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名:理智斷線前的父母求生手冊:快吃飯、去睡覺、洗澡、看醫生、進餐廳……還有飛機上閉嘴,200個安撫技巧,讓聽不懂人話的7歲以下小孩聽話。

原文書名:The Sneaky Parent


9786267505922理智斷線前的父母求生手冊:快吃飯、去睡覺、洗澡、看醫生、進餐廳……還有飛機上閉嘴,200個安撫技巧,讓聽不懂人話的7歲以下小孩聽話。
  • 產品代碼:

    9786267505922
  • 系列名稱:

    issue
  • 系列編號:

    WI095
  • 定價:

    420元
  • 作者:

    大衛.博傑尼(David Borgenicht)、詹姆斯.葛雷斯(James Grace)
  • 譯者:

    鍾榕芳
  • 頁數:

    224頁
  • 開數:

    14.8x21x1.36
  • 裝訂:

    平裝
  • 上市日:

    20250901
  • 出版日:

    20250901
  • 出版社:

    任性出版-城中
  • CIP:

    528.2
  • 市場分類:

    育兒,親子教育
  • 產品分類:

    書籍免稅
  • 聯合分類:

    健康生活類
  •  

    ※在庫量大
商品簡介


   《紐約時報》暢銷書!
   一系列《求生手冊》著作,全球銷售突破1,000萬冊!

   ◎梳頭、刷牙、洗手,這麼簡單的小事,為什麼老說「不要」?
   ◎搭飛機、餐廳吃飯、家有訪客,拜託你們安靜一秒,一秒就好!
   ◎為什麼要穿外套?為什麼不能吃冰淇淋?你哪來這麼多為什麼?
   ◎感冒要看病,頭髮長了得剪,但每次看到醫生、髮型師就大哭,很難搞!

   養小小孩看似簡單,只要他能吃飽、穿暖、乾淨、健康、安全,
   偏偏這些聽不懂人話的7歲以下孩子永遠不受控。

   衣服穿不住、玩具到處丟、不洗澡就上床睡覺、老是拿商店的易碎品……
   求他們沒用,收買也無法長久,父母的理智永遠在斷線邊緣!

   別抓狂、別灰心,作者大衛.博傑尼(也是兩個孩子的爸)
   針對各種你想得到(甚至沒想過)的最糟情況,
   提供超過200個安撫妙招,讓7歲以下小孩乖乖聽話。

   ◎臨出門前,總是狀況百出

   .好不容易穿上的衣服又亂脫,怎麼辦?
    拿出萬聖節的公主裝、獅子裝、南瓜帽……奇怪沒關係,肯穿最重要。
    但如果他就是愛光屁屁亂跑?

   .出門前開始大吼:我不要去學校!
    你得讓「上學」這件事聽起來夠好玩!
    例如:規畫一條沒走過的上學路,
    小小聲問他:「今天想走那條祕密路線嗎?」

   ◎求求你,安靜一秒鐘就好,很難嗎?

   .餐廳用餐或外出搭車,怎麼讓孩子乖乖坐好?
    跟他玩「不說話遊戲」:任何需求都得用比的。

   .搭飛機,最怕繫安全帶燈號一亮,他就想站起來、說要上廁所……
    事前準備他沒玩過的新玩具,乖乖坐好就給玩,
    記得:一次只給一個,拉長他待在位子上的時間。

   ◎那些最容易讓父母理智斷線的小事
    先把整盤飯菜吃光光,瞬間又把食物吐在桌上,怎麼預防?
    昨天還開心洗澡玩水,今天卻打死不肯洗頭!父母該怎麼引導?
    好不容易哄上床,沒5分鐘又說想喝水、肚子餓;怎麼哄有效?
    不爽就大哭,怎麼教他有話要用說的?
    動不動就要父母陪玩,怎麼訓練他自己玩(或轉移他的注意力)?

