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名:視而不見:【震驚全球法國殺夫案】瓦蕾麗.巴科毀滅重生的堅韌自白

原文書名:TOUT LE MONDE SAVAIT


9786267577653視而不見:【震驚全球法國殺夫案】瓦蕾麗.巴科毀滅重生的堅韌自白
  • 產品代碼:

    9786267577653
  • 系列名稱:

  • 系列編號:

    0ZLI0003
  • 定價:

    380元
  • 作者:

    瓦蕾麗.巴科Val?臆ie Bacot
  • 譯者:

    林嶼
  • 頁數:

    192頁
  • 開數:

    14.8x21x1.35
  • 裝訂:

    平裝
  • 上市日:

    20250901
  • 出版日:

    20250901
  • 出版社:

    一起來-遠足文化
  • CIP:

    784.28
  • 市場分類:

    人物傳記(世界)
  • 產品分類:

    書籍免稅
  • 聯合分類:

    史地類
  •  

    ※在庫量大
商品簡介


一樁殺夫案,把整個法國送上法庭
審判的不是她,而是社會的冷漠與失職

★ 喚起無數人胸中的正義!超過百萬人連署,希望她得到總統特赦
★ 案件當事人親自撰寫,比戲劇更離奇的真實人生故事
★ 出版速登各國暢銷榜,隨即被改編為戲劇
★ 現代家暴問題的指標事件,帶動無數社會改革

▌ 你能想像在網路時代,這種事仍持續發生嗎?
巴科從12歲開始,長期被繼父當成性奴隸,承受暴力凌虐與精神控制。
她被迫跟這個強暴犯結婚,還生下四個小孩。
她更恐懼這種暴力,將會繼續加害到她女兒身上。
她曾一次次向警察、社工求救,卻都被當作「家務事」視而不見,
連她的親生母親也選擇包庇……

直到2016年3月13日,她開槍殺了他,叫醒了裝睡的社會。

本書堪稱現代版《被偷走的人生》,發生在智慧型手機普及後的網路時代。然而不變的是,社會中仍有些黑暗角落,讓她不得不殺人才能脫離。巴科事件發生後,激起整個法國極大的聲援與檢討聲浪,可說是將國家送上法庭的一案。大家都迫切關心,為何現代法治社會,無法有效保護家暴受害者?

▌ 看見不願看見的真相,這次,我們不能再沉默
本書由法國殺夫案當事人巴科撰寫,在各國屢創銷售佳績,並感動百萬讀者為她聲援。巴科的故事,是由人倫悲劇與社會漠視交織而成,讓我們得以窺見受害者的困境,以及複雜的人性。她從小如何在一次次的凌辱中,學會了察言觀色、不再反抗;又如何一步步修補,失去的自我,和對他人的信任。

這不是本復仇故事,是巴科為了找回自己、為了保護孩子,
更是為了所有活在沉默之中的人,寫的勇氣之書。

當你翻開這本書,就成為她們的夥伴,一同見證地獄中開出的玫瑰花。

▌ 對所有正經歷相似痛苦的女人們,我想說一句:「這不是妳的錯。」


【歷史上的重要一頁,本案重要事件】

▌ 2016年3月
巴科不堪25年來長期受虐,更發現丈夫即將把魔爪伸向小女兒,於是槍殺丈夫。

▌ 2017年10月
巴科被捕,當天她和孩子們被帶上警車並移交檢調後拘留。
本案背後故事震驚全球,並迫使法國正視,社會對亂倫與家暴受害者的支持,仍極度不足。

▌ 2021年2月
法國修法禁止與15歲以下兒童發生性行為,並明確將18歲以下的亂倫行為列為強暴罪。

▌ 2021年5月
本書《視而不見》出版,巴科的故事感動全球讀者。
支持聲音席捲社群,超過百萬人響應連署,希望她得到總統特赦。

▌ 2021年6月
巴科當庭獲釋,迎接她的是一片掌聲與支持者的歡呼。
判決結果出爐,她被判處四年有期徒刑,其中三年緩刑,並因之前已服刑一年,而當庭獲釋。
巴科在法院外對記者表示:「我要感謝法官,也感謝這段時間所有人的支持。接下來,我會投入新的戰鬥,為了那些還在受苦的女性,為了所有受虐的人們。」




