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名:圖解犯罪心理學(三版)

原文書名:


9786264236171圖解犯罪心理學(三版)
  • 產品代碼:

    9786264236171
  • 系列名稱:

    圖解系列
  • 系列編號:

    1QKB
  • 定價:

    400元
  • 作者:

    楊士隆
  • 頁數:

    304頁
  • 開數:

    23x17x1.6
  • 裝訂:

    平裝
  • 上市日:

    20250901
  • 出版日:

    20250901
  • 出版社:

    五南圖書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 CIP:

    548.52
  • 市場分類:

    哲學,心理,思想
  • 產品分類:

    書籍免稅
  • 聯合分類:

    心理勵志類
  •  

    ※在庫量小
商品簡介


作者編寫圖解犯罪心理學一書,主要鑑於市面一般之圖解書多數為翻譯之著作,較缺乏本土實證性之研究,為彌補此缺憾,並提供給一般民眾較容易閱讀之便利,故彙整文獻編寫,期以增加民眾對各類型罪犯心理之了解,減少犯罪被害。
本圖解書涵蓋犯罪心理學之意涵與發展、相關理論、精神疾病與犯罪等基礎學理,並分就藥物濫用、酗酒、擄人勒贖、殺人、孤狼恐怖暴力攻擊、性攻擊行為、縱火、校園暴力、竊盜、詐欺等犯罪類型之特性與犯罪模式加以圖解介紹,並於最後就如何犯罪預防,提出具體對策供民眾參考。

作者簡介


楊士隆

現職
國立中正大學犯罪防治學系暨研究所特聘教授
國立中正大學犯罪研究中心主任
國立中正大學防制藥物濫用教育中心計畫召集人
台灣刑事司法學會理事長
台灣藥物濫用防治學會榮譽理事長
亞洲藥物濫用防治研究學會(AASAR)監事會主席
行政院毒品防制會報委員
法務部毒品防制基金管理會委員
臺灣高等檢察署毒品情勢及資料庫觀測諮詢委員
法務部矯正署矯正政策小組委員
台中市、高雄市毒品危害防制諮詢/推動委員
東海大學法學院、亞洲大學心理系兼任教授

學歷
中央警察大學犯罪防治系畢業、美國紐約州立大學(SUNY-Albany)刑事司法碩士、博士

經歷
國立中正大學犯罪防治學系教授兼系主任、研究所所長
國立中正大學學務長、副校長
亞洲犯罪學學會(ACS)大會副主席
中華民國犯罪學學會理事長
台灣青少年犯罪防治研究學會理事長
法務部毒品審議委員會委員
教育部少年矯正學校矯正教育指導委員會委員
教育部學生輔導諮詢小組委員
法務部刑事政策諮詢委員
內政部犯罪防治中心委員
台北市少年輔導委員會委員
台北市政府教育局春暉小組輔導委員

書籍目錄


第1章 犯罪心理學之意涵與發展
UNIT 1-1 犯罪對被害者及社會之影響
UNIT 1-2 犯罪心理學之意涵與範疇 
UNIT 1-3 犯罪心理學研究之肇始與發展重點 
UNIT 1-4 犯罪心理學研究對犯罪防治之貢獻 

第2章 犯罪心理學相關理論
UNIT 2-1 身體結構表徵與犯罪 
UNIT 2-2 遺傳與犯罪(一) 
UNIT 2-3 遺傳與犯罪(二) 
UNIT 2-4 腦部功能失常與犯罪(一) 
UNIT 2-5 腦部功能失常與犯罪(二) 
UNIT 2-6 內分泌及賀爾蒙之影響 
UNIT 2-7 營養分不均衡與犯罪 
UNIT 2-8 犯罪心理學理論—心理分析理論(一)
UNIT 2-9 犯罪心理學理論—心理分析理論(二) 
UNIT 2-10 犯罪心理學理論—人格理論(一) 
UNIT 2-11 犯罪心理學理論—人格理論(二) 
UNIT 2-12 犯罪心理學理論—人格理論(三) 
UNIT 2-13 行為主義與學習(一) 
UNIT 2-14 行為主義與學習(二) 
UNIT 2-15 行為主義與學習(三) 
UNIT 2-16 認知與道德發展(一) 
UNIT 2-17 認知與道德發展(二) 
UNIT 2-18 認知與道德發展(三)
UNIT 2-19 暴力激進化觀點與發展(一) 
UNIT 2-20 暴力激進化觀點與發展(二)

