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名:你必須真心想要有錢:賺錢╳投資╳消費╳儲蓄全面解鎖,房貸•車貸•學貸•卡債不再擔心,華爾街理財投顧教你過上沒有財務壓力的人生
原文書名:No Worries: How to Live a Stress-free Financial Life
產品代碼:
9786267685242系列名稱:
belle vue系列編號:
1LBV0059定價:
450元作者:
傑瑞.迪利安譯者:
潘昱均頁數:
288頁開數:
15×21×1.9裝訂:
平裝上市日:
20250828出版日:
20250828出版社:
奇光-遠足文化CIP:
略市場分類:
投資理財產品分類:
書籍免稅聯合分類:
商業類- ※在庫量大
商品簡介
擁有一大筆錢不是財富自由,
訂出一套財務準則才能讓你真正達成財務自由。
沒有財務壓力的人生,取決於你如何安排財務以及你對金錢的態度,
這是一本告訴你如何擁有財務幸福的書。
本書的目標是帶你走到不再擔心錢的境地,過上不再為錢煩惱的人生。
◆理財專家暨投資顧問傑瑞・迪利安以獨到的見解與數十年的金融專業知識,提供了在消費、儲蓄、賺錢和投資策略上的聰明建議,讓你的銀行帳戶安全無虞。
◆作者闡明如何沒有財務壓力,就在於你對金錢的態度,以及做對幾件人生大事:聰明解決房貸、車貸、學貸問題、有效使用信用卡。
◆本書除了自用,也值得分享給孩子一讀,幫助他們從小就擺脫財務壓力。
◆本書不只是致富之書,也是通往人生正道的真理。讓讀者以內省為基礎,克服重大挑戰,實現無壓力的樂活人生。
◆不論你是經驗老道的理財專家或是財務新手,無論你有錢沒錢、或在人生的哪個階段,都能在本書找到新觀念!讓你的財務狀態比其他99%的人更健康,在累積財富的同時也能享受快樂人生。
「擁有一大筆錢不是財富自由,我見過很多人都把財務搞砸了。訂出一套處理日常財務決策的準則才能讓你真正達成財務自由。這是一本告訴你如何擁有財務幸福的書。」──本書作者 傑瑞.迪利安
本書告訴我們如何過著沒有財務壓力的人生,並長期累積財富。
有人用省錢達到此目標,犧牲生活樂趣,對一件又一件的日常小事斤斤計較,為了幾塊錢,每天連喝杯咖啡也捨不得。但無財務壓力的人生無法靠省錢得來,也不是你有了更多錢就一定沒有財務壓力。
重點在於你對金錢必須採取正確的態度,更要做對幾件人生大事。
理財專家傑瑞・迪利安以獨到的見解與數十年的金融專業知識,揭示有關個人財務的幾大主題真相,幫助我們全新看待人生與金錢,包括:
•如何保持正確的豐裕心態創造奇蹟
•如何不削減生活樂趣又抑制揮霍的衝動
•最有效的信用卡使用法
•如何聰明購買房屋與汽車等高價物品
•美國學貸出了什麼問題以及如何合理使用貸款
•推薦你設定好即可忘記的「樂活無壓投資組合」,不必擔心風險又能成功投資。
無論你處在人生哪個階段,本書都可以讓你的財務狀況比其他99%的人更好,累積財富的同時也能享受人生。
請跟著作者的建議做,你的人生將沒有財務壓力,也不再擔心錢的事。
擁有一大筆錢不是財富自由,
訂出一套財務準則才能讓你真正達成財務自由。
沒有財務壓力的人生,取決於你如何安排財務以及你對金錢的態度,
這是一本告訴你如何擁有財務幸福的書。
本書的目標是帶你走到不再擔心錢的境地,過上不再為錢煩惱的人生。
◆理財專家暨投資顧問傑瑞・迪利安以獨到的見解與數十年的金融專業知識,提供了在消費、儲蓄、賺錢和投資策略上的聰明建議,讓你的銀行帳戶安全無虞。
◆作者闡明如何沒有財務壓力,就在於你對金錢的態度,以及做對幾件人生大事:聰明解決房貸、車貸、學貸問題、有效使用信用卡。
◆本書除了自用,也值得分享給孩子一讀,幫助他們從小就擺脫財務壓力。
◆本書不只是致富之書,也是通往人生正道的真理。讓讀者以內省為基礎,克服重大挑戰,實現無壓力的樂活人生。
◆不論你是經驗老道的理財專家或是財務新手,無論你有錢沒錢、或在人生的哪個階段,都能在本書找到新觀念!讓你的財務狀態比其他99%的人更健康,在累積財富的同時也能享受快樂人生。
「擁有一大筆錢不是財富自由,我見過很多人都把財務搞砸了。訂出一套處理日常財務決策的準則才能讓你真正達成財務自由。這是一本告訴你如何擁有財務幸福的書。」──本書作者 傑瑞.迪利安
本書告訴我們如何過著沒有財務壓力的人生,並長期累積財富。
有人用省錢達到此目標,犧牲生活樂趣,對一件又一件的日常小事斤斤計較,為了幾塊錢,每天連喝杯咖啡也捨不得。但無財務壓力的人生無法靠省錢得來,也不是你有了更多錢就一定沒有財務壓力。
