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名:母愛的療癒,解放童年負面親子關係
原文書名:母ェゎ重ェゑサギネヘスゆ-墓守娘ソ嘆わ
產品代碼:
9789862590270系列名稱:
暢銷精選系列編號:
53定價:
240元作者:
信田佐代子譯者:
黃琳雅頁數:
192頁開數:
14.8x21裝訂:
平裝上市日:
20140305出版日:
20140305出版社:
世潮出版有限公司CIP:
544.141市場分類:
育兒,親子教育產品分類:
書籍免稅聯合分類:
健康生活類- ※在庫量小
商品簡介
「有時,我在半夜醒來,會突然興起一股想要殺掉母親的念頭,我真得好害怕……」
從小就在母親的期望下長大,過著由母親遙控的所有人生,大學、就業、婚姻,母親都一手決定,原來,到達終點的是母親 ,並不是自己。
不知道如何面對母親,想從僵局中逃脫?
母親變成給予女兒壓力的重擔卻不自知?
原來不只是我有這種問題!
如果你也深受「母女關係」所苦,翻開本書,是你受到祝福的開始!
「媽媽都是因為愛我才這麼做的。」
35歲的女兒還沒起床,母親突然拿著女兒公寓的備份鑰匙大喇喇進來,開始打掃、碎碎念、做早餐……
「我女兒是不是得了憂鬱症?」
女兒不整理房間、刻意迴避母親、很晚才返家,擔心的母親開始蒐集證據去找心理諮商,因為不按照母親期望過生活的女兒,肯定是得了憂鬱症……
作者根據心理諮商經驗,
以實際案例具體介紹母女關係中的各種困擾,
帶你從根本找出原因,
並提供實際解決方法,
讓母愛療癒彼此,
重新找回與母女之間不再沉重的「親密關係」!
讓孩子痛苦的六大類型母親
【獨裁者型】母親=法律=一切
【殉教者型】要女兒永遠為母親得犧牲感到罪惡
【志同道合型】一路伴隨成長讓女兒無法掙脫羈絆
【騎師型】不斷鞭策女兒以滿足個人的欲望
【忌妒型】深覺女兒的存在威脅自己的地位
【贊助者型】名為支持實則剝奪女兒自主權
目錄:
一、母親是沉重負荷──從各種案例進行分析
Ⅰ
●為母親而考的國中入學測驗
§達成目標的不是我
§不論到哪裡都寸步不離
●母親與女兒是「命運共同體」
§罹患酒精上癮症的父親
§孤女的願望
§我想當男人
§從紫羅蘭變成妖怪
§替母親買墓地
●重男輕女的母親
§亙久不變的母親形象
§母親、兒子與口紅
§成為負面教材的父親
§母親對孩子的差別待遇
●回過神來已落入圈套
§母親所挑選的公寓以及備份鑰匙
§體力充沛的母親
§未來藍圖
Ⅱ
●掩蓋自己的不幸
§憎恨與憤怒的氛圍
§「我女兒是不是得了憂鬱症?」
§希望女兒快點結婚離家,生產完後再回來
§名為「擔心女兒的母親」的安全地帶
●戰後嬰兒潮世代母親的痛苦
§純愛觀(Romantic love ideology)
§女兒是唯一希望
§放棄理解
Ⅲ
●透過互相傷害而加深的羈絆
§《擁抱光的朋友啊》一書當中的母女關係
§不該看的情景
§親子角色的對調
●父親在哪裡?
§成為父親時的猶豫
§終歸是母親的責任嗎?
§感覺不到玫瑰花的美
§不被期待也無所謂
●天真無邪的獨裁者
§這十年來的變化
§看似天真無邪的狡猾
§與女兒之間的一體感出現裂痕
二、何謂母親?
●徹底分析母親
【1】獨裁者型母親──身為隨從的女兒
【2】殉教者型母親──為永遠的罪惡感所苦的女兒
【3】志同道合型母親──無法掙脫羈絆的女兒
【4】騎師型母親──身為代跑者的女兒
【5】嫉妒型母親──被摘除新芽的女兒
【6】贊助者型母親──被剝奪自主權的女兒
●該如何看待母親?
§為什麼會創造出母性本能?
