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名:維京傳奇:來自海上的戰狼【中古歐洲系列二部曲經典改版回歸】
原文書名:The Sea Wolves:A History of the Vikings
產品代碼:
9786267520833系列名稱:
Historia歷史學堂系列編號:
MU0012X定價:
450元作者:
拉爾斯.布朗沃思Lars Brownworth譯者:
黃芳田頁數:
368頁開數:
15x21裝訂:
平裝上市日:
未定出版日:
未定出版社:
馬可孛羅(城邦)CIP:
747.01市場分類:
外國史地產品分類:
書籍免稅聯合分類:
史地類- ※缺書中
商品簡介
《紐約時報》暢銷作家,英語世界公認,最會說歷史故事的說書人:
拉爾斯.布朗沃思中古歐洲系列二部曲經典改版回歸!
一群橫掃歐洲大陸、攻無不克的海上戰狼
一段由長船與戰斧、欲望與貪婪主宰的血腥歷史
歐洲歷時三百年,人民惶惶不可終日的「維京時代」即將拉開序幕
西元七世紀的不列顛,在羅馬帝國崩解後的兩百年,人們的生活逐漸回到常軌,過著安定、和平、虔誠的信仰生活。一座座神聖的基督教修道院紛紛興起,裡頭藏有珍貴的聖物、鑲上寶石的聖物匣,以及用泥金裝飾封面的福音書。但這種和平的景象延續很長一段時間,直到一群來自北歐斯堪地那維亞半島的海賊破壞了這一切。
西元七九三年的六月八日,一艘艘船頭刻著類似龍蛇圖案的船隻出現在英格蘭外海,悄悄靠近林迪斯法恩島的修道院。當船靠岸時,手持刻滿怪異盧恩字母長劍的野蠻人一湧而出,修道院遭到破壞,僧侶無論年老或體衰者皆無一倖免。金銀的盤子被搶走,珍貴的法衣被從衣架上扯了下來。入侵者搜刮一空後,將一切裝載上船,像來時一樣迅速地離去,留下遍地的死屍。一位當代的僧侶留下了這樣的紀錄:「來自北方地區的異教徒偕其海上武力來到不列顛,宛如螫人的大馬蜂,如同可怕的海狼蔓延向四面八方,搶劫、破壞並屠殺……。」
這三百年裡,維京人如同海上的狂風,席捲歐洲各地。他們駕駛著精巧的長船,穿梭於北海與波羅的海,沿著伏爾加河和第聶伯河深入東歐,甚至踏足地中海沿岸。在不列顛,維京人的劍鋒曾在倫敦、約克與愛爾蘭海岸劃下火焰般的印記;在法蘭克,他們甚至迫使國王割地求和,建立諾曼底公國;在冰島與格陵蘭,他們開拓荒原,建立堅韌的聚落;在遙遠的美洲,他們比哥倫布早數百年踏上新大陸的土地。而在東方,他們作為「瓦良格人」,成為拜占庭帝國的禁衛軍,亦在絲綢之路的商道上與阿拔斯王朝的商人交易毛皮與琥珀。
然而,維京人不只是嗜血的戰士,他們也是吟遊詩人與航海家,他們的薩迦(Sagas)傳誦著英雄的壯舉與家族的榮耀。他們的精神在浪濤間綻放,在風雪中鍛造,在每一塊新開拓的土地上生根發芽,為世界留下了不可磨滅的維京傳奇。
《紐約時報》暢銷作家,英語世界公認,最會說歷史故事的說書人:
拉爾斯.布朗沃思中古歐洲系列二部曲經典改版回歸!
一群橫掃歐洲大陸、攻無不克的海上戰狼
一段由長船與戰斧、欲望與貪婪主宰的血腥歷史
歐洲歷時三百年,人民惶惶不可終日的「維京時代」即將拉開序幕
西元七世紀的不列顛,在羅馬帝國崩解後的兩百年,人們的生活逐漸回到常軌,過著安定、和平、虔誠的信仰生活。一座座神聖的基督教修道院紛紛興起,裡頭藏有珍貴的聖物、鑲上寶石的聖物匣,以及用泥金裝飾封面的福音書。但這種和平的景象延續很長一段時間,直到一群來自北歐斯堪地那維亞半島的海賊破壞了這一切。
西元七九三年的六月八日,一艘艘船頭刻著類似龍蛇圖案的船隻出現在英格蘭外海,悄悄靠近林迪斯法恩島的修道院。當船靠岸時,手持刻滿怪異盧恩字母長劍的野蠻人一湧而出,修道院遭到破壞,僧侶無論年老或體衰者皆無一倖免。金銀的盤子被搶走,珍貴的法衣被從衣架上扯了下來。入侵者搜刮一空後,將一切裝載上船,像來時一樣迅速地離去,留下遍地的死屍。一位當代的僧侶留下了這樣的紀錄:「來自北方地區的異教徒偕其海上武力來到不列顛,宛如螫人的大馬蜂,如同可怕的海狼蔓延向四面八方,搶劫、破壞並屠殺……。」
