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名:行三好 淨三業:擁抱生命教育

原文書名:


9786267653074行三好 淨三業:擁抱生命教育
  • 產品代碼:

    9786267653074
  • 系列名稱:

    GOAL
  • 系列編號:

    46
  • 定價:

    350元
  • 作者:

    林聰明(法名普清)
  • 頁數:

    270頁
  • 開數:

    17x23x1.3
  • 裝訂:

    平裝
  • 上市日:

    20250602
  • 出版日:

    20250602
  • 出版社:

    博思智庫
  • CIP:

    225.87
  • 市場分類:

    哲學,心理,思想
  • 產品分類:

    書籍免稅
  • 聯合分類:

    心理勵志類
  •  

    ※在庫量大
商品簡介


三好就是──做好事 說好話 存好心
每一個善行、每一句溫暖話語、每一個正向念頭,
像火種一樣,點燃改變自己、他人和世界的力量。

一彈指,32 億百千念,念頭一起,宇宙虛空即起波動,與人們的能量層級產生震動。
宇宙萬法緣生緣滅,時常「做好事、說好話、存好心」,由心念帶引正向頻率,「善的種子」將在每個人的心中開花結果……。

❏人間修行的美好目標──
三好淨化三業,達到身、口、意的清淨與和諧。❏

本書從星雲大師「三好精神」的啟發開始,延續──做好事、說好話、存好心的推廣,透過慈悲與智慧的交融,貫徹生命教育的修行,並且於校園中落實,從根本開始化解高等教育少子化的危機,鼓舞年輕學子,創造未來領袖特質。

三好生命教育,不僅是一種行為的指引,更是一種生活的態度,帶著慈悲與智慧,滋養著每一顆心靈。當我們能夠將這三好貫徹於日常生活,便是實踐佛法的最佳方式。在這個過程中,我們不僅為自己打開了一扇通往內心的窗,也為他人點亮了一盞希望的燈。

本書包含以下四大重點:與大師對話、身心靈生養力行、校務翻轉、環境保育──

➤與大師對話:九字箴言的智慧之光
2013 年,應星雲大師之邀,來到大師創辦的南華大學服務,並有幸向大師請益,蒙受慈悲加持與諄諄教導。
在此指引之下,我的心靈得到了滋養,對教育理念的領悟也愈加深刻。

➤身心靈生養力行:行持三好,淨化三業
三好的實踐,是在日常積極播下善的種子,身行善事、口出善言、心存善念,將佛法融入生活,讓內心保持清明,發現生命中的每一份美好與可能。

➤校務翻轉,從三好生命教育實踐
自擔任校長職位開始,建立三好校園,涵養優良品德,並結合現代科技,開啟智慧創新,使學生們善用當前科技新知,與世界接軌。

➤環境保育:慈悲大地,獻給未來的深情許諾
減碳、減少塑膠製品的使用,不僅是對大自然的慈悲,也是對我們未來後代的深情承諾,以行動守護地球的未來,避免暖化加劇。

····✦····閃動智慧光芒的生命教育,實踐三好,改變自己、他人和世界····✦···
▎關於改變自己,可以這麼做______
●生活中,無論是與人交流還是互相鼓勵,一句真誠的讚美、一句輕聲的安慰,都是修行。
●每一樁小善,都是改變命運的契機,善念一旦萌芽,便能以溫柔而堅韌的力量化育生活。每天哪怕只做一件小事――幫人一個忙、拾起一片垃圾、送人一句問候,這些善行便如露珠悄悄地滲入心田,不斷豐富著我們的生命。
● 每一個動作、每一句話語、每一個念頭,都在不斷塑造我們的心性。當我們的身心淨化,三業和諧,內外合一,便能徹底超脫種種煩憂,達到心靈的究竟自由。

▎關於造福他人,可以一起做______
● 漫漫求學路,對於我這個來自雲林縣臺西鄉海口村的貧困子弟而言,別有一番感觸。我深知,許多家庭的孩子面臨著與我當年相同的困境。因此,在接任校長之後,時常思考如何減輕學生的經濟壓力,讓他們安心學習。
● 當布施者的心無所求,只是為了他人的需要而自發付出,完全不計較回報與得失,那便是「無相布施」。不取於物,而取於心,因為源自於一顆與萬象不爭、不執、不求的心而功德無量。
● 擁抱正念,學會觀功念恩與懺悔,是改善內在狀態的重要途徑。這不僅僅是一種自我解脫,也會對周圍的人與環境產生積極的影響。若能透過日常中的小改變,以願力扭轉業力,解開那些束縛心靈的鎖鏈,即能釋放出內心的無限潛能。

▎關於影響世界,可以共同做______
● 秉持「三好」精神,做好事、說好話、存好心,不僅能夠改變自己的命運,也能為這個世界注入更多的光與愛。
● 心存善意,便如種子深埋土壤,隨著時間,會在心中生出堅定的善意,讓我們無懼無畏。世間的福氣與安寧,其實皆來自一顆寬厚慈悲的心。
● 生命教育,如一場關於人與天地、心與宇宙的交心對話,串聯起人與自我、他者、環境乃至整個生命網絡的交響樂章。它不僅是教育的課程,更是一種生存的智慧,是人類對生命本質的探究與啟發。

✢來自產官學界的好評推薦✢
◎前立法院院長 王金平──三好生命教育,不僅是一種行為指引,更是一種生活態度,帶著慈悲與智慧,滋養著每一顆心靈。無論是教育者、家長,還是關心未來發展的讀者,本書將帶來深刻洞察,啟發引領自身和孩子走向更光明的未來。

