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名:源.緣.圓:一位校長的生命與永續印記
原文書名:
產品代碼:
9786269856350系列名稱:
GOAL系列編號:
45定價:
350元作者:
林聰明(法名普清)頁數:
288頁開數:
17x23x1.4裝訂:
平裝上市日:
20250102出版日:
20250102出版社:
博思智庫CIP:
783.3886市場分類:
人物傳記(中國)產品分類:
書籍免稅聯合分類:
史地類- ※在庫量大
商品簡介
啟發心靈 x 智慧結晶 x 行動指南
一個出身貧瘠海角鹽分地帶的小孩,以源.緣.圓翻轉生命,走上教育使命之路。
我們呼吸落步 ──
有幸成長在自由湧動的年代;
我們打開視野 ──
有機遇走在世界的地圖上;
我們慈悲款待 ──
致力推動生命教育、環境永續、智慧創新;
我們默語行禪 ──
得此宇宙太虛的感召和真實體驗。
1949年出生於「風頭水尾」的雲林縣台西鄉,林聰明校長的童年雖然在貧困中度過,但從未因此感到苦澀。相反地,他將這些艱辛與挫折視為磨礪自我的基石,努力向學,力求翻轉命運的軌跡。
曾經在明志工專求學後,他的腳步跨越大洋,前往美國深造取得博士。回國後,歷任台塑企業、教育界與政府部門等重要職務,產、官、學行政資歷豐富,累計投身杏壇近30年,曾任雲林科技大學與南華大學校長,展開傳道授業的師者修行,以及春風化雨的心靈旅程。
透過「源、緣、圓」串起一段段的人生行旅,完整呈現了林校長落實三好生命教育的親身歷程。
這不僅是一位校長的人生回顧,更是獻給這個美好世界的禮物。
····✦····閃閃發光的人生金句,啟發心靈的智慧結晶與行動指南····✦····
▌關於出生______
●大海的廣袤浩瀚與深不可測,在無形之中教會了我善解人間事。
●這群受大海眷顧的子民們,內心有一份感恩於大海的共同體認。
●討海人家長大的孩子,可以說是由這片大海教養長大,不只是要嫻熟於這門捉魚技藝,還得在變化萬千的大海中鍛鍊出生存意志。
▌關於求學______
●每個人都可以是文化薪火的傳燈人,不只照亮自己,也照亮了別人。
●我不在乎孤獨的練習,只想在每次報告中展現出準備完善的自己。
●美國的求學歲月,每一步都像是在蜿蜒的山路上攀登,向著那座知識的高峰邁進。
▌關於挫折______
●生活中的每一滴汗水,都將化為成長的養分。
●學會如何在衝突中尋找和平的出口,將是職業生涯中值得記下的一頁。
●生活中的逆境都像是一扇窗,跨越它,便能見到新的風景。感恩的心情如同陽光,驅散了陰霾,讓我們重新找回了生活的平靜與和諧。
▌關於打工______
●每一次的考驗,都是為了更有力的面對,讓走在世界地圖上的我,披荊斬棘,無畏前行。
●我像是一位總舖師,努力地背誦每一道菜名,迅速適應忙碌的環境,應對客人的點餐,介紹精心準備的美食饗宴。
▌關於源、緣、圓______
●人的一生來自源頭、緣分和圓滿的強烈連結,既是時間的交匯,也是命運的編織。
●無論身在何方,根植於故鄉的情感,始終是內心最溫暖的力量。
▌關於師恩______
●班導蔣周發先生是個認真負責的好老師,他就像個父親看顧孩子一般,不只留意每個學生的學習狀況,還會關心我們的家庭問題,給予實際的協助。
●身為班導的丁心苹老師有著慈母心腸,待人處事宅心仁厚,看著我被數學男老師打得皮開肉綻,感到十分不忍心。
●記得參加留學考試的當天,鄭武經主任和師母還堅持陪我應考,他還特地交代師母幫我做了-個非常豐盛的便當,裡面蘊藏了滿滿的師恩與關愛。
●或許是我的真誠與謙恭打動了道格拉斯教授,在第一學期結束後,特別邀請我擔任助教,並為我減免了學雜費,每學期只需象徵性地支付一美元的學費,並且鼓勵我繼續攻讀博士班。
●每每回想起布爾斯教授對我的支持,心中總是滿懷感激。他不僅幫我打破了語言的藩籬,更用信任點亮了我前行的方向。
●烏索頓教授的用心與熱誠深深影響了我,成為我心中理想的師者典範。希望未來若是擔任一名教育者,能夠點亮學生的心靈之火,讓他們在學習中收穫自信與勇氣,攀登更高的知識山峰。
▌關於王永慶董事長______
●當王董事長的鼓勵信件如春風拂面而來,字裡行間的溫暖直抵我心。那一刻,感受到的不僅是認可,還有著無形的力量。
●「今天的生產量怎麼樣?」董事長的詢問如同一聲號角,提醒著我隨時進入狀態,每一封電報的發送,都是我對當下的負責、未來的承諾。生產量、銷售量、各項成本,這些數字如同交響樂中的音符,缺一不可,缺少了任何一部分,都會使整個樂章失去和諧。
