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名:解密史記:形塑中華文明的歷史關鍵大事
原文書名:
產品代碼:
9789869943697系列名稱:
大旗藏史館系列編號:
History125定價:
420元作者:
朴玉銘頁數:
432頁開數:
17x23x2.2裝訂:
平裝上市日:
20211025出版日:
20211025出版社:
大都會文化事業(有)公CIP:
610.11市場分類:
中國史地產品分類:
書籍免稅聯合分類:
史地類- ※在庫量小
商品簡介
從遠古時期看見人類最初的曙光
原始社會是人類社會發展的第一階段。人類從遠古洪荒走來,在廣袤的天地中,和大自然進行著生死較量,他們結成群體一起生活,逐漸學會工具、發明了火,從此告別了茹毛飲血的蒙昧狀態。最早的石器時代,生產力水準低下,生產工具皆為公有,沒有階級,隨著青銅器時代到來,生產力不斷提高,逐漸出現財富累積,私有制和階級社會也隨之出現,於是進入了原始社會後期。
大禹之子啟破壞了堯、舜以來的禪讓制,建立夏朝,正式開啟了「家天下」的歷史。夏桀暴虐、商湯滅夏;商紂荒淫、周武王起兵討伐。西周、東周諸侯並起,相互征戰;春秋五霸、戰國七雄諸雄並立,逐鹿中原;諸子百家著書立說,思想文化空前繁榮。
天下合久必分,分久必合
秦王嬴政先後滅掉六國,結束了長期的諸侯征戰局面,完成了一統中國的大業,然而秦朝並沒有像他期望的那樣千秋萬世,秦二世即位後帝國就在風起雲湧的農民起義中灰飛煙滅。後來劉邦打敗項羽,建立西漢;王莽篡權,建立東漢,曹操挾天子以令諸侯,三國鼎立、再分兩晉,外戚宦官交替專權,朝政混亂不堪,最終天下再次分崩離析。
楊堅自立為帝,改國號隋,南征北戰,結束持續了三百多年的分裂割據狀態,可惜隋煬帝繼位後荒淫暴虐,農民起義此起彼伏,唐國公李淵趁機起兵,統一天下,唐朝建立,經濟發展、社會穩定、文化繁盛、四夷臣服,可終究躲不過後期的政治黑暗。安史之亂、藩鎮割據,統一局面再次破裂。
我們都是漢人,也都不是漢人
宋遼夏金元,一個多民族融合的時代。北宋太祖趙匡胤滅掉南方割據政權,結束五代十國的紛亂局面,此時東北有遼國、西北有西夏、西南有大理,女真族完顏阿骨打崛起於北方,建立金國。
北宋滅亡、南宋建立,成吉思汗崛起,南征北戰,統一蒙古,繼而滅金、滅西夏、滅大理、平南宋,最終蒙古人入主中原,統一全國。
封建社會的尾聲
元朝末年,社會黑暗,統治殘暴,社會動盪不安、民不聊生,朱元璋帶領紅巾軍攻城克池,建立明朝;明朝末年宦官專權,朝政日非,李自成率領農民攻陷北京,明朝滅亡。隨後滿人進入中原,開啟清朝康雍乾盛事的繁榮時期。
