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名:萬萬黴想到:黴菌毒素竟是過敏、慢性疲勞和疼痛的真兇!
原文書名:
產品代碼:
9786264197496系列名稱:
優生活系列編號:
VU00294定價:
520元作者:
王偉全頁數:
336頁開數:
17x23x1.8裝訂:
平裝上市日:
20250915出版日:
20250915出版社:
時報文化出版企業(股)CIP:
369.6市場分類:
健康保健產品分類:
書籍免稅聯合分類:
健康生活類- ※在庫量小
商品簡介
你是否曾在多雨濕潤的梅雨季節中,注意到家中角落、浴室和廚房悄然生長的黴菌?
原來疲勞、疼痛、過敏、失智、癌症、自律神經和荷爾蒙失調都與它有關!
4D除黴療法讓你引流、排毒、去敏、掌舵,
全方位啟動身體自癒力!
黴菌毒素的「五大核心症狀」
失智 吸入黴菌會觸發海馬迴免疫反應並減少神經再生。
疲勞 阻礙粒線體功能,進而導致全身性的疲勞和虛弱。
疼痛 引發全身性的慢性發炎和氧化壓力,產生多種疼痛症狀。
鼻炎 經由呼吸道進入人體,直接影響支氣管、肺部和鼻腔。
震顫 抑制神經傳導物質,導致震顫和痙攣等症狀。
4D除黴療法,有效清除體內毒素!
引流(Drain):預備身體的排毒途徑
排毒(Detox):清除體內的黴菌及其產生的毒素
去敏(Desensitize):採用各種去敏療法來減輕過敏症狀
掌舵(Drive):增強身體對毒素的自然防禦力
讓我們一同踏上這段淨化排毒的旅程,重新掌舵自己的人生。
權威醫師專業推薦
Quilla(IFS內在家庭系統執行者)、王聖鑫(拾光新生中醫診所醫師)、吳政庭(義大醫院疼痛中心醫師)、宋晏仁(初日診所院長)、林俊言(烏日聯和中醫診所副院長)、陳君琳(越功能醫學診所院長)、許崇恩(日本元氣診所院長)、黃獻銘 aka 阿銘師(中西醫師)、鄧雯心(初日診所副院長)、歐瀚文(瀚仕健康集團醫師)、劉博仁(台灣基因營養功能醫學學會理事長)、劉炳塘(喬立診所負責人)
(以上按首字筆畫排序)
•Quilla(IFS內在家庭系統執行者)
當身體反覆出現不適,除了黴菌毒素干擾,也可能有情緒部分在求助。真正的療癒,不只是身體調理,更包括理解與陪伴內在聲音,讓身心重回平衡。
•王聖鑫(拾光新生中醫診所醫師)
承兄長王偉全醫師除黴、除濕觀點,愚弟運用《脾胃論》「健胃祛濕、化飲利水」治療黴菌。臨床驗證高度契合,患者濕氣水腫消解,膚質透亮,身形輕盈,眠差疲倦燥熱盜汗顯著改善。誠摯推薦此書,提升生命活力。
•吳政庭(義大醫院疼痛中心醫師)
跟著偉全醫師走進功能醫學與黴菌療癒的世界,運用在疼痛治療上,我看見許多病人從卡關到轉機,從痛苦中重獲希望。這本書,是他多年臨床智慧的結晶,也是一道照亮黑暗的療癒之光。
•宋晏仁(初日診所院長、前衛生署副署長、陽明交通大學副校長)
黴菌毒素是現代醫學常忽略的健康殺手,本書提供完整4D策略,助你解除慢性疲勞與神祕症狀,重啟身心健康。
•林俊言(中醫師、針灸研究所碩士、烏日聯和中醫診所副院長、台灣中醫皮膚科醫學會顧問、祈光光訊息技術顧問)
中醫善於運用天然物幫助人體恢復平衡,但對於「人是如何失衡的?」這個問題的理解往往還不夠深入。很感謝王醫師傾囊相授,這真是每位中醫師都值得珍藏、反覆閱讀的好書。
•陳君琳(越功能醫學診所院長、家醫科醫師)
身為醫師,我也曾因住家潮濕、黴菌叢生而長期感到疲憊昏沉,家人健康也亮起紅燈。搬家後症狀才明顯改善,才真正體會黴菌毒素的影響。王偉全醫師這本書深入淺出,提醒我們重視黴菌問題,及早察覺、妥善處理,就是守護健康的第一步。
•歐瀚文(瀚仕健康集團醫師)
黴菌不只是「發霉」那麼簡單,黴菌毒素可能讓你腦霧、疲倦、代謝失控還不知道元兇是誰!王醫師用臨床實力與詼諧筆觸,破解這位潛伏在現代生活中的「健康破壞王」,讓功能醫學走入日常,萬萬不能錯過!
