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名:療癒心傷:凝視內心黑洞,學習與創傷共存
原文書名:環状島=Ььヨсソ地政学
產品代碼:
9789869868068系列名稱:
自由學習系列編號:
QD1031定價:
380元作者:
宮地尚子(Naoko MIYAJI)譯者:
李欣怡頁數:
224頁開數:
14.8x21裝訂:
平裝上市日:
20230720出版日:
20200715出版社:
經濟新潮社(城邦)CIP:
178市場分類:
勵志修身產品分類:
書籍免稅聯合分類:
心理勵志類- ※在庫量小
商品簡介
一本書,拉開一張網,接住墜落中的受害者。
陪著他們從創傷到復原,走一段療癒之路。
我們所能做的,是向受害者伸長手說:「我不是加害者,是站在你這邊的朋友。」
幫助他們不是用頭腦,而是用身體相信這件事。
在我們身邊,有許多因為歧視、霸凌、騷擾、侵犯或暴力事件的受害者。
受害者的心底,藏著無法說出口的痛。
這個痛,總是跟著受害者一起吃飯、一起生活,就連睡覺也形影不離。
這個名為「創傷」的痛,源於某個震撼的事件。在發生當下,如同歷經核爆一般,即使倖存,卻無法向旁人言說,就連說給自己聽都有困難,這是創傷「難以啟齒」的特徵。
本書作者宮地尚子以精神科醫師、人類學者、社會學者的立場,建立「環狀島」創傷與復原模型。以類似火口湖的「環狀島」地形模型,說明受害者在群體中的處境,以及倖存者的逃生地圖。
受害者傷口愈深,愈難說明面臨的個別困境。就像在環狀島的內海溺水,無法出聲、只能沉默。有些倖存的受害者從內海爬上島的內壁,想出聲控訴自己的心路歷程,卻遭質疑「憑什麼出聲」,甚至面臨社會攻擊,無法為自己爭取公平正義。
由於受害者心中存著對於加害者的懼怕,彷彿加害者無所不在,躲都躲不掉,即使想「走出來」告別心理創傷,卻因加害者的幻影阻擋,造成受害者以為加害者「又來了」。因此躲到讓人找不到的地方,或是拒絕旁人協助。我們能為他們做的事情,就是持續向受害者伸長手說:「我不是加害者,是站在你這邊的朋友。」幫助他們不是用頭腦,而是用身體相信這件事。
這本書,適合支援者(心理諮商師、精神科醫師、律師)和旁觀者(受害者的親朋好友、關心此議題者)閱讀,進而了解自己可以用什麼方式,在能力所及的範圍之內,拉開一張網,接住墜落中的受害者,陪伴他們一步步邁向復原之路。
★本書為《環狀島效應》改版★
一本書,拉開一張網,接住墜落中的受害者。
陪著他們從創傷到復原,走一段療癒之路。
我們所能做的,是向受害者伸長手說:「我不是加害者,是站在你這邊的朋友。」
幫助他們不是用頭腦,而是用身體相信這件事。
在我們身邊,有許多因為歧視、霸凌、騷擾、侵犯或暴力事件的受害者。
受害者的心底,藏著無法說出口的痛。
這個痛,總是跟著受害者一起吃飯、一起生活,就連睡覺也形影不離。
這個名為「創傷」的痛,源於某個震撼的事件。在發生當下,如同歷經核爆一般,即使倖存,卻無法向旁人言說,就連說給自己聽都有困難,這是創傷「難以啟齒」的特徵。
本書作者宮地尚子以精神科醫師、人類學者、社會學者的立場,建立「環狀島」創傷與復原模型。以類似火口湖的「環狀島」地形模型,說明受害者在群體中的處境,以及倖存者的逃生地圖。
受害者傷口愈深,愈難說明面臨的個別困境。就像在環狀島的內海溺水,無法出聲、只能沉默。有些倖存的受害者從內海爬上島的內壁,想出聲控訴自己的心路歷程,卻遭質疑「憑什麼出聲」,甚至面臨社會攻擊,無法為自己爭取公平正義。
由於受害者心中存著對於加害者的懼怕,彷彿加害者無所不在,躲都躲不掉,即使想「走出來」告別心理創傷,卻因加害者的幻影阻擋,造成受害者以為加害者「又來了」。因此躲到讓人找不到的地方,或是拒絕旁人協助。我們能為他們做的事情,就是持續向受害者伸長手說:「我不是加害者,是站在你這邊的朋友。」幫助他們不是用頭腦,而是用身體相信這件事。
這本書,適合支援者(心理諮商師、精神科醫師、律師)和旁觀者(受害者的親朋好友、關心此議題者)閱讀,進而了解自己可以用什麼方式,在能力所及的範圍之內,拉開一張網,接住墜落中的受害者,陪伴他們一步步邁向復原之路。
