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名:說故事與親子共讀:從零開始,讀出孩子的學習力與成長力
原文書名:
產品代碼:
9789571396743系列名稱:
教養生活系列編號:
CU00070定價:
350元作者:
林美琴頁數:
192頁開數:
14.8x21x1.35裝訂:
平裝上市日:
20220117出版日:
20220117出版社:
時報文化出版企業(股)CIP:
528.2市場分類:
育兒,親子教育產品分類:
書籍免稅聯合分類:
健康生活類- ※在庫量小
商品簡介
閱讀是刺激腦力最直接簡便且有效的方式!
全盤了解孩子的成長脈絡,
你才會知道閱讀對孩子的學習力與成長力的關鍵影響!
想和孩子共讀卻力不從心,甚至不知如何進行而深感挫折?
領到閱讀禮袋也不知如何運用?
這本書乃因應上述的需求而寫成的,是給新手家長們的精品良書!
一天裡只要用20分鐘的陪伴,就能提升孩子的學習能力!
從0歲開始啟蒙教育,用共讀互動培養孩子的閱讀習慣,創造優良親子關係!
孩子的成長是環環相扣的接續過程,你需要說故事與親子共讀的實踐!
本書提供對孩子學習力與成長力的關鍵閱讀方式,
根據孩子成長階段的身心發展特質,選擇適齡的讀物,
建置閱讀環境,解決共讀時常見的問題,
提供建構親子共讀有效益的處方箋!
許多孩子從小未能養成閱讀的興趣與習慣,長大後也不愛閱讀。
嬰幼兒時期是腦力發展的黃金時期,此時若能強化大腦刺激,將有助於腦神經的密集連結。
閱讀是刺激腦力最直接簡便且有效的方式,親子共讀是具體的實踐行動,且在臨床上已證實其成效。
強化親子共讀的動機,並根據孩子成長階段的身心發展特質,選擇適齡的讀物。
從繪本的認識、各種說故事及共讀方法開始,營造愉悅的共讀情境,培養閱讀的興趣。
培養思考、專注及表達能力,提升共讀的樂趣與品質,實現說故事與親子共讀對孩子成長及學習的助益。
閱讀是刺激腦力最直接簡便且有效的方式!
全盤了解孩子的成長脈絡,
你才會知道閱讀對孩子的學習力與成長力的關鍵影響!
想和孩子共讀卻力不從心,甚至不知如何進行而深感挫折?
領到閱讀禮袋也不知如何運用?
這本書乃因應上述的需求而寫成的,是給新手家長們的精品良書!
一天裡只要用20分鐘的陪伴,就能提升孩子的學習能力!
從0歲開始啟蒙教育,用共讀互動培養孩子的閱讀習慣,創造優良親子關係!
孩子的成長是環環相扣的接續過程,你需要說故事與親子共讀的實踐!
本書提供對孩子學習力與成長力的關鍵閱讀方式,
根據孩子成長階段的身心發展特質,選擇適齡的讀物,
建置閱讀環境,解決共讀時常見的問題,
提供建構親子共讀有效益的處方箋!