重點在於你對金錢必須採取正確的態度,更要做對幾件人生大事。
理財專家傑瑞・迪利安以獨到的見解與數十年的金融專業知識,揭示有關個人財務的幾大主題真相,幫助我們全新看待人生與金錢,包括:
•如何保持正確的豐裕心態創造奇蹟
•如何不削減生活樂趣又抑制揮霍的衝動
•最有效的信用卡使用法
•如何聰明購買房屋與汽車等高價物品
•美國學貸出了什麼問題以及如何合理使用貸款
•推薦你設定好即可忘記的「樂活無壓投資組合」,不必擔心風險又能成功投資。
無論你處在人生哪個階段,本書都可以讓你的財務狀況比其他99%的人更好,累積財富的同時也能享受人生。
請跟著作者的建議做,你的人生將沒有財務壓力,也不再擔心錢的事。
作者簡介
傑瑞.迪利安(Jared Dillian)
金融專業電子報《The Daily Dirtnap》的主筆編輯。主修數學、財務金融,也擁有寫作學位,2001至2008年間在雷曼兄弟投資銀行擔任交易員,負責指數套利與ETF。擔任投顧公司Mauldin Economics的投資策略分析師、《彭博觀點》(Bloomberg Opinion)的專欄作家,還開了一家創投公司Jared Dillian Money。著有《街頭怪胎:雷曼兄弟的金錢與瘋狂》(Street Freak: Money and Madness at Lehman Brothers)、小說《世間萬惡》(All the Evil of This World),以及散文集《那些混蛋:69篇有關生命、創意和意義的文章》(Those Bastards: 69 Essays on Life, Creativity, and Meaning)。他的個人金融冒險,欲知更多詳情請上:jareddillianmoney.com。
譯者簡介
潘昱均
美國俄亥俄大學電訊傳播系畢,輔仁大學語言學研究所碩士。譯有《免疫解碼:免疫科學的最新發現,未來醫療的生死關鍵》、《抗癌真相:癌症代謝療法如何反轉現行療法謬誤,形塑癌症治療的未來》、《記憶:我們如何形成記憶,記憶又如何塑造我們?精神病學家探索解析大腦記憶之謎》、《好好睡一覺:史丹佛睡眠名醫親授,一夜好眠的最新科學解決方案》、《德國憑什麼:一個英國記者對成熟國家的觀察報告》、《解碼創造力:踏上藝術、科學和靈魂之旅,揭示自我創造的無限可能》、《放意人生:運用PLAY模式╳SAVOR法則,養成樂趣習慣,活出快意人生》等。
書籍目錄
Contents
Part 1 心態
1 你必須真心想要有錢
Part 2 平衡
2 一些重大決定
3 財務壓力的兩個來源
4 增加收入
5 小氣鬼和揮霍者
6 與親戚朋友談到錢
Part 3 債務壓力
7 現金的力量
8 刷信用卡的壓力
9 購屋的壓力
10 學貸的壓力
11 買車的壓力
Part 4 風險壓力
12 風險是壓力來源
13 投資基本概念
14 無壓樂活投資組合
Part 5 無壓力的樂活人生
15 穩定性
致謝
推薦序/導讀/自序
【名家推薦】
◆古格里・祖克曼(Gregory Zuckerman)|《紐約時報》暢銷作家
作者是見解獨到的獨立思想家,擁有真正有價值的想法和理解。
◆約書亞・布朗(Joshua M. Brown)|CNBC財經節目《半場報告》明星來賓,投顧公司Ritholtz Wealth Management執行長
如今致富有各種途徑,但大多數都需要承擔巨大風險或極度幸運。作者巧妙地替我們開了一條路,帶我們通往大家都想要的——不需拚死拚活爬到高位就能擁有財富,不需犧牲就可獲得安全。無論你從哪裡開始,本書都能讓你有所收穫。
◆吉姆•歐蕭內西 (Jim O'Shaughnessy)|《華爾街成功祕訣》作者,創投公司O'Shaughnessy Ventures LLC創辦人
本書提出通俗易懂的可行計畫,讓你逐步減輕人生的財務壓力,教你如何規畫財務和正確金錢觀。
◆約翰•莫丁(John Mauldin)|Mauldin Economics公司創始合夥人
個人理財文章的黃金新標準。讓一般人知道如何掌控自己的財務,並在未來以最大程度減輕自己的財務壓力。
◆梅布・費伯(Meb Faber)|資產投資顧問公司Cambria Investment Management創辦人
學習做對大事,過著無壓力的生活。作者為你準備了可行計畫——學會做好關鍵的重大決定,然後快樂地過生活。拋開匱乏心態,擁抱富足幸福人生!
