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名:讓孩子成為自己人生的專家—15個「遇」兒心姿態,展開親密的親子之旅
原文書名:
產品代碼:
9786269664658系列名稱:
Orange Baby系列編號:
20定價:
350元作者:
胡瑋婷頁數:
232頁開數:
14.8x21x1.3裝訂:
平裝上市日:
20221219出版日:
20221219出版社:
橙實文化有限公司CIP:
528.2市場分類:
育兒,親子教育產品分類:
書籍免稅聯合分類:
健康生活類- ※在庫量小
商品簡介
對孩子來說,陪伴永遠是最美好的禮物。
而我們終將老去,人生的最終有孩子的陪伴,
將是自己最浪漫的告別式。
想要親子關係不紮心,爸媽要先懂得更寬心!
專業諮商心理師透過更抽絲撥繭的方式,
剖析育兒及親子關係中最重要的15個『心』要點!
身為父母要做的就是要陪伴孩子成為自己生命中的專家,
幫助孩子成為自己生命中真正的主人,掌握人生的自主權。
在這片挑戰四伏的育兒荊棘路上,
爸媽們有停下腳步、好好看看自己早已布滿全身的細傷嗎?
相信除了愛,對孩子更是滿滿的揪結吧!
想要親子關係不紮心,爸媽要先懂得更寬心!
慢慢來、緩緩行,給彼此一個軟著陸的機會。
『迷惘、焦慮、自我否定與無助』,是育兒路上無法避免的必修課題,
本書除了從專業角度切入育兒方針之外,更著重在爸媽們的情緒療傷。
善用這份潛藏父母內心最純粹的能量,用15個『心姿態』讓自己更能掌控情緒、理解孩子、輕鬆育兒。
對孩子來說,陪伴永遠是最美好的禮物。
而我們終將老去,人生的最終有孩子的陪伴,
將是自己最浪漫的告別式。
想要親子關係不紮心,爸媽要先懂得更寬心!
專業諮商心理師透過更抽絲撥繭的方式,
剖析育兒及親子關係中最重要的15個『心』要點!
身為父母要做的就是要陪伴孩子成為自己生命中的專家,
幫助孩子成為自己生命中真正的主人,掌握人生的自主權。
在這片挑戰四伏的育兒荊棘路上,
爸媽們有停下腳步、好好看看自己早已布滿全身的細傷嗎?
相信除了愛,對孩子更是滿滿的揪結吧!
想要親子關係不紮心,爸媽要先懂得更寬心!
慢慢來、緩緩行,給彼此一個軟著陸的機會。
『迷惘、焦慮、自我否定與無助』,是育兒路上無法避免的必修課題,
本書除了從專業角度切入育兒方針之外,更著重在爸媽們的情緒療傷。
善用這份潛藏父母內心最純粹的能量,用15個『心姿態』讓自己更能掌控情緒、理解孩子、輕鬆育兒。
作者簡介
胡瑋婷
諮商心理師,國立清華大學教育心理與諮商研究所碩士。
從小就喜歡聽故事、寫故事、說故事,因為當故事愈來愈豐厚時,可以看見生命最美好的時刻。
2014年起,在大學當了8年的專任心理師,擅長運用敘事治療,陪伴來談者活出自己想要的人生。結婚生子後,用敘事治療的養分,悉心灌溉婚姻花園,用敘事治療的種籽,根植於陪伴孩子成長的旅程。
在2022年,因為新冠疫情體會到了生命的有限,為了活出自己想要的樣子,離開校園的專職工作,成為行動心理師,走進社區,向社會大眾提供自費諮商、演講、工作坊、團體諮商等更多元的服務,期望為創造美好的社會,盡一份個人的洪荒之力。