第3章 精神疾病與犯罪
UNIT 3-1 思覺失調症與犯罪(一) 
UNIT 3-2 思覺失調症與犯罪(二) 
UNIT 3-3 思覺失調症與犯罪(三) 
UNIT 3-4 情緒異常與犯罪(一) 
UNIT 3-5 情緒異常與犯罪(二) 
UNIT 3-6 反社會人格與犯罪(一) 
UNIT 3-7 反社會人格與犯罪(二) 
UNIT 3-8 反社會人格與犯罪(三) 
UNIT 3-9 反社會人格與犯罪(四) 
UNIT 3-10 智能不足與犯罪(一) 
UNIT 3-11 智能不足與犯罪(二) 
UNIT 3-12 智能不足與犯罪(三) 

第4章 藥物濫用與犯罪
UNIT 4-1 藥物濫用之意涵 
UNIT 4-2 藥物濫用成癮之歷程與特徵 
UNIT 4-3 藥物濫用之分類 
UNIT 4-4 臺灣新興濫用物質(一)
UNIT 4-5 臺灣新興濫用物質(二) 
UNIT 4-6 新興影響精神物質(一) 
UNIT 4-7 新興影響精神物質(二) 
UNIT 4-8 藥物濫用與犯罪之關聯
UNIT 4-9 藥物濫用者之類型 
UNIT 4-10 藥物濫用江湖術語(一) 
UNIT 4-11 藥物濫用江湖術語(二) 
UNIT 4-12 藥物濫用犯罪者之心態及在監生活特性 
UNIT 4-13 藥物濫用之防治(一) 
UNIT 4-14 藥物濫用之防治(二) 
UNIT 4-15 藥物濫用之防治(三)

第5章 酗酒與犯罪
UNIT 5-1 酗酒之意涵
UNIT 5-2 酗酒之影響
UNIT 5-3 酒精中毒與酒癮戒斷症候群型 
UNIT 5-4 酗酒者之類型
UNIT 5-5 酗酒之成因分析
UNIT 5-6 酗酒之防治

第6章 擄人勒贖犯罪
UNIT 6-1 擄人勒贖之型態與動機
UNIT 6-2 擄人勒贖之犯案歷程與犯罪模式
UNIT 6-3 人質與綁匪之特殊心理症候(一) 
UNIT 6-4 人質與綁匪之特殊心理症候(二) 
UNIT 6-5 人質與綁匪之特殊心理症候(三) 
UNIT 6-6 擄人勒贖犯罪之防制(一) 
UNIT 6-7 擄人勒贖犯罪之防制(二) 

第7章 殺人犯罪
UNIT 7-1 殺人犯罪之動機與類型(一) 
UNIT 7-2 殺人犯罪之動機與類型(二) 
UNIT 7-3 殺人犯罪之動機與類型(三) 
UNIT 7-4 殺人犯之心理與人格特性(一) 
UNIT 7-5 殺人犯之心理與人格特性(二) 
UNIT 7-6 殺人犯與被害者之關聯 
UNIT 7-7 殺人犯罪之成因分析(一) 
UNIT 7-8 殺人犯罪之成因分析(二) 
UNIT 7-9 殺人犯罪破案之因素 
UNIT 7-10 殺人犯罪之防治(一) 
UNIT 7-11 殺人犯罪之防治(二) 
UNIT 7-12 殺人犯罪之防治(三) 
UNIT 7-13 殺人犯罪之殺童案件分析與防治(一) 
UNIT 7-14 殺人犯罪之殺童案件分析與防治(二) 

第8章 孤狼恐怖分子暴力攻擊
UNIT 8-1 孤狼式恐怖分子之定義、特性與犯案特徵 
UNIT 8-2 孤狼式恐怖分子的動機與激進化過程(一) 
UNIT 8-3 孤狼式恐怖分子的動機與激進化過程(二) 
UNIT 8-4 孤狼恐怖攻擊防制對策(一) 
UNIT 8-5 孤狼恐怖攻擊防制對策(二) 

