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名:你的Right One正在路上【下船、療傷、脫單適用】打造核心自信,對的人會來找你

原文書名:Love Life: How to Raise Your Standards, Find Your Person, and Live Happily (No Matter What)


9786263585898你的Right One正在路上【下船、療傷、脫單適用】打造核心自信,對的人會來找你
  • 產品代碼:

    9786263585898
  • 系列名稱:

    Mind Map
  • 系列編號:

    107010101285
  • 定價:

    450元
  • 作者:

    馬修.赫西Matthew Hussey
  • 譯者:

    陳珮榆
  • 頁數:

    400頁
  • 開數:

    14.8x21x2.15
  • 裝訂:

    平裝
  • 上市日:

    20250226
  • 出版日:

    20250226
  • 出版社:

    三采文化(股)
  • CIP:

    544.7
  • 市場分類:

    兩性關係
  • 產品分類:

    書籍免稅
  • 聯合分類:

    心理勵志類
  •  

    ※在庫量大
商品簡介


\\\ 千萬讀者追隨、暢銷書《Get the Guy》後最新當代感情聖經 ///

「前一天還秒讀秒回,隔天怎麼人就不見?」
「為什麼他分手後可以這麼快走出來?」
「曖昧了這麼久,還是無法進入關係……怎麼辦?」
「要怎麼放下一個連面都沒見過的人?」
「每段戀情都不長久,是不是我有問題?」

全球知名約會教練、最帥人夫 ─── 馬修.赫西
時隔 11 年回歸,尋愛之人的迷惘有解!

♥︎ 博客來電子書年度劃線 TOP 1 作家!含金量超高,句句是金句
♥︎《僧人心態》《愛的8法則》傑.謝帝 ─── 真心推薦
♥︎ 美、英、加、澳 Amazon 4.8 星高分好評
♥︎《紐約時報》《今日美國》《星期日泰晤士報》暢銷書
♥︎ 全球瘋傳影片《約會時到底誰該付錢?》劉軒、史丹利狂推

渣過也暈過,馬修 2.0 的誕生……
19 歲就成為專業約會教練,「太了解女人」讓馬修在不知不覺間成為渣男,
同時和好幾個人約會、從不確認關係、偶爾失聯、上床後變得冷淡。
直到某一場戀愛,他成為了索求關注的那一方,甚至把對方的忽冷忽熱歸因於是自己要求太多。
經歷過心碎,馬修發現:找到一個真心喜歡的人真的很難,
就算找到了,對方可能還沒有準備好,也可能根本想要不同的東西。
內心的恐懼和焦慮會導致我們開始自我破壞,
縱容他人的錯誤行為、因為害怕失去對方而不敢表達需求,
或者過度專注於對方,在過程中迷失了自己。

單身好難,看著身邊朋友一個個有伴,難免會感覺落單。
脫單心切可能使你不知不覺中降低標準,選擇不合適的對象,在關係中顯得卑微。
因此,我們必須建立新的篩選標準,並培養支撐這些標準的自信。

為什麼總是 get the wrong guy?危險訊號不能漏!
✘ 講多位前任的壞話:不願意檢討自己,認為問題都出在別人身上。
✘ 對服務生不友善:人前人後兩個樣,只在你面前扮演好人。
✘ 初期就展現強烈愛意:不太會控制衝動,或利用你對愛的渴望來操控你。
✘ 從不道歉:缺乏謙遜的心態,拒絕在感情中溝通和成長。
✘ 不遵守大大小小的約定:缺乏信用,無法在你需要的時候給予支持。
✘ 溝通不一致:忽冷忽熱、常常消失,不想要有穩定的互動。

你在暈,他在躲?心態調整好,就不怕海王海后!
✦ 訓練你的浪漫本能,不要只約會過一兩次,就把對方看得超級重要。
✦ 避免「鬥牛犬心態」,即在感覺對方疏離的時候,動員一切來挽留他。
✦ 第一次約會只要享受樂趣,不要抱持任何期待。
✦ 察覺到對方無法回應我們的付出時,暫停一下,降低關係熱度。
✦ 確認對方是否具備「好伴侶品質」,不要因為缺乏自信而認為非他不可。
✦ 回你訊息不等於喜歡你,6 個步驟區分注意力和真實意圖。

