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名:真假丈夫:馬丹蓋赫返鄉【四十週年經典回歸版】
原文書名:The Return of Martin Guerre
產品代碼:
9786267376737系列名稱:
beyond系列編號:
0LYO0077定價:
480元作者:
娜塔莉.戴維斯Natalie Zemon Davis譯者:
陳榮彬頁數:
288頁開數:
14.8x21裝訂:
平裝上市日:
未定出版日:
未定出版社:
衛城-遠足文化CIP:
540.942市場分類:
外國史地產品分類:
書籍免稅聯合分類:
史地類- ※缺書中
商品簡介
你是我的愛嗎?歷史上最傳奇的冒名詐騙案
騙財騙色騙名聲,但騙人的與被騙的都沒有表面看來那麼單純
在那個沒有肖像、鏡子與照片的年代,是什麼定義了身分?
400年前一名女性的疑問,竟藏著一整個社會的學問
美國國家人文獎得主 娜塔莉.戴維斯
四度改編電影及戲劇、啟發文豪大仲馬的真實故事
※
失蹤多年的馬丹蓋赫回來了!麻煩的是,回來的馬丹蓋赫竟不只一個?
世人所見到的歷史真相,恐怕也不只一個……
要不是某個瘸子突然闖進法庭,那位真名叫作居提勒的精明農民幾乎就要說服法官,他就是馬丹蓋赫本人:擁有馬丹蓋赫的一切知識與財產,就連最親密的妻子貝黛彤都幫忙出庭作證。結果正牌馬丹現身,風向瞬間倒轉──冒充者被下獄,受騙者獲同情,馬丹蓋赫則奪回了財產、身分與枕邊人,一切皆大歡喜。然而,這故事真有這麼單純嗎?
四百多年來,這則法國傳奇故事被人一再講述,多次被搬上舞臺和銀幕,更啟發無數創作者。當動機層層環繞、真相背後藏有別的真相,追根究柢的任務就落到不死心的歷史學家頭上。著名史家娜塔莉.戴維斯在擔任同名法國電影《馬丹蓋赫返鄉記》的歷史顧問之後,決意進一步挖掘歷史。她憑藉史學專業訓練和栩栩如生的文筆,從斷簡殘篇中重建這則膾炙人口的鄉野奇譚,更找到長年遭到埋沒的多重真相。
自從1984年首度出版,本書早已成為微觀史學與新文化史的經典代表,既是認識法國社會史的必讀之作,也為新一代讀者用來探討身分建構、女性自主及司法正義等歷久不衰的議題。今日世界早已遠離十六世紀,但冒名詐騙案的陰影卻沒有隨之遠去,反而成為當代資訊社會的一大難題。為什麼就連最親近的人,也會被冒名頂替者詐騙?如果詐騙是社會的產物,我們顯然需要穿越人心的迷霧,而本書就是不可多得的火力示範。
你是我的愛嗎?歷史上最傳奇的冒名詐騙案
騙財騙色騙名聲,但騙人的與被騙的都沒有表面看來那麼單純
在那個沒有肖像、鏡子與照片的年代,是什麼定義了身分?
400年前一名女性的疑問,竟藏著一整個社會的學問
美國國家人文獎得主 娜塔莉.戴維斯
四度改編電影及戲劇、啟發文豪大仲馬的真實故事
※
失蹤多年的馬丹蓋赫回來了!麻煩的是,回來的馬丹蓋赫竟不只一個?
世人所見到的歷史真相,恐怕也不只一個……
要不是某個瘸子突然闖進法庭,那位真名叫作居提勒的精明農民幾乎就要說服法官,他就是馬丹蓋赫本人:擁有馬丹蓋赫的一切知識與財產,就連最親密的妻子貝黛彤都幫忙出庭作證。結果正牌馬丹現身,風向瞬間倒轉──冒充者被下獄,受騙者獲同情,馬丹蓋赫則奪回了財產、身分與枕邊人,一切皆大歡喜。然而,這故事真有這麼單純嗎?