◎佛光山總住持 心保和尚──《行三好 淨三業》不僅有佛法的體會,更有科學實證,提供簡單實用的方法,達到「解行並重」,讓道理和實踐這兩者都能兼備。

◎前教育部長、臺灣教育大學系統總校長 吳清基──本書深入詮釋三好教育的內涵與實踐途徑,從佛學智慧出發,剖析如何以三好行持,淨化身、口、意三業,消弭貪、瞋、痴三毒,進而達到戒、定、慧三學超凡之意境,讓教育不僅是外在知識傳授,更是內在修維的淬鍊與生命境界的昇華。

◎行天宮志業公益會會長 黃忠臣──林校長將「三好」結合自身的體悟和佛法修為,以及在教育界的實務經驗,教我們在紛擾中始終握持善的準繩,於每個念頭中有尺有度,有智有慈,為社會大眾指出一條明確能行的道路,這是智者的慧言,也是身為教育家的良知與風範。

◎前教育部長、佛光山教團系統大學總校長 楊朝祥──本書正是林副總校長多年來身體力行三好精神的總結與見證,這不僅是一位教育者的自述而已,而是一位深具修行願力的知識實踐者,將身、口、意融入教育現場,讓佛法不僅落在書本或理想中,也活在每一位學子的心中,並能身體實踐。


✢本書特色✢
☉三好精神的積極意義,創造幸福共好
懷抱正念,行持三好,帶來內心豐足重建人我連結,帶來社會的和諧氛圍。
☉浮躁世代的修身之道,成為更好的自己
培養善念,保持內在安穩平和,三好將佛法融入生活,幫助自我覺察與蛻變。
☉校園轉型的全新視野,啟迪未來領袖
在少子化與教育變革挑戰下,通過實踐三好校園,啟迪並培養具有品格與智慧的未來領袖。
☉環境永續的行動對策,守護我們的地球
融合環境保育與慈悲精神,從個人行為到集體行動,人人都是地球守護者。

無論是教育者、家長,還是關心未來發展的讀者,本書將帶來深刻洞察,啟發引領自身和孩子走向更光明的未來。
這不僅是一本教育書,它是一份對未來的承諾,一場思想與行動的行動指南。


作者簡介


◎作者

林聰明 校長

出生於雲林縣臺西鄉海口村,別名明益,法名普清。擔任南華大學校長任內,積極推動三好運動(做好事、說好話、存好心)理念,以善心、善行、善念深耕於生命教育、環境永續、智慧創新與三好校園,更身體力行,將善良價值觀貫徹於整個校園文化,並從校園推廣到社會,同時持續改善,使得南華大學躋身全球百大綠色學校。

早年曾獲選為「中華民國十大優秀青年工程師」及獲頒教育部「一等教育文化專業獎章」,且因長期關注地球暖化、推動身心靈環保、蔬食愛地球及永續發展等議題,獲得聯合國氣候變遷框架公約會員國頒發「全球永續發展英雄獎」,並榮獲環境部「環境保護專業獎章榮譽獎章」、「教育部生命教育特殊貢獻人員獎」、「教育部生命教育終身奉獻人員獎」等殊榮,並帶領南華大學獲得國家環保獎3屆金質獎、2屆巨擘獎。

◎現任
南華大學名譽校長、佛光山教團系統大學副總校長

◎學歷
.美國克萊門森大學工業管理博士(輔修系統工程)
.美國東新墨西哥大學企業管理碩士(輔修會計)
.國家策略研究班
.瑞士國際管理學院製造策略班
.英國倫敦大學倫敦管理學院高階決策管理班
.英國倫敦大學倫敦政經學院訪問學者
.蒙古奧特根騰格爾大學榮譽博士

◎經歷
.南華大學校長
.教育部常務、政務次長
.國立雲林科技大學校長
.行政院勞工委員會職業訓練局局長
.教育部技術及職業教育司司長
.行政院環境保護署廢棄物管理處處長、環境監測及資訊處處長
.國立臺灣科技大學教授、系主任、訓導長
.國立臺灣大學兼任教授
.台塑美國利國公司總經理特別助理
.經濟部科技顧問
.考試院典試委員
.國際技能競賽組織行政委員會副主席
.經濟部所屬事業經營績效獎金政策因素審議會召集人兼審議委員
.APEC 人力資源組產業技術小組國際召集人、中華民國代表
.中國青年創業協會顧問
.國立大學(含科技大學)各項評鑑委員
.國內大學多校校長遴選委員會委員

