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名:威尼斯共和國:稱霸地中海的海上商業帝國千年史(2025全新改版)
原文書名:Venice:A New History
產品代碼:
9786267520659系列名稱:
Historia歷史學堂系列編號:
MU0026X定價:
550元作者:
湯瑪士.麥登Thomas F. Madden譯者:
黃芳田、王約頁數:
440頁開數:
15x21裝訂:
平裝上市日:
20250312出版日:
20250312出版社:
馬可孛羅(城邦)CIP:
745.2市場分類:
外國史地產品分類:
書籍免稅聯合分類:
史地類- ※在庫量小
商品簡介
《榮耀之城.伊斯坦堡》姊妹作
喜愛羅傑.克勞利《財富之城》的讀者,千萬不能錯過的威尼斯全史
「中古歐洲三部曲」作者拉爾斯.布朗沃思評價:「(麥登)是位不世出的天才,一位可以把故事說得扣人心弦的嚴謹學者」
現代資本主義的發源地、民主共和國家的先行者
在大航海時代來臨之前,地中海世界的唯一霸主──威尼斯共和國
西元五世紀,威尼斯人逃離入侵義大利本土的日耳曼蠻族,在亞得里亞海潟湖間進行捕魚貿易,開始構築他們心目中的一方世外樂土。一七九七年,拿破崙攻下威尼斯,為連綿一百二十位總督、千餘年的共和國歷史劃下句點。
在這長達一千五百年的歷史中,這群來自羅馬的亡國難民,在一片泥濘荒蕪的潟湖沙洲上,奠定了現代資本主義經濟的基礎,也建立起人類史上存在最久的共和體制,更是獨領地中海風騷數百年的一方之霸。這份偉業在威尼斯方言中,可稱之為「海上帝國」(Stato da Mar)。
《威尼斯共和國》是數十年來第一本從地中海史的宏觀角度,描寫威尼斯一千五百年史的通俗歷史作品。本書作者同時也是美國聖路易大學歐洲中世紀史教授湯瑪士.麥登,以他傑出語言能力、輕快不拘泥於細節的筆調、淵博的地中海文明知識、三十多年進出威尼斯生活研究的經驗,描寫這個城市國家的千年命運,將其置於地中海東西強權、宗教鬥爭、封建勢力、商業競爭的互動脈絡中,我們將看到威尼斯如何發展出眾多商業與金融工具,成為今日資本主義的核心;看威尼斯如何從海權商業共和國轉變為陸權殖民帝國;看威尼斯跟拜占庭之間糾葛千年、難捨難分的複雜關係;看威尼斯如何從領著歐亞貿易的浪尖,逐步退卻到葡萄牙、西班牙、荷蘭、英國之後,褪去過往的風華,成為今日觀光客雲集造訪之地。
這座島嶼見證了權力的更迭與國界的消逝,從古代帝國的盛世,到中世紀的征戰,再到現代國際的博弈。這不只是一個潟湖島嶼的故事,更是一千五百年來,地中海東西方主要強權,在一群亡國難民折衝下,寫出歷史新頁的故事。
【國際書評】
麥登的這本書是神奇威尼斯的完美指南。他的書不僅有權威性和全面性,也一直有可讀性和趣味性。對於喜愛歐洲、喜歡歷史,以及喜歡在扶手椅上神遊各地的讀者來說,不可以錯過本書。
──羅斯.金恩(Ross King)
麥登的這幅威尼斯肖像畫是這座城市豐富多采的藝術品之一,那是一張由千載傳說編織而成的掛毯,裡頭有令人難忘的角色、膽大妄為的功績,以及鼓舞人心的勝利。這裡還有自由企業與思想萌芽,東西方之間的航行和帝國建設,以及世界上最偉大的建築、繪畫和音樂成就。麥登是一位天生的說書人,他敏銳地注視著歷史上的諸多細節,從逃離匈奴王阿提拉的羅馬難民到蜂擁進入今日里瓦托的各國遊客。對於那些自認了解威尼斯的人來說,麥登的書將帶來新的啟示,而對不熟悉威尼斯的人來說,本書也可以提供全面的概述。
──約翰.海爾(John R. Hale)
麥登是位不世出的天才,一位可以把故事說得扣人心弦的嚴謹學者。他用一種微妙的複雜性為威尼斯注入新的生命,使威尼斯人擺脫過往單面向銅臭商人的刻板形象。這本書非常地精采。
──拉爾斯.布朗沃思,「中古歐洲三部曲」作者
麥登描繪了一幅生動的圖像:一座沒有土地的城市、一個沒有國界的帝國。麥登這本充滿魅力的著作,可讀性與研究基礎兼具,走進了歷史學較不關注的一角,過往只有羅傑.克勞利的《財富之城》,以及約翰.朱利葉斯.諾里奇(John Julius Norwich)的《威尼斯史》曾觸及。讀畢本書,讀者將對這顆西方文明史上的偉大明珠有一份新的敬意。
──《書單》雜誌
本書對威尼斯豐富多采的歷史進行了一回生動而清晰的全面考察。
──《西雅圖時報》
威尼斯的海上帝國史是一道美味、誘人但又不那麼平靜的歷史佳餚。
──《出版商週刊》
《榮耀之城.伊斯坦堡》姊妹作
喜愛羅傑.克勞利《財富之城》的讀者,千萬不能錯過的威尼斯全史
「中古歐洲三部曲」作者拉爾斯.布朗沃思評價:「(麥登)是位不世出的天才,一位可以把故事說得扣人心弦的嚴謹學者」
現代資本主義的發源地、民主共和國家的先行者
