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名:從零開始架構學術論文、報告或研究文章
原文書名:
產品代碼:
9786267570135系列名稱:
貝塔出版有限公司系列編號:
WM10014定價:
460元作者:
Robert P. Ormrod譯者:
貝塔語測中心頁數:
160頁開數:
14x19x0.818裝訂:
平裝上市日:
20250414出版日:
20250414出版社:
貝塔出版有限公司-時報CIP:
811.4市場分類:
閱讀、作文產品分類:
書籍免稅聯合分類:
語言學習類- ※缺書中
商品簡介
高等教育學生必備的學術寫作指南
本書專為高等教育學生設計,提供撰寫學術論文、報告或研究文章的結構建議。作者總結20多年指導學生進行學術寫作的經驗,分別針對論文的八個主要部分提供簡明實用的解說,幫助學生避開初次撰寫論文、報告或研究文章時常犯的錯誤,順利寫出結構嚴謹的學術作品,並學會以指導教授和審查者易於理解的方式來呈現在課程或學位項目中的學習成果。全書穿插提示、技巧及最佳實踐範例,並彙整了一個結構化論文的範本供讀者參考。無論是初次撰寫學術報告,還是準備最終論文,都是不可或缺的實用指南!
內容重點:
• 掌握論文八大章節的核心架構及關鍵要點
• 撰寫引人入勝的緒論,並與結論相呼應
• 清晰表述研究問題與假設,強化論述邏輯
• 正確使用參考文獻,提升學術專業性
• 注重格式基本要求,確保論文清晰易讀
高等教育學生必備的學術寫作指南
本書專為高等教育學生設計,提供撰寫學術論文、報告或研究文章的結構建議。作者總結20多年指導學生進行學術寫作的經驗,分別針對論文的八個主要部分提供簡明實用的解說,幫助學生避開初次撰寫論文、報告或研究文章時常犯的錯誤,順利寫出結構嚴謹的學術作品,並學會以指導教授和審查者易於理解的方式來呈現在課程或學位項目中的學習成果。全書穿插提示、技巧及最佳實踐範例,並彙整了一個結構化論文的範本供讀者參考。無論是初次撰寫學術報告,還是準備最終論文,都是不可或缺的實用指南!
內容重點:
• 掌握論文八大章節的核心架構及關鍵要點
• 撰寫引人入勝的緒論,並與結論相呼應
• 清晰表述研究問題與假設,強化論述邏輯
• 正確使用參考文獻,提升學術專業性
• 注重格式基本要求,確保論文清晰易讀
作者簡介
作者簡介:
Robert P. Ormrod博士是丹麥奧胡斯大學商業與社會科學學院管理系的副教授。在過去20多年來,指導了數百名學生,並在此過程中總結出了一套結構化論文、報告和研究文章的指導原則。他的學生們認為這套方法非常實用,並鼓勵他將內容集結成書以分享給更多有學術寫作需求者。
書籍目錄
1. 如何架構一篇論文、報告或研究文章
How to structure a thesis, report or paper
2. 緒論
The introduction
3. 文獻綜述
Literature overview
4. 方法論與方法
Methodology and method
5. 量化研究:結果和分析
Quantitative investigations: results and analysis
6. 質性研究:研究發現和討論
Qualitative investigations: findings and discussion
7. 反思:研究的影響、限制及未來研究方向建議
Reflections: implications, limitations and suggested future research directions
8. 結論—回顧緒論
The conclusion – and the introduction revisited
9. 引用與參考書目
References and the bibliography
10. 基本要求
Hygiene factors
11. 其他類型的論文、報告與研究文章結構及口頭答辯
Alternative thesis, report and paper structures, and the oral defence
12. 如何架構一篇論文、報告與研究文章
How to structure a thesis, report or paper
13. 完成了!算是吧……
Finished! Sort of…
14. 結語
Epilogue
Index
文章試閱
如何架構一篇論文、報告或研究文章
