筆的過程中,我幾次在永登浦我長大的社區附近走動。雖然首爾周邊任何地方都類似,但在老巷子和殘留建築物的地方,我停留了非常久,觀察來往的人群中有沒有熟悉的面孔。有時,我忘卻的過去記憶浮現出來,母親、姊姊、弟弟以及早逝的父親等當時的情景出現在巷子、市場拐角或故居的舊址上。
比起將眾多資料中出現的韓國史著名人士當成登場人物,我更關注的是在其中留下名字,但卻成為事件中如塵埃般的勞動者們。這本小説中登場的活動分子都是獻出身、心,履行賦予自己微小角色的無名勞動者。身為作家的我雖只能在想像中描繪出來,但對於他們而言,可以說是事件的記錄,以及法庭記錄中無數只有名字的民眾集合體。
這本小説是關於我的故鄉,也充滿我童年的回憶,同時也是這個時代勞動者的故事。我想用這部小說填滿韓國文學的空白部分,獻給韓國勞動者。
最後,感謝執筆期間給予我各種幫助的益山友人,特別感謝從住處到日常細心照顧我的圓佛教徐宗明教務。我也要對於從構思初期開始就給予我資料的支援以及鼓勵的創批編輯群的辛勞表示感謝。

二ま二ま年五月 彌勒山山麓 黃?暎

文章試閱


第二章【節選】
「我之所以知道開化的世界有很多東西,就是因為火車的緣故。」
「您是什麼時候第一次看到火車的?」
「在麻浦的時候第一次看到。」
那是李百萬跟隨主人去龍山的時候。從遠處看到像彩虹模樣的鐵塊掛在江上。主人對張嘴呆呆看著的百萬說道:
「那是漢江鐵橋。很厲害吧?」
主人自豪地說,日本跟西方一樣發展得很快,那座橋在七年前建好,前年開通了從釜山到京城的鐵路。他們決定從麻浦渡口坐船回來,當他們登上渡船時,火車發出巨大的汽笛聲,像似黑色鐵塊的火車頭從橋上駛過,遠處傳來鐵道上的轉輪聲以及鐵橋發出的吶喊聲。
「那個鐵塊竟然能像風一樣飛快地行駛!不是馬,也不是腳踏車,更不是人力車。別提有多快了,稍微低下頭的短暫時間裡,火車行駛過的大橋就空無一物了。」
從京城出發的火車到達的終點就是仁川。如果沒有大海,火車會繼續向前奔馳。李百萬來到仁川後,在日本旅館工作、搭伙兩個月,覺得沒有什麼意思。有一天他去碼頭,在漁船靠港喧鬧之際,有一個日本人向漁民大聲嚷嚷。漁夫們用朝鮮話罵說那傢伙在說什麼,路過的李百萬告訴他們:
「他在問那些魚要不要賣?」
「你告訴他,這些是論箱賣的,如果只要買一、兩條,讓他們去魚店買。」
李百萬照原話告訴那日本人,他高興地表示要買兩箱。仔細一看,魚類是每到這個時候就會游上臨津江的河豚。在李百萬他們村子,每到這個季節,村民們就會到月串以及流道去捕撈河豚。因為只存在一個季節,所以河豚的價格昂貴,漁民們只要切一條來做生魚片吃的時候,渾身都會發抖。因為他們覺得這條魚如果賣出去,能拿到多少錢,自己怎麽能吃?那日本人當場用現金買了兩箱,雖然沒有人要求,但李百萬自己就扛起了魚箱。少年李百萬這時已經知道日本人特別喜歡河豚,十三歲少年扛起兩箱魚,身體微微有些晃動。那日本人搖了搖頭,把一箱魚夾在自己的腰間,簡單地說了一句:
「我會付你工錢,你跟我來。」
李百萬跟在他後面,去到離碼頭不遠的碾米廠。他們剛走到那裡,日本職員和工人就蜂擁而至,打開箱子之後,開始歡呼起來。
「今天要狂飲一番了!」
「原來這就是俗稱大海豬肉的貴重物品啊。」
那日本人招了招手,叫搬運箱子的李百萬過去,然後掏出幾枚銅板。這幾個錢雖然夠買五個糖餅吃,但少年搖著頭,沒有收下。日本人皺著眉頭低聲説道:
「怎麽?還想要更多啊?」
李百萬説道:
「不是,我想在這裡工作。」
那日本人再三上下打量少年。
「怎麽想到要在這裡工作?」
李百萬想了一下回答道:
「我想學技術。」
日本人微微一笑説道:
「那你得見習幾年,在你學成之前可是沒有酬勞的哦!」
「好,我會好好學的。」
「你叫什麽名字?」
