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名:無我之道:吉卜力製作人給年輕人的職場生存手冊
原文書名:新装版 自分メ捨サペ仕事術 鈴木敏夫ゎ教りギ「真似」シ「整理整頓」ソфЛЧЭ
產品代碼:
9786267548998系列名稱:
圖解雜學系列編號:
K238定價:
380元作者:
石井朋彥譯者:
卓惠娟頁數:
275頁開數:
12.8x18.8裝訂:
平裝上市日:
20250611出版日:
20250611出版社:
楓書坊文化出版社CIP:
494.35市場分類:
勵志修身產品分類:
書籍免稅聯合分類:
心理勵志類- ※在庫量小
商品簡介
∼做自己才是成功的祕訣?∼
放下自我,用不同的眼光感受世界
【本書特色】
◎吉卜力製作人──鈴木敏夫,最貼近職場與生活的諄諄教誨。
◎傳授如何將「模仿」變成「養分」的高效學習法。
◎深入談論人際關係、資訊整理等職場關鍵技能。
在創意與專業的工作環境中,
許多人渴望成為獨特、無可取代的人才,
苦思如何建立自我風格。
《無我之道》中,卻提出了一個顛覆性的觀點:
「捨棄自我,從模仿與學習他人開始,才是真正穩固自我風格的第一步。」
本書作者石井朋彥,
不僅曾參與《神隱少女》、《霍爾的移動城堡》等吉卜力經典動畫製作,
且師承傳奇製作人鈴木敏夫。
在鈴木先生的指導下,
他從一個急躁、充滿自我表現慾望的年輕人,
蛻變為擁有宏觀視野與團隊整合能力的製作人。
本書便是由石井先生回顧近20年間,
自鈴木先生身邊所學而萃取出的職場工作哲學。
◤放下自我,是工作成長的起點。◢
鈴木先生曾表示,
年輕真正的意義,
並非旺盛精力、無限可能、或著創新思考,而是一無所有。
正如常言道「活到老,學到老」,
年輕的生命固然耀眼奪目,但也相對生澀,
若急於展現自己的光芒,恐怕將失去許多寶貴的學習機會。
因此,所謂「捨棄」,不是要完全忘記自己,
而是要放下個人成見
持續從他人身上汲取、吸收,
善用年輕的時光穩紮穩打,才是豐富自己的開始。
「只有考慮到自己以外的事物,人生才能變得真正豐富。」──石井朋彥
《無我之道》撰寫的不僅是職場技巧,
更是一種直面自己的勇氣與智慧。
以謙遜為起點、模仿為方法,
在不斷的學習與實踐中,
終將找到那個不被定義、卻無比豐盈的「自己」。
∼做自己才是成功的祕訣?∼
放下自我,用不同的眼光感受世界
【本書特色】
◎吉卜力製作人──鈴木敏夫,最貼近職場與生活的諄諄教誨。
◎傳授如何將「模仿」變成「養分」的高效學習法。
◎深入談論人際關係、資訊整理等職場關鍵技能。
在創意與專業的工作環境中,
許多人渴望成為獨特、無可取代的人才,
苦思如何建立自我風格。
《無我之道》中,卻提出了一個顛覆性的觀點:
「捨棄自我,從模仿與學習他人開始,才是真正穩固自我風格的第一步。」
本書作者石井朋彥,
不僅曾參與《神隱少女》、《霍爾的移動城堡》等吉卜力經典動畫製作,
且師承傳奇製作人鈴木敏夫。
在鈴木先生的指導下,
他從一個急躁、充滿自我表現慾望的年輕人,
蛻變為擁有宏觀視野與團隊整合能力的製作人。
本書便是由石井先生回顧近20年間,
自鈴木先生身邊所學而萃取出的職場工作哲學。
◤放下自我,是工作成長的起點。◢
鈴木先生曾表示,
年輕真正的意義,
並非旺盛精力、無限可能、或著創新思考,而是一無所有。
正如常言道「活到老,學到老」,
年輕的生命固然耀眼奪目,但也相對生澀,
若急於展現自己的光芒,恐怕將失去許多寶貴的學習機會。