許多孩子從小未能養成閱讀的興趣與習慣,長大後也不愛閱讀。
嬰幼兒時期是腦力發展的黃金時期,此時若能強化大腦刺激,將有助於腦神經的密集連結。
閱讀是刺激腦力最直接簡便且有效的方式,親子共讀是具體的實踐行動,且在臨床上已證實其成效。
強化親子共讀的動機,並根據孩子成長階段的身心發展特質,選擇適齡的讀物。
從繪本的認識、各種說故事及共讀方法開始,營造愉悅的共讀情境,培養閱讀的興趣。
培養思考、專注及表達能力,提升共讀的樂趣與品質,實現說故事與親子共讀對孩子成長及學習的助益。
作者簡介
林美琴
台灣師範大學國文系學士,美國南加州大學(University of Southern California)東亞語言與文化研究所碩士。多年來致力於閱讀教育的推廣,曾任教育部「小一閱讀起步走」親子手冊編審委員,受邀海內外親子共讀講座講師,帶領說故事培訓工作坊。
曾獲教育部文藝創作獎、府城文學獎、民生報少年書城好書大家讀,著有《繪本有什麼了不起》、《繪本的讀寫遊戲》、《繪本的手作遊戲》、繪本《啊!》、《寶寶的一天 媽媽的一天》等近二十種,並譯有《圖書館老鼠》、《獻給月亮先生的音樂》、《我的學校很神奇,因為…》等書。
書籍目錄
作者序
理念篇:親子共讀棒棒糖
Chapter 1 寶寶最初的終身大事:你不可不知的大腦世界
Chapter 2 0歲寶寶閱讀起步走:開啟寶寶的「悅」讀之門
Chapter 3 學步兒(1-2歲)的閱讀天地:讓書本陪伴寶寶快樂成長
Chapter 4 幼兒期的關鍵成長力:閱讀調配的心智成長祕方
Chapter 5 幼兒的萌發期讀寫力:啟發孩子一生的學習力
Chapter 6 醫生的溫暖叮嚀:寶寶身心健康處方箋
Chapter 7 大手牽小手:親子共讀向前行
Chapter 8 愛的進行式:親子共讀的幸福日常
Chapter 9 成為智能父母:親子共讀帶給父母的珍貴禮物
Chapter 10 故事力量大:做一個快樂的故事人
實踐篇:親子共讀甜甜圈
Chapter 1 小繪本大世界:從繪本賞析到故事演奏
Chapter 2 親子共讀的多元技巧(一):對話式共讀
Chapter 3 親子共讀的多元技巧(二):大聲為寶寶朗讀吧!
Chapter 4 親子共讀的多元技巧(三):讓我說個故事給你聽
Chapter 5 親子共讀的多元技巧(四):與孩子討論故事
Chapter 6 親子共讀的多元技巧(五):故事現場的靈活調度
Chapter 7 共讀遊藝場:讀故事,玩故事
Chapter 8 快樂故事人:團體說故事的技巧
Chapter 9 與小學兒童共讀:厚植孩子的讀寫素養
Chapter 10 與青少年共讀:看見生命飛翔的姿勢
推薦序/導讀/自序
作者序
從事閱讀推廣工作多年,常常在講座時遇到學習者提出這樣的問題:「聽您的講座後,我知道閱讀很重要,但是孩子已經上國中了,卻不愛閱讀,請問該如何是好?」或是:「啊!要是在孩子還小的時候聽到這樣的講座就好了!」這些回應都說明了許多孩子從小未能養成閱讀的興趣與習慣,長大後也不愛閱讀。
