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名:當皮膚起內?:解開皮膚免疫疾病奧秘

原文書名:


9786269855124當皮膚起內?:解開皮膚免疫疾病奧秘
  • 產品代碼:

    9786269855124
  • 系列名稱:

    健康世界叢書
  • 系列編號:

    254
  • 定價:

    320元
  • 作者:

    陳冠?、黃毓惠
  • 頁數:

    176頁
  • 開數:

    15x21x1.1
  • 裝訂:

    平裝
  • 上市日:

    20250206
  • 出版日:

    20250206
  • 出版社:

    健康世界有限公司
  • CIP:

    415.7
  • 市場分類:

    健康保健
  • 產品分類:

    書籍免稅
  • 聯合分類:

    健康生活類
  •  

    ※在庫量大
商品簡介


本書與讀者一起探索皮膚免疫的奧秘,除了介紹疾病和治療方法,也分享如何從生活和飲食做起,追求更健康的生活方式。


作者簡介


陳冠伃醫師

【現職】
林口台北長庚醫院皮膚部主治醫師
土城醫院皮膚科主治醫師
桃園長庚醫院皮膚科/醫學美容中心主治醫師
長庚診所醫學美容中心主治醫師
仁愛長庚皮膚科/醫學美容中心主治醫師

【經歷】
林口長庚紀念醫院皮膚科住院醫師
林口長庚紀念醫院皮膚科總醫師
美國西雅圖兒童醫院臨床研究員

【學會與認證】
中華民國皮膚科專科醫師
台灣皮膚科醫學會會員
台灣兒童與青少年皮膚醫學會會員
亞洲兒童皮膚醫學會會員
台灣皮膚暨美容外科醫學會會員
台灣醫用雷射光電學會會員
黃毓惠醫師

【現職】
台北林口長庚紀念醫院副教授級主治醫師
長庚大學部定副教授
桃園長庚醫院/長庚診所美容中心主治醫師
長庚技術學院化妝品應用學系講師
臺灣皮膚科醫學會理事及發言人
臺灣乾癬暨皮膚免疫學會常務理事
衛福部食藥署化妝品衛生管理資議會委員
異位性皮膚炎病友協會理事
醫策會卓越機構美容醫學品質認證委員
國際乾癬委員會委員

【學歷】
臺灣大學醫學系
臺灣大學流行病學及預防醫學碩士
中山醫學大學臨床醫學研究所博士

【經歷】
日本東京虎之門醫院皮膚美容外科研究員
日本國際醫療中心皮膚幹細胞研究員
中華皮膚科醫學雜誌副主編
衛福部食藥署指示用藥諮議會委員
衛福部藥害救濟審議委員會委員

【學會與認證】
中華民國皮膚科專科醫師
臺灣皮膚科醫學會會員
臺灣皮膚暨美容外科醫學會會員
美國皮膚科醫學會會員

書籍目錄


黃序 探索皮膚免疫奧秘,追求健康生活

陳序 有良好免疫功能,皮膚才能健康好氣色

第一章 皮膚的基本結構

第二章 皮膚──人體最大的免疫器官

第三章 皮膚常見的免疫疾病
1. 乾癬
2. 異位性皮膚炎
3. 蕁麻疹
4. 過敏型接觸性皮膚炎
5. 圓禿──讓人驚慌的鬼剃頭
6. 白斑
7. 天疱瘡和類天疱瘡──自體免疫水泡疾病
8. 紅斑性狼瘡──自體免疫結締組織疾病
9. 皮肌炎──自體免疫結締組織疾病
10.嚴重型皮膚藥物不良反應

第四章 調節皮膚免疫功能的方式
1.由外在調節說起
2.全身性免疫用藥(傳統用藥)
3.常見的生物製劑
4.小分子藥物:JAK抑制劑

第五章 調節免疫功能從生活做起

第六章 怎麼吃可以有健康的免疫力?!

附錄 『人家說的』不一定是對的──破解迷思
•皮膚病會傳染?!
•皮膚免疫疾病≠過敏
•排毒
•皮膚病只是皮膚表面的問題?!
•紅斑≠紅斑性狼瘡
•白斑≠白化症

推薦序/導讀/自序


黃序

探索皮膚免疫奧秘,追求健康生活

在這本書的撰寫過程中,我深深地反思了過去20年在皮膚科領域的歷程。

當我在20多年前,踏入皮膚科這個領域時,美容醫學尚未如今日般盛行,大部分皮膚免疫疾病的發病原因也不清楚,缺乏有效的治療方法。在住院醫師時期,看到不同患者深受皮膚病困擾,打亂他們的生活。作為皮膚科醫師的我們,除了想辦法為他們治療外,也會感受到患者的無助,心中不免會期待有更好的治療方法可以來協助他們。

在我開始擔任主治醫師以來,醫學界對皮膚免疫系統的了解逐漸進步,帶來皮膚免疫疾病精準治療的曙光:包括小分子標靶藥物和生物製劑的開發。這些成就不僅是醫學的躍進,也給那些長期與皮膚疾病抗爭的病人帶來希望。