●「在每一口食物中,隱藏著經營的智慧。」一如董事長所言,我期待著在這條學習的路上,持續探索更多的可能。
●「把問題像魚骨一樣拆解開來,就能看到核心本質。」令人印象深刻的是,王董事長使用「魚骨圖」幫助我們梳理問題的根源。
●回首過往,再次想起董事長給我的三條路,感謝當初那個岔出的選擇,讓我在人生的航程中,找到了更廣闊的天空。
▌關於機遇______
●人生就像一場旅行,我們都在尋找那條屬於自己的路。
●命運的轉折總是悄然無息,就像一通電話,打破了原有的生活,帶領我們踏上全新的旅程。
●生命中每一個應緣而來機遇,都是對於心志的磨練,促使我們成長、蛻變,成為一個更好的人。
▌關於仕途______
●在政治的世界裡,權力與責任交織,名利與道德對峙。每一個選擇,都是對未來的承諾,常常考驗著人性的底線與信念,每一步都得深思熟慮。
●每一個選擇的背後,存在著無數的可能與變化。當下的決策,不僅塑造了自己的命運,還在潛移默化中影響著周圍的人。
▌關於教育______
●教育路上,師愛如燭,燃亮的不僅是學生的心靈,更是未來的希望。
●能改變人生,透過教育能夠帶領學生翻轉生命,走向希望的未來。
●善的教育猶如一束光,能夠改變世界,也如同一把種子,能夠在心中種下希望。
▌關於星雲大師______
●星雲大師的影響力,如同春風化雨,悄然無聲卻又無處不在。
●大師身懷慈悲,心懷理想,以弘揚佛教為己任,憑藉著超凡的毅力與遠見,讓佛法在五大洲的土壤中生根發芽。
▌關於人生____
●世間萬法,都是因緣和合而存在,面對高低起伏的生命歷程,我學習以平常心對待每一件事。
●或許是命運的安排,讓我在理性與信仰的邊緣徘徊,尋找那條通往真理的道路。
▌關於正念______
●知福、惜福,累積生命的福報,將匯聚成強大的正向能量,造福萬事萬物。
●正向思考如同一個防護罩,一種在逆境中汲取力量的能力,保護著人們的心靈,不至於在生活的風浪中迷失方向。
▌關於三好______
●三好,不僅僅是一句口號,而是一種引導行動的力量。
●「做好事」是在於行善,希望對社會有所幫助,「說好話」是希望說出受用且能幫助到人的好話,「存好心」則是希望人隨時都有善待別人,祝福別人的心。
●「做好事」能改變一個人的命運,如同涓涓細流匯聚成江海,匯聚著每一份善行的力量,最終形成改變的洪流;「說好話」則能促進團隊的和諧,猶如一把調和的鑰匙,開啟彼此心扉的同時,創造出共鳴的樂章;而「存好心」則能轉變一個人的態度與處世之道,讓每個心靈在陽光下茁壯,散發出溫暖與希望的光芒。
▌關於打坐禪修______
●默語行禪,感受到內心的沉靜與安寧,心靜如水,思緒如風。 那一刻,真正領會到清靜心帶來的力量。
●透過禪修與靜心,深入地理解自我,與宇宙中的一切產生共鳴,最終走向內心的圓滿。
●閉上眼睛,靜心祈禱,感受到的是一種無形的力量,宛如天地間的回音,而每一次的感恩與讚美,則是對生命的回饋。
●「凝然守心」的功夫,是進入訓練專注力的一個竅門,可以透過訓練而得,從關注一點開始練習,最後進入「無住生心」,全然地放下,進入空無境界。
✢本書特色✢
☉林聰明校長個人生平傳記完整紀實,收錄其出生、求學、工作、公職與教育界等人生旅程之珍貴照片、文章選粹。
☉透過「源、緣、圓」串起人生旅程的轉變與美好,完整呈現林校長落實三好生命教育的親身經歷與體驗。
☉校長充滿歷練的生命故事,處處閃現生命光輝與佳言金句,鼓舞著青年學子與芸芸大眾。
☉收藏與展現校長夫人的書法墨色,書寫佛學重要參考文句,襯托與豐富本書價值和內涵。
∼來自產官學界的好評讚譽∼
李嗣涔|臺灣大學前校長
郭台銘|鴻海科技集團創辦人
張善政|前行政院長、現任桃園市長
黃榮村|前考試院長、前教育部長
慈惠法師|南華大學董事長
(依姓名筆劃排序)
啟發心靈 x 智慧結晶 x 行動指南
一個出身貧瘠海角鹽分地帶的小孩,以源.緣.圓翻轉生命,走上教育使命之路。
我們呼吸落步 ──
有幸成長在自由湧動的年代;
我們打開視野 ──
有機遇走在世界的地圖上;
我們慈悲款待 ──
致力推動生命教育、環境永續、智慧創新;
我們默語行禪 ──
得此宇宙太虛的感召和真實體驗。
1949年出生於「風頭水尾」的雲林縣台西鄉,林聰明校長的童年雖然在貧困中度過,但從未因此感到苦澀。相反地,他將這些艱辛與挫折視為磨礪自我的基石,努力向學,力求翻轉命運的軌跡。
曾經在明志工專求學後,他的腳步跨越大洋,前往美國深造取得博士。回國後,歷任台塑企業、教育界與政府部門等重要職務,產、官、學行政資歷豐富,累計投身杏壇近30年,曾任雲林科技大學與南華大學校長,展開傳道授業的師者修行,以及春風化雨的心靈旅程。
