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名:沒有神在的青春:一個考驗良知的故事

原文書名:


9786269639649沒有神在的青春:一個考驗良知的故事
  • 產品代碼:

    9786269639649
  • 系列名稱:

    Suchen
  • 系列編號:

    2QSU0003
  • 定價:

    400元
  • 作者:

    奧登.馮.霍爾瓦特Odon von Horvath
  • 譯者:

    宋淑明
  • 頁數:

    304頁
  • 開數:

    12.8x19x2
  • 裝訂:

    平裝
  • 上市日:

    20221201
  • 出版日:

    20221201
  • 出版社:

    ?子出版-遠足文化
  • CIP:

    882.257
  • 市場分類:

    小說,散文
  • 產品分類:

    書籍免稅
  • 聯合分類:

    文學類
  •  

    ※在庫量小
商品簡介


赫曼.赫塞:「一部傑作,一刀劃入當今的道德世界!」

克勞斯 • 曼:「真正文學的所具有的一切神秘特質和魅力!」

克萊斯特獎得主,當代最重要的劇作家之一,備受國際矚目的經典小說。
國際文豪托瑪斯.曼、赫曼.赫塞、克勞斯.曼……等,齊聲推薦。
維也納將一條街名為霍爾瓦特巷(Horváthgasse)以紀念他。
作品出版隔年就在洽談本書電影版權的路途中意外身亡,
後人在他的作品中閱讀、改編劇本等,以為悼念。
他是誰,寫下了一頁傳奇,一部傑作……。

只要威權、戰爭還在,
這本書就不應該被人類所忽視。

如果人應從歷史得到教訓,
那是一個眼神空洞、靈魂呆滯的「魚的時代」!

納粹時代的洗腦教育,荒腔走板的校園,人類製造的扭曲青春,
被一群少年圍攻的孤鳥老師,他所殘存的良知又該如何重獲自由?

小說出版於1937,隔年立刻售出八種版權。曾經被列為德國禁書之一,至今為多個德語區國家青少年必讀之作,經典呈現扭曲體制下的私慾與謊言,並已改編為電影。這本小說藉勾勒當時高中生青春校園故事,刻畫出納粹當道的時代背景,可以窺見作者對威權、法西斯質疑,而今作為對獨裁者的恐怖樣態與統治群眾的瘋狂描寫,仍令人不寒而慄。
一位歷史老師在市高中教十四歲男生班,當有學生在一篇文章中發表種族主義言論,這位老師的回應卻引發暗藏的風暴,老師與整個大環境的種族思想顯得格格不入。當時學生都必須接受戰爭的道德教育,當老師陪全班去森林營地,一場軍事演習中有人死了,一切都失控……在所知與良知,推斷與臆測的交織中,真相要如何水落石出?──

專文導讀 鄭芳雄 (教授) 、周惠民 (教授) ;專序推薦 蔡慶樺 (作家) 、盧郁佳 (作家);
聯合推薦 宇文正(聯合報副刊組主任)、耿一偉 (台北藝術大學戲劇系兼任助理教授 )、陳國偉(中興大學台灣文學與跨國文化所所長)、夏曼.藍波安(小說家)、凌性傑(作家)、鴻鴻 (詩人)

「這部小說充滿了純真的正義感,不懈探討人應該怎樣活著,即使再痛苦都不會放棄思考。我驚歎這種純真。」──盧郁佳

「霍爾瓦特親身經歷第一次世界大戰,也遭受1930年代經濟蕭條之苦,作品中經常流露他對世道、人心的關切。在本書中,作者透過一位學校教師的經歷,描繪一個人在面對與自身差異巨大的外在世界時的矛盾心理,既想要安全、又想要自由……在群、我的邊界上徘徊。」──周惠民

「早在電影《飢餓遊戲》出現之前,霍爾瓦特在八十五年前就已透過本書描述一個集體壓迫個人自由的世界,只是他的書寫更為深刻與驚悚。」
──耿一偉/台北藝術大學戲劇系兼任助理教授

「在一個集體說謊的時代,謊言,便是罪惡的母親。這部精采的犯罪小說之所以經典,就在於它之於任何被謊言統治的極權社會都適用。霍爾瓦特給我們看充滿陰霾的天空,卻也指出那一線善良的、誠實的希望,從混亂的青春氣息、以及無奈的成人世界之間,堅定地投射出來,給予我們勇氣與力量。」──鴻鴻