作者簡介


瓦蕾麗.巴科 Valérie Bacot
在法國拉克萊耶特村(La Clayette)長大。從12歲開始,她每天都遭受繼父的侵犯,而且求助無門。1996年,繼父終於因為性侵未成年人,被判處四年有期徒刑,但兩年半後出獄,還返家與巴科同住,再次開始侵犯。
巴科17歲時生了第一個孩子,她別無選擇,只能搬去與繼父同住。他們一起生活約20年,育有三男一女。期間,她與世隔絕,持續受到監控、虐待和死亡威脅,更被脅迫賣身,並恐懼這種暴力,將會繼續加害到她女兒身上。
巴科在2016年殺死對方,並將屍體藏在森林。她於2017年被捕,背後故事震驚全球。她2021年被判處四年有期徒刑,其中三年緩刑,由於之前已關押一年,因而當庭獲釋。


譯者簡介


林嶼
淡江法文系畢,曾任出版社編輯。
擅長文學、生活風格、社會人文等領域。


商品特色/最佳賣點


◎ 撼動全球的真實事件,改變我們對家暴的想像、引發社會改革浪潮
◎ 出版即登暢銷榜、改編為戲劇,卻比戲劇加倍離奇的真實人生故事
◎ 案件當事人撰寫,最真實描寫創傷下的心理狀態


推薦序/導讀/自序


【名人真摯推薦】
趙又萱|作家
諶淑婷|文字工作者
顏擇雅|作家
(按姓名筆劃排序)

【各界正義之聲,真相不見不散】
「在我們經手的眾多案件中,瓦蕾麗的遭遇甚至比亞歷珊德拉.朗格(Alexandra Lange)與亞克琳娜.索瓦日(Jacqueline Sauvage)的案件更加駭人聽聞。瓦蕾麗的故事代表了千千萬萬個在沉默中受苦的女性。因此,當她的案件出現時,我們毫不猶豫就決定為她辯護。
這本書,是她的聲音,是她的真相。我們不希望這個社會再度閉上眼睛,不希望再有任何女性被迫殺人,只為了活命。」──雅寧.博納喬塔(Janine Bonaggiunta)與娜塔莉.托馬西尼(Nathalie Tomasini),巴科的辯護律師

「瓦蕾麗.巴科案,象徵著法國在處理家暴與性暴力問題上的失敗。」──《國際信使報》(Courrier International)

「一封請願書超過萬人連署,要求總統赦免這位從未被保護過的女人。」──《費加洛報》(Le Figaro)

「巴科案象徵女性在家暴中的生存困境,尤其是她多年淪為性奴與暴力承受者的經歷,揭露司法對家暴案件的制度失衡。」──《RTL》

「她開槍結束了他的人生,卻未能脫離他的控制。她對法官說:『我還活在他的控制裡。』」──《世界報》(Le Monde)

「她一生都活在恐懼與控制之中。殺人,成了她唯一的活路。」──《衛報》(The Guardian)

【無數讀者感動推薦】
「雖然內容令人痛心,但我一頁都捨不得放下。這是她的故事,也可能是任何一個女人的故事。」

「我是先在真實犯罪故事節目《犯罪紀實》裡聽到這起案件的,所以想讀讀看被告怎麼說。看完這本書,才更能理解這名女子是怎麼一步步走向殺夫的。她的自白,非常震撼人心。」

「每個人都該讀讀這本書,尤其是那些總苛責受虐女性的人,說什麼『她可以選擇離開』、『她為什麼不逃』……當我們對惡行視而不見,那跟施暴的人一樣有責任。」

「巴科,妳真的太勇敢了!需要多強的意志力才能撐過來?沒有人,該承受這樣的羞辱與折磨;也沒有人,有權這樣踐踏另一個人。」

「如果當初有人願意挺身而出,瓦蕾麗根本不用活在這樣的地獄裡十八年!」

「這場判決,終於還她一個公道。也希望她能在四個孩子的陪伴下,走出傷痕,重新站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