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名:看不見的更關鍵:如何打通工作與生命的任督二脈
原文書名:
產品代碼:
9786269579044系列名稱:
Talent系列系列編號:
1MB052定價:
430元作者:
孔毅頁數:
336頁開數:
14.8x21裝訂:
平裝上市日:
20220321出版日:
20220321出版社:
啟示(城邦)CIP:
177.2市場分類:
勵志修身產品分類:
書籍免稅聯合分類:
心理勵志類- ※在庫量小
商品簡介
在關鍵時刻,
你需要回到內心深處汲取源源不絕的力量。
超越表象的變化與看似困頓的侷限,
在「獨立思考」與「靜力」中破繭而出,
活出豐盛的職涯成就與靈命成長。
二十一世紀的世界,普遍性的「快速變動」已讓人接應不暇、充滿壓力和挑戰;自2019年起,席捲全球的COVID-19,彷如時代加速器,一年可抵十年、甚至百年的改變步伐,讓每個置身其中的生活變得艱難、難以掌握,甚至難以理解!
身處這個看似永無止息的挑戰和危機不斷,工作者如何裝備自己、使自己屹立不搖,進而成為「掌握變化、管理變化」的成就者?這需要在工作和生活的最核心層面,找到源源不絕的智慧,以及具備可以隨時應變的扭轉力量。
然而,想要在風起雲湧、隨時變形的物質世界昂然而立,關鍵不是在看得見的表象上打轉,而是要在「看不見的內心世界」的異象裡;這是與神接軌、全宇宙都會為其開路的熱誠與信念,這個熱誠和信念也是你專屬的工作與人生。
本書是一位載譽國際的跨國企業總裁,超過40年的實戰手冊。工作內容橫跨:從專業者到管理者、從半導體到通信業、從電腦到資訊、從東方到西方再回到東方、從跨國企業到自行創業、從成功到失敗、從科技業到諮詢業,完整又毫無保留的經歷,藉著13 個案例說明,提供讀者自我學習、自我操練。
書中精要地說明關鍵時刻能彎道超車不翻車,並走上「上行人生」需要的五種能力:
◎面對不確定的「魄力」
◎找到問題關鍵的「眼力」
◎與人合作的「魅力」
◎完成計畫的「動力」
◎使人事業有成的「德力」
除此之外,最後兩篇專章提供打通工作與生活任督二脈的工具:「獨立思考操練」和「靜的力量」;其中「獨立思考操練」是不容錯過的終身學習法寶。
在工作和生命的關鍵時刻,如何跳脫大腦的慣性思考、自動駕駛,而能開拓不一樣的視野與境界?
本書仔細闡述如何從「慣性思維」切換到「超理性信念」。亦即:在表象中的生活面(what happened)、精神面(how to respond)、 生命面(why do I fight),明快地轉換到不同進路的異象中的生命面(why do I exist)、精神面(how to breakthrough)、生活面(what is the result)。這種「由外到內 的what→how→why」改變成「由內至外→why→how→what」的全新思路,將協助讀者「在工作中認識自己」、「在生命中找到自己」,活出你想要的豐富生命。全書貫穿作者精心設計的提問,協助讀者:
◎在「情境體驗題」中看到自己
◎在「觀念更新題」中超越自己
◎在「反思學習題」中找回自己
每位管理者都應該有這本書:工作成功更成就生命。本書同時也是每位管理者該要送給部屬的成功心法——共同打造美好又團結的組織,同時也是「人人發揮所長」的團隊。
在關鍵時刻,
你需要回到內心深處汲取源源不絕的力量。
超越表象的變化與看似困頓的侷限,
在「獨立思考」與「靜力」中破繭而出,
活出豐盛的職涯成就與靈命成長。
二十一世紀的世界,普遍性的「快速變動」已讓人接應不暇、充滿壓力和挑戰;自2019年起,席捲全球的COVID-19,彷如時代加速器,一年可抵十年、甚至百年的改變步伐,讓每個置身其中的生活變得艱難、難以掌握,甚至難以理解!