明清是封建社會的最後階段,國家統一,中央集權達到頂峰,但科學落後,閉關鎖國,後續更陷入了內有農民起義、外有列強侵略的悲慘境地。清王朝趕不上世界的變化,單純器物改良無法拯救風雨飄搖的政權,改朝換代已是大勢所趨。
從遠古時期看見人類最初的曙光
原始社會是人類社會發展的第一階段。人類從遠古洪荒走來,在廣袤的天地中,和大自然進行著生死較量,他們結成群體一起生活,逐漸學會工具、發明了火,從此告別了茹毛飲血的蒙昧狀態。最早的石器時代,生產力水準低下,生產工具皆為公有,沒有階級,隨著青銅器時代到來,生產力不斷提高,逐漸出現財富累積,私有制和階級社會也隨之出現,於是進入了原始社會後期。
大禹之子啟破壞了堯、舜以來的禪讓制,建立夏朝,正式開啟了「家天下」的歷史。夏桀暴虐、商湯滅夏;商紂荒淫、周武王起兵討伐。西周、東周諸侯並起,相互征戰;春秋五霸、戰國七雄諸雄並立,逐鹿中原;諸子百家著書立說,思想文化空前繁榮。
天下合久必分,分久必合
秦王嬴政先後滅掉六國,結束了長期的諸侯征戰局面,完成了一統中國的大業,然而秦朝並沒有像他期望的那樣千秋萬世,秦二世即位後帝國就在風起雲湧的農民起義中灰飛煙滅。後來劉邦打敗項羽,建立西漢;王莽篡權,建立東漢,曹操挾天子以令諸侯,三國鼎立、再分兩晉,外戚宦官交替專權,朝政混亂不堪,最終天下再次分崩離析。
楊堅自立為帝,改國號隋,南征北戰,結束持續了三百多年的分裂割據狀態,可惜隋煬帝繼位後荒淫暴虐,農民起義此起彼伏,唐國公李淵趁機起兵,統一天下,唐朝建立,經濟發展、社會穩定、文化繁盛、四夷臣服,可終究躲不過後期的政治黑暗。安史之亂、藩鎮割據,統一局面再次破裂。
我們都是漢人,也都不是漢人
宋遼夏金元,一個多民族融合的時代。北宋太祖趙匡胤滅掉南方割據政權,結束五代十國的紛亂局面,此時東北有遼國、西北有西夏、西南有大理,女真族完顏阿骨打崛起於北方,建立金國。
北宋滅亡、南宋建立,成吉思汗崛起,南征北戰,統一蒙古,繼而滅金、滅西夏、滅大理、平南宋,最終蒙古人入主中原,統一全國。
封建社會的尾聲
元朝末年,社會黑暗,統治殘暴,社會動盪不安、民不聊生,朱元璋帶領紅巾軍攻城克池,建立明朝;明朝末年宦官專權,朝政日非,李自成率領農民攻陷北京,明朝滅亡。隨後滿人進入中原,開啟清朝康雍乾盛事的繁榮時期。
明清是封建社會的最後階段,國家統一,中央集權達到頂峰,但科學落後,閉關鎖國,後續更陷入了內有農民起義、外有列強侵略的悲慘境地。清王朝趕不上世界的變化,單純器物改良無法拯救風雨飄搖的政權,改朝換代已是大勢所趨。
作者簡介
朴玉銘
中國編年史研究學者,長年編寫著作並刊載於多家期刊雜誌,主要從事中華歷史與傳統文化的研究及推廣。
商品特色/最佳賣點
一本書讀完中華文明五千年
黃河長江流域,人類文明最早誕生的地區之一。
中華文明,一部充滿瑰麗色彩的歷史。
我們是誰?從何而來?
