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名:松樹下的問答—漫漫語花
原文書名:
產品代碼:
9786267497142系列名稱:
盧勝彥文集系列編號:
B304定價:
260元作者:
盧勝彥頁數:
240頁開數:
14.9x21x1.2裝訂:
平裝上市日:
20250414出版日:
20250414出版社:
財團法人真佛般若藏文教基金會CIP:
225.7市場分類:
佛教產品分類:
書籍免稅聯合分類:
宗教類- ※在庫量大
商品簡介
作者在美國西雅圖的住家(南山雅舍),其四周全是松樹。所以從他的書房,望出去,全是筆直的巨松,他等於每日是在松樹下寫書。他同時也發覺到自己已是一棵老松樹,不畏懼什麼了。自勉每天做一點有意義的事,寫一點有意義的文章,修行有意義的法。
《松樹下的問答》,也就是作者每日一篇的問答集,是在松樹下書房所回答弟子的提問,因而得名。他無非盼望這些問題的解說,能帶給弟子們在三十七道品中,最重要「八正道」中的正念。作者也願這本《松樹下的問答》,能給有緣的眾生,得到自己覺悟真理的解脫,讓眾生脫離「苦海」。期望大家都有益,也能體會到人生的真諦。
作者在美國西雅圖的住家(南山雅舍),其四周全是松樹。所以從他的書房,望出去,全是筆直的巨松,他等於每日是在松樹下寫書。他同時也發覺到自己已是一棵老松樹,不畏懼什麼了。自勉每天做一點有意義的事,寫一點有意義的文章,修行有意義的法。
《松樹下的問答》,也就是作者每日一篇的問答集,是在松樹下書房所回答弟子的提問,因而得名。他無非盼望這些問題的解說,能帶給弟子們在三十七道品中,最重要「八正道」中的正念。作者也願這本《松樹下的問答》,能給有緣的眾生,得到自己覺悟真理的解脫,讓眾生脫離「苦海」。期望大家都有益,也能體會到人生的真諦。
作者簡介
蓮生活佛盧勝彥,西元1945年生於二戰下憂患的台灣,
現旅居於煙雨微微的西雅圖,每日修行、寫作及繪畫,
以實證和慈悲勾勒度眾的文字,如月河流水閃耀智慧的光環。
是真佛宗創辦人
平易親切、慈悲為懷的開解病難憂苦,獲得千萬弟子的景仰皈依。
是一位演說家
深入淺出、幽默風趣的闡述佛法哲理,具有獨樹一格的講演藝術。
是一位畫家
天賦異稟、微妙觀察的書畫自然景物,成就自在任運的揮毫創作。
更是一位著作等身的作家
多元題材、精勤撰寫的抒發心境體悟,紀錄親身經歷的數百冊文集。
1967年第一本創作《淡煙集》問世。
1992年5月完成《第一百本文集》。
2008年5月出版第二百本文集《開悟一片片》。
2024年6月出版第三百本文集《回歸星河》。
他是當代能將佛法與藝術結合的第一人,精進與毅力不同凡響。
商品特色/最佳賣點
見我書者見我心
眾多煩惱便除清
從此脫去生死事
可出三界入佛海
一心三昧是靈物
俗人不知將此埋
電光一閃得領悟
拋棄煩惱與塵埃
書中在弟子與蓮生活佛一問一答間,就可讓您得到自己覺悟真理、脫離「苦海」,
您還遲疑甚麼呢?
本書附贈蓮生活佛複製畫一幅
書籍目錄
松樹下的問答(序)
001 問:聽說盧師尊的超度法會,可以看見亡者?
002 問:修行人應該「有情」嗎?
003 問:到底什麼是「不二法門」?
004 問:大黑天也是「財神」嗎?
005 問:「什麼是金丹大法」?
006 金丹大法與氣、脈、明點
007 問:聽說「加持」能治病是嗎?
008 問:修法時,身子為何會震動?
009 問:何謂「空行語」、「空行舞」、「空行文」?