•黃獻銘 aka 阿銘師(中西醫師)
台灣人不可不懂濕氣,懂濕氣不可不知黴毒 。中醫擅長強化體內除濕機,讓濕氣進得來、出得去;但這本書對黴菌毒素的研究,讓我們能斬斷濕氣的隱形來源。
•劉炳塘(喬立診所負責人)
王偉全醫師是我敬重的學長,博學且見多識廣。小弟曾有幸與其共赴美國參加TFIM年會,親聆Neil Nathan與Jill Crista剖析黴菌毒素對人體健康的深遠影響,驚覺未處理的黴菌毒素竟可能干擾神經、內分泌、免疫、自律神經系統,甚至影響組織修復。《萬萬黴想到》延續此精神,融合功能醫學觀點,條理分明、深入淺出,是臨床工作者與關注健康者不可或缺的實用指南。
你是否曾在多雨濕潤的梅雨季節中,注意到家中角落、浴室和廚房悄然生長的黴菌?
原來疲勞、疼痛、過敏、失智、癌症、自律神經和荷爾蒙失調都與它有關!
4D除黴療法讓你引流、排毒、去敏、掌舵,
全方位啟動身體自癒力!
黴菌毒素的「五大核心症狀」
失智 吸入黴菌會觸發海馬迴免疫反應並減少神經再生。
疲勞 阻礙粒線體功能,進而導致全身性的疲勞和虛弱。
疼痛 引發全身性的慢性發炎和氧化壓力,產生多種疼痛症狀。
鼻炎 經由呼吸道進入人體,直接影響支氣管、肺部和鼻腔。
震顫 抑制神經傳導物質,導致震顫和痙攣等症狀。
4D除黴療法,有效清除體內毒素!
引流(Drain):預備身體的排毒途徑
排毒(Detox):清除體內的黴菌及其產生的毒素
去敏(Desensitize):採用各種去敏療法來減輕過敏症狀
掌舵(Drive):增強身體對毒素的自然防禦力
讓我們一同踏上這段淨化排毒的旅程,重新掌舵自己的人生。
權威醫師專業推薦
Quilla(IFS內在家庭系統執行者)、王聖鑫(拾光新生中醫診所醫師)、吳政庭(義大醫院疼痛中心醫師)、宋晏仁(初日診所院長)、林俊言(烏日聯和中醫診所副院長)、陳君琳(越功能醫學診所院長)、許崇恩(日本元氣診所院長)、黃獻銘 aka 阿銘師(中西醫師)、鄧雯心(初日診所副院長)、歐瀚文(瀚仕健康集團醫師)、劉博仁(台灣基因營養功能醫學學會理事長)、劉炳塘(喬立診所負責人)
(以上按首字筆畫排序)
•Quilla(IFS內在家庭系統執行者)
當身體反覆出現不適,除了黴菌毒素干擾,也可能有情緒部分在求助。真正的療癒,不只是身體調理,更包括理解與陪伴內在聲音,讓身心重回平衡。
•王聖鑫(拾光新生中醫診所醫師)
承兄長王偉全醫師除黴、除濕觀點,愚弟運用《脾胃論》「健胃祛濕、化飲利水」治療黴菌。臨床驗證高度契合,患者濕氣水腫消解,膚質透亮,身形輕盈,眠差疲倦燥熱盜汗顯著改善。誠摯推薦此書,提升生命活力。
•吳政庭(義大醫院疼痛中心醫師)
跟著偉全醫師走進功能醫學與黴菌療癒的世界,運用在疼痛治療上,我看見許多病人從卡關到轉機,從痛苦中重獲希望。這本書,是他多年臨床智慧的結晶,也是一道照亮黑暗的療癒之光。
•宋晏仁(初日診所院長、前衛生署副署長、陽明交通大學副校長)
黴菌毒素是現代醫學常忽略的健康殺手,本書提供完整4D策略,助你解除慢性疲勞與神祕症狀,重啟身心健康。
•林俊言(中醫師、針灸研究所碩士、烏日聯和中醫診所副院長、台灣中醫皮膚科醫學會顧問、祈光光訊息技術顧問)
