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名:命理天機:紫微斗數規則的運用與分析
原文書名:
產品代碼:
9789864024063系列名稱:
經典書架系列編號:
32定價:
600元作者:
周德元頁數:
624頁開數:
18.5x26x2.9裝訂:
平裝上市日:
20250918出版日:
20250918出版社:
大地出版社CIP:
293.11市場分類:
命理,堪輿,術數產品分類:
書籍免稅聯合分類:
宗教類- ※在庫量小
商品簡介
紫微斗數是命理學的一個重要分支。它將一個人出生的年、月、日、時換算為以紫微星為首的星辰排列到命盤的十二個宮中,合理地區分並概括了一個人的一生命運,系統而全面地預測一個人一生的錯綜複雜的社會關係和個人遭遇。
紫微斗數可將人的命運凶吉、貴賤休咎做出具體的說明,而非抽象的把握。分類重點清晰,推演的過程簡捷,邏輯體系嚴密,有較高的數理性和深刻性。
紫微斗數與四柱推命同源而分流,並稱為中國傳統命理學的兩大派別;且紫微斗數既具有道家宇宙觀的神秘色彩,又具有注重社會環境、人際關係的近代意蘊,在中國神秘文化中卓立特出,名列「五大神數」之首。
本書旨在討論紫微斗數的各種規則的運用與分析的方法,並指出其中的誤區和存疑,希望通過辨析得到正確的省悟。
紫微斗數是命理學的一個重要分支。它將一個人出生的年、月、日、時換算為以紫微星為首的星辰排列到命盤的十二個宮中,合理地區分並概括了一個人的一生命運,系統而全面地預測一個人一生的錯綜複雜的社會關係和個人遭遇。
紫微斗數可將人的命運凶吉、貴賤休咎做出具體的說明,而非抽象的把握。分類重點清晰,推演的過程簡捷,邏輯體系嚴密,有較高的數理性和深刻性。
紫微斗數與四柱推命同源而分流,並稱為中國傳統命理學的兩大派別;且紫微斗數既具有道家宇宙觀的神秘色彩,又具有注重社會環境、人際關係的近代意蘊,在中國神秘文化中卓立特出,名列「五大神數」之首。
本書旨在討論紫微斗數的各種規則的運用與分析的方法,並指出其中的誤區和存疑,希望通過辨析得到正確的省悟。
作者簡介
周德元
1947年出生,1969年畢業於北京大學數學力學系,1981年獲得南京航太航空大學軟體工程碩士學位。
作者對中國傳統文化學習和研究二十餘年,對史學、經學、玄學等領域均有涉獵。尤其對中國古代史、《易經》、命理學、姓名學、堪輿學、相學等做過深入研究和實踐。相繼出版了《易源易法:易經的淵源與推算體系分析》《宜居道理:家居環境和布局的選擇與宜忌分析》《名至實歸:姓名與人生的關係》《珠寶不是玩意兒》《天「行」有常:陰陽五行之探索》等理論類圖書。
書籍目錄
總序 003
前言 007
第一章 命盤 019
第二章 十二宮 041
第三章 星曜 069
一、星曜總論 069
二、星曜個論 079
三、十天干四化 500
第四章 流年斗君、流月、流日、流時 519
一、基本概念 519
二、推斷的基本規則 520
三、流月、流日推斷規則集錦 521
第五章 紫微斗數推斷步驟和分類規則集錦 531
一、推斷步驟 531
二、人、事、物的分類推斷規則 533
第六章 紫微斗數推命分析實例 611
後記 619
推薦序/導讀/自序
總序
數千年來,中國的神秘文化始終是國人揮之不去,卻又無法令人全信的一種奇特的文化現象。至今尚未見到一個關於中國神秘文化的完整而嚴格的定義。一般而言,廣義的「神秘文化」涵蓋了許多領域:宗教、降神、招魂、驅邪、符咒、扶乩、讖書、五行學、奇門遁甲、命理學、卜筮、堪輿、相術、解夢、字占(測字)等,甚至傳統中醫和傳統武術之中的一些神秘的東西,也可以納入神秘文化的範疇。本叢書探討的只是中國神秘文化中命理學、卜筮、堪輿、相術等部分領域,並沒有涉獵神秘文化的所有領域。