010 附:「寒雨」空行基地巡禮報告
011 問:「捨身法」的大義是什麼?
012 問:聽說「伊喜措嘉」與「瑪吉拉尊」是同一人,是嗎?
013 問:如何是「禪定」的意境?
014 問:盧師尊為何常嘆:「如夢如幻」?
015 附:蓮花彩虹的信
016 問:請說明「融入虛空」?
017 問:「千艘法船」超度法「阿彌陀佛」為何非主尊?
018 問:修法的「祈請文」重要嗎?
019 問:「無智亦無得」是什麼?
020 問:「虛空」有多大?
021 問:第一富豪法是佛法嗎?
022 問:「哪吒三太子」也護持佛法嗎?
023 附:有關「哪吒三太子」的信
024 問:什麼是「集氣加持」?
025 附:紐約的「感謝信」
026 問:什麼是「如是」?
027 問:「大乘佛教」如何修?
028 問:如何是「空行聚會處?」
029 問:「千艘法船」超度有失敗的嗎?
030 「紮基拉姆」小傳
031 佳作共賞
032 附錄:一
033 附錄:二
推薦序/導讀/自序
松樹下的問答(序)
我在美國西雅圖的住家(南山雅舍),其四周全是松樹。
所以我的書房,望出去,全是筆直的巨松,我等於是在松樹下寫我的書。
我對二首詩,甚嚮往:
松下問童子。
言師採藥去。
只在此山中。
雲深不知處。
(這首詩令我有虛無飄渺的覺受)
另:
吾有一庵曰松月。
為愛歲寒拜皎潔。
不拘南北與西東。
有月有松即休歇。
撫松問松松不言。
舉頭問月月在天。
拾枯煮瀑邀明月。
我心與月同孤圓。
(我已在南山雅舍,住了很多年了,我也常常望松望月,日子一天又一天的過去了。我想自己年歲已大,不可能再搬家了,將來與「松月」同孤圓)
我可以如此說:
我是一棵老松樹。
不怕寒霜常碧綠。
看那楓葉落了。
聽那北風怒吼。
舉目所見蒼綠。
只有我老松。
(童歌)
我發覺,我自己已是一棵老松樹,不畏懼什麼了。
我但願每天做一點有意義的事,寫一點有意義的文章,修行有意義的法,如此,於願足了。
松樹下的問答,也就是「你問我答」,我盼望給我的弟子們帶給他們正念。
我認為在三十七道品中,最重要的是「八正道」。
「正見、正思惟、正語、正業、正命、正精進、正念、正定」。
我的回答,要「如是」。
另外,
我欣賞「弘一大師」的:
肉眼——無非名利。
天眼——無非輪迴。
法眼——無非因果。
慧眼——無非空幻。
佛眼——無非慈悲。
但願這本《松樹下的問答》,能給有緣的眾生,得到自己覺悟真理的解脫,讓眾生脫離「苦海」。
這本書,有問必答,期望大家都有益,也能體會到人生的真諦。
祝:
開卷有益。
蓮生活佛.盧勝彥
Sheng-Yen Lu
17102 NE 40th Ct.,
REDMOND WA 98052
U.S.A.
二○二四年十月
文章試閱
001 問:聽說盧師尊的超度法會,可以看見亡者?
盧師尊答:
從我年輕時,十多人的超度,到今天,萬人的超度法會。
有多人看見自己的祖先及亡者,看見的人甚多,不乏其人。
我不能說,人人都可以看見,也有少部份的人無法看見。
見與不見,全是因緣。
例如:二○二四年八月三十一日,阿彌陀佛超度大法會,常仁上師帶著十位同門參加,十位同門有六人看見,四人沒有看見。
為何能見?