身處這個看似永無止息的挑戰和危機不斷,工作者如何裝備自己、使自己屹立不搖,進而成為「掌握變化、管理變化」的成就者?這需要在工作和生活的最核心層面,找到源源不絕的智慧,以及具備可以隨時應變的扭轉力量。
然而,想要在風起雲湧、隨時變形的物質世界昂然而立,關鍵不是在看得見的表象上打轉,而是要在「看不見的內心世界」的異象裡;這是與神接軌、全宇宙都會為其開路的熱誠與信念,這個熱誠和信念也是你專屬的工作與人生。
本書是一位載譽國際的跨國企業總裁,超過40年的實戰手冊。工作內容橫跨:從專業者到管理者、從半導體到通信業、從電腦到資訊、從東方到西方再回到東方、從跨國企業到自行創業、從成功到失敗、從科技業到諮詢業,完整又毫無保留的經歷,藉著13 個案例說明,提供讀者自我學習、自我操練。
書中精要地說明關鍵時刻能彎道超車不翻車,並走上「上行人生」需要的五種能力:
◎面對不確定的「魄力」
◎找到問題關鍵的「眼力」
◎與人合作的「魅力」
◎完成計畫的「動力」
◎使人事業有成的「德力」
除此之外,最後兩篇專章提供打通工作與生活任督二脈的工具:「獨立思考操練」和「靜的力量」;其中「獨立思考操練」是不容錯過的終身學習法寶。
在工作和生命的關鍵時刻,如何跳脫大腦的慣性思考、自動駕駛,而能開拓不一樣的視野與境界?
本書仔細闡述如何從「慣性思維」切換到「超理性信念」。亦即:在表象中的生活面(what happened)、精神面(how to respond)、 生命面(why do I fight),明快地轉換到不同進路的異象中的生命面(why do I exist)、精神面(how to breakthrough)、生活面(what is the result)。這種「由外到內 的what→how→why」改變成「由內至外→why→how→what」的全新思路,將協助讀者「在工作中認識自己」、「在生命中找到自己」,活出你想要的豐富生命。全書貫穿作者精心設計的提問,協助讀者:
◎在「情境體驗題」中看到自己
◎在「觀念更新題」中超越自己
◎在「反思學習題」中找回自己
每位管理者都應該有這本書:工作成功更成就生命。本書同時也是每位管理者該要送給部屬的成功心法——共同打造美好又團結的組織,同時也是「人人發揮所長」的團隊。
作者簡介
姓名:孔毅
上海出生,台灣長大,現為美籍華人。曾任摩托羅拉(Motorola)總公司資深副總裁兼個人通訊事業部亞太區總裁、英特爾(Intel)經理人與領導者的角色,擁有三十多年實戰與管理經驗。
一九九一至一九九四年,擔任摩托羅拉半導體FRAM事業部全球總經理時,帶領事業部由全球市占率第六名成為全球第一名;一九九五年至二○○二年,擔任摩托羅拉通訊事業部亞洲總裁時,帶領團隊在亞洲贏得手機市場第一品牌領導地位,該業務收益也從二億美元提升到四十億美元。
英特爾授予他「iRAM之父」稱號、摩托羅拉稱他「手機中文化之父」,Linuxdevice.com則稱他為「Linux智能手機之父」,為「交大傑出校友」、「交大甲子60領航」得獎人。個人科技成就有:九項全球專利、超過三十篇論文發表,並獲「最佳產品設計獎」(Electronics, 1983)、「最佳論文獎」(IEEE, 1986);專業成就享譽國際。
二○○三年在上海創立上海毅仁(E28)信息科技有限公司。二○一三年以後分別成立「扭轉力企業管理諮詢公司」、「E28領導力學院」,希望成為社會貢獻者,從事「影響有影響力的職場領導者」的培訓及諮詢工作。為基督徒企業家,著有《贏在扭轉力》《第一與唯一》《雙職事奉》。
相關著作:《雙職事奉:扭轉歷史的16位聖經人物》《第一與唯一:跨國總裁的16堂人生課》《贏在扭轉力》
書籍目錄
"〈推薦序〉贏在拐點的教戰手冊 李知昂
〈推薦序〉每一天的開始,回到內心深處 周巽正
〈推薦序〉一支掃把的故事 柏有成
〈推薦序〉在變動中,擁抱新常態 柳子駿