進入關係還是勇敢退場?做出讓生活變好的選擇!
✦ 要不要交往、戴不戴套、生不生孩子,用溝通模組開啟難以啟齒的談話。
✦ 用「身分矩陣」建立核心自信,了解你的自我認同和優先事項。
✦ 療分手的傷:說出你們的故事、刪除引發回憶的內容、做一些你在那段關係中不會或不能做的事……

本書將幫助你培養自信、尋找愛情,並開始熱愛生活,正如馬修所說:
「如果你因為我的書而找到愛情,我會很高興。
如果你因為我的書而與不應該在一起的人分手、恢復單身,我也會一樣高興。
如果你在讀完這本書後,決定不急於尋找一段感情,因為你愛上了自己的生活、愛上做自己,
不再試圖尋找某個讓你感覺良好的人來填補內心的空洞,這才是最理想的結果。」


作者簡介


馬修.赫西
Matthew Hussey

《紐約時報》暢銷作家、兩性關係教練、約會專家,撰寫本書的同時加入已婚男行列。

19 歲開始提供戀愛建議,而後開辦「Get the Guy」、「Dating with Results」等課程,創立 Podcast 節目《Love Life with Matthew Hussey》,每月在 LoveLifeClub.com 為大眾提供「Love Life」課程,迄今已幫助數百萬人看見自己的價值,找到屬於他們的愛情與生活。

擅長以男性視角同理女性,課程內容及兩性建議廣為瘋傳,在 Instagram、TikTok、Facebook、Twitter 坐擁破千萬粉絲。同名 YouTube 頻道累積 5.3 億觀看次數、321 萬訂閱。


譯者簡介


陳珮榆

畢業於東海大學政治系,從事外電編譯多年,涉獵國際政治、外交財經等相關領域,現為專職譯者。
譯有《也許該試著丟掉妳的「完美男」清單》《別想那隻大象!》《羅傑.費德勒》《夠好的工作》《高敏力》等書。

歡迎賜教:Instagram@jacqueline923


書籍目錄


前言:因果報應,屢試不爽

1. 單身太難了
2. 你想擁有怎樣的愛情故事?
3. 本能是魔鬼
4. 迴避話題的人,比騙子更危險
5. 單向的不快樂崇拜
6. 避雷清單!這些對象愛不得
7. 越難啟齒的話題越該早點談
8. 回你訊息,不代表他喜歡你
9. 為什麼總是愛錯人?
10. 擺脫痛苦模式,看見更多選擇
11. 不被生理時鐘制約
12. 離不開,怎麼辦?
13. 用「自我認同矩陣」保持平衡
14. 從分手災難存活下來的六個策略
15. 核心自信:愛自己的本質
16. 「足夠幸福」就好了

致謝
戀愛旅程的資源



推薦序/導讀/自序


【國內推薦】

摯愛推薦
EFT婚姻伴侶治療認證心理師 High媽。心理師
Peggy Fo Show Peggy
YouTube《雪力的心理學筆記》頻道主持人 雪力(夏瑄澧)
(依姓氏筆劃排序)

在每一段感情結束時,我總是會反覆問著自己:
「我們明明那麼相愛,為什麼會變成這樣?」
或者「我們明明愛著對方,為什麼還是沒有辦法在一起呢?」
但是,一段感情的經營真的是有愛就夠了嗎?

