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名:SEL社會情緒學習力:曲老師的實踐經驗分享
原文書名:
產品代碼:
9786263906273系列名稱:
商周教育館系列編號:
BUE085定價:
420元作者:
曲智?XFreddy頁數:
352頁開數:
15x21裝訂:
平裝上市日:
20250901出版日:
20250901出版社:
商周(城邦)CIP:
521.18市場分類:
育兒,親子教育產品分類:
書籍免稅聯合分類:
健康生活類- ※在庫量大
商品簡介
SEL社會情緒學習是AI時代追求幸福的關鍵能力——OECD 2030學習羅盤
SEL社會情緒學習元年,親師與孩子的情緒素養共學課
跟孩子一起學自我覺察、自我管理、社會覺察、關係技巧與負責任的決策
曲智鑛老師二十餘年的實務經驗分享,提升情緒素養必備。
近年來校園內和社會上的情緒行為問題持續上升,無論是自傷、自殺、霸凌、路怒......等問題層出不窮!
網路科技帶來便利也同時讓人類的焦慮與壓力連帶上升,許多實體問題在上網過後就可能被無限放大。這樣的狀態迫使全世界的政府不得不重新關心人類的核心能力,SEL社會情緒學習的概念開始被全世界重視和推廣!
簡而言之,社會情緒學習就是透過自我覺察和自我管理,提升認知效率,能夠控制好情緒,進而進行系統思考;或是因著培養了同理心和社交技能,能夠理解別人、為別人著想。以上的結果,就能夠帶出明智的抉擇和行動,並有能力承擔行動後的結果!
丹尼爾.高曼和彼得.聖吉在10年前就開始提倡社會情緒學習的重要,美國至今有16個州將其納入正式課程,英國、澳洲、新加坡都列為課綱中的必修課。OECD 2030的學習羅盤更提出教育的最終目標是追求幸福與福祉,而社會情緒學習是這一代人追求幸福的關鍵能力。
從2014年開始,曲智鑛老師因為在誠致教育基金會服務,有機會連續五年赴美取經,到教學現場認識社會情緒學習,並於2019年彙整相關概念及研究,融合自身教學輔導案例,完成《曲老師的情緒素養課》一書,提出臺灣本土化落實社會情緒學習的方法。曲老師在教學現場持續實踐社會情緒學習後,對於SEL產生更突破性見解的當下,教育部將2025年定為社會情緒學習元年,這是非常有意義的巧合。
曲老師期待本書能幫助所有人,不僅是孩子們,還有親師,打開自我覺察的開關,提升情緒素養,邁向內在更加富裕的人生!
好評推薦(依姓氏筆畫)
林從一 國家教育研究院院長
林偉文 國立臺北教育大學教育系教授、正向發展與社會情緒學習中心主任
林欣宜 身生實驗教育機構負責人
吳明柱 誠致教育基金會執行長
姜義村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特殊教育系教授
桂綸鎂 演員
莊越翔 自由講師
比爾賈 導演
黃禮棋 VIS國際實驗教育創辦人
楊中天 製片
藍偉瑩 瑩光教育協會創辦人
鄭漢文 東台灣研究會文化藝術基金會董事長
謝玉琳 旭日教育基金會執行長
謝忠瑋 放伴教育協會理事長
〈推薦語〉
曲老師透過《SEL社會情緒學習力》展現了許多「安全、全面且徹底地展現情緒」的理念與方法,對於AI新世代的家庭與學校SEL提供了深刻的理念視野與具體的實踐指引,我推薦大家買來看。——林從一 國家教育研究院院長
這本書,記錄了曲老多年的思考與行動,也傳遞出一條真誠而有力量的道路。它不是一本只教你「怎麼做」的手冊,而是一個邀請——邀請你先從自己開始,練習覺察、練習轉化,並在日常生活中,用你的樣子,成為孩子最真實的榜樣。——林欣宜 身生實驗教育機構負責人
