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名:擁抱智慧,從敏捷到傑出

原文書名:


9786269888443擁抱智慧,從敏捷到傑出
  • 產品代碼:

    9786269888443
  • 系列名稱:

    企管銷售 63
  • 定價:

    320元
  • 作者:

    翁如玉
  • 頁數:

    218頁
  • 開數:

  • 裝訂:

  • 上市日:

    20250827
  • 出版日:

    20250827
  • 出版社:

    誌成-全球華語
  • CIP:

  • 市場分類:

    企業管理
  • 產品分類:

    書籍應稅
  • 聯合分類:

    健康生活類
  •  

    ※在庫量小
商品簡介


創業後,我才真正體會到台灣中小企業經營的艱辛——資源不足、資訊落後,特別是南部的經銷商,多半是夫妻店加上一名技術人員組成的「三人團隊」,這類經銷商至今約有兩千多家。他們大多設點於學校周邊,以服務該校為主,規模較大的則會同時經營兩個品牌,以便與公務單位合作。
這些經營模式,過去的我並不熟悉,直到自己投入後,才慢慢理解其中的市場邏輯。我從不認為自己天生什麼都會,事實上,正因為有需求,才促使我去學習。偶爾也會自問:「沒人要求你做,為什麼還要做?」但當我真正動手去做,才發現自己掌握了「帶不走的能力」——那些學到的知識與經驗,將成為未來最珍貴的資產。

作者簡介


翁如玉 傑可達數位 總經理
十五歲起半工半讀,憑著堅毅與學習力,從財務會計一路轉戰業務、創業經營,最終帶領自有品牌 JECTOR 打入教育市場,成功擊敗國際大廠,連年奪下台北市智慧教室標案,並推動企業加入大型集團,擴展至全球市場。
擅長在市場變局中洞察趨勢、整合資源,強調以「使用者為中心」打造產品與服務,並推動「從智慧化到簡單化」的設計理念。
2020年獲選「台灣百大MVP經理人」產品創新經理人獎

書籍目錄


目錄
自序 成為推動浪潮的人——我的市場轉型之路
Chapter1. 從菜鳥到領袖:職場的啟程與轉型之路
 勇敢選擇,成就帶不走的能力
 踏入教育市場,找到職業使命
 堅持,讓品牌站上台北市的舞台
 以小搏大——如何在競爭中突圍?
 輸贏之間,決勝於細節與格局
 如何從「智慧化」到「簡單化」

Chapter2.打造獨特企業文化:如何塑造成功DNA
 捷達的創新與務實之道
 創新的基礎,來自於我們對數位教學的承諾
 從點子到實踐的商業智慧
 從誠信到當責——企業文化的落實與升級
 員工滿意度——創造正向循環的祕訣

Chapter3.從公司到集團:領導與轉型的心路歷程
 以人為本的管理哲學——薪資發放與企業文化
 從「海綿型學習者」到集團成長的多重視角
 向上管理的心法——精準溝通與高效執行
 五十歲的突破——從學習到回饋,成為教育的同行者
 從捷達到傑可達——品牌、變革與挑戰

Chapter4.帶人心法與團隊哲學:領導的祕密武器
 允許犯錯,但不能重蹈覆轍
 「非常態事故報告」:讓問題成為進步的契機
 用使命感,激發團隊的責任感
 打造高效團隊與極致服務的關鍵
 獎金制度——如何激發業務潛能,推動企業轉型
 未來趨勢:破碎化的市場與個人銷售崛起

Chapter5.挑戰與轉機:臉部受傷帶來的啟示
 十五歲的劫難:人生的轉折點
 蛻變之路:從傷痛中找回自己
 摘下紗布,迎向新生

Chapter6.放下與選擇:人生中的重要抉擇與智慧
 一旦開始,就不輕言放棄
 我的登山哲學——從攀登學到的人生啟示
 學會放棄——當堅持不再是唯一的選擇

Chapter7.那些女兒教會我的事:跨世代的相互成長
 第一課:從不想婚、不想生,到改變人生的決定
 第二課:收斂霸氣,從女兒身上看見自己
 第三課:教育的價值,在於用愛撐起孩子的世界
 第四課:學會接受讚美
 第五課:接納與處理
 第六課:自主與負責
 第七課:尊重隱私——從小事開始的教養智慧
 第八課:情緒價值
 第九課:支持的力量——陪孩子走過學習低谷
 第十課:機會教育——讓孩子在體驗中學習成長

