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名:隱性控制:辨識危險人格,擺脫毒性關係

原文書名:


9786267528709隱性控制:辨識危險人格,擺脫毒性關係
  • 產品代碼:

    9786267528709
  • 系列名稱:

    Self-Help
  • 系列編號:

    3IAE0011
  • 定價:

    420元
  • 作者:

    無力小芮
  • 頁數:

    320頁
  • 開數:

    17x23x1.4
  • 裝訂:

    平裝
  • 上市日:

    20250306
  • 出版日:

    20250306
  • 出版社:

    晴好出版-遠足文化
  • CIP:

    173.75
  • 市場分類:

    哲學,心理,思想
  • 產品分類:

    書籍免稅
  • 聯合分類:

    心理勵志類
  •  

    ※在庫量大
商品簡介


「要不是我,誰會關心像你這種人?」
「只要我活著,你就別想改變這個家的規矩!」
「你看我家孩子多不聽話!真是家門不幸!」
「你已經好久沒回我訊息了,是不是不愛我了?」

✦✦✦全面且平衡探討隱性控制的運作機制、感受、特徵與應對方法✦✦✦


所有的煩惱,都是人際關係的煩惱。

面對明顯、直接的惡意謾罵還能予以回擊,遇上以熱情和善意包裝、滿懷惡意的隱性控制,就要小心是裹著糖衣的有毒關係!

不要以為是自己想太多、太敏感,或懷疑自己開不起玩笑!擅長隱性控制的人,多半都具有「危險人格」,並不容易迅速辨別!

他們可能是高高在上的自戀狂、小題大作的表演狂、處處設限的強迫狂,更可能是覺得全世界都與自己作對的偏執狂。

不管他們有哪種人格障礙,處在隱性控制下的你,整天都得小心翼翼、惴惴不安,防止接踵而來的無盡焦慮與憤怒等負面情緒。長期下來,不僅身心俱疲,感情、職涯、生活也都得付出慘痛的代價。

只要對這些危險人格多一點認識,就能早一步識別、多一份保障與安全!

本書將完整解析10種危險人格障礙者的特徵、揭開他們充滿「魅力」的隱性操控機制、詳細解說與他們相處時的感受,以及如何設立與他們安全相處的邊界。只要學會有效應對危險人格操縱的隱性控制,就能走出討好的惡性循環,獲得自我療癒的力量,迎向充滿愛的健康人際關係。

────────✦一次遠離10種危險人格✦────────
✦自戀型人格障礙者的潛台詞:「你配得上我嗎?」
✦戲劇型人格障礙者的潛台詞:「看我!快看我!」
✦偏執型人格障礙者的潛台詞:「你們都想害我?」
✦反社會型人格障礙者的潛台詞:「你們都只是工具人!」
✦強迫型人格障礙者的潛台詞:「全部照我的規矩來!」
✦依賴型人格障礙者的潛台詞:「沒有你,我活不下去!」
✦迴避型人格障礙者的潛台詞:「別太靠近我!」
✦邊緣型人格障礙者的潛台詞:「你休想離開我!」
✦分裂型人格障礙者的潛台詞:「我愛你,我也不愛你!」
✦孤僻型人格障礙者的潛台詞:「我沒興趣!」

────────✦學習4種有效應對隱性控制的安全策略✦────────
✦理解與危險人格者相處時的感受,接收背後的警示。
✦明白沉迷於病態關係的原因,找到有效脫離的方向。
✦詳細辨識危險人格者的特徵,提早遠離以降低受傷風險。
✦確實劃清界線,找到與危險人格者相處的安全邊界。

────────✦修復隱性控制造成的創傷,找回自己的聲音✦────────
✦學習梳理情緒,開始自我接納。
✦學會面對分離,迎向嶄新的契機。
✦懂得自愛、自助,無條件地保護與喜歡自己。
✦不再過度承擔,學會只擔負屬於自己的責任。
✦開始向專業求助,選擇適合的心理師。


作者簡介


無力小芮
從重度憂鬱症康復後仍舊充滿無力感,因此取名為「無力小芮」。
原本是名漫畫家,因罹病後暫停創作,開始自學心理學,並運用所學的知識照顧自己的身心。經過多年探索,不僅憂鬱症康復了,也開啟了她的全新人生。
目前在網路自媒體上經營感情和心理相關內容,幫助許多人走出有毒關係的迷霧,獲得更完整的自己與健康的情感關係。