李百萬爽快地回答:
「我叫李百萬。」
他又用日語說「二百萬」,周圍的職員都大笑起來。
李百萬還說了自己來自江華島,以及過去在京城麻浦的日本商店做過店員助理的事情。就這樣,在沒有得到任何人的幫助之下,他在吉田碾米廠找到工作。剛開始的時候,他作為各類技工的助手,負責管理工具箱、打油、收緊、擦拭的粗活,在碾米過程中忙碌的時候,他也會去幫助需要的人。他在工廠裡吃、住,不到幾個月,大家都會想找他。無論是誰,如果發現他不在,都會抱怨說為什麼在忙碌的時候要讓他去跑腿。吉田碾米廠設有機械製造和技術班,修理、製作磨損的零件或皮帶,許多臺發動機也必須隨時檢查。由於每道工序的機械裝置都略有不同,所以規模隨然比麵粉廠小,但它是普通磨坊無法比擬的現代設備工廠。聚集到仁川港的大米全部由聚集在這裡的十多家碾米廠處理,吉田碾米廠是其中屈指可數的大型工廠。李百萬在這裡學了三年車床,他的手藝精巧,也能製作一些細小的零件。有一天,等同於他的技術師傅的中村先生要離開碾米廠之前,請他去中餐館吃烏龍麵。中村向坐在他對面的李百萬說道:
「我這次會跳槽到京仁鐵路車床部工作,你這手藝在日本職員中也是少有的,想不想跟我走?」
李百萬從以前就對火車一見鍾情,所以當天就去找吉田社長説明了要離職的事情。社長感到十分遺憾,還説原本想讓他去內地留學,學習技術,最後還給了他離職金。雖然李百萬不是正式職員,只是預備雇員,但他就像古代書生考上科舉一樣得意洋洋。離職之後,他覺得當務之急是掌握火車頭的結構和發動機的原理。他下班後沒有回到住處,而是跑進工廠,研究那些有待修理而進到工廠的火車頭,他四處摸索,用眼睛和雙手熟悉機械。中村先生說,大部分的火車頭都是美國製造的,因此由經驗豐富、受過教育的技術人員負責工廠火車頭的維修,我們則致力於車輛的製造和生產。
李百萬十八歲那年娶了朱安鹽田工人的女兒,她身上總是帶著泥灘的味道。身材高大、聲音洪亮的她在生下了一鐵兩年後又生下二鐵,她把兩個兒子照顧得很好。李百萬成為鐵路局的正式雇員是在成為預備員工的五年後,當時他也在永登浦工廠安頓下來。李百萬的妻子朱安媳婦從生下第一個孩子之後就開始發胖。李百萬成為正式雇員後,妻子不知怎的,就算吃了東西還是覺得肚子空蕩蕩的。他去工廠上班後,妻子經常會連做兩頓午飯吃。李百萬加班的某一天晚上,妻子煮完一袋地瓜,趁熱吃了幾個,深夜醒來之後又吃了二十多個涼地瓜,她說地瓜漲到喉嚨,連連拍著胸脯,咕嚕咕嚕地喝下涼水,然後往後倒下。李百萬回來時,朱安媳婦張著嘴,雙腿跨在門檻上,身體呈大字形倒下。孩子們突然失去了母親。後來唯一的妹妹莫音說,雖然不知道嫂嫂經常覺得饑餓的病是怎麽發生的,但可能是因為李百萬從未溫柔地疼愛妻子,她感到孤獨所致。李百萬根本聽不懂這話是什麼意思。李莫音起初為了想進紡織工廠工作而來到永登浦的二哥家,但一直沒有出嫁,直到超過適婚年齡之後,還是一直照顧一鐵、二鐵和哥哥他們全家人。李莫音原本看起來好像不會嫁人,但直到上了年紀才和一個木匠結婚。李百萬之所以對瑣碎的金屬工藝產生興趣,也許是因為他很早就失去妻子,獨自生活了一輩子之故。
「鐵路是用朝鮮百姓的血淚修築的。」
李百萬經常對孫子李智山如此說道。他十六歲時以見習雇員的身分跟隨日本技術人員進入京仁鐵路工廠工作,這幾乎是奇蹟般的幸運,但也是因為他天生擁有與眾不同的機械手藝所致。那年夏天韓、日合併,國家完全被日本併吞。京仁線和京釜線早已開通,湖南線在他開始工作的那一年動工,隔年鴨綠江鐵橋架起,將朝鮮和滿州連接在一起。他記得在長子一鐵出生的前一年,湖南線和京元線也為之開通。
(未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