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名:我是漫畫家:「漫畫之神」手塚治虫唯一親筆自傳(全球獨家隨書贈手塚漫畫書衣海報)

原文書名:ニゑゾ漫画家


9786263101999我是漫畫家:「漫畫之神」手塚治虫唯一親筆自傳(全球獨家隨書贈手塚漫畫書衣海報)
  • 產品代碼:

    9786263101999
  • 系列名稱:

    不歸類
  • 系列編號:

    RG8027X
  • 定價:

    499元
  • 作者:

    手塚治虫Tezuka Osamu
  • 譯者:

    謝仲其
  • 頁數:

    384頁
  • 開數:

    14.8x21
  • 裝訂:

    平裝
  • 上市日:

    20220606
  • 出版日:

    20220606
  • 出版社:

    麥田(城邦)
  • CIP:

    783.18
  • 市場分類:

    人物傳記(世界)
  • 產品分類:

    書籍免稅
  • 聯合分類:

    史地類
  •  

    ※在庫量小
商品簡介


《原子小金剛》、《怪醫黑傑克》、《火鳥》……
「日本漫畫之父」「漫畫之神」
手塚治虫生前唯一親筆自傳
★全球獨家隨書贈手塚漫畫書衣海報★


「日本的現代漫畫從手塚治虫開始,未來也將藉著手塚治虫繼續茁壯。」


漫畫到底是什麼?漫畫家又能做什麼?
漫畫巨匠一生堅持的漫畫學、波瀾壯閣的人生、飽含光榮與挫折的創作之路
收錄一百多頁圖文隨筆「我的漫畫記」 滿載漫畫大師珍貴創作心血

戰爭中差點失去雙手,數百張手稿在空襲下化為灰燼,學醫兼畫漫畫導致精神崩潰,
創造出風靡全球的動畫「原子小金剛」、公司卻瀕臨破產……
漫畫到底能帶來什麼?漫畫家又該做什麼?
即使抱持著掙扎,仍是要畫漫畫!漫畫大師波瀾壯闊的人生紀錄!


◆日本漫畫界一代宗師「漫畫之神」手塚治虫生前唯一一本親筆自傳
◆同時收錄一百多頁圖文隨筆「我的漫畫記」滿載第一手漫畫大師珍貴創作記錄
◆從童年、求學時期、戰後餘生、從醫兼畫漫畫、創立動畫公司,暢談創作與創業甘苦
◆經典作品《原子小金剛》、《緞帶騎士》、《森林大帝》的背後創作心血全揭露
◆來自知名漫畫家、小說家,蒐羅各方珍貴資料,日本戰後漫畫史第一手紀錄
◆收錄大師珍貴生活照、滿載歷史意義的資料照片,真實反映戰後漫畫界百態

漫畫就是虛幻;漫畫就是感傷。漫畫就是抵抗;漫畫就是媚俗……
漫畫是什麼?我們仍得不出結論。
只知道,漫畫將不斷地分裂、繁殖,逐步改變形貌,
與我們所在的世界一同進化。

《我是漫畫家》是日本漫畫界一代宗師手塚治虫親筆寫下、波瀾壯闊的人生談。從童年沉迷寶塚歌劇、迪士尼電影、天文學,到戰爭時期邊躲避炸彈邊畫圖;他出道成為漫畫家,卻在學醫與畫漫畫之間瀕臨精神崩潰;他一躍成為國民漫畫家,一手創立的動畫公司卻直直走下坡,更不得不公開坦承,自己深愛的作品,是輸給金錢與名聲的最大失敗……

「日本的現代漫畫從手塚治虫開始,未來也將藉著手塚治虫繼續茁壯。」手塚影響了後代無數漫畫家,並且奠定現代日本漫畫的基礎。而他終其一生,始終惦記著自己是為兒童創作,他將漫畫與社會做連結,向讀者傳遞生命的價值。並執著於探究,漫畫家到底該做什麼?