說神秘文化無法令人全信,是指在神秘文化的諸多領域中,如命理學、卜筮、皮紋學(相學)、堪輿學(風水學)、扶乩、測字等,其中有些領域建立了比較完整的理論體系,有些領域的理論體系則很不完整。但是,即使理論體系完整的領域,例如在命理學領域中,有「子平術」、「紫微斗數」、「鐵板神數」、「邵子神數」等諸多的分支,每個分支都有一套完整的理論和推算規則,都能根據一個人的八字(即所謂的「四柱」)或者他的出生年、月、日、時辰推算他的「命」和「運程」。問題在於,無論哪一個分支推算一個人的命運尚未見過百分之百準確的案例,在許多書籍和資料中只列舉了算得準確的案例,或者是只列舉了一個案例中部分準確的內容。這正是擁護神秘文化的人們所喜聞樂見的。至於那些不準確的案例或者一個案例中不準確的部分則略而不提。而這正是反對神秘文化的人們批判神秘文化的依據。當然,即使是現代科學實驗和預測也未必會一次性百分之百的準確(最典型的代表是天氣預報無法百分之百準確)。但是,神秘文化只說「過五關斬六將」的輝煌,不說「走麥城」敗績的態度畢竟是有失偏頗和不科學的。而且,為什麼能推算出準確的部分的理論依據也沒有(或無法)交代清楚,給人一個「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的結果。導致這種狀況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一是古代先賢們將許多核心的規則和技巧視為獨家秘技,不加以公開,得到真傳的弟子極少,給人以神秘感。二是這個領域中門派林立,各有一套規則,沒有公認的通行標準可言,卻各自都標榜為「正統」之學。對於推斷出的結果不相同,甚至矛盾,只能用「仁者見仁,智者見智」來解釋甚至搪塞。三是現在的絕大多數從業者一知半解就行走江湖(甚至有些從業者根本沒有入門,就出來混飯吃,江湖上稱為「吃開口飯」)。這種狀況的結果必然是讓前來求算之人難以對推算的結果全信。所以人們對神秘文化推算的結果普遍抱有:「不可不信,也不可全信」的態度。
至於對神秘文化的「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的現象,除了上述原因,還有一種觀點認為是必然的。廣西的名中醫李陽波先生認為:「世間的學問都是不究竟的,都是知其然的學問,儘管現代科技這樣發達,但它仍然是『知其然』這個層次上的東西,只有出世的學問才是究竟的,才能真正做到『知其所以然』。」(參見李陽波先生的弟子劉力紅等人整理的《開啟中醫之門—運氣學導論》,中國中醫藥出版社2005年版)李陽波先生是醫易兼修的名醫,他的話很有道理,值得我們去思考和探索。
筆者出於對傳統文化的興趣和愛好,二十餘年來,涉獵了神秘文化的諸多領域:命理學、卜筮、五行學、皮紋學、堪輿學等。總結心得後最大的感慨是:神秘文化作為中國傳統文化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博大精深,內涵極其豐富。它是我們應該去理智地傳承的一筆寶貴的文化遺產。不能因為神秘文化領域有一些糟粕類的東西或者被一些江湖人一知半解的歪曲而全盤否定它,更不應該簡單粗暴地扣以「封建迷信」和「偽科學」的大帽子。《孟子•盡心下》云:「賢者以其昭昭使人昭昭,今以其昏昏使人昭昭。」毛澤東和鄧小平都講過:「以其昏昏,使人昭昭」是不行的。不少批判神秘文化是「封建迷信」和「偽科學」的人其實對神秘文化不甚了了,卻以「唯物主義者」「科學家」的身分揮舞著反對「偽科學」的大棒去批判神秘文化,這是典型的「以其昏昏,使人昭昭」。這種做法本身就不是唯物和科學的。記得中國有一位當代著名的大科學家說過,人類在宇宙中還很年輕,許多自然界的現象,僅僅依靠人類現有的科學知識是無法解釋的。因此,對於一些目前無法解釋的現象,不應該簡單地扣上「偽科學」「迷信」的大帽子。筆者認為,這位大科學家的說法體現了一個嚴謹的學者應該持有的學術態度。
現代批判派認為《周易》宣導了神鬼思想。其實這是一種典型的「哈哈鏡現象」。一個人本身並不畸形,但是由於哈哈鏡本身的畸形,才使得照出來的人的形象發生」畸形。如果詳細研究《周易》全書中出現過的「神」和「鬼」這兩個字,就能發現」在《周易》中並沒有宣導神鬼思想。例如,《周易》中是有幾處出現過「鬼」字,如「高」宗伐鬼方」「震用伐鬼方」、「載鬼一車」。這裡的「鬼方」是指殷商時代西北邊疆上的少數民族部落和國家,不是我們現在理解的那個「鬼」。只是由於春秋戰國時代的陰陽家們「捨人事而任鬼神」,這才使《周易》中的陰陽概念因含有了鬼神的色彩而變質。因此不應該給《周易》扣上一頂「宣導神鬼思想」的大帽子。