透過「源、緣、圓」串起一段段的人生行旅,完整呈現了林校長落實三好生命教育的親身歷程。
這不僅是一位校長的人生回顧,更是獻給這個美好世界的禮物。
····✦····閃閃發光的人生金句,啟發心靈的智慧結晶與行動指南····✦····
▌關於出生______
●大海的廣袤浩瀚與深不可測,在無形之中教會了我善解人間事。
●這群受大海眷顧的子民們,內心有一份感恩於大海的共同體認。
●討海人家長大的孩子,可以說是由這片大海教養長大,不只是要嫻熟於這門捉魚技藝,還得在變化萬千的大海中鍛鍊出生存意志。
▌關於求學______
●每個人都可以是文化薪火的傳燈人,不只照亮自己,也照亮了別人。
●我不在乎孤獨的練習,只想在每次報告中展現出準備完善的自己。
●美國的求學歲月,每一步都像是在蜿蜒的山路上攀登,向著那座知識的高峰邁進。
▌關於挫折______
●生活中的每一滴汗水,都將化為成長的養分。
●學會如何在衝突中尋找和平的出口,將是職業生涯中值得記下的一頁。
●生活中的逆境都像是一扇窗,跨越它,便能見到新的風景。感恩的心情如同陽光,驅散了陰霾,讓我們重新找回了生活的平靜與和諧。
▌關於打工______
●每一次的考驗,都是為了更有力的面對,讓走在世界地圖上的我,披荊斬棘,無畏前行。
●我像是一位總舖師,努力地背誦每一道菜名,迅速適應忙碌的環境,應對客人的點餐,介紹精心準備的美食饗宴。
▌關於源、緣、圓______
●人的一生來自源頭、緣分和圓滿的強烈連結,既是時間的交匯,也是命運的編織。
●無論身在何方,根植於故鄉的情感,始終是內心最溫暖的力量。
▌關於師恩______
●班導蔣周發先生是個認真負責的好老師,他就像個父親看顧孩子一般,不只留意每個學生的學習狀況,還會關心我們的家庭問題,給予實際的協助。
●身為班導的丁心苹老師有著慈母心腸,待人處事宅心仁厚,看著我被數學男老師打得皮開肉綻,感到十分不忍心。
●記得參加留學考試的當天,鄭武經主任和師母還堅持陪我應考,他還特地交代師母幫我做了-個非常豐盛的便當,裡面蘊藏了滿滿的師恩與關愛。
●或許是我的真誠與謙恭打動了道格拉斯教授,在第一學期結束後,特別邀請我擔任助教,並為我減免了學雜費,每學期只需象徵性地支付一美元的學費,並且鼓勵我繼續攻讀博士班。
●每每回想起布爾斯教授對我的支持,心中總是滿懷感激。他不僅幫我打破了語言的藩籬,更用信任點亮了我前行的方向。
●烏索頓教授的用心與熱誠深深影響了我,成為我心中理想的師者典範。希望未來若是擔任一名教育者,能夠點亮學生的心靈之火,讓他們在學習中收穫自信與勇氣,攀登更高的知識山峰。
▌關於王永慶董事長______
●當王董事長的鼓勵信件如春風拂面而來,字裡行間的溫暖直抵我心。那一刻,感受到的不僅是認可,還有著無形的力量。
●「今天的生產量怎麼樣?」董事長的詢問如同一聲號角,提醒著我隨時進入狀態,每一封電報的發送,都是我對當下的負責、未來的承諾。生產量、銷售量、各項成本,這些數字如同交響樂中的音符,缺一不可,缺少了任何一部分,都會使整個樂章失去和諧。
●「在每一口食物中,隱藏著經營的智慧。」一如董事長所言,我期待著在這條學習的路上,持續探索更多的可能。
●「把問題像魚骨一樣拆解開來,就能看到核心本質。」令人印象深刻的是,王董事長使用「魚骨圖」幫助我們梳理問題的根源。
●回首過往,再次想起董事長給我的三條路,感謝當初那個岔出的選擇,讓我在人生的航程中,找到了更廣闊的天空。
▌關於機遇______
●人生就像一場旅行,我們都在尋找那條屬於自己的路。
●命運的轉折總是悄然無息,就像一通電話,打破了原有的生活,帶領我們踏上全新的旅程。
●生命中每一個應緣而來機遇,都是對於心志的磨練,促使我們成長、蛻變,成為一個更好的人。
▌關於仕途______
●在政治的世界裡,權力與責任交織,名利與道德對峙。每一個選擇,都是對未來的承諾,常常考驗著人性的底線與信念,每一步都得深思熟慮。
●每一個選擇的背後,存在著無數的可能與變化。當下的決策,不僅塑造了自己的命運,還在潛移默化中影響著周圍的人。
▌關於教育______
●教育路上,師愛如燭,燃亮的不僅是學生的心靈,更是未來的希望。
●能改變人生,透過教育能夠帶領學生翻轉生命,走向希望的未來。
●善的教育猶如一束光,能夠改變世界,也如同一把種子,能夠在心中種下希望。
▌關於星雲大師______
●星雲大師的影響力,如同春風化雨,悄然無聲卻又無處不在。
●大師身懷慈悲,心懷理想,以弘揚佛教為己任,憑藉著超凡的毅力與遠見,讓佛法在五大洲的土壤中生根發芽。
▌關於人生____