中醫善於運用天然物幫助人體恢復平衡,但對於「人是如何失衡的?」這個問題的理解往往還不夠深入。很感謝王醫師傾囊相授,這真是每位中醫師都值得珍藏、反覆閱讀的好書。
•陳君琳(越功能醫學診所院長、家醫科醫師)
身為醫師,我也曾因住家潮濕、黴菌叢生而長期感到疲憊昏沉,家人健康也亮起紅燈。搬家後症狀才明顯改善,才真正體會黴菌毒素的影響。王偉全醫師這本書深入淺出,提醒我們重視黴菌問題,及早察覺、妥善處理,就是守護健康的第一步。
•歐瀚文(瀚仕健康集團醫師)
黴菌不只是「發霉」那麼簡單,黴菌毒素可能讓你腦霧、疲倦、代謝失控還不知道元兇是誰!王醫師用臨床實力與詼諧筆觸,破解這位潛伏在現代生活中的「健康破壞王」,讓功能醫學走入日常,萬萬不能錯過!
•黃獻銘 aka 阿銘師(中西醫師)
台灣人不可不懂濕氣,懂濕氣不可不知黴毒 。中醫擅長強化體內除濕機,讓濕氣進得來、出得去;但這本書對黴菌毒素的研究,讓我們能斬斷濕氣的隱形來源。
•劉炳塘(喬立診所負責人)
王偉全醫師是我敬重的學長,博學且見多識廣。小弟曾有幸與其共赴美國參加TFIM年會,親聆Neil Nathan與Jill Crista剖析黴菌毒素對人體健康的深遠影響,驚覺未處理的黴菌毒素竟可能干擾神經、內分泌、免疫、自律神經系統,甚至影響組織修復。《萬萬黴想到》延續此精神,融合功能醫學觀點,條理分明、深入淺出,是臨床工作者與關注健康者不可或缺的實用指南。
作者簡介
王偉全 醫師
超全能診所醫療院長(2021/8/11-)
雙專科-復健專科╱疼痛專科
台灣增生療法醫學會(Taiwan Association of Prolotherapy and Regenerative Medi-cine, TAPRM)理事長(2020/8/16-)、副理事長(2014/2/22-2020/8/15)
台灣芳香醫學醫學會(TSAM)理事(2023/12/24-)
前 台灣運動醫學醫學會(TASM)監事(2020-2024)
台灣區域麻醉暨止痛醫學會(TSRAPM)理事(2024/8-)
台灣復健醫學會 學術教育委員會 委員(2024/4/28-)
北美神經療法學會(NAANT)會員醫師(2022/2-)
台灣生物等同性荷爾蒙學會(BHAT)發起人、監事(2021/6-)
注射肌動學(Injectional Kinesiology, InK)課程創辦人(2020/11/28-)
美國功能醫學會(IFM)AFMCP認證醫師(2018/9/6-)
台灣疼痛醫學會(TPS)會員醫師(2018-)
香港肌骼醫學會(HKIMM)fellowship(2016-)
美國骨內科學會(AAOM) 會員醫師(2013-)
美國超音波導引注射工作坊(MSKUS)多次進修
F.L.A.M.E.會員(For Longevity & Anti-aging Medicine Ecosystem,會員編號:A00002)
書籍目錄
推薦序
前言
CHAPTER 1.隨處可見的黴菌毒素危機
1親身經歷!我和黴菌的交手事件:心悸
2為什麼要處理黴菌毒素?「排毒先排黴!」
3黴菌≠黴菌毒素!認識常見黴菌和黴菌毒素
4黴菌毒素的雙重危害:毒性和敏感
5黴菌毒素問卷:常見症狀與相關疾病
6 四大附屬常見症狀背後機制(擾亂PINE系統)
7 黴菌DNA存在於35種癌症中!
