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名:青花宴

原文書名:A Blue and White Porcelain Banquet in Verses


9786267457375青花宴
  • 產品代碼:

    9786267457375
  • 系列名稱:

    藝術收藏
  • 系列編號:

    藝術收藏
  • 定價:

    750元
  • 作者:

    李念祖
  • 頁數:

    248頁
  • 開數:

    18.2x25.7x1.6
  • 裝訂:

    平裝
  • 上市日:

    20250903
  • 出版日:

    20250903
  • 出版社:

    暖暖書屋
  • CIP:

    796.6
  • 市場分類:

    藝術總論
  • 產品分類:

    書籍免稅
  • 聯合分類:

    藝術類
  •  

    ※在庫量大
商品簡介


詩詞,是心靈的音符
青花,是瓷器的水墨

白地青花,間裝五色,為今古之冠。
──明.沈德符

作者以深厚的文化底蘊,帶領讀者走入詩詞與瓷藝交織的璀璨世界,解讀各式不同青花瓷的紋飾和造型。其中有貫穿古今的典故、東西文化的交會、伊斯蘭樣式的影響、歷史源流的演變,詩詞故事的敘說、獻禮祭祀的用器、佛教寶相花紋的隱喻、密教梵文的種子字、《易經》的天地之數等,埋藏其中的深意不一而足,值得細細品味思索。在逐步的推敲琢磨中,漸漸領略青花的詩意、藝術與風采,滿目繽紛而美不勝收。

《青花宴》以詩意的筆觸賞析青花瓷的風華,六章如六道風景,各自鋪陳稀世珍品、瑞獸花鳥、歲月流光,串聯古詩意境與瓷器紋飾,讓讀者在閱讀中與千年前的工匠與詩人對話。這不僅是一本談青花瓷的書,更是一場穿越時間的文化盛宴。


Step into a luminous world where poetry meets porcelain. This elegant volume invites readers on a lyrical journey through the Ming dynasty's finest blue and white ceramics—each chapter titled after a classical Chinese poem and interpreted through the lens of verse.
With refined scholarship and poetic sensitivity, the author unveils how the spirit of ancient poems echoes in the form, motif, and glaze of porcelain masterpieces. A banquet of beauty and meaning awaits—where every vessel tells a story, and every poem reveals a hidden glaze of time.

作者簡介


李念祖

祖籍江西臨川,一九五六年出生於台灣高雄。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國文系畢業,美國猶他州立大學教育碩士。曾任台北廣播電台節目製作人,其親自主持之「環球音樂站」節目一九九一年獲得紐約國際廣播展銅牌獎。後轉任中華電視公司「放眼看天下」節目執行製作、新聞編譯、節目編審、組長、處長,年代及東風電視台副總經理。曾擔任佛教弘誓學院講師,現致力於文藝創作。
對於古玉、茶器、瓷器、酒器、黃金貨幣等器物皆有所好,並有研究與收藏。已出版之著作《嘉瑞延喜》、《昭華錫福》、《注春啜香》、《茶顏醉色》、《青花祕境》、《黃金天下》、《有酒盈罇》,都是多年來對這些藝術藏品的解讀與詮釋。
另有以小說筆法所寫之真實歷史故事《千手觀音:失落的畫像》、《千手觀音:金牒的祕密》,根據真實文物和史料,描述一段古今交錯的千手觀音像和黃金經書的神奇祕密。還有以大航海時代的東西方瓷器貿易為背景的小說《最後的青花:十字蟹與拉丁文密碼》。
每部作品都展現出作者深厚的國學素養,淵博的知識見聞,以及匠心獨運的創意巧思,其中《黃金天下》一書,更榮獲二○○九年國家出版獎優等獎。

商品特色/最佳賣點


◎瓷器的收藏,作者認為不僅在於鑑識是否為到代的真品,還在於藝術上是否有可取之處、是否在器用之外別具詩意。一如徐悲鴻所言:「寧買假而似真,不買真而似假。」因此,更值得品味的,是青花瓷上展現的意境與祕境,此即本書意旨所在,這是一本市面上絕無僅有的作品。
◎全書共收錄三百多件精美瓷器,豐富精緻的器形、紋樣與圖繪,一次盡收眼底。
◎作者前不久寫有一本以大航海時代東西方瓷器貿易為背景的小說《最後的青花:十字蟹與拉丁文密碼》,書中遺失四百年的寶藏,盡在本書中。