◆布倫特・唐納利(Brent Donnelly)|《交易技術首要根本》和《貨幣交易的藝術》作者
這是我讀過最好的個人理財書,也是你唯一需要的。迪利安清楚解釋為什麼在人生大事上做對重大決定就能消除未來財務壓力。也解釋了為什麼大多數的主流理財建議會讓你變成不快樂的小氣鬼。如果你想擺脫財務壓力,過著富足充實的生活,請閱讀這本書。
◆東尼•格里爾(Tony Greer)|《晨報》編輯
精心打造的個人理財智慧寶典,觀點直擊人心。他列出三件會影響你財務狀況的大事,為你的財務行為提供靈活的指導方針,幫助你做好準備,只要採納他的建議,就能過上財務無壓力的生活。作者提供了在消費、儲蓄、賺錢和投資策略上的聰明建議,讓你的銀行帳戶安全無虞。
◆查爾斯・佩恩(Charles Payne)|《跟Charles Payne一起賺錢》主持人
在華爾街千篇一律的喧囂中,有些聲音格外引人注目。迪利安就是其中之一。本書體現了他樂觀的人生觀,不只是一本致富之書,也是通往人生正道的書。迪利安想得最深的是,他讓讀者以內省為基礎,克服重大挑戰,實現無壓力的生活。
◆蓋伊・阿達米(Guy Adami)|CNBC 財經節目《Fast Money》明星來賓、RiskReversal Media聯合創始人
歷史上所有關於壓力來源的議題,金錢總是排在第一位。作者為我們畫出通往無財務壓力人生的路線圖。將經驗和專業知識融入本書,構思巧妙,易於理解,為讀者提供深切建議和必然慰藉。
◆文森・丹尼爾(Vincent Daniel)與波特・柯林斯(Porter Collins)|創投公司Seawolf Capital Management合夥人
作者為我們所有人提供絕佳建議,文筆睿智,妙語如珠,恰如市場情緒指標的精妙。寫得真棒!
◆格蘭特・威廉斯(Grant Williams)|《Grant Williams Podcast》的主持人
作者對日益複雜的投資環境進行了極為重要的簡明詮釋。獨特又風趣的寫作風格讓讀者消除壓力,守護他們的財務未來。
文章試閱
【內文試讀】
前言
現在的我算是有錢了,雖然日子並非總是如此。
然而,我的人生除了兩段短暫時間外,一直沒有財務壓力,這讓我的幸福感暴增百倍。
我的父母一個在海岸防衛隊開直升機,一個在學校教書。父母離婚後,我跟著母親和外婆在康乃狄克州東南部長大,14歲的時候,外婆去世。在我小時候,生活總是拮据——我們家不窮,但有好長一段時間,我們被視為中低收入戶。
我對小時候那些困難日子有著非常清楚的記憶。我有些衣服是撿車庫拍賣的舊貨,雖然不是全部,但我清楚記得,有一件藍紫色夾克我穿了整個冬天,然後又繼續穿它過了很多年。我差一點就要去領學校提供的免費午餐了。家裡的電視機是木框式的老式電視,上面有接收器,看電視還要轉動屋頂上的天線才能收到訊號。
儘管物質匱乏,但聖誕節從來不是問題——我也和其他小孩一樣寫信給聖誕老公公,列出我想要的禮物,最後大部分會出現在聖誕樹下。當然,母親離婚也拿到一點贍養費補貼家用。
但除此之外就沒有其他的了。如果要度假,就是開車去。一次,我們去新罕布夏州過暑假,旅館一晚房價居然要90美元,真是把我嚇呆了,這是我童年記憶中最大的奢侈。不過,就像我說的,我們並不窮,我母親已經盡她所能給我們最好的了。
快轉到今天。我去年的營收是170萬美元,還不包括我的投資收益。
但這本書不是一本討論如何致富的書,這類書太多,品質參差不齊。雖然在你閱讀過程中,我們會略微討論一下如何致富這個議題,但那不是本書的重點。
本書的重點是如何減輕財務壓力。
為錢擔心、被經濟重擔壓迫的人多到不行。有人徹夜難眠,只想著如何找到錢付房租。有人就學貸款付了好多年,卻恍然發現欠銀行的錢居然比剛開始借的時候多更多。有人買了一堆爛股票,燒光了大筆資金,但他們仍然抱著那些股票,期待有一天能回本。
經濟壓力會加重其他事情的壓力:婚姻、工作、孩子。被錢逼急的日子,生活會更困難。