第9章 性攻擊行為與犯罪
UNIT 9-1 強制性交罪(一) 
UNIT 9-2 強制性交罪(二) 
UNIT 9-3 強制性交罪(三) 
UNIT 9-4 兒童性騷擾與侵害(一) 
UNIT 9-5 兒童性騷擾與侵害(二) 
UNIT 9-6 跟蹤騷擾行為
UNIT 9-7 性變態攻擊行為 
UNIT 9-8 性攻擊行為之防治(一) 
UNIT 9-9 性攻擊行為之防治(二) 

第10章 縱火犯罪
UNIT 10-1 縱火犯罪之意涵與特徵
UNIT 10-2 縱火犯之類型 
UNIT 10-3 縱火犯罪者之動機 
UNIT 10-4 縱火犯罪者之特性與行為 
UNIT 10-5 縱火犯罪之防治

第11章 校園暴力
UNIT 11-1 校園暴力之意涵與影響 
UNIT 11-2 校園霸凌 
UNIT 11-3 校園暴力之類型(一) 
UNIT 11-4 校園暴力之類型(二)
UNIT 11-5 校園暴力之特徵 
UNIT 11-6 校園暴力施暴者之特性 
UNIT 11-7 校園暴力之防治 

第12章 竊盜犯罪
UNIT 12-1 竊盜及其集團之特性與地域選擇 
UNIT 12-2 竊盜及其集團之江湖規矩 
UNIT 12-3 竊盜及其集團之黑話 
UNIT 12-4 竊盜犯之刑罰認知 
UNIT 12-5 竊盜犯之防治 

第13章 詐欺犯罪
UNIT 13-1 詐欺犯罪之意涵與型態 
UNIT 13-2 詐欺犯罪之特徵與犯罪手法及流程 
UNIT 13-3 詐欺犯罪之防制 

第14章 犯罪預防
UNIT 14-1 犯罪預防之意涵與犯罪之成本 
UNIT 14-2 犯罪預防之模式(一) 
UNIT 14-3 犯罪預防之模式(二) 
UNIT 14-4 犯罪預防之模式(三) 
UNIT 14-5 犯罪預防之模式(四) 
UNIT 14-6 犯罪預防之模式(五)

參考文獻

推薦序/導讀/自序


自序
近年犯罪事件持續在全球及台灣社會發生,造成民眾生命與財產之巨大傷害與損失。根據聯合國毒品與犯罪辦公室(UNODC, 2023)之全球殺人研究(Global Study on Homicide)的統計,2021年因殺人案死亡的人數比武裝衝突和恐怖主義加起來還要多,全球平均每小時有52名受害者。2019年至2021年間,全球每年平均約有44萬人因殺人案而死亡,數字高於與衝突相關或恐怖分子殺戮的總和。此外,全球毒品報告(World Drug Report, 2024)亦指出隨著毒品使用和市場的擴張,世界毒品問題的危害持續加劇。到2022年,吸毒人數已增至2.92億,10年來增加了20%。大麻仍是全球使用最廣泛的藥物(2.28億使用者),其次是鴉片類藥物(6,000萬使用者)、安非他命(3,000萬使用者)、古柯鹼(2,300萬使用者)和搖頭丸(2,000萬使用者)。在台灣過去發生富商遭綁架、台北捷運殺人事件、華山分屍案,以及近年緬甸北部撣邦果敢、佤邦、小?拉、緬甸東部克倫邦妙瓦底等地區為據點的電信詐騙犯罪活動及各類性侵、毒品交易與施用致死等案件之持續發生,亦造成各界極端不安與恐慌。為防止民眾犯罪被害,作者除彙整國內外最新研究文獻與科研心得編寫犯罪學、犯罪心理學、暴力犯罪、藥物濫用與毒品防治、少年犯罪等專書,詳細介紹各類型犯罪之類型、成因與防治對策外,本次編寫圖解犯罪心理學一書,主要鑑於市面一般之圖解書多數為翻譯著作,較缺乏本土實證性之研究,為彌補此缺憾,並提供給一般民眾較容易閱讀之便利,故彙整文獻編寫,期以增加民眾對各類型罪犯心理之了解,減少犯罪被害。
  本圖解書涵蓋犯罪心理學之意涵與發展、相關理論、精神疾病與犯罪等基礎學理,並分就藥物濫用、酗酒、擄人勒贖、殺人、孤狼恐怖暴力攻擊、性攻擊行為、跟蹤騷擾、縱火、校園暴力、竊盜、詐欺等犯罪類型之特性與犯罪模式加以圖解介紹,並於最後就如何犯罪預防,提出具體對策供民眾參考。
  本圖解犯罪心理學一書於2020年10月首次出版及再版後,並於2025年8月再次修訂,以掌握各類型犯罪之發展與最新防治對策。特別感謝五南圖書楊董事長榮川之支持及劉靜芬副總編輯提供之寶貴建議,研究助理許俊龍之協助功不可沒,惟圖解書之編寫,限於篇幅,難免臚列之內容有遺珠之憾,且校勘訂誤,或有缺漏。書中有未竟完備之處,仍祈犯罪防治先進予以指教。

