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名:邊界感:人與人之間最舒服的距離!
原文書名:
產品代碼:
9786264194631系列名稱:
觀成長系列編號:
VG00061定價:
350元作者:
肖衛頁數:
224頁開數:
14.8x21x1.5裝訂:
平裝上市日:
20250728出版日:
20250728出版社:
時報文化出版企業(股)CIP:
177.3市場分類:
勵志修身產品分類:
書籍免稅聯合分類:
心理勵志類- ※缺書中
商品簡介
守護社交能量,讓你的善良不被利用!
什麼是邊界感?
缺乏邊界感的人有什麼表現?
為什麼很多人缺乏邊界感?
如何建立邊界感?
在職場、家庭等各類人際關係中,你是否有過越界侵入他人空間,過多干涉他人的工作、生活,引起他人反感的行為?或者自己是否遭遇過這類事情,並且對這類遭遇感到不舒服?……其實,產生這種現象的原因,就是人與人之間缺乏邊界感,彼此無法保持最舒服的距離。
全書共分五章,分別從職場、情侶、朋友、親子、夫妻等五大面向講述邊界感的重要性,每一章都從最常見的故事、案例入手,帶領讀者如何與上述五種常見的人際關係建立應有的邊界,保持最舒服的距離。此外,作者提供最適合的觀點,幫助讀者在與不同的人相處時建立邊界感,規範自己的言行舉止,同時也保護自己免受他人侵犯,絕對是一本可讀性非常強,也深具實用性的好書。
守護社交能量,讓你的善良不被利用!
什麼是邊界感?
缺乏邊界感的人有什麼表現?
為什麼很多人缺乏邊界感?
如何建立邊界感?
在職場、家庭等各類人際關係中,你是否有過越界侵入他人空間,過多干涉他人的工作、生活,引起他人反感的行為?或者自己是否遭遇過這類事情,並且對這類遭遇感到不舒服?……其實,產生這種現象的原因,就是人與人之間缺乏邊界感,彼此無法保持最舒服的距離。
全書共分五章,分別從職場、情侶、朋友、親子、夫妻等五大面向講述邊界感的重要性,每一章都從最常見的故事、案例入手,帶領讀者如何與上述五種常見的人際關係建立應有的邊界,保持最舒服的距離。此外,作者提供最適合的觀點,幫助讀者在與不同的人相處時建立邊界感,規範自己的言行舉止,同時也保護自己免受他人侵犯,絕對是一本可讀性非常強,也深具實用性的好書。
作者簡介
肖衛
心理諮詢家、暢銷書作者
引領勵志書新潮流,以深刻的人生見解結合心理學和社會學,為讀者提供了不可替代的人生建議和規劃。
書籍目錄
自序 建立應有的邊界,保持最舒服的距離
第一章 職場:與同事們保持「最舒服」的距離
責任邊界:確定自己的角色和職責
時間邊界:理解工作的時間界限
資訊分享邊界:不過度分享心事,不打聽和傳播辦公室八卦
超出職責範圍時,要懂得適度說「不」
勿將私人感情或生活帶進工作中……
不亂闖他人的辦公空間,不亂碰同事的私人物品
第二章 情侶:讓有邊界的愛,開出溫暖的花朵
需求邊界:無論多難滿足的需求,都要好好「討論」
三觀邊界:三觀不同,多多溝通就好
交際邊界:與異性相處,請拿捏好分寸
愛的邊界:彼此間既保持獨立,更要互相信任
空間邊界:無論多麼愛對方,也要給予對方私人空間
相互尊重,避免被PUA
第三章 朋友:好朋友是一輩子的事
距離邊界:與朋友的另一半,請保持距離
需求邊界:放下「小天使」情結,學習尊重他人
隱私邊界:他人隱私,不容侵犯
觀點邊界:在觀念上求同存異
社交邊界:朋友的朋友,不一定是我的朋友
尊重朋友的時間:朋友不是救火隊,無法隨傳隨到
第四章 親子:沒有邊界的愛,養不出幸福的孩子
角色邊界:他是你的孩子,更是獨立的個體
空間邊界:孩子同意後,你才能進入他的房間
情感邊界:無論彼此多親密,過度依賴對方就是失策