那麼,閱讀對於孩子的重要性為何?從閱讀教育的意涵來談,閱讀可以涵養談吐及品格,搭起孩子與世界的橋樑,豐富生命,拓展眼界,增長智慧,培養解決問題的能力,看見希望的未來,建構幸福的人生。神經生理科學研究更發現:嬰幼兒時期是腦力發展的黃金時期,此時若能強化大腦刺激,將有助於腦神經的密集連結,對於身心成長都有莫大的助益,而閱讀是刺激腦力最直接簡便且有效的方式,此研究提出了嬰幼兒早讀的重要性,而嬰幼兒早讀需要大人的引領,於是親子共讀遂獲得廣泛的重視。從1993年英國伯明罕大學發起的「0歲閱讀起步走」(Bookstart)」計畫開始,全世界先進國家紛紛跟進,現今台灣各縣市也有這項活動,贈送閱讀禮袋給新生兒,希望藉由親子共讀,建置寶寶從出生即開始的閱讀日常,也是嬰幼兒早讀的實踐,此項研究也獲得醫界的支持,許多小兒科醫生也認同親子共讀對於嬰幼兒身心發展的助益,並在臨床上證實其成效,開始在診間推廣親子共讀,甚至將親子共讀納入處方箋裡,於是,親子共讀也成為優生優育的重要環節了。
然而,現在的家長在小時候往往沒有上述的早讀經驗,也不見得知道嬰幼兒早讀的重要性,即使領到閱讀禮袋也不知如何運用,或者知其一不知其二,誤認早讀就是提早讀學齡孩子的書,揠苗助長,搞壞孩子閱讀的胃口,或者想和孩子共讀卻力不從心,甚至不知如何進行而深感挫折。這本書乃因應上述的需求而寫成的,從嬰幼兒早讀與親子共讀的論述開始,強化親子共讀的動機,並根據孩子成長階段的身心發展特質,選擇適齡的讀物,進而建置閱讀環境,解決共讀時常見的問題,期能順利展開共讀日常,接續第二篇從繪本的認識、各種說故事及共讀方法的介紹,營造愉悅的共讀情境,培養閱讀的興趣,涵養思考、專注及表達能力,養成自主閱讀的習慣,希望藉由系統論述與實踐方法相輔相成,提升共讀的樂趣與品質,實現親子共讀對孩子成長及學習的助益。
在我多年來成人及兒童、青少年閱讀的專書寫作後,回頭來寫這本關注嬰幼兒閱讀起始的書,對我而言更是深具意義,因為書中傳遞的不只是專業知識的論述,更有我多年來親子共讀實踐的印證,書裡的觀念與方法給了我在教養上莫大的助力,讓孩子得以在人生路上穩健前行;同時也因為多年來的講座與培訓,讓我更能了解各種父母教養的困境,在書中解答了各種困惑,並有許多家長們分享的寶貴經驗,相信這樣的書寫更能貼近父母們的需求。誠然在今日網路無遠弗屆的時代裡,各種嬰幼兒教養知識及訊息隨手便能取得,但這樣碎片化的攫取,無法掌握孩子各年齡層發展的特質,然而,孩子的成長是環環相扣的接續過程,這也是這本書編寫的初衷,希望父母們能夠全盤了解孩子的成長脈絡,知道閱讀對孩子學習力與成長力的關鍵影響,展開說故事與親子共讀的實踐,持續閱讀的進程,伴隨著愛與希望,和孩子一起快樂成長。
文章試閱
理念篇:親子共讀棒棒糖
Chapter 4 幼兒期的關鍵成長力:閱讀調配的心智成長祕方
2歲以後的幼兒適齡繪本有更多的故事樣態,吸引寶寶的閱讀興趣,也呼應此時的認知和語彙發展,然而,更重要的是這個階段的關鍵學習,也就是幼兒特定能力優勢發展的黃金時期。
隨著寶寶的心智成長與生活經驗的積累,2歲的幼兒會說更多的語彙,語句逐漸變長、也會運用更多樣的句型來說話,口語內容也越來越豐富,這時進入認知發展理論所謂的「前運思期」,會發展簡單的因果關係。接近3歲時,好奇心與求知慾更為強烈,喜歡問「為什麼」。3-5歲的幼兒已能藉由簡單的邏輯概念,認知書中每一頁彼此的關聯,理解故事情節的發展順序,看書時也會逐頁翻閱。因此,2歲以後的幼兒適齡繪本有更豐富的故事樣態,吸引寶寶的閱讀興趣,也呼應此時的認知和語彙發展,然而,更重要的是,這個成長階段的關鍵學習,也就是幼兒特定能力優勢發展的黃金時期,父母必須認識此時幼兒的重要發展,藉以選擇適合的讀物,輔助幼兒順利成長。
想像力的揮灑
幼兒階段是想像力發展最蓬勃的時期,隨著生活圈漸漸擴大,對周遭陌生的事物更感好奇,常常天馬行空自編故事,相對於逐漸被生活慣性制約的學齡兒童,幼兒更有想像力揮灑的空間。科學家愛因斯坦曾說︰「想像力比知識重要。」因為意念發想是知識起源的契機,才有後續不斷嘗試與探索的目標與發展歷程,而想像力是意念從無到有的發想源頭,也是解決問題的創造潛能,這更是現今孩子面對瞬息萬變時代的必要配備。