推薦序/導讀/自序


推薦序
與智者為伍與高人同行

三陞科技(股)公司 董事長
清涼音文教基金會 董事長
亞洲第一名嘴
張錦貴教授

每個人一生都想追求成功的人生,但是成功卻不容易,到底是為什麼?關鍵是因為不理解其成功的方法,成功雖然沒有捷徑但一定有方法,若能少走彎路就是捷徑,而最快的方法就是複製,《一仿、二研、三改、四創》也就是模仿、研究、修改、創新。
有人也許會說我不一定要靠複製啊!我可以在失敗經驗中找到成功的方法,所謂失敗為成功之母,這句話是真的嗎?那是過去缺乏資訊的年代,凡事均靠自己的努力去體驗來獲取智慧,但如今是AI的時代、互聯網時代、大數據的時代,凡事都要懂得借力、借勢,懂得資源整合才能整合贏天下。

推薦序
從路邊碎石到璞玉人生
台大保經董事長
華人講師聯盟2008、2022年會長
全國商總長照委員會主委
陳亦純
很榮幸能為翁如玉總經理新書作推荐!
2022年我和翁總同為一本雜誌當封面人物,在和她稍加以交談後,驚奇並敬佩,當下即要她把人生歷練寫成書,這會是激勵人心的最大生命之書,對當前迷惘失意或遭逢困頓的人們將是重要的定心丸!
她很客氣的婉拒,這沒有什麼,不需要公開!
但我知道,這是她對自己的黑暗史還沒有完全公開的心理準備!但我還是希望她走出陰影來。
我一再邀請她來我公司為全省同仁作視訊早會,還很殘忍的請她說出從挫折走出來的過程!
禁不起我的努力,她終於在2024年的2月21日現身說法!她說,這是她第一次在公眾面前,把自己的過往痛苦歷程講出來!
短短的一個鐘頭,現場夥伴多人淚眼婆娑,線上的很多同仁也激情留言回應!
一般人在求學、工作、創業或感情過程,挫折和痛苦是難免的!但像她的人生衝擊是一般人無法想像!

推薦序
充滿轉折與挑戰的人生
國立台北商業大學前校長 張瑞雄

當今社會節奏快速,市場變動劇烈,無論是個人職涯還是企業經營,都面臨前所未有的挑戰與不確定性。《擁抱智慧,從敏捷到傑出》正是在這樣的時代脈絡中誕生的一本動人著作。這不只是一本企業領導人分享成功經驗的書,更是一部關於勇氣、堅持、洞察與成長的真實生命紀錄。
本書作者翁如玉女士,以清晰的筆觸娓娓道來她從一位十五歲半工半讀的青少女,歷經傷痛與自我懷疑,到成為帶領員工的企業領袖,這段充滿轉折與挑戰的人生歷程。從會計轉職到業務、從被誤解到贏得信任、從小型創業團隊到整合品牌與市場策略,她用一段段真實經驗,讓讀者看見了什麼是從「敏捷」到「傑出」的深層意涵。

這本書最動人的地方在於,翁總不僅分享她的成功,更坦承她的脆弱與跌倒。在面對市場競爭、公司內部轉型,甚至個人創傷與家庭關係時,她展現出的是一種柔性而堅定的智慧,一種不因困難而卻步、不因成就而自滿的胸襟。書中談及台北市教育標案的連年競標,從年年落選到最終得標,她沒有走捷徑,也不倚靠關係,而是憑藉品質、服務與信念,一步步贏得信任與口碑。這樣的故事,對於正處於困境中的創業者或年輕職場人來說,無疑是一劑強心針。

