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名:極簡人脈:社交過載時代下,打造你的黃金關係圈

原文書名:君ゾ誰シ生わペろ


9786267730010極簡人脈:社交過載時代下,打造你的黃金關係圈
  • 產品代碼:

    9786267730010
  • 系列名稱:

    圖解雜學
  • 系列編號:

    K235
  • 定價:

    360元
  • 作者:

    永松茂久
  • 譯者:

    楓書坊編輯部
  • 頁數:

    231頁
  • 開數:

    12.8x18.8
  • 裝訂:

    平裝
  • 上市日:

    20250603
  • 出版日:

    20250603
  • 出版社:

    楓書坊文化出版社
  • CIP:

    177.3
  • 市場分類:

    勵志修身
  • 產品分類:

    書籍免稅
  • 聯合分類:

    心理勵志類
  •  

    ※在庫量小
商品簡介


∼打破「人脈至上」的迷思∼
日本傳奇斜槓創業家、《共感對話》《30有成》百萬暢銷作者新作
透過與人生導師的對話,重新定義與人「連結」的意義

如果明天就是世界末日,你要與誰共度此生?

「人脈至上」時代下
與人的連結太少,就令人感到無謂的焦慮;
但花在這麼多人身上的心力與時間,
最後卻可能化為泡影──

人脈愈廣,真的愈有價值嗎?

我們從小就被灌輸要廣結人脈,
市面上關於溝通方法、人際關係、
應用心理學的書更是比比皆是;
然而,交友圈其實「愈窄愈好」。

《極簡人脈:社交過載時代下,打造你的黃金關係圈》
將顛覆認知,帶你重新思考人際關係的本質──
從作者與其人生導師的對話中,
揭示社群時代下的孤獨真相,
以及如何建立起真正對你有用且舒服的關係,
遠離耗時傷神而無謂的社交壓力。

這不是一本教你逃避社交的書,
而是一場對人際價值的深刻反思。

作者簡介


永松茂久
人財育成JAPAN股份有限公司(株式会社人財育成JAPAN)代表董事╱Century Publishing Office(Й⑦Хшэみ出版レиュЗ)負責人。
出生於大分縣中津市。2001年,從僅有三坪的章魚燒攤販起家,2003年創立餐廳「陽スギ家」,憑藉口碑吸引大量顧客,年來店人數高達4萬人(其中1萬人來自外縣市),成為極具人氣的餐飲名店。
其經營理念並非「招聘一流人才」,而是「將現有員工培養成一流人才」,這種獨特的培訓方法備受好評。其後在全國各地舉辦演講與研討會,傳遞「個人價值」的重要性,深受年輕人支持,累計聽眾人數超過60萬人。
2016年,其事業重心轉向東京麻布,除了專注於寫作外,還積極從事次世代作家培育、出版諮詢、企業管理顧問、出版支援、演講與研討會等多項業務,身兼企業家與作家雙重身分。
出版領域中,於2021年推出的《共感對話》(三采出版)榮獲該年度全書籍類別綜合排名第1名(據日販調查),並連續兩年在商業書籍類別奪冠,2022年2月更是突破百萬冊銷量,同年上半年再次獲得銷售冠軍。
其他著作包括:《1分鐘讓人敞開心房,100%博得好感的聆聽對話術》(商周出版)、《成為讓別人快樂的人》(圓神出版)、《成為你想要的自己!打破安逸的20歲光陰,贏在社會起跑點》(楓書坊出版)、《30有成》(平安文化出版)、《40代メやわヘバサ生わペス》(わォス出版)、《在ベ方 自分ソ軸メ持ゲサ生わペシゆよアシ》(Д⑦сみヱ出版)、《感動ソ条件》(KK①⑦ヲЙьみИ)等,累計銷量已突破320萬冊。

永松茂久的官方網站:
nagamatsushigehisa.com

譯者簡介


楓書坊編輯部
致力於創作、手作、食譜、繪畫、健身、身心靈等各式生活實用書籍的綜合型出版品牌。

商品特色/最佳賣點


【本書特色】
◎以輕鬆對談貫穿全書,帶領讀者身歷其境思考問題的真正解答。
◎從日常人際關係,到職場或商場上的思維運用,重新詮釋該如何整理人脈。
◎繁體版額外收錄特典「提高魅力的方法」,揭祕萬人迷的萬用法則。

書籍目錄


.前言 與人的連結太少,會令你感到無謂的焦慮嗎?
.序章 「廣結人脈」會毀掉自己?

▌第1章 人脈至上的迷思
.機會只在外面?
.消失的錢包
.關係「大甩賣」
.不要過度害怕受傷
.先好好利用身邊資源
.與書邂逅勝過與人邂逅
.鄰家的草分外青
.如《根性青蛙》堅韌不拔
.洗腦魔術的真相
.名人也是普通人
.不要過度執著於「規模」與「地位」
.有名無實,無名有實
.機會降臨的前提
.旁人願意幫忙的前提

▌第2章 真正該重視之人
.先游一公尺
.人總是在向外尋找機會
.近悅遠來
.吸引無數人的昭和巨星
.帶來財富之人
.吸引人聚集而來的關鍵
.我在之處,櫻花綻放
.深耕身處之地
.你的重要之人正面帶笑容嗎?

▌第3章 工作上的同行者
.為何賓士不生產廉價車?
.品牌選擇同行者的方式
.成功者更懂得珍惜人際關係
.感動身邊之人
.新客優惠券的矛盾
.貪多反而會招致失敗?
.「顧客至上」是不變的準則嗎?
.對領導者來說充滿挑戰的時代
.誰才是真正的弱者?
.領導者真正該珍惜之人
.有討厭的人很正常
.花在重要之人身上的時間
.「和誰一起做」更重要
.誰會一路相隨?