因此,所謂「捨棄」,不是要完全忘記自己,
而是要放下個人成見
持續從他人身上汲取、吸收,
善用年輕的時光穩紮穩打,才是豐富自己的開始。
「只有考慮到自己以外的事物,人生才能變得真正豐富。」──石井朋彥
《無我之道》撰寫的不僅是職場技巧,
更是一種直面自己的勇氣與智慧。
以謙遜為起點、模仿為方法,
在不斷的學習與實踐中,
終將找到那個不被定義、卻無比豐盈的「自己」。
作者簡介
石井朋彥
電影製作人。曾擔任《神隱少女》、《霍爾的移動城堡》、《蒼鷺與少年》等片的聯合製作人,師承吉卜力元老人物鈴木敏夫,學習動畫製作的相關知識和技巧。出版著作包括《回憶的修理工廠》(SUNMARK出版)。
譯者簡介
卓惠娟
專職譯者。譯有《漫畫 隨心所欲操控人心的暗黑心理學》、《佛陀教你不生氣》、《半導體地緣政治學》、《哲學超圖解》等。
臉書粉絲專頁:卓見拙見 www.facebook.com/Translator.megumi
書籍目錄
◎前言
◎第1章 捨棄自我,模仿他人
▌一、只需記錄、整理與重讀他人的意見
•「判斷一個人,看頭銜就對了!」
•開會的座位順序是關鍵
•意見只需「模仿他人」就夠了
•創意人和執行者截然不同
•透過整理會議記錄,就能擁有更開闊的視角
▌二、愈痛苦時,愈要透過「捨棄自我」來得到救贖
•執著於自我,只會陷入困境
•試著模仿身邊的友人
▌三、什麼是「良好的學習特質」?
•為了利己去模仿!
•「不懂察言觀色」的特質
•坦率正是才能
▌四、如影隨形地緊跟所要模仿的人
•糾纏不休,不放棄地緊迫盯人
•「請用咖啡。」
•呼叫鈴響個不停的每一天
•把想做的事化為言詞,持續說出來
▌五、要模仿什麼人?
•沒有想模仿的對象時,該怎麼辦?
•試著面對內心的騷動
•接近會刺激你、令你覺得自卑的人
•把嫉妒和自卑感轉化為能量
▌六、先從模仿外型開始
•徹底清空自我,融入他人
•模仿並非「覆蓋」
•將身體視為「軀殼」
•你的「核心」是麼?
▌七、採取被動而非主動
•世界上有兩種人
•收到指示才行動、接受委託才執行
•從吉卜力動畫女主角身上,學習認識自我特質
•嘗試順應要求而行
•為了「捨棄自我」,每天的自我提醒
◎第2章【實踐篇】 鈴木敏夫傳授的放下自我工作法
▌一、如何書寫表情達意的文章
•從捨棄主觀開始
•想傳達的事情=決定主題
•重視起承轉合
•先動筆寫下來
•父親的教誨
▌二、控制怒氣的方法
•將怒氣控制在十個等級之內
•囤積怒氣,用在刀口上
▌三、創造留白
•以自我為中心來決定行程表
•重要的是重新審視留白
•保留空間讓心情放鬆
•進公司前應做的事
•磁碟重組的效用
•人一旦疲倦就無法正確判斷
▌四、引人入勝的說話方式
•德間社長親授的「說話技巧」
•把要說的內容分為三項
•不要完全死背
•靈活運用身體語言
•進入正題前一定要先「暖場」
•把共通話題作為「暖場」的準備
•根據目的及對方人數調整說話方式
•募資的說話技巧
▌五、深入問話技巧
•不要輕率地應和
•巧妙地踏入私人領域
•在說「好爛!」之前,先展現笑容
•愈好的點子,愈要歸功於對方
▌六、別人怎麼看這件事
•「務必重視平衡!」
•所謂平衡,指的是「社會上的平衡」
•甚平、作業服、骰子
•篠原征子的建議
•展現真實的自我,反而更有利
▌七、清單管理的方法論
•愈緊急的事情,愈要放慢腳步
•不必急著做的事情,盡早完成
•宛如閃電般迅速的郵件回覆
•電子郵件只需分為三類
•多多借用他人力量
•速度與深思熟慮的鬆弛有度
▌八、發現「本質」的方法
•不要說謊!