8如何打造無黴環境?識別家中黴菌感染的跡象
9喊出惡魔名字才能消滅它!檢測是致勝關鍵
10疼痛專欄-黴菌毒素可能是慢性疼痛的原因嗎?
CHAPTER 2.引流(Drain),打通排毒的下水道
1為什麼要引流?打通排毒的下水道
2必作引流1:膠淋巴排毒
3提案「膠淋巴睡眠」!大腦排毒精油,我獻給阿爾吉儂的花束
4對抗黴菌殖民,擒賊先擒王!必作引流2:黴頭一揍鼻噴劑
5引流四寶:定頻微電流、神經療法、生物磁場配對療法、芳香療法和順勢療法
6實作!DIY居家自我引流的實用指南
7輔助療法真的那麼玄嗎?
CHAPTER 3.排毒(Detox),決戰修羅場(提升Th1)
1消滅黴菌的殖民地!
2「抗真菌劑、抗生物膜劑、結合劑」排毒三兄弟
3排毒有先後!順位一:膠黴毒素(Gliotoxin, GTX)、黴酚酸(MPA)
4最毒生化武器!順位二:單端孢菌素,微量即劇毒
5「我看遍群醫都治不好!」很可能是這兩種黴菌毒素在作祟:順位三:玉米赤黴烯酮、球毛殼菌素A
6排黴之王:穀胱甘肽!順位四:黃麴毒素、橘黴素、赭麴毒素A
7實作!DIY居家自我排毒的實用指南
8還沒完!請完成經典的「排毒5R療程」
9關關難過關關過:排毒反應的處理
CHAPTER 4.去敏(Desensitize),徹底擺脫過敏煩惱(降低Th2)
1無毒一身輕,為什麼免疫系統還持續製造抗體?
2去敏必勝四招:排除飲食法、功能免疫學、低劑量免疫療法、索氏去敏療法
3獨創!DIY居家「芳香去敏療法」
4去肥大:倘若只讓我帶一種保健品去孤島,我會帶槲皮素!
5去組織胺:SIGHI組織胺排除飲食
6還是無法去敏?「重金屬阻礙一切!」
7疼痛專欄:比氣象台還準?談疼痛為什麼對天氣敏感及解方!
8疼痛專欄:疤痕為什麼會癢?疤痕手療學告訴你為什麼疤痕跟疼痛有關!
CHAPTER 5.掌舵(Drive),全面掌握你健康的三頭馬車
1靈魂的黑夜
2等價理論:「病原體、毒素、未解情緒」難分難捨
3三頭馬車:肥大細胞、迷走神經、邊緣系統
4平衡自律神經的真正方法!迷走神經會被感染、創傷、壓力關閉
5穩定邊緣系統:從PTSD理論學習釋放恐懼情緒
6實作!掌舵自己的三頭馬車
7荷爾蒙鉗形攻勢,PINE網路做你的四大護法!
8鎖定航道,努力通往偉大航道!
9疼痛專欄:突破慢性疼痛治療瓶頸?
CHAPTER 6.吃得好、睡得好、動得好,回到愛的原廠設定
1排完毒了,回歸基因原廠設定《不生病的基因》
2吃得好:排毒是一種生活態度
3睡得好:睡眠衛生讓你RELACS!
4動得好:運動逆齡,訓練效應挑戰自己的抗壓性!