這三百年裡,維京人如同海上的狂風,席捲歐洲各地。他們駕駛著精巧的長船,穿梭於北海與波羅的海,沿著伏爾加河和第聶伯河深入東歐,甚至踏足地中海沿岸。在不列顛,維京人的劍鋒曾在倫敦、約克與愛爾蘭海岸劃下火焰般的印記;在法蘭克,他們甚至迫使國王割地求和,建立諾曼底公國;在冰島與格陵蘭,他們開拓荒原,建立堅韌的聚落;在遙遠的美洲,他們比哥倫布早數百年踏上新大陸的土地。而在東方,他們作為「瓦良格人」,成為拜占庭帝國的禁衛軍,亦在絲綢之路的商道上與阿拔斯王朝的商人交易毛皮與琥珀。
然而,維京人不只是嗜血的戰士,他們也是吟遊詩人與航海家,他們的薩迦(Sagas)傳誦著英雄的壯舉與家族的榮耀。他們的精神在浪濤間綻放,在風雪中鍛造,在每一塊新開拓的土地上生根發芽,為世界留下了不可磨滅的維京傳奇。
作者簡介
姓名:拉爾斯.布朗沃思Lars Brownworth
英語世界公認最會說歷史故事的作家,著名Podcaster、作家、教師,曾擔任美國馬里蘭州華盛頓基督學院(Washington Christian Academy)的教授。布朗沃思創立了Podcast「拜占庭十二帝」(12 Byzantine Rulers),被視為開創歷史類Podcast的先驅。時至今日,布朗沃思仍持續更新他的歷史Podcast,並擁有廣大的忠實聽眾。《紐約時報》讚譽他是一位傑出的歷史普及作家。歷史作家的喬納森.哈里斯(Jonathan Harris)也認為布朗沃思帶領讀者走進一個「繽紛絢爛、險象環生」的歷史世界,令人著迷。布朗沃思另著有《維京傳奇》、《十字軍聖戰》(馬可孛羅文化出版)。
相關著作:《諾曼風雲:從蠻族到王族的三百年【中古歐洲系列首部曲經典改版回歸】》《十字軍聖戰:基督教與伊斯蘭的二百年征戰史》《維京傳奇:來自海上的戰狼》《諾曼風雲:從蠻族到王族的三百年》
譯者簡介
姓名:黃芳田
畢業於師大國文系。曾任中學教師、記者、自由撰稿、翻譯與語言教學工作。譯有拉爾斯.布朗沃思「中古歐洲三部曲」:《諾曼風雲》、《維京傳奇》、《十字軍聖戰》等書。(負責本書前言、第一至第十四章)
相關著作:《榮耀之城.伊斯坦堡:位處世界十字路口的偉大城市》《西班牙》《三等車票》
書籍目錄
中文版序
人名、地名與其他
地圖
前言 北方之鎚
序幕 維京黎明
第一部 劫掠者
第一章 家鄉的維京人
第二章 查理大帝的眼淚
第三章 朗納爾.洛德布羅克
第四章 魔鬼索爾吉斯
第五章 異教徒大軍
第六章 圍城下的英格蘭
第七章 英格蘭最後一位國王
第八章 愛爾蘭海的維京王國
第九章 克朗塔夫戰役
第十章 步行者羅洛
第二部 探險者
第十一章 維京人在蔚藍海岸
第十二章 邊疆共和國
第十三章 西方群島
第十四章 文蘭
第三部 貿易者
第十五章 羅斯的留里克
第十六章 偉大的城市
第十七章 拜占庭的拉力
第十八章 從羅斯到俄羅斯
第四部 維京故土
第十九章 維京國王
第二十章 藍牙哈拉爾
第二十一章 英國白銀的誘惑
第二十二章 北方皇帝
第二十三章 一個時代的結束
結語 維京遺產
參考書目
推薦序/導讀/自序
作者中文版序
歐洲究竟是什麼?這塊地中海以北的大陸在古代或中世紀早期的確並未被認為是一塊獨特的地方。德意志帝國宰相俾斯麥說得最好,將之稱為「只不過是地理上的表達」,是個歷史上的創造物,除了地理上的遇合之外,並沒有實質上的統一關聯。而且這地理位置在東部邊界上也有點模糊不清。
然而,不管「歐洲」一詞的界定多麼朦朧不清,如今卻已成為寰宇公認的字眼,一連串在文化上獨特的國家在十九世紀末興起,成為主宰全球的勢力。因此,可能比較好的問法應該是:歐洲人究竟何時開始自認為歐洲人?