在感情中,我們很容易被「經濟條件」、「魅力」等等的外在因素影響了我們的決定。
這本書讓我對於判斷一段感情該不該開始,和檢視是否該結束有了全新的觀念。
馬修的書和Podcast陪我度過了無數個心痛的日子,
希望他也能陪著你,讓你更知道自己想要的是什麼。
——Peggy Fo Show Peggy

【國際推薦】

「想要重新掌握感情生活、重獲自信和幸福的人必讀!
馬修對人類行為非常敏銳,他的指導來自深刻的觀察和關懷。
而現在,他將所有觀察力和經驗,傾注於這部出色的作品。」
─── 《僧人心態》《愛的8法則》作者 傑.謝帝

「本書既脆弱、誠實又機智,是尋愛之人的第一選擇,
非常適合尋求可用智慧、重新與自己連結的人。
《你的Right One正在路上》是我們都應該擁有的禮物!」
─── 美國演員、製片人 茱兒.芭莉摩

「無論你是在與負面的約會模式鬥爭、從心碎中療癒,
還是希望建立持久的自信,都絕對不能錯過這本書。
本書不僅是尋愛之人的必備指南,
對於在尋愛過程中仍想找到幸福的人,也是必讀之作。」
───《五秒法則》作者、知名 TED 講者 梅爾.羅賓斯

「富有洞察力、深刻且實用的指南,
幫助我們更有同理心地理解關係中的深層創傷。
本書可以幫助我們與自己、與外界建立更滿足的關係。」
───《全人療癒》作者、整體心理學家 妮可.勒佩拉

「馬修.赫西寫了一本適合所有人的人際關係書,
無論你是正在尋找愛情、單身、處於關係中還是心碎,都可以讀。
本書不單是尋愛配方,也是幫助我們對自己負責的真實地圖。
按照書中的指導,你將擁有避開不健康關係的工具,
消除那些說你不夠好的聲音,給自己說出真相的許可,並找到你內心的魔力。」
─── 《It's Not You》作者、臨床心理學家 拉馬尼.杜爾瓦蘇拉

作者序
因果報應,屢試不爽

我得承認,過去大部分時間裡,我都是個糟糕的約會對象;也許我是成功的教練和演說家,但當時的我只不過是二十多歲的年輕人。我在自己的影片下面看到這樣不真實的留言:「他會是個完美的約會對象。」許多人以為,像我這樣情商高的人,一定是值得交往的好對象。
他們錯了。

可以百分之百確定的是,我從來就不是一個完美的約會對象,怎麼想都不可能。雖然我一直有足夠的自知之明,看到那些評論會感到心虛,但在二十多歲時,甚至可以說直到三十出頭,我都不知道自己和「完美約會對象」的差距有多遠。

自我開始從事專業約會教練的那一刻起,作為提供女性戀愛建議的十九歲年輕人,我就注定無法當個成功的伴侶。這或許是所有教練、治療師和各類型顧問的宿命:開始對外傳授智慧之前,並未真正獲得啟發──我們所有人都是這樣。也許只有艾克哈特.托勒(Eckhart Tolle)除外;他的開悟看起來相當真實可信。大部分的人仍有很多不足之處,而我們卻不願意承認。生命最大的笑話,就是當我們開始義正辭嚴地痛斥某件事時,生活的各個面向便會聯合起來,讓我們在那個領域大跌一跤。

那麼,到底是什麼讓我成為一個糟糕透頂的約會對象呢?

我同時和好幾個人約會,卻沒有公開這件事。大多數情況中,我並沒有說謊,只是因一己之便而沒有主動說出來。有時候我也會說謊,告訴自己這樣做是對的,因為我「不想傷害」對方的感情(我正在努力改正這種對真相的模糊態度)。我偶爾會搞失蹤,也曾經和對方發生關係後,放任關係逐漸冷卻,從來沒有真正承認過我們的關係,甚至並未意識到對方的感情受到了傷害。在某些情況下,即使我內心已經決定不想和她們有更進一步的發展,卻仍然繼續尋求那些希望和我有更多發展的人的關注。因為被關注的感覺很好,沒有人關注的生活很孤獨。在應該靜下心來面對自己的感受,去解決問題、學習如何獨處的時候,我拿起電話,打給了剛認識的人。

這就是為什麼我創作的內容能打動這麼多人。我告訴女性應該提防怎麼樣的人,而篩選標準通常是參考年輕魯莽的我自己。

並不是說我就不是一位紳士。我有騎士風範嗎?絕對有。我善良嗎?大多時候是。我想善待每個人。我厭惡傷害任何人的想法。我在乎別人的感受嗎?非常在乎。但到頭來,我更在乎自己的感受。