我在大學教學將近20年了,在這段期間,有幸指導了數百名大學部和研究所學生撰寫學士和碩士論文 (bachelor’s and master’s theses)、實習報告 (internship reports) 以及學期論文 (semester papers)。有件事一直令我感到驚訝,就是其中很少有人被教導過如何結構化地撰寫論文、報告或研究文章。我自己也從未受過這方面的指導,但當我意識到一個簡單的結構能對寫作有什麼幫助時,撰寫論文、報告或研究文章就變得更容易了。不一定更簡單,但確實更容易掌握。
我開始思考如何幫助學生們建立他們的寫作結構——不僅是在我指導他們的期間,也希望在他們完成高等教育、進入職場後仍能受益。起初,我和學生們討論論文、報告和研究文章的各個要素。隨著時間的推移,我的經驗變得更加豐富,於是我準備了一份文件讓學生和我在首次會面時可以進行討論。當我為大學部學生開設了一門研討課,旨在幫助他們掌握撰寫第一篇學術文章的結構後,幾乎所有學生都表示,他們學到了對整個高等教育生涯乃至未來都非常有幫助的知識。而當我告訴他們我打算撰寫一本關於此主題的書時,他們的反應很明確:越快越好。這本書便應運而生。
那麼,為什麼在開始寫作之前,甚至在形成研究問題的初稿之前,先架構好作品的結構是個好主意?首先,這會讓你的寫作更加有條理——不一定更簡單,但更明確易掌握。將作品劃分成較小、較容易掌控的部分,可以讓你專注於特定的主題,比如研究方法或結果。總的來說,寫論文、報告或文章的一個小部分比一下子處理整篇作品要容易一些,因為需要記住的內容較少。
寫作過程可以想像成在高速公路上駕駛。你開始寫作時,就像駛上了高速公路,而完成的作品則是你抵達目的地下高速公路的時刻。在高速公路上,有時會出現分岔路口,通往不同的目的地,此時有一張地圖——一個清晰的結構——會非常有用,幫助你判斷應該走哪一條車道才能抵達你的目標。清晰的結構不僅對你有利,對你的指導教授和評分者而言,同樣也會因為這個易於理解且邏輯清晰的結構而受益。
這本書不是什麼
本書名為《從零開始架構學術論文、報告或研究文章》,而不是《如何撰寫論文、報告或研究文章》或《論文、報告或研究文章該寫什麼》。不要期待這本書會幫助你解決內容問題、提高分析能力,或成為幫助你獲得高分的萬能法寶。但本書將幫助你奠定這一切的基礎:它將提供一個結構,使你能夠在此基礎上架構論文、報告或研究文章,以展示自己最好的能力。完成每一部分的撰寫對於讓你通過審核有很大幫助,但實際的成績依然取決於你自己的努力。
視情況而定
若問我的學生我最常掛在嘴邊的是哪一句話,他們會回答 “it depends…”(視情況而定)(可能還會笑出聲來!)。或許每個學術問題的答案都是it depends似乎有些奇怪,但這兩個字有助於提醒你,在課堂討論或考試壓力下,每個問題都可能有不只一種答案。透過理解這一點,並在論文、報告或研究文章的回答中呈現多個觀點——事實上,所有考試問題也是如此——你將向指導教授和評分者展現你理解到這個世界並非簡單分明。同時這也會讓你意識到,本書提供的結構僅僅是一個基本結構,你必須依據你正在撰寫的論文、報告或研究文章的類型來調整這個結構。
「平衡」如何影響你的論文、報告或研究文章
我的學生經常問我,每個部分應該包含多少頁。除了讓他們崩潰地聽到我第100次回答「嗯,這視情況而定……」之外,我還會向他們解釋關於論文的「平衡」(balance)。平衡不是可以教的東西,因為它取決於你寫的是什麼類型的論文、論文的讀者是誰、對篇幅或內容的限制,還有所屬的學科。平衡只能透過個人經驗學會,需要意識到它的存在並運用常識來掌握。有兩個問題可以幫助你衡量應為論文、報告或研究文章的各個部分分配多少頁數。
第一個問題是:「這篇論文、報告或研究文章的目的是什麼?」例如,若你撰寫的是一篇作為方法課程一部分的學期論文,那麼在論文的方法論 (Methodology) 與方法 (Method) 部分(本書第4章)應多加闡述,詳細說明你對所選方法論與方法的思考和考量細節。如果你的學期論文是以實踐為導向 (practitioner-oriented),那麼就該在論文的反思(Reflection) 部分(本書的第7章)多寫一些內容,甚至可以寫一個完全獨立的部分,標題為「對實踐者的啟示」,這樣可能會更好。當然,這意味著你將對本書中的學期論文結構進行調整以適應你的需求,但這並不成問題。我會在本書第11章更深入地探討論文的不同結構。
第二個你可以問自己的問題是:「我在哪裡展示了我的能力?」換句話說,哪些部分可以展示你在整個學位課程中學到的技能?這個問題對你的畢業論文更為重要,但即便是寫較短的學期論文也可以考慮,這能展現你對學位課程主題的廣泛知識。總之,確保你先回答了問題,但如果你能加入其他概念並解釋其相關性,不要猶豫。若不確定這是否是個好主意,可以請教你的指導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