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名:生活之美:心道法師經典語錄(修訂新版)

原文書名:


9786269909186生活之美:心道法師經典語錄(修訂新版)
  • 產品代碼:

    9786269909186
  • 定價:

    450元
  • 作者:

    心道法師
  • 相關作者:

    攝影:許培鴻
  • 頁數:

    272頁
  • 開數:

    14.8x21x1.7
  • 裝訂:

    平裝
  • 上市日:

    20251105
  • 出版日:

    20251105
  • 出版社:

    財團法人靈鷲山般若文教基金會附設出版社
  • CIP:

    225.4
  • 市場分類:

    佛教
  • 產品分類:

    書籍免稅
  • 聯合分類:

    宗教類
  •  

    ※在庫量大
商品簡介


最淺顯易懂、直擊人心的心靈路引
讓人受用無窮的生活良方

心道法師總是喜歡用最淺顯的言語,告訴人們意蘊深遠的道理,用字簡單卻字字珠璣,令人受用無窮。數十年來,累積成書的甘露法語,一直是陪伴弟子們走過起起落落人生路的心靈良方。

靈鷲山從開山之初,基於對自然環境的尊重,努力保存原始生態,為原生樹木保留一席之地,讓林相維持成熟穩定。山勢秀逸的靈鷲山,有如大鷲展翅、乘風欲飛,優美的自然環境,保持純樸的原有風貌。本書初版為襯托法語的靈性意境,特別邀請知名攝影家許培鴻至山上的「五百羅漢步道」實地拍攝,捕捉錯落於環山大道的青斗羅漢石雕。羅漢們長年與大自然共處,彷彿吸收了天地靈氣般栩栩如生,顯現出鮮亮的莊嚴風采,和法語相互輝映。絕版多年後,這本經眾多讀者敲碗的逸品,終於修訂改版,再與大眾結緣。

新修版的經典法語分為五大篇:第一篇「隨緣」點出眾生煩惱的根源就在於「執著」,並引導大家從日常和自然的點滴,從平凡處學習「不執著」,進而看見生活之美;第二篇「因果」闡述宇宙萬物的業力運作,提醒當下的發心、言行不可輕忽;第三、四篇「修心」「觀空」引導讀者深入內心,透過自我覺察、修練體悟智慧醍醐;第五篇「靈性」以萬物一體的靈性生態觀,透視世間的生死循環,並以懷愛萬物的菩薩道,指引出如何在日常生活中實踐「愛與和平」,帶領大家體會自覺覺他、覺行圓滿的靈性之道。

無論您正處於何種心情,或是面對哪些生活中的大小煩惱,都建議不妨翻開這本書,讓直擊人心的法語,以及羅漢石像襯托出的自然樸素之美,為您的生活注入一絲清新,帶來另一番新鮮的思緒和啟發,為您的生命帶來一方寧靜。

作者簡介


■作者|釋心道(心道法師)
  
靈鷲山佛教教團開山和尚、世界宗教博物館、國際非政府組織「愛與和平地球家(GFLP)」及「生命和平大學(ULP)」創辦人。因累世勤修與悲願,身具三乘法脈傳承,以「慈悲與禪」立宗風,致力推動愛地球運動。
心道法師長期呼籲各界重視生態危機。二○○六年起,在緬甸設立弄曼生態環保農場,輔導弱勢農民學習有機栽培,為地球永續尋找解方。近年多次參與聯合國氣候峰會(COP)相關前導活動,和全球宗教領袖一同呼籲各界重視氣候變遷所造成的地球危機。
目前心道法師正積極推動以「靈性即生態」為核心理念,以「愛地球 愛和平」為志業的「生命和平大學」,其首要教育目標為「促進地球永續發展」、「培育和平種子」,盼能串連各界力量,共同為人類和平、地球永續而努力。