   收錄超過200個技巧與小遊戲,
   讓頑固小孩乖乖吃飯、守秩序、不哭鬧……,
   理智斷線前,幫爸媽找回一線生機。

作者簡介


【作者簡介】
大衛.博傑尼(David Borgenicht)
《紐約時報》暢銷書作家,《危難求生手冊》(Worst-Case Scenario Survival Handbook)系列創作者,同時也是Quirk Books創辦人。更重要的是,他是兩個聰明且現已成年的孩子──蘇菲(Sophie)和麥克斯(Max)──的父親。現居美國賓夕法尼亞州(Pennsylvania)。

詹姆斯.葛雷斯(James Grace)
《紐約時報》暢銷書《危難求生手冊:高爾夫篇》的共同作者,同時也是一名律師,工作之餘經營一個支持藝術家和藝術的非營利組織。他與妻子麗莎(Lisa)住在美國麻薩諸塞州(Massachusetts),是三個孩子的父親,分別是艾佛瑞(Avery)、庫柏(Cooper)和達斯汀(Dustin),現在都已成年。

譯者簡介


【譯者簡介】
鍾榕芳
  充滿好奇的自由譯者,在此對所有盡心育兒的家長致上最高敬意。譯書期間,學會多首英文兒歌和西洋金曲,算是意外收穫!
  譯作賜教:banyanchung@gmail.com。

書籍目錄


推薦序一 在理智斷線前,先陪孩子笑一笑╱櫻桃&小可
推薦序二 教養不只是愛與耐心,還需要一點幽默╱蘇珊媽咪
推薦序三 育兒就像遭遇戰,狀況往往都在分秒間╱背包Ken
前言 父母求生手冊,讓孩子聽你的

第一章 這麼簡單的事,就是做不到?
1 乖乖梳頭
2 早晚按時刷牙
3 經常洗手
4 有人拿剪刀對著我……害怕剪頭髮
5 吃藥大魔王

第二章 臨出門前狀況百出
1 不想穿衣服
2 穿了又亂脫,怎麼辦
3 再不出門就要遲到了
4 看醫生變好玩
5 就是不想上學!
6 太陽好大,要擦防晒

第三章 安靜一秒鐘就好,很難嗎?
1 陌生人太可怕
2 對人表達感謝
3 爸媽也需要出門放鬆!
4 到爺爺奶奶家住
5 乖乖坐好
6 帶孩子搭飛機
7 怎麼讓孩子小聲說話?
8 不爽就大哭
9 不哭,但碎念或抱怨
10 小小孩大挑戰:鬧脾氣
11 不准碰!把東西放下

第四章 再打架?就把你們趕出去
1 分享不是天性
2 拜託你們,不要再吵了
3 給他能完成的家事
4 整理自己的東西
5 限制3C時間
6 非要我陪玩,怎麼辦?

第五章 最容易讓父母理智斷線的事
1 這件事,孩子最狡猾
2 一想到要帶他出門吃飯
3 不甘願去洗澡
4 害怕洗頭
5 乖乖睡覺的睡前儀式
6 大腦關不了機的時候