但我們必須知道一件事:財務壓力是沒有必要產生的。沒有財務壓力的人生,是可能的。
大多數人認為,解決財務壓力的解藥就是有更多的錢,不過事實並非如此。沒有財務壓力的人生,取決於你如何安排財務以及你對金錢的態度,這就是本書要討論的兩個議題。
在個人理財紀律流傳著一個謬論:要有錢,就要對各種日常小事斤斤計較。但事實證明,如果你在大事上做對了,就跟本不必擔心那些芝麻小事。沒別的,就是這樣。如果你搞定買房的事,解決買車的事,了結學生貸款,然後設定好一個既簡單又多元的投資組合,那麼你根本不需煩惱要不要放棄咖啡。如果你的財務壓力大到破表,就表示你做錯了。
這時候你就會問:「我如何在大事上做對?」接下來,我將藉由剖析財務壓力的兩個來源:債務和風險來說明。
***
我現在住在南卡羅萊納州的美特爾灣區,13年前才從紐約搬來這裡。我住在紐約時,談話對象是操作對沖基金的經理人和銀行投資專家;在美特爾灣這裡,我聊天的對象是屋頂修繕工人、飯店從業人員和油漆工。
然後我明白了,不管是紐約人還是住在美特爾灣這裡的人,想的事情都一樣,都在擔心錢,他們對錢有同樣的憂慮:擔心債務,擔心風險。
債務和風險是財務壓力的兩個來源,沒別的了。
債務壓力出現在買房、買車、就學、刷信用卡;而只要投資,就可能出現風險壓力。
所以只要能避免錯誤的負債且承擔正確的風險,那人生還有什麼好擔心的呢?想像你的人生只需在三件事上煩惱錢的事——買房、買車、上大學——其他的時間,根本不用擔心錢的事。
這就是本書想要告訴你的。
本書內容分為五個篇章。
Part 1,修正你的態度──你是否全心全意,無論在精神上、情感上都真正想賺錢?
Part 2,談談平衡——如何與金錢維持健康的關係。
Part 3,探討債務壓力的細節——仔細討論你該如何面對債務的相關壓力,以及該如何將債務壓力減到最低。
Part 4,有關風險壓力——我會詳細介紹如何管理風險壓力,提出將風險壓力減到最輕的方法。還會介紹很棒的投資組合——簡單、強大,能賺錢又能將風險減到最低。
Part 5,放輕鬆——只要成功減輕財務壓力,所有美好事物都會降臨在你身上。
***
我總跟別人說,我從事的不是金融業,而是快樂行業。是的,本書是一本談錢的書,或者更切確地說,這是一本告訴你如何擁有財務幸福的書。
然而,就算你有百萬美元也不能保證幸福。讓我告訴你,很多有錢人的財務壓力超大,但也有許多窮人沒什麼財務壓力。這似乎令人難以置信,我認識很多比我有錢的人,但有錢反而增加他們的財務壓力,而不是減低。就像Tesla和SpaceX創辦人伊隆・馬斯克(Elon Musk),他是世上最有錢的人,或說曾經是世上最有錢的人,但他還是有財務壓力,甚至很多財務壓力還是他自己找的。
有錢也許會讓你的生活品質提高,但不一定會減輕壓力。如果你的習慣不好,壓力多半不會減輕。大家都聽過,很多中了樂透的人最後不是把錢賠掉大半,就是又把錢敗光了。這是因為他們在沒錢的時候就欠缺良好的金錢習慣,即使有再多的錢也不會改掉這些壞習慣。
但對那些有良好金錢習慣的人來說,就算一屁股栽進錢坑,出現的也只是好事。我聽過一個故事:某個年輕人用50元買運動彩券,贏了100萬,他把錢拿去還清了貸款和所有債務,剩下的就存入銀行,從此再也無需擔憂財務狀況。事情就該這樣做才對。
就算你沒那種好運,也沒什麼大不了的,世上多的是腳踏實地的人,每年努力省下兩萬美元,把錢放進利息優惠的退休帳戶,存到最後就有一大筆錢。他們不會一看到最近有些投資項目很夯,就像近來流行加密貨幣,就把存下來的錢白白投進去燒掉。慢慢致富要好得多——每天按部就班好好工作,把賺到的錢存起來,明智投資,再看著錢長大。
我白手起家從無到有,到了中年,累積出一筆不小的財富。當然,我在華爾街工作,但我90%的錢都是離開華爾街之後賺的。其中一些來自經營企業成功,一些來自精明投資。
如果我能做到,你一定也能,而且我說的不是賺到錢——而是達到沒有財務壓力。