四百多年來,這則法國傳奇故事被人一再講述,多次被搬上舞臺和銀幕,更啟發無數創作者。當動機層層環繞、真相背後藏有別的真相,追根究柢的任務就落到不死心的歷史學家頭上。著名史家娜塔莉.戴維斯在擔任同名法國電影《馬丹蓋赫返鄉記》的歷史顧問之後,決意進一步挖掘歷史。她憑藉史學專業訓練和栩栩如生的文筆,從斷簡殘篇中重建這則膾炙人口的鄉野奇譚,更找到長年遭到埋沒的多重真相。
自從1984年首度出版,本書早已成為微觀史學與新文化史的經典代表,既是認識法國社會史的必讀之作,也為新一代讀者用來探討身分建構、女性自主及司法正義等歷久不衰的議題。今日世界早已遠離十六世紀,但冒名詐騙案的陰影卻沒有隨之遠去,反而成為當代資訊社會的一大難題。為什麼就連最親近的人,也會被冒名頂替者詐騙?如果詐騙是社會的產物,我們顯然需要穿越人心的迷霧,而本書就是不可多得的火力示範。
作者簡介
娜塔莉.戴維斯(Natalie Zemon Davis, 1928-2023)
當代最有創造力的史學家之一,擅以微觀筆法回應時代的普遍性問題。長期關注人權、言論自由等社會議題,於2012年獲美國總統歐巴馬頒發「美國國家人文獎章」。
曾任教於普林斯頓大學、加拿大多倫多大學與加州柏克萊大學,研究專長為法國社會史。1984年出版《馬丹蓋赫的歸來》而聲名大噪。2010年以其著作獲得最富盛名的社會人文學科獎項「郝爾拜獎」(Holberg Prize),評語為「當代最有創造力的史學家之一,一位不受任何特定學派思想或政治所禁錮的知識分子」。
譯者簡介
陳榮彬
臺灣大學翻譯碩士學位學程專任助理教授,曾三度獲得「開卷翻譯類十大好書」獎項,近作《昆蟲誌》獲選2018年Openbook年度好書(翻譯類)。已出版各類翻譯作品近六十種,近年代表譯作包括梅爾維爾《白鯨記》、海明威《戰地鐘聲》等經典小說,布考斯基詩集《愛是來自地獄的狗》,以及重量級史學作品《血色大地》、《追尋現代中國》與《火藥時代》。曾任第四十一、四十三屆金鼎獎評審。
書籍目錄
推薦序 十六世紀高端詐騙背後的真實人性╱許菁芳
推薦序 女史家與丈夫冒替案中的妻子╱李貞德
作者序
謝辭
開場
第一章 從昂代到阿赫提加
第二章 苦悶青年馬丹蓋赫
第三章 矜持的貝彤黛
第四章 多面人居提勒
第五章 虛構的婚姻
第六章 爭訟
第七章 在希厄的審判
第八章 在土魯斯的審判
第九章 馬丹蓋赫歸來
第十章 說書人
第十一章 離奇的故事,悲慘的故事
第十二章 瘸子
尾聲
延伸書目
註釋
推薦序/導讀/自序
專文推薦
李貞德(中研院史語所特聘研究員兼所長)
許菁芳(作家)
擬邀共同推薦
尤美女(律師、婦運推動者)
周婉窈(臺灣大學歷史學系名譽教授)
林美香(臺灣大學歷史學系教授)
洪廣冀(臺灣大學地理學系副教授)
謝金魚(歷史作家)
「想像力與史家技藝的罕見結合,最適合打發下雨的週末。」────《泰晤士報文學增刊》
「電影很精彩沒錯,但這本書更好看。」────《紐約書評》
「引人入勝的趣聞,豐富多彩的背景、複雜的心理和歷史未解之謎,足以讓任何聰明的讀者欣喜若狂。」────《柯克斯書評》
「這部迷人之書重現了十六世紀法國農村一樁冒名戀愛事件,作者巧妙運用史實,指出現代所謂『個體性』的獨特之處。」────季特林(Todd Gitlin),媒體社會學家
「十六世紀的法國農民既不會閱讀也不會寫字,無法自己留下紀錄。本書卻成功重建了他們的生活樣貌,打造一部精美的社會史。」────美國《新聞週刊》
「本書把『人』的故事重新放回歷史,卻沒有遺漏社會與政治力量。本書的普世意義極為明顯,能讓讀者思考歷史人物當初的選擇之餘,進一步反思我們當下的選擇。」────派翠西亞(Patricia Aufderheide),美國公共知識分子
文章試閱
「冒牌馬丹」居提勒並未直接前往阿赫提加村。據勒蘇厄赫在書中所述,居提勒先去了隔壁村莊的某家旅店投宿,告訴店主他就是馬丹蓋赫,提到妻子與家人時甚至還哭了起來。他出現的消息傳到馬丹的四位妹妹耳裡,她們趕往那家旅店,開開心心與他閒話家常一番後才回去找來貝彤黛。