致謝
附錄

推薦序/導讀/自序


Podcast《加班當爸媽》雙主持人╱櫻桃&小可
「蘇珊媽咪的天堂路」粉專版主╱蘇珊媽咪
實踐育嬰假的親子作家╱背包Ken

前言 父母求生手冊,讓孩子聽你的

  你的孩子不會希望你讀到這本書。
  本書會教你一些技能、訣竅、小聰明,讓你在唯一一場孩子能占上風的遊戲中打敗他,這遊戲就是「當個孩子」。當然,他體型比你小,理論上應該也沒你聰明;而你是大人,所以應該你說了算,對吧?
  但在現實世界中,尤其是現代的育兒模式中(即許多家長會用跟大人說話的方式跟孩子說話,這就是第一個錯誤),事情不是你說了算,這也不是孩子玩這場遊戲的方法。
  孩子,尤其是2至7歲的孩子,他們每天都得面臨「想要掌握自己的人生」和「還是想當你的小寶貝」之間的艱難抉擇。當他還是嬰兒時,只要大聲哭喊,你就會衝過來,為什麼一樣的方法行不通了?尤其是現在他還可以加上抱怨、誘騙和談判等方法。
  這個年紀的小孩雖然已有同理和講理的能力,但不代表他覺得用這些方法可以更快得到他想要的東西!
  為什麼不該整天光著屁股?為什麼不能吃冰淇淋當點心?因為孩子不知道出門前應該穿上衣服,也不知道糖果點心並不在健康飲食金字塔上。
  孩子不知道,他不可以像你一樣24小時都在玩手機,也不知道你錢包裡的錢並不是源源不絕,不能想買玩具就買。他當然也不知道耍脾氣不是好的談判工具(其實,很多大人也不知道這點),也不會知道剪頭髮並非遠古時代的酷刑,不知道剪指甲其實不會痛,也不知道有「內心的聲音」這種東西。
  這就是你該出場的時候,你得想辦法教教他,不然就是說服他做你想要他做的事。而要達成這個目標,有很多種方式。
  有時候,做好準備工作就夠了,跟寶貝說做這件事的好處在哪裡,把他當成負責任又聰明的人,告訴他事情為什麼是這樣發展。
  但更多時候,你得稍微有點技巧,耍點小花招、轉移注意力或改變策略,讓孩子聽你的話。本書會給你必備的工具和知識,幫你達成這些目標。
  本書囊括所有你想對孩子耍詐的必備資訊,讓你說服孩子在你想要的時間、想要的地點、做你想要他做的事。
  你將會學到經典招式,例如來點「輕度狡猾」,給孩子選項,讓他覺得自己有掌控權,但實際上所有規則都由你制定;或「中度狡猾」,使用較複雜的伎倆,把無聊的事變成好玩的遊戲。你將會成為混淆視聽的專家,熟練歷史悠久的育兒技巧,讓孩子言聽計從卻渾然不覺。
  為了寫出書裡的建議,我們不只整理了在自己孩子身上用過的育兒兵器軍火庫(大衛有蘇菲〔Sophie〕和麥克斯〔Max〕兩個孩子;詹姆斯有艾佛瑞(Avery)、庫柏(Cooper)、達斯汀(Dustin)三個孩子),還訪問了許多家長和專家(如醫生、家庭治療師等),為的就是提供全方位的指引,給你最簡單的花招和最優秀的引導方法。
  所有技巧都經過家長測試認可,而且我們提供的選項很多,你一定能選到最適合你的孩子、當下情況和自身需求的小技巧。除此之外,你還會學到基本原則,讓你可以發明自己的狡猾小伎倆。
  希望你能明智使用這本書,並妥善保管這本書。畢竟,現在的小孩學會閱讀的時間越來越早,你絕不會希望這本書落入「敵方」手中。不過,歡迎你在孩子終於可以講理時(或開始意識到你的伎倆時),把這本書分享給其他家長。
  記得:我們是家長。我們體型更大、更聰明,也更狡猾。我們不一定要被孩子牽著鼻子走,其實,沒有人需要被牽著鼻子走!只要一點點密謀,你就可以讓孩子健康開心又懂事聽話,連吵架都不用,說不定你們還能享受其中!