我那種隨意約會的方式,常常傷害到其他人。然而,我所造成的最大痛苦,並不是兩人最後沒能發展出關係,而是進入關係的時候。

為什麼?原因在於,即使我認為自己已經準備好了,實際上卻還沒有。我還沒有準備好做出真正的承諾或任何形式的妥協,也沒準備好為將來做任何計畫。我仍負面地將關係看作是一種犧牲,但我已經準備好享受戀愛。我後來才明白,享受戀愛並不等於準備好進入一段關係。

當時,我並沒有意識到這一點。如果你那個時候問我,我會毫不猶豫地告訴你,我是個很棒的伴侶。我深情,我愛得熱烈,我在關係中付出很多,我尊重對方、關心她們的需求,並且善於溝通。而這些特質,讓我成為對你來說最危險的、防不勝防的壞男人。至少面對明顯是渣男的人,你會知道自己可能遇到什麼樣的情況。你也許還是會出於刺激或難忘的經歷而跟他回家,但你絕對不會期待和他有什麼未來。

如同許多二十多歲時自認無害的人,我以為我的任務就是愛上某個人,然後繫好安全帶,準備來場激烈的戀愛之旅。但那並不是一段真正的關係,只是像乘坐遊樂設施一樣,為了我們的娛樂而存在。一旦搭乘遊樂設施不再有趣,我們就會停下來。無論戀愛雲霄飛車的告示牌寫著「身高限制多少以上才能搭乘」,一段認真的關係,門檻其實都還要高上許多。

回顧過往:二十四歲的我已經覺得自己無所不知,或者至少是極度希望全世界也這麼認為。

我看到自己站在比佛利山莊的招牌前,我的第一本書《Get the Guy》已經簽下重要的出版合約,我的YouTube影片觀看次數達到數百萬,還有一檔全新節目《遇上愛》(Ready for Love)會在NBC黃金時段播映。

截至目前為止,我已經幫助人們六年了。我提供約會各個階段的協助,親自指導數千人,透過公開演講、一對一輔導,或大小團體諮詢,從戀愛開始的每一步,涵蓋至不同程度的心碎。

那些都是在倫敦發生的事,而這裡是洛杉磯,我接下來三個月拍攝期間的新家。我很興奮,也很有信心。我想融入這裡。所以在比佛利花園公園裡,在這座還不熟悉的城市,我不知道也不在乎自己多麼老套,開始拍攝起我在美國本土的第一支YouTube影片:《走出失戀的三個訣竅》(3 Tips for Getting Over Heartbreak)。

在我傳授這些無價的訣竅時,有一位年長的男士站在旁邊。他沒有打擾我,但知道有觀眾在旁邊,我難免有些不自在。這是個奇怪的現象:我明明可以自在地發布一則被數十萬甚至上百萬人觀看的影片,卻因為有一個人在一旁觀看錄影過程而感到害羞。至於那位男士,他似乎對我在陽光燦爛的日子進行即興拍攝感到有趣。拍攝結束後,我們正在收拾東西,這位陌生人走過來對我說:「你從來沒有心碎過,對吧?」他不是在挑釁,但語氣中還是能明顯察覺到某種態度。就像一個生活上經歷過許多挫折的人,也許遭遇幾次人生打擊,甚至是眾多打擊,然後對著一位不經世事(更準確來說,是尚未經歷世事)的人說話。

我感到被瞧不起,很生氣。這傢伙是誰啊?「我沒叫你站在那裡看我。」我心想。「現在你要來批評我?」雖然我不願意承認,但他確實戳到我的痛點。並不是說我當時給的「訣竅」毫無意義,事實上,它們確實有幾分道理。想不到我在二十二、二十三和二十四歲時所給的建議,有些事──不是全部,但不少──居然真的說對了。不過,從更深的層次而言,我朋友一眼就看出來,這些建議其實並不適用於每個人。