在快速變動的AI世代裡,我們都渴望被理解、被接住,也希望自己能夠接住別人。智鑛從生命出發,溫柔卻深刻地告訴我們,情緒不是麻煩,也不是需要壓抑的敵人,而是生命送來的訊息與禮物。本書透過真實動人的生命故事與可實踐的方法,牽著我們的手,一步步走進情緒的風景,看見自己,也看見他人。漫步其中,你會感到心變得柔軟、踏實,並找到在變動時代中安頓自己的力量,陪伴自己找到幸福。──林偉文 國立臺北教育大學教育系教授、正向發展與社會情緒學習中心主任
在AI時代快速變遷的洪流中,情緒素養已成為影響孩子與家長幸福感的重要基石。認識智鑛多年,知道他一直走在教育現場的最前線,對孩子有深刻的理解與溫柔的堅持。這本書不只是理論的整理,更是他多年陪伴家長與孩子的心血結晶。面對AI時代的挑戰,智鑛以豐富的教育實踐與專業研究,深入剖析情緒素養的核心內涵,並結合SEL(社會情緒學習)為家長與教師提供切實可行的指引,他用溫暖的筆觸,教我們如何在日常生活中陪伴孩子學會情緒、建立關係、承擔責任。閱讀這本書,就像聽智鑛在你身邊輕聲細語地說話,不說教,卻句句入心。這是一本寫給這個時代每一位大人與孩子的禮物,更是一本適合每位教育工作者與父母收藏的必讀之作。──黃禮騏 臺北市VIS國際實驗教育創辦人
在AI浪潮席捲的動盪世代,社會情緒學習(SEL)已不只是選項,而是孩子立足未來的關鍵能力。孩子需要的不只是知識的灌輸,而是能在真實互動中探索內心、調節情緒,學會連結並承擔責任。當家長與老師無意間將焦慮轉嫁給孩子,我們剝奪的不只是成長機會,更埋下不安與混亂。閱讀《SEL社會情緒學習力》後,我更加確信:情緒沒有好壞,關鍵在於我們如何選擇回應;唯有大人先安定,孩子才能安心成長。──藍偉瑩 瑩光教育協會創辦人
《SEL社會情緒學習力》不僅是一部理論與實務並進的教育書寫,更是一位教育行者多年帶領孩子「走出情緒、走入生命」的真實記錄。作者深知,在數位化、焦慮感高漲的時代,情緒教育不是補充品,而是孩子成長的根本力量。書中多次描繪他與孩子們在山海之間徒步行走——例如那場三十七公里的夜路旅程,不只是體力的挑戰,更是自我覺察、情緒調節與負責任決策的歷程。這樣的行走,是一種身體力行的情緒課堂;在腳步與汗水之間,孩子不只練習堅持,更練習傾聽自己與理解他人。作者以一位真正的「行者」之姿,將抽象的情緒素養轉化為具體可感的生命學習,讓身體、心靈與群體關係相互對話、共同成長。這本書提醒我們:唯有身體走過、經歷承擔,情緒的力量才會內化為真正可用的行動智慧。──鄭漢文 東台灣研究會文化藝術基金會董事長
SEL社會情緒學習是AI時代追求幸福的關鍵能力——OECD 2030學習羅盤
SEL社會情緒學習元年,親師與孩子的情緒素養共學課
跟孩子一起學自我覺察、自我管理、社會覺察、關係技巧與負責任的決策
曲智鑛老師二十餘年的實務經驗分享,提升情緒素養必備。
近年來校園內和社會上的情緒行為問題持續上升,無論是自傷、自殺、霸凌、路怒......等問題層出不窮!
網路科技帶來便利也同時讓人類的焦慮與壓力連帶上升,許多實體問題在上網過後就可能被無限放大。這樣的狀態迫使全世界的政府不得不重新關心人類的核心能力,SEL社會情緒學習的概念開始被全世界重視和推廣!
簡而言之,社會情緒學習就是透過自我覺察和自我管理,提升認知效率,能夠控制好情緒,進而進行系統思考;或是因著培養了同理心和社交技能,能夠理解別人、為別人著想。以上的結果,就能夠帶出明智的抉擇和行動,並有能力承擔行動後的結果!