陰陽家們將《周易》理論神秘化,有主觀原因也有客觀原因。主觀原因是他們希望營造《周易》理論神秘的氛圍,讓信眾們有敬畏之心,這樣便於他們獲得當時那些帝王和權貴的重用,以此為謀生的職業。客觀原因是即使許多陰陽高手能比較準確地預測,但無法說清楚為什麼能準確預測的根據,因此只能將之歸結為神鬼的」旨意。這有點像英國的大科學家牛頓,他在晚年因為無法科學地解釋一些自然現象,只能解釋為神的旨意。
上述神秘文化的各個領域都可以讓人感受其博大精深。例如,卜筮是《易經》的基本概念,也是伏羲最初創立八卦的目的。如果沒有八卦,以及從周文王八卦推演得到的六十四卦,《易經》也就無從談起。「皮之不存,毛將焉附」。「象數派」作為易經兩大流派之一,側重於預測學的研究和探索,將六十四卦用於推斷事物、人的狀態和事件。這是回歸到伏羲創立易經的本源。而易經的另一流派「義理派」則屬於哲學範疇,從哲學層面來詮釋六十四卦的卦辭、三百八十四爻的爻辭。它的研究已離開了伏羲創立易經的初衷,卻另有一番天地。它的內容與一般意義上的神秘文化涉獵的內容截然不同。
遺憾的是,在古人留下的神秘文化的眾多典籍中對許多關鍵問題、規則和技巧往往沒有明明白白地交代清楚。其原因之一是為了保密,防止自己門派的秘技、秘訣外傳。另一個原因是典籍的作者本身對有些關鍵問題也不甚了了,無法寫清楚。神秘文化的各個領域普遍存在這個問題。在命理學、皮紋學、堪輿學等領域中這種現象更為突出。這正是造成其「神秘」的主要原因之一。這對於神秘文化的傳播、傳承和發展極其不利。進而產生了誤導大眾的後果,將信眾和從業者引入誤區。這些誤區伴隨著神秘文化的形成同時出現。時至今日,由於神秘文化數千年來的傳承和傳播一直受到局限,各種關於神秘文化的書籍魚龍混雜,再加上相當多的從業者對神秘文化一知半解的歪曲,因此這些誤區不僅沒有消除,反而更加擴大。
神秘文化是中華民族文化遺產寶庫中分量很重的一部分,我們應該理智地學習和傳承。筆者撰寫「中國神秘文化的辨析和省悟」系列叢書的目的之一是,將神秘文化部分領域(命理學、易經、卜筮、皮紋學、堪輿學等)的有關知識和規則進行系統的歸納、分類和比較。其二是將神秘文化各個領域中的問題和誤區加以辨析。告訴讀者既不能盲目地迷信它,甚至走火入魔;也不應該因其神秘而簡單地扣上「封建迷信」「偽科學」的大帽子棒殺之。如果本書能起到這個作用,則筆者的心願足矣。
筆者撰寫這套叢書的宗旨是:力求內容完整和系統,寫作立場保持嚴謹和客觀,通過辨析得到真實的省悟。
前言
本書是筆者計畫撰寫的《中國神秘文化的辨析和省悟》叢書中的一本,旨在討論中國神秘文化的一個重要分支—命理學領域中紫微斗數的各種規則、分析方法,並指出其中的誤區和存疑,希望通過辨析得到正確的省悟。
所謂「命理學」是古代先賢們根據一個人出生的年、月、日、時,用陰陽學說和五行學說來推算他的命運的一門學問。研究命理學,與研究其他任何一門學問一樣,首先應該了解這門學問產生的時代背景。「命」這個概念在春秋時代已經出現。孔子說:「五十而知天命」,「樂天知命,守死善道」。《楚辭•天問》云:「天命反惻,何佑何罰。」孟子詳細闡述並完善了孔子的天命觀。孟子首先認為天命是存在的,「莫之為而為者,天也;莫之致而至者,命也。」孟子接著提出了「立命」的觀點:「盡其心者,知其性也。知其性,則知天矣。存其心,養其性,所以事天也。夭壽不貳,修身以俟之,所以立命也。」孟子更重要的觀點是「正命」,他認為,不能因為人的壽夭是由天和命決定,便對生命採取無所謂的態度,作為有主觀能動性的人要「正命」:「莫非命也,順受其正。是故知命者不立乎嚴牆之下。盡其道而死者,正命也;桎梏而死者,非正命也。」孟子的這個觀點從道德層面提出了人們的行為準則,當一個人面臨道義的抉擇時,儘管他知道這樣會犧牲自己的生命,但他依然會從容就死,「殺身以成仁」「捨生以取義」,這才是真正的「知命」,才是「正命」。孟子認為,天命雖然難以揣度,但是「性命」是可以由自己掌握的。孟子的學說傳承了孔子的天命觀,並進一步提出一個人應該為了踐行「道義」是可以萬死不辭的。在這一點上,後世(包括當代)的職業算命先生們違背了孟子的教誨,沒有從這個道德層面去告訴並開導前來算命之人,只是給命理學披上了神秘化、絕對化的「迷信」外衣,將命理學引入了歧途。