現為靜宜大學和知心心理諮商所合作的諮商心理師,以及《方格子》、《女人迷》與《Enocre》的創作者,文章也散見於《自由時報》、《聯合報》、《人間福報》和《國語日報》…等報社。
FB粉絲專頁:https://www.facebook.com/waitingourlife
聯繫作者:waiting10722@gmail.com
商品特色/最佳賣點
★以「敘事治療」的心理治療方式和孩子相處:
這是種後現代的治療取向,強調每個人都是自己生命中的專家。
在陪伴孩子過程中,孩子也是自己「成長」的專家,他知道自己喜歡如何成長,他知道自己遭遇的困難如何解決,身為父母要做的就是要陪伴孩子成為自己生命中的專家,幫助孩子成為自己生命中真正的主人,真正掌握人生的自主權。
★書裡故事皆是發生在你我身邊的真實案例:
書裡分享許多的親子故事,包含作者和女兒的故事、親朋好友的真實故事,或者是諮商時來談者分享的故事。藉由這些故事,與大家分享不同於其它教養書的教養新觀點。
★現代父母都該重新認識的「遇」兒心姿態:
雖然父母本身就有教育的責任與義務,但是作者從「遇見」的角度,來形容親子間的互動關係與教養理念。陪伴孩子時,不採取「以上對下」的方式,而是一種「彼此合作」的態度。父母是完整的人,孩子也是完整的個體,我們都能夠在關係中保有自己的部分,一起踏上旅途,在過程中彼此相知、相惜、相愛。
★親子關係就猶如是和最親密的旅伴一起旅行:
可以將親子關係比喻成一趟旅行,在親子之旅當中,你喜歡自己成為什麼樣的旅伴?而孩子又喜歡成為什麼樣的旅者呢?請父母們陪伴並支持孩子,展開一場親密的親子之旅。人啊,唯有做真正喜歡的自己,才有心力欣賞自己的人生。
專業諮商心理師告訴你,最適合崩潰父母的15個教養『心』要點!
1. 打開心:拉出心的界線,歡送憤怒離開
2. 責任心:讓孩子學習評估問題的影響力
3. 好奇心:把「理所當然」變成「哇∼原來是這樣」
4. 遊戲心:用玩樂探索孩子內心世界
5. 同理心:你喜歡孩子如何待你,就如何待孩子吧
6. 勇氣心:撕下自己與孩子身上的不討喜的貼紙
7. 接納心:擁抱自己與孩子的羞愧感
8. 正念心:和孩子一起體驗生命的流動
9. 見證心:看見孩子的努力與付出,是最佳的良藥
10. 成長心:讓孩子成為自己的學習專家
11. 實踐心:一次又一次活出自己最渴望的樣子
12. 陪伴心:成為孩子生命中的第一位旅伴
13. 珍惜心:當感恩成為日常,孩子更能品嚐幸福
14. 欣賞心:揪團來觀賞孩子的美好
15. 慈悲心:允許生命有不同的面貌
書籍目錄
推薦序
作者序
1 打開心: 拉出心的界線, 歡送憤怒離開
父母演出憤怒的劇本,孩子也會跟著配合出演
常見處理憤怒方式:壓抑、 否認、 發洩、 轉化
憤怒會帶給我們行動的力量
當心「憤怒」 成為連環爆炸案的兇手
當外界出現失控的情緒時,我們可以先建立自己的「 情緒國度」
從「讓自己冷靜」 開始,送別憤怒不再是難事
像「偵探」一樣,循線破解「連環爆炸案」
敘事治療的「遇」兒筆記─分別「憤怒情緒」和「人」
2 責任心: 讓孩子學習評估問題的影響力
越怕孩子吃苦,孩子將來吃的苦就越多
童年經驗如何影響你陪伴孩子?