在大航海時代來臨之前,地中海世界的唯一霸主──威尼斯共和國
西元五世紀,威尼斯人逃離入侵義大利本土的日耳曼蠻族,在亞得里亞海潟湖間進行捕魚貿易,開始構築他們心目中的一方世外樂土。一七九七年,拿破崙攻下威尼斯,為連綿一百二十位總督、千餘年的共和國歷史劃下句點。
在這長達一千五百年的歷史中,這群來自羅馬的亡國難民,在一片泥濘荒蕪的潟湖沙洲上,奠定了現代資本主義經濟的基礎,也建立起人類史上存在最久的共和體制,更是獨領地中海風騷數百年的一方之霸。這份偉業在威尼斯方言中,可稱之為「海上帝國」(Stato da Mar)。
《威尼斯共和國》是數十年來第一本從地中海史的宏觀角度,描寫威尼斯一千五百年史的通俗歷史作品。本書作者同時也是美國聖路易大學歐洲中世紀史教授湯瑪士.麥登,以他傑出語言能力、輕快不拘泥於細節的筆調、淵博的地中海文明知識、三十多年進出威尼斯生活研究的經驗,描寫這個城市國家的千年命運,將其置於地中海東西強權、宗教鬥爭、封建勢力、商業競爭的互動脈絡中,我們將看到威尼斯如何發展出眾多商業與金融工具,成為今日資本主義的核心;看威尼斯如何從海權商業共和國轉變為陸權殖民帝國;看威尼斯跟拜占庭之間糾葛千年、難捨難分的複雜關係;看威尼斯如何從領著歐亞貿易的浪尖,逐步退卻到葡萄牙、西班牙、荷蘭、英國之後,褪去過往的風華,成為今日觀光客雲集造訪之地。
這座島嶼見證了權力的更迭與國界的消逝,從古代帝國的盛世,到中世紀的征戰,再到現代國際的博弈。這不只是一個潟湖島嶼的故事,更是一千五百年來,地中海東西方主要強權,在一群亡國難民折衝下,寫出歷史新頁的故事。
【國際書評】
麥登的這本書是神奇威尼斯的完美指南。他的書不僅有權威性和全面性,也一直有可讀性和趣味性。對於喜愛歐洲、喜歡歷史,以及喜歡在扶手椅上神遊各地的讀者來說,不可以錯過本書。
──羅斯.金恩(Ross King)
麥登的這幅威尼斯肖像畫是這座城市豐富多采的藝術品之一,那是一張由千載傳說編織而成的掛毯,裡頭有令人難忘的角色、膽大妄為的功績,以及鼓舞人心的勝利。這裡還有自由企業與思想萌芽,東西方之間的航行和帝國建設,以及世界上最偉大的建築、繪畫和音樂成就。麥登是一位天生的說書人,他敏銳地注視著歷史上的諸多細節,從逃離匈奴王阿提拉的羅馬難民到蜂擁進入今日里瓦托的各國遊客。對於那些自認了解威尼斯的人來說,麥登的書將帶來新的啟示,而對不熟悉威尼斯的人來說,本書也可以提供全面的概述。
──約翰.海爾(John R. Hale)
麥登是位不世出的天才,一位可以把故事說得扣人心弦的嚴謹學者。他用一種微妙的複雜性為威尼斯注入新的生命,使威尼斯人擺脫過往單面向銅臭商人的刻板形象。這本書非常地精采。
──拉爾斯.布朗沃思,「中古歐洲三部曲」作者
麥登描繪了一幅生動的圖像:一座沒有土地的城市、一個沒有國界的帝國。麥登這本充滿魅力的著作,可讀性與研究基礎兼具,走進了歷史學較不關注的一角,過往只有羅傑.克勞利的《財富之城》,以及約翰.朱利葉斯.諾里奇(John Julius Norwich)的《威尼斯史》曾觸及。讀畢本書,讀者將對這顆西方文明史上的偉大明珠有一份新的敬意。
──《書單》雜誌
本書對威尼斯豐富多采的歷史進行了一回生動而清晰的全面考察。
──《西雅圖時報》
威尼斯的海上帝國史是一道美味、誘人但又不那麼平靜的歷史佳餚。
──《出版商週刊》
作者簡介
姓名:湯瑪士.麥登Thomas F. Madden
美國聖路易大學歷史系教授暨中古世紀與文藝復興研究中心主任,古根漢基金會研究員、美國學術團體聯合會ACLS及美國中世紀研究中心成員。
個人網站:http://thomasmadden.org
相關著作:《榮耀之城.伊斯坦堡:位處世界十字路口的偉大城市【2025年全新改版】》《威尼斯共和國:稱霸地中海的海上商業帝國千年史》《榮耀之城.伊斯坦堡:位處世界十字路口的偉大城市》
譯者簡介
姓名:黃芳田
畢業於師大國文系。曾任中學教師、記者、自由撰稿、翻譯與語言教學工作。譯有拉爾斯.布朗沃思「中古歐洲三部曲」:《諾曼風雲》、《維京傳奇》、《十字軍聖戰》等書。(負責本書前言、第一至第十四章)
相關著作:《榮耀之城.伊斯坦堡:位處世界十字路口的偉大城市》
姓名:王約
畢業於美國威斯康辛大學東亞語文所、喬治梅森大學宗教與文化研究所,曾任職漢聲雜誌、商業周刊出版公司、壹週刊、美國華府作協會長。譯有派翠克.弗莫《時光的禮物》、羅柏.卡普蘭《重回馬可孛羅的世界》,以及《紙的世界史》、《偷書賊》等書。(負責本書第十五至第十九章)
書籍目錄
前言
第一章 潟湖難民:威尼斯的起源
第二章 聖馬可安息之地:威尼斯城市的誕生(西元六九七至八三六年)
第三章 時代來臨:獨立、擴張,以及權力(西元八三六至一○九四年)