在對待「命」的態度上,儒家與道家迥然相異。道家的代表人物莊子等人也承認天命的存在。莊子認為,世間和人生的大事:死生、存亡、疾病、婚嫁、貧富、福分、毀譽等,都是天決定的。道家的這種天命觀充滿消極的色彩,沒有孟子那種積極發揮人的認知能力的道德層面的內涵,這與道家的核心理論之一「無為」是一致的。儒家和道家都承認有「天命」,它主宰著人的一生壽夭、貧富、貴賤。但是,儒家主張發揮人的主觀能動性,做到樂天知命、修身立命;而道家則主張人只能去被動地順應命運的安排,否認人的主觀能動性對於命運可以發揮作用。
春秋戰國時期的諸子百家中的另一個重要人物墨子則提出了「非命說」的觀點,他不承認「命」的存在。他的這個觀點與後來的(包括當代)一些批判命理學的觀點是一致的。墨子認為,由於提倡「貧富貴賤皆由命定」「生死有命,富貴在天」的觀點,所以導致全社會缺乏仁愛之心。這是為鞏固統治者的地位服務的,讓貧苦階層甘心認命。他認為,要改變社會不公的現象,需要提倡「義」,而不能認命。「今用執有命者之言,是覆天下之義,覆天下之義者,是立命者也,百姓之誶也。」「義人在上,天下必治」。墨子猛烈地批判「宿命論」破壞了社會的倫理道德,是暴人之道。
墨子比儒家更強調人的主觀能動性,提倡「力勝於命」。他認為「宿命論」的觀點對現實苦難的無動於衷,助長了人們貪生怕死、消極怠慢的念頭,是不仁不義的。這與儒家的核心理念「仁」是背道而馳的。儒家與道家的區別在於強調人的作用主要是指道德的力量。墨子與儒家的差異在於,墨子更強調「力」的力量,而不是道德的力量。
春秋戰國時期的諸子百家中還有一個重要學派—法家。它根本不認為有所謂的「命」,極力主張統治者集權,用法和權術去治理社會。南宋時期的大學者朱熹認為法家有兩個問題:一是「只見刑名」,二是「慘核少恩」。有一個有趣的現象是,法家的主要代表人物例如商鞅、李斯、韓非子等人都沒有好下場,這也許正是應了他們所反對的「宿命」。
古人的「命」的概念,包括「天命」和「人命」。古人要了解「命」,更想把握「命」,因此自然有了「算命」的需求。有一個傳說是,鬼谷子從他的師傅留下的「金書」中得到了推命術的真傳,他傳授給他眾多的弟子的除了有「兵法」「縱橫」等學問,也包括推命術,所以民間傳說鬼谷子是命理學的祖師。
鬼谷子的推命術經過數代的更迭,傳至唐代的李虛中,他開創了生辰算命術的先河,以人的生辰年、月、日推演命理。所以,算命的人士尊李虛中為算命的祖師(鬼谷子被人尊為命理學,而不是算命的祖師)。但現存的《李虛中命書》,有人認為不是李虛中之作,而是後人偽託。五代末期的徐子平將李虛中的方法進一步加以發展,在李虛中採用年、月、日推命的基礎上增加了時辰,多了一個「參數」。他引入了天干地支,用天干地支分別表述年、月、日、時,提出了「四柱」的概念,即年柱、月柱、日柱、時柱各用天干地支的兩個字表示,一共八個字,即所謂的「八字」。李虛中的方法因為只用到年、月、日,所以只有六個字,徐子平的方法用到了年、月、日、時,所以是八個字。這就是「四柱推命術」(又稱為「子平術」,或「八字算命術」)的由來。從宋代開始,這種方法風行於世,出現了許多專著。例如,徐大升整理的《淵海子平》、佚名作者的《明通賦》、蘇東坡的《東坡志林》、朱熹的《贈徐叔端命序》、文天祥的《跋彭叔英談命錄》、劉伯溫的《滴天髓》、宋濂的《祿命辨》等。歷代學者將這門學問逐步完善,形成了一套完整的預測理論體系。
紫微斗數也是命理學的一個重要分支,它的一大特點是引入了一百多顆星曜。另一大特點是引入了命盤這個工具,將人生的各種狀態、軌跡和人際關係分為命盤上的十二個宮。這兩個特點是命理學其他分支沒有的。
引入星曜的做法與中國古代的天文學是一脈相承的,中國古代天文學把天上的星辰與人間的人事相對應,將統率天上群星的紫微星(即北極星)與統治人間的帝王對應起來。這個概念與歷代帝王的「唯我獨尊」的思想是一致的。這正是紫微斗數被命理界稱為三大神數之首的原因之一。
