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名:萬萬沒想到→:用理工科思維理解世界

原文書名:


9789869443500萬萬沒想到→:用理工科思維理解世界
  • 產品代碼:

    9789869443500
  • 系列名稱:

    View
  • 系列編號:

    01
  • 定價:

    350元
  • 作者:

    萬維鋼
  • 頁數:

    352頁
  • 開數:

    15x21cm
  • 裝訂:

    平裝
  • 上市日:

    20170424
  • 出版日:

    20170424
  • 出版社:

    新視野NewVision-新潮社
  • CIP:

    307
  • 市場分類:

    自然科學(一般大眾)
  • 產品分類:

    書籍應稅
  • 聯合分類:

    自然科學類
  •  

    ※缺書中
商品簡介


長據亞馬遜中國最暢銷科普書,讀者平均4.4顆星推薦
羅輯思維讀書會最熱銷書籍,累積銷量已達20多萬冊
用理工科思維啟蒙大腦,以科學視角提供有助於認識世界的正確工具
獨家收錄作者台灣版序

避開常識慣性思維陷阱、拒喝成功學心靈雞湯、克服濫情理盲

萬用機率論助你正面突破困境?
判斷陰謀論的科學及合理性?
練習一萬小時真能成就天才?
魯蛇如何出人頭地?
醫學研究結果能當真嗎?
靈魂轉世真有這回事?
真理追求者其實喜歡被別人改變想法?
創新竟是落後者的特權?
弱聯繫人脈助你事業亨通?
如何以庖丁解牛的方法閱讀一本書?

本書將採邏輯+數據+實驗+文獻,以科學思辨突破盲點,強化獨立思考!

《萬萬沒想到》是作者萬維鋼在「學而時嘻之」博客(部落格)八年來之精粹,採三大主題三十三篇嚴選好評文章集結而成。

本書自出版以來,在中國已狂銷二十多萬冊,融合行為經濟學、認知心理學、社會學、數學、統計學、物理學等多種專業,以嶄新的科學視角切入解讀生活中萬事萬物。作者除重新校訂修改文字外,並針對部分文章進行補充及改寫,添加新的科學研究及素材,豐富全書的思維脈絡,讀完本書相當於讀了十多部巨著,希望在充滿「常識」謬誤的世界裡,給讀者帶來最頂級的「乾貨」跟「猛料」。

本書特色
1. 作者為知名視頻節目「羅輯思維」策劃人,並身兼科普暢銷作家,本書集其部落格八年文章精粹,加上修訂部分文字及補充改寫,內容更加豐富紮實。
2. 特為台灣讀者撰寫台灣版序,分享科普寫作的觀察心得。
3. 中國近年來最叫好又叫座的科普書籍,累計銷量達二十多萬冊,並獲得央視年度好書、文津圖書獎等多個獎項、虎嗅網及豆瓣讀書等推薦。

各界好評
嚴格說來《萬萬沒想到》不像國外(尤其是美國)暢銷經濟、科普、商管類非小說那樣有個明確的觀點,然後尋找許多前人知名作者的書或是期刊論文來當作例證輔佐。它就像是一篇又一篇的專欄,討論一個又一個很容易造成刻板印象或是迷思的話題。
這些專欄裡面,有的很短才幾頁大概兩三千字,有的很長橫跨十幾甚至幾十頁引用各種資料只為了講一個事情(如討論「練習一萬小時成天才」這件事情)。但無論或長或短,萬維鋼的確是一以貫之試著用科學的方式解讀和反思每一個議題,甚至有些還是先引用了一些美國暢銷書中的例子,然後再打臉說這恐怕有點問題。
簡單來說,我以為這本《萬萬沒想到》真正的目的不是告訴你什麼科普的知識,而是讓你習得一套閱讀、吸收和思考知識的方法──只是他用說故事的方式表達,於是就算你沒想那麼認真,也可以讀得津津有味。
──楊士範,The News Lens關鍵評論網共同創辦人

以理性思維以及與理工方法解構萬物的不確定性。
──鄭伊廷Xdite,全棧營共同創辦人╱Facebook Hackathon首獎得主

科學鼓勵嘗試,但反常識。科學家往往執著,但反直覺。萬維鋼先生這本書集結多篇深入淺出的專欄,直攻自以為是的「智慧」跟經不起挑戰的「觀點」,值得想在思維上有所突破的人閱讀。
──鄭國威,PanSci泛科學總編輯