第四章 封建時代的商人共和國:教會與政治改革(西元一○九五至一一七二年)
第五章 兩個帝國之間:威尼斯的和平(西元一一七二至一二○○年)
第六章 海上帝國的誕生:第四次十字軍東征
第七章 馬可孛羅的威尼斯:十三世紀的繁榮、權力與虔誠之情
第八章 西方的發現:十四世紀初的戰爭、財富以及改革
第九章 十四世紀的瘟疫與叛國
第十章 從勝利到勝利:基奧賈之戰以及大陸帝國的誕生
第十一章 父母之死:君士坦丁堡的陷落與鄂圖曼土耳其人的興起
第十二章 播種與收穫:中世紀威尼斯與現代金融的誕生
第十三章 成功的風險;威尼斯帝國盛世
第十四章 壯麗與太平之極:威尼斯與文藝復興
第十五章 以神與聖馬可之名:對抗土耳其人的戰爭
第十六章 面具、歌劇、愛:遊人嚮往之威尼斯
第十七章 現代世界裡的中世紀共和國:美國、法國,以及威尼斯的殞落
第十八章 身分認同的危機:十九世紀的威尼斯
第十九章 戰爭,海洋,還有觀光客:二十世紀之後的威尼斯
謝辭
延伸閱讀
文章試閱
第十五章 以神與聖馬可之名:對抗土耳其人的戰爭
正當威尼斯在十六世紀攀上了權力顛峰之際,鄂圖曼土耳其也是。然而土耳其的勢力之強大,威尼斯或當時任何其他歐洲國家窮盡一切也難以匹敵。
鄂圖曼帝國的蘇丹坐鎮君士坦丁堡威震八方,人稱「冷酷者」塞利姆一世(Selim I)。他已經擊敗了馬穆魯克傭兵所建立的帝國,也因此攻占了敘利亞、巴勒斯坦、埃及,還有多個位於阿拉伯的穆斯林聖城。如今地中海的海岸線有四分之三,還有一整個黑海,都被納入鄂圖曼帝國治下。幅員如此遼闊的一個帝國,使得土耳其人能取得的財力著實驚人無比。塞利姆一世從不遮掩他貪圖那些資源,是想一圓祖父穆罕默德二世的美夢;他勢在必得要征服西歐,進而消滅基督教王國在世上僅存的最後一絲光芒。
歐洲人陷入一片恐慌,理當如此。教宗利奧十世(Leo X)懇求諸位君王放下他們的戰爭,團結起來組成精良的十字軍來捍衛基督教。外交家與牧師往返穿梭於一個又一個的宮廷之間,終於取得英王亨利八世、法國法蘭西斯一世(Francis I)、神聖羅馬帝國馬克西米利安一世,還有西班牙國王卡洛斯一世(Carlos I)恩准,為了全面和平組建了一支新的十字軍。在歐洲的會議室裡草擬一連串的計畫,每一次的計畫都愈來愈樂觀進取。最後敲板定案的是一個三管齊下的方案,計畫攻打土耳其人,不只將他們趕出歐洲,還要徹底趕出中東,讓聖地耶路撒冷重新回到基督教的懷抱。
當然,這樣的事從來沒有發生過。馬克西米利安一世在一五一九年辭世,組建中的十字軍只淪為法蘭西國王與西班牙國王的紙上談兵,兩人只顧激烈爭奪著虛懸的王位。西班牙國王卡洛斯一世捷足先登(因而榮任神聖羅馬帝國的查理五世皇帝),法蘭西斯一世不願與可憎的哈布斯堡王朝聯手,還甚至與鄂圖曼的蘇丹展開了官方關係,一起反對共同的敵人。隔年,雖然年僅五十多,塞利姆蘇丹竟溘然長逝。他的子嗣與繼任者蘇萊曼一世(Suleiman I),咸以為是個博學的青年,對興兵作戰毫無興趣,歐洲人暫時得以稍事喘息。而威尼斯人,同樣拒絕參加教宗利奧十世號召的十字軍,除非計畫與紙上談兵以外還有更多行動,也暫時鬆了一口氣。
但是,後來人稱「蘇萊曼大帝」(Suleimanus Magnificus)的新蘇丹,既有學問又好動干戈。甫登基,他幾乎沒有浪費半點時間就開拔征討基督教歐洲。蘇萊曼一世在一五二一年八月,攻占了貝爾格勒(Belgrade),便大膽率領一支龐大的貝爾格勒軍隊,打開通往匈牙利與神聖羅馬帝國以外的渠道。
在歐洲大戰開打之前,蘇萊曼一世決定替自己掃蕩基督教勢力在東方的隱患。這些勢力的主力是「醫院騎士團」,這是一支根據地在羅得島的優良軍事修會,數百年來一直都在愛琴海與小亞細亞攻擊突襲土耳其人的產業財貨。先前,鄂圖曼人企圖將醫院騎士團趕出他們島嶼據點,都功敗垂成,可是蘇萊曼一世意志堅決勢在必得。令威尼斯人萬分沮喪的是,鄂圖曼帝國早在「冷酷者」塞利姆一世朝中便已成為貨真價實的海上強權了。蘇萊曼一世發揮了那把新武器的威力,派遣了將近四百艘船艦前往羅得島,帶著一支萬人大軍,御駕親征。七千名堅定不移的騎士頑強抵抗了幾乎六個月,最終不得不屈服。大獲全勝的蘇丹大發慈悲。為了回報投降的羅得島,蘇萊曼一世恩准騎士團在土耳其軍旗飄飄恭送下,保住顏面行軍離開堡壘。騎士團成員接著自由登上他們的船艦,暢所無阻地航向西西里島。最後,他們重新安頓在馬爾他島(Malta),直到一七九九年。