●世間萬法,都是因緣和合而存在,面對高低起伏的生命歷程,我學習以平常心對待每一件事。
●或許是命運的安排,讓我在理性與信仰的邊緣徘徊,尋找那條通往真理的道路。
▌關於正念______
●知福、惜福,累積生命的福報,將匯聚成強大的正向能量,造福萬事萬物。
●正向思考如同一個防護罩,一種在逆境中汲取力量的能力,保護著人們的心靈,不至於在生活的風浪中迷失方向。
▌關於三好______
●三好,不僅僅是一句口號,而是一種引導行動的力量。
●「做好事」是在於行善,希望對社會有所幫助,「說好話」是希望說出受用且能幫助到人的好話,「存好心」則是希望人隨時都有善待別人,祝福別人的心。
●「做好事」能改變一個人的命運,如同涓涓細流匯聚成江海,匯聚著每一份善行的力量,最終形成改變的洪流;「說好話」則能促進團隊的和諧,猶如一把調和的鑰匙,開啟彼此心扉的同時,創造出共鳴的樂章;而「存好心」則能轉變一個人的態度與處世之道,讓每個心靈在陽光下茁壯,散發出溫暖與希望的光芒。
▌關於打坐禪修______
●默語行禪,感受到內心的沉靜與安寧,心靜如水,思緒如風。 那一刻,真正領會到清靜心帶來的力量。
●透過禪修與靜心,深入地理解自我,與宇宙中的一切產生共鳴,最終走向內心的圓滿。
●閉上眼睛,靜心祈禱,感受到的是一種無形的力量,宛如天地間的回音,而每一次的感恩與讚美,則是對生命的回饋。
●「凝然守心」的功夫,是進入訓練專注力的一個竅門,可以透過訓練而得,從關注一點開始練習,最後進入「無住生心」,全然地放下,進入空無境界。
✢本書特色✢
☉林聰明校長個人生平傳記完整紀實,收錄其出生、求學、工作、公職與教育界等人生旅程之珍貴照片、文章選粹。
☉透過「源、緣、圓」串起人生旅程的轉變與美好,完整呈現林校長落實三好生命教育的親身經歷與體驗。
☉校長充滿歷練的生命故事,處處閃現生命光輝與佳言金句,鼓舞著青年學子與芸芸大眾。
☉收藏與展現校長夫人的書法墨色,書寫佛學重要參考文句,襯托與豐富本書價值和內涵。
∼來自產官學界的好評讚譽∼
李嗣涔|臺灣大學前校長
郭台銘|鴻海科技集團創辦人
張善政|前行政院長、現任桃園市長
黃榮村|前考試院長、前教育部長
慈惠法師|南華大學董事長
(依姓名筆劃排序)
作者簡介
◎作者
林聰明 校長
出生於雲林縣台西海口村,別名明益,法名普清。
擔任南華大學校長任內,積極推動三好運動(做好事、說好話、存好心)理念,以善心、善行、善念深耕於生命教育、環境永續、智慧創新與三好校園,更身體力行,將善良價值觀貫徹於整個校園文化,並從校園推廣到社會,同時持續改善,使得南華大學躋身全球百大綠色學校。
早年曾獲選為「中華民國十大優秀青年工程師」及獲頒教育部「一等教育文化專業獎章」,且因長期關注地球暖化、推動身心靈環保、蔬食愛地球及永續發展等議題,獲得聯合國氣候變遷框架公約會員國頒發「全球永續發展英雄獎」,並榮獲環境部「環境保護專業奬章榮譽獎章」、教育部「生命教育特殊貢獻獎」、「生命教育終身奉獻獎」等殊榮,並帶領南華大學獲得國家環保獎3屆金質獎、2屆巨擘獎。
◎現任
南華大學名譽校長
佛光山教團系統大學副總校長
◎作品與發表
• 《喜繪生命的彩虹》(2009)
• 《源.緣.圓:一位校長的生命與永續印記》(2025)
• 《人間福報》專欄文章
• 發表國內外重要期刊及研討會論文等計150餘篇論著
相關作者簡介
◎書法題字
蕭素惠
法名普淨,退休教師
商品特色/最佳賣點
✢本書特色✢
☉林聰明校長個人生平傳記完整紀實,收錄其出生、求學、工作、公職與教育界等人生旅程之珍貴照片、文章選粹。
☉透過「源、緣、圓」串起人生旅程的轉變與美好,完整呈現林校長落實三好生命教育的親身經歷與體驗。
☉校長充滿歷練的生命故事,處處閃現生命光輝與佳言金句,鼓舞著青年學子與芸芸大眾。
☉收藏與展現校長夫人的書法墨色,書寫佛學重要參考文句,襯托與豐富本書價值和內涵。
書籍目錄
推薦序一|知福、惜福,累積生命的福報 李嗣涔|臺灣大學前校長
推薦序二|一位勇於實踐理想的教育領導者 郭台銘|鴻海科技集團創辦人
推薦序三|源、緣、圓,寫實林校長的傳奇發展 張善政|前行政院長、現任桃園市長
推薦序四|林聰明校長的公務與靈修世界 黃榮村|前考試院長、前教育部長
推薦序五|人間佛教的踐履者 慈惠法師|南華大學董事長
自序|歷事練心,感恩圖報
Chapter 1|源:呼吸落地,成長在自由湧動的年代
大海的廣袤浩瀚與深不可測,讓童年玩伴們從此沒了父親、失去兄弟,使我第一次感受到「無常」的可敬與可怕。
成長在一個自由湧動的年代,當我將眼光從無邊無際的大海,轉向了通達八方的大道,該如何掌握命運的方向,開創自己的未來……。