愛是在孩子的需要上,看見自己的責任範圍
有些事情問越多「好不好」,孩子就越「自我感覺良好」
讓孩子從日常生活中學習評估與選擇
守住親子界線,助孩子培養責任心
敘事治療的「遇」兒筆記─讓孩子體驗問題帶來的影響力
3 好奇心:把「理所當然」變成「哇∼原來是這樣」
孩子天生就是充滿好奇心的科學家
當麻煩找上門,父母請記得帶著好奇去開門
少問「為什麼」,多問「如何」
理解孩子,而非評價孩子
敘事治療的「遇」兒筆記─以好奇心,陪孩子展開冒險旅程
4 遊戲心:用玩樂探索孩子內心世界
別急著「暫停」孩子的遊戲,幫孩子「開啟」替代的玩法
接納孩子的遊戲點子,並添加新點子
點燃孩子的遊戲心,幫助他建立生活常規
親子間的「友誼賽」比同儕間的「競賽」更好玩
別拿「關係」開玩笑,這一點都不好笑
遊戲的效果,就是讓家庭長出「笑」果
敘事治療的「遇」兒筆記─遊戲是進入孩子心門的一把鑰匙
5 同理心:你喜歡孩子如何待你,就如何待孩子吧!
少一點比較和控制,多一點陪伴與自由
用「壞」的語言,無法讓孩子變「好」
孩子如同一面鏡子,映照出父母的言行
你若照亮孩子,未來的某個時刻,孩子也會照亮你
用「同理心」拉近家人與孩子的距離
敘事治療的「遇」兒筆記─父母和孩子的生命經驗都值得敬重
6 勇氣心:撕下自己與孩子身上不討喜的貼紙
過去糾纏著你,你糾纏著孩子,就像「抓交替」一樣
你也有雙陰陽眼,經常看到「鬼」嗎?
放棄「陰陽眼」的超能力,找回「真實」的視力
敘事治療的「遇」兒筆記─彈性看待社會文化的洗禮
7 接納心:擁抱自己與孩子的羞愧感 108
羞辱不會讓孩子變好,只是讓父母自我感覺良好
負面語言、取笑和責備,都可能是在羞辱孩子
善用「羞愧」,從毒蟲變成可愛的蝴蝶
接納真實的自己,即使不完美
擁抱孩子的陰影,款待孩子的羞愧感
敘事治療的「遇」兒筆記─接納生命的限制,開創生命的獨特
8 正念心:和孩子一起體驗生命的流動
孩子身上有個「說關就關」的情緒按鈕
父母不超速,孩子才不失速
自發性的歸零,重回育兒最初的感動
遠離「挑錯」文化,欣賞孩子的獨特
辨識主流文化枷鎖,尋找自己喜歡走的父母之路
敘事治療的「遇」兒筆記─用正念聆聽「在地性」 的聲音
9 見證心:看見孩子的努力與付出,是最佳的良藥
當孩子受傷時,要記得告訴他:「我仍然愛你」
用擁抱找回與孩子的連結
別讓孩子用一生治癒童年
在孩子受傷時,請張開眼睛好好看看他的努力
敘事治療的「遇」兒筆記─見證孩子的英雄時刻
10 成長心:讓孩子成為自己的學習專家
最好的成長方式,就是從嘗試開始
父母的建議越多,孩子的抗議就越多
「如何學習」比「學到了什麼」更重要
孩子,你只是還沒學會
孩子,我相信你可以的
敘事治療的「遇」兒筆記─讓孩子成為自己人生的專家
11實踐心:一次又一次活出自己最渴望的樣子
「滾動式」調整自己,才能滾動孩子的人生
別急著要求孩子一步到位,請給他一個「軟著陸」的機會
用「預告」呼喚孩子對未來的期待
和孩子一起發明展開行動的咒語
別急著當孩子的老師,實踐才是孩子的恩師
敘事治療的「遇」兒筆記─在人生實踐, 成為自己想成為的樣
12 陪伴心:成為孩子生命中的第一位旅伴
孩子的問題行為,是為了換取父母的陪伴
陪孩子一起找到滿足需求的替代方式
手機是無辜的,孩子也是無辜的
別讓網路成為陪伴自己的唯一旅伴
陪伴是送給孩子最美好的禮物