★本書為《環狀島效應》改版★
作者簡介
姓名:宮地尚子(Naoko MIYAJI)
日本知名精神科醫師、人類學者、社會學家。一橋大學社會學研究所地球社會研究專攻教授、精神科醫師、醫學博士。主要研究領域包括文化精神醫學、醫療人類學、創傷與文化及社會。善於從人文社會科學的角度,臨床分析與創傷有關的精神疾病,尤其是性暴力、家庭暴力的受害者,如何踏上復原之路。
1986年京都府立醫科大學畢業。1993年同研究所修了。1989年到1992年以客座研究員身分赴哈佛大學醫學部社會醫學教室及法學部人權講座留學。1993年起在近畿大學醫學部衛生學教室工作,2001年起擔任現職。
著作包括:《療癒心傷》、《創傷的醫療人類學》、《你能愛你的傷嗎》、《震災創傷與重建壓力》、《創傷》等;
編有:《創傷與性別》、《醫療現場對家暴受害者的照顧手冊》等;
合著:《文化精神醫學序說》等;
合譯:加特納(Richard B. Gartner)著《對少年施加的性虐待》等;
監譯:卡洛琳・拜爾利(Carolyn M. Byerly)著《孩子遭到性侵後:寫給母親與協助者》等。
日文網站:https://www.naokomiyaji.com/
英文網站:https://ringshapedisland.wixsite.com/ringshapedisland
譯者簡介
姓名:李欣怡
畢業於名古屋大學。在浩瀚且持續擴大的翻譯宇宙中,用自己的速度小心翼翼堆磚砌瓦,希望每一塊都是個安穩的立足點,譯有《霸凌是什麼》《療癒心傷》(以上均由經濟新潮社出版);賜教信箱:h.lee.books(at)gmail.com
相關作者簡介
繪者
姓名:黃維君 Esperanza
在風城成長,目前定居雨都,養成了風雨無懼,愛曬太陽的體質。用畫筆紀錄生活,用覺知品嚐美味人生。
FB:https://zh-tw.facebook.com/esperanzakeelung/
書籍目錄
第一章 談論創傷:名為環狀島的模型
前言╱逃生地圖╱環狀島,發言者所處之島╱環狀島與圓錐島之比較
第二章 沉入內海的受害者們
犯罪受害者的創傷和法律救濟╱對環狀島產生作用的力量:重力與風╱環狀島的特徵:水位╱社會運
動與環狀島
第三章 環狀島的生成過程:觀察性騷擾官司(一)
日本首件性騷擾官司╱受害經過╱高水位╱環的形成╱時代背景與水位、波浪╱與協助者之間的鴻溝
╱風:一般見解╱風:晴野的案例╱島
第四章 複數的環狀島:觀察性騷擾官司(二)
別的島影╱另一個島影╱無數的環狀島╱受害者成為能言善道發言者的條件╱能言善道的相對性
第五章 複數的課題化及複合性身分認同
環狀島與身分認同╱多層歧視與複合歧視╱描繪複數環狀島的意義╱比較嚴重程度╱複合性身分認同
第六章 脫離身分認同與身分界定
脫離身分認同論╱「部分壓倒性」和「部分無法了解性」
第七章 位置性的設問
以位置性為主題之爭議╱內斜面對外斜面的設問╱不同的課題化與複數的環狀島╱附隨於中立及普遍
性的偏頗╱位置性的設問只朝向外斜面而不朝向外海╱位置性的設問可能將外斜面╱複合歧視與多層
歧視╱根源於可視類別或團體歸屬的位置性設問之極限╱「正確性」未必是問題╱「難以教化的無知」
與「難以教化的有知」╱愛麗絲.華克(Alice Walker)的「投企性同一化」
第八章 加害者在哪??
加害者的位置╱加害者早已離開,不在現場╱加害者在現場(╱在那?╱在身旁)╱只有從正上方才
看得到的傷╱井底╱外傷性連結╱加害者的贖罪與受害者的赦免
第九章 研究者的位置與當事者研究
研究者的位置╱跳躍、返鄉的場所、論文撰寫╱當事者(╱自我導向)研究
第十章 環狀島與知的角色
研究者、專家與知識分子的角色╱學問領域不同帶來的差異╱角色的濫用與迫害╱任何知識都有可能
遭到濫用╱新的知識分子樣貌╱隱藏的當事者(自我導向)研究或抽象化的效用╱寫在最後
後記
參考文獻
注
譯名對照
圖表索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