羅得島淪亡的消息傳出,震驚了全歐洲,但最感到驚駭莫名的非威尼斯莫屬,因為其帝國企業的「海上帝國」(Stato da Mar)勢力範圍,先前遭土耳其人接二連三猛烈攻擊,早已岌岌可危。威尼斯的戰艦能在地中海東部無憂無慮巡航的歲月,突然之間宣告落幕。事實上,在蘇萊曼一世的龐大艦隊,以及因一路追擊法國人或土耳其人等哈布斯堡王朝夙敵而日漸茁壯的西班牙艦隊,兩相排擠下,威尼斯的勢力早已日迫西山。一五三二年,問題變得更為棘手,因為蘇丹指派了北非海盜,人稱「紅鬍子」(Red Beard)的海雷丁.巴巴羅薩(Hayrettin Barbarossa)出任鄂圖曼帝國海軍艦隊司令。海雷丁採取先打再問的政策對付基督徒艦隊,顯然對威尼斯的運輸大業非常不利。
一五二六年,蘇萊曼一世率領一支無堅不摧的陸軍,帶著無數的大砲,入侵匈牙利。匈牙利國王洛約什二世(Lajos II)迅速武裝全國起而抗敵,可是,國勢太弱也為時已晚。在第一次摩哈赤戰役(Battle of Mohács)時,鄂圖曼軍隊擊潰了匈牙利,進而占領了首都布達(Buda),最終拿下匈牙利王國。威尼斯的長年夙敵,匈牙利從此走入歷史。
威尼斯人,和所有歐洲人一樣,只能哀悼以對。鄂圖曼人長驅直入基督教的歐洲,看似勢如破竹無人可力挽狂瀾。確實,雖難以遏止,最偉大的基督教國王法國的法蘭西斯一世,非但沒有遏止鄂圖曼人一再進逼,反而早與土耳其人聯手攻打哈布斯堡王朝與其國王查理五世。一五二九年,蘇萊曼一世率領一支超過十萬人的軍隊直搗奧地利,圍攻維也納。雨勢凶猛迫使蘇丹顧不了最大的一支砲兵部隊,也大大推遲了他的進展。要是能遇上好天氣,蘇萊曼一世說不定早已拿下了維也納,讓其他日耳曼人見識他的寬大為懷。未料,反抗軍頑強抵抗,蘇丹最後被迫撤軍。一五三二年他再次進犯,同樣功敗垂成。
威尼斯對付土耳其人的策略非常微妙。一方面,它樂於回應遠征軍的召喚,只要其他歐洲人也願意如此的話。威尼斯人之所以討伐鄂圖曼人,有太多次,單純只是出於他們自己很認真看待十字軍東征計畫。另一方面,威尼斯的地中海殖民地與它在東方經營的商賈們,如今就要淪入土耳其人之手。因此,威尼斯的元老使盡渾身解數,另闢一條中庸之道,力求和睦至上。對某些歐洲人來說,那麼做看似緩兵姑息之計,而且平心而論也的確如此。查理五世譴責威尼斯人拒絕加入他的艦隊,該艦隊隊長是曾在一五三五年攻占突尼斯的熱那亞艦長安德烈亞.多里亞(Andrea Doria)。不過,威尼斯人心知肚明,轉瞬即逝的突襲難以遏制鄂圖曼人的進攻之勢。蘇萊曼一世已經取得了北非的統治權,也已經得意洋洋發兵巴格達,並計畫著要攻占波斯。總而言之,蘇萊曼一世正逐步統一穆斯林的世界。想以卵擊石對付他,不啻有勇無謀,何況用的還是哈布斯堡這顆卵。
在占領突尼斯之後,蘇萊曼一世繼而擬定一個影響更深遠的計畫,企圖攻打哈布斯堡王朝,包括了西班牙、那不勒斯(義大利南部與西西里)、神聖羅馬帝國(奧地利與日耳曼)、荷蘭,以及西班牙的遼闊新世界領土。一五三七年,這位蘇丹王與法蘭西斯一世結盟,聯手進行襲擊,法軍入侵法蘭德斯,而鄂圖曼大軍則從匈牙利揮軍而入。同時,土耳其與法蘭西的聯合艦隊將從海路,奪取查理五世統治的那不勒斯王國。既然,在艱難的新掙扎之下,宗教不再是選邊站的唯一依據,於是,身為十字軍祖國的法國,便主動支持穆斯林進犯歐洲。
為了馳援凡此種種海軍任務,蘇萊曼一世派遣大使前往威尼斯,要求共和國加入法國與土耳其的陣線。總督安德烈亞.古利提客氣予以婉拒。除了與基督教王國的穆斯林仇敵結盟是個問題以外(因為這麼做有違威尼斯引以為榮的戰史),威尼斯人也不樂見鄂圖曼人(或任何其他強權)同時統治亞得里亞海的兩岸。蘇萊曼一世並不把總督的回覆當一回事。他對敘利亞的威尼斯商人增稅之後,又命令土耳其船艦得寸進尺不斷騷擾威尼斯的航運。直到有一艘威尼斯軍艦終於開火反擊,鄂圖曼帝國就順理成章向威尼斯宣戰。
蘇萊曼一世開戰的首要目標是攻下科孚島,那裡自一三八六年以來便是威尼斯帝國的疆域,這個具戰略地位的小島,是威尼斯統治亞得里亞海南部的重要關鍵。配備大砲的土耳其兩萬多重兵很快就登上科孚島。在沒有獲得即時救援下,看似科孚島鐵定要失守了,而且連進一步的馳援也付之闕如。多里亞靜悄悄駕著他的皇家艦隊,沒有挑釁土耳其人。最後,雖然科孚島搶救成功,但其實是拜天氣所賜,這是蘇萊曼競逐歐洲的災星。豪雨牽制了砲兵部隊,還讓他的軍隊遍染痢疾。三個星期後,土耳其人鎩羽而歸。
威尼斯在其他地區也連連受創。蘇萊曼一世逐一攻下威尼斯在愛琴海上的殖民地。斯基羅斯島、帕特莫斯島(Patmos)、伊奧斯島(Ios)、帕羅斯島(Paros)、埃伊納島,全數淪入海盜「紅鬍子」巴巴羅薩,還有威猛驚人的鄂圖曼帝國艦隊手裡。這些戰役無一不凶殘。舉例來說,在埃伊納島,男性全部遭到處死,而女性和孩童被送往土耳其的君士坦丁堡奴隸市場去。威尼斯同時也失去在希臘大陸上最後的兩塊殖民地:納夫普利翁和莫奈姆瓦夏(Monemvasia),它們都位於摩里亞的東岸,也就是伯羅奔尼撒半島上。只要這場一面倒的戰爭不罷手,威尼斯的海外殖民地莫不岌岌可危。終於,一五四○年,威尼斯特使竭力設法與蘇萊曼一世談和,願意支付戰爭賠款三十萬達克特。這是一場慘痛的敗仗,但起碼降低了最嚴重的損傷,不過雖然如此,威脅猶存,牽連了包括賽普勒斯、克里特島、特涅多斯島和六個愛奧尼亞小島。