丹尼爾.高曼和彼得.聖吉在10年前就開始提倡社會情緒學習的重要,美國至今有16個州將其納入正式課程,英國、澳洲、新加坡都列為課綱中的必修課。OECD 2030的學習羅盤更提出教育的最終目標是追求幸福與福祉,而社會情緒學習是這一代人追求幸福的關鍵能力。
從2014年開始,曲智鑛老師因為在誠致教育基金會服務,有機會連續五年赴美取經,到教學現場認識社會情緒學習,並於2019年彙整相關概念及研究,融合自身教學輔導案例,完成《曲老師的情緒素養課》一書,提出臺灣本土化落實社會情緒學習的方法。曲老師在教學現場持續實踐社會情緒學習後,對於SEL產生更突破性見解的當下,教育部將2025年定為社會情緒學習元年,這是非常有意義的巧合。
曲老師期待本書能幫助所有人,不僅是孩子們,還有親師,打開自我覺察的開關,提升情緒素養,邁向內在更加富裕的人生!
好評推薦(依姓氏筆畫)
林從一 國家教育研究院院長
林偉文 國立臺北教育大學教育系教授、正向發展與社會情緒學習中心主任
林欣宜 身生實驗教育機構負責人
吳明柱 誠致教育基金會執行長
姜義村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特殊教育系教授
桂綸鎂 演員
莊越翔 自由講師
比爾賈 導演
黃禮棋 VIS國際實驗教育創辦人
楊中天 製片
藍偉瑩 瑩光教育協會創辦人
鄭漢文 東台灣研究會文化藝術基金會董事長
謝玉琳 旭日教育基金會執行長
謝忠瑋 放伴教育協會理事長
〈推薦語〉
曲老師透過《SEL社會情緒學習力》展現了許多「安全、全面且徹底地展現情緒」的理念與方法,對於AI新世代的家庭與學校SEL提供了深刻的理念視野與具體的實踐指引,我推薦大家買來看。——林從一 國家教育研究院院長
這本書,記錄了曲老多年的思考與行動,也傳遞出一條真誠而有力量的道路。它不是一本只教你「怎麼做」的手冊,而是一個邀請——邀請你先從自己開始,練習覺察、練習轉化,並在日常生活中,用你的樣子,成為孩子最真實的榜樣。——林欣宜 身生實驗教育機構負責人
在快速變動的AI世代裡,我們都渴望被理解、被接住,也希望自己能夠接住別人。智鑛從生命出發,溫柔卻深刻地告訴我們,情緒不是麻煩,也不是需要壓抑的敵人,而是生命送來的訊息與禮物。本書透過真實動人的生命故事與可實踐的方法,牽著我們的手,一步步走進情緒的風景,看見自己,也看見他人。漫步其中,你會感到心變得柔軟、踏實,並找到在變動時代中安頓自己的力量,陪伴自己找到幸福。──林偉文 國立臺北教育大學教育系教授、正向發展與社會情緒學習中心主任
在AI時代快速變遷的洪流中,情緒素養已成為影響孩子與家長幸福感的重要基石。認識智鑛多年,知道他一直走在教育現場的最前線,對孩子有深刻的理解與溫柔的堅持。這本書不只是理論的整理,更是他多年陪伴家長與孩子的心血結晶。面對AI時代的挑戰,智鑛以豐富的教育實踐與專業研究,深入剖析情緒素養的核心內涵,並結合SEL(社會情緒學習)為家長與教師提供切實可行的指引,他用溫暖的筆觸,教我們如何在日常生活中陪伴孩子學會情緒、建立關係、承擔責任。閱讀這本書,就像聽智鑛在你身邊輕聲細語地說話,不說教,卻句句入心。這是一本寫給這個時代每一位大人與孩子的禮物,更是一本適合每位教育工作者與父母收藏的必讀之作。──黃禮騏 臺北市VIS國際實驗教育創辦人
在AI浪潮席捲的動盪世代,社會情緒學習(SEL)已不只是選項,而是孩子立足未來的關鍵能力。孩子需要的不只是知識的灌輸,而是能在真實互動中探索內心、調節情緒,學會連結並承擔責任。當家長與老師無意間將焦慮轉嫁給孩子,我們剝奪的不只是成長機會,更埋下不安與混亂。閱讀《SEL社會情緒學習力》後,我更加確信:情緒沒有好壞,關鍵在於我們如何選擇回應;唯有大人先安定,孩子才能安心成長。──藍偉瑩 瑩光教育協會創辦人