命盤上十二個宮合理地區分並概括了一個人的一生命運、吉凶禍福、氣數,使得推演的分類重點清晰,推演的過程簡捷。
在紫微斗數中將一百餘顆星曜分為北斗、南斗和中天三類,紫微斗數中的「斗」字就是指南北二斗。紫微斗數中的「數」是指一個人出生年、月、日、時所對應的數和吉凶禍福的氣數。紫微斗數有一套獨特的規則,把一個人出生的年、月、日、時換算為以紫微星為首的南北二斗的星辰排列到十二個宮中,再進行推算。「十二宮」和「數」的概念在子平術中是沒有的。在命理學其他與「數」有關的分支中,例如,「鐵板神數」「皇極神數」「河洛理數」「南極神數」等分支也用到了與一個人出生年、月、日、時有關的數,但是其他神數中卻沒有應用到「十二宮」的概念。
紫微斗數的創始人是與徐子平差不多同時期的道家重要人物陳摶。他將天上的星曜引入命理學,與道家提倡的「天人合一」的理念是一脈相承的。但是,紫微斗數與占星術不同,紫微斗數中涉及的星曜都是虛星,與真實的天象無關,不是天空中真實存在的星體,是只有名稱沒有實體的星體,這也正是紫微斗數區別於西方流行的占星術之處。
在紫微斗數的理論體系中,還有以下幾個特點:
紫微斗數採用中國傳統曆法中的農曆,不用節氣,這與其他術數極不相同。由於農曆是太陰曆,因此斗數側重於太陰(月亮)對人的影響,這一點與「中國文化是月亮文化」的觀點是一致的。根據這個特點,所以紫微斗數與子平術的主要區別之一是不排八字。
紫微斗數具有很突出的動態特性,它的動態特性可以用一個「飛」字加以濃縮。紫微斗數的前身就叫做「十八飛星」。在紫微斗數中也就是南北斗的十四顆主星加上四顆「四化星」(化祿、化權、化科、化忌)。所謂「飛」,是指這十八顆星曜的定位隨著天干的變化,會在命盤上十二個宮之間發生流動。這是命理學中其他任何一個分支所沒有的。這裡所說的引發「四化星」流動的天干即指年天干、月天干、日天干、時天干,以及十二個宮的天干,因此,紫微斗數具備了時空特點。這裡所說的「時」,無疑是指年、月、日、時;這裡所說的「空」,是指十二個宮在命盤上的定位。
由於紫微斗數用到的元素比子平術多了很多,規則也更加複雜,難度更高,傳世不如子平術廣,所以研究斗數的人相對較少,留下的著作就更少。目前能見到的典籍只是《斗數全書》《太微賦》《骨髓賦》等寥寥數本。倒是民國時期以來有些學者撰寫了一些著作,例如,陸斌兆的《紫微斗數講義》、張開卷的《紫微斗數》、王亭之的《中州派紫微斗數》等。
由於紫微斗數比起「子平術」使用的參數更多,因此自古以來研究紫微斗數的人士的研究重點和角度不盡相同,其結果是出現了比「子平術」多得多的流派。從大的方面劃分主要是兩大流派:一派是以研究星曜及星曜之間組合關係(如三方四正、相夾、格局等)為主(著重研究十四顆南北斗主星)的「三合派」;另一派是研究四化星為主的「四化派」。由於傳承門派和研究方法的不同,這兩個流派中又派生出很多學派。簡要介紹如下:
一、三合派的主要代表學派
1.中州派
此派以陸斌兆和王亭之為代表人物。據說他們二人分別掌握了《世傳欽天監秘笈》和《紫微星訣》這兩本世代只是口授的秘笈。中州派注重每個星曜的屬性和各個星曜組成的格局,在解析命盤,論命時需要較高的綜合推理能力。此派在庚、戊、壬三個天干引發的四化星的變化與古傳的紫微斗數有所不同。在斷流年時,對流年文昌、流年文曲、流年羊陀、流年紅鸞、流年祿馬等星曜的運用規則也獨具特色。
2.紫雲派
這是臺灣紫雲先生經數十年研究後,在《斗數全書》等典籍的基礎上自創的學術流派。他提出了「三代論」「太歲入卦法」「太歲宮位」等理論,尤其是「太歲入卦法」,是古籍中沒有的。紫雲的理論有一個特點,他將紫微斗數和子平術加以結合,引進了「神煞」和「關煞」等紫微斗數中原來沒有的概念。
3.現代派
這是以了無居士為代表的一群人形成的流派。他們出版了一套七本的叢書:《現代紫微》。有意思的是雖然名為「現代」,但他們卻是主張紫微斗數的真諦就在古籍之中,因此,他們在對古籍的研讀上下了很大的工夫,他們反對將紫微斗數與命理學的其他分支的理論混雜起來。
4.天機派
