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名:朝鮮半島六百年史:政爭、外患與地緣政治

原文書名:朝鮮半島ソ?史: 政争シ外患ソ六百年


9789865083526朝鮮半島六百年史:政爭、外患與地緣政治
  • 產品代碼:

    9789865083526
  • 系列名稱:

    瞭望
  • 系列編號:

    0WSE0014
  • 定價:

    480元
  • 作者:

    新城道彥
  • 譯者:

    黃琳雅
  • 頁數:

    336頁
  • 開數:

    14.8x21x2.2
  • 裝訂:

    平裝
  • 上市日:

    未定
  • 出版日:

    未定
  • 出版社:

    遠足-遠足文化
  • CIP:

    732.1
  • 市場分類:

    外國史地
  • 產品分類:

    書籍免稅
  • 聯合分類:

    史地類
  •  

    ※缺書中
商品簡介


日本第45屆「三得利學藝獎」得獎作品
新近研究集成 寫給新世代的韓半島簡明通史

透過東亞國際關係一線學者的宏大視角
深入黨派鬥爭與地緣政治的暗流湧動
揭開近代韓國歷史背後的角力真相
--------------

綜觀韓國歷史,朝鮮半島不僅是外部勢力爭奪的棋盤,更是內部激烈政爭與追求獨立的血淚體現。歷經高麗、朝鮮王朝到韓國,各股力量在半島上相互拉扯裂解,最終促成南北分治的獨立。「分裂」,是理解朝鮮半島歷史的關鍵詞。

這是一部全面性的朝鮮半島通史,以地緣政治視角切入,精簡且有系統地概述半島是如何、以及為何走向分裂,幫助讀者掌握關鍵。本書拉長討論時間軸,從 14 世紀高麗王朝衰落與朝鮮王朝建立,17世紀與周邊斡旋,19世紀列強進逼,直至 20 世紀中葉韓戰停戰,仔細爬梳這六百年間造成半島分裂的各種歷史驅動力,包括歷朝各朋黨的傾軋,以及來自日、清、俄的競逐角力。書中鋪陳這些內部政治鬥爭與外部權力平衡的驅動力是如何出現,如何發展並相互影響,最後造成分裂的現狀。

地緣政治視角下的東亞歷史,正如當前世界的縮影,值得多加關注。位處東亞的韓國與臺灣,一北一南,同在近代強國夾縫間努力求存。既相似又不同的歷史經驗,唯有比照,拓寬視野,才有區域對話跟成長的可能。

◆ 直指一國歷史特質,寫給當代人的韓國通史
本書作者、研究東亞近代史與國際關係的新銳日本學者新城道彥認為,強調「政治鬥爭」和「權力平衡」,並不是為了詆毀朝鮮半島的歷史。他認為,唯有正視這些問題,才能展開對歷史的討論。

為什麼這樣說?這來自於他決意撰寫本書的初衷。事實上,受到近年全球韓流大興的影響,對韓國文化感興趣的無數年輕世代,對韓國的印象都是輝煌而繁榮。這樣的印象,很大一部分來自於被加以美化的韓國古裝劇:韓劇裡描繪的朝鮮王朝多半極為強盛壯大,領導者無不努力抵抗外侮,維持朝鮮王朝的獨立自主性。

這樣一種強調內在自律的史觀,有時會過度扭曲史實,淡化甚至否認朝鮮王朝受周邊各國掣肘的他律性歷史發展,譬如朝鮮王朝與中國的藩屬關係。這導致如今有許多韓國人都不知道,首爾的獨立門不是為了紀念脫離日本而獨立,而是為了宣示不再附庸於清朝,走向獨立。

如何平衡當前的困境?作者認為,將「他律」的因素納入討論,正視朝鮮半島在近代追求統一獨立之餘,同時面對長期以降半島飽受內部政爭與外部掣肘的事實,才能重新掌握近現代韓國的歷史發展特質。

若回首2024年底南韓總統尹錫悅發動政變,以及歷任政權轉換期的政治傾軋,就可以發現,這種「政爭與外患」的「分裂」特質不僅展現在南北分治上,更持續影響、甚至主導當前南韓政局。在當代,特別是身處東亞的我們,理解韓國的歷史特質,是極為必要的。這就是為何作者起心動念,撰寫一本新的朝鮮半島通史的原因。

◆ 以地緣政治視角,重探朝鮮半島分裂與獨立的歷史
帶著全新視角看待韓國史,會讓歷史呈現不同的姿態。譬如,如果朝鮮王朝像韓劇及韓流粉絲心中描繪的,是個輝煌而繁榮的國家,那麼日本為了經濟掠奪而決意吞併它,就理所當然;人們關注的焦點就會是日本「如何」吞併朝鮮,而不是「為什麼」吞併朝鮮。事實上,迄今為止大多數研究都集中在導致吞併程序的合法性╱非法性上,談論吞併「如何」發生。然而,若考慮到朝鮮王朝末期已經處於崩潰邊緣,那麼更重要的問題應該是:日本「為什麼」要吞併一個可能成為自己負擔的國家?