推薦序一
在理智斷線前,先陪孩子笑一笑

Podcast《加班當爸媽》雙主持人╱櫻桃&小可

  我們是櫻桃和小可,現為Podcast節目《加班當爸媽》的共同主持人。
  十多年前,我們是職場戰友,一起處理品牌專案、策劃行銷活動、面對各式各樣的突發狀況與危機處理,也應對各種大小媒體。多年後的今天,我們依然並肩作戰,只是場景變成家庭、專案換成了孩子,而這一場沒有腳本的「加班人生」,叫作育兒。
  從一開始的新手父母,到現在孩子漸漸長大,我們才真正理解:育兒不是一場靠邏輯就能搞定的任務,而是一種不斷滾動式調整與修正的日常合作。
  在節目裡,我們聊過育兒的崩潰現場、生活節奏,也訪問許多親職專家與前輩。從這些經驗中,我們慢慢體會到:孩子不是不聽話,只是還不會表達;不是故意針對你、愛跟你唱反調,而是他們的內在正經歷強烈且複雜的感受。當我們願意放下大人的身段,用孩子的視角重新看世界,很多育兒的「難」,其實會慢慢有解。
  櫻桃:「近期,我5歲的兒子經歷了一段讓我幾乎理智快斷線的3C期。放學回家後看20至30分鐘YouTube Kids,原本是我們共同的放鬆時間,但後來他開始自己延長時間,而且每次要他關掉平板就情緒炸裂。我試著安撫、講道理,但後來發現這件事逐漸消耗我們原本的良好關係,讓彼此都越來越疲累。
  「最後,我決定收起平板,告訴他:『因為你現在還無法遵守約定,我們先暫停,一週後再討論。』接下來的幾天他不斷抗議,我則用陪伴取代螢幕,和他一起聽故事、玩紙箱手工藝。
  「3天後,他居然不再提起平板,還開始自己創作了一堆有趣的紙箱小作品。其中最大的驚喜是,他情緒變得更穩定,晚上也更容易入睡,我們不用再為『幾點該關掉平板』這件事每天消耗彼此。我一開始也懷疑這樣做是不是太嚴格,但我告訴自己,我們在練習一種新的節奏。」
  小可:「5歲女兒是我的逛街夥伴。她是個喜歡逛街、愛漂亮,每次看到喜歡的東西就會說『我要買!』的小女生。起初,我們為了能不能買她要的東西,在店裡僵持不下,甚至好幾次都是她以大哭收場。我常常為了安撫她只好妥協,但每次都這樣對應也不是辦法。
  「後來,我靈機一動,和她一起創造了『空氣口袋』小遊戲。每當她看到喜歡的東西,就用手在空中揮一揮,收進這個無形的小口袋,回家後如果還是很想要,我們再一起討論。這方法很神奇也很神祕,小孩還真的開始懂得欣賞與等待,不再要求立刻擁有。我們之間多了對話與共識,也少了許多當下的眼淚與爭執。我很慶幸自己沒有以乾脆買給她的心態處理這件事,轉個彎真的有不一樣的收穫。」
  這些看似微小的日常,其實正是我們育兒中最深刻的轉變。我們學會了:孩子不是對我們有意見,只是還不懂怎麼安放自己當下的情緒或欲望。我們要做的是陪他們練習,但也要認知到練習是需要反覆進行的,而不是一味硬碰硬的糾正。家長要幫孩子守住界線,和他們一起整理那些說不清的混亂。
  在做節目的這段期間,我們學到了:育兒就是愛與界線的來回練習。
  孩子需要爸媽的愛,也需要爸媽幫助他們建立生活節奏與秩序;家長則需要在混亂中,找到彼此都能喘息的方式。有時是提前預告、有時是善意提醒,有時候則是放下情緒,陪孩子一起重來。
  那些反覆的練習,不只是教孩子守規矩,也是在幫助我們練習,覺察自己當下的狀態,以及怎麼在愛裡劃界線,在界線裡仍然保有愛。
  本書用許多具體又真實的情境,讓我們在理智快要斷線前,多了一些幽默與可運用的工具,也讓我們再次相信,育兒可以不打罵,可以溫柔而堅定。只要你懂一點孩子的語言、轉移注意力的方式,日常生活就不再有壓力,而是充滿創意的智力競賽。
  願這本書成為更多爸媽的育兒指南、一份感覺自己卡關時的幽默急救包。願我們都能在混亂中找回屬於自家的節奏,當爸媽其實很快樂。你不是一個人,我們都在這條「育兒有解、生活有光、成長有路」的路上,一起前行。