§自我犧牲的價值
§吞噬愛的詭計
三、從迷宮中逃脫──解決問題的開端
●給母親的處方箋
§母親前來做心理諮商的原因
§先從教育課程開始
§團體心理諮商的效果
§隱藏的課題
●給父親的處方箋
§位於空虛中心的父親
§登場父親的類型
§爸爸集團的目標
●給守墓女兒的處方箋
§察覺自身的憤怒
§罪惡感是必要經費
§尋找夥伴
§嘗試接受心理諮商
§說NO是給母親的優待
§與母親之間的關係能夠保持距離嗎?
後記
內文試閱:
2 母親是沉重負荷
──從各種案例進行分析
Ⅰ
為母親而考的國中入學測驗
抵達終點的不是我
每當寒風刺骨的深冬夜晚,小光的心情總會沉重地難以言喻。明明那件事已過了十年以上之久,不知怎地還是會莫名地嘆氣。
以前每到晚上十一點,只要一走出燈火通明的教室,總會看到母親將車停在停車場,口吐白霧地等待小光。在國中入學測驗迫在眉睫的季節,夜間特設講座的教室前總會有一大群和母親一樣的家長們,站在教室外等待孩子下課。那群家長們的姿態宛如殉教者般充滿虔誠,沒有一位家長是待在暖氣的車內悠閒等待孩子下課的。
「看到小光不惜犧牲睡眠時間用功讀書,做媽媽的當然也不能夠放鬆。」母親的雙眼閃耀著光芒,以堅定的口吻說出了宣言。為了祈求小光金榜題名,母親不但戒茶祈願(是指在一定期間戒掉喝茶習慣向神明許願)、每天開車接送她上特訓課,以及煮宵夜。當然,宵夜的菜單也相當符合營養學要求。相對於這樣熱心教育的母親,父親就如同在觀看一匹朝著終點奔馳的賽馬般,只是在一旁遠觀。即使到了現在,一回想起當時的情景,小光的腦中就會浮現出「同志」兩個字。沒錯,我和媽媽是一起奮鬥的同志。直到現在,她偶然還是會回想起當時那股異常高昂,又像是被捲入奔流中的感覺。
小光公司的同事真紀子在員工餐廳吃飯時,告訴過她:「我一直覺得,我現在所學到的知識幾乎都是以前在○○補習班學到的。從上國中以後一直到大學畢業為止,我就沒有像當時在補習班那般拚命K書了。」真紀子的這一番話彷彿道出了自己的心聲,讓小光手中的筷子不自覺地掉在桌上。真紀子說的一點都沒有錯。在國中入學考之後的十年來,小光的學生生活如同泡在溫水般地放鬆舒適。就連大學入學考,只要照著學校提供的讀書計畫表努力熟讀的話,就能輕鬆應付考試。在這之後,她就沒有過像國中入學考時那樣地絞盡腦汁的經驗了。
這家公司位於一棟摩天大樓內,在日本是家無人不知無人不曉的大公司。尤其是從該公司的員工餐廳所看到的景緻,甚至還週期性地成為週刊雜誌的報導主題。只要透過一大片玻璃窗向西望去,就能在晴朗無雲的日子裡清楚地看到富士山。每當跟朋友談起這件事時,大家總是豎起大拇指讚道:「好羨慕喔!果然菁英就是不一樣……」
「每天看富士山,我都看到想吐了。」小光以相當厭煩的口吻向我訴說。說的也是,登上山頂後看著萬里無雲的山麓景色,心中的感動頂多持續三秒鐘,說完「哇,好美啊!」後就結束了。這一點我感同身受,用力地點頭認同。
某一天,小光突然想辭掉這家相當知名、名列就職排行企業榜首公司的工作。可是她卻遲遲無法下定決心,於是前來做心理諮商。或許大家會覺得,連辭職這種小事也需要做心理諮商嗎?其實這種情況並不稀奇。既然如此,為什麼辭職對小光來說是一大問題呢?