《SEL社會情緒學習力》不僅是一部理論與實務並進的教育書寫,更是一位教育行者多年帶領孩子「走出情緒、走入生命」的真實記錄。作者深知,在數位化、焦慮感高漲的時代,情緒教育不是補充品,而是孩子成長的根本力量。書中多次描繪他與孩子們在山海之間徒步行走——例如那場三十七公里的夜路旅程,不只是體力的挑戰,更是自我覺察、情緒調節與負責任決策的歷程。這樣的行走,是一種身體力行的情緒課堂;在腳步與汗水之間,孩子不只練習堅持,更練習傾聽自己與理解他人。作者以一位真正的「行者」之姿,將抽象的情緒素養轉化為具體可感的生命學習,讓身體、心靈與群體關係相互對話、共同成長。這本書提醒我們:唯有身體走過、經歷承擔,情緒的力量才會內化為真正可用的行動智慧。──鄭漢文 東台灣研究會文化藝術基金會董事長
作者簡介
姓名:曲智鑛Freddy
國立臺北教育大學特殊教育學系學士╱國立臺北教育大學教育心理與諮商學系輔系╱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公民教育與活動領導學系學生事務組碩士╱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特殊教育博士班進修中
陶璽特殊教育工作室創辦人╱臺灣特殊教育工作推廣協會理事長╱臺北市身生實驗教育計畫主持人╱臺北市長華蒙特梭利國際教育機構顧問╱財團法人天使心家族社會福利基金會顧問
著有:《用表演點亮生命的光:何歡劇團愛的小事》、《ADHD新解Attention Diversity Hyperactivity Dreamer──展現注意力多樣性的行動造夢者》、《不讓你孤獨:接住每一個孩子,避免孤立與霸凌,培養正向的人際關係》、《天賦就是你的超能力:陪伴青少年認識自我,成就最好的自己》、《讓孩子做學習的主人:自主學習典範親師指南》、《星星的孩子其實可以更好:曲智鑛老師的27種自閉症特質實證本位訓練法,教出孩子的生活自理、社交溝通和工作能力》、《曲老師的情緒素養課:生活中教出孩子的高情商和好品格》、《不孤單,一起走:體制外教師曲智鑛的教育思索》。
■ 曲智鑛FB|https://www.facebook.com/wegojiasfred
相關著作:《用表演點亮生命的光:何歡劇團愛的小事》《曲老師的情緒素養課(修訂版):生活中教出孩子的高情商和好品格》《ADHD新解Attention Diversity Hyperactivity Dreamer──展現注意力多樣性的行動造夢者》《不讓你孤獨:接住每一個孩子,避免孤立與霸凌,培養正向的人際關係》《讓孩子做學習的主人:自主學習典範親師指南》《星星的孩子其實可以更好──曲智鑛老師的27種自閉症特質實證本位訓練法,教出孩子的生活自理、社交溝通和工作能力》《曲老師的情緒素養課:生活中教出孩子的高情商和好品格》
書籍目錄
〈推薦專文〉生機盎然的情緒生態系統 林從一
〈推薦專文〉從理念到日常:曲老與身生的靈魂共鳴 林欣宜
〈好評推薦〉
前言:在快速變動的時代,重新定義成長的基石
第一部 擁抱情緒素養,理解AI新世代的情緒本質與挑戰
第一章 AI 時代的環境變遷與社會情緒學習的崛起
第二章 重新認識情緒素養:情緒的本質與學習路徑
第二部 情緒素養五大關鍵能力
第三章 自我覺察:認識自己的情緒與內在狀態
※自我覺察練習
第四章 自我管理:掌握情緒與壓力的主動權
※自我管理練習
第五章 社會覺察:理解他人的感受與觀點
※社會覺察練習
第六章 關係技巧:建立與維護良好的人際關係
※關係技巧練習
第七章 負責任的決策:做出明智的選擇與承擔
※負責任的決策練習
第三部:榜樣的力量:不同領域的情緒素養實踐者
第八章 自我覺察的榜樣
寶島野孩子創辦人強森
小巨蛋特聘滑冰教練郁婷
健身教練Howard