書籍目錄


1 一笑相逢信有緣

1-1君不見白玉壺中瓊液白
1-2客來尊酒共怡顏
1-3塔院松濤吹茗?
1-4盆池貯水納靑天
1-5心開寶月嬋娟處
1-6願執巾瓶侍法筵
1-7詩宗密印誰相付
1-8澆花挿?但隨縁
1-9瓦缸滿注春泉碧
1-10洗出鸞凰翠羽翰
1-11變現能飛缽底龍
1-12祥光縈繞御爐煙

2 宣城妙品世無雙

2-1成化鷄缸誇五色
2-2宣徳新磁破萬錢
2-3長頸大腹宜貯酒
2-4日高誰傍甕頭眠
2-5共燒蠟燭聽春雨
2-6翠瓜和露出秋盤
2-7爛煮橘皮砂罐冷
2-8半碗藜羹百味全
2-9注在當心即漏巵
2-10寶爐香聚引長?
2-11既託空門曰僧帽
2-12願同衣缽永相傳

3 惜取寶珍常自照

3-1天球琬琰一代珍
3-2不如抱甕可忘情
3-3蓮薦碧房浮玉碗
3-4華林暢飲倒長瓶
3-5提壺勸飲方多病
3-6爐煙凝坐悟黃庭
3-7軍持獨有曹溪水
3-8滿盞茶香夜思清
3-9洗墨池荒秋草合
3-10孤燈未滅夢難成
3-11開盒愁將紅豆數
3-12葫蘆無酒對先生

4 鳳儀獸舞盡來王

4-1君不見蛟龍頭角豈終潛
4-2誰伴吹簫引鳳凰
4-3師子麒麟聊比肩
4-4黃鶴樓頭望故鄉
4-5風鼓怒濤驚海怪
4-6雲霞五色詠天章
4-7孔雀東飛何處棲
4-8宛馬來歸道路長
4-9胡人置酒留連客
4-10西域蒲萄輸我嘗
4-11大食波斯飲百杯
4-12乘興同過選佛場

5 休將塵事惱閒情

5-1天教卉木效珍祥
5-2喜同王母宴瑤池
5-3金桃綴實留鸚鵡
5-4野禽窺果啄殘枝
5-5西塞鱖肥空入畫
5-6牽牛引蔓上東籬
5-7相與兼花折荷葉
5-8閑伴兒童竹馬嬉
5-9弄月輕摇深院落
5-10自古紅顔能幾時
5-11載酒尋芳常恨早
5-12白頭歲暮苦相思

6 春山靈草百花香

6-1荔枝結子思南越
6-2萱草無憂樹北堂
6-3牡丹芍藥開非晚
6-4芭蕉葉大酒樽涼
6-5爛煮葵羹斟桂醑
6-6舍前舍後養魚塘
6-7半栽松竹半栽梅
6-8一池明月芰荷香
6-9紅榴滿樹鳴山鳥
6-10更借蟠桃獻壽觴
6-11誰採茶花不憚勞
6-12秋風忽見紫芝房

推薦序/導讀/自序


◆物以寄情、器以載道,念祖先生從自己的學識眼界出發,得以從這些3D作品之中,讀出貫穿古今的掌故、詩詞與敘事,雖然3D加上時間建構出4D的世界,但我覺得他已經跳脫了4D概念,因為4D展現的時間是線性的,而念祖先生加上佛法悟性的無窮無限,讓這場紙上的青花宴有了一種在時間長河裡自由流動的5D呈象,非常期待您也能和我們一起,在這場千年青花宴裡,悠然領略另一種5D人間。──陳立恆(法藍瓷董事長)

推薦序:
千年青花.五維人間

陳立恆(法藍瓷董事長)