◎與會參與
.佛光山澳洲南天大學董事(2024/10 ∼迄今)
.財團法人臺南市國學書院傳統文化基金會董事長(2024/10 ∼迄今)
.臺灣綠色大學聯盟理事事長(2019/8 ∼ 2021)
.台灣樂活有機農業協會理事長(2019 ∼迄今)
.財團法人行天宮文教發展促進基金會董事(2018/9 ∼迄今)
.中華生命電磁科學學會理事長(2018/4 ∼ 2022/10)
.財團法人技專校院入學測驗中心董事長(2016/9 ∼迄今)
.財團法人福智文教基金會董事(2015 ∼迄今)
.福智學校財團法人福智佛教學院董事(2015 ∼迄今)
.中華綠文化協會理事長(2013/8 ∼ 2018/7)
.中華工程教育學會(IEET)理事長、主任委員(2017/08 ∼ 2021/8)
.彰雲嘉大學校院聯盟理事長(2014/10 ∼ 2016/10)
.中華民國管理科學學會常務理事
.中國工業職業教育學會名譽理事
.嘉義縣、嘉義市、雲林縣政府縣政顧問
.亞洲太平洋工業工程與管理學會(APIEMS)理事長(2007 ∼ 2008)
.獲選擔任APIEMS 理事長(2007 ∼ 2008)
.中華決策科學學會第四屆理事(2006/7 ∼ 2008/6)
.中華民國技職教育學會第四屆理事長(2006 ∼ 2008)
.國際創新創業發展協會第一屆理事長(2006 ∼ 2008)
.擔任APIEMS 準理事長(2005 ∼ 2006)
.擔任APIEMS2005 年年會聯席主席
.國際就業安全協會中華民國總會理事長(1995 ∼ 2003)
.擔任中華人力資源發展學會理事長(2002 ∼ 2006)
.擔任2002 年PECC 人力資源任務發展小組國際協調人
.擔任1999 年國際技能競賽組織行政委員會副主席
.曾任APEC 人力資源組產業技術我國代表人及國際協調人
.曾任中國工業工程學會理事長、監事主席
.曾任中華人力發展學會理事長、中華民國原始生活教育學會理事長
.曾任中華民國管理科學學會理事兼管理顧問委員會主委
.曾任中國工程師學會建教合作委員會主任委員
.曾任中國工業職業教育學會理事長

◎榮譽
.IVIPA 國際蔬食產業推廣協會終身成就永續貢獻獎(2025)
.國際自然醫學學會終身成就獎(2024)
.教育部113 年教育部生命教育終身奉獻人員獎(2024)
.雲林縣政府第一屆榮耀雲林典範獎(2023)
.帶領南華大學榮獲教育部友善校園獎――卓越學校獎(2023)
.美國德保羅大學《自然醫學》聯合頒證國際社會服務獎(2023)
.帶領南華大學榮獲國家企業環保金獎、巨擘獎(2019 ∼ 2023)
.社團法人中國工業工程學會終身成就獎(2022)
.環境部110 年「環境保護專業獎章榮譽獎章」(2021)
.教育部110 年「教育部生命教育特殊貢獻人員獎」(2021)
.中華民國品質學會榮譽會士證書(2020)
.中華民國斐陶斐榮譽學會榮譽會員(2020)
.中華孔孟協會大孝獎(2019)
.中華品德教育學會第一屆善德獎(2019)
.帶領南華大學榮獲國家品質獎――永續發展典範獎(2018)
.帶領南華大學榮獲國家永續發展獎(2017)
.帶領南華大學榮獲教育部頒發「藝術教育貢獻獎」(2017)
.教育部生命教育優秀行政人員獎(2015)
.亞洲太平洋工業工程與管理學會(APIEMS)「Fellow」(2013)
.教育部一等教育文化專業獎章(2013)
.聯合國氣候變遷框架公約會員國「全球永續發展英雄獎」(2012)
.中華民國技職教育學會頒發技職教育終身榮譽獎(2011)
.中華民國管理科學學會李國鼎管理獎章(1995)
.中國工程師學會十大優秀工程師(1983)

◎作品與發表
.《行三好 淨三業:擁抱生命教育》(2025)
.《源.緣.圓:一位校長的生命與永續印記》(2025)
.《喜繪生命的彩虹》(2009)
.《人間福報》專欄文章
.發表國內外重要期刊及研討會論文等計150 餘篇論著

◎書法字畫

蕭素惠
法名普淨,退休教師

◎插畫
林松蔚
台北市萬福國小三年級生,魔術方塊選手,愛思考也喜歡和大家做好朋友。


相關作者簡介




商品特色/最佳賣點


☉三好精神的積極意義,創造幸福共好
懷抱正念,行持三好,帶來內心豐足重建人我連結,帶來社會的和諧氛圍。
☉浮躁世代的修身之道,成為更好的自己
培養善念,保持內在安穩平和,三好將佛法融入生活,幫助自我覺察與蛻變。
☉校園轉型的全新視野,啟迪未來領袖
在少子化與教育變革挑戰下,通過實踐三好校園,啟迪並培養具有品格與智慧的未來領袖。
☉環境永續的行動對策,守護我們的地球
融合環境保育與慈悲精神,從個人行為到集體行動,人人都是地球守護者。

書籍目錄


推薦序一| 以善心、善行、善念深耕於生命教育
推薦序二|現代教育服務的實踐指南
推薦序三|擁抱三好校園 弘揚生命光輝
推薦序四|善念綿延.共好人間
推薦序五| 在三好的光中同行:一位修行者的顧盼、一位教育家的行願
自 序|行持三好,共同擁抱生命教育

Chapter 1|與大師對話:九字箴言的智慧之光
宇宙萬法生,緣生與緣滅,若能時常做好事、說好話、存好心,「善的種子」將在每個人的心中開花結果……。

1-1 因緣俱足,與大師的法緣相遇
1-2 大師的智慧,三好運動與人間佛教的實踐之道
1-3 三好生命教育,日常行善的修行
1-4 靜觀教育,在浮沉中尋找本心的光
1-5 生命如樹,根深葉茂方能抵禦風雨


Chapter 2|身心靈生養力行:行持三好,淨化三業
生活中行持三好,淨化三業,消弭衍生的根本煩惱,達臻戒定慧三學的實踐綱領。

2-1 三好淨化三業,實踐戒定慧三學
2-2 身行善事,「清靜心」的日常修煉
2-3 口出善言,讚美如花處處香
2-4 善語的修持,寧靜的力量
2-5 心存善念,改變命運的起點
2-6 心念如種子,種下善念,自能收穫美好
2-7 正念力量,療癒身心靈
2-8 心能轉物,即同如來:波蘭集中營的深刻啟示
2-9 覺察內在,感受當下平靜
2-10 靜心養氣,體察生命之源