1-1 受大海眷顧的孩子
──看天吃飯的討海人
──老天爺給的第二條命
──至親護持,魚族捨身成全
1-2 人生的第一雙鞋
──赤足上學,一步一腳印
──從不言明的愛,在日常中顯露
──火車來去,起早貪黑向學路
──家庭變故,重新思考求學方向
1-3 孤鳥單飛,勇敢追大夢
──讀書專心,實習用心,細節留心
──天天跑山,體力和意志的自我鍛鍊
──擔任圖書館員,點亮薪火傳承
──戰勝恐懼,迎來生命的蛻變
──擔任助教,化危機為契機
──同窗情誼,化溫暖為力量
──從未想過的留學夢,就此啟程
Chapter 2|緣:打開視野,走在世界的地圖上
「夢想的路上,勇氣是最好的夥伴。」在某些艱難的時刻,我學會了不僅要追求自己的夢想,還要把善念與愛心傳遞給他人。
也許這就是一種使命──在彼此心中播下善的種子,讓它們在未來的日子裡茁壯成長。
2-1逆風飛行,赴美留學和打工的旅途
──晴空下的孤鳥,找到同伴
──實習啟發,打下留學基石
──打開新大門,勇敢探求未知
──口頭報告,從容不迫的練習
──披荊斬棘,邁向博士之路
──打工的啟發,堅持夢想選擇
──介紹美食,分享菜單
──推銷員信念,在地真實體驗
──面對逆境,笑的力量
──紙短情長,共書未來的藍圖
──返臺省親,完成人生大事
──師者光輝,照亮教育者使命
2-2 學成歸國,航向人生新使命
──返航歸途,邁向職涯的起點
──董事長問:「為什麼不搭飛機?」
──職涯三條路,選擇之外的驚喜
──踏上波多黎各,責任是成長必經之路
──用餐的商業智慧,日常不忘探索成本
──魚骨圖和午餐會報,企業文化的高度展現
──故鄉源緣圓,連結現在、過去與未來
2-3跨入仕途,改變命運的軌跡
──一通電話,改變了命運的軌跡
──春風化雨,燃亮心靈的旅程
──跨入公部門,意外中的意外
──海口村的孩子,一步步邁向校長之路
Chapter 3|圓:慈悲款待,獻給這個美好世界的禮物
這份教育的願景,實際上是獻給美好世界的禮物。它鼓勵我們珍惜當下,擁抱生命中的每一個瞬間。
在這條邁向圓滿的旅程中,讓我們攜手前行,透過教育的力量,探索生命的深度與廣度,讓每個生命都能在這個世界上閃耀出獨特的光芒。
3-1 順緣而至,隨大師腳步走進南華校園
──大師開示,教育是改變世界的關鍵
──請益大師,管錢、管物、管人和管心
──巧結善緣,啟動蔬食與教育因緣
3-2 翻轉南華校園,從三好生命教育開始
──落實三好,校園與學子共好
──推動生命教育,用生命影響生命
3-3 邁向圓滿之路,打造國際觀的學子與學府
──打造校園國際觀,開拓學生視野
──生命教育,獻給美好世界的禮物
Chapter 4|特別收錄:默語行禪,宇宙太虛的感召和真實體驗
遇到困惑與挑戰時,保持感恩的心,領受「逆增上緣」的法則,並從每一次的考驗中汲取智慧與力量,讓人生的每一刻都是成長的契機。
探討宇宙的真相,並不僅僅是宗教的追尋,學習佛法,也不是信仰的枷鎖,而是一把解開真理之門的鑰匙。
4-1 探求真相,練習清淨心
──宇宙奧秘,探求真理的旅程
──神秘與奇蹟的交會瞬間
──清靜心,定靜安慮得
──掃垃圾,清心地
──正念的力量,感恩與轉化的智慧
──修持準提法門,體驗白骨觀
4-2 體佛之行,他鄉亦佛鄉
──雲南雞足山之行,見證祈禱的力量
──長白山的心靈探索,展現生命的回饋
──蒙古之行,教育與心靈的交流
──因緣俱足,促成菲律賓光明大學的籌建
4-3人間,是最好的修行
──幸福的密碼,不假外求
──從「凝然守心」到「無住生心」
──順應生命中的驚險瞬間
──人、動物與植物的和諧共存
謝 辭|感恩與行持,開?卓越人生的金鑰匙
附 錄
附 錄 一|《人間福報》與相關文章發表選粹
附 錄 二|林聰明校長──作者簡歷
附 錄 三|林聰明校長──生平大事記
推薦序/導讀/自序
【自序】歷事練心,感恩圖報
《源.緣.圓》是敘述我個人生命與永續印記的一本書。
過去我生長的是雲林縣台西鄉,是滿目土石的貧瘠土地,夏日艷陽熾盛,冬季海風呼嘯,令人畏懼。由於土地貧瘠,難以耕種,鄉民多半只能靠海維生,俯求變化莫測的海洋,賜予生活所需的食物。
記得童年的時期,一心只想安然度過每一個難以溫飽的日子,想著如何撿拾務農人家掉落路邊的蕃薯籤,增添一些飢餓腸肚的容量;想著如何到海中的蚵田捕撈蚵仔,為漁獲欠豐的父親增添些許收益。在這種環境下生長的我,根本不曾想過有一天可以脫離貧窮的生活,可以在國內外學到豐富的學問,可以在大企業及數個中央政府機關來服務人群,可以在學校教化學子,可以備受肯定獲頒許多獎項,可以隨緣地過著有意義的日子。