擁有一大筆錢不是財富自由,我見過很多人都把財務搞砸了。訂出一套處理日常財務決策的準則才能讓你真正達成財務自由。
***
這本書想幫你將財務壓力減到最低。但請注意,目標不是消除財務壓力,因為財務壓力並不可能完全消除。
身為人,人生的一部分就是學習、成長、賺更多的錢,財務不免變得越來越複雜,你想要好結果,就得要冒一點風險,就必定會有少許壓力。
重要的是解決那些不必要的財務壓力。就像越欠越多的信用卡債務、讓你深陷泥淖的學生貸款;或是買了三倍槓桿的ETF、買了太大的房子或買車;又或者過得太省、太摳。是的,錙銖必較,事事節儉,反而會增加你的財務壓力,因為你的腦袋一直在乎錢。本書的目標是帶你走到不再擔心錢的境地——這聽起來像是無法實現的願望,但這就是我的目標。
這也是本書適合所有人的原因——適合打兩份工維持生計的單親媽媽,也適合以創投為業的百萬富翁,因為我們都是人,想的都一樣。社會上低端、高端、中階的日子我都過過——這套方法對我來說是有用的,我從來沒有為了錢的問題失眠過,一次都沒有。
這就是我們要做的——達到幾乎不再為錢煩惱的一天,我會告訴你怎麼做。
***
第一章是本書最重要的一章,探討你對賺錢的態度。如果沒有正確的心態,所有的技巧和訣竅都是枉然。
讓我們繼續看下去。
1 你必須真心想要有錢
本書第一章,也是最重要的一章,是要談談你對賺錢的態度。
正如我前面所說,有更多的錢並不一定會減輕財務壓力,但可以讓事情變得容易些。
想賺更多的錢,第一步該怎麼做?你必須真的想要有錢。
聽起來像廢話,卻是不折不扣的大實話。
每個人都想要更多的錢,對吧?沒錯,每個人都想要更多的錢。但有些人不想被人發現他們想賺更多的錢,原因出自道德。
讓我舉個例子。
為什麼人們願意賺較少的錢
讓我們想像一位在大學教虛構歷史的教授,他是聰明人,有博士學位,想必大學入學測驗SAT成績也很高。這麼有能力的人,可以進入私人企業擔任任何職位、賺更多的錢。
但他沒有,為什麼沒呢?
以下是可能的原因:
1. 他們喜歡歷史
這些人有能力賺更多的錢,但選擇不做更賺錢的工作,因為他們真的很喜歡自己正在做的事。這是一個經濟上的選擇。他們不去銀行工作,不進科技業,無論因此少賺多少錢,對他們來說都是值得的,因為每天能做自己喜歡的事,進而在精神上獲得慰藉。
這點我明白——我在華爾街工作了九年才離開,因為我更喜歡寫作。對我來說,寫作賺的錢也過得去,更不必忍受在華爾街工作的巨大壓力,這就很值得了。雖然寫作賺的錢比較少,但我更快樂。
只要誠實地面對自己的動機,這種經濟上的選擇是完全可以接受的。人們一直在做這樣的取捨。
2. 他們喜歡有彈性的工作時段,因為要一面工作一面帶孩子等等
同樣的,只要誠實確定自己的動機,這也是完全可以接受的經濟選擇。
3. 他們不想成為貪婪的人╱資本主義者╱……
是的,可悲的是,人對賺錢這件事懷有道德糾結,還有政治考量。
我們不會詳細討論這一點,但世上就有人認為賺的錢只要超過生活基本所需就是錯的。(最近我還發現,在某些教區,只要你住的房子比你需要的大,就會被認定有罪,這對我來說可真是新鮮事。)
顯然,我站在賺錢的那一方。但同樣地,只要人們對自己的動機誠實,我對不同的觀點毫無意見。
我這個人表裡如一,從裡到外就想賺更多的錢,完全心安理得。
我再說一次:想要更多的錢、想買房買車,想擁有物質上的財富,根本沒有錯。這是人類天性的渴望,我們不該否定自己。
結論是:
賺錢是一種選擇。
我們都可以選擇自己要有多少錢。Amazon創辦人貝佐斯(Jeff Bezos)選擇自己要有多少錢;德蕾莎修女也選擇了她要有多少錢。每個人都如此,每種情況都是個人有意識的選擇。
現在,有個狀況是你到某家公司做事,每年賺7萬美元,另一狀況是從事非盈利事業,也許你該思考這兩種選擇有什麼不同。你想要什麼就會得到什麼。
所以,我鼓勵你思考格局放大點。
野心大一點
1. 你可以得到加薪