Chapter 3|校務翻轉:從三好生命教育實踐
三好生命教育不僅是知識的灌輸,更是心靈的滋養,創造一個更溫暖、更和諧的社會。
3-1 三好校園,從心創建和諧社會
3-2 捨棄浮躁,落實三好生命教育
3-3 三好運動,改變世界的力量
3-4 心懷感恩,所遇皆良善
3-5 智慧創新,與AI 同行

Chapter 4|環境保育:慈悲大地,獻給未來的深情許諾
讓未來的孩子能在這片土地上感受到雨的溫柔、海的深情,以及大地的無盡恩澤。

4-1 從一棵樹倒下談起,敲響地球暖化警鐘
4-2 地球災變,考驗我們心靈環保的修行
4-3 塑膠微粒的啟示,一碗濃湯的警示
4-4 與地球共舞,實踐減碳之道
附錄一|林聰明校長――作者簡歷
附錄二|林聰明校長――生平大事記
附錄三|照片集錦

推薦序/導讀/自序


推薦序一| 以善心、善行、善念深耕於生命教育
◎前立法院院長 王金平
生命是生物體系統維持基本功能的自然屬性之表達形式。《北史.源賀傳》紀載:「臣聞人之所寶,莫寶於生命。」清朝的紀昀在《閱微草堂筆記.灤陽消夏錄四》中,強調:「葆養元神,自全生命。」生命教育,如一場關於人與天地、心與宇宙的深刻對話,串聯起人與自我、他者、環境乃至整個生命網絡的交響樂章。它不僅是教育的課程,更是一種生存的智慧,是人類對生命本質的探究與啟發。生命教育的本質在於學習價值的思考與生命意義的探索,並能產生實踐行動力。
2001 年,教育部訂定該年為「生命教育年」,開始推動生命教育課題。根據教育部生命教育全球資訊網,在教學活動中,老師會以「人為何而活?」、「人應如何生活?」、「如何能夠活出應活的生命?」
等人生三問為核心,帶領同學學習自我認識、建立人格與價值觀、反省生命修養,培養對人和生命的正確理解。自2001 年至今過去了四分之一世紀,檢討我國的生命教育,在2009 年由教育部次長林聰明先生開始加強並朝教育部原始政策全力推動,2013 年林次長轉任南華大學校長,該校的創辦人為佛光山開山祖師釋星雲,是佛光山創辦的一所綜合大學,屬於佛光山教團系統大學之一,林校長到任後,積極推動三好運動:做好事、說好話、存好心的崇高理念,並以善心、善行、善念深耕於生命教育,林校長的奉獻,榮獲聯合國頒授「全球永續發展英雄獎」,以及教育部生命教育特殊貢獻人員獎、教育部生命教育終身奉獻人員獎,全然是實至名歸。
2024 年卸任南華大學校長後,五月受聘為名譽校長,同時獲聘擔任佛光山教團系統大學副總校長。
此間開始撰寫《行三好 淨三業:擁抱生命教育》一書,本書從星雲大師「三好精神」的啟發開始,延續――做好事、說好話、存好心的推廣,透過慈悲與智慧的交融,貫徹生命教育的修行,並且於校園中落實,從根本開始化解高等教育少子化的危機,鼓舞年輕學子,創造未來領袖特質。
三好生命教育,不僅是一種行為的指引,更是一種生活的態度,帶著慈悲與智慧,滋養著每一顆心靈。當我們能夠將這三好貫徹於日常生活,便是實踐佛法的最佳方式。在這個過程中,我們不僅為自己打開了一扇通往內心的窗,也為他人點亮了一盞希望的燈。
「生命,是一場值得用心活過的旅程。」無論是教育者、家長,還是關心未來發展的讀者,本書將帶來深刻洞察,啟發引領自身和孩子走向更光明的未來。
際當發行之時,欣見好書將洛陽紙貴,喚起民眾,特為之序。

推薦序二│現代教育服務的實踐指南
◎ 佛光山總住持 心保和尚
教育這個浩瀚領域,一直是星雲大師非常重視的,可以說教育維繫了佛教的法脈和未來,是佛教長存的重要因素。除了僧眾教育,大師也非常重視「高等教育」的人才培養,好的觀念與品德,需要透過教育,才能將正確價值觀,深植在學生的生命。
社會健全的發展從教育開始。大師看到了林聰明校長在這個領域的勤奮與熱忱,尤其在教育部擔任次長時,以獨到的政策和行動力,嘉惠了莘莘學子。延攬到南華大學擔任校長後,他有步驟、擬策略地用心辦學,並在海內外奔波招生,時常獲得令人讚揚的佳績。
校長承襲了大師的辦學方向,將三好生命教育的願景逐步落實、擴大,也讓南華大學成為生命教育的特色大學,與世界的百大綠色學校並列,可以說南華大學在他手上閃耀發光,這樣的教育執行力令大眾敬佩。
卸下校長職務後,林校長仍是保持著精進不懈的個性,把握因緣,積極地將個人生命記錄,出版了《源.緣.圓:一位校長的生命與永續印記》,一年後又出版了這本《行三好 淨三業:擁抱生命教育》。這兩本書堪為現代教育服務的實踐指南,以清晰有條理的思路,指出教育工作者應該具備的使命和責任。
首本著作,完整地將佛法、科學、生命教育融合並帶入校園,有依據有實證地呈現出「理事圓融」的教育方法。第二本以「三好」為核心,用自身為教育者、佛教行者的共同視角,擘劃實踐三好的具體方向,並提供能付諸行動的步驟。
《行三好 淨三業》不僅有佛法的體會,更有科學實證,提供簡單實用的方法,達到「解行並重」,讓道理和實踐這兩者都能兼備。
大師曾說:「三好,對我們個人的前途,影響至鉅。甚至對於整個社會,所謂風氣好壞,就看全國人民身口意方向的去從。」去年(2024 年)有警察局主管與同仁們來到佛光山座談,我向大家說,三好跟我們每一個人息息相關,生命裡離不開身口意這三個範圍。現在臺灣各地常有人在講三好,也常聽到「人人行三好,世界更美好」這句話。這句話是真實的,因為三好可以提升每一個人,改變的更良善、更美好。
我進一步提出「人人行三好,治安一定好」,如果社會上的人又做好事、又說好話、又存好心,治安一定是好的,因為大家都不做壞事,警察們就可以越做越輕鬆。
近年人工智慧的快速發展,對教育和各界產生深遠影響,我和校長的「AI 不是威脅而是契機」看法一致,啟發生命教育在這個時代顯得尤為重要。佛光大學今年開始推行「三好AI」計畫,除了已有的許多應用,也舉辦「AI 人工智慧三好競賽」。
我勉勵師生們,在三好基礎下盡情發揮創意和團隊精神,讓三好精神在學術領域發揚光大,讓社會和諧美好。
期望這本書中許多具體的方法能使大家受益,讓三好精神對社會有更多的啟發,應用在更多的領域,達到自我生命的成長,與帶動世界的和平。