推薦序二
教養不只是愛與耐心,還需要一點幽默

「蘇珊媽咪的天堂路」粉專版主╱蘇珊媽咪

  我在閱讀教養書時,常有一個感覺:坊間的書多半著重於原則性教導,真正深入細節、教你「怎麼做」的書並不多。心法原則固然是核心,但身為第一線面對孩子的父母,更需要實戰經驗與具體招式。甚至,還需要一點幽默感,以及能化解僵局的小小魔法。
  本書正是這樣實用又充滿巧思的育兒工具書。兩位作者分別是資深雙寶爸與三寶爸,讀完之後,不禁令人讚嘆:「他們的育兒招式也太有趣、太強大了吧!」
  例如,想讓孩子乖乖洗手?用可水洗麥克筆在他們手上畫個搞笑的臉或圖案,然後跟小孩說要「洗掉怪獸」,洗手瞬間變得有趣又有目標。
  該整理房間了?就辦一場「整理房間奧運賽」,孩子是選手,父母則是體育主播。小孩一邊整理,爸媽一邊播報整理過程。書中還提供實際播報範例,家長可依樣畫葫蘆,氣氛超歡樂!
  像這樣實用又充滿創意的妙招,在書中比比皆是。內容還貼心的依照生活場景分類:不穿衣服、不想上學、生病看醫生、搭飛機、手足吵架、3C控管、吃飯、洗澡、睡覺……這些每位爸媽都曾卡關的日常情境,書中幾乎都有應對之道。只要翻開目錄、對應頁碼,就能找到多種應對解方,實在是一本適合放在書架上,遇到狀況立刻查閱的育兒寶典。
  閱讀過程中,我覺得兩位作者好幽默,當他們的孩子真幸福,爸爸們如此有趣,彷彿天天都在玩遊戲。資深老爸們確實懂得父母的心情,許多文字都讓人會心一笑,感覺心情被撫慰,是只有實際養育過孩子才懂的默契啊!
  書中還有另一個亮點——許多場景都搭配一首「應景歌曲」!可愛的爸爸們將英語童謠或西洋經典旋律,改編成穿衣歌、上學歌、洗手歌、剪髮歌等,並附上 QR Code,讓讀者能連結到 YouTube 聽旋律,再照書中歌詞演唱。當你一邊教孩子穿衣,一邊唱著這些歌時,孩子的心情會比較愉悅,親子關係也在這些「加料」中更甜蜜了。
  如果說愛與耐心是教養的基本配備,這本書給的就是育兒旅程中不可或缺的幽默與魔法。願這些妙招與歌謠,在你理智即將斷線的瞬間,為你施展出改變情境的神奇力量。

推薦序三
育兒就像遭遇戰,狀況往往都在分秒間

實踐育嬰假的親子作家╱背包Ken

  育兒生活中,我們總是會遇到各種混亂狀況,處理起來毫無頭緒或有各種糾結,還會一次又一次重複出現。
  這時,我們會查找各領域專家的意見,看到一系列架構完整龐大、內外兼顧,從小孩的心理照顧到生理,內含各種遠大目標與意義的文章,讓我們猛點頭,彷彿醍醐灌頂。但每每到了這裡,卻還是先放下書,決定下次再研究。
  因為跟孩子狹路相逢的遭遇戰(按:交戰雙方於行軍狀態時突然戰鬥),往往都是分秒之間。
  例如:訂好了無法延遲的餐廳,再不出門就要被取消;或是僅容許5分鐘誤差的住家→學校→公司三點接力賽(只是每一棒都是自己接)。出門在即,小孩卻躺在門口,連衣服都不願意穿,而他的堅持與原因你完全無法理解。
  每當遇到這些時刻,我當下需要的不是彷彿一學期才能學完的育兒課程,而是一個機智幽默、興趣廣泛、認真研究生活(當然包含育兒)的朋友,來一場紓壓的聊天聚會。我想問他接下來各種可能遭遇的戰況,還有他是怎麼成功解除危機。
  他不需要長篇大論,只要給我幾個思路跟做法,讓我可以馬上著手使用,或是給我一點靈感,以激發我內心的無限創意。
  本書作者就是這樣的人,寫出了這本彷彿機智朋友在身旁的書。
  身為《紐約時報》暢銷書作家,著有多本「求生手冊」,主題從末日、荒野求生、旅行、高爾夫、外星人到超自然力量,甚至是面對自己的小孩,要如何在這些慌亂的情境中,為自己求得一線生機。本書充滿他們的機智幽默、才華洋溢,書中的育兒妙招,還集合了許多家長、治療師跟醫生的指引,值得我們一試。
  光看本書目錄,我就有種「怎麼都被打中」的感覺,如洗手、不穿衣服、乖乖坐好、小聲說話、把東西放下、整理自己的東西、洗澡……都是育兒生活中天天面對的難題。
  每個主題至少分為三個部分,讓讀者很好理解跟上手。以讓小孩乖乖洗手為例,第一部分「事前準備」屬於一種布局,像是父母自己就要常洗手,讓小孩看在眼裡;第二部分「中度狡猾」則是一點引導招數,如用可水洗麥克筆在手上畫怪獸,再玩洗掉怪獸的遊戲;第三部分「輕度狡猾」則是什麼都沒準備也可以隨口使出,給孩子簡單有效的限定選項,例如問他要溫水洗還是冷水洗?把選擇「要不要」,變成選擇「怎麼」洗。
  推薦本書給在緊湊生活中不斷發生育兒遭遇戰,亟需能快速應用迎擊戰略、並應對突發狀況的每一位父母。