人生閱歷更多、經歷過真正心碎的人才會明白,對於那些努力走出失戀痛苦的人,愉悅地提供「訣竅」,可能不是正確的方式。

我再也沒有遇到第一個批評我的美國人,但如果再見到他,我會告訴他,自從上次見面以後,我已經填補了履歷上的那個漏洞。老套的劇情上演在那段對我的人生產生重大影響的戀愛經歷。我犯了自己告誡別人要避免的錯誤:為了迎合她,我重新調整自己的生活;我忽視那些明顯的危險訊號;我假裝自己想要那些其實不想要的東西,只為了和她在一起;我把自我價值感建立在這段交往關係上,讓職涯停擺,忽略了自己更深層的需求;我低潮了好幾個月,花時間在煩惱愛情,而不是享受愛情。這可能是我人生中,第一次沒有坐在自己最喜歡的位置:一段關係的駕駛座。

我向來熱愛記錄事物,無論是日記、手機,或任何可以隨手塗鴉的地方,我都會記下我的想法。但是,我的日記裡並不是寫滿「親愛的日記」這類內容,而是我為了幫助自己度過那一天所留下的話。從這個意義上,閱讀這些筆記可以清楚理解我當時試圖解決的痛苦。回顧我在那段關係中的紀錄,最讓我感到害怕的不是我試圖抵抗的明顯焦慮,而是我為了說服自己留下所寫的「鼓勵」。

即使只是快速瀏覽一下,也會看到這些溫柔且充滿愛意的自我對話,像是「如果有誰能夠承受這件事,那就是我。」「這是勇士訓練,如果我能處理好這件事,那我就能處理好任何事。」「不要指望生活變得容易,要努力變得更強大、更有韌性。這是一個讓我成長的大好機會。」

讀到這些內容,你可能會以為這是海豹突擊隊的某種精神訓練。實際上,我是在寫我的戀愛關係。我當時就是這麼不快樂。我對這種不愛惜自己的情況感到慚愧,也震驚於我將決心和痛苦容忍度用在錯誤的目標上,有多麼危險。我大部分的核心需求都沒有得到滿足,卻仍舊樂意在這段關係中扮演殉道者。

諸如此類的筆記有很多,只是內容太尷尬,我不好意思放進這本書。我在一大堆工作相關的待辦事項中,找到一段特別悲傷的話:「我的期待讓我現在一團糟。以前,我只知道珍惜擁有的一切,但後來,我從感激變成了期待。」

從這段話可以看到一個可怕的理由,來解釋我當時經常自虐的行為:問題不在於「我的需求沒有得到滿足」,而在於「我有需求」。我只需要回到珍惜擁有這個人的狀態,不要對她抱有任何期待。忘記安全感、穩定和被愛的感覺,你擁有她,已經很幸運了!

初嚐心痛的滋味後,我清楚地意識到這段感情並不適合我。閱讀這些筆記的當下,我依然為當時那段關係中的馬修感到傷心。儘管如此,我還是很感激這些紀錄。它們提醒了我,在錯誤的方向上耗費精力有多可怕。

每當我建議你重新評估讓你痛苦的行為時,別認為我自視甚高。我也曾落入同樣的陷阱。別理會生活中那些對你所做的事情不以為然的人。相信我,他們很可能也做過一些瘋狂的事情。

文章試閱


(CH 3 本能是魔鬼-摘錄)
為什麼對方突然變冷淡?

到底發生了什麼事?原因實在太多,難以一一列舉。也許是收到前任的訊息。也許他喜歡浪漫刺激的戀愛,實際相處卻感到有些壓力。有的人覺得工作比約會更重要。有的人同時和好幾個對象約會,且剛與其中一位開始認真交往,只是對象不是你。有的人享受你熱烈的情感,後來發現無法予以相同的回應。有的人兄弟住院,有的人突然買了一匹馬。