一念心清淨,處處蓮花開;一花一世界,一葉一如來。
──唐.龐蘊

讀罷李念祖先生的《青花宴》一書,首先躍上心頭的便是這首唐代偈語,身在陶瓷行業數十載,我自然很能理解收藏同好們以物寄情的博古通今,也認識不少對於各色瓷藝如數家珍的名家大師,但念祖先生只憑歡喜、不論真假的獨尊青花確實品味別具一格,由於個人之功與工作之利,他走過天南地北,也熟諳中外哲史,因此他「既執於物、又不盡執於物」的縱深眼界,令人欽佩非常。
青花瓷作為中華文化流通世界的第一形象,其實從一千年前的唐代就初具雛形,但在念祖先生書中的那一道道天青破雲、?藍映雪的藍白相間,是在元朝之後才慢慢開始有了你我所熟悉的鮮明溫潤,且從他的文字之間,我們不難看出,念祖先生特別鍾情於明清時代已臻巔峰的青花樣式。
念祖先生在書中表示,明代青花紋飾如同東西方文化交流的歷史3D列印,誠然,中國瓷藝發明的特出之處,正在於將2D畫作華麗躍然到3D立體之上,所以在中世紀的伊斯蘭世界與文藝復興的歐洲上流社會才會出現那麼多琳瑯滿目、價值連城的Made in China。然而,物以寄情、器以載道,念祖先生從自己的學識眼界出發,得以從這些3D作品之中,讀出貫穿古今的掌故、詩詞與敘事,雖然3D加上時間建構出4D的世界,但我覺得他已經跳脫了4D概念,因為4D展現的時間是線性的,而念祖先生加上佛法悟性的無窮無限,讓這場紙上的青花宴有了一種在時間長河裡自由流動的5D呈象,非常期待您也能和我們一起,在這場千年青花宴裡,悠然領略另一種5D人間。




