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名:當上主管後,難道只能默默崩潰?:Facebook產品設計副總打造和諧團隊的領導之路
原文書名:The Making of a Manager: What to Do When Everyone Looks to You
產品代碼:
9789571381589系列名稱:
BIG系列系列編號:
DHI0326定價:
420元作者:
卓茱莉頁數:
336頁開數:
14.8x21裝訂:
平裝上市日:
20200511出版日:
20200511出版社:
時報文化出版企業(股)CIP:
494.2市場分類:
企業管理產品分類:
書籍免稅聯合分類:
商業類- ※在庫量小
商品簡介
成為主管前的第一課:先當一個為團隊著想的人。
得不到員工信任會吃的虧、面試時需要問的問題、
開會前應該做的準備、讓團隊進步的回饋方式……通通寫在這本書裡。
★ 亞馬遜2019年度最佳商業書、華爾街日報暢銷書。
★ 不論是菜鳥上路,或是識途老馬,這本書都能助你成為理想的管理者。
誰說同事一定會虛心為你的晉升感到開心?
卓茱莉永遠不會忘記升上管理職的第一天,踏進會議室時同事臉上的表情,就像一個厭世少年被強迫參加表妹的寶可夢派對,對著她說:「妳知道妳自己在幹嘛嗎?」
老天,一切都糟透了!
從Facebook實習生一路往上爬的茱莉,非設計科班出身,在25歲升為菜鳥主管後,開啟她一連串深感失敗、沮喪的管理之路。原以為是踏進職涯中令人興奮的下一章,卻發現晉升主管的她「其實不太確定每件事該怎麼做」。
茱莉將成為主管的途徑分為四種,只要找到自己真正的課題,就能發揮領導潛能、不再踩雷。
1. 學徒:團隊規模變大,你的主管正需要人協助帶領團隊。
邊做邊學的你,若能適時向原主管請教,就能摸清部屬的脾氣。
2. 開拓者:你可能是新創團隊的創辦人,需要獨自扛起所有責任。
試著向公司外部的同行主管求助,從他們的經驗中找到解決問題的方法。
3. 新來的主管:你因擁有管理經驗,而被挖角成為空降的新主管。
你對團隊和工作內容還不夠了解。花點力氣和部屬培養信任感,誠實地交流,你會更快釐清狀況並找到改善方法。
4. 繼任者:前主管離職後,你接手了他的團隊。
受制於前主管的管理遺風,你的行事風格尚未成形,記得向同事坦白你需要時間適應和上手。
╱沒想通這些道理,當主管只會讓你更痛苦:
•員工表達意見,是因為信任你
部屬工作不順或內心不滿時會讓你知道嗎?
透過定期交換意見、一對一面談,你才能知道員工最近遇上的困難,以及你可以提供的協助。
•不浪費任何人時間才是好會議
怎麼開會才能凝聚共識,有效解決問題?
會議的目的,是讓員工更清楚下一步該怎麼做,並提供有效的資源、增進團隊間的互助關係,而不是表面上客套、只報告好消息。
•大家都推薦的人選不見得你需要
能力好卻不符合團隊需求的人,寧可不要雇用?
找出團隊中缺乏的特質,才能讓你快速解決人力問題,又能留住真正的人才。
茱莉花了三年,才逐漸明白自己在做什麼。從徵才到開除人、從規劃到提案,該如何讓團隊發揮價值?引導部屬的訣竅是什麼?現為Facebook產品設計副總的她,如今管理數百人的團隊,明白了最重要的一件事:好主管是後天培養而成,不是天生的。
──掏心掏肺推薦──
嚴曉翠|利眾公關董事長
黃大米|職場作家
洪雪珍|斜槓教練
張瀞仁|美國非營利組織Give2Asia亞太經理
盧淑芬|《ELLE》雜誌國際中文版 全媒體總編輯
鄭國威|泛科知識公司知識長
張瑋軒|吾思傳媒 女人迷創辦人暨執行長
成為主管前的第一課:先當一個為團隊著想的人。
得不到員工信任會吃的虧、面試時需要問的問題、
開會前應該做的準備、讓團隊進步的回饋方式……通通寫在這本書裡。
★ 亞馬遜2019年度最佳商業書、華爾街日報暢銷書。
★ 不論是菜鳥上路,或是識途老馬,這本書都能助你成為理想的管理者。
誰說同事一定會虛心為你的晉升感到開心?