■ 國際榮譽
  2005年6月,獲斯里蘭卡頒贈最高佛教榮譽「弘揚佛法貢獻卓越獎」
  2005年8月,獲印度伊斯蘭組織「宗教交流和諧基金會」(Inter Faith Harmony Foundation )頒贈「穆提拉尼赫魯和平包容 和諧獎」(Pt. Motilal Nehru National Award for Peace, Tolerance and Harmony)
  2006年3月,獲緬甸頒贈「弘揚佛法卓越貢獻獎」
  2010年4月,獲緬甸頒贈「傳授禪修卓越優秀獎」
  2010年10月,獲美國理解寺評選為全球「跨信仰遠見者」
  2013年9月,獲頒泰國僧王寺第二屆「佛教卓越貢獻獎」
  2014年3月,獲緬甸頒發國家最高榮譽「上座部大業處阿闍黎禪修最高成就獎」
2023年3月,獲頒緬甸「第二等教育貢獻獎」

相關作者簡介


攝影者|許培鴻

台北⼈,致⼒於戲曲、⾳樂、舞蹈、⼈⽂等⼈物系列創作。⾃⼆○○四年至⼆○⼆五年間,負責掌鏡⽂學家⽩先勇製作的青春版《牡丹亭》,⼀齣戲記錄⼆⼗年不間斷。期間之影像創作:崑曲新版《⽟簪記》、崑曲《⽩羅衫》、崑曲《義俠記》、《孽⼦》舞台劇、《⼀把青》電視劇等影像作品。
喜好古典⾳樂,曾參與國內外諸多知名藝術家的⼈物攝影創作,也常與國際組織合作⾛訪災難現場,記錄許多⼈道關懷作品。
重要之出版作品包括表演藝術系列:《驚夢、尋夢、圓夢》、《牡丹亦⽩》、《牡丹花開⼆⼗年》、《孽⼦舞台劇二○⼆○全紀錄》; 旅遊系列:《荷蘭的詠嘆調》、《張望 180 度的天空》、《法國⾳樂瘋》;⼈道關懷系列:《勇者的畫像》、《⽣命在唱歌》、《愛在亞齊》、《世界的微笑:純真與感動的瞬間》等。

商品特色/最佳賣點


心道法師總是用最淺顯的言語,令人豁然開朗,解開生活中的大小煩惱。
本書集結師父數十年來的經典法語,
分為「隨緣」「因果」「修心」「觀空」「靈性」五大篇,
陪伴大家度過生活的高低起伏,體悟萬物相連的靈性智慧,值得珍藏。

書籍目錄


【修訂序】 打開靈性之窗,和地球結好緣
【原序】

第1篇|隨緣:有聚就有散,自然就是不執著
第2篇|因果:萬般帶不去,唯有業隨身
第3篇|修心:覺察心識,喚醒靈性
第4篇|觀空:鏡花水月,離相即空
第5篇|靈性:不生不滅,生態永續