西元八世紀期間,歐洲仍然沒擺脫過去而沉迷在與北非和近東共享過的古羅馬時代中,到處仍可見到過去輝煌時代所留下的有形提醒物:傾頹的古羅馬建物、半掩埋的大理石雕像、法典,以及所有受過教育的人用來溝通的語言。歲月使得許多古羅馬的成就化成半為人所記得的殘夢──如有位中世紀作者就聲稱自己見過的廢墟是由巨人所建,因為凡人不可能造出這樣的規模──但這仍足以激發起一種信念,認為可以再重建古羅馬世界。
這不僅是個單純的政治統一夢想而已。古羅馬人治下的歐洲是由成千上萬里馳道連結許多無城牆城市的非凡組合,並受到羅馬軍團的保護。邊疆之外是無遠弗屆的貿易網,深入到無名之地,遠至連神話上都沒出現過。雄心勃勃的商賈越過寒冷的山丘與炙熱的荒地去尋找東方貨物,足跡遠超過亞歷山大大帝的士兵願意涉足的範圍之外。西元一六六年,廣大的新商業關係似乎即將展開,羅馬特使抵達了中國首都洛陽,獲得了漢桓帝朝廷的接待。
但這番勝利已算是帝國的顛峰,到了二世紀結束時,羅馬帝國已開始轉向內在(turn inward),及至五世紀時,西半部羅馬帝國已經完全瓦解,疾病與蠻族入侵毀了歐洲,倖存的城市則在其昔日陰影中苟延殘喘。隨之而來的長期政治衰落使得西歐淪為偏執、混亂又千瘡百孔的空殼,誠如史學家肯尼斯.克拉克(Kenneth Clarke)頗為誇張的形容,文明千鈞一髮地「九死一生」。
那個偉大夢想看來無望地遙不可及。歐洲包圍在更強大、厲害的鄰國之中,似乎注定繼續成為一灘死水,永遠要受他國的擺布。然而接下來兩個世紀裡,卻反而可見到歐洲異乎尋常地復甦了,它會轉型成為充滿信心、活力的諸國組合,首次意識到自己的新興身分。
諷刺的是,這個大轉捩點卻是始於一場入侵。在九世紀之交,維京人從冰封的北方之地一湧而出,將西歐與中歐的弱小王國攪得天翻地覆,一波又一波的北蠻「海狼」緊接著第一批劫掠者之後來到,尋找掠奪財物、土地或光榮陣亡的機會。不列顛大部分島嶼都淪陷在他們的劍下,歐洲大陸的首都如巴黎與亞琛也遭劫掠。他們往東沿著尚未納入版圖的中歐流域南下而攻占了基輔,並進攻拜占庭帝國的強大首都君士坦丁堡。
儘管這些過程十分痛苦,但這些暴力行徑卻宛如誕生現代歐洲必經的陣痛,除舊布新的創造性毀滅,掃除了舊有秩序,以便讓新穎有活力的事物在原處生長。維京人遠非單純的蠻人,他們是律法制定者(英文「法律」一詞就是源自於古諾斯語),並把新穎的陪審團制度引入了英格蘭。他們也是老練的商人與探險家,在冰島殖民,俄羅斯因他們而得名,他們興建了都柏林,並建立起延伸至北美與中國的貿易網。
也許最重要的是定居法國北部的維京人,這些住在諾曼公國(不久就簡稱為「諾曼地」)的居民,為如何創建一個成功的中世紀國家提供了榜樣。他們是中世紀了不起的企業家;浪跡天涯的急進冒險家,白手起家,深刻改變了歐洲的面貌。在兩個世紀期間,他們發動了連串非凡的征服,從北海到北非海岸打造出王國。到十一世紀結束時,歐洲四大國之中有三個是由諾曼人創建或徹底改造而成的。
新的擴張精神興起了,自從羅馬帝國的輝煌時期以來,這是歐洲首次懷著信心望向邊疆之外。遠比維京人更強大的敵人位於他們四周,歐洲的東、西、南面皆受伊斯蘭包圍。在四個世紀的侵略中,哈里發的軍隊已併吞了北非以及西方的西班牙,直抵東方的中國邊界。羅馬本身也遭到攻擊,穆斯林曾在義大利短暫建立過一處灘頭堡,基督教世界的邊界一直遭到蠶食。如今歐洲終於準備反攻了。
一○九五年,教宗烏爾班二世在法國的克萊芒演講,為新的樂觀精神定出了一個目標,最終回應此呼籲者多達十五萬人,拋下了他們所知的一切而肩負起這看來像是傻子的使命:行萬里路深入敵境為基督教世界征服耶路撒冷。於是第一次的十字軍東征開始了,這是個廣大而最終成為悲劇時代的開端,或許也是史上最受誤解的時期。十字軍東征曾被描述為東西方對抗的倒數第二來源,殖民主義的起源,甚至是恐怖主義的根源。實則卻是遲來而且最終也沒成功的嘗試,企圖要扭轉四百年來伊斯蘭的征服。
十字軍東征失敗意味著東方香料與絲綢的傳統陸路貿易路線此時不通了,因此,歐洲人開始另覓抵達中國利潤豐厚市場的通路,結果迎來了大航海時代,及遠超過所有羅馬帝國前輩的新貿易路線發展成果。原來,過去並非指南而是序幕而已。
這就是《諾曼風雲》、《維京傳奇》、《十字軍聖戰》講的故事。從九世紀到十三世紀形成歐洲的歲月是如何成為關鍵,讓人了解到歐洲之所以成為歐洲,以及它如何從一池渾水轉型成為世界強權。
得獎紀錄
***《紐約時報》暢銷圖書 ***
常駐Amazon 北歐歷史榜前十名、Goodreads 千人以上4顆星評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