商品特色/最佳賣點


以邏輯性的整理、條列,完整解析10種危險的人格障礙者特徵、揭開他們奇妙「魅力」的隱性操控機制、詳細解說與他們相處時的感受,以及如何設立安全相處的邊界

書籍目錄


前言:看清你身邊的不定時炸彈

chapter 01「你配得上我嗎?」
──自戀型人格障礙者
chapter 02「看我!快看我!」
──戲劇型人格障礙者
chapter 03「你們都想害我?」
──偏執型人格障礙者
chapter 04「你們都只是工具人!」
──反社會型人格障礙者
chapter 05「全部照我的規矩來!」
──強迫型人格障礙者
chapter 06「沒有你,我活不下去!」
──依賴型人格障礙者
chapter 07「別太靠近我!」
──迴避型人格障礙者
chapter 08「你休想離開我!」
──邊緣型人格障礙者
chapter 09「我愛你,我也不愛你!」
──分裂型人格障礙者
chapter 10「我沒興趣!」
──孤僻型人格障礙者
chapter 11「我知道我可以!我做得到!」
──擺脫隱性控制,找回自己的聲音

後記:如果身邊有人格障礙者⋯⋯

致謝
參考文獻



推薦序/導讀/自序



感動推薦(按首字筆畫排序)
NeKo嗚喵│說書人
王意中│王意中心理治療所所長╱臨床心理師
洪仲清│臨床心理師
瑪那熊│諮商心理師、溝通表達講師
鄭俊德│閱讀人社群主編


文章試閱


前言:看清你身邊的不定時炸彈
「當著大家的面說出你的缺點,這樣才是真朋友!」
「我這樣管你,也是為了你好!」
「要不是因為我,你能得到這個工作機會嗎?」
「要不是我,別人會喜歡像你這麼糟糕的人嗎?」
聽到這些話,你可能會憤怒或覺得委屈,心想對方有什麼資格評論自己,也可能會擔心「對方說的會不會是真的、會不會我真的很糟糕」。雖然感覺到對方的敵意、打壓、控制或貶低,卻又擔心這些情緒是出於自己「太敏感」、「不識好歹」或「開不起玩笑」。
我是無力小芮,在網路自媒體上經營感情和心理學科普的內容。原本是名漫畫家,因為罹患重度憂鬱症多年,花了很長的時間自學、研究心理學知識,也嘗試過許多心理學療法。長年與憂鬱症糾纏的我,最終還是勝利了,只是憂鬱症帶給我的無力感一路隨行,所以我才取名為「無力小芮」。
至今有幸在網路上透過問答、諮詢的方式,陪伴許多陷在感情與心理困境的人走出迷霧,看清關係的真相、擺脫關係的困境,更治癒了心理的創傷。他們不僅感情生活更加和諧,心智也有所成長。
在這些人當中,有很多人曾遭受他人的惡意攻擊,因此受了傷、遭受委屈,更出現心情低落、憤恨、自我否定及自我懷疑等情形。久而久之,這些還可能造成短暫的憂鬱心情,甚至是長期的心理創傷。
如果你也有類似的經歷,我想告訴你——請相信和尊重自己的真實感受,你真的沒有「想太多」。