▌第4章 物以類聚的法則
.許願就能夢想成真?
.決定層級的關鍵
.中樂透反而變得不幸?
.頂峰相見
.鑽研到極致
.吸引力法則的附帶法則
.專注於自己的道路

▌最終章 提高人生價值的方法
.讓人際關係輕鬆順利的三件事
.當付出得不到回報時
.付出方最終都會相互吸引
.人生的價值

.尾聲 如果與眼前之人的時光是最後一次呢?
.後記 花十七年寫成的書
.特典 提高魅力的方法

推薦序/導讀/自序


前言
與人的連結太少,會令你感到無謂的焦慮嗎?

「必須多多接觸人,和人建立聯繫才行。」
「我有想做的事,但我的人脈實在不夠廣。」
「想要事情進展順利,最快的捷徑就是與許多人建立起關係。」
「但是我不擅長與人交際。」
「我不太會處理人際關係上的問題。」
我們容易無條件地相信這世上看似完美無瑕的既有觀念。
若是能毫不猶豫地執行這些理念,自然沒問題;但是我們往往會因無法照著做,而感到迷惘。

我撰寫這本書的契機,就是希望解決這種迷惘,讓每個人能不要耗費無謂的心力,在現階段更輕鬆地為自己打開嶄新人生的大門。
一言以蔽之,我希望幫助各位從「人脈至上」的主流觀點中解放。
這是本書唯一想要傳達的主旨。

這個時代下,心靈感到寂寞的人愈來愈多。
儘管綜觀歷史,我們生在最容易與人建立聯繫的時代中,卻無法與人建立深層的聯繫。或者應該這麼說,我們會下意識地避免與人建立更深的聯繫。

如今網路與社群媒體普及,乍看之下我們增加了與人相遇的機會。
實際上,也確實愈來愈多人透過這些管道與人接觸。
然而,就算這麼做了,最終還是會感到莫名地空虛、徒增寂寥感。
相反地,在網路普及之前、沒那麼便利的「類比時代」(編註:Analog Age,類比技術是基於連續訊號的傳輸,而非現在數位時代以二進位數字形式處理訊號),人們主要還是以與人直接交談的實際溝通為主,舉凡電話聯繫、與朋友共度時光、與鄰里間的來往等等。
這樣確實費時,而且可能衍生出一些麻煩,卻是人與人之間充滿真情的交流。
可惜這些都成為遠古時代的常識,一切都被簡化了。
不只人際關係如此。
如今隨處可見提倡「快速」、「短時間」的書和資訊。
但不可否認的是,愈來愈多人追求這種快節奏,卻浪費了更多無謂的時間。
換句話說,過於省時,反而是繞了遠路。
不瞞各位,我也曾是這樣的人。
我有段時間一直在尋求能夠改變人生的機遇,像是漫無目的的無家者一樣迷惘地生活著。
然而僅僅一天的經驗,就顛覆了我當時的價值觀。
我敢確信,各位在看完我在那天的對話、瞭解其中的想法後,一定能破除大部分的迷惘。

起初,你應該會跟我當初知道這種想法時一樣,覺得這麼做好像很花時間。
但是讀到最後你就會發現,這種看似繞遠路的生活方式,其實是最快也最好建立優質關係的捷徑。

無論是什麼人,隨著年歲增長,都會遇到某件事或因為知道了一種想法,而完全改變至今堅信的價值觀。
在我至今為止的人生中,其實有過好幾次這種經驗;其中對我造成最大影響的一次,是十七年前,也就是我三十歲的時候。
我以新價值觀生活至今,已經完全習慣了。如今一看才發現,原來這麼多人像曾經的我那樣抱持著舊有的觀念度日。
這個對我影響深遠的觀念,就是有關於「人際關係」。
正在看著本書的你又是如何呢?你也無條件地認為「人脈就是愈廣愈好」嗎?
你是不是盲目地相信這個價值觀,並且總是在想:「哪裡能建立起好人脈?」「我應該去認識更多的人。」
現在,我要自信地斷言:
「交友圈愈窄愈好。」

但是,這麼做是有條件的。
不是單純交友圈愈窄愈好。
與人建立起關係後,要盡可能達到深厚的連結。
很遺憾地,對大部分的人而言,很難建立起又深又廣的關係。
為什麼呢?
因為每個人的一天都只有二十四個小時,我們打從出生起就受到這個共同的制約束縛。
舉例來說,你與許多人認識,在他們身上要花費平等的時間,那你與單一個人交流的時間自然會變少。
人會因為相處的次數,以及相處時做了什麼、花了多長時間,而逐漸產生依戀。
換句話說,你能和一個人建立起多深厚的關係,取決於你和這個人共同度過的時間多有意義。
因此,在與一個人建立起深厚關係前,你就離他遠去、在其他人身上花太多時間,就會自然而然地削弱他對你的依戀。
最終無法建立起深厚的關係。
像這樣不斷擴展自己的人際網絡,到時真的出事的時候,這些人也都不會趕來幫助你。
當這個事實擺在眼前時,你就會發現自己至今依賴的「人脈」都只是腦中的幻想,現實只會將你逼到窮途末路。
正因如此,我特別希望各位不要遇到這種情況,真正建立起對你有用的人際關係。
接下來,請各位透過我的經驗,一起走過那些成為這個理論根據的時光吧。

故事的舞台就在十七年前,我像往常一樣前往東京向我的人生導師學習的時候。
那天的課程主題就是「人際關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