•作家是犯罪者,製作人是刑警
•《神隱少女》的主角是誰?
•將「作品的本質」融入宣傳文案
•務必掌握本質
•失敗的原因,在於迷失「本質」
•預留「備用資金」,以便回歸本質
◎第3章【實踐篇】 捨棄自我,就能看見他人
▌一、如何解決人際關係的問題
•「人」是最麻煩的問題
•光著急無法解決問題,首先要問
•把對方說的話,記在A4紙上
•讓對方說出解決對策
▌二、以道歉方式贏得「信賴」
•不要一再反覆道歉
•謹記道歉也是一種自我滿足
•不要以電子郵件或電話道歉
▌三、照實傳達真相的重要性
•不可以說「善意的謊言」
•只需正確傳遞資訊就能獲得信任
▌四、打造出色團隊
•能力差的人可以讓他在身邊,但壞人不行
•腦海中清晰地勾勒出對方的臉
•組建出色團隊時
▌五、洞悉他人的專長
•看穿他人的專長
•訓練識人能力的方法
•什麼是好的相遇?
•花時間認清「專長」
•將專長化為語言
•運用與生俱來「核心」的重要性
•與「專長」共事的樂趣
◎後記
◎新版後記
推薦序/導讀/自序
「小夥子,你知道年輕真正的意義嗎?」
二ままま年,我二十二歲。
當時五十一歲的鈴木敏夫這麼問時,我腦海中浮現幾個答案,「有旺盛的體力與幹勁」、「擁有未來的可能性」、「新穎的想法與價值觀」……
但是,看到鈴木先生皺著眉頭,一手敲著菸注視著我,我意識到這些都不是正確答案,於是垂頭喪氣地回答:「不知道……」
鈴木先生點燃香菸,吐出一口煙,說道:
「年輕啊,就是一無所有。」
那是吉卜力工作室舉辦作家鹽野七生講座的當天。
邀請鹽野女士來演講的,正是宮崎駿導演。在講座後的問答環節,由於提問的人不多,我為了想和仰慕已久的鹽野女士說話(也想在大家面前刷存在感),便高談闊論自己的意見,並提出我的問題。
鹽野女士笑著說:「這真是個很有難度的問題呢。」她耐心解答我的疑問。宮崎駿導演也加入討論,講座因此比預定時間大幅延長。我誤以為自己成功炒熱現場氣氛,沾沾自喜地返家。
沒想到當天晚上,我便收到鈴木先生的郵件。
「你今晚向鹽野女士提問的時機真是差勁透了。」
我原本得意洋洋的心情瞬間跌落谷底,急忙回覆郵件道歉。
隔天早上,我被鈴木先生叫到辦公室,劈頭就被痛罵:
「沒有人在乎你的意見!沒人提問就表示討論結束了,你的意見根本不重要!」
那天起,鈴木先生開始教我「適合迷惘的年輕人的工作術」。
捨棄自己的意見,只做筆記
一開始,鈴木先生這麼對我說。
•捨棄自己的意見。
•隨身攜帶筆記與筆,記錄對方言行、事件經過及當時情境。
「最重要的自覺是:年輕就意謂著『周圍的人不會有任何期待』。有些工作只有年輕時才做得到。那就是不需要有自己的意見。沒有人期待你會說出什麼警世名言,如果需要年輕人的意見,我自然會問你。」
「當你滿腦子只想著表達,就無法真正聽見別人說了什麼。昨天你對鹽野女士的提問就是這樣。你只顧著陳述自己的意見,對方說的內容你根本左耳進右耳出。」
我對這樣的批評當然很反彈。
當時我年輕氣盛,高傲得不可一世。總覺得不能有自己的意見,活著就沒有意義了。我認為工作也好、人生也好,最重要的是充分展現「只有我辦得到的事」、「做自己」、「我的獨到創意」。
三年內,只需模仿,模仿就對了!