回顧這70多年來的生命,我不斷地正向思考並隨時保持感恩的心!懂得感恩,讓我學習更為認真,工作更是努力,並時時能夠關注到別人的需求,使得所承擔的任務和規劃執行,更加完善與周延。
我感恩在過往的生命裡,所有接觸到的長官、老師、同事、同學以及民眾,和所有那些生命的亮點,個人認為都是源自於對生命的感恩,而且盡心努力去學習與承擔的結果。當然這70餘載光陰,必然是從童年開始,由每一個平常的日子、尋常的心念以及日常的行動,累積與堆砌出來的樣貌。這些看似尋常的生命瀑流,順著心緒流淌的某種神奇意念,進而匯聚和豐富了我的生命與際遇。
根據我個人的一生體驗,生命是一個不斷連續發展的過程。這些所有超越的當下,以及氣勢磅礡的生命經驗的呈現,其實都是來自生命伊始,便一點一滴累積起來的,也就是說,所走的每一步都是建構在前一步之上。如果不是過去一步一步累積生命的正向歷練,是無法成就今日的信念以及對社會的回饋。
個人後來也因為種種因素,接觸了各方面的宗教,體悟到:萬物的本源都是由訊息波所組成。一個人的起心動念,真的會影響到虛空中訊息波的結構,因此隨時隨地希望大家能夠釋放善意的信念,喚起更多的正向思維。
這本書的內容,只是我個人的一些善心思維的真誠表露,與生活形式的點點滴滴的描繪。畢竟正面的思維,積極的作為,並且常常懷感恩的心,擁有此三大能力,才是開啟卓越人生的金鑰匙。
在這本書付梓前,我必須感謝很多人。首先是幾位推薦者包括:前臺大校長李嗣涔博士、鴻海科技集團創辦人郭台銘先生、前行政院長暨現任桃園市市長張善政博士、前考試院院長暨前教育部部長黃榮村博士,以及我的長官慈惠師父也是目前南華大學的董事長。他們過去對於我的指導,永銘在心,他們的美言和期許,豐潤本書的內容。我也感恩曾經一起胼手、共同奮鬥的很多的老同事,包括:環保署(現為環境部)、教育部、臺科大、雲科大、南華大學、勞委會(現為勞動部)職業訓練局的很多同仁等,大家的幫忙跟協助,得以加快出版的腳步。
感謝我昔日擔任南華大學校長時的大作家丘引小姐,她特別從美國打電話來訪問我的一些人生歷程與課題,成為撰寫本書的重要文稿和底氣;感謝我辦公室同事林冠儀小姐、秘書室劉家均組長、生命教育中心林堂馨執行長,他們協助提供很多的資料;更感謝前元智大學專門委員蔡玉鈴女士、往昔老朋友陳月文女士、前南華大學人事室洪添福主任等人,鼎力支持並審慎地協助文字校稿工作。
本書同時收藏與展現內人的書法墨色,她的作品展現,襯托與豐富此書的價值和內涵,也使得佛學的重要參考文句更加生動傳神,真的非常感謝!想要感謝的人實在太多了,無法一一列舉,只好謝天吧!
本書發行的目的,是希望能夠拋磚引玉,引起各界關懷的心情,喚起更多的回響來幫助青年學子建立正確的人生觀。囿於有限的作業時間,本書構思難免有欠周詳,至祈不吝指教,也期朌這本書能夠引起更多的共鳴,讓「源、緣、圓」串起更多人的美好人生。
文章試閱
2-3 跨入仕途,改變命運的軌跡
「請問是林聰明嗎?」某個平常的早晨,當晨光透過窗簾的縫隙,斑駁地灑在書桌上,電話突然響起了。
那一刻,似乎預告了生命即將發生某個轉變。
▲一通電話,改變了命運的軌跡
「請問您是――」電話那頭的人是陳履安先生,臺灣工業技術學院(現已改制為國立臺灣科技大學)的首任校長,也是我在明志工專擔任助教時期的校長。
當時他在美國出差,卻特地打這通長途電話,希望等我畢業後,有機會邀請我到他的學校服務。
「你一定會喜歡那裡的環境與機會。」陳履安校長的聲音中透著熱情,我微笑地感謝他的信任與看重。
後來,毛高文院長成為臺灣工業技術學院的校長,由於他們標下了國防部的案子,急需一位精通實務與理論的專家,當時的臺大工學院翁通楹院長,是我就讀明志工專時期的校長,推薦了我去承擔,於是再次銜接上了這段因緣。
在研究國防部與臺北市政府的相關資料後,我們團隊草擬了一份規劃方案。當時負責這項業務的毛高文校長對此非常滿意,並希望我能全心投入執行,以確保專案的順利推進。
「我希望你能前來協助。」毛校長對我說。
「我仍任職於台塑,王董事長待我恩重如山,不能說走就走。」我對他說。
緊接著國防部又有新的需求,沙烏地阿拉伯的工廠計畫即將展開。於是,毛校長親自登門向王董事長借將。
「我們希望可以借重林聰明的專業!」毛校長語氣堅定地說著。董事長一向不喜歡失去人才,而我的去留在他的決策中猶如一顆關鍵的齒輪。
「好!既然國家需要他,就讓他為國效力。」經過一番周旋,他終於同意了我的借調,轉任臺灣工業技術學院副教授並承辦該項專案。
「台塑竟然連一個林聰明都留不住,真是可惜!」董事長私下一席話像一把利刃,讓我心中有著難過。
