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名:拾光之城:桃園行旅文化探索【特別收錄 精美插畫地圖書衣】

原文書名:


9789865083700拾光之城:桃園行旅文化探索【特別收錄 精美插畫地圖書衣】
  • 產品代碼:

    9789865083700
  • 系列名稱:

    關懷台灣
  • 系列編號:

    SU0B0005
  • 定價:

    480元
  • 作者:

    採訪撰文:謝其濬
  • 相關作者:

    攝影:張冠彬
  • 頁數:

    240頁
  • 開數:

    17*23*1.6cm
  • 裝訂:

    平裝
  • 上市日:

    20250918
  • 出版日:

    20250918
  • 出版社:

    遠足-遠足文化
  • CIP:

    733.9/109.6
  • 市場分類:

    旅遊休閒
  • 產品分類:

    書籍免稅
  • 聯合分類:

    旅遊類
  •  

    ※在庫量大
商品簡介


★ 6條主題路線 × 12種在地視角 × 探索逾40個文化場館 ★
造訪桃園城市光影,感受生活與文化共鳴的時光風華。
一本結合旅遊全覽、人文底蘊、城市文化觀察

☆ 書衣收錄【6條主題路線插畫地圖】☆
書衣即地圖,即刻出發探索!從老城時光到眷村記憶,從木藝匠心到文學書香,桃園的文化風景豐富而多元。精心規劃的6條主題路線都有專屬插畫地圖,無需額外準備,感受桃園最真實的溫度。不僅走訪主題路線,你還可以從書中挑選我們額外推薦的【同場加映】景點,打造專屬自己的桃園文化探索之旅,讓每一步都成為收藏城市記憶的美好時光!

【關於本書】

伴隨著12種在地視角,走進桃園最有溫度的角落,
從桃園老城的百年街廓、到大溪木藝的匠人精神,
從眷村記憶的光陰故事、到文學桃園的書香滿城,
從美術館群的藝文脈動、到土地公與虎爺的信仰,
6條主題路線,帶你發現桃園最迷人的文化風景。

6大主題 深描在地文化如何演繹精彩!

穿越老街與新城的縫隙,桃園的記憶在巷弄間低語,一步一步拾起文化的溫度與歲月的風景。這不只是一本旅遊書,更是一次收藏溫柔深刻的城市文化漫遊時光。

▍老城時光的印記 ▍
聚焦桃園與中壢老城區,展現城市歷史層疊下的人文風采。

▍慶典文化與生活融合 ▍
以大溪木藝生態博物館與「大溪大禧」為核心,
閱讀地方節慶與木藝文化如何融入在地生活。

▍藝文廊帶的活力 ▍
導覽桃園市立美術館及其周邊,
探索機捷沿線新潮文化場域與創意聚落。

▍從眷村記憶到創意基地 ▍
深入馬祖新村、太武新村、憲光二村等眷村文化場域,
記錄舊日記憶如何以創意再生之姿重新發光。

▍見證文學之城誕生 ▍
從桃園文學館與鍾肇政文學生活園區,
到多間桃園在地獨立書店精彩發光,打造閱讀城市的風貌。

▍聚落文化新亮點 ▍
走訪土地公文化館、八塊厝民俗藝術村等地,
展現閩南、客家、原住民、新住民與馬祖人
在桃園的文化共融和在地實踐。

走讀桃園風景 體驗多元文化交織城市樣貌

從眷村故事、客家文化、原住民節慶到新住民生活風貌,塑造桃園的人文深度。本書融合報導文學筆法與文化旅遊視角,帶領讀者以「常民視角」走讀桃園,探索這座城市豐富且充滿生命力的多元文化風貌,閱讀本書見證桃園如何以開放與包容串起不同族群,共譜出一座共融共好的城市。

全書透過在地文化實踐者視角探訪城區、博物館、藝文場館與信仰空間,結合實用旅遊資訊與地圖路線建議,讓文化閱讀與深度旅行主題完美結合。


作者簡介


採訪撰文╱謝其濬
政大新聞系畢業,英國蘇格蘭史特靈大學出版碩士、英國曼徹斯特都會大學視覺傳播設計碩士。現為專業寫作工作者。

攝影╱張冠彬
喜歡真實、自然,也喜歡一座城市靜靜分享它的故事。捕捉人與土地之間溫柔的連結,透過細膩光影訴說在地文化的靜好日常,有溫度是他最溫柔的強項。


商品特色/最佳賣點


【全書5大特色】
※ 城市記憶 ✕ 文化導覽——翻開書頁,走進桃園的時光軌跡
※ 在地視角 ✕ 實地訪談——12種視角,領你聽見桃園的心跳聲
※ 主題路線 ✕ 手繪街區——6大文化路徑,深度勾勒城市紋理
※ 插畫地圖 ✕ 場館連結——書衣即地圖,收錄場館實用資訊,隨時出發
※ 手寫筆記 ✕ 情感紀錄——旅行散記小筆記,心得感受不留白

