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名:天然有效的人體空間醫學自我診療寶典:結合舌診、氣功、郭氏八穴、神奇草藥方,讓人體氣轉病消
原文書名:
產品代碼:
9786267613405系列名稱:
JOYFUL LIFE 21系列編號:
010010555定價:
499元作者:
謝繡竹頁數:
256頁開數:
17x23x1.47裝訂:
平裝上市日:
未定出版日:
未定出版社:
柿子文化事業有限公司CIP:
411.1市場分類:
健康保健產品分類:
書籍免稅聯合分類:
健康生活類- ※缺書中
商品簡介
透過「氣的玩耍」提升體能與身心平衡
一套所有人都適合學習的簡單保健法
創造人體空間能量的良好風水,促進人體的自我療癒力!
近50年的臨床實踐研究
超過30年的探索、經驗、體悟
♁郭氏舌診診察人體能量風水
郭氏舌診是空間醫學診斷病因的重要依據之一。首創以舌面「凸凹」來瞭解機體生理功能及病理變化,並只要掌握五個簡單的治療步驟,就可以減少罹患慢性疾病的風險。
郭氏舌診以預防為主,把自己舌頭拍照下來,看看舌照的舌面哪裡高(凸)哪裡低(凹),就知道自己身體的哪個部位將出現問題,是治未病的寶筏。
在郭氏舌診中,看舌苔,就是覺察空間污染的方法,尤其在各臟腑後壁的大空間(指的是空間通道和外焦)的清、潔、淨、靜,可以幫助你促進整體健康並增強免疫力。
♁治病小小方以鬆柔方法化解疾病
小小方,就是採用順逆顛倒理的思考法來以小博大,時而應用宣提升的方法來促進公轉的暢通,時而以至實至虛逆向思維,找尋問題的解決方法。
在用藥上,只有三、四味藥,藥味精、藥量少,並採取順勢借力的方法,講究以小勝大、以柔克剛,借力使力,成為推動公轉循環的動力,郭老師稱之為「治病小小方」。
小小方以鬆柔方法化去疾病的力量,通過公轉大道的路徑循環來分解疾病的力量,使疾病由強變弱,最後轉化成為推動公轉暢通的循環之動力。
♁郭氏八穴講求少針,透過共性來推動公轉暢通
八穴分別是由百會、大椎、合谷、內關、長強、足三里、三陰交、至陰穴組成的。
八穴講求少針,只要記住八個穴道,方法簡單,容易記住,屬於自力養生的方法,任何人按壓這八個穴道,皆能顯出它的功效。
這八穴雖有不同的特性,但都有把身心能量連結到公轉大道上的共性,可以透過共性的結合,協力推動公轉暢通。
♁自我回照法是慢性疾病防治的救星
自我回照法在公轉暢通上扮演了自轉的功能,有助於能量的回流,加大公轉的運動力。對於一些體質較虛弱、抵抗力較差的人,本身體質虛弱、大病初癒後、慢性病者來說,是自力養生療癒且有效的方法。
自我回照法能有效解決在修練上所面臨的「退病」(排毒)的現象,也能改善體質虛弱、正氣不足、慢性疾病或久病康復之後所引起的一系列症狀等,是一個簡單易學而又收效迅速的自力改善體質的養生功法。
透過「氣的玩耍」提升體能與身心平衡
一套所有人都適合學習的簡單保健法
創造人體空間能量的良好風水,促進人體的自我療癒力!