然而,醫學在進步,網路媒體社群的影響更是跳躍式的進展。在我們和患者對談的過程中,不免發現許多參差不齊,似是而非的網路醫學知識讓民眾更混亂。撰寫這本書的目的,不僅僅是分享科學知識和最新的治療進展,更重要的是,我希望它能為讀者帶來真正的理解和啟蒙。藉由解開皮膚免疫疾病的謎團,讓讀者不再被那些無效的治療方法和保健品所誤導,協助他們走上更健康的生活道路。

很多人告訴我現在沒有人在看書了!!!謝謝冠伃醫師和健康世界還願意一起努力,讓我們可以藉由這本書,讓讀者了解到皮膚不僅是人體最大的器官,它還是一個複雜的生物系統,涉及無數的細胞、分子和免疫途徑。通過對這些知識的了解,讓我們在面對皮膚問題時,做出更明智的選擇。

這不僅是一本書籍,更是一段旅程,一段深入皮膚科學核心,理解皮膚健康之旅的開始。我誠摯地希望這本書能夠啟發和幫助每一位讀者,讓我們一起探索皮膚免疫的奧秘,追求更健康的生活方式。

黃毓惠

文章試閱


3.蕁麻疹

小檔案
俗稱病名│起凊膜(台語)、風疹塊
專業學名│蕁麻疹
好發對象│女性比男性發生率高一些,各年齡層都可能發生
好發部位│全身皆可有紅斑

曉欣和同事們到公司附近的一家餐廳,參加一場慶功宴。在這樣愉快的氣氛下,即使平時鮮少飲酒的曉欣,在同事們相互勸酒下,也不自覺地喝下了好幾杯紅酒。然而,當晚深夜,曉欣突然感到全身劇癢難耐,無法入眠。情急之下,她只得匆忙前往醫院急診。在醫院裡,當看到自己全身出現片片紅腫的斑塊時,曉欣非常驚慌,這種前所未有的情況讓她擔心自己可能患上了某種罕見疾病!
相信很多人都曾經有過類似的經驗,這種讓人措手不及,忽然就出現的癢疹稱為蕁麻

劇癢、腫脹症狀

蕁麻疹又名風疹塊,是一種引起發癢膨疹的皮膚反應。膨疹通常從發癢的斑塊開始,轉變為不同大小的腫脹斑塊。這些膨疹隨機出現和消退,隨著反應進程而變化。

蕁麻疹可能出現劇癢,並干擾睡眠和日常活動。當蕁麻疹影響到嘴唇、眼皮時,會導致眼皮和嘴唇腫脹,發生在喉嚨時,則可能引起喉頭水腫,導致呼吸困難。

發生蕁麻疹的原因

蕁麻疹看起來會紅紅腫腫的,主要是因為皮膚真皮中的肥大細胞釋放出組織胺、緩激素和前列腺素等物質,活化感覺神經,造成血管擴張,血管中的液體滲漏至周圍組織,引發蕁麻疹的浮腫的病灶。

而根據病灶持續時間的長短和誘發的原因,可以分成以下三類:

1.急性蕁麻疹

皮膚中的肥大細胞釋放組織胺,活化感覺神經,導致血管擴張和液體滲漏至周圍組織。原因通常不明,但可能和急性感染、食物、藥物、疫苗有關。通常在六週內會痊癒。

2.慢性蕁麻疹

當膨疹症狀發生超過六週時,就進入慢性階段,醫學上根據發生原因的不同,將其區分成慢性自發性蕁麻疹和慢性誘發性蕁麻疹。

慢性自發性蕁麻疹

原因比較複雜,通常和食物沒有關聯。主要是和自體過敏或自體免疫功能失調有關。患者可能合併甲狀腺炎或類風濕性關節炎等自體免疫疾病。其他可能原因包括感染例如幽門桿菌。

慢性誘發性蕁麻疹

冷、熱、運動、壓力(局部皮膚受壓迫處,如襪子、皮帶)或是震動等物理刺激所誘發的蕁麻疹都屬於此類。

臨床上怎麼治療?

時常會有病人以為蕁麻疹只要打一針就會痊癒,但事實上,蕁麻疹還是需要一段完整的療程來治療才行,大部分的急性患者在治療2∼4週後會痊癒。慢性蕁麻疹則需要有耐心的治療,以緩解症狀並防止反復發作。以下就是常見的治療方式。

1.抗組織胺

這是治療蕁麻疹的首選藥物,建議服用長效型(第二代)抗組織胺來降低組織胺的作用,也可以避免昏睡。如果長效型抗組織胺效果不佳,則可以增加劑量或添加另一類型的抗組織胺。

2.生物製劑

當抗組織胺持續治療4到6週仍無法有效改善症狀時,須考慮使用生物製劑omalizumab(Xolair,喜瑞樂)來治療。Xolair藉由中和血液中的免疫球蛋白E(IgE),來達到治療慢性蕁麻疹的效果。它通過皮下注射的方式給藥方式是皮下注射,通常每四週一次。對許多患者而言,使用Xolair顯著改善症狀,並且能夠提升生活品質。(詳見第四章之3常見的生物製劑)

3.口服類固醇

當蕁麻疹影響到喉嚨,導致黏膜水腫,可能危及生命時,口服類固醇可以用來換解症狀,但一般來說,並不建議長期用類固醇來治療蕁麻疹。

4.其他藥物

免疫抑制劑或免疫調節劑,例如環孢寧(cyclosporin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