關愛邊界:不以「愛」的名義控制他
興趣邊界:不將個人喜好強加於孩子身上
分享邊界:與其強迫分享,不如尊重他的意願
心理距離邊界:遵循「刺蝟法則」,彼此保持最舒服的距離
第五章 夫妻:有邊界的婚姻,才能長久
願景邊界:與其指責對方,不如大方提需求
角色邊界:與另一半有共識,明確責任和角色
習慣邊界:家教再好,也要尊重他人習慣
家庭事務邊界:再小的家務事,也要共同協商
經濟與情感邊界:恩愛夫妻,經濟與情感也要各自獨立
學會拒絕另一半「越界」的請求
後記 不替對方做決定,不插手他人應盡的義務
推薦序/導讀/自序
洪仲清|臨床心理師
胡展誥|諮商心理師
黃之盈|諮商心理師
盧美妏|人生設計心理諮商所 共同創辦人╱諮商心理師
(依姓氏筆畫順序排列)
文章試閱
責任邊界:確定自己的角色和職責
職場就是一個江湖,自然會有紛爭或霸凌。
衛曼青在某家電視台上班,我問她進了新公司之後是否適應?而原本還算開心的她,聽完我的話立刻皺起眉頭……。
原來,初到新公司的她被分配到企劃部。由於是新人,企劃部主管張經理就讓她從打雜做起。入職後,她每天不是幫同事列印資料,就是在開會時給同事們端茶遞水。雖然這些事情繁雜且辛苦,但她卻做得樂此不疲。直到有一天,資深同事王姐請她幫忙列印一個行銷檔案開始……。
記得那天,她幫王姐印好資料,順勢就擺放在王姐辦公桌上。然而第二天王姐看都沒看就直接交給張經理審核。
而張經理在審核這個行銷案時發現有某一個資料裡多填寫了一個0。這還了得!他立刻打內線電話把王姐叫進辦公室,劈頭就問她怎會犯這種低級錯誤?而令人萬萬沒想到的是,王姐竟然對張經理說:「我寫完這個行銷案就交給衛曼青去列印紙本,並且叮囑她列印時一定要多看幾次,千萬不能出錯!我哪裡會想到她工作居然這樣草率!」衛曼青聽說這件事後非常吃驚,甚至做好了被辭退的準備,同事們也都對她指指點點,大家都是一副準備看好戲的姿態。
好在這件事並沒有造成嚴重後果,張經理也算明事理,沒有對衛曼青做出太多批評,只是提醒她以後工作要認真且更仔細一些。
而經過這件事,過程即使有驚無險,衛曼青也開始體會到職場上的複雜。她既感委屈又有一些不解:「為何不是自己的責任,王姐卻要讓自己承擔呢?這是否就是傳說中的職場霸凌呢?」
其實職場就是一個大江湖,而有江湖的地方就有紛爭或霸凌。一旦遇到有人「甩鍋」給自己,很多人首先的反應就是像衛曼青一樣:「我被同事欺負或霸凌了,天啊!這可怎麼辦才好呢?」
怎麼辦?
我曾見過有人給「背黑鍋」的朋友出餿主意:「像這種公司,建議你還是早點辭職吧。早點辭職就是及時止損!不然你就要像小媳婦一樣熬著。等到有一天你熬成為老員工,媳婦熬成婆,你就可以讓他人為自己『背黑鍋』,報這一箭之仇了!」
其實,在「背黑鍋」的情況下提出辭職,確實是親者痛、仇者快之舉。而透過將來有一天讓他人為自己「背黑鍋」來一雪前恥,卻也可能會得不償失。萬一你遇到了一個容易較真的上司?萬一他查清了事情的真相?那麼,你就是在搬石頭砸自己的腳。
因此我的建議是,先瞭解造成這種情況的原因。
一般來說,職場上之所以會出現上司或同事「甩鍋」給別人的現象,主因是某些人的職場角色與責任邊界出現問題。例如對自己的職位與職責不夠瞭解或劃分不清,時間一長了就會出現推諉、「甩鍋」、互踢皮球等壞現象,進而讓同事或下屬為自己「背鍋」。由此可見,身在職場若要想避免發生推諉、「甩鍋」、互踢皮球等現象,我們就必須瞭解職場中的責任邊界,然後學會對不屬於自己責任邊界內的工作任務說「不」。
責任邊界,通常是指界定自己與他人責任的分割點。在職場中,所謂的責任邊界就是工作任務與職責範圍,以及為完成這些工作任務所需承擔的責任。
要想瞭解自己在職場中的責任邊界,我們又該怎麼做?