近50年的臨床實踐研究
超過30年的探索、經驗、體悟
♁郭氏舌診診察人體能量風水
郭氏舌診是空間醫學診斷病因的重要依據之一。首創以舌面「凸凹」來瞭解機體生理功能及病理變化,並只要掌握五個簡單的治療步驟,就可以減少罹患慢性疾病的風險。
郭氏舌診以預防為主,把自己舌頭拍照下來,看看舌照的舌面哪裡高(凸)哪裡低(凹),就知道自己身體的哪個部位將出現問題,是治未病的寶筏。
在郭氏舌診中,看舌苔,就是覺察空間污染的方法,尤其在各臟腑後壁的大空間(指的是空間通道和外焦)的清、潔、淨、靜,可以幫助你促進整體健康並增強免疫力。
♁治病小小方以鬆柔方法化解疾病
小小方,就是採用順逆顛倒理的思考法來以小博大,時而應用宣提升的方法來促進公轉的暢通,時而以至實至虛逆向思維,找尋問題的解決方法。
在用藥上,只有三、四味藥,藥味精、藥量少,並採取順勢借力的方法,講究以小勝大、以柔克剛,借力使力,成為推動公轉循環的動力,郭老師稱之為「治病小小方」。
小小方以鬆柔方法化去疾病的力量,通過公轉大道的路徑循環來分解疾病的力量,使疾病由強變弱,最後轉化成為推動公轉暢通的循環之動力。
♁郭氏八穴講求少針,透過共性來推動公轉暢通
八穴分別是由百會、大椎、合谷、內關、長強、足三里、三陰交、至陰穴組成的。
八穴講求少針,只要記住八個穴道,方法簡單,容易記住,屬於自力養生的方法,任何人按壓這八個穴道,皆能顯出它的功效。
這八穴雖有不同的特性,但都有把身心能量連結到公轉大道上的共性,可以透過共性的結合,協力推動公轉暢通。
♁自我回照法是慢性疾病防治的救星
自我回照法在公轉暢通上扮演了自轉的功能,有助於能量的回流,加大公轉的運動力。對於一些體質較虛弱、抵抗力較差的人,本身體質虛弱、大病初癒後、慢性病者來說,是自力養生療癒且有效的方法。
自我回照法能有效解決在修練上所面臨的「退病」(排毒)的現象,也能改善體質虛弱、正氣不足、慢性疾病或久病康復之後所引起的一系列症狀等,是一個簡單易學而又收效迅速的自力改善體質的養生功法。
作者簡介
謝繡竹
1993年跟隨動意功、智能醫學、空間醫學、小方與小小方治病的創始人郭志辰大師學習修練。多次前往美國、加拿大、香港教學空間醫學,並擔任空間醫學書籍資料之整理與編輯出版。
經三十年靜坐修練探索人體奧秘,將親身見證實錄融合傳統醫學與氣功的功法,發展出了一套「從能量密室到松果體」功法,藉以提升身心靈健康養生與再造乾坤。
經歷
動意功氣功研究協會創會副理事長
空間醫學東方代表
身心靈修練作家
著作
《打通靈性覺醒的人體空間通道》
《消除百病,暢通人體空間能量就對了!》
《與天地感應.神秘的潛意識書寫》等書。
商品特色/最佳賣點
【療癒特色】
.採用「內外一如」的概念架構、「治療多合一」的方法,診斷治療一把捉。
.透過觀察舌象的變化,瞭解機體生理功能及病理變化,以「小小方」、「郭氏八穴」及「自我回照法」,達成「公轉暢通」目標,使身心能量合一歸於公轉大道。
.不抗拒疾病,而是利用疾病所表現出的能量,化解並轉化為生機。
.在公轉大道上產生和諧穩定的氣流結構,創造內在空間通道的清、潔、淨、靜狀態。
.使八大腺體的荷爾蒙分泌得以維持平衡,發揮淨化心靈之效。
.靜定內心,安定心情,與神經系統一起調節人體的代謝和生理功能,從容調節壓力。
書籍目錄
目錄
自序:讓公轉暢通成為你我的日常,幸福安康、好事連連
前言:郭老師致學生──真誠信守〈醫訓〉才是修到真諦
有關人體空間醫學創始人──郭志辰先生