推薦序三│擁抱三好校園 弘揚生命光輝
◎ 臺灣教育大學系統總校長、前教育部長、國策顧問 吳清基
我和林聰明校長相識於1987 年1 月28 日除夕夜,在飛往英國倫敦的華航班機上。林聰明校長和我都是1986 年國家甲等特考同榜好友,他是經建行政工業工程組榜首,我是教育行政組榜首,另馬英九前總統則是公共行政組榜首;當年我和林聰明校長皆放棄政府公職分發,選擇接受國科會教育人員獎勵出國訪問進修,他到英國倫敦大學政經學院擔任訪問學者,我則到倫敦大學教育學院作博士後研究。林聰明校長和我都是出身貧困家庭,靠著教育力量才能向上社會流動,才能有機會為國家社會盡點知識分子應有的職責。
林聰明校長大我二歲,他擔任教育部技職教育司長時,我也在教育部擔任中等教育司長,我們共事多年,他專業知識能力強,行政執行力過人,很會照顧他人,道德文章都屬一流,深受教育界同仁所一致肯定和敬佩。
2009 年9 月,我接任教育部長工作時,他擔任教育部政務次長,處處展現卓越的教育遠見與行政能力,令人感佩。他曾擔任國立雲林科技大學校長,表現傑出卓越;卸下教育部政次公職後,他接任佛光山大學系統南華大學校長,皆能以深厚的人文關懷與創新實踐,引領學校師生在多元面向發光發熱。他長年推動三好校園、環境永續、生命教育與智慧創新,不僅落實星雲大師倡導的「做好事、說好話、存好心」三好精神,更以佛學智慧深化教育的倫理基礎與心靈關懷,成就深遠,無人可及。
林校長曾帶領南華大學成為全球百大綠色大學,為臺灣高等教育樹立環境永續的新標竿。他對於「蔬食愛地球」理念的堅持與倡議,不僅是一種生活選擇,更是一種信念實踐――透過日常行動,體現對生命的尊重與對地球的慈悲。他長年關注身心靈環保與永續發展議題,屢獲國際與國內殊榮,包括聯合國「全球永續發展英雄獎」、環境部「環境保護專業獎章榮譽獎章」、教育部「生命教育終身奉獻人員獎」及「一等教育文化專業獎章」,足見其德望之崇隆與貢獻之卓著。他為人謙和,做事踏實,理念前瞻,格局寬大,為當代國內大學校長群中,少數深受敬重的前輩校長之一。
繼出版生命紀實鉅作《源.緣.圓:一位校長的生命與永續印記》後,林校長再度以《行三好 淨三業:擁抱生命教育》一書,深入詮釋三好教育的內涵與實踐途徑。本書不僅是他教育歷程的心靈剖析與回顧,更是一場品德教育、生命教育與環境永續教育交融的思想饗宴。他從佛學智慧出發,剖析如何以三好行持,淨化身、口、意三業,消弭貪、瞋、痴三毒,進而達到戒、定、慧三學超凡之意境,讓教育不僅是外在知識的傳授,更是內在修為的淬鍊與生命境界的昇華。
在本書中,林校長強調生命教育的核心應是「一場全人教育的對話」――與自我的對話、與他人的對話、與自然環境的對話,用生命感動生命,打造全方位生命永續光輝。他以三好生命教育為實踐基礎,深入探討如何在校務推展中,建構溫暖、善意、互敬、互信的校園文化,強調生命教育是一種生活態度,讓每一位學生在成長歷程中,都能感受到尊重與關愛,啟發其內在良知與社會關懷。
特別值得一提的是,林校長對環境保育的堅持與實踐。他認為,教育的最終目的,是讓人類與自然共生共榮。他倡議「人要慈悲大地,這是對世界未來的內心深情許諾」,期勉我們每一位教育工作者與社會公民,都能在日常生活中實踐節能減碳,守護地球家園,以永續環保的行動,為人類未來造福。
《行三好 淨三業:擁抱生命教育》不僅是林校長理念實踐的心血結晶,更是他畢生教育理想的集大成之作。它提供了一套融合佛學精神、教育實踐與永續價值的完整框架,為當前教育行政領導工作者、學校教育實務工作人員以及關心生命與環境的讀者,提供深刻啟發與實用指南。
我誠摯推薦本書,願我們在林校長慈悲堅定及專業前瞻的引領下,持續推動融合品德、生命與環境的全人教育,共同為建構一個充滿希望與善意的永續社會努力不懈,也期望大家都能「做好事、說好話、存好心」,共同打造一個溫馨美好感人的「三好社會」。

