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名:倚近

原文書名:


9786267515518倚近
  • 產品代碼:

    9786267515518
  • 系列名稱:

    要青春
  • 系列編號:

    120
  • 定價:

    340元
  • 作者:

    黎漫
  • 頁數:

    260頁
  • 開數:

    14.8x21x1.34
  • 裝訂:

    平裝
  • 上市日:

    20250707
  • 出版日:

    20250707
  • 出版社:

    要有光-秀威資訊
  • CIP:

    863.57
  • 市場分類:

    小說,散文
  • 產品分類:

    書籍免稅
  • 聯合分類:

    文學類
  •  

    ※在庫量大
商品簡介


溫柔純愛系作家黎漫,以細膩筆觸描摹愛的曖昧、相遇與別離。集結六輯、共五十四則短篇故事,細數一次次的心動與遺憾,讓那些無法言說的情感,在故事中悄然綻放。

這是每一個「他」與「她」的故事,或許也是世界上的某個他或她,回憶的吉光片羽——

那不是愛,那只是習慣。因為放不下,選擇伸手承接。
他們是鄰居,多年來始終沒有改變,現實中他們擁有的,亦只有這層關係。
十七歲那年,她對他的喜歡猶如鳴蟬。長久沉睡,甦醒。擁抱一整個夏季,最終黯然逝去。
——【輯一.倚近】〈慢慢喜歡〉

他的愛,對她而言,無疑是束縛;她的愛,在他心中,已然是所有。
電影畫面逐漸淡去,陷入無盡的黑。劇中的女子,他再熟悉不過,卻也遙不可及。
曾幾何時,他僅能以目光追逐她,並強留她在自己心上?
——【輯六.就此別過】〈散場〉

楚影、葉含氤、席雪、朝覓覓、唯沁、蒔、陸壹貳、安染、樂櫻、RuRu Su、伊比——
十一位作家╱書評人 共同真摯推薦!


各界推薦人
楚影、葉含氤、席雪、朝覓覓、唯沁、蒔、陸壹貳、安染、樂櫻、RuRu Su、伊比——
十一位作家╱書評人 共同真摯推薦!

作者簡介


黎漫

紀錄此生的情感與執著。
熟稔於失眠、偏頭痛,
需索一杯咖啡的溫柔。

營養師,但營養不良。
博士班就讀中。喜歡微生物。

IG:iriya_0530

商品特色/最佳賣點


♥溫柔純愛系作家黎漫,集結五十四則短篇故事,細數一次次的心動與遺憾。

書籍目錄


推薦序 愛並不總是需要結局╱楚影
推薦序 那些藏在字裡行間的故事╱席雪
推薦短語
自序 時光的輪廓

輯一.倚近
輯二.青春邊境
輯三.習慣失去
輯四.別哭了
輯五.人間浮沉
輯六.就此別過

後記 致所有相遇
出版後記 是你的記得

推薦序/導讀/自序


【推薦序】愛並不總是需要結局╱作家 楚影

  如果你喜歡在字裡行間,尋找那些說不出口的線索,沉醉於眼神交會間無聲的悸動,那麼黎漫這些短篇小說,就是一場共鳴與理解。在合適的篇幅中,黎漫以溫柔且細膩的筆觸,勾勒出人與人之間微妙的情感張力——那或許是一場未竟的戀情、一段無法被命運允許的相遇,或是在回憶時,仍然悄悄發燙的一句話。
  這些故事藏在日常眼神、語氣,甚至是沉默之中的細節。描寫的是愛的「前一刻」或「最後一眼」,讓人屏息凝視,彷彿一個輕微的改變就能改寫結局。讀來像是午後斜陽灑落書頁,溫暖卻帶著惆悵的重量。
  這些文字會讓你記起,曾經心動卻無疾而終的時刻,可能是一段被善待的溫柔,也許是不敢說出口的默契,又或是一位早已離開卻仍在夢裡徘徊的人。這些回憶總是讓你的心湖泛起漣漪,唯有自己才能體會,那些沒說完、不能說、來不及說的愛。
  於是「結果」並不是重點。無論是沒有開花的戀情、禁忌的牽絆,還是早已失落在歲月中的過往,真正觸動人心的,是那份被壓抑、被藏起的情感。它們充滿力量,讓人讀完之後難以釋懷。
  這是一場黎漫關於情感的,對人心柔軟之處的深刻挖掘;它們讓你知道,愛並不總是需要結局,有時,一段不完整的故事,反而更貼近真實的人生。
——————————————————————————————
【推薦序】那些藏在字裡行間的故事╱作家 席雪