萬維鋼是我見過閱讀速度、記筆記速度,以及寫作速度最驚人的一個,我長期是他的讀者和粉絲。
──羅振宇,羅輯思維視頻節目主講人 

他致力提供傳說中的「科學理性思維」。他的野心是讓「反常識思維」變成「常識思維」。
──姬十三,果殼網創辦人及CEO

目錄
台灣版自序 科普的三個境界
Part 1反常識思維
「反常識」思維
別想說服我!
真理追求者
壞比好重要
最簡單機率論的五個智慧
一顆陰謀論的心
橋段會毀了你的生活
健康的經濟學
核電廠能出什麼大事
Part 2成功學的解藥
科學的勵志和勵志的科學
匹夫怎樣逆襲
練習一萬小時成天才?
最高級的想像力是不自由的
思維密集度與牛人的反擊
上網能避免淺薄嗎?
高效「衝浪」的辦法
筆記本就是力量
用強力研讀書
創新是落後者的特權:三個競爭故事
過度自信是創業者的通行證
奪魁者本色
打遊戲的三個境界
窮人和富人的人脈結構
Part 3霍金的答案
亞里斯多德為何不數數妻子有幾顆牙
物理學的邏輯和霍金的答案
怎樣用統計實驗檢驗靈魂轉世假說
一個關於轉世的流行病學研究
擺脫童稚狀態
怎樣才算主流科學?
科研的格調
喝一口的心理學與喝一瓶的心理學
醫學研究能當真嗎?
真空農場中的球形雞

作者自序

台灣版自序

科普的三個境界

《萬萬沒想到》是我的生平第一本書,它說的是怎麼用科學方法和科學思維去理解這個複雜的現代世界。這本書目前為止在中國大陸賣出將近二十萬冊,讀者給打了高分,獲得了很多獎項,書中內容經常被人引用。大陸之外,它已經在韓國翻譯出版,現在又出了臺灣版,而且英文版也在準備之中。我收到好多讀者的熱情鼓勵,受寵若驚。

可以說一個科學作者所能夠期待的東西,《萬萬沒想到》都得到了。這並不是因為我有多厲害,而是因為我特別幸運──我趕上了一個科學可以流行的時代。

我就想用這個機會,分享一點我對中文世界科學寫作的看法和心得,順便也向臺灣讀者介紹一下大陸這邊的青年思潮。

大陸傳統上,科學寫作這個工作叫做「科普」──向公眾「普及」科學。「科普」似乎是作者居高臨下的態度──這個知識太高級了你不懂,我給你講講,讓知識落地,讓科學流傳──就好像老師講課甚至牧師佈道一樣。在內容匱乏的時代這個姿態也許可以,而現在則不行。電影、電視、遊戲、社交網路這些東西早就佔領了大部分人的大部分時間,現在連讀書的人都很少,又有多少人會去讀一本科普書呢?

讓科學流行,到底是為了對科學好呢?還是為了對讀者好?難道讀科普書是一項公益活動嗎?

我認為科學寫作的出發點,必須是為了讀者。科學知識、科學方法和科學思想,是我們這個時代最有用、也是最有趣的內容。讀科普書應該純粹是為了自己,那些不讀科普書的人虧大了。

我甚至認為,「科普」根本就不應該作為一個特殊的內容分類──未來所有值得讓人讀的文章都應該與科學有關。科學寫作,應該成為一種普遍的寫作方式。

以我之見,當前的「科普」,有三個境界。



第一境界是科學知識。有些科學知識可以破除迷信,比如「鬼火其實是磷火」。有些科學知識在日常生活中非常有用,比如某某東西致癌或者不致癌,中式坐月子法到底好不好。還有些科學知識純屬談資,可以顯示一個人博學多才,比如說太陽系到底有九大行星還是八大行星,其中的歷史掌故。這些知識,是晚報和中學生讀物中的流行內容。

不過讓我說的話,這些內容統統不值得專門寫文章。它們最多只適合給文章做個邊角素材,平時應該以什麼百科的形式放在網上,誰想瞭解就用搜尋引擎直達。讀者之所以覺得科普文章沒意思,就是因為這樣的科普文章的確沒意思。