〈推薦序〉不僅要「做對事」,更要成為「對的人」 陳逸文
〈推薦序〉真正重要與恆久的是「內在的力量」 廖文華
〈推薦序〉這是每一位想要改變與更新的人,必讀的書 謝光哲
〈自序〉表象與異象
第一部 在工作中認識自己
第一章 必須贏在拐點的時代來臨了
第二章 回到內心深處的時刻
第三章 專業者,如何贏在拐點
第四章 經理人,如何贏在拐點
第五章 領導者,如何贏在拐點
第六章 生命影響生命
第二部 在生命中找回自己
第七章 人生目的:來到世上做什麼
第八章 真實身份:神如何量身訂製我
第九章 獨立思考──終身學習的法寶
第十章 靜的力量──聽懂內心的聲音
外一章 導師班的心聲
附 錄 打通工作與生命任督二脈的操練工具"
推薦序/導讀/自序
〈自序〉
表象與異象
不論再努力,許多人工作仍遇到瓶頸,生命還陷入低谷。再多的變革,許多企業仍停滯不前,組織形成內捲,若你對以上的敘述感同深受,本書希望幫助你以另外一種不同的觀點及做法解決你目前的困境。
身處在網路無所不在的時代,無論你想要或不想要,感官每天都在接受不同的刺激。但比起外在這些看得見的物質世界,其實,「看不見的內心世界更關鍵」!
《聖經》〈箴言書〉29章18節說:「沒有『異象』,民就放肆」,看不見的異象,就是神默示在我們內心的使命;放肆指的是自取滅亡。用白話來說,就是「一個人若不懂得跟隨內心聲音的指引,即使人是活著的,但生命的本質已是趨向滅亡」。
組織的運作也是一樣。若是一個組織或一家企業沒有明確的願景(看不見的),在市場的競爭汰換之下,最終也將走向衰敗;即使公司還能硬撐著,也會因為缺乏成長動能逐漸走向「內捲化」的命運(詳見第6章)。
當我們選擇回應呼召,在領受異象的過程中,等著我們的也不會是天上掉下來的好運,而會是一連串的「身心重訓」──在願意接受生命本質改變的過程中(看不見的)激發潛能,以學會解決困境的本事(看得見的)。如同孟子的至理名言:「天將降大任於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
體膚、空乏其身,行拂亂其所為,所以動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孟子也提醒「生於憂患、死於安樂」,因此無論是個人或組織,亦是遵行「有患難則生,無患難則亡」的不易真理。
但如同大部分的人們和組織,遇到困難時,因為害怕,不知不覺中選擇繞道而行而不自知,又或迎向挑戰,但礙於大腦的慣性使然,即使再努力,仍是在原地停滯不前。
沒有人或組織希望自取滅亡的,但是為什麼有些人和組織最後卻走上「下行之路」?除了畏難,還有個更重要且核心的原因是:多數的人們和組織是跟著「看得見的表象」(外在世界)在做選擇,只有極少數人是追尋「看不見的異象」(內在信念)在做抉擇的。
我們的一生都會遇到一個個的系統「求學系統」、「工作系統」、「人生系統」、「信仰系統」等等,若我們只是「憑眼見、靠感覺」來迎接這些「表象」中的系統,而且以「理所當然」的心態去討好各系統,系統有如具有極強框架的生產線,大量製造出通才,以及一般大眾化的產品。所以活在表象中的人生,是永遠在別人設計好的夢裡過日子,所以一點都不精彩。只有少數的人,在一些緊要關頭的時刻,能選擇聽懂內心看不見「異象」的指引,有勇氣地跳脫出表象中系統的限制,如此方能在接受神的「因材施教」中活出神國中的夢想,以及與眾不同的一生。
選擇決定命運,選擇決定人生。這本書希望傳達的核心主旨,也就是「思考你的選擇」,進而以自身的經驗,提供「如何思考」的各種工具。
自然律vs信念律
為什麼不是人人都可以領受到「異象」?原因是,絕大多數人是只活在「自然律」之下,但唯有擺脫自然律的限制,進入到「信念律」的境界,方能領會到神早在創造你之初,就已經安放在內心的異象。
先來解釋一下何謂「自然律」和「信念律」?