二十餘年瑜伽教練經驗的PaNay
第九章 自我管理的榜樣
新北地院主任保護官許日誠
空勤總隊救難人員楊儒健
彩妝網紅朱綺綺
第十章 社會覺察的榜樣
金馬獎影后桂綸鎂
二十六年社工經驗的廖秋如
生態攝影導演劉燕明
第十一章 關係技巧的榜樣
信義房屋資深店長許超建
監製、製作人楊中天
金曲獎最佳音樂錄影帶獎獲獎導演比爾賈
第十二章 負責任決策的榜樣
打詐專家陳惠澤
律師魏大千
前臺北市議員陳雪芬
第四部:情緒素養的日常實踐:家庭與學校的場域智慧
第十三章 實踐情緒素養的基礎心態與方法
第十四章 家庭篇:營造支持性的成長搖籃
第十五章 學校篇:培養全校性的 SEL 文化
結語 AI 時代下的幸福感與內在富裕
推薦序/導讀/自序
〈推薦專文〉生機盎然的情緒生態系統
林從一╱國家教育研究院院長
知識可分為外在世界的知識、自我知識與對他心知識,第一種關於外在世界的事物,第二種是關於自己的心靈狀況,第三種關於他人的心靈狀態。認識或察知之前需要能準確分類與界定,嬰孩學習分類與界定通常需要他人(通常是養護者)的協助。學習者╱教導者╱認知目標三者形成一種三角定位(triangulation)關係,透過學習者與教導者針對相同對象不斷互動,學習者學會教導者口中所說指的是什麼,理解心中想的是什麼,其實,對初學者而言這三角定位是一種命名活動。
當三角定位的對象是外在事物,這定位是相對容易做的,但是,當定位的對象是自心或他心時,特別是情緒這類模糊的心靈狀態,三角定位的三端同時變得模糊,定位的困難度加大許多。
舉例來說,家長常常不知道孩子在「生氣」什麼,但生氣有各種樣態,例如飢餓伴隨的生氣、攻擊伴隨的生氣、失望伴隨的生氣、忌妒伴隨的生氣、仇恨伴隨的生氣、勇敢帶來的生氣、恐懼伴隨的生氣、寂寞伴隨的生氣、得不到愛帶來的生氣、不知怎麼辦伴隨的生氣……,不同生氣樣態彼此之間差異頗大,卻彼此重疊難以區分。加之,不同情緒類型之間又需要彼此定義,例如仇恨伴隨的忌妒、仇恨伴隨的攻擊……,模糊的概念彼此相互定義,模糊加上模糊,讓家長更難協助孩子察知、認識與界定情緒,無法界定又如何面對與處理?
認識情緒很困難,情緒太細緻太模糊,但是越能清楚察知情緒,越能了解情緒的內涵、意義,就越能知道如何與情緒共處,也正是因為不同情緒之間相互依存、彼此定義,情緒世界其實是一個生態系統,通常它是一個穩定的生態,僅僅是好好地認識它、陪伴它、關照它、照養它,不必太干涉,自然而然,它會發長成生機盎然的情緒生態系統,生機盎然的情緒生態系統具有外溢效果,為他人、社會與自然帶來正面價值。
正是因為情緒太難認識,教導者常常錯誤標籤,例如面對孩子生氣,無法理解轉為不想理解,輕易就說生氣不好、愛生氣的人不好、愛生氣的人沒人愛、生氣傷人傷己、愛生氣的人莫名其妙……。不理解情緒,便容易朝「非理性」、「暗黑」的角度標籤,不理解就不知如何處理,無法處理便希望它不要發生或儘速消失,情緒於是乾脆被歸類為消極、負面、不正常的東西。
如何認識情緒?我認為,首要且主要的方法是創造「安全、全面且徹底地展現情緒」的機會。戲劇、運動、冒險、流浪、創作、歌唱、舞蹈……都是好方法,一如在舞蹈中,身體可以展現各種各樣的情緒,在戲劇、運動、冒險、流浪、創作與歌唱中,情緒可以隨著故事、角色扮演、移動、環境變化、聲音等等操作,安全、全面且徹底地展現出來。
曲智鑛老師這本《SEL社會情緒學習力》共分四部:第一部透過刻劃AI新世代的情緒本質與挑戰,來說明情緒素養的重要性;第二部談情緒素養五大關鍵能力;第三部透過不同領域的情緒素養實踐者的案例,展現榜樣的力量;第四部透過刻劃家庭與學校的場域智慧,談情緒素養的日常實踐。
曲老師透過《SEL社會情緒學習力》展現了許多「安全、全面且徹底地展現情緒」的理念與方法,對於AI新世代下的家庭與學校SEL提供了深刻的理念視野與具體的實踐指引,我強烈推薦大家買來看。