書籍目錄


推薦序|在地圖之外 桃園文化風景的旅與讀
國立中央大學歷史研究所特聘教授兼桃園學研究中心主任 鄭政誠

推薦序|閱讀桃園 城市歷史文化的幾種新路徑
國立中央大學歷史學研究所教授兼文學院學士班主任 蔣竹山

序一|走進桃園 看見文化的力量
桃園市市長 張善政

序二|從策劃到行動 走出桃園的文化路徑
桃園市政府文化局局長 邱正生

開場白:從街角走進心裡 探索桃園的六條路徑

路線一、老城時光的印記:人文與歷史穿梭的瞬間

Chapter 01:桃園老城區
文化微觀|從桃仔園到桃園城,老城的前世今生
同場加映|淘動漫:桃園動漫文創交流基地

Chapter 02:中壢老城區
中壢街區博物館全攻略
同場加映|中原文創園區:打造桃園文創地標
延伸視角:在新屋、觀音、楊梅 聆聽風、浪與土地的對話

路線二、大溪木藝館群巡禮:慶典文化與生活的融合

Chapter 03:大溪木藝生態博物館
同場加映|李騰芳古宅:歷史記憶的時光之屋
街角館小旅行 聽在地人的故事

Chapter 04:大溪大禧

路線三、藝文廊帶的活力:走跳桃園時尚與特色館所

Chapter 05:市立美術館群
同場加映|創價美術館桃園館:從社區出發,讓藝術成為日常
延伸視角:桃園機捷藝文據點攻略 探訪青埔的文化聚落轉化之旅

路線四、老眷村的再生路徑:從聚落記憶到創意基地

Chapter 06:馬祖新村眷村文創園區
同場加映|中壢光影電影館:在影像與眷村空間
同場加映|異域故事館:那些未竟的歸鄉,讓記憶有處安放

Chapter 07:太武新村眷村文化園區
同場加映|桃園眷村文化節:一場屬於記憶與情感的回家之旅
文化微觀|大溪溪畔的靜謐生活軸線:河西文化圈的聚落節奏

Chapter 08:憲光二村眷村文化園區
同場加映|桃園地景藝術節:讓土地說話,讓藝術回應
同場加映|龜山眷村故事館:來與眷村媽媽話家常

路線五、一座文學之城的誕生:探索書香桃園

Chapter 09:桃園文學館
同場加映|杜潘芳格文學紀念館:用詩耕耘時代的光──杜潘芳格與她的文學
同場加映|閱讀在城市蔓延:桃園特色圖書館群像

Chapter 10:鍾肇政文學生活園區
同場加映|龍潭聖蹟亭:敬仰文字,當文學與記憶在老亭中延續
同場加映|菱潭街興創基地:從廢墟到創生舞臺,看見青年的文化行動力
延伸視角:桃園獨立書店藏寶圖 書香在城市與巷弄間流動

路線六、聚落文化的新亮點:傳統文化與信仰的交織

Chapter 11:桃園市土地公文化館
文化微觀|土地公民俗藝術節,二ま三尊神明到齊

Chapter 12:八塊厝民俗藝術村
文化微觀|桃園閩南文化節,吸睛亮點「藝閣踩街」
文化微觀|有神的地方就是家,馬祖人在桃園
延伸視角:在多元中共居 族群共融的文化實踐