這是獲得更多錢的簡單方法。雖然錢不多,但也有一些,而且是很好的第一步。也許你在思考該怎麼做。我來告訴你如何爭取加薪:老闆不會給他不喜歡的人加薪。
所以,你的工作——也就是你每天的職務——並不是你的加薪要務工作。很多人天真地相信,如果他們把工作做好,盡心盡力、任勞任怨,只要做的時間夠長,時間到了就會加薪升職,一切按部就班,總會得到。
但情況通常不會如此順利,因為你的老闆也是人,除了那個百萬分之一的例外,一般老闆不會客觀看待你的表現,也不會替「做得最好」的員工加薪,除非那位員工確實非常出色且不可或缺。大多數情況下,老闆想到的是他最喜歡的員工,最後加薪的也是他們,無論他們的工作表現如何。
做好工作不是加薪要務,想加薪,要做的事就是和你的老闆變成朋友。
一起吃午飯,一起打高爾夫球,做任何你該做的事;但如果你和老闆沒有建立良好的私人關係,甚至老闆個人不喜歡你,你是不會有加薪或升遷機會的。
你可能會說:「我不會玩政治!」嗯,這個世界就是玩政治的世界,遊戲規則就是如此,如果你不跟著一起玩,就不會獲得報酬,事情就這麼簡單。
不然這樣吧,你可以把工作做好並且和老闆成為好朋友——如果這樣說會讓你感覺好一點。
2. 增加工作時數
是的,想要多賺一點錢,你可以增加工作時數。如果你的工作時薪是每小時20美元,每天工作8小時,你可以把工作時間增加到12小時或16小時。我很喜歡工作,如果你也像我一樣,增加工時可能是增加薪水的解決方案。我的意思是,你可以拿到雙倍的錢,獲得雙倍的樂趣,但你會很累,所以需要權衡。
而且,增加工時確實還有是否具備擴展性的問題,接下來我們還會深入討論。
3. 你可以兼差
我的一生有兩次同時做兩份不同工作。事實上,那時的我不僅打兩份工,同時間還在求學。我從早到晚都在工作,但我很喜歡——很振奮人心。
有人說這是做副業、賺外快。例如,你可以送披薩,而你會遇到各種有趣的人,或去醫院做守倉庫的夜班保全,或有其他選項。這樣做沒什麼不好,你去上工,其實就是讓自己不要想太多,找個新奇有趣的事來做,一面賺錢,還可以有滿滿樂趣。
但打工兼差也沒有解決擴展性的問題,這一點我們等一下就要談到了。
4. 找到一份薪水更高的工作
教師的薪資在美國大多數的州都低得可憐,如果你是老師,你一定為自己做了經濟選擇,寧願做自己喜歡的事,心甘情願賺較少的錢。
假設有一天你做膩了,決定改當房地產經紀人,但要如何成為房地產經紀人呢?
第一步可能是聯絡幾個正在做房產經紀的家人或朋友,問問他們這行的情形,以及他們入行後最喜歡的事,像是他們怎麼拿到不動產經紀人執照或營業員證照的;請教他們如何創業,怎麼做網路行銷。了解相關細節後就去做吧。
努力去做。
事實上,加薪、延長工時、換新工作,要做到這些都需要努力。我可以向你保證——錢不會輕易掉在你頭上。你必須到處尋找,努力抓住機會,還要採取行動。
改行是非常困難的,因為我們的身分與我們賴以維生的工作緊密相關。如果你是老師,老師的職責在幫助孩子,是教育家,帶有一定的社會評價。人們尊重教育工作者,但通常不尊重房產經紀人。
這種尊重有價值嗎?你可以量化它。如果當老師每年賺4萬美元,而房地產經紀人每年賺10萬美元,這種尊重就值6萬。再說一次,如果你決定繼續教職,沒有什麼不好——這只是一個經濟選擇。
放棄個人的身分價值觀不是件容易的事,我們的工作是自我存在的一部分,一個由自我價值觀建立的框架,這就是我們。但你知道,一段時間後你就會熟悉了。從頭開始學習新工作需要很多努力,改變職業並不像回答就業諮詢表那麼簡單——改變職業在某種程度上也改變了我們做人的定義。這真的很難,大多數人都不願意。
而我自己做到了──我退出了美國海岸防衛隊,成為在華爾街上班的交易員。相當大的職業轉變,對吧?從奉公守法的公職人員到肆無忌憚的資本主義信奉者,當我離開海岸防衛隊時,我唯一需要改變的是⋯⋯一切。
你不是你想的那個人,只要下定決心,什麼事都能做到!