然而,在這個想像力最為活躍的幼兒時期,教養者卻常常急於給予所謂「有用」的知識,忽略這看似無用卻珍貴的想像力。曾經多次在圖書館裡看到許多親子在看書借書,吸引幼兒的往往都是馳騁想像力的封面圖像,彷彿拿起書就要開始一場心靈的豐富旅程,但是父母卻常以大孩子看的知識類圖書來替代,因為對於許多父母而言,知識的獲取才是在學習,然而,這非適齡的知識類書籍常常因為幼兒心智發展未到位,讀不懂而受挫,甚至搞壞閱讀胃口而失去興趣,同時,許多學齡學童的老師和家長常常感嘆孩子創造力薄弱,沒有想法,殊不知想像力是創造力的基石,而為幼兒量身打造的繪本卻可以滋養幼兒的想像力。因為幼兒繪本在題材、主題上往往充滿著各種奇思異想,藉由故事創意與圖像表現,啟發孩子豐富的想像力。例如: 這本《我不是普通的棉花糖》,在這個故事裡,大多數的棉花糖都過著既定而單調的生活,甚至從來沒想過自己能做些什麼,但是有著豐富想像力的棉花糖,啟動了遠大夢想的發想,發現自己不凡的價值,創造了豐美的生命。
就讓閱讀世界裡瑰奇的想像開啟孩子浩瀚的視野,看見自己以及世界無限的可能,這是創造力的滋養,是醞釀夢想的美好起始,也是支援各種思考與創意成形與實現的無限可能。
培養良好的生活習慣
好行為逐漸養成好習慣,幼兒時期正是形塑各種生活行為,進而培養好習慣的關鍵時期,因此,幼兒閱讀的主題常有各種生活的學習,喜歡模仿的幼兒從故事裡角色的言行舉止潛移默化,在生活裡效法與實踐。
各種幼兒繪本裡涵蓋吃飯、睡覺、洗澡、上廁所、刷牙、穿衣等等好習慣的養成,比起父母不厭其煩的耳提面命,故事裡的生動情節可以發揮學習遷移的成效,例如:這本《豬豬髒兮兮》,巴戈狗豬豬脾氣壞又沒禮貌,還喜歡弄得全身髒兮兮,又不愛洗澡,東躲西逃,搞得一團亂,最後這隻又髒又臭的老狗,為什麼願意洗澡了呢?就從故事的潛移默化,讓小寶寶自然而然培養良好的生活習慣。
品格教育
和良好的生活習慣一樣,「品格教育」也是幼兒時期的重要滋養,所謂「德為成人之本」,若缺乏良善,聰明才智也可能成為罪惡的溫床。品格教育不是教條或口號,而是從內到外如一的善念與善行,是四下無人時的良善思想與作為,和孩子共讀,在人生的起始,認識良善、喜愛良善、做出良善,讓書裡的善念引領善行,在故事裡找到行為的典範,因著正念的滋養與故事的典範,以品格作為生命的沃土,在小小心靈埋下善念的種子,日後即能長成正直茁壯的大樹。
品格教育是個通詞,包括誠實、友善、勇氣、關懷、正直、助人……等各個德目,藉由每本繪本一個或含括數個上述的主題,涵養孩子的好品格。例如:繪本《膽小的狐狸》,書中的狐狸勇敢做自己,以良善的力量,改變了整個森林,浸濡其中的小讀者也從而在故事的正向善念及勇氣裡潛移默化。記得兒子小學時社會科考試,回家後對我說︰「為什麼這個還要考啊!這不是生而為人就應該知道的事嗎?」孩子所說的:「生而為人就應該知道的事」來自幼兒時期閱讀的滋養,不是教科書上的教條馴化,而是繪本故事的感化,因此,幼兒讀繪本減輕了父母教養的負擔,在人生還像一張白紙的幼兒時期,給予正向的滋養,知道何者該行,何者不該為,父母就不須為日後矯正孩子層出不窮的偏差行為傷腦筋,教養就會越來越輕鬆。
情感教育