自序:
詩與青花與我

我喜歡青花瓷,也收藏了不少「我喜歡的」青花瓷。由於我收藏的這些青花瓷有不少看似與博物館的明代青花館藏不別,因此不免令人浮想聯翩,以為是不是撿到了寶?不過有懂行的朋友看了之後表示,我收藏的這些「明青花」其間或有到代之物,不過大抵都是後仿之作。換言之,我收藏的這些看起來很像明青花的瓷器,或許並非真的到代骨董。既非骨董,當然也就不存在想入非非的空間。
我不懷疑朋友的鑑識能力,但也沒有因為他的烏鴉嘴而對我所收藏的這些青花瓷起了「分別心」,覺得這些瓷器既然不是到代的珍貴骨董,所以就減損了我原本滿滿的「歡喜心」。我藉佛教名相分別心與歡喜心來描述我的心境,並不是說我已觸及如同聖嚴法師所說從「有分別的執著心達到無分別的解脫心」這樣的修行高度,能夠從真品和仿品的差別相中跳脫出來,不為物役,不為心執,而是打從我與青花瓷相識伊始,就不是以到代不到代,是真品還是仿品這樣的心態來看待和認知我所收藏的每一件青花瓷。對我來說,分別心和差別相是體現在我所喜歡的青花瓷,是否在藝術上有可取之處,是否在器用之外別具詩意,而不是此一青花瓷是否為到代的真品。
曾經徐悲鴻對藝術品的真偽說過這樣一番話:「寧買假而似真,不買真而似假。」因為假而似真者尚有藝術上的可取之處,真而似假者則是藝術上不合格的次品。南海沉船中打撈上來的成千上萬的歷代真品瓷器,其中絕大多數都可以證明徐悲鴻之語所言不虛,而我當初收藏青花瓷所起的分別心和所見的差別相如今想來,竟是在不知不覺中跟從了徐悲鴻的腳步,並且因為不曾糾結於真的假的,到代不到代這樣的問題,無形中免除了許多煩惱,反倒是得以歡喜自在的徜徉在雋永迷人的青花瓷世界中。
朋友可以理解徐悲鴻所謂藝術上可取之處所言何意,但不明白我說的器用之外別具詩意究竟是什麼意思。瓷是瓷,詩是詩,瓷器如何別具詩意?大哉問!
我的父母都是江西人,我雖然長於台灣,也算是江西子弟。在我看來,瓷與詩就好比景德鎮與滕王閣,中間隔著煙波浩渺的鄱陽湖。景德鎮在湖東,滕王閣在湖西,東西湖渺渺,千里有歸潮。潮漲潮落,有時霧失樓臺,月迷津渡;有時落霞孤鶩,秋水長天。我不止一次去景德鎮,也不止一次登滕王閣。我愛從景德鎮遙望滕王閣,也喜歡從滕王閣凝視景德鎮。就這樣在多年的遙望與凝視中,龍鳳天馬,麟獅海怪,禽鳥游魚,靈芝蟠桃,花草瓜果,松竹園林,樓閣亭台,洞天福地,仙人隱士,官宦仕女,童僕耆老,波斯胡賈,諸天神佛,時不時的會出現在我由景德鎮走向滕王閣,又從滕王閣折返景德鎮的路途中。久而久之,這條連結滕王閣與景德鎮的詩瓷之路,竟然逐漸浮現出一個非想非非想不可思議的青花祕境。
祕境中,瓷是示現的主體,詩是共同的語言。舉例來說,圖5-3這件畫兩隻鸚鵡盯著懸在樹枝上四個桃子的青花大盤,如果以言語代青花,那就是明人徐庸的詩句──金桃綴實留鸚鵡。同樣的,圖5-4這件畫一隻練鵲張口欲啄食枇杷的青花大盤,顯然也暗合宋人許抗的詩句──野禽窺果啄殘枝。此外,圖6-9這件青花大盤上畫的那兩隻翩然舞動的山禽並九枚綻裂之榴實,難道不是明人鄧林的詩句──紅榴滿樹鳴山鳥嗎?我所謂的青花祕境就是如此這般的在前賢詩集的字裡行間隨緣生成的。
當然,由詩與瓷所構成的祕境,並非總是如地藏和尚所言:「一切現成。」更多的時候是在不斷的自問反思中偶然拾得吉光片羽,從而別有會心。例如圖2-4a這件畫了五十五條龍並四塊陸地三道天梯有大明萬曆年製款的青花罐,這樣的構圖有什麼喻意嗎?為什麼所畫龍之數為五十五,而不是五十四或五十六?五十五這個數字和《易經》所言天地之數五十有五有沒有關係?四塊陸地和三道天梯又是什麼意思?這些問題都不是隨口就能回答的,得仔細推敲,慢慢琢磨,才能真正看懂這個青花罐。又比如圖6-7d這件青花瓶,我一直覺得很奇怪,此瓶所繪紋飾的主題明明是歲寒三友,但畫工卻偏要在松竹梅之上加繪有喧賓奪主之嫌的碩大菊花,這是為什麼呢?是工匠隨手為之?還是別有因緣?這些問題直到有一天我閒來無事翻閱古人筆記才忽然若有所悟。宣德朝三位內閣輔政大臣楊榮、楊溥、楊士奇分別以松、竹、梅自比,各矜其才,自伐其功。四朝元老夏原吉聽聞此事,也以菊花自喻,不鹹不淡的說了一句「三友何妨四友並」,便將松竹梅歲寒三友圖改成了有如圖6-7d這件松、竹、梅之上更有菊花罩頂的歲寒四友圖青花瓶。畫這件青花瓶的工匠為什麼這樣畫呢?他知道上述的典故嗎?抑或此事本與工匠無關,完全是我牽強附會,異想天開?這些問題的答案我不知道,但我知道因為有古人筆記記載的這個典故,遂令此一青花瓶宛如注入了馥郁香醇的美酒,令人回味無窮。
這便是我所謂的器用之外別具詩意並藝術上的可取之處。坦白說,此一青花祕境,本是我個人自得其樂的異想世界,並無意為野人獻曝之舉。但好友說浮生若夢,為歡幾何?與其獨樂樂,何不與眾樂樂,如王右軍會諸友於蘭亭,如李白春夜宴桃李園,其時「群賢畢至,少長咸集。」「開瓊筵以坐花,飛羽觴而醉月。」豈不快哉?我有感於斯言,於是本自娛娛人之旨,放下「時論所誚」之憂,焚膏繼晷,屬文連篇,歷數十寒暑方成此一我與詩,詩與瓷,瓷與我的《青花宴》。書中所言純係個人一得之愚,如有不靠譜的地方,請一笑置之。
最後我要特別感謝孫大川教授為拙作惠賜墨寶,葉匡時教授熱心舉薦,陳國棟教授關切指導,眾盟實業陳庚林總經理協助攝影,特別是法藍瓷董事長陳立?先生的慷慨鼓勵,使本書得以在出版業日益艱困的環境中順利付梓,隆情厚誼,無任感荷。陳董事長致力於陶瓷產業多年,成就斐然,他對拙作的溢美之辭,我愧不敢當,但備感榮幸。在此謹向陳董事長以及孫教授、葉教授、陳教授及陳總經理表達我誠摯的謝意,同時也謝謝我的師長、家人、同學、朋友多年來對我的鼓勵和支持。古人說:「微夫人之力不及此。」沒有大家的期勉和協助,我無法完成這項工作,因此我除了感謝,還是感謝,謝謝大家。