首先要明白的是,我們無法確定原因。本能性地想像偵探一樣找出原因,可能迅速變成危險行徑。這是一個殘酷的事實:我們經常無法得知原因。追求這種無法確認的答案,因而感到沮喪,只會讓自己不快樂。還記得上次朋友想約你出來玩,而你覺得那週事情很多、不想抽空赴約的時候嗎?你會直接跟對方說:「嘿,你不是我最要好的朋友。雖然一起出去玩可能很有趣,但我現在真的沒有動力。就這樣吧?」還是:「嘿,我這週超忙的。不過等事情告一段落,我很樂意一起出去玩。」我們往往無法做到完全誠實,因為這樣會很可怕、很花時間,也可能不方便或很無禮,那麼,我們為什麼要期待一個幾乎不認識的人會完全坦白呢?(即使我們和他睡過,而且喜歡過他。)

儘管如此,有人突然疏遠時,我們自然會懷疑是不是自己做了什麼事,讓對方失望離開。習慣把問題歸咎於我們自己,原因在於喜歡上某個人之後,常常會有的危險本能:太早把對方看得太重要。

人在感覺自己突然間變得太重要時,通常會退縮離去。沒有人希望還沒證明自己的價值,就成為別人最優先的考量。想像一下,你剛去參加面試,就被告知:「想不想擔任我們的執行長?明天就開始怎麼樣?」這種情況或許在某些公司偶爾會發生一兩次,但一般來說,若要爭取最高職位──約會不正是尋找最適人選的過程嗎?──你會預期要參加多次面試。在這方面來看,約會真的很像一門生意:不能輕易讓出位置,只能靠自己努力爭取。因此,當事情進展得太快時,我們自然會想:「為什麼是我?他還不了解我,我也沒做什麼,我怎麼會這麼有價值?是不是他有問題?難道他沒有其他選擇嗎?」這種情況在新戀情中是致命的雙重打擊,你的價值會隨著熱情上升而驟降。發生這種情況時,幾天前看似完美的人突然從你的訊息列中消失,也就不足為奇了。我們必須非常小心地對待這種本能,避免自己對於某個角色的期望,過早轉移到可能有一天會填補這個角色的新對象身上。

不幸的是,這個階段還可能出現另一種不利的本能衝動:我們感覺到一段新關係逐漸疏遠時,會選擇積極行動。突然間,這段戀情變得如此重要,足以我們動員所有資源來挽留。為什麼會這樣?這種像鬥牛犬般的本能,或許在工作犯錯時很有用,可以向上司表明我們願意付出一切來彌補過失,但在初期約會卻不太有幫助。原因有很多,首先,這並不合理。你以為某樣事物即將減少時,價值就會上升,這個觀念是錯的。況且,這種可能發展的關係,真的有珍貴稀有到像在全國尋找適合移植的肝臟一樣嗎?如果你們最初是在街角的咖啡店相遇的話,可能就不是如此。其次,這是急躁的表現。如果我們想要立即見到結果,就會賦予眼前的事物更高的價值──這種情況好發於酒吧的打烊時間;隔天早上清醒後發現,前一天衝動的結果通常沒有那樣的價值。

第三,也是最麻煩的,是自尊問題。自尊心使我們高估眼前這個幾乎不認識的人,並低估自己的價值。我們怎麼會認為,一個漸漸疏遠我們、變得不確定的人,正是我們需要的呢?事實上,恰恰相反。對方的冷淡反應是你需要的證據,證明他不適合你。這種情況下,適當的反應會是:「嘿,最近我們之間感覺有點不一樣。雖然目前為止認識你真的很有趣,但我覺得也許我們應該暫停一下,因為你現在生活很忙,而且我們要的可能不太一樣(如果說的不對,請指正我)。」這違反了我們所有的本能,因為我們急切希望兩人繼續走下去,現在卻成為「按下暫停鍵」的人。但是,如果仔細看看這段訊息,你會發現自己並不是關上了門,而是提出邀請,希望對方能夠付出你一直期望的努力。