此後,儘管經常想著要回去看望董事長,當面解釋緣由,卻始終裹足不進,直到1983 年榮獲「中國工程師協會的十大優秀青年工程師」,獲得各界肯定的我,才有了再次面對他的勇氣。
「我沒讓董事長失望,這一切都是出於您的心血栽培……。」我向董事長表明心意。如果不是國防部的急需,如果不是臺灣工業技術學院的呼喚,或許我一輩子都不會離開熟悉的台塑。
命運的轉折總是悄然而至,就像那通電話,打破了原有的生活,帶領我踏上另一段的旅程。
2008 年的某一天,當我突然聽聞王董事長辭世的消息時,心中不禁湧起難以言喻的悲痛。這位啟蒙恩師,為我們的社會與產業做出了無數貢獻,在他的遺體送回臺灣,我兩度前往長庚大學的靈堂弔唁,心中默默祈願與緬懷,想要表達我對他的敬意與懷念。
他始終堅信,真正的成功不僅僅在於個人的成就,更在於為社會帶來的貢獻。這份精神,深深根植於我的心中,成為我未來努力的方向。
我希望以自己的行動,延續他所倡導的服務精神,努力為社會付出更多的力量。正如董事長所教導的,每一份付出都能成就更大的改變。我將以他為榜樣,攜手共進,為我們的社會持續奉獻。
▲春風化雨,燃亮心靈的旅程
在臺灣工業技術學院服務了八年,一路從副教授、教授、系主任到訓導長,這段時間猶如一場傳道授業的修行,也是一場春風化雨的心靈旅程。
在教育的這條道路上,師愛如燭,燃亮的不僅是學生的心靈,更是未來的希望。本著生命中遇到的良師,發揚這份師愛精神。
「如果我是一名老師,如何與學生順暢地溝通?」這些問題在我腦海中迴盪,化作一股不斷追尋的動力,驅使我在教學的道路上不斷探索。
在課堂上,我用心聆聽每一位學生的聲音,觀察他們的反應。當我看見某個學生眉頭微皺,眼神中透露出迷茫的神情,便會迅速轉換思路,舉出生活中的小故事,不僅讓艱深的理論變得生動有趣,更在學生心中播下了理解與應用的種子。師生之間的情誼因此愈發深厚,像春天的花朵般綻放。
在擔任系主任的過程中,我的視野愈加開闊。我明白,作為一名領導者,不僅要關注個人的教學與研究,更需在全系推動一種積極向上的研究氛圍。
於是,我常常提醒我的同學和同仁:「站在制高點看問題,心中要有大局觀。用心觀察,設身處地為他人著想,就會發現問題的另一種解決方式。」
我的努力也得到了國際上的肯定,曾被日本亞洲生產力組織選拔為中華民國的國家專家代表,並受邀參加國際研討會。此後,多次代表國家參加國際科技管理會議,與全球專家交流,旨在提升國內科技管理的水準。在這樣的舞台上,我不僅是知識的傳遞者,更是文化的使者,將師愛的火焰帶向更遠的地方。
與此同時,政府宣布要儲備人才,開放公務人員甲等特考。甲等特考的定義是「拔擢高級人才蔚為國用」,自1962 年修法後增設,及格者可獲得簡任職公務人員的任用資格。
剛好有此時機,就隨順因緣地參加這場考試,報了名,踏上了這條未知的道路。我報考的是經建行政工業工程組,考題分為論文口試和筆試。最終取得該類組的第一名。
不久,行政院國科會提供進修補助,我便準備資料送件申請前往倫敦政經學院進修一年。就讀一段時間後,發現倫敦管理學院的課程更符合我的專長,於是便轉往那裡,透過歐洲進修學習,帶來一份新的體驗。
在英國的學習期間,我將研究成果發表論文,申請國科會獲得補助,於是前往法國和北歐參加研討會,藉此充實自己。
「人生就像一場旅行,我們都在尋找那條屬於自己的路。」我也以親身經驗鼓勵著學生們,要勇於冒險,對生命充滿期待。
▲跨入公部門,意外中的意外
在我離開臺灣工業技術學院之後,人生的軌跡再次出現了重大的轉變。
1987 年,我被借調至環保署,首次進入公職,擔任環境監測及資訊處長。在這兩年裡,我深刻體會到環境保護的重要性和挑戰。
「政治有時是條不歸路。」這句話如同警鐘般在心頭敲響,讓我不禁思考其中深意。
在政治的世界裡,權力與責任交織,名利與道德對峙。每一個選擇,都是對未來的承諾,常常考驗著人性的底線與信念,每一步都得深思熟慮。
「我們肩負著重大的責任!」我對同事們喊話,在環保署的第一年,負責環境監測的工作,全心投入,努力讓每一個數據都能反映真實的環境狀況,特別是對環保署資訊系統管理的整合與改善,獲得行政院革新楷模獎。
第二年,簡又新署長調整我擔任廢棄物管理處處長,主辦廢棄物分類回收、設置焚化爐事宜、有效處理各地廢棄物,並受邀至瑞士分享我國推動成果,受到各國高度肯定,當時還獲得行政院環保署記一大功,以茲勉勵與表揚。
之後,又被轉調至教育部,擔任技術及職業教育司長,鼓勵技專院校開設證照及相關課程,如環境工程等相關設計或學程。在這個單位將近五年的時間,讓我對臺灣的技職教育有了更深的理解。