這是臺灣黃春霖先生創建的天機派的絕學,因為他的名號叫「天機上人」,故世稱「天機派」。他的學派的核心是「斗數喜忌神」和「宮氣」理論。據說「斗數喜忌神」是密宗秘傳的絕學,可能和「密宗占星法」有傳承關係。從根源上分析,其理論基礎也屬於「三合派」範疇,但用到了類似「子平術」中以八字中五行生剋取用神的方法。其顯著的特點是引入了天干地支合成的納音五行,這是其他學派所沒有的,關於這一點,傳統「三合派」典籍中也有記載。
5.沈氏紫微
這是臺灣沈平山先生獨創的一個獨特的紫微學派。據說此人在臺灣有頗多的傳奇故事。曾準確預言了諸多當代名人(如蔣經國、陳水扁等)的人生軌跡。他的理論獨特之處是,為了準確計算吉凶克應的組合和時間,將傳統的紫微斗數大小限理論中的「大限」加以細分,提出了「中限」的概念,他的代表作有《紫微命譜》等。
6.占驗派
這個學派在傳統的「三合派」注重星曜及星曜之間相互關係的分析之外,加入了神秘文化另一個領域「奇門遁甲」的內容。「奇門遁甲」也用到了星曜和格局等知識。而且,它也重視「四化星」的運用,這一點與「四化派」是有共同之處的。它還有一個特點是重視大限的分析。
7.恭鑑老人的「三合派」
恭鑑老人的「三合派」屬於大的「三合派」中的一個學派,但並不代表整個三合派。它的理論基礎當然是大的三合派所注重的星曜及相互關係研究,但它獨具特色的一點是,引入了傳統文化另一個領域「堪輿學」(風水學)的內容。事實上紫微斗數確實與堪輿學有密切關係。筆者在本書中也介紹了大部分主要星曜的風水類象。
當然還有其他一些屬於「三合派」的學派,但影響力和傳播面都很有限,本書限於篇幅的緣故,不再一一介紹。
二、四化派的主要代表學派
1.河洛派
這個學派的名字就反映出它與「河洛理數」有關係,這正是「三合派」中的「現代派」所反對的觀點。它以「河洛理數」和「四化星」中的化忌星變化為研究分析重點。
2.欽天派
據說此派的創始人得到了「華山欽天四化紫微斗數飛星秘儀」的秘笈。從這本秘笈的名字就可見,此派非常重視四化星的飛星作用,在四化派中是舉足輕重的一個學派,但可惜的是出世之人寥寥。
3.仙宗派
此派的神秘之處在於,據說其創始人得道與「神授」。主張星平合參(將紫微斗數與子平術結合起來「合參」)、納音五行,閏月的排法也非常獨特,但本質上還是四化派的範疇。
四化派的一些其他小學派,本書不作詳細羅列。
三、其他學派
1.一葉知秋派
此派的創始人潘子漁在紫微斗數界頗具盛名。此派所認的祖師是孫思邈而不是紫微斗數的創始人陳摶(希夷)。比較重視在各個宮的環境,有點像《佛門一掌經》。這也許與潘子漁早年師從福州鼓山湧泉寺一塵和尚有關係。
2.科技派
當今社會已經進入網際網路時代,所以此派特別值得一提,它的創始人是「科技紫微網」董事長張盛舒先生,他是較早用軟體實現自動排盤的開拓者之一,相信有許多人在該網站上排過命盤,這為紫微斗數的推廣傳播起到很好的推動。
筆者在這裡歸納介紹的紫微斗數的一些概況並不完整,有些說法也無從考證,希望可以成為讀者在閱讀本書時的參考資料。
文章試閱
第一章 命盤
1.命盤概述
紫微斗數的基本組成:
出生年、月、日、時—命盤(又稱先天盤)十二宮和星曜。然後依據各宮的星曜特性與狀態、星曜與宮位之間的格局、星曜的四化、星曜之間的相互作用等進行推斷。因此,由出生年、月、日、時排出的命盤是紫微斗數最基本的要素。
對於「命」和「運」的推斷,歷來有諸多流派:如紫微斗數、子平術(四柱推命術)、鐵板神數、邵子神數等,其中只有紫微斗數需要排命盤。至於各種術數的優劣高下,或者說準確程度,則仁者見仁,智者見智,筆者不妄加評論。
但是,就紫微斗數與四柱推命術之間的主要差異而言,筆者認為有一點明顯的不同是需要關注的。在四柱推命術中以日干為主。而在紫微斗數中除了用到生日(注意:日干卻不用,僅用生日確定紫微的宮位,以及直接由生日確定的四顆日系星)。與四柱推命術的另一個主要不同點是,紫微斗數中增加了年干(對應的星曜為十二顆干系星,以及由年干、年支確定的「旬空星」)、年支(對應的星曜為十二顆支系星,與年干一起確定「旬空星」的宮位,以及與生時一起確定的時系八顆星)、生月(對應的星曜為由生月確定宮位的九顆月系星)。
例如,僅就年干而言,由於有屬於干系星中的「四化星」(「化祿」「化權」「化科」「化忌」)在按照每年的年干變化而相應地變化,這也就是通常所說的「四化飛星」。因此,紫微斗數的動態性質尤為特殊,這也正是紫微斗數的核心所在。