第二境界是科學思想。有知識不等於有思想。知識只是一點,思想則是包含這一點的前因後果,是一個故事,還可以是一套方法論。比如說,你告訴我蜜蜂傳遞資訊是靠跳舞,這只是一個知識──我拿它有什麼用呢?但如果你告訴我蜜蜂的群體決策機制──怎麼偵查,怎麼交換資訊,怎麼投票表決,科學家是怎麼知道的,跟人類的決策方式怎麼對比──那這篇文章就很有意思了。讀者從文章中得到的就不僅僅是多少條知識,更是思維的樂趣。

而且思想可以借鑒,可以類比,可以舉一反三,可以跟別的思想組合。思想可以讓人成長,可以作為工具和武器。大陸青年中有個流行詞叫「三觀」,說的是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科普的最重要作用就是幫人「正三觀」。一個人如果掌握很多科學思想,他就對這個世界有個正確的看法,就能過好這一生,就知道什麼東西值得追求。

第三境界是科學本身。現代科學越來越專業化,科學家距離公眾越來越遠,這對雙方都不好。你說一句「某某歐洲頂尖科學家、某某委員會認為基因改造食品無害」,公眾就能相信基因改造食品無害嗎?你說一句「建這個加速器有可能帶來重大物理發現,這事關大國榮譽」,公眾就願意國家給你撥款嗎?

有些科學家和科普作家認為公眾就應該老老實實地仰望科學,其實公眾不敵視科學就不錯了。想要取得公眾同情,你必須把科學本身的邏輯解釋清楚,讓人能夠獨立思考,自己做判斷。這個工作非常非常難,但是非常非常值得做。

而另一方面,作為一個現代人,也的確有必要瞭解那些科學家都在幹什麼──他們幹的事兒實在太有意思了。有好奇心的人不可能不關心真實世界的大問題,也許這些問題還沒有答案,但是科學家們在尋求答案過程中的種種心思和算計,實在令人讚歎。




美國主流媒體上的文章,早就到了第二和第三境界。《紐約客》如果有篇文章是講「時間感」的散文,其中必定會引用現代理論物理學。《哈佛商業評論》如果有篇文章講團隊管理,其中必定會提到一項最近發表的學術研究。《大西洋月刊》如果有篇文章講一位新進科學家的故事,其中必定會非常詳細地講解他的理論在學術圈內部的種種爭議。

你甚至可以說,美國其實沒有科普文章──因為所有文章都是科普文章。

這種水準的文章在中文世界太少了,但是讀者很需要這樣的文章。所以我說我感到特別幸運。我做的事就是用適合中國人習慣的方式寫第二和第三境界的文章。

目前在大陸,響應時代需要的科學作者還有不少,比如「羅輯思維」和「果殼網」這些新媒體中,就有好多高手。

而且大陸讀者的眼光也越來越高。現在消費升級,新興中產階級迅速崛起,他們對傳統的雜文、尤其是什麼「唯美散文」、「心靈雞湯」之類不屑一顧,要求文章必須有「乾貨」和「猛料」──你的內容必須對我真有用,得有過硬的研究結果支持,最好還新奇有趣。

這就對「科學寫作」這門技藝,提出了極高的要求。我一直都在演練這門手藝。我想用最好的方式,把最好的內容帶給讀者。

感謝你閱讀這本書!



作者簡介


萬維鋼

筆名「同人于野」,前物理學家,現科學作家,「學而時嘻之」博主,羅輯思維視頻節目策畫人,現定居美國。

1999年畢業於中國科技大學,曾任美國科羅拉多大學物理系研究員。曾為《新知客》、《新知》、《東方早報上海書評》特約撰稿,在天涯名博、知乎、果殼網、觀察者、共識網等設有專欄,在《麻省理工科技創業》、《商界評論》等報刊和網站發表多篇文章,並為《流言時代的賽先生》、《十萬個為什麼》(新版)的數學分冊及物理分冊作者之一。

著有暢銷書《萬萬沒想到》、《智識分子》等,並在羅輯思維旗下「得到」App中開設《萬維鋼•精英日課》專欄,現訂閱人數已超過七萬人。

學而時嘻之 http://www.geekonomics10000.com/

行銷計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