◎第一篇 人體空間醫學之理法與方藥
第一章 公轉暢通是空間醫學一貫的鮮明立場
空間醫學之理法與方藥
治療方法多合一的簡要說明
第二章 空間醫學是人體能量風水學
公轉暢通打造「藏風得水聚氣」之空間好風水
第三章 空間醫學的天人合一觀
從人體空間通道窺見天人感應的關係
以空為守的天人合一境界
人體空間醫學的「空間宣言」
以空為守之法的探源
第四章 治病就是氣的玩耍
識得陰陽顛倒顛,便是人間遊地仙
顛倒顛反思性發展的三個階段
順為凡,逆為仙
師法自然,與自己的身、心對話
◎第二篇 治病小小方,暢通公轉行天下
第五章 把疾病消滅在開始的症狀上
第六章 打開出入口,是消除症狀的最佳方法
開小小方的三大原則
開小小方的範例
第七章 至實至虛,營造身心能量的良好循環
至實至虛是吸引力法則原理
至實至虛打破不良的慣性循環
開小小方的範例
第八章 治病小小方雜病論
三十三帖小小方
小小方背後暗藏三大宇宙法則
小小方念誦法
◎第三篇 看舌象,教你淨化身心能量、改善健康
第九章 空間醫學診斷和治療的策略
舌部的生理解剖
觀舌注意事項
第十章 從舌尖高低找出能量舒壓口
調治舌尖,右肩胛和尾閭是關鍵
舌尖、舌根兩頭高凸,泄舌中
舌尖形態與治病小小方
第十一章 舌中隆起看人體的新陳代謝
舌中前段(膻中部位)隆起
舌中中段部位隆起
舌中中後段連帶隆起
舌的其他隆起情況
第十二章 舌根厚膩看人體胸腔空間的污染
舌根厚膩的治療方法與用藥
第十三章 舌形寬窄看四焦問題
第十四章 舌體燥潤代表人體津液的盛衰
第十五章 郭氏舌診與傳統醫學望舌的不同
將運動循環的概念套進郭氏舌診
不要考慮病名
向下游找原因
◎第四篇 做自己的家庭醫師,找回身心健康的引導與練習
第十六章 按摩郭氏八穴為人類健康帶來無限的可能
郭氏八穴的個別特性
-合谷穴:萬能穴位百病除
-足三里穴:通調百病
-三陰交穴:抗衰老的關鍵穴位,元陰元陽交關之處
-至陰穴:洗滌胸中濁氣的絕佳之穴位
-內關穴:調養心胸胃不適
-大椎穴:氣血循環的入海口
-長強穴:治癒癌症的關鍵穴位
-百會穴:全身氣流交匯之處
八穴運用公轉通
-針多還是針少好
-以右治左,以左治右
-治療多合一的實用技巧
第十七章 不平衡的回照法,釋放壓力,重拾身心和諧
從人體四大空間探討病因、預防與調節
-上焦(橫膈膜以上):頭、心、肺
-中焦(肚臍以上,橫膈膜以下):脾、胃、肝膽
-下焦(肚臍以下):腎、小腸、大腸及膀胱
-外焦(太陽膀胱區域):從頸部到尾椎
-其他
在兩手一遠一近間,照見健康與美好的未來
結語:千家萬戶美滿盼,施容善德立豐碑
附錄:受惠者的學習歷程與見證
文章試閱
精采節錄
◎空間醫學之理法與方藥
在人體空間醫學中,所謂的公轉是指人體的能量通道,就好像是強烈熱帶氣旋中的颱風眼。公轉大道,是指環繞於風眼外圍旋轉的路徑,而公轉暢通則是時刻保持環繞於風眼中心外圍,密集、均勻且高速流動的能量氣流暢通無阻,以及空間通道的清、潔、淨、靜的狀態。
公轉暢通是會流動的能量風水,此能量風水是由人體的臟腑、骨骼、肌肉、神經組織、血液等細胞,眾多極微的粒子合成的有形物質能量的「一合相」。這是每個人都會有的情況,它具有迴旋的功能,會在空間通道內形成一個能量漩渦,當公轉暢通時,就會形成一個乾淨的信息場、能量場,並釋放出明亮而祥和的氣場。整個宇宙的結構都是由次原子粒子組成,我們的身體和周遭的地理環境與建築物,也是由次原子粒子組成,而且相互影響並且交互作用!