卓茱莉永遠不會忘記升上管理職的第一天,踏進會議室時同事臉上的表情,就像一個厭世少年被強迫參加表妹的寶可夢派對,對著她說:「妳知道妳自己在幹嘛嗎?」
老天,一切都糟透了!
從Facebook實習生一路往上爬的茱莉,非設計科班出身,在25歲升為菜鳥主管後,開啟她一連串深感失敗、沮喪的管理之路。原以為是踏進職涯中令人興奮的下一章,卻發現晉升主管的她「其實不太確定每件事該怎麼做」。
茱莉將成為主管的途徑分為四種,只要找到自己真正的課題,就能發揮領導潛能、不再踩雷。
1. 學徒:團隊規模變大,你的主管正需要人協助帶領團隊。
邊做邊學的你,若能適時向原主管請教,就能摸清部屬的脾氣。
2. 開拓者:你可能是新創團隊的創辦人,需要獨自扛起所有責任。
試著向公司外部的同行主管求助,從他們的經驗中找到解決問題的方法。
3. 新來的主管:你因擁有管理經驗,而被挖角成為空降的新主管。
你對團隊和工作內容還不夠了解。花點力氣和部屬培養信任感,誠實地交流,你會更快釐清狀況並找到改善方法。
4. 繼任者:前主管離職後,你接手了他的團隊。
受制於前主管的管理遺風,你的行事風格尚未成形,記得向同事坦白你需要時間適應和上手。
╱沒想通這些道理,當主管只會讓你更痛苦:
•員工表達意見,是因為信任你
部屬工作不順或內心不滿時會讓你知道嗎?
透過定期交換意見、一對一面談,你才能知道員工最近遇上的困難,以及你可以提供的協助。
•不浪費任何人時間才是好會議
怎麼開會才能凝聚共識,有效解決問題?
會議的目的,是讓員工更清楚下一步該怎麼做,並提供有效的資源、增進團隊間的互助關係,而不是表面上客套、只報告好消息。
•大家都推薦的人選不見得你需要
能力好卻不符合團隊需求的人,寧可不要雇用?
找出團隊中缺乏的特質,才能讓你快速解決人力問題,又能留住真正的人才。
茱莉花了三年,才逐漸明白自己在做什麼。從徵才到開除人、從規劃到提案,該如何讓團隊發揮價值?引導部屬的訣竅是什麼?現為Facebook產品設計副總的她,如今管理數百人的團隊,明白了最重要的一件事:好主管是後天培養而成,不是天生的。
──掏心掏肺推薦──
嚴曉翠|利眾公關董事長
黃大米|職場作家
洪雪珍|斜槓教練
張瀞仁|美國非營利組織Give2Asia亞太經理
盧淑芬|《ELLE》雜誌國際中文版 全媒體總編輯
鄭國威|泛科知識公司知識長
張瑋軒|吾思傳媒 女人迷創辦人暨執行長
作者簡介
卓茱莉 Julie Zhou
頂尖的矽谷產品設計高階主管,她帶領的團隊設計出全球最受歡迎的行動與網路服務,每日用戶達數十億人。她在廣受歡迎的個人部落格「鏡中奇遇的一年」(The Year of the Looking Glass)談科技、設計、領導,文章同時發表於《紐約時報》(The New York Times)與《快公司》(Fast Company)。
茱莉擁有史丹佛大學電腦科學文憑,目前與先生、兩個孩子定居加州。
詳情請見:JULIEZHUO.COM
譯者簡介
許恬寧
師大翻譯所畢,自由譯者,近期譯有《何時要從眾?何時又該特立獨行?》、《朋友與敵人》、《躍競思維》、《好日子革新手冊》、《做自己的生命設計師》。
書籍目錄
各方讚譽
引言 好主管是後天養成,不是天生奇才
Chapter 1 什麼是管理?