推薦序四│善念綿延.共好人間
◎ 行天宮志業公益會會長 黃忠臣
這是一本提醒現代人回歸心性,重建個人與社會和諧的智慧之書。
在這個瞬息萬變的社會裡,要持守良善初心,不丟失、不變質,真的是不容易。外境的起伏、名利物質的引誘,甚至是科技的進步,都不斷挑戰著世人的道德良知;而在這風雨飄搖,稍有不慎便會失去方向的迷宮之中,是什麼能指引我們走向人生正確的出口?
那是一份信念、一種生活的態度、一道滋養生命的泉源――也就是林校長在本書中不斷推廣的三好――「做好事、說好話、存好心」,這項核心價值,與行天宮主神 關聖帝君在1,800 多年前開示的傳世明訓「讀好書,說好話,行好事,做好人」,精神理念不謀而合,可謂儒釋道智慧的共鳴。世間一切皆由心造,內在的起心動念,透過言語、行動,可以化虛為實、化念為力,人的一念,足以撼動乾坤。讓我們以「心」為根,以「行」為枝葉,大家一起來推動,就能為社會注入穩定清明的能量。
對於當前人類面臨的困境,林校長將「三好」,結合自身的體悟和佛法修為,以及在教育界的實務經驗,以深入淺出的方式,溫柔而堅定地傳遞給我們。如何修戒定慧?如何涵養清靜心?如何「轉識成智」?教我們在紛擾中始終握持善的準繩,於每個念頭中有尺有度,有智有慈,為社會大眾指出一條明確能行的道路,這是智者的慧言,也是身為教育家的良知與風範。
林校長擔任南華大學校長期間,致力於推行「三好運動」,並設立多元化的生命教育課程,讓師生都能同沐在三好的精神中。長年下來卓然有成,提到校園三好和生命教育,南華大學已然成為教育界的典範標竿。
而林校長擔任行天宮文教發展促進基金會董事數年來,對於行天宮關懷社會的志業,總是支持不遺餘力,在行天宮教育志業扶助、照顧學子,以及生命關懷課程上,皆給予諸多提點與協助,我非常敬佩,也非常感恩。正因為有著如此堅定的信念,對人、對社會、對萬物和這個地球,懷抱深切的慈心悲憫,林校長持續燃燒著愛與智慧的光芒,為他人帶來明亮和溫暖,為眾生的幸福而無私付出。
如今,林校長的智慧結晶集結成書,相信將能為躁動不安的人心帶來平靜祥和,而閱讀的每一個人,都能從本書中獲得滿滿的啟發和正能量,若能內化於身心,在生活中勤加實踐,那麼我們不但會擁有自在美好的人生,也能如林校長於書中所言「以生命力帶動生命力」,「在未來的道路上,能夠用自己微弱卻堅定的光,照亮他人、照亮這個世界」,願善念綿延,天地清寧,共好人間!

推薦序五│在三好的光中同行:一位修行者的顧盼、一位教育家的行願
◎ 前教育部長、佛光山教團系統大學總校長 楊朝祥
歲月飛逝、馬齒徒增,每一次回望,都讓我深深感念,那些與志同道合之人並肩而行的歲月。我與林聰明副總校長的緣分,始於教育部共事的時光,彼時我們都還年輕,皆懷抱理想,於公部門齊心推動教育政策,關懷著臺灣學子的未來。那時的他,已是一位具遠見與行動力的教育實踐者,胸懷悲憫,思慮深沉,舉止之中,已可感受到一種超越行政框架的心靈厚度。
而真正讓我們的人生路徑轉向交會的,是星雲大師的感召,一起到佛光山的教育體系。從部會走入佛門,並非僅是一次生涯選項的改變,而是一場生命觀的深刻轉化。我赴佛光大學,他則應大師之邀,接任南華大學校長。於此之後,我們不僅是舊識,更成為推動「三好生命教育」與「人間佛教教育實踐」的同行者。
《行三好 淨三業:擁抱生命教育》這本書,正是林副總校長多年來身體力行三好精神的總結與見證。這不是一位教育者的自述而已,而是一位深具修行願力的知識實踐者,將身、口、意融入教育現場,讓佛法不僅落在書本或理想中,也活在每一位學子的心中,並能身體實踐。
書中最讓我動容的,不是大道理的陳述,而是那些日常生活的細節:一句鼓勵學生的溫言、一棵樹倒下引發的反思、一篇篇感恩日記裡流露出的真情。這些文字像是靜水流深,看似平凡,卻處處透露出對人性的溫柔關懷與對生命底蘊的深刻覺察。
林校長從三好的實踐談到三業的淨化,從生命教育延伸到環境保育,乃至於AI 時代下的智慧創新與心靈引導。他不只在教育理念上貫徹慈悲與智慧,更以校長之身,推動三好校園、落實善念教學,帶領南華大學成為名列前茅的世界綠色大學。這些年來,他也無私協助推動佛光山教團系統大學的整體發展,為我們共同的願景注入堅定與亮光,我由衷感謝!
書中談到:「善念無雜,命運自轉。」這句話不只是佛法的闡釋,更像是他一生實踐的縮影。他相信教育不只是知識的傳遞,而是心靈的修持;不只是培育就業力,更是點亮每個人心中的那盞燈。這份信念,正是教團系統大學所堅持的根本。對我而言,與林校長的同行,是一種心靈的契合與確認。他用生命書寫教育,也用教育映照佛法。他讓我們看見,教育可以是一條菩薩道,一所大學,也可以是一座道場。
願此書如一粒善的種子,播撒在每一位讀者心中,滋養更多的善念與願力。當我們願意在日常中說好話、做好事、存好心,那麼不只個人命運可以轉化,整個世界也將在不知不覺中,變得更平和、溫馨,這不僅是林校長所企盼,更是星雲大師的宏願。