如果我們被一個逐漸疏遠自己的人所吸引,我們必須懷疑自己。這個人究竟有什麼好的特質?性感?高大?自信?有魅力?迷人?這些都不是成為好伴侶的特質。我最近和拉瑪尼.杜瓦蘇拉博士(Dr. Ramani Durvasula)進行了一次精采的談話,她專門幫助人們走出與自戀者的關係。她警告,那種含糊不清的回答──他身上就是有某種特質!──會觸發警報,而且很可能是創傷羈絆的指標:你被他吸引,是因為他擁有某種你無法具體說明的特質,而受其所激發的你內心的情感,才是促使你不斷嘗試的原因。

如果你的第一反應,是因為某種神祕的品質或感覺而持續嘗試,那麼最好記住一些容易辨識的好伴侶特質:待人友善且有同理心、總是可靠地出現在你身邊、溝通良好、誠實且值得信賴。他會是很棒的隊友,關心你的日常生活和你面對的挑戰,並願意在你遭遇困難時給予支持。(如果這些特質讓你想逃,那麼你可能並不是在尋找一段關係。)

然而,一般人描述自己喜歡的新對象,很少會提到這些特質。大家在談論難以忘懷的人時,通常會列出諸如魅力、自信、大膽、性吸引力、共鳴感、能夠談論各種話題,以及對對方「有強烈的感覺」等等。這些都是很棒的特質,但不足以讓你說出「這個人將會是很棒的夥伴」。

如果你具備這些好隊友特質:值得信賴、友善、盡責、善於溝通、始終如一、慷慨大方,你就擁有了值得爭取的稀有品質。這也是你應該保護的特質。如果有人不認同你的這些品質,那麼他永遠不會珍惜你身上的價值。你應該和他保持一定距離,直到他認同為止。在此之前,他絕對不值得你去追求。

你會遇到一些相處起來很愉快的人,但他們是否真正具備建立美好關係的條件?如果他們在幾次約會後就開始疏遠,那答案可能是否定的。在伴侶身上,你能找到最重要的特質之一,就是對你的確定感。在適當情況下,你一定會願意為某個人努力。羅密歐與茱麗葉儘管面對家族仇恨,仍譜出一段雙方都渴望的關係。姑且不提他們還是年輕人,甚至尚未達到真正關係的階段;他們對抗的不是不確定性,而是外在的困難。他們對彼此的感情絕對不冷淡。羅密歐並沒有說:「我該不該擔心爬上她的陽台後,發現她正在寫挑逗的信給帕里斯?算了,我還是會為茱麗葉和我們的愛情奮鬥!」

問問自己,你是否正和某個人上演《羅密歐與茱麗葉》的戲碼,而最大障礙是他的猶豫不決。如果劇本這樣寫,你又何必要接這個角色?在我們的愛情故事中,唯一值得擁有的人,是那些珍惜我們所付出的人。這項原則的第二部分是,如果我們不看重自己所付出的東西,對方也不會珍惜。如果對方覺得即使疏遠,我們還是會為了他奮鬥,他會認為我們過於執著,接著開始質疑我們的自信和價值感。

對於他的疏遠,我們的反應應該是讓他知道,這種冷漠或突然的變心會帶來什麼後果。當然,我們曾經嘗試過,他也體驗到我們的能耐,但當他表現出猶豫的樣子,就不再值得我們投入努力了。是他自己放棄了獲得美好事物的機會,他需要知道這一點。你仍然可以保持友善,但要讓他看到你的強烈情感就像太陽閃焰一樣,可以來得快、去得快。告訴他:「是的,我被你吸引了。我們相處很開心,你總是讓我笑出來,而且,你確實很令人心動。但這些都沒有比適合我的人更重要。」

降低熱度

我在指導別人時,最不想說的話就是「放輕鬆一點」,因為這樣的要求本身就會顯得過於緊張。不過,我們應該記住,儘管關係剛開始令人陶醉,但那也是最容易出現不確定感的時期,無論是對方還是你自己。連結感與親密感以難以預測的速度成長,時而前進,時而後退。感覺到自己過度投入,並認為你必須退後來彌補某些錯誤,這都是很自然的。你無法用自己的確定性來克服這種不可預測性;經歷這種不確定性,對雙方來說都是正常且合理的。儘管這些情感起伏讓人感覺不穩定,但這都是自然流動的過程。沒有永恆的感受,感受會逝去。正如詩人萊納.瑪利亞.里爾克(Rainer Maria Rilke)所寫:「讓一切都發生:美麗與恐懼。只要繼續前行。感受是恆無止盡的。」

