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名:人行道(大字版)

原文書名:Path of Practice


9786267345481人行道(大字版)
  • 產品代碼:

    9786267345481
  • 系列名稱:

    家中寶40
  • 系列編號:

    1110100401
  • 定價:

    200元
  • 作者:

    聖嚴法師
  • 頁數:

    116頁
  • 開數:

    19x26x1
  • 裝訂:

    平裝
  • 上市日:

    20241216
  • 出版日:

    20241216
  • 出版社:

    財團法人法鼓山文教基金會-法鼓文化
  • CIP:

    225.4
  • 市場分類:

    佛教
  • 產品分類:

    書籍免稅
  • 聯合分類:

    宗教類
  •  

    ※在庫量大
商品簡介


起心動念皆修行
十字街頭好參禪

哪裡是安步自在的人行大道?
何處為安適自得的人間淨土?

走在人生路上,困惑、挫折在所難免,面對人際關係、家庭、乃至事業的種種問題及困擾時,一盞指引方向的明燈,時常是帶領我們走出困境的重要力量。

聖嚴法師將佛法的慈悲與智慧化作陪伴,無論身處順境或逆境,佛法都將成為我們心中最安定的力量,讓我們的人生道路,走得更加踏實與自在。

「本書的文字分量雖輕,它的價值還是有的。它為現代環境中的現代人,從日常生活的個人、家庭、婚姻、事業、工作、疾病,乃至政治、宗教、以及人際關係等所面臨的問題,提出了四十一個知性與感性並呈的答案,供給你做困惑時的參考。
這本小書中,沒有用艱深難懂的佛學名詞,向你傳播宗教信仰,但它確是將佛法的智慧和慈悲,化作大家都能接受的朋友了。」——聖嚴法師

作者簡介


聖嚴法師(1930〜2009年)
聖嚴法師1930年生於江蘇南通,1943年於狼山出家,後因戰亂投身軍旅,十年後再次披剃出家。曾於高雄美濃閉關六年,隨後留學日本,獲立正大學文學博士學位。1975年應邀赴美弘法。1989年創建法鼓山,並於2005年開創繼起漢傳禪佛教的「中華禪法鼓宗」。
聖嚴法師是一位思想家、作家暨國際知名禪師,曾獲臺灣《天下》雜誌遴選為「四百年來臺灣最具影響力的五十位人士」之一。著作豐富,中、英、日文著作達百餘種,先後獲頒中山文藝獎、中山學術獎、總統文化獎及社會各界的諸多獎項。
聖嚴法師提出「提昇人的品質,建設人間淨土」的理念,主張以大學院、大普化、大關懷三大教育推動全面教育,相繼創辦中華佛學研究所、法鼓文理學院、僧伽大學等院校,也以豐富的禪修經驗、正信的佛法觀念和方法指導東、西方人士修行。
法師著重以現代人的語言和觀點普傳佛法,陸續提出「心靈環保」、「四種環保」、「心五四運動」、「心六倫」等社會運動,並積極推展國際弘化工作,參與國際性會談,促進宗教交流,提倡建立全球性倫理,致力世界和平。其寬闊胸襟與國際化視野,深獲海內外肯定。

書籍目錄


自序
【第一篇】起心動念皆修行
覺察自己的偏執
煩惱如霧起雲生
永恆的福德智慧
隨相而離相
多聞與所知障
無念不是斷念
何謂修行?
你的身體不是你的嗎?
個人業報個人消
守戒律與不執著
何謂菩薩行?
信心不退轉
佛菩薩做擔保人
真有地獄嗎?
心魔與外魔
請說忍辱
因緣與一廂情願
動靜不二皆是禪
宗教界也有金光黨
祝福大家皆能得度

【第二篇】十字街頭好參禪
煩惱是助道的因緣
謝謝癌菩薩
流浪的人生
提得起.放得下
婚姻的基石
未來的世界
為善要讓天下皆知
把慈悲用在生活之中
慈悲的智慧
護生的智慧
不受無謂的損害
恆順眾生
現代人的修養工夫
教育淨人心
教育與禪修
佛法的政治觀
禪法的運用
企業中的佛法
得失心與平常心
管理中的慈悲
七分努力三分福報

文章試閱


〔煩惱如霧起雲生〕

我們所處的世界,都是自己所體驗到的世界,未必別人也有相同的體驗。所以,公說公有理,婆說婆有理,如果各執己見,誰也不肯退讓,那就永遠相持不下了。許多衝突、糾紛,就是這麼來的。我們必須明瞭,自我主觀的喜好,就是一種分別心,有了分別心,就有執著,煩惱就跟著來了。