序言寫到這裡,已經超過篇幅,但此書的問題主脈絡是「AI新世代的情緒本質與挑戰」,關心的情緒湧現,止不住再多說幾句。
網路世界九成九不是「安全、全面且徹底地展現情緒」的好地方。網路上有著海量的訊息,訊息潮夾帶著各種意見與判斷,常常迅不及防從四面八方捲來,青潮、藍潮、紅潮、白潮、黑潮、黃潮……交互襲來,彼此衝突卻沒有斷點,訊息海沒一刻饒過弄潮兒,此潮一時間便能湧你上天,彼潮半刻便能將你甩入深淵,偏見可以被無限容忍,錯誤可以被無限放大,你可以被任何人以任何理由讚美,也可以被任何人以任何理由攻擊,而常常只是讚美或只是攻擊,連理由都沒有,而你也越來越不想知道理由了。
對應網路世界的問題,我認為,越能培養以下能力的,越是一個「安全、全面且徹底地展現情緒」的平台:
1. 留白的能力:愛發呆、會流浪、能獨處……都是留白的能力,在網路時代,這叫脫網能力,越能脫網而仍舊自在自得的人,網路留白能力最強。
2. 反思的能力:其實就是透過反思自己身體、行動、語言、感覺、思想,與自己進行實質對話的能力。
3. 說故事的能力:當人們遇到極為混亂、偶然、生命毫無道理就忽然消逝、極端無助的處境時,第一個反應是「說個故事吧」,無論是心中想、提筆寫、開口說或隨口唱個故事。故事有主角、有配角、有背景、有主題、有情節、有軸線、有開頭、有結尾,從開頭到結尾有理可循,有路可通。世界的不可控、無差別傷害人、不可理解的混亂,人們在說故事的當下,抽身了,脫離了,遺忘了,舒緩了,安頓了。
其實,故事不僅讓無情無理的世界變成有情有理的世界,故事也能增加勇氣,特別是說自己的故事。每個人都應該說說自己的故事,有些故事是真實的延伸,有些故事是延伸出真實的虛構,但是作為人,每個人都應該是自己故事中的英雄,而英雄正是在災難中生出勇氣的角色。故事是亮光,越是黑暗,越需要說宏偉秀麗的故事,而你是其中的英雄。
4. 與自然互動的能力:自然是人類心靈的最佳模型。自然中沒有矛盾與不一致,感官感覺的內容也一如自然,融貫而不衝突,呈現在感覺中的世界,常常比呈現在思想中的世界,來得和諧融貫,讓思想以身體的各種感覺為模型,因此也能更為鮮明真實。
人類思想最珍貴的地方是自由,但這也是它的原罪,因為思想奔放的自由,讓思想常常脫軌,犯錯誤。讓思想以身體的各種感覺為模型,便能逐步將自然當作思想的模型,既然自然本身沒有矛盾與不融貫,以自然為模型,我們的思想與心靈也就越來越正確、一致而融貫。
5. 與真實世界互動的能力:讓我們從認識自我的實境練習法來談這個能力指標。練習是不斷地重複,而重複有兩種,一種是「脫離脈絡的重複」,一種是「咬合脈絡的重複」,前者的典型是概念的空轉,極端的例子是「自我重複」,後者的典型是在不同時空脈絡的實踐。實境練習法是一種「咬合脈絡的重複」。
「脫離脈絡的重複」沒有外在的摩擦,無法琢磨,只能自求完善自我。「咬合脈絡的重複」則不斷與外界溝通、協調、校正,而世界無情,只有「卓越」與「韌性」能從不斷的練習、不斷的實踐、不斷的環境校準、不斷的經驗挑戰中存活下來。換言之,在「咬合脈絡的重複」下,只有「卓越」與「韌性」能存活下來。
能從不斷的練習、不斷的實踐、不斷的環境校準、不斷的經驗挑戰中存活下來的,是一種跨領域、跨脈絡、跨時空而存在的東西,那就是你的本性。所以,練習既是一個朝向卓越的過程,也是一個顯現本性的過程,其實,越能呈現本性也就越有韌性。
〈推薦專文〉從理念到日常:曲老與身生的靈魂共鳴
林欣宜╱身生實驗教育機構負責人
在身生實驗教育還只是團體時期,我們便投入了大量心力,陪伴孩子在每一次選擇中停下來,與自己對話。我們會討論:你為什麼會做這個選擇?當時的想法是什麼?你在這個情境下的行為,怎麼影響了你的生活、你的學習?在意識到這些影響之後,你會怎麼決定下一步?而這個決定,意味著什麼樣的責任?