綜觀全局,爬梳史料,探尋中華民族最初的樣貌。
書籍目錄
目錄
遠古時期
先秦時期
夏朝
商朝
西周
春秋
戰國
秦漢時期
秦朝
西漢
東漢
三國兩晉南北朝
三國時期
西晉
東晉
十六國
南北朝
隋唐五代十國
隋朝
唐朝
五代十國
宋遼夏金元
遼朝
北宋
南宋
大理
西夏
金朝
元朝
明清
明朝
清朝
附錄一 中國歷代帝王之最
附錄二 中國朝代年表
文章試閱
夏朝
啟建立夏朝
大禹成功治理洪水,將老百姓們從滔天洪水中解救出來,他因此深受百姓擁護,舜將王位禪讓給他。大禹晚年,他因伯益曾經輔佐舜治理山澤,調馴鳥獸,並輔佐大禹治理洪水,管理國家,功績卓著,所以在臨死之前決定禪位於伯益,但是大禹的兒子「啟」卻從伯益手中奪取政權,建立了夏朝。
從啟開始,家天下的「世襲制」代替了「禪讓制」,奴隸社會也就此開始。啟即位後,殺死伯益,有扈氏對啟破壞禪讓制度的做法十分不滿,拒絕來賀,啟發兵征伐有扈氏,雙方大戰於甘,有扈氏戰敗被滅。這次勝利,使新生的政權得到初步鞏固。
一開始,啟嚴於律已,任用賢能,得到了百姓的支持。但是啟晚年的生活日益腐化,他整日飲酒作樂,荒廢朝政,最後因為荒淫過度而死。
太康失國
啟因為荒淫過度而死之後,他的兒子太康即位,太康與啟相比更是有過之而無不及。他沉湎於歌舞遊獵、聲色犬馬之中,經常會帶著一幫親信到洛水之濱打獵,還會帶上一幫歌舞伎,奢侈淫樂,沉醉於歌舞昇平之中。
太康有時會外出數月不歸,荒廢朝政,激起了人民的強烈不滿,導致國內矛盾重重,同時也招致了外來部族的大舉進犯。東夷族有窮氏首領后羿善於射箭,野心勃勃,他見太康外出狩獵數月不歸,於是趁機占領了夏都斟鄩,掌握了夏的政權。太康無法返回,只好在洛水南面過著流亡生活。
一開始后羿還不敢自立為王,他先後立太康的弟弟仲康和仲康的兒子相為夏王,背地裡卻廣羅黨羽,把實權牢牢地掌握在自己手中。西元前二一四五年,覺得時機成熟後,后羿罷黜了相,並將他放逐到斟灌,自立為夏王。
寒浞自立為王
后羿同樣是一個昏君,他即位後荒淫無道,不理朝政,經常會外出遊獵玩樂,讓自己的親信兼義子寒浞替他主政。
寒浞為人奸詐狡猾,他鼓動后羿長年遊獵在外,藉以培植自己的勢力。在作好充分準備後,有一次寒浞乘后羿從外打獵回來,在其無任何防備的情況下,布置家眾將他射殺,然後自己登上王位,掌管了夏政權。
仲康的兒子相被放逐以後,便投奔到同姓諸侯斟灌氏那裡。這樣一來夏王朝的一些忠實擁護者,便紛紛投靠斟灌氏,試圖聯合起來恢復夏朝。寒浞怕有朝一日相的勢力一旦壯大,會對自己的王位構成威脅,於是決定斬草除根,派自己的兒子一路追殺,打敗了收留相的斟灌氏和斟鄩氏兩大諸侯,終於殺死了相。至此,寒浞徹底掌握了夏王朝的政權。
少康中興
寒浞殺死相以後,本以為已經把夏王朝的子孫趕盡殺絕,哪料相的妻子后緡當時已經懷有身孕,她趁亂從牆洞裡爬了出去,躲過了追殺。后緡奔到自己的娘家有仍氏,不久後生下一個兒子,取名叫少康。
少康自幼聰明過人,自幼他的母親就教育他要報仇雪恥,把失去的國家奪回來。於是,少康發奮圖強,發誓要殺死寒浞,復興夏王朝。少康成人後,寒浞的兒子過澆即位,他對少康展開追殺,於是少康投奔到了與夏王朝交好的有虞氏。
有虞氏國君將自己的兩個女兒嫁給少康,並把距虞城三十里的綸邑送給他。此後,少康便以綸邑為根據地,不斷積蓄力量,收羅舊部。相的舊臣靡應少康的號召,聯合斟灌、斟鄩兩地的復仇勢力,共同攻打過澆。西元前一九四○年,少康終於推翻了過澆的統治,登上王位,恢復了夏朝的統治。