紫微斗數依據八字排命盤,盤中分十二宮:命宮、兄弟宮、夫妻宮、子女宮、財帛宮、疾厄宮、遷移宮、僕役宮(又稱交友宮)、官祿宮(又稱事業宮)、田宅宮、福德宮、父母宮(又稱相貌宮、文書宮)。此外還有一個身宮,它不單獨佔據一個宮位,而與上述十二宮之一同宮,因此,也可以說是十三宮。紫微斗數還需要用到以紫微星為首的一百一十二顆星曜,這些星曜分別落入相應的宮中。再加上星曜的狀態、五行局、大限、小限、子年斗君、命主、身主等構成完整的命盤。
古人云:「命好不如運好,運好不如流年好」。人的出生時間是先天決定的,因此,依據人的出生時間排出的命盤乃先天而來,故又稱為先天盤。在此基礎上,每十年一個大限(又稱為大運),相應的有一個大限盤,每個流年也有一個流年盤。上述諸盤中各個宮內的星曜雖然固定不變,但是各個宮位的名稱隨著大限或流年的變化而改變,與先天盤中的宮位名稱不同。例如,每個流年盤中都有相應的流年命宮、流年兄弟宮、流年夫妻宮……由於各宮的名稱發生變化,各宮的內涵自然也相應改變。這一點正是紫微斗數獨特之處。正確的推命必須明確,先天盤是靜態的,大限盤和流年盤是動態變化的。
許多紫微斗數的書中,從八字排出先天命盤後,直接就進行推斷盤中各宮、宮中各星曜及格局等,而對於命盤本身很少論述,顯然有失偏頗。要全面掌握紫微斗數,對命盤本身也必須了解。這樣可以明白為何命盤有十二個宮,各個宮表徵什麼含義。
天地萬物皆有初始,先賢陳摶在創立紫微斗數時,按照表達一個人命運的人、事各種關係,並結合洛書和八卦設計了命盤中的十二宮和諸多星曜。他根據洛書中的數(後天之數)2為坤卦,而坤為老母,能化育天地萬物,從而確定坤為尊,為命宮,並將北斗主星紫微、南斗主星天府坐命宮之盤定為斗數第一盤。有了第一盤,便可推出其餘諸盤。
2.命盤十二宮與八卦、十二地支、五行之對應
圖中各宮的內涵如下:
(1)四馬之地:寅、申、巳、亥四宮為天馬喜入之宮,故稱「四馬之地」。也是長生十二神順行之「長生」所在,故又稱「四生之地」,或合稱「四馬四生之地」。由於天馬星奔波勞碌,故此四宮主勞碌、奔波,易自尋煩惱。
(2)四敗之地:子、午、卯、酉四宮乃咸池、沐浴等桃花星所入之宮,故稱「四敗之地」,或稱「桃花之地」。此四宮主惡,並主交友、遊樂、風流、酒色、漂亮、多才多藝、感情不穩定。
(3)四墓之地:辰、戌、丑、未四宮乃長生十二神順行之「墓地」,故稱「四墓之地」,或稱「孤獨地」。孤辰星和寡宿星只進這四宮。此四宮主刑,並主孤獨、六親緣薄、易到外地發展。
(4)天羅地網:辰宮為天羅,戌宮乃地網,此二宮主困。
(5)雷門:卯宮居東,震卦之位,震為雷,故稱雷門。
(6)四庫之地:丑宮為金庫(巳酉丑三合金局),未宮為木庫(亥卯未三合木局),辰宮為水庫(申子辰三合水局),戌宮為火庫(寅午戌三合火局),所以此四宮合稱「四庫之地」。注意,此四宮在(3)中還稱為「四墓之地」。
(7)天門:亥宮為天門。「諸星會惡,朝天反吉」,故此宮較不怕凶星的侵犯。
(8)地門:巳宮為地門。天地相對,亥宮為天門,故巳宮為地門。
(9)人門:寅宮為人門。
(10)鬼門:申宮為鬼門。
(11)空門:在奇門中,戌、亥兩宮為空門。
3.五行局
排命盤的第一步是確定五行局。五行局確定後才能安紫微星。因此,對於五行局需要作一個交代。溯源而論,金、木、水、火、土五行的產生,目前所知道的較完整的論著是隋朝蕭吉寫的《五行大義》。中國傳統文化中每一個分支幾乎都要用到五行生剋的概念,紫微斗數也不例外。十二地支之間的生剋沖合,也是依據五行的屬性關係。
先賢創立紫微斗數的主要用意之一是在告訴世人如何避災,所謂「君子問命,問禍不問福」。在紫微斗數中反覆提到如何避災。關於五行局的避災論述如下:
火六局之人忌行戌、亥二宮。(注:戌、亥二宮對應於乾卦,乾卦為陽水,水剋火,故火六局忌行。)
水二局與土五局之人忌行辰、巳二宮。(注:辰、巳二宮對應於巽卦,巽卦為陰木。水生木損耗之患,水二局忌行;木剋土,土五局忌行。)
金四局之人忌行丑、寅二宮。(注:丑、寅二宮對應於艮卦,艮卦為陽土,本當土生金,但此處卻言金四局之人忌行,需要探究。)