Chapter 2 新官上任三個月
Chapter 3 帶領小型團隊
Chapter 4 提供回饋的技巧
Chapter 5 管理自己
Chapter 6 精彩會議
Chapter 7 雇用正確人選
Chapter 8 讓事情發生
Chapter 9 帶領成長中的團隊
Chapter 10 培養文化
結語 這趟旅程才完成1%
謝辭
注解
文章試閱
引言
好主管是後天養成,不是天生奇才
我還記得當年去開會,上司突然問我要不要當小主管。
那是天上掉下來的機會,就好像你和平日一樣出門慢跑,半路突然被海盜的寶藏箱絆倒。我心想:哇,好奇妙。
我和主管坐在一間十人會議室斜對角的位子,她解釋:「我們的團隊正在成長,需要多找一個人幫忙管理,你和每一個人都處得很好,要不要考慮看看?」
我當時在一間新創公司工作,才二十五歲,對於管理的印象就是「天天開會」和「升官了」。擔任管理職代表人生更上一層樓,對吧?每個人都知道,這就好像在一個狂風暴雨的黑夜,哈利.波特碰上魔法世界的海格來找他。這是踏上精彩職涯大冒險第一步,我可不會拒絕這種大好機會。
所以我答應了。
一直到踏出會議室,我才開始仔細回想主管剛才講了什麼。她剛剛說:我和每一個人都處得很好,不過管理應該不只這樣吧,但如果不只這樣,又是哪樣?答案即將揭曉。
──
我也還記得第一次和直屬部屬會談的情景。
我遲到了,超過約定時間五分鐘才到,匆匆忙忙,上氣不接下氣,心想:這可真是個糟糕的開始。我從會議室的透明玻璃門,望見坐在裡頭的部屬,他眼睛死盯著手機。這間會議室,就是昨天我和主管見面的同一間會議室。事實上,也就在前一天,我和這位新部屬是同一個團隊的人,兩個人都是設計師,位子就在隔壁。我們平日各自努力手中的專案,沒事會隔著走道叫對方,問這樣設計好不好。然而我的新職務宣布後,我瞬間變成他的上司。
我告訴自己:我沒緊張,我們會聊得很愉快。我不是很確定要聊什麼,只希望這會是一場令人感到正式的會議,就跟昨天一樣,就跟前天一樣。就算同事對於我變成他上司的事,沒感到歡天喜地,至少要能坦然接受。
我才不緊張呢。
我走進會議室,原本盯著手機的他瞄了我一眼,我永遠忘不掉他臉上那一刻的表情:那是一個厭世的青少年,不爽被迫參加小十歲的表妹的寶可夢生日派對。
「嗨,」我試著讓聲音不發抖,「所以說,嗯,你最近正在忙什麼?」
他看起來更憤怒了,重重坐在椅子裡,活像一隻準備冬眠的熊。我感到臉上冒汗,雙耳漲紅,血管跳動。
我的設計沒他優秀,頭腦沒他聰明,經驗也沒比他豐富。光是從他的表情,我明白他對於我變成他主管的這件事,完全無法拿出風度接受。他的心聲明明白白寫在臉上,就好像用粗黑的麥克筆寫著:
你根本不曉得自己在幹什麼。
那一刻,我覺得他百分之百正確。
──
不管從哪個角度來看,我有朝一日會變成Facebook主管這件事,聽起來像是天方夜譚。我小時候住在上海的熱鬧街道,後來搬到潮濕的休士頓郊區。我是一個移民,不懂《星際大戰》(Star Wars)、麥可.傑克森(Michael Jackson)、《E.T.外星人》(E.T.)的重要性。我在成長過程中,聽說過「矽谷」這兩個字,但我以為矽谷真的是「矽谷」:兩座山之間的谷地上,一排排的工廠像生產好時(Hershey)巧克力棒一樣,生產著晶片。如果你問我「設計師」是做什麼的,我會回答「做漂亮衣服的人」。
不過,我從小就知道兩件事,我知道自己超愛畫畫和做東西。我有一張八歲的聖誕節早晨照片,照片裡的我笑得合不攏嘴,因為我收到整整哀求了一年的禮物:一盒全新的樂高海盜組,有猴子,還有鯊魚!