仔細推想,這些煩惱都不是從環境而來,完全是自己招來惹來的。就像雲霧雨露都從地面生起,而雲層之上的藍天,不受地面氣候變化所干擾,恆常是湛藍的;我們的清淨智慧慈悲心,就跟藍天一樣,而我們對外在環境現象所產生的分別心、瞋恨心,就像地面生起的雲霧一樣,蒙蔽了我們本有的清淨智慧心。

從一般人的常識來看,好像所有煩惱、不順利,都是別人造成的。就好像有一個人走在路上,好端端地就被人家開車撞傷了,真倒楣!是不是?可是,大家有沒有想過?被撞倒了,身體已經受傷了,倘若還怨天尤人,惹了一堆煩惱來折磨自己,這下連心理都受傷了,那不是更倒楣了嗎?所以,佛法教我們斷除煩惱的方法,就是教我們不要受環境變化所影響。

無緣無故被撞傷了,趕快去看醫生,還要趕快去報警。報警的目的並不是為了報復,是基於慈悲心;那個人犯了錯,應當受法律制裁,不能讓他逃走,免得他知錯不改,下次還去撞別人,而且他自己早晚也一定會受到傷害。如此處置,雖然身體受傷了,但是心中沒有仇恨怨懟,心理沒有受傷,煩惱不起,這個無妄之災就微不足道了。

很多人都說,我是好人,為什麼我還要遭受這麼多的苦難?我們要知道,有物質之身就有果報、就有障礙,如同有大地山川,就有風雨雲霧。大修行者也要受果報的,佛陀曾遭大石塊擊傷,也曾罹患重病。但是果報和障礙未必會招來煩惱,大修行者跟凡夫的差異就在於此。

很多人跟我抱怨,說自己吃素念佛、熱心助人,家裡還是照樣發生不幸的事故,於是就認為吃素、念佛、做善事都沒有用。凡夫被自身的遭遇所苦,信心就會退轉;大修行者可以放下自我,不被煩惱所障。我們學佛,就是要學習佛的智慧,清楚辨知煩惱的緣起,面對它、接受它、處理它、放下它。佛法很容易,說來說去都是這些道理,只要老老實實去做就行了。


〔心魔與外魔〕

所謂「心魔」,是指由內心生起恐懼、慌亂、邪惡的念頭;如果你不能駕御它,就會被它牽制,做出許多非理性、甚至傷天害理的事。「外魔」則是由外而來,有不知其所以然的力量,干擾或侵犯身心的安定。其實,心魔與外魔常常是相互呼應的。當一個人內心脆弱的時候,外魔就很容易趁虛而入;反之,倘若心中安定,不憂不懼,外魔的力量再強大,也對你莫可奈何。這就好比在路上遇到一隻追著你狂吠不止的惡犬,要是你害怕牠,想撿石子打牠,牠就吠得愈加凶猛;要是你保持鎮定,不去回應牠,牠咆哮了一會兒,自己覺得沒趣,就會悄悄地走開。

佛陀在世的時候,也曾受到外魔干擾,但佛陀不為所動,最後反而感化了外魔。一般人沒有佛陀那樣的修持工夫,碰到不知其所以然的外力侵犯時,倘若心理醫生也找不出病灶,我建議大家多念觀世音菩薩聖號或念阿彌陀佛聖號。念佛菩薩聖號的用意,不是藉菩薩的力量來降魔鎮壓,而是讓自己的心有著落,心有著落,自然能夠從容安定,即使外魔現身,亦無所懼。

此外,倘若能藉著修行的練習,觀想一切乃因緣所生,亦即所謂的「五蘊皆空」,不論心魔、外魔,都是出乎生命主體的感受,也就是從心裡的不安和執著而來,其實並無永恆不變的實體,如此便無可執著的東西了。心無執著,外魔就會不攻自破。

當然,這種觀想的工夫,需要長時間的練習;初學者只要專心念佛,也有相同的功效。不過,有時候也會出現幻聽、幻覺等現象的干擾,讓你念不下去。所以,念佛要經常念、時時念,讓佛號深入念頭的潛意識之中。此外,發願、布施、供養、懺悔,也有一定的效力。藉著懺悔力,可以洗盡往昔生中的業障,讓冤孽解除。不過,觀想和念佛比較難但力量比較大;懺悔發願比較容易,相對地力量自然也比較小。但不論如何,都應該在平時持續不斷地努力,有難臨身時,才使得上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