漫畫大師自述充滿光榮與挫折的海海人生,與世界大師華特迪士尼、史丹利庫柏力克、藤子不二雄的精采交往,同時也是手塚向各方小說家、漫畫家蒐羅而成的日本漫畫史第一手紀錄。同時收錄一百多頁圖文隨筆「我的漫畫記」,滿載大師珍貴的創作筆記與手稿。

★手塚治虫漫畫論★

◎漫畫就是虛幻。漫畫就是感傷。漫畫就是抵抗。漫畫就是自慰。漫畫就是古怪。漫畫就是情緒。漫畫就是破壞。漫畫就是傲慢。漫畫就是愛恨。漫畫就是媚俗。漫畫就是驚奇感(sense of wonder)。漫畫就是……依然沒有結論。現在、明天、後天,漫畫都將持續分裂、繁殖,逐步改變形貌。

◎漫畫具備的笑,是奠基在幽默精神之上的笑。根據倫敦動物園的調查,某種猿猴能夠表現出十七種近似笑的表情。人類已知至少有十倍以上的多樣笑容。但是,漫畫所包含的發笑元素,引發的必定是這當中最高等的笑容,萬不該與猿猴的笑容混為一談。

◎漫畫與科幻故事,兩種創作都存在著具備強烈諷刺性的遊戲之作;兩者編得不好都會被視為荒唐無稽;二者都是面向未來,蘊含年輕人取向的浪漫。

◎身處前途茫茫、不合理、不穩定的現代生活,能夠最快速而清楚地對周遭人們訴說自身積鬱的手段……恐怕還是這個被人稱作漫畫的表現手法吧。

◎要拂去當前的荒廢與虛無感,唯有靠幽默與歡笑才能達成。但是對當今的御用漫畫家,我們哪能夠期盼他們呢?

◎大學一下課,我就連忙跑到橋下偷偷變裝。把學生服塞進書包,穿上外套與貝雷帽,一介醫學系學生就搖身一變成了新人漫畫家。我像是怪盜亞森.羅蘋,悄悄往出版社走去。

◎沒有任何時代都會受到孩子歡迎的兒童漫畫。兒童會不斷更替、進步,所以如果十年前的兒童漫畫還能同樣暢銷,事情可就嚴重了,那表示這世界完全沒有進步。

◎貼近與妥協並不相同,不懂得掌握孩童心靈的兒童文化唯有敗北一途。若是帶著高高在上的態度強迫推銷:「這是好作品唷,快看!」機靈的孩子們是絕對不會靠過來的。

作者簡介


姓名:手塚治虫Tezuka Osamu
(一九二八—一九八九)
一九二八年出生於大阪府,由於生日當天也是明治天皇誕辰,於是父親將他命名為手塚治。五歲時,手塚全家搬至兵庫縣,鄰近當時的寶塚劇團發源地。受到地緣影響,手塚小時候便熱中於觀劇與演戲。此外,手塚自幼也沉迷於天文學和自然科學。他特別喜愛昆蟲,是個徹底的昆蟲狂,便為自己取了「治虫」這個筆名,從此沿用一生。

一九四六年,手塚在《少國民新聞》上連載四格漫畫《小馬日記》,這是手塚初次發表於商業刊物的作品。一九四七年,他與酒井七馬合作連載漫畫《新寶島》,本作品一別以往的四格漫畫形式,運用電影的分鏡與拍攝手法於紙本漫畫中,為「漫畫」這種表現形式帶來嶄新的概念。一九五○年,他帶著《森林大帝》的原稿走進《漫畫少年》編輯部,開始了個人的長篇漫畫連載。當時的手塚仍是醫學院學生,為了連載,他廢寢忘食地畫著漫畫,甚至上課時也總是低頭趕稿,教授不得不關切。在醫生與漫畫家兩個分歧之下,手塚毅然決定走上漫畫家之路。但他並未因此放棄學業,一九五一年,手塚畢業於大阪大學附屬醫學專門部,隔年通過國家考試,取得醫師執照。同年他開始執筆《原子小金剛》,廣受讀者好評。

一九五三年,手塚搬到東京,居住在名為「常盤莊」的破舊公寓。「常盤莊」後來孕育出諸多漫畫家如藤子.F.不二雄、赤塚不二夫等。當時的手塚已經是知名漫畫家,受到讀者與獎項肯定以外,也帶來許多嶄新的嘗試。例如《緞帶騎士》,便是公認日本第一部專為女性讀者而畫的少女漫畫。