小光在考上A中學後,她的母親像是自己處在人生巔峰期般地欣喜若狂。「這一天我已經等好久了,我就是為了這天的到來才忍耐到現在。」母親的臉上湧出滂沱的淚水,在這凜冽的二月,多雲的天氣,母親的臉上充滿喜悅,就像是在奧運的馬拉松比賽抵達終點一樣。至於小光臉上露出什麼樣的表情,母親根本就不放在眼裡。「原來,抵達終點的是媽媽才對。」這時,小光才恍然大悟。
「妳是說當時嗎?上榜了我當然很開心。我是為了讓媽媽高興才這麼努力讀書,我們兩人就像在走兩人三腳一樣,所以那時候真的很高興。」她望向遠方。在那之後的國高中六年一貫教育的期間,小光在重視系統化考試教育以及表面上自由的校風中,輕而易舉地維持頂尖的成績。到了選填志願之時,母親告訴她:「文組的第一志願當然就是T大法學院囉!」接著,母親繼續滔滔不絕地說:「而且在學期間通過司法考試者的比率也很高……」看在小光眼裡,她開始覺得母親彷彿是我人生的領導者,早在很久已前就替我做好人生規劃、畫好人生藍圖。從那時候起,她開始覺得母親變得有些討厭。可是現實生活中,如果缺少母親的奉獻協助的話,她根本什麼都辦不到。母親總是早上五點就起床,幫她做營養豐富的便當;從來不干涉她的交友關係,對於學業上的開銷也未曾吐過半句怨言。同年齡層的其他母親,大多熱衷於上健身房或美容院,只有母親一人始終過著清心寡欲的生活。就算小光勸她「應該要好好地打扮自己」,她也聽不進去。有一次小光對母親半開玩笑地抱怨說:「媽媽也應該試著尋找自己的生存意義。」結果母親就擅自到她房間的書架上拿了一本《法學入門》,還很認真地用麥克筆劃起重點,最後讀完整本書。小光覺得這一幕深深地烙印在她的腦海中,但她盡可能不去多想。然後,母親說:「考上T大法學部的感覺,就像用模型擠出寒天麵條般地輕而易舉。」原本以為這是一所入學門檻極高的大學,可是母親那句「輕而易舉」的發言,卻讓她露出一臉厭煩透頂的表情。
那張以Y講堂為背景,小光與母親一起比出勝利手勢的照片,至今仍然掛在客廳牆上。照片中,站在小光與母親後方的父親則是一臉不好意思的表情,看起來就像是附屬品一樣。
不論到哪裡都寸步不離
小光生平第一次反抗母親是在拒絕參加司法考試時。那時,母親早就在入學典禮結束回家的途中,拿了不少張以通過司法考試為目標的社團宣傳單。小光看了這些傳單,就跟母親據理力爭地說:「妳知道我最討厭與他人爭吵,根本不適合走這一行。」據說,她大概花了快一年的時間才說服母親打消逼她參加司法考試的念頭。儘管如此,母親仍然極力勸她:「嗯,好吧,那不然就當國家公務員好了,像是財務省官員也不錯。對了,跟雅子妃一樣到外務省如何?當外交官也是不錯的選擇,如果妳要前往歐洲赴任的話,媽媽也陪妳一起去吧!」母親彷彿孩子似地東挑西揀,就像是在餐廳挑選菜單一般,一臉高興地拿不定主意。
小光不知該如何向母親說明,因此心裡始終有一塊疙瘩,就這樣度過了大學四年。她也曾想過索性故意當掉學分退學算了,不過她自己也很清楚,這樣的抵抗只會自找苦吃。最重要的是,一想到母親會為了自己做出何種瘋狂的舉動,就不禁感到毛骨悚然。小光不但沒有事先跟母親商量就加入登山社,而且放假時就會去登山。同時,她也沒有填寫報考國家公務員考試的申請書。
有一天,母親一臉擔憂地問她:「妳打算進哪家公司上班?」
「哎,該來的還是來了。」小光這麼想,心臟彷彿快要跳出般。小光沒有事先跟母親商量,已自己擬定好了計畫。社團裡有個學長打算創立一家創投公司,她想在學長的公司工作,試試自己的能力,等工作個四、五年後再到美國的研究所進修。當小光告訴母親自己的計畫後,母親的臉上一陣蒼白,嘴唇顫抖地說:
「我絕對不准妳去!為什麼要擅自決定……我怎麼可能會讓妳過著看不到未來前途的人生?妳以為媽媽是為了什麼而活的?不行,我絕對不答應!」母親淚如雨下,她沒有擦拭淚水,繼續滔滔不絕地說。然而,就在這之後,母親卻又一臉平靜地慢慢地從放在櫃子上的袋子裡取出資料。「這些是公司的簡介資料。妳看,這都是媽媽上網調查後所列印出來的資料。不論妳選擇哪一家公司,都不會讓妳丟臉的」、「我已經向親戚的叔叔伯伯們打聽過了,這幾家可都是鼎鼎有名的公司喔」。