5愛得好:愛的「腦心連結」是改善過敏的終極路徑
6愛屋及烏:選擇共同回到最平衡的狀態
結語:黴菌反應你的真實人生
文章試閱
前言
你是否曾在台灣多雨濕潤的梅雨季節中,注意到家中角落、浴室和廚房悄然生長的黴菌?看似無害的黴斑不僅破壞家居美觀,還隱藏著看不見的健康危機。致命的黴菌毒素,透過空氣釋放到我們的生活環境中,對人體造成兩種主要的健康衝擊:毒性與敏感。這些毒素不僅觸發肥大細胞活化症候群,還可能引發包括疲勞、肌肉痠痛、失智等多種症狀,這些症狀都是身體試圖對抗這些不斷侵入的毒素的結果,與這些無形的敵人有著密不可分的聯繫。也可能造成焦慮、憂鬱、不尋常的疼痛、腹痛、噁心、腹瀉、慢性鼻竇阻塞、夜間盜汗、頻尿、體溫調節失常、性功能障礙、奇怪的抽動和抽搐等各種目前醫學上不可解的症狀,如非典型的帕金森氏症、多發性硬化症、阿茲海默症。
在本書中,我將隆重為你介紹處理黴菌毒素的完整流程,並重點介紹「4D除黴療法」:引流(Drain)、排毒(Detox)、去敏(Desensitize)、掌舵(Drive)。這四大步驟不僅有助於清除體內毒素,還能增強體質並減輕對黴菌毒素的敏感反應。
引流:這一階段是準備治療過程的基礎,目的在於預備身體的排毒途徑,像是先打通排水管,確保毒素能被有效地排除。常用的方法包括膠淋巴排毒、徒手淋巴引流、定頻微電流、神經療法、生物磁場配對療法及順勢引流等。
排毒:使用三大工具包括抗真菌劑、結合劑和抗生物膜,打破黴菌的防護罩,並將其結合排出去,不再讓身體吸收回來。這一階段是關鍵,能幫助清除體內的黴菌及其產生的毒素。芳香療法中的精油具有天然的抗菌效果,其脂溶性特徵有助於穿透生物膜,是處理黴菌毒素不可或缺的一環。
去敏:對於由黴菌引起的過敏和敏感反應,我們須採用各種去敏療法來調節身體的反應,從而減輕過敏症狀。例如索氏去敏療法、全血減敏療法和低劑量免疫療法等。同時也要處理肥大細胞和組織胺的問題,它們一樣會造成身體對外界環境的過度警覺和敏感。
掌舵:微生物、毒素、情緒三者綁在一起,除了上述肥大細胞,尚必須整合迷走神經的活化與邊緣系統的穩定,才能增強身體對毒素的自然防禦力,確保長期的身體和心理健康。
這是你人生必修的一堂課!因為忽視黴菌毒素可能導致你僅治療表面症狀而忽略根本原因。在一個充斥毒素的世界中,了解環境毒素及感染引起的持續性發炎是當今許多挑戰性疾病的根源。每個人一生至少應進行一次黴菌毒素排毒,這不僅能緩解疲勞和肌肉痠痛等症狀,更能為你和你的家人帶來一個更健康、更淨化的免疫環境。
黴菌毒素是我多次赴美參加整合醫學論壇中屢次被提到的超級重點,近年國際醫學界極度關注的健康議題,因為黴菌毒素就像房間中粉紅大象,如此顯而易見的問題,台灣甚至有些敏感的個案每當嗅到黴菌便產生各種過敏及不適症狀,卻沒有人關注該怎麼檢測或治療,不是很奇怪嗎?我希望能藉由本書引發你對黴菌毒素的重視和關注,以及提供實用的策略和方法,協助你和你愛的人建立更健康的生活方式。讓我們一同踏上這段淨化排毒的旅程,重新掌舵自己的人生。
2為什麼要處理黴菌毒素?「排毒先排黴!」
我們五位來自台灣的醫師,非常榮幸一同前往美國奧斯丁參加2024年《整合醫學論壇》。在這次論壇中,我們有機會聆聽世界級的黴菌毒素大師Dr. Neil Nathan的講課,他強調:「忽視黴菌毒素,可能導致你只治療症狀而忽略了根本原因。」