木三局之人忌行申、酉二宮。(注:申、酉二宮分別對應於坤卦、兌卦,其中僅兌卦屬陰金剋木,此處似乎以申、酉屬金,金剋木才能解釋,但已經不採用對應的卦的五行來解釋,需要探究。)
4.十二生肖行運所忌
十二生肖對應於十二地支,地支之間同樣也有生剋關係,並反映了十二生肖之間也有避忌的關係。
肖鼠之人:怕行運於午宮(子、午相沖),也怕行運於寅、申二宮。
肖牛、馬之人:怕行運於丑、午二宮,也怕行運於「七殺星」的運限,災情會很慘重。
肖虎、兔之人:怕行運於巳、亥二宮,且肖虎之人怕行運於申宮(寅、申相沖),肖兔之人怕行運於酉宮(卯、酉相沖)。
肖龍之人:需提防龍年的本命年,也怕行運於「天羅地網」二宮。若不小心,則災病頻發、是非不斷、連續破財。
肖蛇之人:提防蛇年本命年,也怕行運於巳宮。
肖羊之人:怕行運於酉、亥之流年,也不宜見到擎羊在四墓之地。
肖猴之人:怕行運於本命年,或大限宮中火、鈴二星當頭,也怕行運於寅宮(寅、申相沖)。
肖雞之人:怕卯年及行運於卯宮(卯、酉相沖),也怕行運之宮中有擎羊或火星。
肖狗、豬之人:怕行運之宮中有擎羊或火星。且肖狗之人還怕行運於「天羅地網」二宮(辰、戌)。
5.命主、身主
排命盤需要確定命主、身主。關於命主、身主在論命中的作用,始終爭論不一。有人認為作用深遠,也有人說與陰陽宅的鑑定有關,也有人將命主和身主棄之不用。在實際應用於論命時確實其作用不是十分明確,所以許多人在論命時根本不用命主和身主。
但是,以下現象在論命時值得注意:
當流年宮中有命主星或身主星時,這兩顆星的作用會變得強烈。尤其是命主星或身主星在該年化忌於流年宮時,則此人的困擾與不順會更加嚴重。
若命主是貪狼,此乃非常不吉利的徵兆,男女都有再婚之命。
若命主是貪狼,地劫、紅鸞入命,並且貪狼化忌,代表命主有被劫的可能。
6.子年斗君
其主要用途是在算流月時,子年斗君為流月的起點。關於斗君的詳細論述將在第四章中展開。
7.排四柱和命盤
1)排四柱
這裡特別要加以說明的是,紫微斗數與子平術不同,是不需要用到四柱(即八字)的概念的。本書介紹排四柱的用意是出於考慮命理學的完整性。這樣,讀者可以用子平術對八字進行推演,進而驗證紫微斗數與子平術的差異。
用天干地支紀年、月、日、時,就形成了四組干支,稱為四柱,年干支稱年柱,月干支稱月柱,日干支稱日柱,時干支稱時柱。四柱共有八個字,所以又叫四柱八字。四柱一般要藉助萬年曆來推查。紫微斗數推排四柱的方法歷來不統一,有爭議,各派意見不一。主流的看法認為,紫微斗數既然重視數的運用,所以在推排四柱和紫微盤時,不必考慮節令,月和日均用數字來推算;對於時辰,則以晚上12點正(24時制為0點正)作為每日子時的交接時間,即從晚上12點01分開始作為每一日的子時。這是紫微斗數與四柱推命術又一個不同之處。四柱的具體推排方法如下:
(1)排年柱:即年干支,一般直接查萬年曆。
在紫微斗數中,一年之始是以農曆的正月初一為始的,而不是以農曆的「立春節」為交接點,農曆十二月最後一天晚上12點以前仍按上一年的干支紀年,晚上12點01分起就算新一年的正月初一,即算新一年的干支。
(2)排月柱:即月干支。
在斗數中,每月之始是以每月的初一為始的,每月最後一天晚上12點01分起算新一月的初一,即算新一月的干支。
遇到閏月的排盤常用的方法有兩種(注:孰優孰劣,讀者可自行判斷。):
ヾ 凡遇閏月出生的,作下一個月來推:例如,閏一月出生作二月來推算干支;閏五月出生,就以六月來推算干支,其餘類推(注:這種方法會出現有一個月是重複的,例如,閏一月作二月推,二月仍作二月推。)。
ゝ 以半個月作為分界線:例如,生於當年閏月前十五日者,視作前一個月出生,因此其出生月份為上一個月;生於當年閏月後十五日者,視作後一個月出生,因此其出生月份為後一個月。
每個月的地支則是固定的,正月為寅,二月為卯,三月為辰,四月為巳,五月為午,六月為未,七月為申,八月為酉,九月為戌,十月為亥,十一月為子,十二月為丑。
每個月的天干需根據年天干按照「五虎遁月」的規則推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