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名:聖嚴研究第十七輯
原文書名:Studies of Master Sheng Yen Vol.17
產品代碼:
9786267345689系列名稱:
聖嚴思想論叢17系列編號:
1111280171定價:
680元作者:
聖嚴教育基金會學術研究部頁數:
480頁開數:
15x21x2.5裝訂:
平裝上市日:
20250414出版日:
20250414出版社:
財團法人法鼓山文教基金會-法鼓文化CIP:
220.9208市場分類:
佛教產品分類:
書籍免稅聯合分類:
宗教類- ※在庫量大
商品簡介
在「傳統」與「變新」之中取得平衡
佛法的實踐方法如何與時俱進?
聖嚴法師為使佛法能適應現代需求和變化,推動心靈環保、心五四、心六倫等運動為當代幸福生活指南,指引全人類可長可久的共榮願景方向。
第九屆漢傳佛教與聖嚴思想國際學術研討會,廣邀各界學者進行對話,探討佛法的生活實踐,透過跨領域的多樣研究,討論佛法如何為當代社會注入活水。
共有四大主題:
▍聖嚴法師的思想與實踐
▍心靈環保與社會實踐
▍漢傳佛教四百年
▍佛教論典的形成、注疏與傳播
● 本書精選研討會九篇論文:
一、聖嚴法師默照禪法禪修次第建構歷程初探╱釋果幸
二、消費與可持續性發展——探討聖嚴法師「心靈環保」對當代可持續性發展與經濟生活之意義╱許永河
三、當佛法遇到經濟學——用「心」對話與了解╱江靜儀
四、企業領導人應用佛法之企業文化與社會影響力╱陳定銘、蔡康正、鄭逢緯
五、兒童宗教參與對父母宗教親職的影響——以法鼓山悟寶兒童營為例╱釋演本
六、法鼓山僧團瑜伽焰口施食儀之傳承發展研究╱陳省身
七、從自我到他者——聖嚴法師宗教交流與對話之典範╱劉韋廷
八、A Transnational Comparative Study of Fasting and Monetary Precepts in Contemporary Chinese Buddhism:Taiwan, Mainland China, Myanmar, and Thailand╱Tzu-Lung Chiu
九、清虛休靜儒佛會通論的特點及意義——以〈儒家龜鑑〉為主╱任洧廷
在「傳統」與「變新」之中取得平衡
佛法的實踐方法如何與時俱進?
聖嚴法師為使佛法能適應現代需求和變化,推動心靈環保、心五四、心六倫等運動為當代幸福生活指南,指引全人類可長可久的共榮願景方向。
第九屆漢傳佛教與聖嚴思想國際學術研討會,廣邀各界學者進行對話,探討佛法的生活實踐,透過跨領域的多樣研究,討論佛法如何為當代社會注入活水。
共有四大主題:
▍聖嚴法師的思想與實踐
▍心靈環保與社會實踐
▍漢傳佛教四百年
▍佛教論典的形成、注疏與傳播
● 本書精選研討會九篇論文:
一、聖嚴法師默照禪法禪修次第建構歷程初探╱釋果幸
二、消費與可持續性發展——探討聖嚴法師「心靈環保」對當代可持續性發展與經濟生活之意義╱許永河
三、當佛法遇到經濟學——用「心」對話與了解╱江靜儀
四、企業領導人應用佛法之企業文化與社會影響力╱陳定銘、蔡康正、鄭逢緯
五、兒童宗教參與對父母宗教親職的影響——以法鼓山悟寶兒童營為例╱釋演本
六、法鼓山僧團瑜伽焰口施食儀之傳承發展研究╱陳省身
七、從自我到他者——聖嚴法師宗教交流與對話之典範╱劉韋廷
八、A Transnational Comparative Study of Fasting and Monetary Precepts in Contemporary Chinese Buddhism:Taiwan, Mainland China, Myanmar, and Thailand╱Tzu-Lung Chiu
九、清虛休靜儒佛會通論的特點及意義——以〈儒家龜鑑〉為主╱任洧廷
作者簡介
釋果幸
法鼓文理學院佛教學系助理教授
許永河
法鼓文理學院人文社會學群教授
江靜儀
銘傳大學金融學系助理教授
陳定銘
法鼓文理學院校長
蔡康正
華梵大學東方人文思想研究所博士生
鄭逢緯
法鼓文理學院社會企業與創新碩士學位學程碩士
釋演本
法鼓文理學院兼任助理教授
陳省身
玄奘大學宗教文化學系兼任助理教授
劉韋廷
淡江大學通識與核心課程中心兼任助理教授
邱子倫
國立政治大學華人宗教研究中心客座研究員
任洧廷
國立臺灣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博士候選人
(依文章順序排列)
書籍目錄
聖嚴法師默照禪法禪修次第建構歷程初探 釋果幸
一、前言
二、聖嚴法師默照禪法次第化之背景
三、聖嚴法師默照禪法層次化演變歷程
四、結論
參考文獻
英文摘要
消費與可持續性發展
—─探討聖嚴法師「心靈環保」對當代可持續性發展與經濟生活之意義 許永河
一、前言
二、從主流經濟理論看消費活動
三、從人類歷史的發展看消費活動以及其問題
四、可持續性發展與可持續性消費
五、「心靈環保」與當代可持續性經濟生活
六、結語
參考文獻
英文摘要
當佛法遇到經濟學
─—用「心」對話與了解 江靜儀
一、前言
二、經濟學與佛法的交集
三、當佛法遇上經濟學
四、結論
參考文獻
附錄
英文摘要
企業領導人應用佛法之企業文化與社會影響力 陳定銘、蔡康正、鄭逢緯
一、前言
二、文獻探討
三、研究設計