首先,要明確自己在職場中扮演的角色。例如在整個公司裡,你是主管還是基層員工?在某個部門中,你是主管還是普通員工?甚至是在某一個專案中,你是負責人、管理者,還是執行者?……只有釐清這些關係,我們才能認清自己的職位與職責。
其次,我們要瞭解自己所需負責的具體工作是甚麼。很多時候,我們之所以為他人「背黑鍋」,就是因為不瞭解自己所負責的具體工作室甚麼。例如在一個職位上,自己究竟要負多少責任,哪些事情是歸自己管的,哪些事情是不歸自己管的?
而想瞭解自己的職位與職責,我們可以參考以下幾個方法。
第一,多讀幾次職位權責說明書。有些公司通常會在新人到職後,提供非常詳細的職位權責說明書。新進員工若想瞭解自己的責任邊界,那麼就要多讀上幾遍,方可確定哪些工作是自己專責的,又有哪些工作並不屬於自己的職責所在。
第二,多與主管溝通。如果公司沒有職位權責說明書,那麼主管就會分工或改以臨場交代工作任務來因應。在主管分工或交代任務後,我們若有什麼不明白或不懂的地方,建議一定要多問,以便徹底瞭解具體的工作任務。
第三,積極參與相關培訓。很多公司都有針對新進員工的入職培訓,在培訓時會讓員工瞭解自己的工作職位與職責等。因此建議新進員工到職後一定要參加這類培訓,並且認真做筆記。這樣就能明確自己的工作,認清職責。
第四,多與同事溝通。透過與同事溝通,瞭解他們的工作內容和職責,再進一步對比,明確職責範圍,避免出現衝突,在溝通中明確彼此的責任邊界,以便最終達成默契。
在明確自己的職責後,我們一定要認真對待屬於自己分內的工作。至於分外的工作,我們就要看自己的心情或人情。如果同事想偷懶,將他分內的工作交給我們,我們需要問自己的內心是否真想幫忙?畢竟正常來說,我們理應是要學會說「不」的。
但如果同事手上工作實在太多,確實需要幫忙,而我們又剛好有時間,那麼我們自然也要看心情來決定是否伸出援手。即使同事需要幫忙,我們也一定要多留個心眼。例如保留自己是在幫忙的證據;或向同事說明一旦出問題,自己不幫忙承擔任何責任。這樣一來我們就算明確自己的責任邊界,得以避免自己因責任邊界問題而成為「背鍋俠」。
時間邊界:理解工作的時間界限
學會時間管理,明確工作時間界限,避免超時工作而影響身心健康。
伍玉剛是一家直播帶貨公司的主播,他告訴我,雖然自己收入不菲,卻已從公司辭職。辭職原因是工作時間太長,身體有些吃不消。
他是在二O一八年進入這家直播公司並成為帶貨主播。通常每週要上線播報4天,每次直播時間是從晚上6點到12點。
雖然每次直播是6小時的時間,但他要提前3小時到公司。畢竟每次上線直播前都需要做一些準備工作,例如選品、背台詞等,所以每次直播完下線,他都感覺自己快要累死了……。
加上由於公司要求主播必須在鏡頭前保持特別興奮的狀態,長期下來,他總感覺自己快發瘋了。而即使今天不用上線直播,他也要到公司上班,協助拍視頻或做一些行銷、客服之類的工作,工作量依然很大。
直播工作壓力大,時間一長,心理終於出現問題,例如容易焦慮、脾氣變急躁。於是,他權衡再三,不得不做出一個痛苦的決定,那就是辭職。可是,家裡人卻反對,認為他矯情。因此,他與家人大吵了一架。
他問我:「自己辭職是矯情嗎?是一種錯誤的選擇嗎?」
其實,伍玉剛的辭職不論對錯,這都是他個人的選擇,且不容置疑的是他需要明確自己工作的時間界限。就是因為沒有明確工作的時間界限,導致他每天都在超時工作1。
什麼是超時工作呢?
根據《勞基法》第30條第一項規定,在非變形工時前提下,勞工正常工作時間,每日不得超過8小時,每週不得超過40小時。可是在現代社會,很多人每天甚至每週都在超時工作,而超時工作不僅會影響我們的身心健康,還會影響我們正常的家庭與社交生活。
週末時,我發起了一場同學聚會。那天,其他同學都準時來了,劉彬卻沒來。他發了一個LINE給我:「你們別等我了,該吃就吃,該玩就玩吧!」
我問他怎麼了?