另外,關於戰後的朝鮮半島局勢,若僅僅看南韓╱北韓的建立,就只會關注在分裂上,但如果注意到這個地區長期以來經歷了清朝、日本、美國和蘇聯的統治與干預,並且遠離獨立的事實,就會出現嶄新的理解:南韓╱北韓的建立(分裂)同時,其實也意味著他們最終獲得了一直難以實現的獨立。對分裂史的探究與對獨立史的探究,是相互關聯的:我們不僅要問「為什麼」分裂,還要問「為什麼」獨立。

當深入研究「為什麼」,朝鮮半島的歷史就變得清晰起來;朝鮮半島在地緣政治上位於中國、日本、俄羅斯和美國之間,一直被這些國家拉扯。我們在其中不僅看到許多無奈,也看到權力平衡所創造的奇怪穩定性。因此,東亞的歷史將成為世界的縮影,值得人們加以關注。

作者簡介


新城道彥(Shinjoh Michihiko)
1978 年生於愛知縣。取得九州大學大學院博士後期課程學分期滿退學。博士(比較社會文化)。曾任九州大學韓國研究中心助教、新潟大學大學院現代社會文化研究科助教等,現任菲利斯女學院大學 Global 教養學部教授。專長為東亞近代史。專著有《天皇與日韓合併:王公族的創立與帝國的衝突》、《朝鮮王公族:日本帝國的準皇族》(榮獲山本七平獎推薦獎),共同著作有《你一定想知道的韓國》等作。

譯者簡介


黃琳雅
東吳大學歷史系、淡江大學日本研究所畢業,碩士論文為日本歷史相關主題,喜愛閱讀日本歷史相關書籍和小說。現為自由譯者。譯有《幕末史》、《參勤交代》等作。

書籍目錄


推薦序╱朱立熙
前言

第一章 朝鮮王朝的建立
1.從王氏到李氏的易姓革命
從屬元朝的高麗╱支持李成桂的兩位鄭氏╱曖昧的親明路線╱圍繞著遼東征伐的對立╱威化島回軍╱李成桂派掌握政權╱明朝選定「朝鮮」為國號╱肅清王氏與遷都
2.整頓統治基礎
朝鮮的身分制度╱對選定世子的不滿╱第一次王子之亂╱第二次王子之亂╱李芳遠即位與「朝鮮國王」╱父親最後的抵抗╱權力集中於太宗
3.搖搖欲墜的王權
錄用優秀年輕人才的世宗╱改行議政府署事制,削弱王權╱被塑造的「聖君」形象╱癸酉靖難╱接二連三政變未遂╱建立君主專制體制╱支持世祖的親信╱貞熹皇后垂簾聽政
4.激烈的朋黨之爭
士林派與勳舊派╱婆媳之爭╱鎮壓士林派╱燕山君的狂亂╱中宗反正╱士林派的錄用與受挫╱大尹派與小尹派╱士林派分裂與黨爭之始

第二章 華夷秩序的崩壊與朝鮮的危機
1.日本的侵略
士林派內部分裂──東人黨與西人黨╱分裂的連鎖反應──南人黨與北人黨╱豐臣秀吉的要求╱漢城淪陷╱宣祖的逃亡╱朝鮮義兵與水軍發動反攻╱明軍參戰╱秀吉開出和談條件╱和談失敗的真相╱再戰╱秀吉之死╱戰爭結束
2.女真族的威脅逼近
藉肅清鞏固政權基礎的光海君╱仁祖反正╱李适之亂╱後金對朝鮮虎視眈眈╱送出人質,締結兄弟之盟╱大清建國
3.清的侵略與朝鮮屬國化
皇太極的侵略╱屈辱的三跪九叩之禮╱小中華思想╱昭顯世子暴斃╱服喪期間成為論爭根源╱四大朋黨的抗爭╱肅宗的善變引發黨爭╱黨爭愈演愈烈,眾多老論派者下台