敘事治療的「遇」兒筆記─用你的生命陪伴孩子的生命 186
13 珍惜心:當感恩成為日常,孩子更能品嚐幸福
珍惜與孩子相處的日常
孩子不是故意惹麻煩,他只是想解決麻煩
孩子已經很努力讓麻煩降到最低了
以禮待人,好好珍惜彼此的邂逅
讓感謝持續發酵
一起創造充滿感恩的微醺生活
這個時代都忘了互相幫助、互道感謝
敘事治療的「遇」兒筆記─用珍惜的態度對待其他照顧者
14欣賞心:揪團來觀賞孩子的美好
陪孩子一起蒐集稱讚的來源
最讓人暖心的讚美方式
對其他照顧者也給予肯定的語言
欣賞家人,也欣賞自己
敘事治療的「遇」兒筆記─為家搭一座舞台,見證美好時刻
15慈悲心:允許生命有不同的面貌
以自責止痛,人生只會痛上加痛
情緒性寬恕可能是舒緩疼痛的選擇
自我同理是另一種美好的選擇
找到自己喜歡的台階,慢慢走下去
敘事治療的「遇」兒筆記─用慈悲接待生命的各種面貌
推薦序/導讀/自序
各界好評推薦
張秀玉靜宜大學社會工作兒童及少年福利學系教授兼任學務長
林祺堂 心靈魔法師
胡展誥 諮商心理師
黃柏嘉 諮商心理師
果果媽的奇幻旅程 親子部落客
菲菲媽咪的育兒生活 親子部落客
自序
活出那屬於自己最獨特且美好的人生
這天,我才剛下班返家,女兒就急著邀我與她玩耍,但我還沒把自己的身心安頓好,便先拒絕了她,受挫的她生氣地用雙手使勁推我一把,憤怒趁機溜到我身上作怪,逼我質問她:「很痛欸!妳為什麼要推我?」雖然我知道這並不是最佳的問句,但我還是下意識地選擇究責,即使知道她肯定回答不出來。
女兒驚見我憤怒的表情,露出恐懼的眼神,竟哭著對我說:「因為我愛你啊!」
在旁的先生為我打抱不平,他出言教訓女兒:「就算這樣,你也不能推媽媽啊!」
此刻,本該繼續憤怒下去的我,心裡卻冒出無限的難過與心疼,因為我認為「言」出必有因,這使我思考起身為大人的我們,是否也打著「我愛你」的旗幟,不斷做出傷害孩子的舉動呢?
在育兒的過程中,父母本就具有教育的責任與義務,用「嘴巴」教導孩子正確的方法並沒有錯,這也代表著父母期望孩子向善的心。但比起「言教」,我更重視「身教」,因為愈小的孩子,愈會複製父母的言行舉止。因此,孩子的行為如同一面鏡子,可以幫助我們檢視自己的言行舉止,避免說一套做一套,造成孩子的困惑與矛盾,以及親子關係的緊張與衝突。
陪伴孩子成長的過程,猶如一段旅行,孩子是我們的旅伴,我們也是孩子的旅伴,與其說是「育」兒,我更喜歡說「遇」兒。但父母並非是「皇帝」出巡,擁有神聖且不容侵犯的威嚴,孩子也不是隨行的「奴僕」,只能永遠聽命,甚至盲從。
我偏好採取一種「合作式」的平等姿態,父母的生命值得敬重,但孩子的人生也值得敬重,彼此都有權在關係中保有自己的文化與生命智慧,一起在人生旅途上相遇相知、相愛相惜。
我的「遇」兒理念來自於「敘事治療」理論,這是後現代的治療取向,強調每個人都是自己生命中的專家,而孩子也是自己人生的專家,他們最知道自己喜歡如何成長,他們最懂得自己遭遇的困難要如何解決問題。身為父母要做的就是陪伴孩子成為自己人生的專家,輔佐孩子成為他生命中的國王,真正擁有自己的自主權與責任感。
所以,這不是一本討論如何成為專業父母的書,而是邀請你一起陪伴孩子成長,協助他成為自己的人生專家。
走一條自己的路