鈴木先生繼續說道。
「宮崎駿這個人,是一個曾在高畑勳底下,持續模仿他長達二十年的人。不論是思維或行為舉止,甚至連說話方式、寫字都模仿。」
接著他把宮崎先生和高畑先生手寫的文字並排在一起讓我看。
那是《風之谷》和《天空之城》的企畫書。
「仔細看!高畑先生的字是不是往右傾?往左傾的才是老宮的字。老宮連高畑先生的字也模仿,最後造就出今天的宮崎駿。」
在那一刻,我才發現鈴木先生的字也和高畑先生及宮崎先生的字極其相似。
我抬起頭來,鈴木先生注視著我,說道:
「今後三年,你就模仿我吧!把個人意見抛到一旁。以不受任何遮蔽的雙眼(《魔法公主》主角阿席達卡的台詞)不帶偏見的視角去看世界,持續三年捨棄自我,盡力模仿他人,直到你覺得再也無法模仿時,你的個性就成形了。」
然後鈴木先生揮揮手說:「加油喔∼」啪嗒啪嗒作響地踩著他招牌的日本傳統雪駄,瀟灑地走向下一場會議。
***
我的職業是動畫製作人。
動畫製作人的工作是策畫電影或電視動畫作品、籌措資金、召集工作人員、製作出影像並將其送到觀眾眼前。作品類型包羅萬象,包括電影動畫、電視動畫、網路影片、廣告、活動等等。
我在二十一歲時進入吉卜力工作室,配置到高畑勳導演的《隔壁的山田君》製作部門,而後在鈴木敏夫的底下,擔任宮崎駿執導的《神隱少女》、《霍爾的移動城堡》等作品的聯合製作人。二十七歲時辭去吉卜力的工作,很幸運擔任同樣是日本電影界代表的押井守、岩井俊二等導演的作品製作人。
觀眾和客戶願意自掏腰包欣賞我的作品,讓我不斷獲得製作作品的機會。如此循環往復,我持續走在創作路上將近二十年。
得以如此持續工作,都要歸功於我的恩師——現在依然是頂尖製作人,吉卜力工作室鈴木敏夫先生,是他嚴格地灌輸我「工作術」。在鈴木先生的指導下,我在二十多歲時,學習如何與高畑勳、宮崎駿這些天才共事,並獲得他傳授的「工作術」。
我一直都將鈴木先生的指導內容記錄在筆記中。不知不覺中,這些筆記本已多達數個紙箱。
近來常被工作上碰面的人問及,「從鈴木先生那裡學到什麼?」
現在世道變得複雜,不再那麼單純,似乎很多人在煩惱「要以什麼樣的心態面對工作」。
鈴木先生傳授給我的「工作術」,並不是如何從無到有,誕生創意的技巧,或是如何打造一個完美創意團隊與商業集團的組織論述,而是——
「捨棄自我模仿他人」的工作術。
由於近二十年期間,我實踐這個「捨棄自我的工作術」,翻轉了我的人生。
我並不認為自己有寫作本書的資格。畢竟我還在學習的道路上,實在沒有立場告訴讀者什麼是「工作術」。
不過,我對於今後出社會的年輕人,以及如同昔日的我,正因工作或人生而遇到阻礙的讀者,有一件無論如何都要告訴大家的事。
那就是我確信,再也沒有比鈴木先生花了六年指導我的「捨棄自我的工作術」,能夠更發自內心享受人生與工作的方法了。
現代社會充斥著各種與「自我」相關的詞彙,如「尋找自我」、「展現自我」、「自我價值」、「自我實現」、「成為世界唯一的一朵花」等等。
鈴木先生則不斷地告誡我:「捨棄自我!」
在這個重視自我,不斷探索自我的當前社會潮流形成對比,「捨棄自我的工作術」似乎是在與強調個性的社會價值觀對抗中敗下陣來。
然而,根據我和鈴木先生及優秀的創作者共事近二十年的經驗,我發現那些被稱為天才的創作者,都具備「捨棄自我,為他人服務」的共同特質。
因此,我希望透過這本書傳達一個重要的訊息:
真正的自我並不存在。
我們內心一無所有。
若有所得,皆來自外部,也就是他人。
如果能有這樣的自覺,就能宛如施加魔法般,讓「生存」與「工作」變得輕鬆。
我希望能將鈴木先生教我的「捨棄自我工作術」,那些我親身實踐過的具體方法,在此與大家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