威尼斯人和蘇萊曼再無任何瓜葛。他們繼續和鄂圖曼帝國進行貿易往來,相安無事長達數十年。而隨著十六世紀中葉歐洲各王國勢力崛起,土耳其人更往西部進犯的可能性跟著變小了。蘇萊曼一世兩度攻打威尼斯都失之交臂,之後在一五六五年於馬爾他與醫院騎士團交戰,同樣功敗垂成。這位了不起的蘇丹國王隔年溘然長逝。王位由其生性放蕩不羈的兒子繼任為塞利姆二世(Selim II),因為性好美酒素有「酒鬼」稱號。新即位的蘇丹很快便與神聖羅馬帝國皇帝馬克西米利安二世(Maximilian II)簽下休戰協定。
塞利姆二世和他的參謀們決定要集中火力在比較虛弱的目標上,來進行開疆拓土的鴻圖大計,按理說來,威尼斯的海上帝國就是個好目標。一五七○年,鄂圖曼帝國政府通知威尼斯共和國,要求它必須立刻交出賽普勒斯島。這座富庶且舉足輕重的島嶼一直都在威尼斯統治下,長達八十年。有此一說,說是塞利姆二世覬覦優良的賽普勒斯美酒,但那不過是惡作劇的玩笑,並沒有說出蘇丹的真實動機。倘若美酒真是他所追求的一切,只消向威尼斯人開口要,人家便會歡天喜地鋪天蓋地運到他餐桌上。儘管放蕩不羈,但塞利姆二世深知,身為蘇丹意味肩負聖戰,而唯有勝券在握才有可能興戰。
威尼斯的元老院公然起而反抗鄂圖曼使者,誓言窮盡共和國一切都要保衛賽普勒斯。軍械庫立刻動員起來進入備戰狀態,在短短數月裡成立了一支超過百艘軍艦的龐大艦隊,每一艘都刻著聖馬可的雙翼獅徽章。元老院同時也對整個歐洲的基督教世界發送警報,尋求奧援呼籲起而對抗土耳其的最新一次攻擊。可想而知,只有在鄂圖曼擴張勢力下會受牽連的那些國家才有所回應。教宗庇護五世(Pius V)組織了十二艘軍艦。哈布斯堡王朝繼承人、查理五世之子西班牙國王腓力二世(Felipe II)派遣了一支五十艘軍艦的艦隊,由熱那亞名將姪孫喬凡尼.安德烈亞.多里亞(Giovanni Andrea Doria)指揮。這支集結在克里特島的艦隊由將近兩百艘大型船艦組成,令人肅然起敬,可惜出航路上一再耽擱。有一部分原因要怪罪多里亞,因為他不信任威尼斯船艦的品質和人品。到頭來,艦隊根本到不了賽普勒斯,任憑威尼斯人自生自滅。
在圍城數月後,土耳其入侵的軍力終於拿下兩萬餘兵,攻占了威尼斯在賽普勒斯的都城尼古西亞(Nicosia),總督尼可洛.丹多洛(Nicolò Dandolo)被斬首,全城遭洗劫一空,百姓非死即賣身為奴。威尼斯艦隊將軍馬可.安東尼奧.布拉加丁(Marco Antonio Bragadin)決定移防到防禦最強的城市法馬古斯塔。深具領導魅力的布拉加丁知道他的人馬敵不過土耳其人的猛烈攻勢,但仍對據說集結在克里特島的那支艦隊寄予厚望。那些指望,不消說都付諸流水。
一五七○年九月十七日對法馬古斯塔的圍城一役遙遙無期而疲累。威尼斯砲兵部隊轟炸侵略者的同時,也炸毀了他們自己所打造而今淪陷的塔樓。土耳其人採取的手段是在城牆下挖坑道,加上定期發動猛烈襲擊,兼之以火力強大的砲轟。布拉加丁和其手下兵卒勇敢保衛這座城市,然而,苦熬數月毫無西方奧援,他嚴重短缺糧食、火藥和人力。最後,在一五七一年八月一日,幾乎是圍城開始後將近一年,布拉加丁提出有條件的投降。土耳其司令拉拉.穆斯塔法.帕夏(Lala Mustafa Pasha)喜出望外;圍攻賽普勒斯比預期時間久,坐鎮在君士坦丁堡的蘇丹塞利姆二世早就心生不滿已久。帕夏對待法馬古斯塔百姓的手法,無異於當年交出羅得島的醫院騎士團,為了回報順利和平移交該城,百姓可以在不受騷擾下,保有尊嚴的自由離城。想要離開賽普勒斯島的其他威尼斯人,將會由土耳其艦隊護送到克里特島。合約條件十分優渥,還蓋了蘇丹本人的戒指圖章為憑。
八月五日安排了儀式,布拉加丁身著緋紅國袍禮服,由高官們陪同,還有將近兩百名儀隊隨行。在鄂圖曼軍隊的注視下,他們走出城門進入帕夏的行宮,身上帶著城門鑰匙與華麗的絲綢獻禮。布拉加丁坐在一張天鵝絨的凳子上,正式交出了城市統治權,並要求帕夏信守承諾將他們送往克里特島。帕夏提出一些事情,包括會想念土耳其戰俘,還會匯報城內受創的糧食、美酒與油料損失,但凡此種種無非瑣碎小事。真正令他擔憂的另有其事。
你們全都想要離開,而我也安排了蘇丹庇佑的槳帆船來運送你們。你們之中若有人想留下者,為求安心起見可與我一起等候這些槳帆船和其他船隻返航,但由於你們的艦隊不是還駐防在克里特島嗎?我需要一個人質,最好是一名威尼斯仕紳。
