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名:一個人的聖殿

原文書名:Finding Sanctuary


4717702128807一個人的聖殿
  • 產品代碼:

    4717702128807
  • 系列名稱:

    Soul
  • 系列編號:

    1MA009Y
  • 定價:

    300元
  • 作者:

    克里斯多夫.傑米森Chistopher Jamison
  • 譯者:

    鄭明華
  • 頁數:

    208頁
  • 開數:

    14.8x21
  • 裝訂:

    平裝
  • 上市日:

    20250825
  • 出版日:

    20250825
  • 出版社:

    啟示(城邦)
  • CIP:

    244.9
  • 市場分類:

    勵志修身
  • 產品分類:

    書籍免稅
  • 聯合分類:

    心理勵志類
  •  

    ※在庫量小
商品簡介


為什麼現代生活必須那麼忙碌?
如何在壓力山大中保有希望?
「西方隱修之父」聖本篤的古老修道實踐,
提供了個人專屬的「心靈庇護所」,
超越日常競逐,在所有時刻裡依然自由。

英國BBC在2005年推出了別開生面的節目「修院生活」(The Monastery):五位忙碌的現代人,在修道院中生活四十天,修士們對他們日常掙扎所做出的深思熟慮與關懷,以及他們在隱修院尋找心靈平靜的過程。節目一推出就獲得熱烈迴響,想報名參加這個活動的信件更如雪片般湧入隱修院。

本書正是傑米森神父(Christopher Jamison)回應這個節目所結的果實。他以「西方隱修之父」聖本篤在一千五百年前寫下的會規,提供隱修院傳統的靈性智慧,在日常隨時隨地皆能安頓心靈的能力,幫助讀者在繁忙的生活中,為自己建立一座可供安憩與喘息的心靈聖殿。

一千五百年前,聖本篤在位於羅馬東部一座令人心神嚮往的山上,擔任修道院院長。他撰寫的《本篤會會規》,是關於基督徒生活的洞見與每日實踐的具體建議。這些洞見至今仍指引著無數人,每一代的修道者將當代的現實與會規的智慧融合起來,成為修道院歷久彌新的靈性泉源,使其至今仍是心靈避靜的所在。這樣的寧靜之所,能在每一個人的心中創造出來。
無論工作再怎麼繁重,陷入過度忙碌並非命中註定;靜默與默觀也不是修士與修女的專利,它們是靈性生活的金鑰。在現代節奏匆忙的生活中,本書的靜默、默觀、服從、謙遜、團體、靈性與希望等七個修鍊,幫助人們轉向更自由和靈性的生活。

作者簡介


姓名:克里斯多夫・傑米森Chistopher Jamison
作者照片
克里斯多夫.傑米森神父 Christopher Jamison
英國薩塞克斯郡(Sussex)本篤會渥斯隱修院前院長。一九五一年出生於澳洲的墨爾本,一九七三年正式成為修士,之後在渥斯學院授課,並於一九九四年擔任校長一職。
二○○二年被遴選為院長,同時也是「國際聖本篤教育委員會」(International Commission on Benedictine Education)主席,以及「國際修道聯盟」(Council of the Alliance for International Monasticism)理事會成員之一;後者致力於推動全球南╱北修院間的聯繫。曾主持廣受歡迎的 BBC 紀錄片《修院生活》(The Monastery),有多本著作上市。



譯者簡介


姓名:鄭明華
一九五八年生,輔仁大學英文系畢。曾任華視「海棠風情」企劃、採訪及總撰稿、《大地地理雜誌》資深撰述及總編輯。出版有小說《私奔》,譯有《再會,西貢》、《西班牙》、《尋找聖靈戰士》、《西藏追蹤》……等書。現旅居加拿大魁北克,專事小說寫作及翻譯。

書籍目錄


〈專文推薦〉尋找現代人的心靈聖殿 何萬良
〈專文推薦〉以虔敬看見神聖:當下即是聖域 鄭存琪
〈專文推薦〉牢記過錯可以是開心的 賴佩霞
開場白 學習傾聽你的人生
前 言 建造一座獨享的心靈聖殿
第一部:我是怎麼變忙的?
我們全都成了顧客!
遠離這一切?
到底在忙什麼?
從哪裡開始?
德行是進入聖殿的大門
走進心靈安頓之所
第二部:安頓心靈的七個步驟
第1步 靜默:每天安靜5分鐘
第2步 默觀:真心誠意地祈禱
第3步 服從:誠實面對自己
第4步 謙遜:通往謙遜的十二級階梯
第5步 團體:心裡多一點別人
第6步 靈性:選擇真正的修行方式
第7步 希望:平和,就是永遠懷抱希望
誦經默禱:浪子回頭
誌謝

推薦序/導讀/自序


【各方佳評】

要打破忙碌的生活的確是一個挑戰。本書提出「靜默」與體驗「避靜」是一種新選項。在「靜默」與「避靜」中,我們將更認識自己與這個世界的本質。這是耶穌基督的門徒所提醒「你們的身體是聖神的宮殿」的信仰幅度,也是本書的重點——進入個人靈性生活的聖殿。
——何萬良,耕莘健康管理專科學校校牧

作者以基督宗教修道院的實際生命經驗,透過建構「心靈聖殿」的隱喻,以七個步驟來說明這段回歸心靈的歷程。最後,當我們建構了心靈的聖殿,也將找到把自己奉獻給天主,並蒙受天主祝福、許我聖潔的聖壇之處,也就是找到自己以愛實踐的天命。
——鄭存琪,挺開朗身心診所&享開心身心診所主治醫師

修士長年過著團體生活,就像所有團體一樣,人相處久了難免有摩擦,是什麼樣的行為造成團體分裂?抱怨如何發酵?如何避免?這樣的大哉問,想必也是無論家族的大家長,或公司、企業領導人都想尋求解套的大智慧。經過多年的觀察,文中也有精闢的分析。
——賴佩霞,《魅麗雜誌》發行人

本書寫給所有追尋生命意義與心靈成長的人,特別是那些不屬於教會的靈性追尋者,無論他們是單純想學到更多,還是想將修院的靈修智慧運用在現代生活中,這是本書最值得推薦之處。
——《美國本篤會評論》(American Benedictine Review)

 

傑米森神父和修院之外的人們分享,如何將聖本篤的智慧與建議,運用在日常生活中。對於那些沒有特定信仰、但想要尋求心靈空間與內在平靜的人,本書可說是對症下藥。
——天主教雜誌《Crux》

 

本書絕對值得一讀。讀者將會驚訝地發現,對現代生活來說,修院的傳統靈修方式竟是如此重要。
——靈性資訊雜誌《Liguorian》

 

這本書告訴我們如何在日常生活跟隨神的腳步。
——《基督徒雜誌》(Christianity Magazine)

 

本書充滿了發人深省的思想與祈禱的素材。傑米森神父在書中細緻地描寫了關於靜默、默觀、服從、謙遜、團體、靈性與希望等主題,這些內容在當今文化中顯得極具挑戰性。他以本篤會靈性生活的核心特質,協助讀者誠實檢視自己靈性上的尷尬、否認與妥協、缺乏信仰深度,以及逃避轉化。無論我們的缺失或弱點為何,傑米森都支持我們去建立一個既有意義又具有神學根基的日常避靜之所。
——《天主教研究》(Catholic Stud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