在此時期也督導幾個轟動全國的重大案件,包括:大漢工專董事會糾紛案、高雄國際商專罷課案,同時積極改革五大面向:
一、 規劃建立證照制度,以發明、實作當老師的升等,開創升等管道。之後就任職訓局,仍繼續推動。
二、 1994 年讓三專學制走入歷史,其中包括銘傳、實踐、世新改制為學院。
三、 研訂「發展與改進技職教育中程計畫」,從高職―專科―技術學院。
四、 研訂並推動「發展與改進國中技藝教育方案:邁向十年國民
教育目標(俗稱的國四班),讓不想升學的孩子找到春天,謀得一技之長。
五、首度推動技術學院評鑑,提升技術學院辦學品質。
隨著李登輝總統的執政時代到來,勞委會主委趙守博先生主導我國在國際技能競賽中表現出色,他向世界展示了臺灣的技職體系。而我,作為技職司司長,自然也成為了這個體系的重要推動者。
「你一定要把臺灣的技職教育體系介紹給外界!」趙守博主委對我說,語氣中充滿期待。
後來,職業訓練局局長一職空缺,趙主委在與我接洽後,確認了我的資格。這個職位需要國際觀、英文能力,以及對技職體系的瞭解與行政能力,而我正好符合所有條件。
於是,自1994年我接下了這個角色,開始了七年的新旅程,致力於勞工安全衛生與環境相關技術證照的推動,並開設多門與環保有關的職訓課程,工作範圍包括職業訓練、技能檢定、就業服務及外籍勞工的引進與管理的事項等等。其中,原本外籍勞工的申請程序,每件需要耗時三到六個月,簡化為僅需三到四個小時,大大提升了效率。
還記得1999那一年,正是我擔任局長時期,負責全國的職業訓練、技能檢定、就業服務和外勞引進與管理。
9月21日,局裡安排了一級主管去日月潭參訪,我卻因行政院的緊急會議而無法成行,同事們為了配合我的時間,順勢將活動延後一天,誰也未曾料想到一夕之間發生大事了!
電視新聞不斷播送著慘痛的災情,那一刻,整個臺灣都被地震的
怒吼撕裂――。
震動的土地上,傷亡慘重,彷彿整個世界都在搖晃。人們的心中充滿了不安與惶恐。
「若是那天我們兩輛遊覽車,開往日月潭的路上……。」我不禁感慨,命運的齒輪在那一瞬間轉動,因緣巧合讓我逃過這場天災的衝擊。我從受災者轉變為救援者,投入到震後救援的行列中,參與實施「以工代賑」的措施。
「我們必須行動起來!」在一場又一場的緊急會議上,聽著同事們的討論,我登高一呼,感受到一種前所未有的責任感。如果那天我也在日月潭,無法參與救援,局裡的其他幹部也將缺席,臺灣的災後重建將受到影響。
我快速斬斷回憶的漩渦,不再細想下去,人心脆弱,只有行動才能重新點燃希望。
人生的轉折總是如此意外,未來的道路在挑戰中悄然展現。在每一次的抉擇和變動之中,讓人學會了珍惜,並且把握住那些看似偶然卻深具意義的機緣,提醒自己,永遠活在當下,並為這個社會努力做出貢獻。
正是這些經歷,讓我對自己的使命有了更深的理解,也讓我在服務臺灣公私部門的道路上,邁出了更堅實的一步。
行銷計劃
◎博客來、金石堂、誠品三家網書,與誠品實體門市,做79折新書優惠活動!
◎舉辦新書分享會,以「以源.緣.圓翻轉生命,探討生命教育的智慧」為主題,邀請教育界、生命教育推廣者以及關心生命議題的讀者參與,分享生命旅程的啟示。
◎在官方粉絲頁上推出主題企劃——【翻轉生命的源.緣.圓】系列廣告發文,內容包括書中金句分享、校長夫人的書法精選以及校長早期生活點滴照片,吸引更多讀者共鳴。
◎聯合各大媒體與網路平台進行精選摘文報導,如書中關於「三好」與「生命教育」的章節,並透過專訪或書摘展示其思想與故事亮點。
◎拍攝宣傳影片,於粉絲專頁、Instagram、YouTube等多平台推廣。影片內容聚焦校長的人生故事,由其聲音旁白,穿插珍貴的歷史照片與現場紀錄片風格的影像,營造感動與啟發。
◎博客來、金石堂、誠品三家網書,與誠品實體門市,做79折新書優惠活動!
◎舉辦新書分享會,以「以源.緣.圓翻轉生命,探討生命教育的智慧」為主題,邀請教育界、生命教育推廣者以及關心生命議題的讀者參與,分享生命旅程的啟示。
◎在官方粉絲頁上推出主題企劃——【翻轉生命的源.緣.圓】系列廣告發文,內容包括書中金句分享、校長夫人的書法精選以及校長早期生活點滴照片,吸引更多讀者共鳴。
◎聯合各大媒體與網路平台進行精選摘文報導,如書中關於「三好」與「生命教育」的章節,並透過專訪或書摘展示其思想與故事亮點。
◎拍攝宣傳影片,於粉絲專頁、Instagram、YouTube等多平台推廣。影片內容聚焦校長的人生故事,由其聲音旁白,穿插珍貴的歷史照片與現場紀錄片風格的影像,營造感動與啟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