現今幼兒發展理論認為:幼兒情感教育是兒童身心健康的基礎,因為情緒影響幼兒的自我意象與對應外界環境的方式,更直接反應在幼兒的行為表現上,近年來在幼兒學習議題上倍受重視。整體而言,情感教育包括認識各種情緒,進而可以覺察情緒,適切表達情感、情緒調控與抒解,並且認知與同理他人的情緒,建立良好的人際關係等等,這雖然也是一輩子的功課,但是情緒的抒發、情感關係的建立對幼兒的健全心理發展也十分重要,家長卻常常忽視幼兒情感教育的重要性,認為孩子哭鬧是因為還小不懂事,或是對於孩子的負面情緒,像是耐挫力不足、情緒失控等等的脫序行為也常感無能為力,常常以嚇阻的方式來壓制,於是孩子長大後也不知道如何疏解負面的情緒,影響人際關係及社會行為。
以情感教育為題材的幼兒繪本依照幼兒的認知能力量身打造,貼近幼兒的心理及生活方式,藉由故事的同理,在生動的故事裡認識各種情緒,並且學習抒解負面情緒,涵養良好情緒,培養樂觀的生活態度,進而產生建設性的改造行為。
以這本繪本《別忘了你的暴龍》為例,有一天恐龍德克斯特被主人遺忘在候診室中,他等著小主人回來找他,過了很久,還是不見小主人回來,於是產生了焦慮、恐懼,孤獨等等情緒,從書中恐龍的處境感同身受,與書中的各種情緒產生共鳴,從中認識各種情緒,覺察各種情緒是如何產生的,並學習如何解決問題、紓解情緒,這樣的書本不只是孩子成長的好幫手,也給予大人教養的啟發。
培養專注力、觀察力與記憶力等學習能力
知識學習是一輩子的事,對於幼兒而言,重要的不是急於知識灌輸,除了學習興趣,還有學習先備能力的養成,像是專注力、觀察力、記憶力等。注意力無法集中的孩子,常常在學習時分心,成效有限﹔而缺乏觀察力與記憶力的學習也往往淺薄不生根。有趣的繪本能夠涵養閱讀的興趣,精彩的故事及生動的圖像吸引孩子走入故事情境裡,不覺時間的流逝,從中也培養了專注力。除了閱讀行為本身對於前述能力養成的助益,許多為幼兒量身打造的繪本也聚焦在觀察力、專注力以及記憶力的學習,例如:這本《阿福在哪裡?》,故事裡的阿福是動物園裡的可愛貓熊,今天頑皮的阿福決定逃出動物園,出發去探險!小朋友一起來找一找阿福去哪裡了,書裡的每一頁好像都藏有「阿福」的蹤跡,乍看以為找到阿福了,其實是貓熊氣球、貓熊背包、貓熊玩偶,或者是貓熊裝……到底阿福在哪裡呢? 每個頁面都有特意安排的小細節,有待小朋友睜大眼睛仔細觀察!聰明的寶寶找到阿福了嗎?在這樣與書本互動的玩興裡,可以訓練寶寶的記憶力、專注力、觀察力等等,為日後的學習奠立良好的基礎。
智能開發
許多家長在意孩子的學業表現,急著在幼兒時期買來練習本,讓幼兒練習寫字或寫數字,然而因為此時幼兒的小肌肉發展未健全,寫起字來不但吃力,也因為這樣的操練只是文字與數字「形」的記憶,並沒有意義上連結,因而缺乏興趣。文字或數字是學習的工具與媒介,更重要的是如何運用這些工具來展開深廣的學習。因此,常常見到學齡學童很會演算數字,卻因為無法理解數學題目的敘述而未能列出算式,空會演算也徒勞無功,或是背了許多好詞佳句,寫作時卻一個字也寫不出來。幼兒時期與其操練文字與數字的習寫,不如先建立數學及語文的基礎認知,疏通已知與未知連結的理解途徑,建構大腦的認知網絡,智力升級,聰明領先。
幼兒的適齡繪本以幼兒能夠理解的語彙搭配生動圖畫,說著一個個有趣的故事,能夠引起幼兒的興趣,並且提供文字與數字的活用情境。例如:將數字融入在故事情境裡,像是:爸爸給了美華一顆糖果,奶奶給了三塊餅乾……,同時,在語文學習上,不但可以大量的汲取新語詞,也能啟動腦中先備經驗和已知語彙的讀取與活用,在活學活用裡舉一反三、觸類旁通,