貝彤黛看到「馬丹」之際,一度詫異到身子一縮,但很快還是投進他懷裡獻吻,因為這人不但開始對她情話綿綿,還能說出很多他們倆以前做過的事、說過的話,甚至明確指出放在大型置物箱裡那件白色緊身褲。因為他留了絡腮鬍,所以才很難辨認出就是馬丹。皮耶蓋赫也是滿腹狐疑地端詳他許久,不敢相信眼前的人就是自己失蹤多年的姪子,直到對方開始說起他們倆以前一起做過哪些事。皮耶終於擁抱姪子,感謝天主把他還給了蓋赫家。
即便已與親人相認,馬丹還是沒有馬上回到阿赫提加,而是繼續住在那家旅店裡,一來是因為長途奔波過於勞累,二來也是為了要養病。這讓貝彤黛有機會照顧起這位馬丹的生活起居,逐漸開始習慣他。居提勒也趁機透過貝彤黛更加深入瞭解正牌馬丹蓋赫過往的人生。等到這位馬丹病況好轉,妻子才帶著他回到屬於他的房子,歡迎他以丈夫身分重返家庭,也幫助他重新跟村人熟絡起來。
阿赫提加村民們與這位馬丹重逢的過程,與他和家人相認時沒什麼兩樣。馬丹會在打招呼時先說出對方名字,如果對方似乎認不出他,他就會說出彼此在十年或十五年前一起做過什麼事。他告訴所有人,離鄉後自己前往法王的陸軍部隊效力,在西班牙待過幾個月,如今有機會回到村子與家人、兒子小桑克西,尤其是與妻子貝彤黛重聚,內心實在是喜不自勝。
※※※
即便日後居提勒遭人冠上施展妖術的罪名(不過他始終沒有承認),但我想我們大可不用朝這個方向去思考,也能理解他為何能在一開始獲得蓋赫家與鄰居的接納。首先,這位馬丹的歸來在阿赫提加雖然會帶來兩面評價,因為返鄉之人一方面會為大家帶來希望,另一方面卻也會擾亂既有權力關係,但總之歡迎他的人還是比較多。馬丹蓋赫以遺產繼承人兼蓋赫家主人的角色回歸。
其次,大家在看到本人前就得知他要返鄉的消息,因此已有要承認他就是馬丹蓋赫的心理準備。接著,因為這位馬丹口若懸河,再加上記憶精確無比,如此一來更強化了大家認為他就是馬丹本人的感覺。他的確跟離家出走的馬丹蓋赫看來並沒有百分之百相似,但話說回來馬丹蓋赫也沒有留下畫像,沒有人可以拿來跟眼前的馬丹比對,看看五官是否一樣。而且因為他離家多年,容貌難免飽經風霜,再加上一位年輕農夫歷經幾載的軍旅生涯洗禮,長相改變也很自然。基於以上幾個理由,就算有人內心存疑,至少有一陣子都不會說破,甚至就把疑慮深埋於心裡,讓這位冒牌貨有時間能漸漸把馬丹的角色扮演好。
那麼貝彤黛呢?難道她不知道這位馬丹並非八年前任由她淪為棄婦的那個丈夫嗎?剛開始也許真的不知道,因為有太多「特徵」與證據可以證明他就是馬丹蓋赫。但個性強韌又矜持守貞的貝彤黛可不是好騙的女人,就算居提勒再怎麼會灌迷湯也沒用。等到他倆要開始同床共枕時,她肯定已經發現此馬丹非彼馬丹。「每個丈夫都有愛撫妻子的獨特方式」,我想阿赫提加村每一位妻子都能認同這點。無論是有口頭約定,抑或是雙方有著不說破的默契,總之貝彤黛幫助這位馬丹成為自己的丈夫。這位馬丹雖然是假貨,但對她來講不啻是夢幻成真,因為一來她的生活能變得比較好過,二來他們還能當起「熱情的朋友」。(別忘了那是十六世紀法國,價值觀與現在截然不同。)
這是一樁虛構的婚姻,不像八年前是透過雙方家長安排,也不像貝彤黛母親與皮耶蓋赫那樣走正常程序,訂有婚約。貝彤黛這第二樁婚姻可說是假戲真做,雖說以謊言起始,但如同她後來供述,他們「跟真的夫妻那樣一起生活,吃飯喝酒,同床共枕」。勒蘇厄赫也說那位「冒牌馬丹」與貝彤黛一起「低調度日,不吵不鬧,在各方面都能與她完美配合,以至於沒有人懷疑其中有詐」。在美麗少婦貝彤黛的婚床上,他們也過得如魚得水。三年內她就生下兩個女兒,其中一個不幸夭折,但另一個存活下來,命名為貝荷娜德,成為小桑克西的妹妹。
真正能證明冒牌馬丹與貝彤黛鶼鰈情深的,其實並非這平靜的三年,而是要看這樁婚姻的真實性遭受質疑後發生了什麼事。冒牌馬丹曾因屢次捲入吵鬧紛爭而入獄,出獄後貝彤黛為他換上白襯衫,幫他洗腳,兩人也繼續同床共枕。等到其他人想要置冒牌馬丹於死地,她更是擋在前面,以免他遭痛毆而死。到了法庭上,冒牌馬丹則是「輕聲呼喚」貝彤黛,還把自己的性命交給她決定,聲稱如果她發誓他們不是真的夫妻,那他甘願「慘死一千次」。
為什麼他們會願意接受這種形式的婚姻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