布拉加丁回答道:「可是,閣下,這不在我們的協議裡。你答應讓我們所有人自由離去,用船送走我們的。」帕夏對此坦承不諱,可是堅持條件必須有所修改。如果他派艦隊去了克里特島遭到摧毀的話,蘇丹肯定會砍了他的腦袋。他可擔不起那樣的風險。布拉加丁回答,意思是既然威尼斯人會信守協議,帕夏也應該如此。他指出,投降後,威尼斯的指揮官和士兵們如今都是一般老百姓了,他無權命令他們誰當人質。然而,帕夏似乎並沒有這樣的自由概念。他回道,倘若威尼斯人不留一名官員下來,那就官員們指派一名船長當人質。不過,布拉加丁又重申一遍,所有的船長,也全都是威尼斯人,都是自由人,不再有義務服從前任指揮官。除此之外,身為一名貴族,帕夏應該言出必行。人質不在協議條件裡。
聽聞此言帕夏怒氣沖天。他站起身來拍拍手鼓起掌,走向布拉加丁說:「你已經去信給克里特島,說明你的艦隊可能受到監控,因為你將投降,條件是被護送到克里特島,而根據這個安排,我們就會損失屬於蘇丹財產的整個艦隊。所以把他們統統綁起來!」一聲令下帕夏的隨從用粗繩把威尼斯人全數綁了起來。接著,帕夏再度擊掌,大屠殺應聲上場。除了少數幾個例外,在場的威尼斯所有指揮官和士兵全部罹難,連同前來觀禮看熱鬧的法馬古斯塔所有基督徒在內無一倖免。前往碼頭預備登船的數百名威尼斯人被銬上鐵鍊,送往奴隸市場。行宮裡,布拉加丁身旁散落部屬的死屍,他伸出他的脖子,口裡稱頌基督等著獻出靈魂赴義。帕夏命人割掉布拉加丁的耳朵和鼻子,然後將他扔進地牢任憑腐爛。
隔週,帕夏努力想平息他所掀起的暴動。畢竟,蘇丹不會樂見征服了這座城市,城裡卻沒半個能繳稅的居民。看情形,帕夏是接獲來自西西里島由威尼斯和西班牙組成的基督徒艦隊送來的訊息,他很可能以為這就是布拉加丁背信忘義的證據。他相信,假如他把威尼斯人遣送到克里特島,那支艦隊就會摧毀土耳其的船隻。布拉加丁常被人從地牢拉出來給士兵當消遣,被迫背上扛著一大麻袋土,以喇叭伴奏預告他即將出場。給他吃這麼大的苦頭無非是要他改宗伊斯蘭,但他拒絕,「我是基督徒,生死不移。但願我的靈魂能得救。我的身體歸你,拷打酷刑悉聽尊便。」接著他被綁在椅子上,吊在土耳其槳帆船的圍欄上示眾供人嘲弄。之後,他又被弄下來帶去市中心,綁在杆子上活生生抽打。他不吭一聲忍受著皮開肉綻,直到劊子手打穿了他的肚子,他才哀號出聲,「在你的手中,主啊,我讚美我的靈魂!」接著氣絕而亡。然後土耳其人剝了他的皮,裝填乾草後,懸掛在城門上。
後來,塞利姆二世知道帕夏不僅攻占賽普勒斯,還收到威尼斯指揮官們的首級和布拉加丁的皮囊時,龍心大悅。只不過欣喜轉瞬而逝。因為集結在西方的艦隊,的確將目標指向對抗鄂圖曼帝國。教宗庇護五世宣布十字軍誓師東征,號召那些素來愛好帶著十字架捍衛信仰的人。這支由兩百艘船艦組成的十字軍東征新艦隊,有半數是威尼斯人,其餘人士則來自腓力二世領地,由查理五世的私生子,魅力四射的青年將領唐.胡安(Don John)出任艦隊司令。稍後賽普勒斯傳來的消息令十字軍們群情激憤,布拉加丁的受難與死訊鼓舞了所有人,尤其是威尼斯人。
十字軍揚帆出征,一五七一年十月在希臘勒班陀遭逢大小相仿的土耳其軍艦。這便是史上最著名的海戰之一「勒班陀戰役」,持續將近五個小時。實際上,這是基督教世界的最後一次十字軍東征。有幾乎兩年之久,整個歐洲的天主教徒都念著玫瑰經祈禱征戰得勝,因為教宗庇護五世曾特別為此向聖母瑪利亞祈福。開戰前,船艦上所有的十字軍戰士曾念誦玫瑰經近七個小時之久,祈求天主能透過向聖母瑪利亞的祝禱應允他們凱旋而歸。當基督教的帆船接近土耳其的海岸線時,唐.胡安下令所有人降下所有的旗幟,所有船上的十字架要排列在同一高度上。此時此刻再無分威尼斯人、熱那亞人、那不勒斯人或西班牙人了,他們全都是基督徒。賽普勒斯淪陷的景象,仍在他們的心中熊熊燃燒,十字軍的熱情單一而純粹。十字軍的船艦衝破海防線,擄獲了土耳其的軍艦,其中包括帕夏的指揮船。那天日落之際,土耳其已經損失了一百一十三艘船隻,而基督徒只耗損了十二艘。十字軍攻占了一百一十七艘土耳其軍艦,釋放了一萬五千名船上的基督徒奴隸,尤其從帕夏的船上還有額外豐碩的戰果。在一次輝煌的交戰中,鄂圖曼的海軍潰不成軍。
勒班陀戰役在歐洲產生令人振奮的影響。史無前例,這是攻打鄂圖曼第一次真正獲勝。歐洲人長久以來認為土耳其人堅不可摧,可是勒班陀一役證明了其實不然。教堂的鐘聲響徹整個歐洲,就連厭惡十字軍的新教徒國度裡也不例外。在某個短暫片刻裡,歐洲重新因為共同的信念與勝利而團結起來。在威尼斯,對賽普勒斯英雄殞命的悲痛,被「勝利!勝利!」的喝采歡呼取而代之。威尼斯人以勒班陀戰役為榮,但如同唐.胡安一樣,他們將令人震驚的勝利歸功於向聖母的祈禱。教宗庇護五世宣布,從今往後將十月七日訂為「勝利女神節」。至今仍受到天主教徒慶祝,名為「聖母玫瑰節」。威尼斯則以保羅.委羅內塞驚心動魄的畫作《勒班陀戰役》將這份肯定化為不朽。畫中,在駁火交戰的船隻上空,差不多是構圖事後添加的素材,畫著天堂的圖像,裡面有參與十字軍東征的各國守護神,祂們祈求聖母能助底下的基督徒一臂之力。
