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名:憤怒的台灣

原文書名:


9786269904501憤怒的台灣
  • 產品代碼:

    9786269904501
  • 定價:

    300元
  • 作者:

    蘇新
  • 頁數:

    252頁
  • 開數:

    14.8x21x1.25
  • 裝訂:

    平裝
  • 上市日:

    20250414
  • 出版日:

    20250414
  • 出版社:

    人間出版社
  • CIP:

    733.21
  • 市場分類:

    中國史地
  • 產品分類:

    書籍免稅
  • 聯合分類:

    史地類
  •  

    ※在庫量大
商品簡介


從一九四九年到一九九二年,從香港到台北,《憤怒的台灣》所走過的曲折歷程,恰恰反映了台灣.中國近代史中的悲劇性,只是這樣的歷史悲劇似乎又到了另一個轉折的關鍵年代!然而,悲劇的歷史顯然沒有得到人們應有的重視,從而讓人們有智慧地處理歷史遺留的台灣問題。三十三年之後,在帝國主義與野心政客的刻意操弄下,兩岸關係又瀕臨兵凶戰危的悲劇邊緣,戰火一觸即發,人民的身家性命朝不保夕。歷史彷彿又回到一九四九年的關鍵節點,當年沒有解決的問題,也到了不得不面對解決的時刻。

 今年恰逢台灣建省一百四十年,馬關割台一百三十年,抗戰勝利與台灣光復八十週年。值此具有重大意義的光榮年代,人間出版社取得蘇新滯留大陸後出生的兒子蘇宏先生的授權,重新出版已經絕版多年的《憤怒的台灣》,同時收錄了曾健民醫師生前從一九四九年二月十六日出版的《光明報》第二卷第十二期挖掘出來的蘇新遺作〈談台灣解放問題〉,以及林書揚與陳映真先生閱讀後的感懷回應,作為節日的紀念與人間再出發的獻禮。

作者簡介


蘇新(1907-1981),台南佳里人。

 日據就讀台南師範時參加台灣文化協會,並領導反日學運而遭退學處份。一九二七年留學東京時,主編新文協機關刊物《台灣大眾時報》,在林木順領導下組織「馬克思主義小組」,籌備「台灣共產黨」建黨工作,並返台從事工運,為日據時期舊台共的領導人之一。台灣光復後,主編《政經報》《人民導報》《台灣評論》《台灣文化》《自由報》《中外日報》,為台灣文化界旗幟性人物。一九四七年,二二八事變後被通緝而逃往上海,轉香港,主編《新台灣》叢刊,參與籌創台灣民主自治同盟。一九八一年病逝北京。

書籍目錄


自序

第一章 荷蘭侵佔前的台灣
一、秦漢時代
二、晉末隋唐時代
三、宋元時代
四、明代初期――日本人的侵擾

第二章 荷蘭統治時代
一、荷蘭西班牙互爭台灣
二、日荷的衝突
三、荷蘭的殖民政策

第三章 鄭氏三代
一、鄭成功驅逐荷蘭政府
二、鄭經繼承父志
三、台灣歸併清朝
四、鄭氏的台灣統治政策

第四章 滿清時代
一、屬福建省時代
二、台灣獨立省時代(劉銘傳的治績)
三、清朝的拓殖政策與土地制度
四、反抗滿清的民族運動

第五章 台灣民主國
一、滿清割讓台灣的經過
二、台灣人民的獨立抗戰與台灣民主國的成立
三、台灣民主國的「抗日宣言」

第六 章 日本侵略時代(一)
一、軍政時期的武力鎮壓
二、初期的武裝抗日運動
三、日寇的「撫剿政策」
四、林少貓事件
五、武裝抗日的末期
六、西來庵事件
七、武裝抗日運動的經驗與教訓
八、日本帝國主義在台灣的初期經濟政策

第七章 日本侵略時代(二)
一、日寇的「懷柔政策」
二、當時的內外形勢與台灣抗日運動的再出發
三、同化會、文化協會、農民組合、工會
四、台灣文化協會的分裂,台灣民眾黨、台灣自治聯盟、台灣共產黨的產生
五、霧社事件
六、這時期台灣民族革命運動的經驗與教訓