公轉暢通是空間醫學在醫療養生上的整體思維模式,儘管疾病名稱不同,但在治療決策上很明確的,設定以公轉暢通為醫療養生的終極目標,不直接治療疾病和疼痛處,而是在公轉大道上進行宣、提、推的方法。要求身心能量統攝歸於公轉大道上,例如,治病小小方和郭氏八穴都是應用了「宣其上」,在疾病的上方找出口,疾病的壓力有了出口,在公轉大道上的能量因此恢復動能,能量就會自然疏通,並依序往上運行,創造動力的新起點。此外,以公轉暢通為模式,要求循著同一方向行進,使整體氣流有更佳的流動,既能穩固人體空間通道的核心軸,也使得環繞於風眼中心外圍的能量場更加緊密,氣流流動更加順暢,也可以創造能量場的相輔相成,共同構成了良性循環。如果採取外力來直接治療疾病和疼痛部位,不僅會干預及影響身體整體氣流運作的節奏,也會使公轉暢通的共振振幅減小。
就算是具空間醫學特色理療的火灸按摩,在治療三焦問題時,也著重於治療外焦(後背部太陽區)的右肩胛和尾閭,因郭老師掌握到外焦是人體藏風聚氣玄關的方向與方法。
右肩胛和尾閭都位於外焦,是下中上三焦能量出、入口的門戶。三焦能量從右肩胛的出口、通過尾閭,過會陰,再返回到下焦,儼然成了一個立體的S軸,外焦不僅成了緩衝地帶,而且在外焦暢通的情況下,也能提升臟腑的機能,因此,三焦的問題是以治療外焦為主。
空間醫學雖然是一門人體能量風水的治療醫學,同時也強調自力的修行,如「郭氏八穴」及「自我回照法」。任何年紀的人都適宜學習一些簡單的保健方法,即便目前沒有疾病,或正在接受中西醫治療的患者,也可以配合適當鍛鍊作為治療上的輔助方法,重新調整公轉大道上能量的聚集、導引特定的流動方向,奠下根基穩固紮實的力量,可以幫助自身保持健康並增強免疫力,達到戰勝疾病,恢復健康的目的。
因此,我建立了一整套理法與方藥,將「治病小小方」、「郭氏八穴」及「自我回照法」結合成一套整合系統。除了明確知道各方法所提供的何種回饋,可用於達成「公轉暢通」的目標之外,還可協調互助、同心合力共同達成目標。此外,在進行理療前,我們應先學習聆聽、覺察身心感受到的症狀,也可以透過「郭氏舌診」診察瞭解自身的風水能量場後,再來選擇單一方法,或者採選多合一的方式進行理療、轉化內在風水,幫助恢復功能,減少康復過程中的不適感,並提高康復速度。
◎公轉暢通打造「藏風得水聚氣」之空間好風水
當人體能量在公轉這一條大道上循環往復時,也同步達到「藏風得水聚氣」的效果,不僅能夠防治疾病、調理身體,也可以輕鬆去除空間污染,使人體空間自然達到清、潔、淨、靜的狀態。尤其常常被壓力和焦慮所困擾的人,透過公轉暢通打造的空間好風水,可以幫助內在身心靈達到真正的淨化與平衡。
人體空間好風水,也會增強身體物質的相互轉化,將之轉化為氣或其他精微物質。例如,食物經過氣化作用後,會化為水穀精微,然後轉化為氣及血。同樣地,食物殘渣經過氣化作用後,亦會化為尿液及糞便,排出體外。
長久以來,人體可能因能量運行的速度較慢,或是因堆積在體內會危害健康的沉積物的增加,使得身心能量累積了過多壓力,以致身心在不知不覺中變成亞健康的狀態,進而出現壓力大,白天焦慮、晚上失眠睡不著,出現耳鳴、心悸、胸悶、焦慮、腹瀉、眩暈、疲倦等自律神經失調的症狀。