一九六一年,手塚創立動畫公司「虫製作公司」,將《原子小金剛》改編為動畫,以每個禮拜三十分鐘的形式,在電視台播出。這是日本首次的動畫系列作品,很快便受到觀眾歡迎,甚至賣出國外版權,在世界各地上映。緊接著,手塚也將《新寶島》改編為動畫作品,作為日本首次長達一小時的電視動畫播出;《森林大帝》則是日本第一部彩色電視動畫系列。虫製作公司不斷推出受觀眾歡迎、國際間也給予高評價的動畫作品,手塚自身的漫畫創作也未做停歇。一九六七年,他生涯巔峰之作《火之鳥》開始連載。本作的故事橫跨現在與未來、揉合佛教輪迴概念與神話故事,探討無限永恆的生命與世界之大愛,手塚直到臨終時,作品最後一章〈現代篇〉仍未完成。

一九八九年,手塚因胃癌逝世於東京的半藏門醫院,享年六十歲。手塚過世後,日本政府授予他象徵對國家有特殊貢獻的瑞寶章。隔年,東京國立近代美術館設立手塚治虫回顧展,此展覽也是該美術館第一次為漫畫家所籌畫的回顧展。


譯者簡介


姓名:謝仲其

聲音藝術家、電腦作曲、劇場配樂、錄音、評論、企劃、翻譯。同時為動漫文化網路雜誌《逗貓棒電子報》專欄作家,撰文並翻譯多篇日文動漫畫業界報導及深度訪談,為華文僅見的第一手業界前線介紹。翻譯:《失蹤日記》《我很好》《攻殼機動隊1》《攻殼機動隊2》《世界第一簡單傅立葉分析》
 wolfenstein0_0@hotmail.com

書籍目錄


序|開場真難寫
從結論講起
《原子小金剛》是低級漫畫?

1|自暴自棄少年時
我的演戲瘋
天文學入門
治虫昆蟲記
初識漫畫電影
我的落語修業
強制修練所裡的日子
戰爭與漫畫

2|廢墟眾生相
各人各樣的戰後
「漫畫集團」創設
黑市與夢想
出道作《小馬日記》
各自的青春

3|仙花紙文化
《漫畫少年》創刊
諷刺雜誌《VAN》
馬場登的轉行之旅
南部正太郎與關西的漫畫家們
繪製《新寶島》
赤本漫畫熱
化身博士漫畫家
「獨立漫畫派」誕生
斷垣殘壁與漫畫家們

4|漫畫少年的胸懷
國產漫畫電影的黎明
福井英一與馬場登
電影與漫畫的奇妙關係
我的明星系統
《未來世界》與《森林大帝》
結識《漫畫少年》
新進漫畫家抬頭
《原子小金剛》誕生
編輯殘酷物語

5|兒漫長屋紳士錄
兒童漫畫家的沙龍
兒童漫畫家的夢與現實
《栗子君》爆紅
福井英一之死
《赤胴鈴之助》登場
《漫畫讀本》與漫畫熱潮
漫畫莊的房客
《萊歐物語》與漫畫批判
《漫畫少年》停刊

6|第二個戰後期間
國產動畫啟航
劇畫緣起
我的結婚
日本科幻的發展
白土三平登場
長篇動畫「西遊記」

7|垂死拚命的季節
創設虫製作公司
電視漫畫《原子小金剛》
瘋狂的電視漫畫熱潮
小金剛,飛往美國
Astro Boy誕生
S.庫柏力克來信

8|荊棘與泥濘
遇見迪士尼
新的開拓夢
結語也好難寫

新版後記
附錄 我的漫畫記

文章試閱



從結論講起

我的書在此告一段落,謝謝各位的閱讀。
距離本書舊版出版已經過了差不多十年。不對,過了一百一十年吧?說不定已經過了一千一百一十年。既然是這麼久遠以前的事情,也算是一種科幻故事了。
從每日新聞社辭職而獨立出來的石川喬司先生,在賽馬與評論界成為當代一流的作家,充分展現長老風範。
就是這位石川先生邀我寫本自傳。已經是夾在兩次安保鬥爭之間、那個時代的事了。越戰、淀號劫機事件、萬國博覽會、義式西部片。安田講堂、《豐饒之海》、沖繩去核武歸還、喵樂美、達斯汀.霍夫曼、水俁病。而虫製作公司正逐漸陷入泥淖當中。