楊士隆 謹誌於
國立中正大學犯罪防治學系暨研究所
國立中正大學犯罪研究中心
2025年8月

文章試閱


UNIT 1-1 犯罪對被害者及社會之影響
  聯合國毒品和犯罪問題辦公室(UNODC, 2023)指出,在我們生涯中的某個時刻,均可能遭遇犯罪的騷擾或侵害。這些罪行的範圍從輕微犯罪(如性騷擾、錢包被偷)到嚴重犯罪(包括被毆打、搶劫、性侵害甚至謀殺)不等。重要的是,每個人遭遇的後果與反應不一定相同。犯罪後,受害者可能會感到憤怒、沮喪、孤立、恐懼、產生負面情緒或出現睡眠問題,亦可能擔心一些非常實際的問題,例如需立即報案否?保險理賠或需要接受治療。犯罪可能會產生情緒和心理影響、身體生理之傷害,並可能導致整體經濟損失與各項社會後果。在介紹犯罪心理學之意涵與發展之前,先扼要介紹犯罪對被害者與社會之影響。
  英國國家統計局(Office for National Statistic, U.K., 2022)指出,分析犯罪危害資訊的主要方式之一是確定「誰」正在經歷犯罪的影響。這通常分為個人、社區、機構和更廣泛之社會所遭受的傷害。因此,四個犯罪危害級別(harm level)分述如下:1.個人層面:直接影響社會個體成員的傷害,例如對人的情感傷害或身體傷害;2.社區層面:在地方層面對社區產生影響的危害,例如反社會行為,以及影響社區環境和安全感的不良行為;3.制度層面:直接影響企業、政府和第三部門組織的危害,例如詐騙和竊盜犯罪造成的財務損失;4.社會層面:具有廣泛影響,並影響整個社會的危害,例如使用公共資金來資助受害者服務的開支。
  犯罪的各種影響層面至為廣泛,除了犯罪者本身將付出面臨監禁之痛苦、事業中斷、家庭破碎分離、名譽受損等代價外,對於社會及受害者亦將造成難以抹滅的傷害。蔡德輝、楊士隆(2025)及楊士隆、曾淑萍(2025)則提及犯罪之成本亦包括:1.被害者之傷害成本:如生理、心理之傷害、財物損失、事業之中斷、反社會心理之形成、對犯罪之高度恐懼感等;2.政府抗制犯罪之鉅額花費:防制犯罪之政府相關機關如法院、地檢署、調查局、警察局、矯正部門監獄看守所等均將編列鉅額經費以達成抗制犯罪所需之人員與設備;3.民眾抗制犯罪之潛在成本:如被害保險之增加、保全人員之聘雇、家庭住宅安全之強化,像是裝設防盜警鈴、進出管制電眼等、自我保護措施之額外花費。另外,因犯罪恐懼感增加,而減少外出之自由喪失等則難以估算;4.經濟、社會發展之危機:以許多開發中國家為例,治安之惡化常造成經濟與社會發展之重大阻礙,而影響國家之生存及對外競爭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