數年過去,賽普勒斯有一名倖存的威尼斯人在君士坦丁堡經商,他企圖竊取一直放置在鄂圖曼船塢裡的布拉加丁皮囊。皮囊被帶回威尼斯,視為英雄榮歸般迎接,下葬於滿是英雄埋骨的聖若望及保祿大殿。這座漂亮的紀念碑至今仍保存著他的遺骸。
在心理層面上,勒班陀戰役對所有基督徒意味深遠,對威尼斯人尤其格外重要,雖然它其實沒什麼長遠作用。塞利姆二世號令重建艦隊,鄂圖曼帝國資源之豐沛,任務竟不到一年便達標。以當年的標準而言,這場戰役相當傳統老派。火砲在交戰中沒有起什麼作用,因為絕大多數的槳帆船根本無法駕馭。反而,真正發揮大用的是船上水手們之間用手槍(handgun)射擊和近距離搏鬥。這種戰爭型態,和中古時代海戰的方式差異不大。不像法國與英國海軍艦隊引以為傲的龐然西班牙大帆船,甲板下的船艙內配備著一排排厚實有力的火砲。這類火力強大的戰船並不直接與敵軍交戰,而是火力齊發炸毀船舷,從遠處摧毀敵方。雖說威尼斯軍械庫也能製造這類強而有力的船艦,但那是後來的事,而威尼斯的海軍水兵從來都不擅長發揮其用。
一六○○年之後的威尼斯,通常被形容是明顯進入衰退。不過值得記取的是,威尼斯的衰微和它的仇敵鄂圖曼帝國相同,是相對而言而非絕對。聖馬可共和國其實幾乎沒有退縮。沒錯這個海上帝國折損很多,但是精力充沛的工業彌補了那些耗損。威尼斯在貿易、文化與知識界依然保有一席之地。它的艦隊在十七世紀時,規模空前雄壯浩大。它的皇族貴冑泰半是最富有的貴族,在威尼斯坐擁華麗的府邸,在歐陸還有宏偉的別墅。它有傲人的穩定政府、健全的貨幣,以及滿足的人民。簡言之,威尼斯興盛繁榮。
然而,它不如法國和英國等新興強權那般興盛,這是隱憂。這些王國有自豪的殖民地帝國,遍布全球各地,財源滾滾,它們的市場裡有著形形色色的商品。它們的經濟興隆,相對地使它們得以打造更雄壯的軍隊,發展出威力更大的武器。相較於這些享有人類史上空前全球成長利益的強權,威尼斯真的嚴重衰微了。同樣地,鄂圖曼也是。雖然贏得一場又一場的戰爭,但土耳其人再也無法趕上西歐工藝、科學和經濟的快速成長腳步。西歐的成長無可匹敵,就連新世界、亞洲或非洲最富強的帝國也望塵莫及。對威尼斯人來說,居住在西歐但目光卻守舊地投注在東方,愈來愈顯而易見的是,單純就權力來說,他們早望塵莫及。
一方面看來,在革新上,威尼斯人相當滿足於落在人後。歐洲中產階級已然開始崛起。在十七世紀時,富有、高學歷卻非貴族的新社會階級興起,威脅中世紀的世襲制特權體系,導致改革需求與日俱增,有時日形激烈。一六四九年英國人處死了他們的國王查理一世,推翻了君主制度。威尼斯是個沒有君主制度的中產階級社會,坐擁土地的貴族或農民,對這類壓力毫無所感。可是它對改革並無免疫,改革十人議會的影響最大。十人議會一開始藉著調查,加上檢舉叛逆、貪污和間諜活動,擴張勢力插手國家經費,甚至外交事務上。由於十人議會的會員制度本質上是暫時性的,因此奪權要歸咎於政府議員和公職人員。如同現代美國的國會議員一樣,這些專職人員長期在政府任職,因此滋生個人權力擴張的欲望。
一五八二至一五八三年間,威尼斯大議會牽制著十人議會的權限,可是只拿回外交事務權。由於十人議會依然掌管各種層面的犯罪行為的調查權,因此它成立了一個三人小組委員會,來應付議會和總督。這三人小組稱之為國家調查官(State Inquisitors)。最後,他們的責任擴張到涵蓋貴族犯罪在內。十人議會和調查官持續在嚴苛的法條下運作,雖然按現代的標準來看,他們的做法令人質疑。因為保密是最重要的,因此被起訴者通常不會被告知他們究竟犯了什麼罪行。他們也沒有權利和原告面對面,更不准提出任何訴求。貴族階級天生就厭惡十人議會,但是對其有效性卻從無異議。議會有時也犯錯,譬如一六二二年對貴族外交官安東尼奧.佛斯卡利尼(Antonio Foscarini)出賣國家機密判刑一事。不過它也很快就坦承不諱採取補救措施;在啟蒙時代裡,外國人都覺得十人議會、調查官神祕兮兮,也討厭告密郵箱「獅口」。比較有求新求變心態的威尼斯人也如此。然而,一六二八和一七六二年試圖改革十人議會卻徒勞無功,原因很簡單,因為制度運作良好。有了權勢很大的貴族階級,身分重要的原告唯有匿名才能確保所有威尼斯人得到平等的正義。數百年來十人議會始終維持政局穩定。身處動盪的世界裡,威尼斯人不願意失去它。