簡單的答覆是:「他她們進入了一個境界。」
沒看見,那是未能進入境界。
這是最簡單的回答。如果要認真的回答這個問題,可能要寫一本書。
我是超度法會的主要角色,我坐在法座正中央。
手結:「超度手印」。
觀想:「佛菩薩降臨。法船來接引亡靈。」
持咒:「超度咒語及本尊咒語。」
進入「冥想三昧地。」
讓亡者坐上蓮花,往生佛國淨土。
讓亡者坐上大法船,往生佛國淨土。
我還要告訴大家,我每天都修「千艘法船的超度法」,已經連續很多年,我超度的不只是人,只要是「生靈」我全度化之。
大的如:恐龍、鯨魚。
小的如:小蟲、細菌。
無所不度。
我講的是真實語,不敢妄語,絕無虛假。
●
每當超度法會一結束,會有很多人站起來做見證。
男眾、女眾、老人、小孩都有。
有時候,我會說:
沒有看見的,回家後,還可能看見,有的夢中也可以得見。
也有很多人來信見證之。
列出一信:
最偉大的見證
二○二四年八月三十一日是今年「阿彌陀佛秋季超度大法會」,在法會中,我眼前不斷白光現前,心靈很安寧,是一場非常殊勝法會,也是我人生中哭得死去活來的第二次。
法會結束後,師尊慈悲開示說: 「你們想要看自己過世的父母親和祖先嗎?」我當然馬上答: 「要。」
我真的好想見我過世的父母,於是師尊就引導我們安靜的進入冥想。聽到師尊召請阿彌陀佛、觀音菩薩、瑤池金母、地藏王菩薩,還有金剛、空行、護法許多的諸天神眾,當師尊念到第二次「南無三十六萬億一十一萬九千五百同名同號阿彌陀佛」中,我眼前慢慢好像打開了大屏幕,我感應到父母在我旁邊。後來我看到眼前有很多人都穿著白衣白褲,很快我在人群中看到父母,我的眼淚就嘩啦曄啦流不停,泣不成聲。
看到父母上了一艘很大很大的船,船上的夾板是黃金鋪地。父母的樣子很年輕,很精神,還聽見父親手指向我大聲說:「 嗰個係我個女啊,嗰個係我個女啊!」( 廣東話) 說了好幾遍怕别人不知道,像極他生前和别人說話的樣子。那時候的我如同看了一場非常感動的電影,我也非常激動哭成淚人。
最後眼前慢慢的變成一片光海,非常光亮,聽見師尊一聲: 「好的!」 我就出定了。之後師尊問在場有多少人看到自己過世的親人,有很多人站起來講述他們看見的情況,這次的經歷讓我終生難忘。非常感恩慈悲大愛最尊貴的佛父盧師尊,在您每次演化神蹟中,讓我們從中得救和得益。
嗡。古魯。蓮生。悉地吽。
文/蓮溫
002 問:修行人應該「有情」嗎?
盧師尊答:
我近期講《維摩詰經》,其中有一段話,非常的重要。
佛陀十大弟子中,智慧第一的「舍利弗」,在山林深處靜坐禪定。
維摩詰大士來到「舍利弗」之前,說:
「真正的禪定,不是這樣的。而是不論在何處,都十分泰然,隨遇而安,不被諸法所縛,隨時隨地解脫。」
又說:
「像你這樣在山林枯坐,沒有利益有情眾生,沒有度世利生,與人脫節,這只是自了漢。沒有感情,離群索居,這是偷生。」
舍利弗問:
「當如何?」
維摩詰答:
「有情。」
我覺得這段「對話」對修行人來說,是一聲棒喝。
我不反對「閉關修行」,但我更注意「弘法利生」。
所謂:
大隱隱於世。
小隱隱於山。
修行固然重要,但,教化眾生,自利利他更重要。
維摩詰大士說的對,「禪定」是在日常生活當中,無時無刻均在禪定,無時無刻均在修行,而不是枯坐。
我教導眾生:
食——供養。
衣——結界。
住——觀心。
行——持咒。
眠——眠光。(禪定)
財——慈濟。
色——雙身。(合氣)
名——度生。
這些全部變成修行的方法。在密教來說,財是「財神法」、色是「雙身法」、名是「敬愛法」,甚至怒是「金剛法」。
這些,全是「有情」。
我的弟子「蓮花圓圓」,在她的信中,充滿了智慧的想法。
全是「有情。」
信如下:
雖然無數次在夢中感受到師尊對弟子濃濃的情,但師佛在《多世的情緣》、《月光寶盒》中的教導,讓我清晰地明白,師尊的愛是對全體眾生慈悲的大愛,是超越世俗、海納百川的愛、是無我、無執、無住、無相、無漏的愛,師尊是覺有情,用覺醒、覺悟去度化一切有情眾,感恩師尊的教導,讓我明白不必執著於夢境,人生一世,夢幻一場,每個人都在按照自己寫好的劇本非常入戲地表演,殊不知,忽然一聲鑼鼓歇,不知何處是家鄉?我們要從情中超越,從情中昇華!