保持公轉暢通的和諧狀態,能讓身心能量達到統一,可以緩解自律神經失調的症狀,尤其是改變身心能量慣性的起點,讓自身的物質、能量、信息統攝歸於公轉大道上,通過公轉大道的路徑循環來分解身心累積的壓力,身體就能夠自我療癒,並成為一股支持自己往前邁進,以及改變身心能量振動頻率的基礎能量,使身心的能量瞬速進入流暢和諧的狀態,轉化成為推動公轉暢通的循環動力。這將讓你更加清晰地感知當下,增強與大自然宇宙、靈氣的相互交流和感應,達致和諧共存的最高境界。在此過程中,達到與自然環境(大宇宙)交融、和諧共生的「天人合一」之境界。所以,郭老師把空間醫學定調為──集醫療養生和修練為一體的新型醫學。
◎治病小小方,暢通公轉行天下
小小方的配伍,並不是無原則、雜亂無章地將藥物堆砌起來,也不是隨心所欲地把劑量降低,而是法度嚴謹,有章可循的,但也並非死板的規則。在公轉暢通的原則下,確保身心合一,朝公轉暢通的目標邁進,每個人都可以擁有自由意志,開立出具有你個人特色的小小方。
郭老師是我唯一的老師,我以空間醫學為根本的純粹經驗,進一步思考整理出清楚的頭緒,在沒有參雜其他學派的情況下,來進行解說空間醫學最核心之小小方的處方要略。
方劑變小的關鍵,是因郭老師充分掌握了藥物運動性,本草的氣味要集中在公轉線上運動,繼而透過不平衡不對稱之壓力,將人體的動力點皆啟動起來,方能創造能量的撞擊。能量越統一,撞擊力越大,動力就越高,疾病才能恢復更快。大面積用藥,是分散藥性的力量,擴大了力度點,就等於破壞動力點,撞擊力就越小。這就和千里之堤潰於蟻穴的原理相同,一個小小的螞蟻洞,可以使千里長堤潰決。
小小方的氣味小,在鑽縫的過程中很方便,因為它的力度大,磨擦力度小,在人體的運行力度就大,撞擊力也大,要比傳統大方劑撞擊的力度大得多。好比騎自行車時,一條很粗的車胎,跑起來就不如細車胎那樣快,因為粗車胎的摩擦大。小小方在運行時,阻力小,衝力大,所以在用藥上要精,有別於傳統大方劑的處方,藥味多,增加了能量運行的困難,運行速度慢,力量又分散了,所以郭老師從傳統大方劑精簡成小小方,更為經濟實惠,並可作為日常養生保健的湯飲。
相較於西醫用抗生素、消炎藥、抗癌藥、止痛藥等等,西醫只是一直在補破洞而已。小小方無毒性、副作用及抗藥性的問題,純粹以公轉循環的運動速度,來調節空間壓力以達到自療的功效;遇到高能量無法調節時,就會以分解的方法來稀釋濃度、降低壓力。分解不了的,則通通大小二便以及出汗、痰液排出體外。
小小方具有調功能、祛其疾的特點,患有同樣疾病的人,可能因症狀不同,會有不同的方劑;也可能是不同疾病,卻是相同症狀的人,都有相同的處方。因公轉暢通是消除自癒能力的障礙,增強病者的體質,能先洞見疾病,採取預防性治療,降低發病或病情轉變的可能,因而能有效克服退病反應(也稱排毒反應)。此外,自我回照法和按摩郭氏八穴,也是幫助快速好轉的方法,可以協助體質較為虛弱、敏感的人。在調理時,如果出現疼痛,便如同中醫所說的「通則不痛,痛則不通」的說法;如果發燒了,則是身體提高運作效率,增加免疫力的機制;如果有腹瀉或排痰的情況,則是在排走有害的物質,以達到恢復健康的目的。氣血暢通了,身體上的疼痛和不適感自然就會消除。在此時,應謹慎使用退燒、止瀉、止痛藥物來抑制病症,以免反而干預了人體的自癒力,對身體造成傷害。
◎將運動循環的概念套進郭氏舌診
郭氏舌診不僅看舌苔,看實質,看舌形,更將舌根和舌尖連起來,將舌根作為人體能量的起點,舌尖是人體能量運行的終點。這是郭氏舌診的至關重點,也是傳統醫學所忽略的關鍵點。他突破了傳統醫學所講的每一個舌苔的部位所代表的臟腑,把舌看作一條河,舌根是河的發源地,舌尖是河的入海口,發源地的水流向舌尖,在流的過程中,下邊的河寬,河水就流得快;前頭河窄,河水就流得慢,而且就容易鬧水災,這就是人體的病理。所以,要把舌看成一個整體,從舌尖的入海口,經外焦又循環到舌根,所以郭氏舌診是看一個整體循環的變化原理。