  我們總在生活裡行走,經歷愛與離別,承受失去與成長,卻往往在不經意的時刻,回頭望見自己的影子——那些曾經發生的、來不及宣之於口的,或者已被遺忘的情感。
  《倚近》不是一本講述單一故事的書,而是一則則細膩而深刻的片段,就像在窺視一群和我們同活在世界上某處的人們,腳下印過的零碎足跡。
  每一個「他」與「她」或許是我們生命中來不及熟稔的過客,某道曾匆匆擦肩的路人,抑或是我們自己。溫柔細膩的文字,被黎漫以動人的筆觸,描繪出人們在時間裡的相遇與錯過,在愛與痛中掙扎,卻仍渴望去探索、去尋找自我的模樣。
  那些充滿力量的文字裡,亦如同你我的人生般,真實地藏著對遺憾的眷戀,讓人在閱讀時忍不住駐足回望,回憶起某個微雨的午後、某句後悔沒能說出口的話,或某個曾經深深愛過的人。
  如果你也愛過、等過、遺憾過,那麼你一定能在這些故事裡、某些片段中,看見曾經的自己。
——————————————————————————————
【推薦短語】

  《倚近》的每一篇故事都是極短篇,而筆調都帶著意在言外,欲言又止的詩意。說的都是青春年少與荳蔻年華間很純粹的情事。故事雖短,但紙短情長。
  朦朧與曖昧,是主調;遺憾與未竟,是底色。這兩種氛圍,貫穿整本書,故而有著獨特的色彩。
——《邃古的寧靜》作者 葉含氤

  最溫柔的筆觸書寫最驚心動魄的轉折,喚醒潛藏內心深處不可言說的祕密。原來那些無法明確定義的關係和情感,不必攤開於陽光下,已悄悄地被理解並記得。
  生離、死別、愛而不得、重蹈覆徹、皤然醒悟……故事如走過的青春,不盡圓滿,幸而在閱讀時能佯裝只是看客,不必剖開心臟和結痂的傷口,隨文字漂流,找不到正確解答也無妨,學習坦白說愛,向著不那麼遺憾的方向前進——我們,已不再孤單。
——微撩純慾系作家 朝覓覓

  在溫柔細膩的文字裡,有著浪漫的相戀,以及失去後的持續等待。書中每段平凡的情感都溫暖而深刻,讓人隨著故事的跌宕起伏找到自我。
——輕鬆甜寵系作者 唯沁

  篇章之中,存在相愛的溫柔甜蜜,亦有別離的揪心痛楚。每一份相擁及每一份破碎,被揉進文字裡,成為記憶中的深刻。
——青春純愛系作家 蒔

  《倚近》細膩地記錄了生而為人會有的情感流轉與變遷,並以簡短的篇幅闡述了人與人之間的成長與感悟。書中的每個故事都像是一則隱喻,彷彿茫茫人海中的某位熟悉身影,引人深思。閱讀時,您或許能找到內心深處一直在尋找的答案。若想體驗觸動心靈的文字,《倚近》絕對不容錯過。
——讀者 陸壹貳

  昨日、今日;此生、來生;相遇、別離……許多愛不得、放不下的情感,藏匿在《倚近》的瑣碎片段裡,或哀慟,或歡愉。故事中的他與她,看似虛幻,卻真實映照著我們晝夜交替的平凡日常與內心裂隙。
  微光曦晨,她輕撫枕邊微涼的痕跡,彷彿仍能觸及昨日的溫度;暮色沉黯,他行過燈影與十字街口,試圖從時間的殘影裡尋回舊日時光。那些曾經的曖昧、擦身的剎那、熱烈的摯愛,皆如夢似幻。伸手可及,卻終究無法留存掌心。
  時間從不曾眷顧誰,亦未曾為我們停滯。但愛過的人與未竟的故事,塑造了今日的我們。願翻閱此書的你,能在黎漫溫暖的筆觸裡,尋得片刻溫存,找回遺失的悸動,對明日仍有所盼,仍有所冀。祝好。
——書評人 安染

  初次接觸黎漫的文字時,被她字裡行間中的細膩和溫柔深深吸引。很開心多年後,再次看到她出版新的故事短集。(歡呼)
  我們需要倚近誰呢?是那位讓你徹夜念想的他,還是讓你嚐盡遺憾的她,又或許,是那個愛而不得的自己?也許,從始至終,我們所渴望的,是能更靠近愛,無論多少、只要多一些。而我們卻常常小心翼翼,不敢言明,或是佯裝不在意,使出欲擒故縱的把戲……
  就讓黎漫帶領我們一同進入,青春的點滴之中,感受那份曾經在心底的悸動、遺憾與祕密。相信總有一天,你也將倚近你的心之所向,與愛相遇。
——寫實派作者 樂櫻