未完待續:文化,是桃園向世界遞出的名片

附錄一:桃園文化旅讀.六條路線隨筆
附錄二:特別感謝
附錄三:影像來源致謝


推薦序/導讀/自序


專文推薦
國立中央大學歷史研究所特聘教授兼桃園學研究中心主任|鄭政誠
國立中央大學歷史學研究所教授兼文學院學士班主任|蔣竹山


文章試閱


精彩試閱一:
開場白
從街角走進心裡 探索桃園的六種路徑
你對桃園的印象,是否經常只來自窗口的一瞥?
清晨,飛機劃過雲層。從高空俯瞰,田野與工業區靜靜排列,城市像一幅尚未清晰顯影的照片;中午,火車駛過市鎮與稻田。窗外掠過鐵皮屋、聲音被擋在車廂之外,只剩景色緩緩流動;夜晚,車燈延展,照亮遠方住宅與山邊廟宇。桃園,就這樣在車窗之外閃現、遠去,是一道熟悉卻難以停留的風景。桃園,是一座你經常經過,卻容易錯過的城市。
飛機在此降落,卻迅速轉往他處;高鐵與國道穿城而過,旅人馬不停蹄。它像是一段被快轉的路程,總在視野中掠過又退場。對多數人而言,桃園是起點或中繼站,卻很少是目的地。但其實,桃園值得你停下腳步。這裡有百年時光留下的痕跡,清代的寺廟靜立街角,日式宿舍隱於巷弄,眷村老屋的一磚一瓦則被保留下來,成為記憶的座標。
在這座城市裡,閩南、客家、原住民與新住民的生活交織並行。每一種語言、每一道風味、每一場節慶,都是桃園的日常,也讓它的面貌不斷變化、重組。只要肯稍作停留,你會發現:這裡不是匆匆一瞥的過渡地,而是一座有故事、有溫度,也有文化底蘊的城市。

「在地人」同行看見真實的桃園
桃園,是一座層疊著時間與族群記憶的城市。從清代寺廟、日治建築,到現代都市風景,處處可見文化的交會與延續。這本書以桃園的多元特質為出發點,設計了六條主題路徑。它不只是導覽地圖,更是一趟趟親身踏查的邀請。
第一條路線:老城時光。從老城展開,在桃園與中壢的舊街區緩緩行走,市場攤販的呼喚、騎樓下的閒談、牆面上的斑駁痕跡,共同拼貼出城市的記憶樣貌。
第二條路線:木藝小鎮。轉往大溪,沿著木藝工坊與歷史老屋漫步前行,觸摸工匠留下的刻痕與溫度,一座百年小鎮的風華,在巷弄間靜靜流轉。
第三條路線:當代桃園。桃園不只有歷史,也有奔騰向前的節奏。前往青埔,高鐵、百貨與設計商圈交織出新興生活的輪廓,一種屬於桃園的當代美學正悄然成形。
第四條路線:眷村鐵三角。帶領讀者回到記憶現場——眷村。桃園的眷村密度是全臺數一數二,而馬祖新村、太武新村與憲光二村構成的「眷村鐵三角」,不僅保留了建築空間,更承載著跨族群的遷徙故事,以及家常菜裡的集體記憶。
第五條路線:文學地景。從桃園文學館出發,再前往鍾肇政文學園區,沿著故事與詩句的足跡,讀懂這片土地如何孕育出豐富的語言風景與動人的人物身影。
第六條路線:常民信仰文化。造訪土地公文化館與八塊厝民俗藝術村,透過香火、儀式與工藝,看見地方信仰如何安頓人心,也體會宗教在日常生活之中,所扮演的連結角色。

腳步帶路,畫出屬於你的桃園地圖
除了六條主題路線,書中另設有「延伸視角」單元,為旅程增添更多層次與可能。
每一條路線都由「在地人」陪伴同行,他們不僅導覽館舍與地景,更分享記憶與日常經驗,帶你看見桃園的真實樣貌。你可以循著這六條主題路線探索桃園,也能依興趣自在搭配館所與地景,畫出屬於自己的城市地圖。
讓我們從這一頁出發,走進令人驚豔的桃園。

精彩試閱二:
大溪大禧

從街頭到線上,從傳統儀式到創新表現,大溪木藝生態博物館攜手在地居民、社頭、工藝師與設計師,共同策劃跨界慶典「大溪大禧」。這場融合設計、展覽與表演藝術的盛會,不僅展現大溪深厚的文化底蘊與信仰故事,更是大溪人透過自己的聲音,讓世界看見這座小鎮的獨特魅力。

在「大溪大禧」的慶典文化中,蘊含參與、學習、體驗及復振的精神,讓慶典人文、生活與產業再現。大溪木藝生態博物館為保存、傳承以及推廣信仰文化,以博物館方法建立節慶品牌定位,以「大溪」及「大禧」兩個諧音詞帶出節慶場所及神明生日,定義一場神與人共榮的沉浸式城市祭典,強調慶典文化在生活中的延續再現,將觀光融入慶典、深化地方交流,以大溪人每年農曆六月廿四的百年記憶打造節慶永續品牌。