少康在穩定局勢以後,勵精圖治,發展民生,夏王朝的統治逐步鞏固,經濟快速發展,史稱「少康中興」。
季杼征東夷
季杼是少康的兒子,在少康復國的過程中,曾率兵攻滅寒浞的第二個兒子戈豷。少康死後,季杼即位為夏王。少康在位時,國力不斷強盛,但東夷諸部落時服時叛,成為夏朝的一大憂患,少康未來得及出征東夷便病死了。季杼即位後,積極籌劃征伐東夷各部,他先將王都由斟鄩(今河南鞏縣)遷至黃河北岸的原(今河南濟源西北),以擴大夏的勢力範圍,然後帶兵東征。
東夷人善射,因此季杼用獸皮製作了可以防止敵人砍射的盔甲,又發明了矛,使夏軍的戰鬥力大大增強。季杼還一度遷都於東夷部落附近的老丘,然後揮師東征。季杼的隊伍所向披靡,征服了今河南東部、山東和江蘇北部境內的夷人部落,一直打到黃海之濱。季杼的東征取得全勝,各個部落紛紛臣服,至季杼的兒子槐即位,夏朝達到了鼎盛時期。
孔甲亂夏
西元前一七○四年,孔甲即位。孔甲原是夏王不降(夏朝第十一任君主)的兒子,由於他性情乖僻,父親不降擔心他治理不好國家,於是傳位給了自己的弟弟扃。扃死後又傳位於自己的兒子廑,廑死後才又由孔甲即位。孔甲即位後終日沉湎於歌舞美酒,荒廢朝政,傳說他曾創作了《破斧之歌》,是古代最早的東方音樂。
孔甲肆意淫亂,篤信鬼神,是一個胡作非為的殘暴昏君。有一次,天降大雨,又刮起大風,等到風停雨止,城外的山林又燃燒起來。孔甲本來就迷信鬼神,於是便認定是冤魂在作祟,立刻乘上馬車,到郊外去祈禱,祈禱完畢後在回宮的路上,於車中死去。從孔甲開始,原來歸附夏朝的各部落首領紛紛叛離,夏朝國勢日漸衰落,逐漸走向滅亡之路。所以《國語.周語下》中說:「孔甲亂夏,四世而隕。」
夏桀亡國
夏桀名履癸,是夏朝君主發之子,桀是商湯給他的諡號。他身材高大,孔武有力,能折斷鉤索,但卻自負勇武,暴虐無道,終日沉迷於聲色犬馬之中。
桀即位以後,四方諸侯早已相繼背離,不再來賀。而桀荒淫無度,致使此時的夏王朝危機四伏,內外交困,民不聊生。在即位後的第三十三年,桀率大軍征伐不肯聽命的東方小國有施氏,企圖殺一儆百,挽回各部落眾叛親離的局面。
有施氏為免於亡國,將絕色美女妺喜進獻於桀,桀大喜而歸,為妺喜建造了傾宮、瑤臺,還在傾宮中挖了灌滿酒的「酒池」。桀與妺喜通宵達旦地尋歡作樂,甚至一月不理朝政,終古、關龍逄等大臣苦苦勸諫,桀都不予理睬,終古最終投奔了商湯,而關龍逄被活活燒死,之後再也無人敢勸諫。
桀自比為天上的太陽,永遠不落,殊不知人民早已怨聲載道,夏朝的統治早已危如累卵。西元前十六世紀左右,夏朝被日益強大的商部落所滅。
中國出現曆法
《大戴禮記》中的《夏小正》為中國現存最早的科學文獻之一,也是中國現存最早的一部農事曆書。《夏小正》記載了夏代的曆法,將一年分為十二個月來記述物候、天象、星象和農事等,書中除二月、十一月與十二月外,每月都載有確定季節的星象(主要是拱極星象與黃道星象),以指導務農生產。
另外,《夏小正》也記載了當月植物的生長形態、動物的活動習性與祭祀等,有很高的實用價值,反映了夏朝的人已經由物候記時發展到以天象記事。夏朝的歷代君王開始以天干為名(如孔甲),這種趨勢到商朝時更加普遍,說明夏代已經開始以天干為序記事。
《夏小正》的內容涉及了星象與農業賴以使用的曆法的關係,對古代的天象與先秦的曆法研究有著重要的參考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