例如這本《今天,我們來說故事:走進故事小徑,創造一個故事》,書中沒有既定的故事內容,而是透過書裡圖像如迷宮的路徑,讓孩子決定要走哪條路,並且觀察圖畫裡的角色、物件以及動作、行為等等元素來發想故事,例如:遇到什麼人?要去哪裡?做了或發生哪些事?接續頁面發展故事的情節,串連出生動有趣的故事,並且可以一再地重新發展各式各樣的故事組合,創造故事的無限可能。這時,不只是大人說故事給孩子聽,孩子也可以說故事給大人聽,在大人的陪伴與傾聽裡,孩子透過故事情境發展文字與數字的認知,啟動創造力與表達力,在這樣的智能開發裡,不但有助於現階段幼兒的口語表達能力,也為日後的學習奠立穩健的基礎。
知識啟蒙
比起知識灌輸,幼兒時期更重要的是知識的啟蒙,因為知識的學習永無止境,在幼兒知識萌芽的此時,觸動學習的好奇心,涵養學習的動機與自主學習的行為,為日後浩瀚的知識學習奠立良好的底蘊。
為幼兒量身打造的知識繪本有圖像、圖解或是生動的故事引領,不論是數學、科學、自然、社會、藝術等知識學習,都像旅行或探險一樣有趣,也配合幼兒的認知能力,淺顯易懂,而非父母眼中文字較多的學齡兒童讀物提早閱讀。以這本《給我一點太空!》為例,跟著從小就夢想成為太空人的烏娜上太空,探索神秘的太陽系。哇!土星有炫目的行星環,金星的平均溫度是465 ˚C!天王星被硫化氫團團圍繞,散發出臭雞蛋的味道,海王星冷颼颼,平均溫度是-214 ˚C,當然她也發現了一顆閃閃發光的藍色行星,正是我們居住的地球……,這樣的學習有生動的故事與探索的無盡想像,以知其然也知其所以然的知識理解與建構取代填鴨灌輸,相信更能啟動繼續探索宇宙與知識的無限想望,在孩子心中埋下知識的種子,日後長成一棵茂密豐美的智慧之樹。
2歲以後的寶寶還是不愛閱讀嗎?或者爸爸媽媽走入書店及圖書館想為寶寶找書閱讀,看到琳瑯滿目的繪本不知如何選擇?在我的教學經驗裡發現:許多家長反映寶寶對於閱讀沒有興趣,常常都是選書的問題,那麼就根據這一章的介紹,選擇為幼兒量身打造的書本吧!適齡的讀物呼應寶寶的認知能力,讀來生動有趣,同時也調配了此時心智成長的必要養分,不要想著孩子立即就能從書裡攝取廣博的知識,這樣急切的立意往往會左右你的選書導向,容易發生「小」孩穿「大」衣的現象,因為讀不懂而造成寶寶沉重的負擔,或是搞壞閱讀的胃口。就如同本章的書籍選擇指引示例,先了解此時寶寶心智發展的需求與關鍵學習力,選擇適齡讀物,調配寶寶全方位且均衡的成長配方。幼兒時期的閱讀經驗對往後的閱讀興趣、習慣影響深遠,適時提供適合的讀物,吸引寶寶的閱讀興趣,一本讀過一本,逐漸涵養閱讀習慣,也掌握了學習關鍵,協助寶寶快樂成長。
與幼兒的共讀
將寶寶抱在懷裡或是依偎身旁共讀,從溫暖的肢體接觸接引心靈的親密交流,放慢語速,不要太急切,讓幼兒從容進入書中的情境裡。2 到3 歲的幼兒已經具備基本的語言表達能力,鼓勵寶寶互動對話,逐漸擴展你和寶寶句子的長度,活化表達能力。同時,這時的寶寶喜歡模仿大人的說話和行為,如果平日有親子共讀的習慣,幼兒也會模仿大人說故事的方式,漸漸複製閱讀的行為,會自己翻書、看書,甚至也會說故事給大人聽。這樣的親子共讀不只父母帶寶寶進行,全家人也都可以參與,不同的共讀對象可以給予孩子更多的發現與不同的刺激。就從繪本有趣的情節、生動的畫面,搭配溫馨愉悅的共讀語言,觸動寶寶的閱讀興趣,滿足此時的好奇探索,促進寶寶的認知發展,從中培養良好的生活習慣,滿足愛與安全的需求,開發智能,啟蒙知識學習,語言表達、想像力、觀察力、專注力、情感及品格教育,還有美感等等也都得到良好的陶冶,就從這樣的學習底蘊,預約孩子豐美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