小光一臉沉重地看著這些資料,眼前突然一陣頭暈目眩。不論她走到哪裡,母親都始終堅決地介入她的人生,難道就沒有辦法逃離母親的掌控嗎?小光覺得自己早已精疲力盡。
之後的一切,都按照母親的腳本發展。小光擬定與母親一同拜訪公司的計畫,同時也買了面試穿的套裝,並拜訪了幾家公司。當然,母親也跟在小光的身後,兩人保持絕佳的距離,這是為了避免對方認定有母親偕同來訪的策略。拜訪的幾家公司當中,最受到母親青睞的就是小光現在的公司。當母親抬頭仰望這座高聳的白色辦公大樓時,若有所感地喃喃說道:「天啊,這座大樓與爸爸的公司根本是天差地別嘛!」看到母親滿意的表情,小光更加確定就是這家公司了。就這樣,小光就職的公司就此定案──當然是由母親所決定。
小光進入公司即將邁入第三年,然而每到假日時,母親總是勤快地幫她洗內衣褲。不僅如此,房間也每天用吸塵器清掃乾淨。到了晚上,小光就在白天時就曬好的溫暖棉被當中入睡。當小光從車站打手機回家說:「我現在已經到車站了。」不論時間多晚,母親總會替她準備好熱騰騰的晚餐。當母親問她「要不要來杯啤酒?」時,她也順著意乾了一杯,隨後母親也一臉高興地起鬨說:「那媽媽也來喝一杯吧!」小光低聲地喃喃說道:「這根本就像中年大叔般的生活嘛。」
「有時,我會在夜半時分醒來。這時,我總會興起一股想殺掉母親的念頭,真的好害怕……」小光一邊訴說這是她頭一次告訴別人這件事,並哭得相當激動。想必那位精力與體重增加成正比的母親,無法想像自己的女兒現在有多麼痛苦吧?根據我長年的經驗來看,我更加確信一點:像這對母女般帶有悲劇性的關係,其實並不少見。
「有時,我在半夜醒來,會突然興起一股想要殺掉母親的念頭,我真得好害怕……」
從小就在母親的期望下長大,過著由母親遙控的所有人生,大學、就業、婚姻,母親都一手決定,原來,到達終點的是母親 ,並不是自己。
不知道如何面對母親,想從僵局中逃脫?
母親變成給予女兒壓力的重擔卻不自知?
原來不只是我有這種問題!
如果你也深受「母女關係」所苦,翻開本書,是你受到祝福的開始!
「媽媽都是因為愛我才這麼做的。」
35歲的女兒還沒起床,母親突然拿著女兒公寓的備份鑰匙大喇喇進來,開始打掃、碎碎念、做早餐……
「我女兒是不是得了憂鬱症?」
女兒不整理房間、刻意迴避母親、很晚才返家,擔心的母親開始蒐集證據去找心理諮商,因為不按照母親期望過生活的女兒,肯定是得了憂鬱症……
作者根據心理諮商經驗,
以實際案例具體介紹母女關係中的各種困擾,
帶你從根本找出原因,
並提供實際解決方法,
讓母愛療癒彼此,
重新找回與母女之間不再沉重的「親密關係」!
讓孩子痛苦的六大類型母親
【獨裁者型】母親=法律=一切
【殉教者型】要女兒永遠為母親得犧牲感到罪惡
【志同道合型】一路伴隨成長讓女兒無法掙脫羈絆
【騎師型】不斷鞭策女兒以滿足個人的欲望
【忌妒型】深覺女兒的存在威脅自己的地位
【贊助者型】名為支持實則剝奪女兒自主權
目錄:
一、母親是沉重負荷──從各種案例進行分析
Ⅰ
●為母親而考的國中入學測驗
§達成目標的不是我
§不論到哪裡都寸步不離
●母親與女兒是「命運共同體」
§罹患酒精上癮症的父親
§孤女的願望
§我想當男人
§從紫羅蘭變成妖怪
§替母親買墓地
●重男輕女的母親
§亙久不變的母親形象
§母親、兒子與口紅
§成為負面教材的父親
§母親對孩子的差別待遇
●回過神來已落入圈套
§母親所挑選的公寓以及備份鑰匙
§體力充沛的母親
§未來藍圖
Ⅱ
●掩蓋自己的不幸
§憎恨與憤怒的氛圍
§「我女兒是不是得了憂鬱症?」
§希望女兒快點結婚離家,生產完後再回來
§名為「擔心女兒的母親」的安全地帶
●戰後嬰兒潮世代母親的痛苦
§純愛觀(Romantic love ideology)
§女兒是唯一希望
§放棄理解
Ⅲ
●透過互相傷害而加深的羈絆
§《擁抱光的朋友啊》一書當中的母女關係
§不該看的情景
§親子角色的對調
●父親在哪裡?