他在《高敏感患者的療癒指南》中指出,對於免疫系統過度敏感或容易出現治療反應的患者,黴菌毒素會加劇這些反應,因此在進行其他治療之前,應優先處理黴菌毒素,才能提高治療成功率。因為黴菌毒素會影響邊緣系統、迷走神經和肥大細胞,對敏感患者來說,如果這三大系統無法穩定,身體難以療癒。在他的臨床經驗中,八成的黴菌毒素患者有肥大細胞活化症候群。許多慢性病的根源是低度慢性發炎(low-grade chronic inflammation, LGCI),而黴菌毒素會引發慢性發炎反應症候群(CIRS),甚至部分「長新冠症候群(Long-haul COVID)」的患者,亦與黴菌毒素而引發的神經發炎和免疫系統失衡有關。持續性的疲勞、腦霧、自律神經失調等,這些症狀都與慢性疲勞症候群、纖維肌痛症、萊姆病等有高度重疊——而這些醫學上常見的謎樣「症候群」,或許就跟這些多樣化的念珠菌、黴菌毒素等微生物有關,也就是中醫說的「蠱症」。念珠菌還會釋放蛋白酶,活化解連蛋白(zonulin),使腸道與血腦障壁的通透性上升,也就是「腸漏症」,更開啟了一連串的慢性發炎與自體免疫反應。念珠菌的菌絲壁還表現出類似麩質(gliadin)與G蛋白偶聯受體(GPCR)的構造,可能誘發乳糜瀉或克隆氏症等自體抗體反應。長新冠患者的體內也經常檢測到IFN-γ的升高,會活化 IDO(調控色胺酸代謝路徑),會升高或降低血清素。新冠的棘蛋白(Spike protein)持續存在體內,結合ACE2受體,會干擾色胺酸吸收,還會活化NLRP3發炎小體,與黴菌毒素造成的發炎機制如出一轍;這些路徑被證實與失智、癌症、肥胖、自體免疫、加速老化有關。〔8-11〕
我在上一本書《疼痛先醫腦》中提到治療慢性疼痛的4M:運動控制(Motor control)、肥大細胞活化症候群(MCAS)、情緒(Moods)、穩步向前(Move on!),肥大細胞活化症候群與疲勞、過敏、慢性疼痛等症狀相關,而黴菌毒素正是活化肥大細胞的重要成因!
我身為台灣增生療法醫學會的會長,常常到各地演講及教學,也時常會有醫師和物理治療師轉介困難且複雜的個案給我,我之所以寫《疼痛先醫腦》和這本書,就是因為我發現慢性疼痛如果怎麼樣都治不好往往和動作控制、肥大細胞、情緒有關,而黴菌毒素常常是最大公約數,是更深一層的根源!這也是我寫此書的初衷。
黴菌毒素首先影響腸腦軸、迷走神經和情緒,再進一步影響動作控制;也同時影響我們的神經系統(含自律神經)、肌肉骨骼系統、免疫系統、心血管系統、荷爾蒙內分泌系統,導致中樞敏感化、低度慢性發炎(LGCI,不一定檢測的出來,對消炎藥也不一定有效)和難治性疼痛、自律神經失調、荷爾蒙失調。
Dr. Nathan指出:「身處在一個充滿毒素的世界中治療需要認識到,來自環境毒素和感染的持續性發炎是當今許多最具挑戰性疾病的根源。」環境毒素和感染所引起的持續性發炎,往往是「怪病」或醫學未解症狀(Medically Unexplained Symptoms, MUS)的核心成因之一。這類症狀之所以被稱為「怪病」,是因為它們的表現多樣且模糊,用傳統醫學的病理機轉難以解釋或診斷。當我遇到「怪病」時,我必定想是否有毒素!醫學未解症狀少見嗎?有研究指出臨床上有四分之一的病人有醫學未解症狀,並建議此時醫師應考慮毒素誘發不耐症(Toxicant-Induced Loss of Tolerance, TILT),而所謂的毒素最常見的就是黴菌毒素。〔12〕
毒素會干擾免疫系統和代謝功能,降低耐受性或對外在壓力的抵抗力,使患者對外界的刺激(如食物、化學品或氣味)變得極度敏感。此外,也可能損害組織,導致神經荷爾蒙系統的紊亂,進一步引發諸如慢性疲勞、自律神經失調、腸漏症等「怪病」,或稱「功能性」症狀。由於這些症狀不像糖尿病或痛風,抽個血就可以診斷,毒素檢查又不受到重視,導致許多病患在求診時被誤解為心理問題或不明原因的身體不適,被轉介到身心科懷疑「慮病症」。許多所謂的「怪病」或「功能性」疾病在檢查並治療毒素後,都可以獲得極大的改善!