文章試閱


不想穿衣服

  孩子不想穿衣服的原因很多,也許是他想掌控自由的大權,也許是他不喜歡有東西從頭上穿過。但無論如何,如果穿衣服這件事沒有辦法好好執行,就會成為家長每日的頭痛難題。

事前準備

  ●規定穿衣服是每天起床後的第一個任務,在孩子離開房間前,就要先做好。
  ●讓小孩自己選今天要穿的衣服(當然,你要在旁邊指導他),這樣他就會有參與感。
  ●買好穿的衣服,像是有鈕釦的襯衫或領口很寬的T恤,就不用把窄領口的衣服從孩子頭上套下去。
  ●確認衣服合身,太小穿起來難免會不舒服。

中度狡猾指南:用點小技巧

  ●把穿衣服變成一場比賽:「我們來看看,數到20之前,能不能幫你穿好衣服!」
  ● 軟硬兼施說服他:「如果想去動物園(博物館╱玩具店)的話,就要穿好衣服。」
  ● (盡量)教孩子自己穿。把衣服的照片貼在衣櫥抽屜上,他就知道每件衣服放在哪裡。

輕度狡猾指南:給他選項,簡單有效

  「你想要穿這件還是那一件?」
  「你想先穿褲子還是衣服?」
  「你想站著穿還是躺著穿?」

玩點小遊戲

服飾店
  把穿衣服變成角色扮演遊戲,你演店員,孩子是客人。以下是對話參考,請依你們的需求潤飾或修改用詞。

  你:早安。在找想穿的衣服嗎?
  孩子:對!
  你:那你來對地方囉!給你看我們今天有什麼貨。(拿出兩件衣服)今天有兩件好漂亮的衣服在特價喔!你喜歡哪一件?
  (孩子挑其中一件)
  你:選得好!我們來看看合不合身。(讓孩子穿上衣服,帶他到鏡子前)那現在你還想看什麼衣服呢?要不要看看褲子?
  孩子:好!
  你:好的,我們來看看,你喜歡這件還是這件?(拿出兩件褲子,讓孩子選一件)太好了,我們來試穿看看。(幫他穿上褲子,帶到鏡子前)

  遊戲繼續進行,直到寶貝穿好全身的衣服為止。別忘了,最後要請他付錢!

怎麼讓孩子小聲說話?

  面對現實吧,大多數孩子都不知道自己聲音的威力有多大──可能是因為他生命的頭一年,都是用大哭或喊叫來溝通,也可能是因為他還不懂音量差異。
  但不論如何,你遲早都得想辦法讓孩子安靜一點。

事前準備

  ●當然!你一定得用正常的音量跟孩子說話。
  ●孩子想獲得你關注,但你正在做別的事時,他最有可能大吼大叫。請讓他知道,當你在跟其他人說話,或在忙著處理別的事時,打斷你是不恰當的行為。他就是要等,要不就得用正常的音量問他想問的事情。
  ●教導孩子小聲、正常、大聲的分別。悄聲說:「這樣是小聲。」並請他用一樣的音量說一次;接著,用正常的音量說:「這樣是正常的音量。」請他重複一次;最後大聲喊:「這樣是大聲!」並請他重複一次。重複幾次這樣的流程,直到他學會音量的分別。當他理解後,可以請他用小聲、正常音量、大聲來唱他最喜歡的歌。
  ●孩子吼叫時,別只說:「不要叫了!」而是說:「你不需要用大叫的,正常音量我也可以聽得到。」教導孩子何時適合小聲(如哥哥在睡午覺時)、何時適合正常音量(如在餐廳時),何時又適合大聲(如孩子需要幫忙時)。