最愛看您的書,因為您的書中皆是智慧的精華所在,我可以一口氣看完,深入淺出、淋漓盡致、意猶未盡、法喜可餐、深奧通透、我站著看、坐著看、排隊看、吃飯看、睡覺看、看看看……食不知味、睡不知夢,站不知累、等不知急,哈哈,這知又不知、不知又知的感覺挺有趣。看到師佛的無我境界之處會流淚、會感慨、會觀想,願眾生同我一般被師佛救度,同離生死苦海,永享自在安樂。
然而,何苦之有?何樂之有?生死無有之有,佛魔無有之有,輪涅無有之有,存在的不存在,不存在的存在,現即有,不現則無,現為方便而現,亦為無為而隱,無為而無所不為,應無所住而生其心,真想融進您的智慧中,融入您的慈悲中,融化於您的法界力之中,與您融為一體化度十方,慈愛眾生。
最後,深深感謝師尊的非凡無上的大加持,我主持的讀書會越來越多的人參加,我的初心是把師尊的教言、文章法佈施給更多的內地眾生,在他們心中播下一顆密法的種子、證悟的種子,願他們都和師佛結下善緣,將來都因師佛而得度。
深深感恩師尊,再次獻上我寫的《祈請聖尊加持文》供養給尊貴的師尊:
頂禮大恩蓮生佛,加持我等諸眾生。
願我智慧念念長,慈悲花兒時時開。
願我勇猛?精進,早入智慧光明定,
頂禮聖尊足下前,求請賜我心要訣。
願我修法得相應,喜開明心見性花,
願我身心長清淨,成就無上菩提果。
萬千眾生所依持,蓮生聖尊前敬禮,
願善知識常圍繞,師佛引領出無明。
願我無倦度眾生,無我心燈照大千,
柔情殷殷贊聖尊,心心念念系慈父。
願待花開見佛時,蓮花童子聚蓮池,
願證悲智雙運時,圓滿如月大光明。
嗡。古魯。蓮生。悉地吽。
願親愛的師佛佛體安康、常住世間、永轉法輪、請佛住世,久久久久!愛您對眾生的愛!地老天荒、生生世世!願與眾生共成佛道!
蓮花圓圓叩拜頂禮師佛!
二○二四年七月十六日
●
我(盧師尊)寫一首短詩:
〈抒情〉
雖知世如夢
禮師著袈裟
為傳真佛法
出家如在家
(我所謂的出家,是心中有光明即是。以光明讓眾生有光明,是出家在家一如)
003 問:到底什麼是「不二法門」?
盧師尊答:
據我所知:
經典中,〈入不二法門品〉,由「法自在」菩薩到「樂實」菩薩,共有多位菩薩,都談了「不二法門」。
而,
文殊菩薩指出:「不可說」。
維摩詰大士:
「……………。」閉口無言。
我(盧師尊)舉出一段「香積佛」的話,讓大家參考:
香積佛說:
十方世界,若淨若穢,皆是因緣幻化,沒有獨立的體性。
因此,
非淨非穢、非因非緣、十方世界,皆如虛空,本無障礙,眾生不了,才有諸多想法,千差萬別。
一切「如如」。
(香積佛的「一切如如」是不二法門)
中國的聖人「孔子說」:
「天何言哉!四時行焉,百物生焉,天何言哉!」
子貢說:
「夫子不說,我們如何知之?」
孔子的意思是說:「天不用說話,但,一切自然運行,日月星辰、春夏秋冬,萬物化生,一切本來就是這樣。」
(這也是「如如」)
我告訴大眾:
「一切如如,就是法爾本然。法爾本然也就是不二法門。」
●
大家記得嗎?