當你願意拿起這本書閱讀時,想必你也是和我一樣,曾體會成為父母的艱辛、挫折、困難和失落,並且希望藉由這本書,來幫助自己面對挑戰與難關,這個舉動值得鼓勵與敬佩,請你先給自己一段如雷的掌聲。
每當我感到挫折時,也會在書中尋找屬於自己的解答,有時很快就找到適合自己的答案,但有時花了很久的時間,也不見得能找到。當那些書裡的解方,不是我人生的良藥時,我就會透過書寫為自己研發新藥方,寫著寫著這本書就這麼誕生了。
寫一本親子教養的書籍,也像是一趟旅程,沿途需要許多人的付出與成全,感謝我的先生世幃和婆婆的鼎力支持,並為我和孩子的「食衣住行育樂」把關,讓我能安心暢遊在「遇」兒的文字海裡;我也感謝我的父母和兄妹提供的愛,足以成為我「遇」兒旅途上的「心靈糧食」,每當我的心感到飢餓難受時,我就會吃上幾口享受「愛」的滋味;我也感謝在生命中遇見的所有朋友、同學、同事和長輩,在我遇難受挫時,提供關懷與鼓勵,甚至出手援助。
本書分享的是,我在「遇」兒旅途的所見所聞,也許不是大家眼中的「熱門景點」,但這是我和孩子一起發現的「私房景點」,全都是我們喜歡駐足欣賞的秘境。我除了想為父母提供新的陪伴方式外,我也盼望每個家庭的都能採取「合作式」的溝通姿態,重視彼此的優勢與愛好,接納彼此的不同與限制,一起在生命旅途中,欣賞自己最美的樣子。
最後,祝福天底下的父母和孩子,都能承擔起自己的生命責任,長出自己喜歡的翅膀,活出那屬於自己最獨特且美好的人生。
胡瑋婷 寫於2022年秋
推薦序
「父母」∼一個最受祝福的身份與名詞
「我是從當了父母以後,才學會如何當父母的」,這是記憶中的電視廣告台詞。這段話道出身為父母的不易與期盼,沒有人可以不透過學習,就能當父母的。學習當父母的旅程中,孩子的回應、親友的經驗、親職教育專家的提點等,都能成為每一對父母享受、從容面對親子教養的力量。
瑋婷是我的同事,她在靜宜大學諮商暨健康中心擔任八年的專任心理師。在我的眼中,她是個具有生命韌性、才華洋溢的心理師。後來得知上天自幼就讓她藉由「乾癬」的疾病,而從許多自卑、挫折經驗中,幻化成破繭而出的美麗彩蝶。她對自身的接納、對父母的理解、對其她乾癬病友的付出,使她真正能夠得到這些人生危難包裝下的生命祝福。
瑋婷是國立清華大學教育心理與諮商學系碩士班的高材生,她以自我敘事研究法,完成了「從舞蹈、寫作與建立網路社群重構乾癬秘密的自我療癒旅程」的碩士論文。因此,她在提供靜宜大學學生諮商服務時,會透過各式媒材、運用敘事治療方法,讓學生看到自己的優勢,協助他們將苦難轉換成力量,活出不一樣的人生。後來瑋婷為人妻、為人母,她常在自己網路介面中,分享她與孩子親子互動的故事,這些故事讓許多讀者感同身受並獲得療癒。
這本書是瑋婷透過自身「遇」兒經驗,運用專業的敘事治療方法,以「15個遇兒心姿態」分享與孩子相遇、陪伴孩子成長的經驗與技巧。這是一本適合新手父母、親職教養領域助人工作者等閱讀的書籍,書中分享的15個遇兒心姿態,可以協助新手父母在遇到親子教養困擾時,得以換個角度、調整心情陪伴孩子成長;能發現孩子的美好與良善,進而珍惜只有身為父母才能擁有的旅程。並能作為在親職教養領域工作的心理師、社工師與教師,深入了解新手父母面對的困難及協助方法的參考書籍,我極力推薦這本書給每一個人。
張秀玉 靜宜大學社會工作兒童及少年福利學系教授兼任學務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