推薦序
她說「看你能撐多久」,卻是我教育路上最給力的推手
臺北市立仁愛國中退休教師
臺灣智慧教與學推廣協會理事長 楊昌珣

「楊老師,看你能撐多久!」這句話,翁總經理大概帶著三分戲謔、七分鼓勵的笑容對我說過不只一次。尤其在我決定提早退休,一頭栽進偏鄉教育,開著那台「野戰車」全台跑透透的時候。外人聽來,或許覺得這話帶點挑戰意味,但在我心裡,卻是最溫暖也最實在的鞭策,因為我知道,話鋒之後,她永遠是我在教育這條路上,最「給力」的那位推手。
回想起來,我跟翁總的緣分,還真有點「不打不相識」的味道。民國100年,我承辦教育部推動資訊教育的案子,各路廠商雲集,當時我對這位作風俐落的翁總,坦白說,是敬而遠之,甚至可以說是有點「死對頭」的意味,總把她擋在門外。
真正的轉變,是看到她對「教育噗浪客」那群熱血老師們,那種不問回報、出錢又出力的全心支持。我心想,這不像是一般生意人的作風。因那時我擔任學校發展中心執行秘書,想推動一些教育創新的點子,常常苦於沒有設備資源,這時候,翁總就像及時雨。不管是借我們單槍、大螢幕,甚至後來我們想幫仁愛國中建置數位圖書館,她和她先生更是親力親為—圖書館那漂亮又有科技感的天花板,就是翁總老公的傑作!
這份情義,在我開著「野戰車」之後,更是有增無減。那台車上,從行軍床、課桌椅、大電視到直播器材,很多都是她用「特支費」默默奧援的。後來成立「臺灣智慧教與學推廣協會」,「野戰車」要升級成「行動智慧學校」,車上的智慧錄播系統、大屏互動螢幕,還有好多我想都沒想到的零碎支出,翁總總是二話不說,想辦法幫我搞定。
我們常在登山健行的時候,一邊流汗,一邊聊教育、聊管理。我從她身上學到很多企業經營的智慧,她也總是耐心聽我這個「教育老兵」分享現場的需求和困境。我們兩家的孩子年紀相仿,一起為孩子的教養問題傷腦筋,甚至還曾讓孩子們組隊參加世界發明展,抱回一座銀牌,那種喜悅,是身為父親最驕傲的時刻。
翁總常掛在嘴邊的「支持教育,讓善意形成正向循環」、「與教育同行,創造更好的學習環境」,對她來說,從來不是口號,而是用行動一次次證明的信念。

自序
成為推動浪潮的人—我的市場轉型之路
我常問自己:如何在不確定的市場裡,尋找確定性?
這個問題,從我踏入職場的那一天起,就從未停止過。
每一次市場變革,都是一場洗牌。那些不願改變的人,終將被時代淘汰;而那些能夠洞察變局、積極應對的人,則會在不確定中找到新的可能。我從20歲進入資訊科技產業,一路從財務、業務,到公司經營與品牌塑造,親身經歷了無數次市場的動盪與轉型。這些經驗讓我深刻體會:唯有持續進步、快速適應,才能在變局中站穩腳步,甚至找到新的機會。
回顧我的市場轉型之路,每一次變動都是一次選擇,一次進化。
剛進職場時,我的角色是會計,負責財務數據與預算控管。但在工作中,我發現自己不僅能掌握財務,更能從數字看出市場趨勢,進而參與業務規劃。於是,我從後勤轉向業務,親自跑客戶、談案子,從「計算成本」變成「創造價值」。
當我決定創業時,市場競爭已相當激烈,大型企業掌握主要資源,而中小企業則在夾縫中求生存。我必須找到自己的定位—不是與大企業拼價格,而是憑藉靈活的策略、精準的市場切入、優質的服務,找到生存與發展的空間。結果證明,當我們能夠比別人更快適應市場變化,並以客戶需求為核心,就能在競爭中突圍,甚至改變市場格局。
然而,市場從不會停止變動。科技發展、產業升級、客戶需求轉變……這些變數,讓所有企業都必須不斷調整策略,否則就會被淘汰。過去的我專注於產品銷售,而如今的我,則更關心如何結合科技與商業模式,讓企業擁有更長遠的競爭力。
企業領導者的挑戰:在變動中找到穩定
作為企業經營者,我的最大挑戰不只是市場競爭,而是如何帶領團隊在變局中找到穩定的方向。
當市場起伏不定,內部團隊的穩定性更顯重要。員工需要確定的方向、清晰的願景,才能在變動中保持前進動力。這幾年來,我學到最重要的一點是:一個成功的企業,不是沒有變動,而是擁有應對變動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