5. 學習新技能有助於轉換跑道獲得較高報酬的工作
求學是一筆大投資。從1998年到2001年,我去念了商學院,總共花了我45,000美元,那時候學費還算便宜。我半工半讀付了3萬美元,貸款15,000美元。我拿到第一筆獎金之後就把貸款還清了,所以念商學院對我來說成了相當不錯的投資。
念MBA是我通往新職涯的大門,沒有它我不可能在華爾街工作。因此,我投資了45,000美元,讓我的年收入在五年內從45,000美元增加到85萬美元,投資回報極大。
如今,受高等教育的花費更貴,你必須好好算一算上學是否能幫你實現財務目標。但通常做不到。如果念研究所的費用是20萬美元,如果你取得學位後第一年的收入只能讓你賺到4萬美元,那上學就不是好投資。
人們往往認為念到較高學位可以解決他們的所有問題,但你必須現實地看待你畢業後會有多少收入。如果你期待有一天一定會賺到六位數,那麼剛畢業賺4萬元是可接受的,但期待不是實踐方法,你必須現實一點。
關於如何支付教育費用,我們將在第10章討論。
6. 開始從事收益投資
換句話說,你可以當房東。
人們都愛被動收入,真想買下10棟房子租出去,然後坐收租金,什麼都不用做一年就可賺10萬美元。
對此做法我有意見。想玩被動收入的遊戲其實並不容易,而且風險很大。
首先,大家所想的被動收入其實是主動收入。如果你是房東,就必須負責管理房子,廁所堵塞要處理,屋頂漏水要修理,還要對付那些把你家滅火器全部拉開亂噴的醉漢。如果你有很多房子,你應該會很忙,應該有一堆事要做——並不是閒閒沒事幹就能坐收支票的。
其次,房地產市場存在很大的風險。一般情況下,人們多半會利用槓桿買房(就是買房只付兩成頭期款,餘下的就去貸款)。如果你投資很多房產,面對多變的房地產市場,你冒的風險也很大。
此外,房產投資買賣多半出現在某個特定地區,等於所有風險都集中在一地。當然,房子買在同一處對你也有好處。很多人看到近來房市價格不斷上漲,都覺得自己實在太聰明了。只能說,人永遠不要被牛市欺騙了。
還記得我們在2000年代遇到了一段房地產價格下修——或說房價大崩跌的時期,做房產投資的風險是存在的,只是大多數人不了解。
想要有被動收入,你也不必只把眼光放在房地產投資,也有別種投資項目,如自助洗衣店、露營公園、自助倉庫,甚至牙科診所,任何能產生被動收入的項目都是可以投資的對象。
但我個人不喜歡這類被動收入的投資,但有些人做得很好,光靠閒暇時間就能賺錢。我相信如果做得好,這些人最後會把被動收入當正職,很多人都靠這門生意變成億萬富翁。
它就像其他投資一樣有難度。投資從來不是件容易的事,但同樣的,要做也是一條路。
7. 創業
現在介紹你可以賺錢翻轉人生的頭號方法——透過創業。
創辦一家企業,把它養大,然後把它賣掉,這種事每年發生數千次。我說的不是數十億資金的退場;我說的是一些再普通不過的公司——例如做空調系統的公司——創立之後成長茁壯產生現金流,等公司夠大時,創始人在以1000萬美元的價錢把公司賣掉,老闆就搬到某個門禁森嚴的豪宅社區去了。
我是創業的大力支持者,原因有很多,最大的原因是…
你會更快樂。
在別人的公司工作簡直在扼殺靈魂:愚蠢的老闆,愚蠢的政治,愚蠢的業務內容,你無法掌控自己的時間或命運。是的,創業有風險,但我可以告訴你,即使失敗,你都會比較快樂。
創業是世上最棒的事,不只是你上面沒有老闆那麼簡單。我有過一些老闆,即便是我不喜歡的老闆也不算太糟。白手起家創業是一種肯定人生的行為,用自己的雙手創造一些新東西,然後獲得滿足——一種多巴胺的衝擊——發生在每一次你把它賣掉的時候,沒有什麼比勝利的滋味更好的了。
我開過一家電子報通訊社,做得很成功。公司是在金融危機那時候成立的,當時我放棄了華爾街的百萬美金收入來做電子報。最初幾個月,股市崩盤,我沒有收入,我心煩意亂,緊張到一早去上班都會抓著垃圾桶狂吐。真的是每一個早上,我坐進椅子,打開電腦,然後就抓著垃圾桶吐,我以為我犯了可怕的錯誤。
但我第一年就賺了235,000美元,在當時的情況下算是很不錯的營收。到現在,我的電子報事業已是價值數百萬美元的企業,具有穩定、可預測的現金流。我做了15年仍不厭倦,依然熱愛我的事業。當然,我也必須承受時不時的壓力,但這種壓力與我創業之前承受的壓力不同,也比較容易控制。
所以,這就是人們致富的方法:
1. 創業開公司。
2. 讓公司隨著時間成長。
3. 當你準備好後,把公司賣掉換取數倍的現金流。