當歐洲強權在全球各地建立殖民帝國的時候,議會很自滿於維持現狀,一方面還努力盡其所能復興失去的一切。威尼斯在十七世紀時和哈布斯堡王朝和各種海盜打了幾場小型戰爭。一六四五年,土耳其人進犯威尼斯超過四百年的屬地克里特島。其首府坎地亞(Candia)遭圍城長達二十二年之久。威尼斯艦隊反擊鄂圖曼人取得驚人勝利,甚至要求收回達爾馬提亞的若干地區。由於征戰日久,保衛克里特島在歐洲成了值得大肆慶祝的理由,是很多交談和寫作的主題,但其實幫助不大。最終,一六六九年九月,克里特島的艦長弗朗切斯科.莫洛西尼(Francesco Morosini)棄島投降。威尼斯得以保有一些小型基地和其他兩座島嶼,提洛島(Tinos)和基西拉島(Cerigo)。連同科孚島在內,那就是威尼斯海上帝國僅有的一切。
一六八三年,鄂圖曼帝國對西歐發動自蘇萊曼大帝以來首次大規模攻擊。大維齊爾卡拉.穆斯塔法.帕夏(Kara Mustafa Pasha)率領一支大軍直搗威尼斯,但遭到奧地利與波蘭聯軍鎮壓。歐洲勝利者堅信時機已然成熟,該一舉解決鄂圖曼對西方的覬覦,因此號召威尼斯共襄盛舉。威尼斯議會百般不願與土耳其人開戰,但又想贏回失土。此外,有些人主張,假如威尼斯拒絕參與已經進行中的反抗土耳其運動,那麼日後萬一威尼斯需要援助對抗穆斯林仇敵時,就別忘了今日之舉。當波蘭與奧地利人解放匈牙利時,威尼斯人在莫洛西尼的統帥下在愛琴海和摩里亞半島宣戰。威尼斯人重新取回好幾個希臘島嶼,甚至在希臘大陸重新占有一席之地。在攻占科林斯之後,莫洛西尼的軍隊挺進雅典大肆攻擊。就在這個時候,土耳其的雅典總督用帕德嫩神廟(Parthenon)當作軍火庫;這座神廟在當時被改作清真寺。威尼斯的砲火誤入歧途射穿帕德嫩神廟的屋頂時,點燃了火藥,引發慘烈的爆炸。今日大家所見的帕德嫩神廟遺跡,就是當年的產物。莫洛西尼攻占雅典之後,下令將一些古物送到威尼斯去。這些是當時的威尼斯「獅子大收藏」(lion collecting),攻占的雕塑品通常都要送回家鄉當作獎盃。莫洛西尼從獅港(Porto Leone)運送了兩隻大型獅子雕塑回去威尼斯,至今猶雄踞軍械庫大門虎視眈眈。
這場對抗土耳其人的大戰在一六九九年以簽訂卡洛維茨條約(Treaty of Karlowitz)告終。威尼斯因為出了一份力,也有資格坐上談判桌。對土耳其人來說,卡洛維茨條約象徵戰敗恥辱,這是史無前例的,他們的蘇丹被迫接受永久的領土割讓。根據條約內容,奧地利接收了匈牙利,以及外西凡尼亞,而波蘭擁有了波多里亞,而威尼斯收復達爾馬提亞與摩里亞半島(亦即伯羅奔尼撒)泰半地區。卡洛維茨條約給了鄂圖曼人一個教訓,那就是他們不再有能力挑戰歐洲強權。不過,威尼斯卻是另一回事。一七一四年,一支龐大的土耳其艦隊直下伯羅奔尼撒,迅雷不及掩耳襲擊了威尼斯人,進犯科孚島,但科孚島再度被救援成功,而這一次是靠威尼斯人出面解決,同時也拜奧地利的查理六世(Charles VI)毅然向土耳其人宣戰所賜。雖然哈布斯堡王朝的奧援是一把兩刃劍,因為當查理六世在一七一六年倡議和談時,他強迫威尼斯也要照章辦事,即使威尼斯人強烈希望收復摩里亞半島。
如此這般,終結了威尼斯與土耳其人之間的征戰。事實上,他們所剩無幾可資爭奪。威尼斯喪失了希臘海上與大陸的殖民地,重返老家亞得里亞海。但即使如此它也不再擁有這個老家了。雖然亞得里亞海依法隸屬威尼斯海域,但是強權諸國經常無視於這個技術問題。一七○二年五月,每年一度在耶穌升天節舉行的威尼斯與大海的「亞得里亞海海婚慶典」被取消,因為時值西班牙王位繼承戰爭(War of the Spanish Succession),法國軍艦曾駛近威尼斯危及當地。這個事件不是個好兆頭,見者有份豈會輕饒了嘲諷的機會。
威尼斯的商船在十八世紀期間雖持續衰微,但仍保有活力。英國、法國和荷蘭商人在君士坦丁堡進行直接買賣,在那裡他們的政治影響力足以從土耳其宮廷取得最優惠的稅率。威尼斯欠缺那種政治勢力,因此它的商人在東方的競爭力失利。雖說亞得里亞海的所有商船不必再停泊於威尼斯,但卻如往常照樣收稅。政府的這份重要收入來源在一七一九年遭受威脅,因為查理六世宣布第里雅斯特從此成為自由港,所有船隻毋須繳稅,就可以進出奧地利往北航行。威尼斯依然是這個區域裡卓越的港口,但再也不是該地區唯一的停泊港。
十八世紀時,威尼斯沒有能力對抗歐洲強權,再加上那些強國時不時互相挑釁,威尼斯議會採取了一項新政策,嚴守中立。這在義大利北部是很困難的事,因為法國與奧地利君王經常在那裡爭權奪利。可是威尼斯的外交官們竭盡所能做到。雖說在強國威力和經濟力下相形見絀,但威尼斯共和國依舊繁榮興盛。威尼斯城裡有將近十五萬人口,一如往昔規模龐大,縱然與如今巴黎、柏林或倫敦相比小很多。另有將近兩百萬人口住在威尼斯的大陸領土上,那裡以種植玉米為主農業發達。驚人的是,威尼斯共和國已經變成了食糧輸出國!
非僅止於此。獨一無二的美麗風貌,令人難忘的古色古香,以及豐富的文化底蘊,使威尼斯不只是一個地名,也是個目的地。它不光是座城市,還是個偶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