釋迦牟尼佛的拈花,就是「不二法門」。
達摩祖師的上座下座,不說一句話,就是「不二法門」。
惠能(盧行者)說:
「不思善!不思惡!就是這個時候!」
(不二法門。)
盧師尊的「金雞獨立」,也就是「不二法門」了!
這樣子,「不二法門」明白嗎?
●
若不明白,請再看「謎之仕」寫的文章:
拈花微笑
文╱謎之仕
世尊在靈山會上,拈花示眾。眾皆默然,唯迦葉破顏微笑。世尊云:「吾有正法眼藏,涅槃妙心,實相無相,微妙法門,不立文字,教外別傳,付囑摩訶迦葉。」這是禪宗的起源,初祖即為摩訶迦葉。
此禪宗公案已有無數歷代高僧大德闡述過,請述諸如「實相」、「妙心」、「心印」云云等,在此我就不多講述了。可我心想,世尊做為一個開悟的佛陀,生活中總不會一直都是那麼嚴肅吧?也該有像我們師尊那樣心無罣礙無罣礙故笑呵呵的輕鬆心情吧?
於是我想把這則公案,把佛陀大迦葉的內心劇場,以輕鬆方式描述出來。
む拈花微笑內心小劇場め
一時世尊在眾弟子面前拈花示眾。
世尊:
「這麼多年來,有誰真正瞭解我在玩什麼?」
「沒人?」
「咦!善哉,大迦葉笑了。」
大迦葉站起合掌。
大迦葉:
「世尊,我知道您在玩『空中花』,但我無法說,只能微笑心照不宣。」
世尊:
「既然汝知道我在玩什麼,那就把真相傳下去吧!」
大迦葉:
「我知道真相用文字無法說明,那只能用刺激、用驚嚇、用行動劇的方式,看看眾生是否能契機而頓悟吧!」
(完)
む以下為我個人心得め
修行人修行,目的在於得道證果。在生起次第時總會在意自己修行成果得了什麼?對於禪宗而言,就是在教導:
開悟明白「得了」「無所得」。(看似對立)
因為明白「無所得」,所以「心安」。
「心安」也是因為知道「心不可得」。(看似對立)
再深入解析:
「得了」對應「分別智」。
「無所得」對應「根本智」。
「心安」對應「分別智」。
「心不可得」對應「根本智」。
「分別智」「根本智」合起來就是「一切種智」。
「一切種智」就是「一如」,就是「不二法門」,是絕對的不是相對的。
「不二法門」如何入門?沒門(靜默)。(看似對立)
就是「當下即是」亦「當下即不是」。(看似對立)
這是法爾本然。
這就是「般若智慧」。
簡單的來說也就是「雙運」。
《維摩詰經》就是在講述維摩詰居士先是責難諸羅漢弟子與初地菩薩,助其打破「分別智」提升至「根本智」。至文殊師利菩薩率眾探病時,兩大菩薩共同演繹融合「分別智」與「根本智」的「一如」觀念,助其入「不二法門」。在「不二法門」裡:煩惱即菩提,輪迴即涅槃,大自在王佛也是大自在天魔。
禪宗不立文字,就是要直指入「不二法門」。大迦葉明白佛陀諸般演繹以不可說之說幫助眾生入「不二法門」。此「空中花」是開悟者的「遊戲」,是開悟者玩的。
《心經》:「色不異空。空不異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
《金剛經》:「一切有為法,如露亦如電,如夢幻泡影,應做如是觀。」
就是「一如」,就是「不二門」。
所謂至高無法,法由因緣生(空中花)。其實普通人才有高低分別之想,開悟者眼中一切平等,因為法爾本然,因為「一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