中度狡猾指南:用點小技巧

  ●小小聲跟孩子說話,通常他就會回答得很小聲。
  ●告訴孩子,只有他用正常的音量說話,你才聽得到他的需求。
  ●如果是完全不能說話的情境,就請孩子寫出或畫出他想要或需要什麼,用指的也可以。

輕度狡猾指南:給他選項,簡單有效

  「你會小小聲說話,好厲害喔!我來聽聽你可以多小聲。」
  「我知道你可以叫得好大聲、好大聲,但我想知道你可以多小聲呢?」

玩點小遊戲

不說話遊戲
  小聲告訴孩子,你們要一起玩「不說話遊戲」,也就是問問題時不能說話。例如:孩子想吃東西時,請他先指指自己,再做出吃東西的動作;如果想看書,請先指他自己,再做出看書的動作,以此類推。
  每次他用不說話的方式跟你傳達訊息,就得1分。每得10分,就可以得到一張貼紙或其他小獎品。

如果孩子跟你槓上了

  別回應他的需求,直到他用正常的音量說話為止。

限制3C時間

孩子喜歡用電腦、電視、平板、手機等任何他可以得手的裝置,看節目、玩遊戲,或使用其他功能。使用這些電子裝置不見得不好,有些節目其實很有教育意義!但是,所有專家都同意,應該限制小孩使用的時間。
還好,有些孩子喜歡3C產品,喜歡到你可以有效(且狡猾)運用這一點引誘他合作,像是跟保姆好好相處、做家事、上車等任何你想要他做的事。

事前準備

  ●確定孩子知道他每週或每天使用3C的時間有限。可以依照你們家的生活情況調整,但建議每天不超過30分鐘。
  ●設定鬧鐘,並訓練孩子知道鬧鐘一響,手機、平板等就得收起來。
  ●不要亂放你的手機或平板。孩子使用完你的手機或平板後,一定要請他交還給你或放到指定的地方,這樣一來,可以減少誘惑。有預算的話,可以買一臺孩子專用的裝置,這樣你就可以加裝保護殼和安裝家長監控的應用程式,也可以防止孩子吵著要玩你的手機!
  ●引導孩子看書籍改編或搭配書的節目與遊戲,當3C使用時間結束,就能以書代之。
  ●不要讓孩子吃飯配電視(或手機、平板播放的影片),否則吃飯和這些事一旦產生連結,要戒掉就很難了。

中度狡猾指南:用點小技巧

  ●用紙或紙板做「3C幣」,跟孩子說,重要的事情有做到(如做家事、看書、寫作業等),就可以賺一枚3C幣。設定一枚3C幣可以換15或30分鐘的裝置使用時間,換得的時間越短越好,這樣他就必須賺更多金幣(賺不到時3C使用時間就會減少)!
  ●電子裝置快沒電時,才給孩子使用,這樣一來,沒電也剛好可以結束他的使用時間!
  ●先排定3C時間結束後的活動。通常,玩完之後要等待的時間越長,孩子就有越多時間可以抱怨。開始使用3C產品前,口頭告知他下一個活動是什麼,讓他有心理準備,例如:「記得,看完這集就是晚餐時間了,晚餐你想喝什麼飲料?」、「等你玩完遊戲,我要拿手指畫顏料還是水彩出來?」
  ●跟孩子說裝置「累了」,晚上要休息。
  ●如果孩子不懂為什麼你可以玩手機、他卻不行的話,給他看一些你工作的電子郵件,讓他知道你在「玩」的東西有多無聊。
  ●善用孩子想玩手機、平板的欲望,讓他先做完比較不想做的事。

輕度狡猾指南:給他選項,簡單有效

  「你想自己玩電腦,還是我們大家一起玩桌遊?」
  「我們15分鐘後就要出發囉,這15分鐘你可以看電視,但我說要走的時候,你就要馬上準備好。」

如果孩子跟你槓上了

  把孩子用來看節目或玩遊戲的裝置藏起來,說是壞掉、拿去修了。也許你沒辦法讓他永遠不用3C產品,但一、兩週的數位排毒(Digital detox)通常會有顯著效果(如果這個裝置是全家共用的話,在這段排毒期間,一定不能讓孩子看到你在使用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