宇宙的規律其實有兩大類,我們看到的自然世界屬於次要原因(secondary cause),而看不見的靈界才是主要原因(primary cause),主要原因是原本就存在的,是不可複製的,而且是絕對的,人類對於主要原因,只能夠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所以只能藉信念來體認,這就是「真理」屬於靈命世界,而神本身就是主要原因。
次要原因,來自於主要原因,是主要原因創造出來的自然世界及其規律,次要原因是相對的,所以人類可以發現、可解釋清楚,並可複製其成果,這是「定律」。譬如說,牛頓只能解釋在次要原因中的三大定律what happened,卻沒有辦法解釋why it happened,而why就是主要原因,所以主要原因是因(異象),次要原因是果(表象)。神的創造,是從主要原因中,做從「無」到「有」的原創;人類的複製,是在次要原因裡面,做從「有」到「優」的微創。所以靈裡(主要原因)的事我們人是說不清楚的,只能意會(信念)而難以言傳(證明),就像《聖經》所言:「隱秘的事是屬耶和華我們神的。惟有明顯的事是永遠屬我們和我們子孫的,好叫我們遵行這律法上的一切話。」(申29:29)
我們生活的自然界是有規律的,也就是「自然律」。透過「現實面」的感官接收,我們得以體驗它,同時也可以用「精神面」的智性思考,加以理解、學習並且證明它。這規律是人們看得見、摸得著宇宙運行的機械體系。
實際上,宇宙的運作遠比我們想像中更有規律,甚至有判斷力和意志力。宇宙是有主見、也是善的,這看不見、摸不著的規律,我稱之為「信念律」,只有少數人在擺脫自然律限制的現實面和精神面,進入到非物質世界的「生命面」時方能領悟到;也就是「領受到異象」。
那些得以從自然律進入信念律的人,通常是因為在面臨特殊挑戰時,非但沒有選擇逃避,而且在努力克服困難的過程中,能夠清楚分辨並跳脫出固有價值觀及慣性思維的掌控,勇敢地跟隨內心聲音的指引,不斷深入反思自己「為何而活」?
這個問題的答案,就是我們的「生命定位是什麼」(信念),因而能在必要時超越自我利益、換位思考,為他人付出並做出犧牲,因此能一步步領受到比過往生命所見到更真實、更偉大、更美好的願景,同時也將自己塑造成一個更合神心意的人。
不過,領受異象是一回事,「實踐異象」則是另外一回事,先前提過孟子說的「天將降大任於斯人也……增益其所不能」,就是最好的寫照!
幸而,在堅信內心的信念並與之互動中,能激發源源不斷的潛意識能力,所以,即使在最不利的處境、最少的資源、最不好的運氣中,亦能夠一次次過關斬將,甚至一舉翻盤逆轉勝。也就是說,當一個人能改變其做事、做決定的專注點,從慣性的「從外到內」轉變成「由內至外」,並堅信源自內心的崇高信念及擁有為之焚身的熱誠時,全宇宙都會為其開路。
神(主要原因)是無限的,物質世界(次要原因)則是有限的,有如冰山露出的那一角。在神豐盛的創造中,靈命界還蘊藏數不盡的潛在資源及能量(如同隱藏在水面之下),只有在對的時間、對的地點、對的人、對的方法,方能將這些潛在能量激發在物質世界,幫助我們在榮神益人的信念中,推動神的旨意。
若用「質能互換」的觀念就不難理解。大部分的世人習慣以「憑眼見和靠感覺」的思維行事為人,當大家都在爭奪物質世界中的有限資源,至終結果就是陷入紅海中的「你輸我贏,你死我活」,這些都是「零和遊戲」,一點都不精彩,而且贏家通常難以持久。
面對挑戰時,唯有超越「體與魂」的層次,進入生命面(靈)的探問(也就是與神蘊藏在靈命世界中的潛在能量接軌),並跟隨其指引,方能引發連鎖反應,由個人靈命面的「質變」,帶動現實面物質世界的「量變」。對基督徒來說,上述「神蹟」的概念是容易理解的,因為
我們堅信神是宇宙所有規律的主宰者,宇宙是神創造的;當神命定我們去實踐使命時,同樣會先磨練我們的心志,幫助我們成為合適的器皿,爾後再亦步亦趨地為我們開路。