所有人都來畫漫畫了。平面設計師、作家、藝人、律師、軍人、警官、學校老師、還有全國幾萬名作為漫畫家後備軍的青少年自己製作同人誌與傳閱誌,一筆筆畫著畫…某些教室將漫畫當作正規的教學課程成立了漫畫專門學校,漫畫家一個個都成了高所得人士。是那樣一個時代。
「身處前途茫茫、不合理、不穩定的現代生活,能夠最快速而清楚地對周遭人們訴說自身積鬱的手段…恐怕還是這個被人稱作漫畫的表現手法吧。」我在本書這樣寫到。

漫畫就是虛幻。
漫畫就是感傷。
漫畫就是抵抗。
漫畫就是自慰。
漫畫就是古怪。
漫畫就是情緒。
漫畫就是破壞。
漫畫就是傲慢。
漫畫就是愛恨。
漫畫就是媚俗。
漫畫就是驚奇感(sense of wonder)。
漫畫就是…

依然沒有結論。
現在、明天、後天,漫畫都將持續分裂、繁殖,逐步改變形貌。
改變的態勢雖然溫吞,也還是有新聞媒體在急著搧風點火。請安心吧,舊版所寫的漫畫界狀況如今已經過時,現在這本補筆修正的新版也終將會有不合時宜的一天。畢竟這個世界的宿命,就是沒有永久不變的完結篇。

《原子小金剛》是低級漫畫?