文章試閱


自序│行持三好,共同擁抱生命教育
三好「做好事、說好話、存好心」看起來,似乎很簡單、很平常,可是它的意涵幾乎可以包括任何宗教界的核心理念,不分國界、不分宗教、不分種族、不分階級、不分種姓,幾乎都可以適用。

▲三好,生命教育的根本
三好也是生命教育的根本,行持的結果不只會影響到一個人的態度、素養,甚至未來往生的層級,這是多麼不可思議!
筆者非常感謝星雲大師讓我有機會參與推動,在實踐推廣的過程,也陸續將自己所見所聞予以彙總整理,希望對參與者有參考借鏡之處。如果能夠?發有緣者的心弦,共同實踐,那更是筆者的期許。
本書內容分成四部分,首先介紹與星雲大師的結緣參與推動三好的機緣;其次簡易地分享個人心得,三好的行持與身口意三業的影響;再來是分享自己在南華大學推動的經驗;最後呼籲,三好的推廣必須擴展至地球的護育。竭誠地呼籲大家、共同來響應,一起實踐三好的推動。

▲生命的答案,心念知道
記得以前拜讀過日本江本勝博士的著作《生命的答案,水知道》令人感動。他做了很多的實驗,證實了水雖然不會講話,可是人類彼此之間的話語內容,不只會影響到水的分子結構,也會影響到對方或參與者的隱性情緒。
譬如用兩杯水,一杯水一直鼓勵它、讚美它;另一杯水一直詛咒它、謾罵它,過了一段時間後,在高倍數顯微鏡下,會發現兩杯水的分子結構呈現完全不一樣的變化。經過肯定讚美的那杯水,其水的分子結構呈現出非常漂亮的菱形或鑽石型的結晶體,可是另外一杯經過謾罵、詛咒的水,它的分子結構會變成零散。
江博士經過多次實驗屢試不爽,發現水可以聽得懂我們的話語,也會受到話語的影響,他也好奇:「水是否可以看得懂文字?」他也做了實驗,將讚美、鼓勵、肯定的文字貼在一杯水,另外一杯水則是貼了詛咒、謾罵、羞辱的文字,經過一段時間後,所呈現的分子結構如同前面所示,也是兩極的變化。
實驗顯示,說話一定要非常小心,書寫文字也必須要非常注意,因為它的確會影響到周邊的人員,包括附近的事物。
江博士後來也應邀至聯合國實驗,也證實了「至心的祈禱」亦會有相同結果,沒有空間距離的限制。國內亦有老師對江博士的發現很好奇,參照他的方式,有的以米飯實驗,有的用念佛持咒或祈禱方式,後來發現結果皆支持江博士的論點,其他如存好心、做好事等,在書中亦有提及相關實驗或命運的改變。

▲命由我作,福可自求
「做好事、說好話、存好心」不是一般口號,必須發出誠心誠意去履行。
除了以上的江本勝博士實驗發表外,也有幾本書值得大家閱讀,例如《了凡四訓》,作者為袁黃先生,江蘇人。他早年被精通皇極術的孔先生算定一生的命運,發覺靈驗無比,準確地預測了他的考試成績、官職及薪錄,也還預測他的未來壽命53 歲並且膝下無子等等。
袁先生對孔先生的預言之準深信不疑,一度對人生產生了消極,覺得人生一切均是命中註定,失去了努力的動力。後來在棲霞山遇到雲谷禪師,經禪師開示「命由我作,福可自求」,建議他多行善事,力行修福積德並且多誦《準提神咒》。
為了改變命運,他取別號名為「了凡」,立志脫麈離凡,發願行善,並用「功過格」記錄每日行持之功過。後來果真超越宿命,跳脫孔先生的預測,考中進士,生得二子,享年74 歲。袁了凡以自己親身經歷,書寫「立命之學、改過之法、積善之方、謙德之效」,勸導後人發願行善,可以改變命運。

▲善念永純,除去名聞利養之貪念
另外一本著作名為《俞淨意公遇灶神記》,作者為俞都,明朝江西人。早年少年得志,博學多聞,18 歲時即考上秀才。
後來也與同學成立文昌社,一起修身養性,力行善事、惜紙、放生、戒殺、戒妄言等等。然而18 歲之後每3 年一次之舉人應試7 次皆不中;生了5 個兒子4 個夭折,一人8 歲在外玩耍又丟了;生了4個女兒,3 個夭折。妻子悲傷過度,兩眼哭瞎。
俞先生自認自己行善多年,卻是功名不遂、妻子不全、衣食不繼。4 0 歲後利用每年除夕,書寫疏文,請灶神轉達上天,表達天理不公。第7 年之後灶神顯化,提醒俞先生――意惡太重、專務虛名、隨波逐流、隨風訕笑、敷衍浮況、滿腔意惡等等。
俞先生受此點醒,改過自新,誓改前非,取了別號「淨意」,每日在供奉的觀世音大士前叩頭流血,敬發誓願,願善念永純,行善立德,一言一行皆如鬼神在旁,不敢放肆,並且將每月所行所言,用疏文稟告灶神。
數年之後,命運改變,後來也考上了進士,並找到失蹤的兒子,妻子也因兒子團聚吻了她的雙眼而恢復視力,感應道交。此篇文章提醒後世:「做好事」必須心純意淨,不能有我執、名聞利養之貪念,即「存好心」的重要。