【作者簡介】
【攝影者簡介】

推薦序/導讀/自序


【修訂版序】
打開靈性之窗,和地球結好緣
釋心道
靈鷲山是一個充滿靈性之美的地方,很多朋友來山上,或是休閒散心,或是想接近大自然,也有不少朋友想多親近佛法。這本書記錄了許多我跟大家講過的話,我常說,人與人之間的相遇是一種緣,學會惜緣後,就更能懂得感恩,感恩父母和周遭所有人,感恩大地。從這個角度看世界,就能用更寬闊的視野認識因果,明白自己和萬事萬物的緣分都不是偶然。
除了珍惜人與人之間的相遇,我們也要珍惜跟生態之間的緣,要多跟大自然學習。大自然總是沒有私心的付出,用青蔥翠綠滋養有緣人的心。在山上這片萬物共生的環境裡,不管出太陽或下大雨,不管有沒有人在看,天地萬物二十四小時都在靜靜示現生活的靈性之美。
因此,我們真的得好好反思。曾經,我們的生態舒適美好,青山綠水、生機盎然,如今天災人禍層出不窮,洪水乾旱迭起,風災大火頻傳,四季時序混亂,物種繁衍面臨危機,戰爭衝突接連爆發……這些是大家想看到的嗎?到底我們的心出了什麼問題,讓人類與地球生態走向毀滅的邊緣?
人和大自然結惡緣的根本原因,就是我們被貪瞋癡牽著走,忘失靈性才是眾生共同的依歸。人類過度的消費、奪取和貪婪心,攪亂了自然生態的平衡,害得整個地球陷入大危機。
所以我們要從覺醒內在的靈性做起,唯有靈性覺醒了,才能深切感受靈性之美,體會萬物皆有靈,靈性即生態。人類不能繼續無窮盡的掠奪,而要從心開始,體認到我們和萬物都是多元共生、相依共存、互濟共生的生命共同體。尊重物種存在的價值,包容彼此生存的空間,分享生命滋長的共同成果,這是大家要用心去做到的事。
我經常提醒大家:大自然才是原住民,我們只是過客。靈鷲山從開山之初,基於對自然環境的尊重,努力保存原始生態,為原生樹木保留一席之地,讓林相維持成熟穩定。四十多年下來,看到這裡的日月山川、花草樹木和風雨青苔、鳥叫蟲鳴融合得那麼和諧,充分感受到生態餽贈給人們的豐盛與靈性之美。很鼓勵大家有空多來山上走走,回歸內在的本具靈性,一同開啟「生命和平大學習」。讓我們從心出發,不但要多和別人結善緣,也要跟地球結一個好緣。

二○二五年九月於靈鷲山

文章試閱


★一念之差
所有的想法,僅僅只是一念之差,
好的想法可以讓我們快樂,
不好的想法則會讓我們痛苦。
一念善心,可以得到非常多的善緣;
一念惡心,則創造了更多障礙。

★緣在生活裡
緣在哪裡?緣在生活環境裡。
我們的小孩、家庭、父母、親戚,我們的朋友、生意上的夥伴,
還有平常在生活中碰到的有緣人,……這些都是你奉獻、服務的對象,

要多創造正向的共振。
如果講多、做少,抱怨多、奉獻少,那麼我們就開始累積創造不快樂的生命。

苦從哪裡來?苦是累積各種惡緣來的。
所以我們要消除這個因,才能夠累積善的緣,我們才會快樂。

★跳脫習慣
人往往是因為一定要生活在習慣裡,才會不快樂;
而真正的快樂,就是來自於——不活在習慣裡。

★凡事皆為助緣
將生活當作我們覺醒的地方,將群體當作我們成長的助緣。
把身邊的每一個人,都當作是我們的善緣。

★學習放下
工作生活當中,
如果提得起、放不下,就會變成負擔。
能提得起、放得下,就是修行。

喚醒靈性
靈性像水,一切現象就像冰,
透過修心,慢慢將妄念、執著淨化掉,
慢慢看清楚萬物真相……
才能讓心解凍,喚醒靈性,把心帶回家,
心回家就沒事,就會安定,
心安定,就會快樂。

★珍惜身邊每一份緣
善緣、惡緣統統都是緣!
善於運用的話,惡緣也可能變成善緣;處理失當的話,善緣有時也會變成惡緣。
佛法中,無論是善緣、惡緣,都要以平等心去承擔、改善,
把不好的改好,而好的就讓它更好。

★生活即菩提
工作的時候,別忘了你是誰?
生活的時候,別忘了你在幹什麼?
修行就是隨時隨地能夠省察自己、反省自己。
小人物常常作狂想曲,整天喜歡大成就,看不到自己的樓梯在哪裡。
忘了生活中要實事求是,生活即菩提。

★好人緣
不要製造煩惱給你身邊的人,這樣你的人緣就會好;
人緣好,生活就會常有貴人相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