目前以純粹日式漫畫風格而被國際所接受的,大概就只有橫山隆一的《小福》了吧。
有些漫畫倒是莫名帶著起司味道。B出版社辦的漫畫獎,聚集了大量新手老手自費出版的作品集。其中大概有一半如果不看作者名,根本無法辨別是國產作品還是舶來品。
但另一方面,只要是日本人以日本人的感覺描繪日本人生活的漫畫,多半會讓外人看不下去。似乎也不是內容不有趣,而是他們根本看不懂意思。這似乎也不是什麼東洋思想之類的緣故。
如果要用一個詞形容的話,大概就是「糟糠味」吧。「糟糠味」——這形容不是很好懂。與「家事氣息」所表現的又不太一樣。這是一種臭味濃厚、空間狹小、纖細的感覺。無論幸與不幸,只要是日本人,不管是多麼高雅的紳士淑女,都莫名帶有濃濃的糟糠氣味。有時我看到坐在電車上穿著迷你裙、妝扮乍看相當有品味的女生,一瞧見她的膝蓋就失望了。那膝蓋的形狀完全展露出長期跪坐榻榻米的經驗,整個形象都破滅了。這或許也算是一種糟糠味吧。
所謂的國民性,有些為其他國家帶來好印象、有些則帶來壞印象。漫畫在這種性質上,似乎往往引發後者的情況。也就是說,外國人還沒能體會這些漫畫的點子趣味,先注意到的都是它的怪異之處。
我們日本人對這些特質太過習以為常,自己都渾然不知,但如果改變立場,這些特質有時會變成嚴重的缺點。
在美國放映的「Astro Boy」(「原子小金剛」的英文名稱)就有發生這樣的事。
我因為一些事務與住友銀行紐約分店的店長會面,他問我:
「那個『Astro Boy』是你畫的嗎?」
「是的。」我回答。
「我才不讓我的小孩看那種節目,太糟糕了。」
這回答實在太令我感到意外,我很生氣地問他為什麼。
「故事實在太殘酷了,小孩子不能受這麼強的刺激。我不懂為什麼要放那種節目。」
這話實在太過分,我十分訝異地跑去NBC電視台。
「我們也的確認為如此。我們是為了清早上過教堂、抱持清靜的心情來看電視的小孩編制這些兒童節目,若是出現鬥毆殘殺的畫面的話,對他們的心靈是多大的傷害呀?可惜『Astro Boy』裡就有很多這種場面。」
「可、可是,『大力水手』又怎麼說?那個主角根本是暴力的化身,怎麼又可以讓小孩子為他叫好——?」
「你認為那個是好節目嗎?我們可不想與那種三流漫畫有什麼干係。日本的動畫作家竟然把『大力水手』當作模範來創作漫畫電影,這真是太令人感到遺憾了。
給你舉個例子。有間澳洲動畫公司拿了他們電視漫畫節目的樣片給我們。片子雖然做得不錯,其中有一個搞笑橋段,是人從斜坡上摔下來撞到告示牌、瞬間四分五裂。這個笑點應該是借鑒『大力水手』的吧?就因為這一段,我們把整個影片都退掉了。」
NBC雖然是民營電視台,卻因為含有政府的資本而帶有半官半民的色彩,用日本式的比喻就是像NHK那樣,具有非常明確的立場。他們的播放法規可以稱得上嚴苛二字,尤其規定絕不能在兒童節目裡出現「刀槍」。這還是在甘迺迪等暗殺事件發生以前的事,現在想必會管得更嚴吧。
我問他,那麼「Astro Boy」也就是「原子小金剛」到底哪裡殘酷呢?首先,小金剛每次與敵方機器人戰鬥、把對方打得粉碎這就令人不忍卒睹了。我們以為那是機器人的世界所以沒問題,但NBC是這樣想的:
「雖說是機器人還是會講話呀,他們會走路、會笑、還會握手,完全具備人格。所以我們必須將這些機器人都視為活人才對。」
「原子小金剛」第一集敘述創造小金剛的生父「天馬博士」因為對小金剛感到失望,將他賣給了馬戲團。
「這可是販賣人口呀,而且還是賣自己的兒子!」
哎,仔細想想,美國人對於販賣、奴役黑人的歷史感到愧疚,因此對這題材非常敏感,受牽連也實在不難想像。
此外還有個場景,是被小金剛抓進牢裡的壞人們抓著鐵欄杆哭泣,NBC的人說這鐵欄杆不好,叫我們改成手銬,手銬的話就可以。在我們看來,鐵欄杆與手銬不是都一樣嗎?——這點可以說就是國民性不同所帶來的觀點差異吧?
隨即又被發現,某段室內場面背景有閃現一張裸女繪畫,這段就整個被刪掉了。
抓野狗來改造成生化動物的場景,說違背愛護動物的精神,也被刪了。如此種種不勝枚舉。
我想說這是美國國內才這麼擔心殘酷性,其他國家應該沒問題,結果聽說在德國、法國的國營電視台也是飽受抗議,驚訝不已。到底那些容許法國幫派片、義式西部片、戰爭歌頌片的觀眾都躲到哪裡去啦?
不過歸根究底,應該還是因為這是兒童節目的緣故。歐美家庭與日本不同,是不讓小孩看大人的節目的。小孩子看完兒童節目後電視馬上就關掉了。
我本來想說這只是謠言,結果到各地家庭探訪的結果,發現真的是如此。

殘酷性——。
要訂立出明確的殘酷界線實在太困難了。說實話,過去我完全無法忍受白土三平畫的忍者漫畫當中的殘酷程度。但是見它廣受好評,還是看了下去,對這些砍頭砍手的動作場面也慢慢能夠接受了。不知何時起,我的作品也在無意間出現這樣的橋段,被人們提醒才恍然驚覺。
就像這樣,殘酷的界線年年都在變動,性愛描繪也是如此。我總覺得大人已經麻痺也就算了,至少對小孩應該……。但另一方面,也有大人認為應該要讓孩童體會過當代的殘酷性才能建立堅強的性格。但也不用什麼東西都要放進兒童漫畫裡……。
久里洋二說,實驗動畫越做越短似乎是全球共同的傾向。片長越短,刺激性自然要倍增。久里洋二的代表作之一「殺人狂時代」,就是把各種殺人的樣態化為動畫,在海外也相當受到好評。動畫作家羅伯.克朗布(Robert Crumb)有部以貓為主角的動畫叫「怪貓菲力茲(Fritz the Cat)」,裡面還以動畫描繪黑人被殺害、鮮紅血液炯炯流出的場面。如今長篇動畫的世界中,血肉橫飛、呻吟慘叫已經如家常便飯,不單日本如此,歐美也是一樣。
我心想,以後會變怎樣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