第八章 日本侵略時代(三)
一、「皇民化」政策
二、「工業化政策」及「戰時經濟體制」
三、「南進基地化」與「戰場化」的政策
四、征役、苛捐及所謂「台灣人的參政」
五、抗戰時期的台灣民族運動
六、台胞在國內的抗日運動

第九章 收復後的台灣
一、開羅會議與收復台灣的準備
二、抗拒接收的「台灣獨立事件」
三、蔣政府的「劫收」
四、侵吞台灣黃金案
五、獨裁專制的標本「台灣行政長官公署」
六、蔣政權怎樣統治台灣?
七、收復後的台灣羣眾運動

第十章 台灣二二八民變
一、「二二八」民變的導火線
二、暴動遍及全島
三、「二二八處理委員會」及其處理大綱
四、民變中「軍統」和「CC」的活動
五、台奸出賣台胞
六、蔣軍的「台灣大屠殺」
七、海外台胞對於「民變」的響應
八、中共中央向台灣同胞廣播
九、「二二八民變」的經驗與教訓

第十一章 美帝國主義在台灣
一、美帝在台灣的軍事侵略
二、美帝在台灣的經濟侵略
三、美帝在台灣的政治陰謀

第十二章 台灣目前的局勢
一、台灣成了反動派的逋逃藪
二、黨政首長易人
三、蔣軍在台灣的佈置
四、豪門資本開闢「新路」
五、學校報館搬家,史料文件運走
六、加緊搜括,強迫統治
七、南京垮台前夕,美帝想囊括台灣

第十三章 「二二八」以後的反蔣反美運動
一、台灣的「統一戰線」問題與「台灣民主自治同盟」
二、「台盟」的綱領與時局口號
三、中共在台灣
四、台灣到哪?去?

附錄
參考書和參考資料
中國人民一定要解放台灣――一九四九年三月十五日新華社時評
美帝陰謀侵台事實――新華社陝北三月十五日電
一九九二年台灣版序 / 蔡子民

人間版附錄
談台灣解放問題 / 蘇新
如炬的目光――讀蘇新先生遺稿〈談台灣解放問題〉/ 陳映真
重讀蘇新〈談台灣解放問題〉/ 林書揚

人間版後記 / 藍博洲

推薦序/導讀/自序


〈自序〉

莊嘉農

  (一)過去一般人都很少注意到這個遠東的「寶島」—台灣。就是注意到,也不過是目前的一些現象而已。不但祖國的同胞,連台灣人自己,對於「台灣」也缺乏充分的認識,他們只知道台灣與海南島是中國大陸南部的兩個大海島,是中國向太平洋的兩隻眼睛;只知道台灣是一個相當富庶的島嶼,中部和南部盛產米和糖,而在日本人五十年的經營下,有了相當規模的輕工業;也知道二年前曾發生過一次大暴動;如此而已。至於台灣的歷史,尤其是自從荷蘭人佔領了台灣以後。直至現在為止,歷代的統治者是如何壓迫和剝削台灣人民,而台灣人民為了自己的生存和國家民族的前途,如何對異民族和反動派的統治者進行過艱鉅而壯烈的鬥爭,都很少有正確的認識。
  雖然迄今已出現了好幾種台灣的史書,但是大部份都是站在侵略者和反動派的立場,謳歌統治者的治績,或讚美經濟建設的成功,至於站在人民的立場,描寫人民生活的痛苦和他們英勇鬥爭的歷史,都是微乎其微。因此,編著這本書的時候,都注重搜集有關台灣人民的社會生活和鬥爭歷史這一方面的資料。當然台灣人民的生活和鬥爭決不是孤立的,必然地與當時的國內外的情形有密切的關係,所以在每一歷史階段的敘述,都注意到每一歷史階段的國際情形和國內情形。這本書可說是一部「台灣人民的鬥爭史」。因為全體的重心是在於這一點,並且著者的用意也是在這?。
  (二)中國最後王朝蔣政權已臨末日,蔣介石已表示不久將到台灣去,而事前任命陳誠做台灣省主席,任蔣經國做台灣省黨部主任委員,為他佈置後路,同時在台灣大事設防,把台灣作為最後反共的堡壘,企圖捲土重來,反抗中國人民到底。另方面美國帝國主義者,在蔣朝垮台之前,也想要囊括台灣,而公然否認台灣為中國正式領土,煽動台灣人之中的一些敗類,陰謀「台灣獨立」運動,想藉此造成台灣的「特殊局
面」,以防止「台灣落在中共手?」。
  於是:台灣就成了目前舉世矚目的地方了。
  但是,台灣是不是可以成為蔣政權的退路,蔣政權能不能在台灣偏安,使蔣介石成為鄭成功第二;美帝國主義者能不能或敢不敢佔取台灣,使台灣再淪陷於殖民地地位;或者台灣可能與整個中國的解放同時解放,使台灣人民從數百年來的黑暗生活中翻身,對這些疑問,讀者讀了這本書之後,就能夠得到一個明確的解答。