§成為父親時的猶豫
§終歸是母親的責任嗎?
§感覺不到玫瑰花的美
§不被期待也無所謂
●天真無邪的獨裁者
§這十年來的變化
§看似天真無邪的狡猾
§與女兒之間的一體感出現裂痕
二、何謂母親?
●徹底分析母親
【1】獨裁者型母親──身為隨從的女兒
【2】殉教者型母親──為永遠的罪惡感所苦的女兒
【3】志同道合型母親──無法掙脫羈絆的女兒
【4】騎師型母親──身為代跑者的女兒
【5】嫉妒型母親──被摘除新芽的女兒
【6】贊助者型母親──被剝奪自主權的女兒
●該如何看待母親?
§為什麼會創造出母性本能?
§自我犧牲的價值
§吞噬愛的詭計
三、從迷宮中逃脫──解決問題的開端
●給母親的處方箋
§母親前來做心理諮商的原因
§先從教育課程開始
§團體心理諮商的效果
§隱藏的課題
●給父親的處方箋
§位於空虛中心的父親
§登場父親的類型
§爸爸集團的目標
●給守墓女兒的處方箋
§察覺自身的憤怒
§罪惡感是必要經費
§尋找夥伴
§嘗試接受心理諮商
§說NO是給母親的優待
§與母親之間的關係能夠保持距離嗎?
後記
內文試閱:
2 母親是沉重負荷
──從各種案例進行分析
Ⅰ
為母親而考的國中入學測驗
抵達終點的不是我
每當寒風刺骨的深冬夜晚,小光的心情總會沉重地難以言喻。明明那件事已過了十年以上之久,不知怎地還是會莫名地嘆氣。
以前每到晚上十一點,只要一走出燈火通明的教室,總會看到母親將車停在停車場,口吐白霧地等待小光。在國中入學測驗迫在眉睫的季節,夜間特設講座的教室前總會有一大群和母親一樣的家長們,站在教室外等待孩子下課。那群家長們的姿態宛如殉教者般充滿虔誠,沒有一位家長是待在暖氣的車內悠閒等待孩子下課的。
「看到小光不惜犧牲睡眠時間用功讀書,做媽媽的當然也不能夠放鬆。」母親的雙眼閃耀著光芒,以堅定的口吻說出了宣言。為了祈求小光金榜題名,母親不但戒茶祈願(是指在一定期間戒掉喝茶習慣向神明許願)、每天開車接送她上特訓課,以及煮宵夜。當然,宵夜的菜單也相當符合營養學要求。相對於這樣熱心教育的母親,父親就如同在觀看一匹朝著終點奔馳的賽馬般,只是在一旁遠觀。即使到了現在,一回想起當時的情景,小光的腦中就會浮現出「同志」兩個字。沒錯,我和媽媽是一起奮鬥的同志。直到現在,她偶然還是會回想起當時那股異常高昂,又像是被捲入奔流中的感覺。
小光公司的同事真紀子在員工餐廳吃飯時,告訴過她:「我一直覺得,我現在所學到的知識幾乎都是以前在○○補習班學到的。從上國中以後一直到大學畢業為止,我就沒有像當時在補習班那般拚命K書了。」真紀子的這一番話彷彿道出了自己的心聲,讓小光手中的筷子不自覺地掉在桌上。真紀子說的一點都沒有錯。在國中入學考之後的十年來,小光的學生生活如同泡在溫水般地放鬆舒適。就連大學入學考,只要照著學校提供的讀書計畫表努力熟讀的話,就能輕鬆應付考試。在這之後,她就沒有過像國中入學考時那樣地絞盡腦汁的經驗了。
這家公司位於一棟摩天大樓內,在日本是家無人不知無人不曉的大公司。尤其是從該公司的員工餐廳所看到的景緻,甚至還週期性地成為週刊雜誌的報導主題。只要透過一大片玻璃窗向西望去,就能在晴朗無雲的日子裡清楚地看到富士山。每當跟朋友談起這件事時,大家總是豎起大拇指讚道:「好羨慕喔!果然菁英就是不一樣……」
「每天看富士山,我都看到想吐了。」小光以相當厭煩的口吻向我訴說。說的也是,登上山頂後看著萬里無雲的山麓景色,心中的感動頂多持續三秒鐘,說完「哇,好美啊!」後就結束了。這一點我感同身受,用力地點頭認同。
某一天,小光突然想辭掉這家相當知名、名列就職排行企業榜首公司的工作。可是她卻遲遲無法下定決心,於是前來做心理諮商。或許大家會覺得,連辭職這種小事也需要做心理諮商嗎?其實這種情況並不稀奇。既然如此,為什麼辭職對小光來說是一大問題呢?