早一步認清,早一步脫離
他人明顯的控制欲與攻擊並不可怕。面對直接的謾駡或毆打,還能予以回擊、尋求他人幫助,及時且迅速地遠離他們。然而很多控制和攻擊行為十分隱誨,會以熱情和善來隱藏惡意,讓人難以區分。長期陷在這樣令人困惑和壓抑的關係,對身心健康十分有害。
在病態的關係裡,我們會變得小心翼翼、惴惴不安;社交、生活和工作也可能受到影響,變得一團糟。接踵而來的可能還有無盡的焦慮、緊張、壓抑、憤怒、惶恐等消極情緒。
我們憎恨對方,但又害怕失去對方,更擔憂自己變成對方口中那個「一無是處、討人厭」的人。這種自卑和恐懼會滲透到生活的方方面面,讓我們覺得自己別無選擇,被困住了。
遇人不淑,多半是認知太過局限、不瞭解人格的多樣性、不明白看起來都是人,行為風格、思考邏輯、品行道德卻可能極度不同。
人多少都有些自戀。還不理解這些看似與常人無異的「人格障礙者」內心究竟是什麼情況之前,都會天真地覺得所有問題靠自己都能迎刃而解。若不幸遇到人格障礙者,陷入深度關係之後才會體驗到難以言說的失控和無力感。輕則痛苦、怒不可遏、抑鬱寡歡,重則傾家蕩產,甚至得付出生命的代價⋯⋯
「孕婦被丈夫推下懸崖詐騙保險金」、「一言不合就在路邊將分手女友毆打致死」、「緊急關頭將閨密反鎖在門外,導致對方慘遭殺害」等駭人聽聞的新聞時有所聞,這些都是人格障礙者做出來的。一般人可能無法理解他們反常的行為邏輯,也無法喚醒他們的良知,因為他們缺乏同理,思考邏輯也與一般人完全不同。
若我們不拓展自己對人類的認知、不耐心地仔細觀察與思考日常接觸的人、不尊重與相信自己的真實感受及直覺,與他人交往的過程中就難以識別出這些人格障礙者的異常和危險之處。等到與他們深度交往之後才察覺不對勁,往往已經損失慘重。
這本書就是為了正在或曾經與人格障礙者交往而身心受創的人所寫的。
在本書中,你可以:
一、認清你的情緒、感受、直覺,並了解背後的警示。
二、看清帶給你不良感受的人格障礙者,拓展你對他們的認識。
三、學會自我保護、應對人格障礙者。
四、擺脫消耗你的危險關係、修復心理創傷。
希望本書能夠幫助你早一步辨別出身邊的人格障礙者,並且好好保護自己。也希望你在面對他人打壓和指責時,能捍衛內心的聲音與感受,告訴自己也告訴對方:「別想控制我!」
chapter 01 ╱ 你配得上我嗎?
── 自戀型人格障礙者
也許你會好奇,那些人是不是原本就有受虐傾向,不然飽受傷害為何執意留在自戀狂身邊?還是他們本來就喜歡或認同痛苦的相處模式?並不是這樣的。他們陷入與自戀狂相處的困境,卻有很長一段時間不明白自己經歷了什麼,更無法搞清楚這一切的原因。
我想,如果在相識初期,自戀狂就將這些不良特質展現得淋漓盡致,大部分的人都能很快察覺到不對勁,及時與他們保持安全距離。不幸的是,自戀狂在相識初期散發的魅力往往讓人難以抗拒。
高高在上的他多麼迷人
為何沉迷於自戀型人格障礙者?
遭到自戀狂控制的人也許常常捫心自問:我是怎麼淪落至此的?我為什麼不早點離開?我真的有那麼糟嗎?我真的有受虐傾向嗎?
別為此悲觀、沮喪,也不必過度自責。自戀狂確實非常有魅力,也很會展示,這些魅力極具迷惑性,很難看清他們的本質。
接下來將介紹自戀狂所具備的五種魅力,看看人們為何如此著迷:
一、外表光鮮、性感誘人
受外表吸引是人類的生物本能。長得帥氣美麗,是最快獲得他人注意和認可的方法。畢竟誰不喜歡視覺的享受呢?
講究的衣著、優美的身形、光滑的皮膚、精緻的髮型⋯⋯即便不是天生麗質,自戀狂也非常擅長裝扮。為了讓自己看起來氣質與外型出眾,他們自律、健身,甚至不惜整形,就是為了快速吸引他人的關心和青睞。要是他們天生麗質,就會變得更加膚淺、傲慢。
他們會追求外貌,主要源自於內在的虛榮及情感的膚淺。只要外表光鮮誘人就能快速且輕鬆地左右逢源,得到大家的注意和讚美,就不用花時間充實內在。多數人都承認自己被自戀狂的光鮮外表深深吸引,而在相識初期,這樣的魅力確實也是一股難以抵抗的誘惑。
然而華麗的外表無法彌補自戀狂內心貧瘠且冷酷的現實。長久相處下來,自戀狂外表的光彩會日漸褪色,受虐者的情感也會慢慢陷入空虛,因而出現沮喪和絕望的心情。
二、自信、熱情、充滿活力