文章試閱



1. 一笑相逢信有緣
 A Smile Upon Meeting—Fated by Porcelain’s Grace

1-1君不見白玉壺中瓊液白

君不見白玉壺中瓊液白,避暑一杯冰雪敵。
──宋.周麟之

圖1-1a這件青花海水十角星纏枝花卉錦地紋雙系臥壺和圖1-1c這件青花海水八角星纏枝花卉紋雙系臥壺是十五世紀明朝初期景德鎮燒造的典型伊斯蘭樣式的青花瓷。當然,這兩件青花臥壺有可能是後來所仿而非真的是來自明初鄭和下西洋的那個年代,不過這對我描述伊斯蘭樣式的明青花並無妨礙,因為無論是兩岸故宮或其他博物館乃至私人的收藏,都有器型和紋飾與上述這兩件明青花相同的臥壺可以參照比對,不虞誤解。
圖1-1a和圖1-1c這兩件青花臥壺一面鼓起如龜背,中心有凸臍,施釉,青花圖案繁複,兩側有系環。另一面露胎無釉,光素平滑,中央凹進,直口短頸,此一器型並非中土傳統的瓷器樣式,而是照著古代西亞穆斯林所使用的金屬器為藍本而燒造的。美國弗利爾美術館收藏的十三世紀的敘利亞嵌銀扁壺,可以證明前者的壺式係由後者而來。
其次,圖1-1a這件臥壺的主體紋飾十角星和圖1-1c這件臥壺中央鼓起之處所繪八角星都是典型的伊斯蘭圖案,特別是前者壺身畫的所謂「錦地紋」,其實是伊斯蘭紋飾中一種名為Girih模式的幾何圖案,通常用於建築物牆面壁磚的拼貼組合。Girih是波斯語,意思是由分段直線所構成的結。過去鄂圖曼土耳其建築所用的壁磚大多來自善於燒造壁磚的波斯,也就是現在的伊朗。波斯人極擅以規律性往復交錯的幾何線條構圖,有時添加輔助性的花朵紋飾,拼接出絢麗繁複卻又井然有序的圖案。
傳世所見臥壺紋飾除了如圖1-1a的Girih模式幾何圖案以外,還有如圖1-1c的植物花卉紋圖案。前者最醒目的是圖案的星形結構,而後者則是如圖1-1e這種不審為花瓣或葉片的圖案。這種圖案只出現於永宣時期,而且只有永宣時期明顯屬於伊斯蘭風格的白地青花瓷器才有這樣的花葉圖案。事實上除了上述這兩件青花臥壺之外,諸如圖1-8b的青花花澆、圖3-5a的如意耳蒜頭扁壺、圖3-5e的青花海水纏枝花卉紋罐等等畫有同樣花葉圖案的明青花,其器型無一例外也都是伊斯蘭的樣式。
埃及馬穆路克王朝時期的福斯法特和敘利亞的大馬士革兩地皆以生產陶瓷器和壁磚聞名。彼時當地人進口很多來自中國的青瓷和青花瓷,從而對當地陶瓷器的裝飾圖案產生了一定程度的影響。同樣的,明代景德鎮所燒造的許多白地青花瓷器上所繪製的紋飾圖樣,也明顯反映出來自西亞的藝術風格。圖1-1a和圖1-1c這兩件具有伊斯蘭風格的青花臥壺,不但是明代永宣時期青花紋飾的一大特色,也是東西方文化交流歷史圖像的3D列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