▲勸讀、勸行、勸刻、勸講
《太上感應篇》是道藏第一善書,道家有名的經典,相傳為晉《抱朴子》葛洪所著,獲得儒釋道各界的推崇,譬如印光大師曾經談到:「若以大菩提心行之,則可以超凡入聖,了脫生死,斷三惑以證法身,圓福慧以成佛道。」印光大師一生供印《太上感應篇》300 多萬冊,與人結緣;其他如李炳南居士等非常多人亦鼓勵世人「勸讀、勸行、勸刻、勸講」,勸世人在還沒有出離三界前,仍然要尊重三界的秩序,遵守三界的法紀。
其內容共有1,274 個字,在〈第一明義章〉就提到:「禍福無門,惟人自召。善惡之報,如影隨形。」在〈第四積善章〉內提到:「是道則進,非道則退,不履邪徑,不欺暗室,慈心於物。忠孝友悌,正己化人,務孤恤寡,敬老懷幼。昆蟲草木,猶不可傷。」
在〈第十力行章〉亦提到:「故吉人語善、視善、行善。一日有三善,三年天必降之福。凶人語惡、視惡,行惡,一日有三惡,三年天必降之禍。故不勉而行之。」全文仍以勸人行持「做好事、說好話、存好心」為圭臬。

▲三好,創造一個充滿愛與理解的世界
在這個快節奏的世界裡,我們常常忽略了生活中那些看似簡單,卻充滿智慧的法則。
三好,作為簡單的行為準則,或許聽起來並不新鮮,但它們的深意卻跨越了語言與文化的界限,這不僅是對自己的一種要求,更是對世界的一種溫柔承諾。
這本書,不僅僅是對三好的詮釋,它是一種力量,一種能夠激勵人心、改變生活的力量,懷抱正念,行持三好,讓自己內心豐盈、平和,並將這份正能量傳遞到每一個角落。當每一個個體都能夠善待自己、他人和世界時,我們的社會將變得更加和諧與美好。
三好精神,無形中連結著每一個人,不僅作為日常行為的提醒,同時為心靈帶來深刻啟發――正念讓我們從浮躁中回歸寧靜,善意讓我們從自我中走出,關心他人,最終創造一個充滿愛與理解的世界。
更重要的是,這本書還將三好精神與環境保護結合,讓我們意識到每一個行為背後,都與地球的未來息息相關。當我們學會從小事做起,從自己的言行開始關愛自然,這份關懷將不止於個人,而是蔓延成集體的力量。每一個善行都是對地球的守護,讓我們在實踐三好的同時,也成為永續未來的一部分。

▲實踐三好,改變世界的起點
由於人的感官功能受到限制,行持三好,雖然它的效果我們不能馬上看得到,但已逐漸在我們的心中起了波動,影響了我們的生命。命由我作,福可自求。三好不是口號,必須正心誠意去實踐。
2026 年是佛光山星雲大師百歲冥誕,也是我過去人生階段服務最長計11 年半的機構――南華大學,創校30 週年的大日子,希望以這本書當作星雲大師的祝獻禮,及對南華大學全體員工師生的祝賀禮。記得大師90 歲大壽的時候,為了表達對他的感恩之意,個人以校長名義曾動員全校師生及信眾,並請時任藝術中心謝元富主任籌辦書寫《心經》共計一萬部,呈現給星雲大師,表達感謝他對南華大學各方面的支持及貢獻。
本書要付梓之前,想要特別感謝很多人。尤其是幾位推薦者,包括前立法院長王金平院長、佛光山總住持心保和尚、前教育部長暨現在的臺灣教育大學系統總校長吳清基博士,前教育部長也是現在的佛光山教團系統大學總校長楊朝祥博士,以及行天宮志業公益會會長黃忠臣董事長。他們過去對我的指導銘記在心,他們的美言與期許,豐潤了本書的內容。我也要感謝曾經一起打拚、共同奮鬥的老同事、老師及同學;感謝我辦公室以前的秘書林冠儀小姐、現在的兼任秘書郭美伶小姐、秘書室劉家均組長、生命教育中心前執行長林堂馨、傳播學系溫舒維技正,感謝他們提供一些資料及協助。也要特別感謝前南華大學林辰璋副校長、前南華大學的人事室洪添福主任、現任副校長賴淑玲,他們的鼎力支持,協助文字校稿的工作。
書中也加入內人書法以及小孫子童年繪畫,以襯托內容,希望增加閱讀的趣味。本書的完成,要感謝的人實在太多了,無法一一列舉。
此書發行目的,是希望把自己的推動經驗與看法與有緣人分享,祈能拋磚引玉,引起大家共同參與,人人行三好,世界會更美好。
各界揣測今年(2025)下半年之後,地球可能會有不安與動盪,藉此希望能夠喚起更多的善緣一起面對及化解。本書倉促構思,難免有欠周詳,至祈不吝指教,期盼能夠引起更多的共鳴,共同來推廣實踐三好,做好事、說好話、存好心,淨化我們的身、口、意三業,讓整個社會更和諧、更祥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