四、企業領導人結合佛法的企業文化與社會價值
五、C公司社會影響力評估
六、問卷調查結果
七、結論與建議
參考文獻
附錄
英文摘要
兒童宗教參與對父母宗教親職的影響
——以法鼓山悟寶兒童營為例 釋演本
一、緒論
二、文獻回顧:探討宗教親職
三、研究方法
四、研究結果與討論
五、研究結論
參考文獻
附錄
英文摘要
法鼓山僧團瑜伽焰口施食儀之傳承發展研究 陳省身
一、前言
二、瑜伽焰口施食儀在法鼓山的師承緣起
三、瑜伽焰口施食儀在法鼓山的傳承教學
四、法鼓山瑜伽焰口施食法會的教育功能
五、結語
參考文獻
英文摘要
從自我到他者
——聖嚴法師宗教交流與對話之典範 劉韋廷
一、前言
二、聖嚴法師與臺灣宗教學發展
三、聖嚴法師《比較宗教學》之時代意義
四、結論:促進宗教交談
參考文獻
英文摘要
A Transnational Comparative Study of Fasting and Monetary Precepts in Contemporary Chinese Buddhism:
Taiwan, Mainland China, Myanmar, and Thailand Tzu-Lung Chiu
1. Introduction
2. Research Site and Data Collection
3. The Precept of Fasting after Midday in Taiwan and Main-land China
4. The Precept of Fasting after Midday in Myanmar
5. The Precept of Fasting after Midday in Thailand
6. The Precept of not Accepting Gold, Silver and Money in Taiwan and Mainland China
7. The Precept of not Touching Money in Myanmar
8. The Precept of not Touching Money in Thailand
9. Conclusion
References
中文摘要
清虛休靜儒佛會通論的特點及意義
——以〈儒家龜鑑〉為主 任洧廷
一、前言
二、十六世紀朝鮮佛教與休靜對儒佛思想的理解
三、休靜的〈儒家龜鑑〉與朱熹的《中庸章句》
四、休靜以《中庸》會通儒佛兩家
五、小結
參考文獻
英文摘要
推薦序/導讀/自序
聖嚴法師默照禪法禪修次第建構歷程初探
釋果幸 法鼓文理學院佛教學系助理教授
摘要
本文以聖嚴法師(1930-2009)默照禪法為研究對象,考察其默照禪法禪修次第建構歷程。做為曹洞法脈的傳承者,聖嚴法師復興已失傳近八百年的默照禪。為了弘揚默照禪,他將頓法的默照禪法層次化,以因應現代人修習默照禪法。本文以聖嚴法師指導默照禪法的紀錄材料來梳理聖嚴法師默照禪法實踐次第之建構歷程,以助於理解聖嚴法師其獨特的默照禪法的詮釋特色和操作方法。
本文以聖嚴法師默照禪法之次第化建構為研究對象,考察其自一九八○年開始指導默照禪至一九九九年,將頓法的默照禪次第化之建構歷程。本文首先討論聖嚴法師將禪修次第化之背景,包含自身學習禪法的經驗,其對次第化的理論,以及其將禪修次第與禪修功能層次的整合。其次,考察他自一九八○年開始指導默照禪至一九九九年,將頓法的默照禪層次化之演變。進而探究法師在此層次化的默照禪法演變歷程中,如何整合不同傳承的禪法,呈現出其默照禪法之獨特處。
關鍵詞:聖嚴法師、禪修、默照禪、層次化
當佛法遇到經濟學──用「心」對話與了解
江靜儀(銘傳大學金融學系助理教授)
摘要
本論文嘗試以整體佛法架構來凸顯佛法是以「心」做為安身立命的關鍵,因此物質面經濟生活的安排也必須從「心」著眼,才能收事半功倍之效。本文以導論性的佛典來理解「心」的概念和重要性。同時,本文藉由經濟學家對於經濟行為的觀點來理解經濟現象,並找尋佛法和經濟學可以連結和會通之處。
關鍵詞:佛法、經濟學、佛教經濟學、原人論、米塞斯
企業領導人應用佛法之企業文化與社會影響力
陳定銘(法鼓文理學院校長)
蔡康正(華梵大學東方人文思想研究所博士生/通訊作者)
鄭逢緯(法鼓文理學院社會企業與創新碩士學位學程碩士)
摘要
本研究探討企業領導人融合佛法於企業經營管理,產生的社會影響力,並以生產電子零組件的臺灣上櫃公司為個案公司(C公司),探討C公司篤信佛教的董事長將佛法融入企業文化中,對公司及社會所產生之效益及影響力。本研究採取深度訪談、焦點團體及問卷調查,蒐集C公司利害關係人之資訊,進行歸納分析及推論。
本研究發現,佛法應用不僅促進企業領導人個人成長與領導能力提昇,同時也為企業創造正面社會價值與外部效應,對個人、組織及社會整體均產生正向影響力。特別是在新冠疫情帶來的經濟衝擊,C公司不僅業績增長、員工流動率降低,並提高員工的凝聚力,佛法融入企業文化,對促進企業永續發展與實踐社會責任,具有顯著的正面效益。基於上述發現,本研究建議,企業領導人能積極學習與實踐佛法於企業經營管理中,可以促進企業與社會的共榮共生,實現「利己與利他」的雙重目標。
關鍵詞:企業領導人、佛法、企業文化、社會影響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