那時候,我們並不熟悉「情緒素養」或「SEL(社會情緒學習)」這樣的名詞,卻已經不自覺地在做這些事。我們看重孩子的內在覺察,重視他們如何理解自己與世界的互動,並學會為自己的行動負責。只是當時我們沒有那麼系統化的框架,也沒有一個共同的語言去描述它。直到三年前,我遇見了曲老。
第一次聽他談到他想推動的事情時,那份真誠與熱情讓我非常感動。他說,他一直在尋找一所願意全力支持情緒素養理念的學校,而當他了解我們在做的事時,也立刻感受到彼此的理念是契合的。那一刻,我很清楚,看似在不同路徑上努力的我們,其實是在同一條軸線上。
曲老的加入,讓原本就存在於我們的理念,變得更加徹底、更加生活化,也讓這個場域愈來愈接近我們所期待的模樣。如果說過去我們已經在道路上行走,那麼曲老就是那個幫我們把路上的石頭一顆顆撿起、指引更清晰方向的人。他不只是在推動理念,他讓理念變成日常中的呼吸與脈動,讓「情緒素養」不只是課堂上的一堂課,而是生活的每個瞬間都能被看見與練習的東西。
我非常認同曲老在書中提到的一個觀點:要推動情緒素養,必須先讓這個場域中的所有大人——包括家長與老師——把情緒素養的「DNA」刻進骨子裡。這不只是一套技巧或理論,而應該如同呼吸般,自然而然存在於生活中。情緒素養不一定要透過課程教導孩子,最有效的方式,其實是大人在生活中不斷示範——先學會自我覺察,再去改變那些自己不想要的行為,或選擇保留它們但不再被它們消耗。
而要做到這點,大人必須親身經歷過那段覺察與調整的歷程,並且足夠熟悉,才能真實地陪伴孩子進行同樣的練習。我們開始把更多的心力放在陪伴大人成為擁有情緒素養靈魂的人。在講座中,我們不再著重於「怎麼教孩子」情緒素養,而是持續陪伴家長與老師練習自己先做到。因為我們相信,唯有大人先做到,才能成為孩子最有力量的典範。同時,孩子與老師共同生活的場域,也必須提供支持自我覺察、允許犯錯的空間,才能真正推動並落實情緒素養。雖然這條路並不容易,但我深信它是可行的。多年來,我們在孩子身上看見了明顯的成長與改變,這些成果再次驗證了我們的信念。
讀曲老的書,對我來說並不是在「學一套方法」,而更像是在一次次與自己對話。書中,他透過許多真實的人物與故事,讓我看見不同的人如何在自己的生活歷練中,將情緒素養落實,甚至發揮得淋漓盡致。他們或許不是站在舞台中央的名人,卻在日常裡展現著深刻而細膩的力量,活生生地提醒我們:原來,生活本身就是最好的練習場。
我非常感念曲老能夠多年如一日,堅持推動他所相信的價值,並且一步步將理念落實在學校中。這份堅持,讓更多孩子能透過自我覺察認識自己、喜歡自己、接受自己。
這本書,記錄了曲老多年的思考與行動,也傳遞出一條真誠而有力量的道路。它不是一本只教你「怎麼做」的手冊,而是一個邀請——邀請你先從自己開始,練習覺察、練習轉化,並在日常生活中,用你的樣子,成為孩子最真實的榜樣。
如果你是一位教育工作者、家長,或是任何關心孩子成長的人,我真心推薦你讀這本書。願我們都能在這條路上,與曲老一起,把情緒素養活在生活裡,讓每個孩子都能在充滿理解與接納的環境中長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