小光在考上A中學後,她的母親像是自己處在人生巔峰期般地欣喜若狂。「這一天我已經等好久了,我就是為了這天的到來才忍耐到現在。」母親的臉上湧出滂沱的淚水,在這凜冽的二月,多雲的天氣,母親的臉上充滿喜悅,就像是在奧運的馬拉松比賽抵達終點一樣。至於小光臉上露出什麼樣的表情,母親根本就不放在眼裡。「原來,抵達終點的是媽媽才對。」這時,小光才恍然大悟。
「妳是說當時嗎?上榜了我當然很開心。我是為了讓媽媽高興才這麼努力讀書,我們兩人就像在走兩人三腳一樣,所以那時候真的很高興。」她望向遠方。在那之後的國高中六年一貫教育的期間,小光在重視系統化考試教育以及表面上自由的校風中,輕而易舉地維持頂尖的成績。到了選填志願之時,母親告訴她:「文組的第一志願當然就是T大法學院囉!」接著,母親繼續滔滔不絕地說:「而且在學期間通過司法考試者的比率也很高……」看在小光眼裡,她開始覺得母親彷彿是我人生的領導者,早在很久已前就替我做好人生規劃、畫好人生藍圖。從那時候起,她開始覺得母親變得有些討厭。可是現實生活中,如果缺少母親的奉獻協助的話,她根本什麼都辦不到。母親總是早上五點就起床,幫她做營養豐富的便當;從來不干涉她的交友關係,對於學業上的開銷也未曾吐過半句怨言。同年齡層的其他母親,大多熱衷於上健身房或美容院,只有母親一人始終過著清心寡欲的生活。就算小光勸她「應該要好好地打扮自己」,她也聽不進去。有一次小光對母親半開玩笑地抱怨說:「媽媽也應該試著尋找自己的生存意義。」結果母親就擅自到她房間的書架上拿了一本《法學入門》,還很認真地用麥克筆劃起重點,最後讀完整本書。小光覺得這一幕深深地烙印在她的腦海中,但她盡可能不去多想。然後,母親說:「考上T大法學部的感覺,就像用模型擠出寒天麵條般地輕而易舉。」原本以為這是一所入學門檻極高的大學,可是母親那句「輕而易舉」的發言,卻讓她露出一臉厭煩透頂的表情。
那張以Y講堂為背景,小光與母親一起比出勝利手勢的照片,至今仍然掛在客廳牆上。照片中,站在小光與母親後方的父親則是一臉不好意思的表情,看起來就像是附屬品一樣。
不論到哪裡都寸步不離
小光生平第一次反抗母親是在拒絕參加司法考試時。那時,母親早就在入學典禮結束回家的途中,拿了不少張以通過司法考試為目標的社團宣傳單。小光看了這些傳單,就跟母親據理力爭地說:「妳知道我最討厭與他人爭吵,根本不適合走這一行。」據說,她大概花了快一年的時間才說服母親打消逼她參加司法考試的念頭。儘管如此,母親仍然極力勸她:「嗯,好吧,那不然就當國家公務員好了,像是財務省官員也不錯。對了,跟雅子妃一樣到外務省如何?當外交官也是不錯的選擇,如果妳要前往歐洲赴任的話,媽媽也陪妳一起去吧!」母親彷彿孩子似地東挑西揀,就像是在餐廳挑選菜單一般,一臉高興地拿不定主意。
小光不知該如何向母親說明,因此心裡始終有一塊疙瘩,就這樣度過了大學四年。她也曾想過索性故意當掉學分退學算了,不過她自己也很清楚,這樣的抵抗只會自找苦吃。最重要的是,一想到母親會為了自己做出何種瘋狂的舉動,就不禁感到毛骨悚然。小光不但沒有事先跟母親商量就加入登山社,而且放假時就會去登山。同時,她也沒有填寫報考國家公務員考試的申請書。
有一天,母親一臉擔憂地問她:「妳打算進哪家公司上班?」