根據美國國家職業安全衛生研究所(NIOSH)的報告,美國約有47%的住宅建築存在潮濕或黴菌問題,其中24%的家庭面臨嚴重的濕氣或黴菌污染。學校方面,30%有水管問題,27%有屋頂漏水問題,這些都可能導致水損害。美國環保署(EPA)的調查顯示,85%的公共和商業辦公建築曾經歷水損害,45%目前存在漏水問題。台灣找不到相關資料,所以只能以美國資料為借鏡。
美國這些水損建築中,66%的材料含有黴菌及其毒素。即使在水損事件5個月後,這些黴菌毒素仍會存在,對健康構成長期威脅。漏水、建築缺陷、室內凝結和通風系統故障等,都可能導致室內潮濕,促進黴菌等微生物繁殖。醫學研究所(IOM)和世界衛生組織(WHO)在2004年和2009年回顧了相關文獻,得出結論:暴露於室內潮濕或黴菌與兒童氣喘加重有因果關係,並與支氣管炎、呼吸道感染、過敏性鼻炎等疾病有關。〔13〕
傳統醫學的確有黴菌或真菌相關的疾病,但多數認為在免疫力低下時才會發病。忽略掉了一點:黴菌會產生黴菌毒素,而黴菌毒素會引發綿綿不絕的低度慢性發炎,而25%的人,肝臟無法有效代謝黴菌毒素的!〔14〕人體排除黴菌毒素的機制是利用位於肝臟的小膽管中的有機陰離子運輸系統,將毒素分泌到膽汁中,膽汁最終流入腸道。有四分之一的人卻因人生中曾經某個時刻因免疫力低下讓黴菌入侵,即使黴菌消失了,這些毒素無法隨著腸道排除,而是在到達結腸之前,便通過腸肝循環系統被重新吸收,仍留在體內,慢性發炎綿延不絕,產生各種奇怪的症狀和不適。
Dr. Jill Crista語重心長地提到:「意圖!意圖決定傷害程度。」黴菌毒素的意圖是傷害或殺死另一個生物。黴菌毒素有其目的,儘管製造毒素對黴菌來說已經非常耗能,它還是想殺死另一個生物,玉石俱焚!相對的,接收了黴菌的你,身體要處理它也極度耗能。相比之下,細菌的產物只是它們代謝的副產物,沒有傷害意圖,就像屎尿一樣,雖然又髒又臭,但沒有想要傷害人。
黴菌不僅會侵佔你的家,破壞油漆,讓食物腐壞,並造成異味。在遺傳上易感和免疫抑制的人體內,黴菌也能夠生長繁殖。所有的黴菌都是有毒的嗎?非也非也,大部分其實對人體沒有危害,但以下這四大黴菌是有毒的:黑黴菌(Stachybotrys)、青黴菌(Penicillium)、麴黴菌(Aspergillus)、毛殼菌(Chaetomium)。除了四大黴菌,其他如節擔菌(Wallemia)、交錯黴菌(Alternaria)、伏馬鎌孢菌(Fusarium),也是常見引發病症的黴菌。我們就來一一了解這些黴菌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