守護傳統創造連結
六廿四遶境文化新篇章

當天空湛藍透亮,初夏的薰風拂過屋瓦,大溪人便知道,小鎮一年一度的盛典即將登場。
老街盡頭,百年普濟堂靜靜佇立。正殿中央,關聖帝君赤面金袍,雙目炯炯,見證了這座城鎮的興衰更迭。從清代的繁華、日治的變遷到戰後復甦,普濟堂不只是信仰中心,也是大溪歷史的縮影。
每年農曆六月二十四日,關聖帝君聖誕,簡稱「六廿四」。這一天,來自各行業、各個街坊的三十一個社頭齊聚,組成藝陣隊伍遶境,為神明祝壽。為期兩天的慶典,對大溪人來說,像是第二個新年,男女老少總動員,為的就是齊心協力完成這場屬於大溪人的集體儀式。
二ま二五年六月二十八日,「六廿四」前夕,「大溪大禧」熱烈開場,熱鬧自廟埕蔓延至老街,信仰結合設計交織綻放。
普濟堂前人潮聚集,隨著鑼鼓響起,踩街遊行隊伍緩緩出發。神將揹偶、舞旗隊、神龍隊並肩而行,西樂隊、公賞旗隊、女童宮燈隊緊隨其後,復古隊伍與現代創意交錯,勾勒出屬於這座城的記憶。
而最吸睛的瞬間,莫過於搖滾樂團與大溪同義社北管樂團的跨界合作,當傳統鑼鼓遇上搖滾節奏,街頭頓時化身音樂舞台,火花四射。活動更鼓勵民眾換上民國六、七ま年代復古服飾,與老照片裝置藝術互相輝映,讓踩街成為一場時光旅行。
七月十二、十三日晚間,《想阮少年時》在普濟堂廟埕登場,專業劇團與在地居民攜手演出,將跨越三代的大溪人故事搬上舞台。那不僅是戲,更是情感的迴盪。而紀錄片《我的將軍我驕傲》則在銀幕上重現大溪將軍組裝的榮耀瞬間,讓觀眾看見一座城市如何因信仰而凝聚。
七月十七、十八日(農曆六廿三、六廿四),普濟堂關聖帝君聖誕遶境,整座大溪徹夜不眠。煙火、鑼鼓、神將、燈火,交織成一幅壯麗畫面,也為這一年的「大溪大禧」畫上完美句點。
這場六廿四走過去的,不只是神明的腳程,更是大溪人一年一次,回望自身與土地的時刻。
行銷計劃



【拾光之城:桃園行旅 文化探索】新書發表會
穿越老街巷弄、走進眷村聚落,感受藝文、文學與信仰交織的時光風景。
跟著最在地桃園人,帶領讀者踏上六條文化路徑,串連桃園的記憶與故事。
邀您一起重新感受這座城市的溫度。
 時間:2025年9月16日(二)下午1點15分
 地點:桃園市政府文化局一樓大廳

【走進拾光之城─桃園文化漫步】走讀活動
讓最在地的桃園人帶路,
深度走訪六條路線,
重新發現這片土地的人文風景。

系列活動一 ▌桃園老城漫步
★ 時間│2025/10/10(五)
★ 步行時程│約 2 小時
★ 帶路人│林岳德(桃托邦藝文聯盟理事長)
★ 集合地點│桃園火車站
★ 解散地點│米倉劇場
★ 導覽重點景點│米倉劇場、淘動漫、桃園77藝文町

系列活動二 ▌八德文化生態之旅
★ 時間│2025/10/18(六)
★ 步行時程│約 2 小時
★ 帶路人│余遠芳(桃園市政府文化局志工大隊閩南中隊長)
★ 集合地點│八塊厝民俗藝術村 門口
★ 解散地點│大湳森林公園
★ 導覽重點景點│八塊厝民俗藝術村、大湳森林公園

系列活動三 ▌中壢老城漫步:
★ 時間│2025/10/31(六)
★ 步行時程│約 2 小時
★ 帶路人│劉醇遠(社團法人桃園藝文陣線理事長)
★ 集合地點│中壢火車站
★ 解散地點│壢景町
★ 導覽重點景點│中平路故事館、壢景町、壢小故事森林

系列活動四 ▌大溪老街漫步
★ 時間│2025/11/01(六)
★ 步行時程│約 2 小時
★ 帶路人│簡秀雯(桃園市大溪文化產業觀光發展協會 總幹事)
★ 集合地點│鳳飛飛故事館 門口
★ 解散地點│大溪老街
★ 導覽重點景點│大溪木藝生態博物館、大溪老街

系列活動五 ▌龜山眷村之旅
★ 時間│2025/11/07(五)
★ 步行時程│約 2 小時
★ 帶路人│項懿君(憲光二村導覽員隊長)
★ 集合地點│憲光二村 門口
★ 解散地點│龜山眷村故事館
★ 導覽重點景點│憲光二村、龜山眷村故事館

系列活動六 ▌龍潭文學漫步
★ 時間│2025/11/08(六)
★ 步行時程│約 2 小時
★ 帶路人│蔡濟民(龍潭文風造庄聯盟理事長)
★ 集合地點│龍潭武德殿
★ 解散地點│菱潭街興創基地
★ 導覽重點景點│鍾肇政文學生活園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