  這是一本關於他和她的故事,作者黎漫將角色名字捨去,卻無意捨去藏在故事裡大大小小的愛戀,可能是和有血緣關係的家人所談的不倫之戀,亦或是各位大多都經歷過純純的學生戀愛,這本《倚近》將這些若有似無的愛刻畫地極為清晰,即使沒有任何名字,仍然可以從字裡行間讀取畫面。
  另外,這本書很多篇章都會出現生離死別的場景——意外和明天不知道誰先到?我認為是意外,很難預測,也很容易留下遺憾,就像這本書裡的角色一樣,說消失就消失,說不見就真得不見了,一眨眼就是天人永隔,這邊不得不讚嘆作者的筆觸,相比清楚直接說死亡的字眼,將「等我回來」變為人生最後一句話更讓我感到痛心,這是一句永遠無法實現的諾言,遺留下的人該如何是好?而且如果是即將在一起卻迎來這樣的結局,除了替無法實現將來的他們感到惋惜外,真的愛莫能助。
  這不是一本以Happy Ending收尾的故事,更多的是令人心碎的貼切日常,這些他和她的故事或許就存在我們的生活中,那些未知的曖昧將一個又一個的人拉近距離,這些倚近的片段終將成為他們美好的回憶,即使無法白頭到老也無妨,曾經擁有過便足夠三不五時拿出來想念一下,即使是天堂和人間的距離,未來仍然有相聚的可能。
——文字工作者 RuRu Su

  每一則短篇故事中,都沒有一定的主角,只有「他」和「她」。
  黎漫樸實的文字就如一片蔚藍的海面,看似平靜無波,底下卻是暗濤洶湧;每一個字彷彿都在無聲嘶吼,奮力傾訴著深沉情感下的疼痛。
  在這些故事中,希望你也能觸摸到黎漫的堅毅與柔軟。
——書評人 伊比

文章試閱


〈慢慢喜歡〉(節錄)


  十七歲那年,她對他的喜歡猶如鳴蟬。
  長久沉睡,甦醒。擁抱一整個夏季,最終黯然逝去。
  他們從小就是彼此的鄰居,一直在一起,但又沒在一起。

  每日晨起,是她的期待,亦為落寞。
  期待他的到來。他會扯開嗓子,在樓下、在屋外,一聲聲喚著她的名字,好像不怕全世界都聽到似的;落寞他的到來。她聽見他的呼喊,只能微笑、探出窗外,看他腳踏車上載著另一個女孩。

  「不要再來了。」一天放學,她刻意冷著臉對他說。
  「不行。」他也不生氣,可能是看慣了她皺眉的神情。「這麼多年了,我不能丟下妳不管。」
  難道不是已經丟了嗎?當他的腳踏車後座不再只屬於她,對她而言,他就是把她給丟了。

  幾個月之後,草木枯黃,葉都落下。
  那日一早,她沒聽到他的聲音。走出門外,卻是他扶著自行車,後座空蕩。
  「上車。」
  她不傻,知道那裡空下意味著什麼。沉默,順從地乘上,併腿側坐。

  微寒北風拂過整條街道的蕭索。她有點冷,卻不敢開口。只是悄悄地倚近他一些,悄悄地。
  「抓好。」他騰出一隻手,指著自己的腰。「等一下要下坡,妳抓好我。」
  於是,她試探般地碰了碰他的衣襬,見他沒什麼反應,才放心地從兩側捏住。
  隔著幾層衣料,她還是知道,他的體溫很暖、很暖。

  「你們是什麼關係?」
  面對這類的質問,他們一貫的答案都是——鄰居。
  在他有女友的時候,他們是鄰居;在他沒女友的時候,他們仍是鄰居。
  若要說,這麼多年他們之間什麼沒有改變,也許就是這層關係。
  現實中他們擁有的,亦只有這層關係。

  「分手了?」
  她最終仍問了,在他停下腳踏車時。
  「分手了。」
  「所以?」所以你來載我,是因身後需要有個人,才會安心。以前也是,現在依然。
  「沒有所以。」
  「為什麼載我?」
  他怔了怔,緩緩開口:「因為妳哭了。」

  那天,當她說出「不要再來了」,他其實看見了她眼中無形的淚水。
  從小就認識,他知道她是個愛哭的人。曾幾何時,她即使悲傷,也不在他面前掉淚,無聲地獨自承受,但他明白她的心在哭泣,而他會心疼、會不捨。

  「我不要妳哭。」
  「你們分手是因為我嗎?」
  他沒有回答,她卻了然。那不是愛,那只是習慣。因為放不下,選擇伸手承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