第三章 無止盡的政爭與西沉的王朝
1.蕩平策的功與過
透過公平的人事制度抑制黨派╱李麟佐之亂╱英祖與世子不和╱餓死在米櫃中的世子╱思悼世子的兒子即位╱洪國榮的發達與落魄╱有別於英祖的正祖蕩平策╱鎮壓天主教與南人黨勢力的式微╱計劃遷都,耗盡國庫
2.勢道政治與民亂不斷
大規模鎮壓天主教╱勢道政治的開始╱洪景來之亂╱孝明世子牽制安東金氏╱在豐壤趙氏主導下強化鎮壓天主教╱社會動盪加劇與「異樣船」出沒╱流刑犯即位國王╱大規模民亂╱東學的出現
3.大院君與閔氏之爭
高宗即位╱頑固的排外主義者╱錯失開國良機╱革新措施招怨╱聰明的王妃閔氏和意志薄弱的高宗╱將大院君拉下權力寶座
4.打開朝鮮國門,日本的挑釁與清的勸告
對打破舊例的日本心生警戒╱江華島事件╱開化派的躍進╱壬午兵變╱激進開化派與穩健開化派╱甲申政變╱高宗接近俄羅斯╱自主與屬國的平衡

第四章 身處清朝、日本及俄國的夾縫中
1.親日派與親俄派的角逐
金玉均流亡日本╱屍體遭千刀萬剮示眾╱東學黨起義╱日清開戰與甲午更張╱大院君的暗中操作╱李埈鎔量刑攻防戰╱朝鮮的「獨立」╱排除更加親俄的王妃╱以斷髮令為契機,各地爆發叛亂
2.大韓帝國的成立
逃往俄羅斯公使館╱興建獨立門╱大韓帝國誕生╱獨立協會.萬民共同會 vs 高宗╱高宗的側室所背負的過去╱死囚高永根變成高宗的功臣╱日俄爆發軍事衝突╱大韓帝國保護國化
3.日本主導的日韓合併
舊獨立協會派系與東學教徒的合併╱宮中的近代化╱高宗讓位╱日本兵鎮壓地方民眾╱李垠留學東京╱邁向日韓合併╱合併的初步談判╱大韓帝國方面提出兩個條件╱寺內所詠唱和歌的真正意義╱日本的經濟性負擔
4.抗日獨立運動的各個面向
以高宗國葬為契機爆發三一運動╱大韓民國臨時政府與李承晚╱金九的崛起與恐怖主義╱朝鮮人共產主義者的動向╱金日成的抗日鬥爭

第五章 朝鮮半島的分裂
1.戰後的主導權之爭
關於戰後協商╱美國轉換方針╱在北緯三十八度劃定分界線╱朝鮮總督府的應對╱建準的左傾與「朝鮮人民共和國」的建立╱美軍政廳與韓國民主黨合作╱李承晚歸國╱李承晚的反共言論阻礙總團結
2.遙遠的獨立
朝鮮共產黨北朝鮮分局的創設╱以金日成為最高領導人的體制╱莫斯科外長會議與臨時政府的反託管運動╱該與美軍政廳為敵還是友?排除異議成立北朝鮮「政權」╱左派同意託管的理由╱大邱大暴動
3.建國的理想與現實
民主基地論與北朝鮮勞動黨的成立╱李承晚的「南朝鮮單獨政府」構想╱美蘇聯合委員會的再開與決裂╱聯合國通過南朝鮮單獨選舉案╱被北朝鮮利用的金九╱大韓民國和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
4.韓戰的歸結
策動邁向統一╱韓戰爆發與美國的應對╱中國參戰╱無止盡的戰爭

結語
後記
參考文獻

推薦序/導讀/自序


學界推薦──
朱立熙|「知韓文化協會」執行長
吳政緯|《從漢城到燕京》、《眷眷明朝》作者

「用一本書的份量,對朝鮮半島六百年的歷史作了系統性概述。僅僅如此,本書的價值就得以彰顯。……一方面根據具體史實,一方面以作者親手打造的架構為基礎來建立敘事,是本書值得閱讀和賞玩之處。一部化不可能為可能、期盼已久的通史著作。」──京都府立大學教授,岡本隆司

「本書在綜觀整個朝鮮王朝史、刻劃朝鮮半島獨特的『政治磁場』之餘,也藉此思考日本應有的外交型態。」──慶應義塾大學名譽教授,小此木政夫


前言
一九四八年,以北緯三十八度線為界,朝鮮半島南部誕生了大韓民國(南韓),北部則誕生了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北韓)。兩年後韓戰爆發,一九五三年簽訂停戰協定,自此兩國之間劃下一條偏離北緯三十八度線的傾斜軍事分界線。

本書目的在於敘述朝鮮半島步向分裂(南北分治)的歷史。然而,本書並不是要重新驗證盟軍(美蘇)託管朝鮮時期、南╱北韓的成立到韓戰等,冷戰下短而緊湊的朝鮮半島現代史,而是要從更長期的角度,將時間回溯到十四世紀朝鮮王朝的建國,一邊關注國內的政治鬥爭與周邊國家的權力平衡,一邊審視朝鮮半島步向二十世紀南北分治這段漫長的歷史。