出現疾病時,舌前部分往往的是厚膩,舌尖往往的是很尖,就造成了河道不順暢,向前走有堵塞的地方,就是疾病。所有的疾病,都是在前方堵塞所致,不會是因為後方堵塞的關係。這完全符合《內經》所謂「病在下取之上,上病下治」處方用藥的原則。
◎按摩郭氏八穴為人類健康帶來無限的可能
郭氏八穴包含了:百會、大椎、合谷、內關、長強、三陰交、足三里、至陰,只要用手按摩即可,不講針灸,更不需要掌握深奧的理論,只要掌握八穴在公轉線上能量運行的起點、終點,其原理跟治病小小方相同。起點是舒緩症狀的不適,終點是撞擊點,使其達到調功能、祛其疾的作用,所以八穴和空間本草相同,每一個穴位也都有運行的起點和終點。除了可以單獨作為預防和調養為主的方法,也可以搭配火灸按摩或小小方,相輔相成,使公轉暢通效益達到最大,對疾病的治療也會很大的提升效果。
人體的穴位很多,彼此之間是相互聯繫,不是孤立的。郭老師發現,百會、大椎、合谷、內關、長強 、三陰交、足三里、至陰,這八個穴位在治療作用上有一個共性,都是在公轉大道這一條線上起作用,對於調節公轉暢通也有特殊的功效。只要能經常透過自我按壓或手點這八個穴位,不需使用刺針,便可自我進行穴位治療,也能達到預防與治療,郭老師因而稱作:「郭氏八穴」。
郭氏八穴與其他穴位治療方法,最大的不同之處是:無論有多少症狀的疾病,都是以按壓一個穴位為準,即便是左右對稱的穴位,也只從左右擇一穴來按。符合郭老師的以不平衡、不對稱的方法,達到體內陰陽均衡的一貫原則。穴位與神經系統有著密切的關係,只要能經常按摩身體的一些穴位,既能養生保健,也能作為輔助治療病症的一種方式。
郭老師在課堂上曾回溯過往早期開的傳統方,藥方大,但是不貴,所以患者都稱郭老師為郭大方。
當時是經濟匱乏的年代,要看病並不件容易的事情,所以郭老師主張不用貴藥,希望人們都能吃得起。
郭老師幾乎是以專看疑難雜症起家的,來求診的人,大多是肝硬化、肝腹水、腎炎、肺結核、胃病等疑難病。郭氏八穴在治病小小方和郭氏舌診之後,才逐漸建構出來的。除了以空間醫學理論為指導,在公轉暢通為原則下,也採取啟蒙老師一針先生的少針方法,從打噴嚏到癌症,不管是哪一種疾病,都是一針見效,以一針為準。
郭老師研究了數千病例,對疑難雜症有新的探索和發現,從一棵草就能治病,窺見了小小一根針自然也能治大病的契機,為郭氏八穴奠定未來的基礎。
自古以來藥味都有歸經,但郭老師不僅強調了空間本草沒有歸經,八穴位也沒有歸經,也提醒我們要解放思想,大膽改革研究創新,才能擴展醫療效用。
八穴的每一個穴位都有起點、終點和雙調作用,就是快了慢點,慢了快點。
郭氏八穴,不同於針灸時的引「氣」通經絡,也不是經由針灸師手指間捻轉、提插的動作來催氣。八穴主要掌握了細胞的運動本身就是一個撞擊,所以藉由按摩穴道時的「一壓一放」,壓力差的要訣,產生的撞擊力量也愈強,引動自力自療。
◎不平衡的回照法,釋放壓力,重拾身心和諧
自我回照法,在公轉暢通上扮演了自轉的功能,有助於能量的回流,加大公轉的運動力。對於一些體質較虛弱、抵抗力較差的人,本身體質虛弱、大病初癒後、慢性病者來說,是自力養生療癒且有效的方法。