自信和熱情是非常有感染力的。一個人對自己追逐的目標充滿熱情時,確實會散發光芒。那般專注、上進的狀態極具魅力。
然而人們常常會混淆真正的「自信」與自戀狂表現出來的「自大」。真正的自信是確知自己的真實能力,並且相信自己能達成符合現實的目標。就算沒達成也能坦然面對失敗,不會妄自菲薄,更有勇氣繼續嘗試。
但是自戀狂的自大,卻是不切實際地覺得自己「應該」達成龐大的目標,無法接受失敗。他們的「自信」是偽裝出來的,並隱藏「自尊脆弱」及「恐懼失敗」的弱點,甚至不擇手段、不惜裝腔作勢、謊話連篇。
熱情地追求目標的人固然頗具魅力,但還是要細心觀察這份激情是否僅限於利己的目標、是否能坦然接納失敗。
三、自律、上進、成績突出
人們多半會喜歡、尊重自律、有上進心的人,因為他們多半有能力,也有飛黃騰達的潛力。
自戀狂極度渴望外在價值及高社會地位。在追求的過程中,他們可以達到異於常人的自律,比如嚴格健身、嚴控飲食和日常保養,以維持優越的外型;自律地學習、工作,以獲得更高的地位等。他們如此孜孜不倦地追求是相當有魅力的,也確實讓他們獲得更多的資源、機會和成就。
就算他們不是透過自律、上進來取得成就,也會信口開河、胡編亂造,而其展現的氣勢也相當誘人。
四、資源豐富、財力雄厚
自戀狂貪戀物質、勢利又愛慕虛榮,這樣的特質讓他們為了獲取利益、累積財富,不僅手段狠辣,效率也非常高。又因為他們極強烈的好勝心,會極力贏下工作或生活中的競爭,因此大都能為自己謀取到豐富的資源和一定的財富。
極佳的物質條件讓自戀狂在兩性關係中很受歡迎。因為他們的外在與物質條件都非常優秀,許多人容易被沖昏頭,忽略了要觀察對方的人格是否健康。
五、能言善辯、才華橫溢
能言善辯也是非常具有迷惑性的魅力。人們常常會誤認為所有知識淵博、口若懸河、幽默風趣的人一定也善於溝通。
但是溝通其實是一個平等對話的過程,既要理解對方,也要讓對方理解自己。自戀狂的能言善辯只是單向的表達,如同演講一般只允許他人聽從,從不允許反駁。沒有人能夠和自戀狂進行真正的對話。
結合自戀狂表現出來的魅力,自然會認為他們才華橫溢。而人們容易對優秀、強大的人心生仰慕,彷彿擁有這個人就擁有某種特權。
一旦被自戀狂的五種魅力迷得神魂顛倒,根本無法意識到即將逼近的危險。就算與自戀狂才剛剛建立關係,傷害就已經開始,多數人卻仍像溫水裡的青蛙般選擇視而不見,不願就此結束這段關係。
當然,一部分保有自我、自愛的人,在察覺到自戀狂的問題時能夠馬上清醒、拉開距離。但大部分習得性無助者依舊長期留在自戀狂的身邊,因為他們多半自己也有問題需要解決,像是賭性堅強、拯救欲強,或是原生家庭中就有自戀狂等。
我還記得自己與自戀狂相處的痛苦體驗。
大學時期,我和室友小美約好週末一起逛街。我因為暈車,下車後在路邊吐了。當時小美站在旁邊,沒有關心我,也沒有照顧我,而是一直抱怨:「看你吐成這個樣子,我都沒心情逛街了。」
小美的刻薄讓我無比震驚也非常無助。我在路邊吐完後,獨自拖著狼狽的身子去便利商店買礦泉水和溼紙巾,還坐在店裡休息了一會兒。走出店門時小美已經離開,只發了一則簡訊給我:「被你害到心情很差,我先回去了。」
當下的我有些崩潰,在路邊呆了好久。即使事隔多年,那個週末的體驗對我來說依然很糟糕!還記得當我拖著疲憊的身體、強忍難受的感覺回到學校宿舍,還沒來得及說什麼,小美就先發起攻擊,說她週末的好心情都被我弄壞了,還表示以後不想再跟我去逛街……。全然不關心我當下身體和心情多痛苦,更全面否定我的情緒和自尊。
如果自戀狂不開心,會覺得所有人都應該和自己一樣不開心,也許還會攻擊當下開心的人;如果他們心情愉悅,身旁的人卻因為某事難過,就會被指責為「破壞心情」、「很煩人」。一般來說,人際交往的過程中,自戀狂從不主動關心或理解他人的感受,卻往往會強勢地要求他人理解和滿足自己,造成身邊的人總是備受壓抑、很委屈。
交往初期,自戀狂缺乏同理心最明顯的表現,就是在他人傾訴心事時哈欠連天、漫不經心地東張西望、心不在焉地玩手機,或是說自己有事要忙,回頭再說,然後就不了了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