造成朝鮮半島南北分治的直接因素,是太平洋戰爭後美國與蘇聯以北緯三十八度線為界,分割並占領了朝鮮半島。在美蘇的軍政統治下,許多獨立運動人士合縱連橫,想一躍為新國家建設的主角:南部是李承晚,北部則由金日成登上政治頂端,各自宣布建國。這裡所說的獨立運動,指的是脫離日本殖民統治並獨立。換句話說,過去日本曾統治朝鮮半島,但敗給了同盟國的美國與蘇聯,才會有之後的盟軍託管時期及獨立運動人士推動國家建設。

那麼,為什麼過去朝鮮半島會被日本統治呢?有幾點原因:一是地緣政治,朝鮮半島位於日本、清朝及俄國勢力範圍的緩衝地帶;另一則是國內政治腐敗,朝鮮王朝早已衰弱到無法自保。當時朝鮮王室的外戚恣意專擅政權,勢道政治橫行,十九世紀時朝鮮王朝已幾近風中殘燭。然而,朝鮮王朝並非是從十九世紀才開始衰弱。早在十六世紀末及十七世紀初,它就已經先後遭到日本及清朝侵犯,造成國土荒廢,這點也成了阻礙發展的絆腳石。

像這樣,一旦要追溯箇中因果關係,就會沒完沒了,因此筆者決定從這個建國於前近代、做為通往近代橋樑的朝鮮王朝開始說起。在朝鮮半島漫長的歷史當中,有幾個重要的轉捩點。當時為什麼會選擇走那條路?筆者想以「政爭」與「外患」為關鍵字,找出各時代產生的政治力學因果關係,來解析歷史。

然而,一旦將焦點放在「政爭」及「外患」上,就會無可避免、看見讓人不忍直視的歷史。朝鮮王朝在建國之初時為了爭奪王位,王族之間爭鬥不斷,之後由勝出者即位為國王,奠定統治基礎並建立專制王權。然而此等情景並不長久,這次換成官僚們各成黨派,熱衷於權利鬥爭。政爭阻礙國政發展,到了十七世紀時國家被清朝占領,淪為大清的屬國。十八世紀時雖然採用高壓手段抑制黨爭,到了十九世紀卻放任外戚專橫,造成政治腐敗、民亂屢起,此後朝鮮王朝就如同摔下坡道般,國勢每況愈下。各黨派以周邊國家為後盾,展開血腥的政治鬥爭,社會愈來愈亂;好不容易才脫離清朝獨立的大韓民國,卻在一進入二十世紀時就被日本吞併。二次大戰後,朝鮮半島受美蘇託管,即便在此情況下,各方勢力仍舊為了新國家建設的主導權,展開激烈政爭。

筆者之所以關注「政爭」與「外患」,探究負面現象,絕不是想貶低朝鮮半島的歷史,而是認為唯有正視這二點,才會萌生出新的問題,做為歷史學來發展探討。

舉例來說,倘若朝鮮王朝果真如同韓劇中所刻劃的那般、是個燦爛富饒的國家,那麼日本基於經濟掠奪目的加以合併,某種意義上就顯得理所當然,那麼就不該問日本「為什麼」要合併韓國,而是問日本是「如何」合併韓國的。事實上,過往研究也幾乎都關注在合併程序的合法╱不合法上,論述日本是「如何」合併韓國的。然而,若是考量到末期的朝鮮王朝早已岌岌可危,日本「為什麼」會把這個可能成為自國負擔的國家併入版圖,就成了一大論點。

至於戰後朝鮮半島的情勢也是一樣。單就南╱北韓的建國來看,自然會強調分裂這點;不過如果注意到該地區長久以來歷經清朝、日本及美蘇的控制,難有機會獨立,就會發現,當南╱北韓各自建國(分治)時,也代表該地區同時獲得了過去一直沒能到手的獨立。換句話說,南北分治的歷史與朝鮮半島獨立的歷史,是互為表裡的;我們在問兩韓「為什麼」會分治的同時,或許也必須問朝鮮半島「為什麼」會獨立。

只要以地緣政治學的視角去探究這些「為什麼」,一段夾在中國、日本、俄國及美國中間、被這些國家的企圖牽著鼻子走的朝鮮半島史面貌,就逐漸清晰起來。我們在這段歷史中看到的不僅僅是悲哀;看著各方權力平衡形成奇妙的穩定,遠東的歷史也將成為世界的縮影,備受世人注目吧。

得獎紀錄


得獎記錄
2023年第45屆「三得利學藝獎」得獎作品(人文思想╱歷史領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