人體的空間是一個循環系統,是一細胞群的公轉與自轉的能量運行關係。公轉帶動自轉;自轉推動公轉。回照法是針對特定不適部位進行能量的調節,既能暢通公轉,也具有調節自轉的功能。如雙手一遠、一近回照上焦、中焦及下焦,以調節上中下三焦的功能為主,所輻射的能量物質,通過腹背的前後進行運動,是橫向水平面的運動;以調節人體的自轉為主。回照時,雙手一遠、一近且上下不對稱,如高血壓、頭痛,就以近手回照頭部、遠手回照小腹,使能量上下運動,公轉就能暢通。
也就是說,回照法的前後運動,是自轉推動公轉的暢通;上下的運動,則是公轉帶動自轉的運動。
首先,要對疾病產生的原因有正確的認知。也就是,疾病為局部的物質能量太多或能量的不足,而使身體某處產生病痛。
過多的能量是從何處來的?其實是各個細胞在不斷運動的過程中產生的。人體的皮、脈、筋、骨、肉及五臟六腑都是由細胞組成的,當細胞在運動時,會輻射出能量,而且這些能量彼此相互影響、促進、調動、結合及進行化合反應。若細胞在開合程度上有所改變時,能量必然積結,若積結於背部,會引起背部的淤滯,所以造成背部的不適或疼痛;此時,若於淤滯部位增加壓力,以拍打、按摩的方式將能量流通,疼痛自然解除。若淤滯部位長期不獲改善,進而將形成人體內部的病變。
由此可知,人體疾病是能量的「聚」、「散」問題。傳統醫學也提到說:「聚則成形,散則成風。」能量聚集多了 便引起淤滯,散渙多了亦造成能量不足(即營養不良),所以過與不及都是不好的,應該講求的是「能量的均衡運動」。
因此,空間醫學提出了「人體不存在病氣」的論點,所謂「病氣」是能量超過或是不足於該部位的正常值,但只要掌握住增加能量或是減少能量,就沒有所謂的「病氣」的存在。除此之外,促進能量的流通及均衡運動的方法,則應以「不對稱、不平衡」為運用的治療原則,即是以不同的壓力來均衡體內的能量。
事實上,人體內部各器官也是不對稱、不平衡的。譬如,人的左右腦、左右肺、左右心房、左右腎,甚至是左右手都是不對稱的。所以,不平衡是絕對的,平衡是相對的;只有動作手勢不對稱、不平衡,才能促使能量在場的不平衡作用下,由高的往低的地方補充、流動。倘若對稱了,給予相同的壓力,就像在不平衡天平兩端加以相等的法碼,永遠達不到均衡的目的。譬如西方醫學中的輸液,基本上可分為兩種情況。針對浮腫者,輸以高滲葡萄糖,以及運用高壓的方式增加回流、吸收及利小便;針對缺水者,則輸等滲葡萄糖,以低壓的方式進行調和、補充。至於傳統醫學草藥治病提倡的是氣和味,因醫學先賢體悟到,人和萬物都是得天地一氣而生,但人得天地之全性,草本植物得天地之偏性,因而草本有氣味淡薄、厚實不同的屬性。人得病,就是人體氣機出現偏盛偏衰的情形,能借草本之偏性來調整人體的盛衰,恢復體內的均衡。因此,在開立處方時,若人體內部濃度高、能量多、上火者,處方中則以味淡、發散的藥方來減輕壓力、疏散能量;若人體內的場性濃度低、營養不良者,在用藥上則以味重厚實、收斂的藥物補之,以增加壓力。
也就是說,從民俗療法到正統的醫學,在治療方法上,雖各有千秋,卻都應用了不同的「壓力」,即不平衡、不對稱性來做調理。由此可知,給予適當的「壓力」,可以促進細胞正常的開合運動。
自我回照法掌握了「適當壓力」,兩手一遠一近,因產生不同的壓力,使能量濃度高者向濃度低者補充,達到人體內濃度(場性)和能量的均衡。每天三、五分鐘,隨手回照,隨時養生。
近手回照的部位為能量高處,所以增加壓力,將能量輸送出去;遠手回照的地方是人體能量不足之處,所以減輕壓力、輸入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