中學的時候,我和最要好的朋友梅莉(Marie)會交換筆記本,上面是我們在下課時間精心畫出的插畫。高中時,我們發現神奇的HTML可以讓我們同時把「畫畫」和「做東西」兩種嗜好,結合成一種完美的娛樂:我們可以製作網站,展示我們畫的作品。我想不出比這更美好的春假計畫,著魔似地學習Photoshop最新的線上教學(「如何畫出栩栩如生的皮膚」〔How to Achieve Realistic Skin Tones〕),或是重新設計網站,炫耀新的JavaScript小花招(滑鼠碰到時會發光的連結)。
我進史丹佛大學時,知道自己想研究電腦科學,所以選修演算法與資料庫課程,打算以後到時髦的老牌公司微軟上班,或是Google這種很有前途的年輕公司,先前很多學長姊都去了。然而,在我大二那一年,史丹佛流行一股新風潮。我們興奮地在走廊上、在吃飯時聊:「好神奇!有一個網站,你可以瀏覽你暗戀的有機化學課同學的照片,知道室友最喜歡的品牌,還可以在朋友的『牆上』留下密語!」
我深感著迷。Facebook不像任何以前聽過的東西,感覺很有活力,很像是我們這些大學生的活潑自我延伸至網路的世界,協助我們以新的方式認識彼此。
我聽說Facebook是幾個哈佛中輟生成立的,但我對新創公司所知不多,一直要到大四那年修了矽谷創業課,才知道:噢,新創公司是求知若渴,虛懷若愚的夢想家園地,有機會在創投仙子教父母的小小協助下,打造出幻想中的未來。新創公司是創新的園地,各式各樣的聰明人聚集在一起,發揮鋼鐵般的意志。要是抓準了時機,加上大量膠帶的協助,夢想就會成真。
如果我這一生要加入一次新創公司,為什麼不選現在?趁還年輕、沒什麼好失去的時候?為什麼不加入我自己每天都很愛用的產品?我的好友張韋恩(Wayne Chang,音譯)六個月前加入Facebook,整天滔滔不絕講個沒完。「你就來看看嘛。」他一直勸我,「至少過來實習,了解一下這間公司。」
我聽了他的話,跑去面試,很快就站在滿是塗鴉的大廳裡,成為Facebook第一個工程實習生。整間公司有如一場後院派對,當時「動態消息」(News Feed)的概念尚未成型,除了高中生和大學生,世上沒人聽過我們的服務。在社群網絡的世界,我們根本比不上有1.5億使用者的巨人MySpace。
然而,我們小雖小,卻有遠大的夢想,半夜還在寫程式,喇叭大聲播放傻瓜龐克樂團(Daft Punk)的歌。我們在心中告訴自己:有一天,我們會比MySpace還大,接著小小笑出聲,因為我們終將連結全世界的理想,聽起來太像在做春秋大夢。
實習兩個月後,我決定轉為全職。由於我在愛畫畫的時期就會用Photoshop,朋友魯奇.桑維(Ruchi Sanghvi)建議,我可以考慮當設計師,和大家一起決定螢幕上要放什麼。我心想:什麼?設計網頁是一種真正的工作?好啊好啊!
由於我們是一間新創公司,我平日會想到一種新功能後,突然就給大家看設計提案,也沒人會覺得奇怪。當時所有人都身兼數職,看到問題就動手解決,修改程式,調整像素,看看效果如何,接著又回頭寫程式。就這樣,我在沒有任何刻意的規劃之下,無意間身兼設計師這項職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