至於如何找到異象?〈以弗所書〉2章10節說到:「我們原是他的工作,在基督耶穌裡造成的,為要叫我們行善,就是神所預備叫我們行的。」
這裡很清楚啟示神放在每個人內心的異象有三大重點內涵:第一個重點是,這異象在我們出生前就定下來了。在以上經文中的「就是神所預備叫我們行的」,是指當人的靈被神創造出來時,他的人生目的(purpose)及真實身份(identity)就已經定下來了,雖然你的身體還沒有經過父母生下來,神已經幫你把人生計畫做好了,這就是我所說「人的命定是什麼?」命裡註定就是指由神來定的。
第二個重點是,「如何找到自己的命定」。這是經文中的「在基督耶穌裡造成的」,既然是神所定的,所以你到世界上做什麼,都必須從跟神的互動中來得到。
第三個重點是,你的人生的目的不是孤立的,也不是為自己的,而是融合在神所定的永恆計畫裡,是神偉大旨意的一部分;這就是以上經文中的「我們原是他的工作,為要我們行善」。
操控者vs啟發者
從看不見的信念律中支取超理性的能力,除了適用在做事上,在人與人互動、相互影響的做人方面,更是管用。
為什麼有些人及組織更能創新、更有影響力、更有成就?為什麼他們能從客戶或員工取得更高的忠誠度?即使在成功者當中,為什麼也只有極少數人能夠一再成功?而且能在不同領域中做成事情?
若仔細觀察這些具有巨大影響力的稀有領導者,可以發現他們從想法、做法及溝通的方法都完全一致,而且與一般人是不同的──一般人的與人溝通是從外到內,但真正能影響人的力量,是自內到外。
我常說,世上有兩種方法可以影響人們的行為—操控或啟發。「操控者」靠著外在的「地位、權職、利益」獲取短暫的交易,但被操控的人一旦威脅或利誘的因素消失了,便不再為其努力。
相較之下,「啟發者」能激發來自內心的忠誠,因為跟隨者「不是因為必須,而是自願地」為己、為團體而努力,是自發於內的力量。
卓越的領導者不僅能啟發部屬行動,更能進入部屬的內心,幫助他們看見比目前所見更遠大、更有價值的願景,進而賦予「為何而活」的目的感,以及為此而生的使命歸屬感;這種內在的呼喚,通常與外在的獎勵及益處無直接的關係。
真正「做領導」的人,之所以能使跟隨者付諸行動,不是藉由掌控,而是使其看到更遠大的願景,同時啟發他去完成,因此跟隨者的忠誠度非常高,也更願意獻身、付出受苦的代價。
所以真正能撼動人心而帶出改變行為的,永遠不是只講道理的「言教」,而是身體力行的「身教」。
起初認為不可能做成的事情,在領導人帶領下做成了成果(what is the result),自然添加他們活在世上的意義。因此,領導人除了能畫大餅(指出願景),更要有把事情做成的實力(how to breakthrough),向跟隨者證明跟隨的目標是正確的(why do I exist)。如此便能引發生命中的正循環,越做越好,在效法後扎扎實實地烙印生命中。有關領導內涵,後續篇章中會有更詳細的說明和舉例。
在本書中有些概念曾在前三本著作中提及,但不同的是,這本書收錄了我在職涯發展和靈命成長上,最原始且細節的過程。每一段小故事都被我拿來當成勵志的案例,希望能協助讀者們理解「聽懂內心的聲音」的重要性,以及我何以會慢慢開展成為現在的我—這一切都不是偶然,而是早有神的預備在當中。本書也是自我學習、自我操練的工具書,希望讀者藉著我在案例中設計的「情境體驗題」看到自己、藉著「觀念更新題」超越自己、藉著「反思學習題」找回自己。古代人習武,若武功要達到極致,就必須打通任督二脈。
當代人若想活出美滿的生活及豐盛的靈命,就要懂得藉操練以打通「工作」與「生命」的任督二脈。最後兩章提供的兩套操練工具:「獨立思考—終身學習的法寶」和「靜的力量—聽懂內心的聲音」,幫助大家透過刻意練習,逐步穿越表象的限制、進入內心,領受個人專屬的美好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