做有擴展性的生意
現在我們來看看,有難做的生意,也有好做的生意。就像每個人都想開餐廳,這是一門很有充實感的生意——但餐飲業利潤通常不是很高,除非你壓縮成本。做餐飲的業務內容又很複雜,大大小小的事都可能出錯,不過如果你做得好,體面的生活水準是可期的。
我的公司曾有一名實習生,他的志向是辦一本實體印刷雜誌,現在已沒有多少人靠實體雜誌賺錢了。世上有很多生意是要靠它發財不容易,但做了也不會餓死,辦雜誌就是這一種,只要一路上你賠得不多,就算是成功了。
我計畫的是做可擴展的生意,就像做網路電子報是一項可擴展的生意,寫一份電子報和寫一百萬份所花費的精力是一樣的。業務可以快速成長,無需增加太多管理費用。請觀察那些真正賺錢的公司,全都是可擴展的無重量產業(weightless business)。「無重量」意味著成本支出不多或在資產負債表上的資產不多。臉書就是個終極案例——它是一個可無限擴張的電腦程式,對一個用戶與對26億用戶的操作模式都是一樣的。
任何生意都可以做大,但有些生意就是比其他生意更容易擴展。例如開餐廳的若想要擴張規模,可藉著開更多餐廳實現規模經濟;房產經紀的可以透過買分店、多雇用一些營業員、抽佣金來實現規模經濟。不一定只有做網路生意才能擴展,就像屋頂修繕公司、空調公司和園藝公司,做到很大後,公司都可規模化。
當然,也有人不想擴大業務規模——他們只想做簡單的承包業務,每年賺10萬美元。再說一遍,這是一種經濟選擇。我們都可以選擇自己擁有多少錢,有些人就是比其他人更有野心。
我賺了不少錢,但我絕對不是世上最富有的人。我的電子報生意並不是世界上最好的生意。是的,它可擴展,但增長速度緩慢。其中一部分是我的選擇——我真的不喜歡行銷,所以我選擇了我要賺多少錢。
我們都可以選擇自己要賺多少錢。
如果你想賺大錢,想把銀行帳戶的數字變成電話號碼一般,我相信你做得到。尤其是當你看到某個比你有錢的人日子過得輕鬆自在,而你沒有看到的是他們付出的努力和擔負的風險。
全都在於你的心態
真的,這和你的自我認知有關——你如何看待自己。也許你認為自己只是個普通人、平凡的職業婦女或藍領工人。我想說的是,只要你想賺更多的錢,你就必須拋開對自己的身分認知,以完全不同的視角看待自己。這並不容易,因為你要改變穿著、改變行為模式、說話方式,甚至連去的餐廳都不一樣。
也許你會說:「我沒辦法和那些自以為是的人玩在一起。」我真心希望賺錢可以使你抬頭挺胸!自以為是的態度來自成就某事業的認知;雖然人人都能做到你完成的事,但他們選擇不去做。
這就是這場遊戲的本質——努力,努力,盡最大的努力。很多時候,賺錢是很難的,沒有捷徑,勞心勞力,需要苦幹。我的電子報通訊社務花了10年時間才真正起飛。如果我知道這中間需要費盡多少心力,我可能永遠不會開始。
如果你想賺錢,把賺錢當成你勇往直前的目標,請付出一生的努力。
你也有另一個選擇,你可以保持真實的自我,接受事實,接受你永遠無法踏進那家豪華餐廳的事實。
錢是一種選擇:你必須選擇想擁有它;錢也代表你可以有多數的選擇,越有錢,你能做的事情就越多。換言之,有錢就有辦法。
有錢人比一般人有更多選項。例如,有錢的好處是可以讓你搭乘私人飛機去旅行,讓你有能力直奔機場,跳過安檢,搭著自己的飛機飛往任何地方。我喜歡將錢視為我的靠山,讓一切皆有可能。
你必須讓這個信念體系運作起來,讓自己相信物質可以讓自己更快樂,工作和努力可以買到更多安逸。如果你想讓世界變得更美好,你可以把多餘的錢捐出去。當我想到賺更多錢的時候,首先浮現在腦海的就是我能用錢做到的所有好事。如果你不要錢,就沒有能力做這些事。
除非你先採取正確態度,否則所有的個人理財課程、再多的股票投資技巧和資本研究都不會讓你變富有,只有正確態度才會大幅減輕你的財務壓力。雖然這本書並不是關於致富的書,但為了讓這本書發揮作用,你必須先有正確心態。
別生氣,來挑戰我,去賺更多的錢。我剛剛給了你一本操作手冊,雖然不容易,但你一定可以的,我對你充滿信心。
***
接下來,我們將進入第二部分,探討平衡的議題,也就是如何和錢保持健康關係。
進入第二章,我們會討論你必須做的幾個重大決定,而變有錢是你在這些大事上做了正確決定的結果,而不是你去計較一百萬個小事的結果──這是本書最重要的概念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