有時候我會收到一些邀約,希望我去某個地方演講,或參與某些聽起來很棒的活動。但當某些複雜的安排無法確定是否能成功,我就不會考慮它。這種情況下,我會說:「我們再看看。」這不是一句振奮人心的話,實際上可能很掃興,有時也會讓我的團隊感到沮喪。他們希望和我一起想像,這些難以置信的機會可能帶來的美好結果。但「我們再看看」會有效降溫,並提醒我和任何可能因此感到失望的人,事情在實現之前都不是真的。這樣一來,我也能專注於實際可以控制的事情,例如確保生活其他重要面向持續推進,而不是等待、希望這個機會能夠實現。

約會也是一樣。第一次約會不應該抱持太高的期望。如果對約會過於興奮或挑剔,就會混淆我們對實際情況的判斷。你當然可以有些基本的期望,例如禮貌、守時。如果對方遲到一小時,那就說明他沒有做到基本的尊重。不過除此之外,第一次約會就是享受樂趣,並且展現出我們好的一面。在第一次約會中,我們想看看對方是不是個好伴侶,同時也希望自己是個好伴侶。第一次約會之後,我們要保持良好的平衡,以確保自己專注於當下。這就是一種有意識的約會方式:如果是第三次約會,就專注於第三次約會,不要一下子跳到第五十六次。讓自己享受每個階段,放慢腳步,看清楚對方真實的樣子,這樣你們兩個都會更放鬆。請注意,別把不存在的性格特質投射到他們身上。

要告訴別人這些事情,真的很難。要別人質疑自己的本能,可能會讓他們感覺像是在說「你不應該相信自己」,這與本書所傳遞的訊息正好相反。重點在於意識到這些本能是非常正常的反應,且深具人性特徵,但同時,它們也可能傷害我們。例如,屈服於某個表面上看起來符合我們理想的人;為某人專門空出行程;過早投入感情;被朋友的興奮情緒感染,變得更加投入;關係進展過快;某人突然消失時渴望獲得解釋;太早將他們看得太重要,卻忽視了自己;根據難以描述的特質來評估感情,而非真正能成為優秀伴侶的特質;在他們疏遠時更加努力挽回;對方疏離時認為是自己的錯,過度修正自己的行為。

我們必須打破這些本能。起初可能讓人覺得非常違反直覺,卻能讓我們的愛情生活更平靜、更幸福。這些做法是:放慢腳步;降低熱度;對方不尊重或不回應我們的付出時,記得「暫停一下」;重視有存在感的人,而不是難以捉摸的人;以輕鬆的好奇心取代過於強烈的情感,讓對方有空間做自己;在樂觀和「我們再看看」的心態之間取得平衡;關注真正能使人成為好伴侶的特質。就像遭遇急流時,一開始可能覺得繞遠路回到岸邊與直覺相悖,結果卻更實際且持久。

這些方法能幫助你在關係發展初期找到正確的觀點,還能讓你對那個人更具吸引力。正如拳擊教練馬汀所說:「生活發生變化時,我們不依賴本能,而是依賴我們的訓練。」時間一久,你的新訓練甚至可能成為你的新本能。當你體驗到更直接、更有意義的愛情生活,你會更加感激這些本能。

最糟的本能,就是低估自己所能提供的價值。千萬不要因為不值得的對象,或尚未證明自己價值的人而貶低自己。這就是在你真正有機會了解某個人之前,必須保護自己的心,不被幻想所迷惑的根本原因。一開始,你所看到的只是對方早期、且往往是最好的行為。初期給你的感覺,並不能反映他的真實性格。這只是他的影響力。真正的性格是穩定的,只有經過時間的考驗才能衡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