「哎,該來的還是來了。」小光這麼想,心臟彷彿快要跳出般。小光沒有事先跟母親商量,已自己擬定好了計畫。社團裡有個學長打算創立一家創投公司,她想在學長的公司工作,試試自己的能力,等工作個四、五年後再到美國的研究所進修。當小光告訴母親自己的計畫後,母親的臉上一陣蒼白,嘴唇顫抖地說:
「我絕對不准妳去!為什麼要擅自決定……我怎麼可能會讓妳過著看不到未來前途的人生?妳以為媽媽是為了什麼而活的?不行,我絕對不答應!」母親淚如雨下,她沒有擦拭淚水,繼續滔滔不絕地說。然而,就在這之後,母親卻又一臉平靜地慢慢地從放在櫃子上的袋子裡取出資料。「這些是公司的簡介資料。妳看,這都是媽媽上網調查後所列印出來的資料。不論妳選擇哪一家公司,都不會讓妳丟臉的」、「我已經向親戚的叔叔伯伯們打聽過了,這幾家可都是鼎鼎有名的公司喔」。
小光一臉沉重地看著這些資料,眼前突然一陣頭暈目眩。不論她走到哪裡,母親都始終堅決地介入她的人生,難道就沒有辦法逃離母親的掌控嗎?小光覺得自己早已精疲力盡。
之後的一切,都按照母親的腳本發展。小光擬定與母親一同拜訪公司的計畫,同時也買了面試穿的套裝,並拜訪了幾家公司。當然,母親也跟在小光的身後,兩人保持絕佳的距離,這是為了避免對方認定有母親偕同來訪的策略。拜訪的幾家公司當中,最受到母親青睞的就是小光現在的公司。當母親抬頭仰望這座高聳的白色辦公大樓時,若有所感地喃喃說道:「天啊,這座大樓與爸爸的公司根本是天差地別嘛!」看到母親滿意的表情,小光更加確定就是這家公司了。就這樣,小光就職的公司就此定案──當然是由母親所決定。
小光進入公司即將邁入第三年,然而每到假日時,母親總是勤快地幫她洗內衣褲。不僅如此,房間也每天用吸塵器清掃乾淨。到了晚上,小光就在白天時就曬好的溫暖棉被當中入睡。當小光從車站打手機回家說:「我現在已經到車站了。」不論時間多晚,母親總會替她準備好熱騰騰的晚餐。當母親問她「要不要來杯啤酒?」時,她也順著意乾了一杯,隨後母親也一臉高興地起鬨說:「那媽媽也來喝一杯吧!」小光低聲地喃喃說道:「這根本就像中年大叔般的生活嘛。」
「有時,我會在夜半時分醒來。這時,我總會興起一股想殺掉母親的念頭,真的好害怕……」小光一邊訴說這是她頭一次告訴別人這件事,並哭得相當激動。想必那位精力與體重增加成正比的母親,無法想像自己的女兒現在有多麼痛苦吧?根據我長年的經驗來看,我更加確信一點:像這對母女般帶有悲劇性的關係,其實並不少見。
作者簡介
信田佐代子
1946年出生。臨床心理士。原宿心理諮商所所長。御茶水女子大學大學院碩士課程修畢。曾任職於駒木野醫院、上癮問題臨床研究所附屬原宿諮詢室,1995年設立原宿心理諮商中心。目前提供受酒精上癮症、飲食障礙、家庭暴力、孩童虐待等所困擾的患者與其家人心理諮商服務。出版的著作有《成人兒童的物語》(文春文庫)、《家暴與虐待》(醫學書院)、《當深愛的家人崩潰之時》(岩波書店)、《家人收容所》、《結婚帝國 女人的歧路》(共著)(均為講談社出版)、《名為虐待的迷宮》(春秋社)、《透過心理諮商能夠做什麼》(大月書店)、《加害者能夠改變嗎?──凝視家暴與虐待》(筑摩書房)等。
行銷計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