書中的老師在少年身上他已看到未來可怕的戰犯,預感世紀大屠殺的來臨。只恨自己「懦弱,沒有勇氣約束瘋狂邪惡的少年」。──鄭芳雄

這是個每個人都在犯錯、或者都在犯罪的時代,作者鑄造了一個生動的詞:「魚的時代」,形容人失去了同感與熱情,只如同魚一樣,冷漠生存。──蔡慶樺

.克萊斯特獎得主,當代最重要的劇作家之一,備受國際矚目的經典。
.對良知的思辨深刻,作者展現十足力道。
.曾為德國禁書,而今經常改編為戲劇上演,並改編為電影。
.德語國家青少年必讀書單。
.德語直譯,中文版首次上市。

作者簡介


奧登.馮.霍爾瓦特Ödön Horváth
1901 生於現今的里耶卡/克羅埃西亞郊區, 1938 年在巴黎因遭逢雷雨造成枝幹掉落擊中而去世。劇作曾獲克萊斯特獎,著有多本小說。他在貝爾格萊德(Belgrad)、布達佩斯、普雷斯堡(Pressburg)和慕尼黑度過了童年。1920年開始寫詩,可惜幾乎都被他銷毀。首部成名作是他的劇作 Die Bergbahn,曾於 1929 年在柏林首演,接著舞台劇作品《維也納森林故事》(Geschichten aus dem Wiener Wald) 更一舉獲得克萊斯特獎。這本《沒有神在的青春》被多次改編為各式作品上演,為享譽國際最重要的代表作,也是電影《未來生存遊戲》原著小說,被稱為德國版《飢餓遊戲》。作品刻畫納粹當道的時代背景,藉青春校園故事描述獨裁統治群眾的瘋狂,至今仍可為鑑。

譯者簡介


宋淑明
德國慕尼黑大學歷史文化學院碩士。曾任慕尼黑大學、柏林洪堡大學講師,兼任中山大學講師。著有《德奧,這玩藝!戲劇篇》,譯有《約伯與飲者傳說:奧地利作家刻寫無家與流浪心境代表作》、《兔子啊,這不過是個過程》、《消失吧,紙本世界!》、《末世國度》、《邊境行走》等。

書籍目錄


導讀
這樣的青春少年,等他長大就慘了 /鄭芳雄
極權下虛無的一代,良知也泣訴 /周惠民
推薦序
錯誤的事物終將消逝 /蔡慶樺
噤聲使人平庸,平庸雖生由死 /盧郁佳

小說正文

年表


文章試閱


內文試讀
下雨了
當我隔天早上進學校,上樓前往教師辦公室時,聽到二樓有狂噪的聲音。我加快往上的速度,然後看到五個學生E, G, R, H, T圍毆學生F。

「你們在想什麼?」我對著他們大喊。「如果你們覺得還必須像小學生一樣打架,那起碼一對一的打。五個打一個算什麼英雄好漢?!」

他們瞪著我,不理解我在說什麼,甚至F,被五個人圍毆的那個學生也是。他的領子被扯破了。「他到底對你們做了什麼?」我繼續問,但是這些學生並沒有要回答的意思,被揍的那個也不說話。我慢慢地才問出來,F並沒有做什麼,相反的:這五個人偷了F的奶油麵包,不是為了要吃,只是為了讓F沒有麵包吃。他們把麵包從窗戶丟進校園裡。

我往下一看,麵包躺在灰色的石頭地面上。雨仍在下,麵包閃閃發光。

我想:也許這五個學生沒有麵包,而F有,所以觸怒了他們。但是不是這樣的,他們都有自己的麵包,G甚至有兩個。於是我再問一次:「你們為什麼要打他?」他們自己也不清楚。他們站在我面前尷尬地笑。是啊,人性可以是惡的,聖經裡早就說了。當暴雨停止,洪水退卻之時,上帝說:「從今以後,我不會再為了人類的心性而懲罰地球,因為人的心性從青少年開始就是邪惡的。」

上帝遵守了祂的諾言?我不知道。但是我不再追問他們為什麼要把麵包丟進校園。我只想知道,他們是否聽過,亙古以來、從幾千年前就開始、自有人類文明之後一再被強調、被鞏固的信條,是男人之間的準則:如果要打架,就要一對一地打!永遠保持騎士風度!然後我面對這五個學生,問他們:「你們不覺得羞恥嗎?」

他們不覺得羞恥。我說的話是另外一種語言,是他們聽不懂的語言。他們瞪大眼睛無辜的看著我,只有被揍的那個學生笑了,他在嘲笑我。

「窗戶關好,」我說,「不然,雨要打進來了!」

他們關上窗戶。

這個世代會成為什麼樣的世代?強健的?還是只是粗暴的?

我沒有再說什麼,直接進了教師休息室。在樓梯上我停頓了一下傾聽:他們是否又打起來了?沒有,一片寂靜。他們還在想,這個老師怎麼這麼奇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