他說:「我原訂下班後去接孩子放學,然後帶他參加聚會。可是現在,部門原定1小時的例行會議已超時20分鐘,不知什麼時候結束。而我接著還有另一份工作需要處理。所以,我不得不加班。」然後,他又告訴我,自己此時坐在會議室裡看似雲淡風輕,可是心裡卻早已猶如千軍萬馬在奔騰,甚至開始在心裡OS,抱怨會議主持人:「怎麼這麼拖拖拉拉?知不知道你已跨越了你的時間界限?」但他只是私下說說而已,並不敢直接跟同事抱怨。
我告訴劉彬,與其這樣敢怒不敢言,不如明確自己工作的時間界限,並與同事溝通自己確定的時間界限。
身在職場,如何明確自己工作的時間界限呢?我們可以先從自己出發,具體按照以下步驟執行。
首先,我們要限時工作。這需要我們制訂詳細的工作計畫,明確每天做哪些工作、每項工作用多長時間完成,並且要設法保證按時完成每項工作。例如作為公司某部門的主管,為了保證某個會議按時完成,你可以給所有下屬發一個二十分鐘的會議通知,並附帶詳略得當、重點突出的會議議程,在開會時嚴格按流程執行,這樣就能防止會議超時。
其次,我們要學會優化事情的等級,把事情按「重要性」依次安排。同時,我們要學會劃分自己的時間,在不同的時間段給自己分配相應的任務,從而讓自己的日程緊張且有序。做到工作日程有序,我們就可以避免忙中出錯,忘記或遺漏一些重要的工作,進而打亂一天的計畫,導致超時工作。
最後,我們要在設定時限內高效工作。在工作時,很多人看起來很忙碌,實際上效率卻極低。例如原本兩小時可以寫完的方案竟然用了四、五個鐘頭。究其原因是,未能在工作時集中注意力。例如要接同事的電話,或同事臨時找他當面溝通一些比手頭上的工作更為次要的事情。
在明確工作的時間界限時,我們還可以這樣處理。
第一,設定專用工作時間。我們可在行事曆上標示出最繁忙的時段,如每週一、週二上午的9點到11點,利用這個時段來專門處理一些重要的事情。又或者,我們也可以根據具體的工作情況選擇與劃分完成重要工作或專案的專用時段。
第二,提前與主管或同事溝通。如果在最繁忙的時段有主管或同事來打擾你,或安排你參加某些例會,這時我們可以提前溝通,表示最好不要在這個時段來打擾自己,或是建議他不妨換一個時間來溝通,或發郵件告知需要溝通的事情也行。
第三,製造物理距離。為了讓自己能在專用的時段裡專注工作,我們可以關上辦公室的門,避免被打擾,或去找個小會議室、人少的辦公室等地方辦公。這樣一來,我們就能在專用的時段裡集中精力工作,確保在時限內完成工作計畫。
第四,超時工作時,要學會自我放鬆。很多人在超時工作,特別是長時間加班後,都會有一種特別疲勞的感覺。想避免出現這種情況,最好是工作一段時間後就讓自己休息或休假。這樣既能減少壓力或焦慮等,又能提高工作效率。或許有人會問,如果自己總是忘記放鬆,怎麼辦?其實很簡單,你可以利用線上行事曆,等到該放鬆時便讓它提醒你停下工作、伸個懶腰,或是去幫自己倒杯水喝也不錯。
第五,學會休息。一方面,我們要充分利用好下班後的休閒活動,讓我們體驗到明顯的個人時間;另一方面,也要提前安排個人的休息和休假時間,與同事們事先協調好工作。
總之,身為上班族,學會時間管理非常重要。我們一定要學會管理時間,明確自己的工作時間界限,否則就會因超時工作而影響身心健康。在日常工作中,我們應該清楚什麼時間工作、什麼時間休息,並為兩者劃分明確的界限。
………………………………………….
1根據《勞基法》第32條規定,超過正常工作時間就是所謂的「延長工作時間」,也就是俗稱的「加班」。加班時間一天不得超過12小時,一個月不得超過46小時,否則就是超時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