一九四九年一月三十一日


〈人間版後記〉

藍博洲

  這本《憤怒的台灣》,是一九四七年至一九四九年,蘇新流亡香港時期撰寫的台灣史著作,時間從荷蘭佔領以前一直到國民政府遷台前夕。
  同一期間,蘇新還與楊克煌共同編寫了一本有關二二八的歷史證言――《台灣二月革命》,並以已故的老台共林木順之名出版。
  《憤怒的台灣》與《台灣二月革命》,都是有關二二八事件的第一手史料,同時也都是蘇新在香港期間主編的「新台灣」叢刊。凡是研究二二八事件者,不能不讀這兩本重要的著作。但是,在台灣,它們一直都是敏感的禁書。
  這種禁忌,一直要到解嚴前夕才逐漸鬆動。首先,在黨外的講演會場外開始有人販賣「新觀點」出版社翻印的《憤怒的台灣》,並且造成搶購的熱潮。但是,除了少數熟悉台灣近代史者外,沒有人知道莊嘉農是誰?解嚴以後,前衛出版社又再翻印《台灣二月革命》與《憤怒的台灣》兩書,公開在全省各大、小書店擺售,而且仍有不少讀者。但是,一般讀者依舊不知道誰是莊嘉農?
  一九九二年,莊嘉農――也就是蘇新――的女兒蘇慶黎女士正式授權我個人特約主編的時報文化「台灣民眾史」系列,讓一九四九年三月由香港智源書局印行的《憤怒的台灣》,在四十四年後,根據初版影稿(除了一些編按,不作任何更改)重新發打編印,正式在蘇新為之奮鬥一生的台灣家鄉出版,同時也讓讀者知道,莊嘉農就是蘇新。
  值得一提的是,據蘇慶黎女士透露,這本影印的《憤怒的台灣》,是已故的唐文標教授在七○年代初葉贈送給她的,當年,為了通過海關的嚴格檢查,「唐大俠」用心地給這本影稿穿上另一件衣服。那是由國立編譯館主編,黎明文化事業公司出版的大學用書:《李代數與表現理論之導引》,J. E. Humphrey著,張瑞吉譯。在大學教數學的唐文標的行李裡頭擺一本這樣的書是沒什麼好懷疑的罷!
  《憤怒的台灣》就是這樣在嚴酷的反共戒嚴時期偷渡進入台灣的。
  從一九四九年到一九九二年,從香港到台北,《憤怒的台灣》所走過的曲折歷程,恰恰反映了台灣在中國近代史中的悲劇性,只是這樣的歷史悲劇在當時又到了另一個轉折的關鍵年代。然而,悲劇的歷史顯然沒有得到人們應有的重視,從而讓人們有智慧地處理歷史遺留的台灣問題。三十三年之後,在帝國主義與野心政客的刻意操弄下,兩岸關係又瀕臨兵凶戰危的悲劇邊緣,戰火一觸即發,人民的身家性命朝不保夕。歷史彷彿又回到一九四九年的關鍵節點,當年沒有解決的問題,也到了不得不面對解決的時刻。
  今年恰逢台灣建省一百四十年,馬關割台一百三十年,抗戰勝利與台灣光復八十週年。值此具有重大意義的光榮年代,人間出版社取得蘇新滯留大陸後出生的兒子蘇宏先生的授權,重新出版已經絕版多年的《憤怒的台灣》,同時收錄了曾健民醫師生前從一九四九年二月十六日出版的《光明報》第二卷第十二期挖掘出來的蘇新遺作〈談台灣解放問題〉,以及林書揚與陳映真先生閱讀後的感懷回應,作為節日的紀念與人間再出發的獻禮。

二○二五年二月二十八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