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名:幕後「有無」劇本:一位資深媒體人的跨領域實戰心法

原文書名:


9786267326770幕後「有無」劇本:一位資深媒體人的跨領域實戰心法
  • 產品代碼:

    9786267326770
  • 系列名稱:

    新.座標
  • 系列編號:

    47
  • 定價:

    380元
  • 作者:

    陳宏明
  • 頁數:

    194頁
  • 開數:

    14.8x21x1.01
  • 裝訂:

    平裝
  • 上市日:

    20250925
  • 出版日:

    20250925
  • 出版社:

    新銳文創-秀威資訊
  • CIP:

    541.83
  • 市場分類:

    人文社會
  • 產品分類:

    書籍免稅
  • 聯合分類:

    法律.社會.政治
  •  

    ※在庫量小
商品簡介


★走進演藝圈的光影交錯,透過資深媒體人的眼睛,看見幕前的風華與幕後的真實!

本書以資深媒體人的視角,深入剖析演藝圈、媒體產業與社會脈動,並巧妙融合經典傳播理論與實務經驗,帶領讀者探索「本我、自我、超我」的人格辯證、「魔彈效應」下的訊息傳遞、「兩級傳播」的危機處理、「後視鏡」理論的前瞻思維、「熱媒體與冷媒體」的感官互動,以及「沉默螺旋」中的社會聲量。

書中不僅展現了導演、演員、觀眾彼此交織的「共構結構」,更透過豐富的幕後故事與真實案例,揭示媒體人如何在變動不居的環境中靈活應變、化危機為轉機。

無論是媒體工作者、創意人、藝術家,還是對人生角色與自我認同充滿好奇的讀者,這本書都將為你開啟一扇思考之窗,讓你在「有無」之間,看見自己、理解他人,並在當代多變的媒介世界中,找到屬於自己的定位與力量。

作者簡介


陳宏明

中國文化大學傳播新聞研究所 碩士
四海工專機械科(現為宏國德霖科技大學)

【重要經歷】
◆ TVBS電視
◆ 超級電視
◆ 東森電視
◆ 國立中央圖書館列錄當代文化藝術家
◆ 中國北京中華藝文人物辭海登錄證書
◆ 中國北京當代文化卷顧問編委
◆ 第一屆CO2台灣前衛文件裝置展
◆ 文建會當代美術大系編錄藝術家

【獲獎╱入圍】
◆ 1997年 金鐘獎 公益類最佳企業廣告獎
◆ 1999年 金鐘獎 教科文類(入圍)
◆ 第十八屆 時報廣告金像獎 公益類
◆ 第二十一屆 時報廣告金像獎 公共服務公益類
◆ 二十三屆台北美展 台北藝術獎
◆ 中國文化大學華岡研究獎學金

商品特色/最佳賣點


★走進演藝圈的光影交錯,透過資深媒體人的眼睛,看見幕前的風華與幕後的真實!
★將「魔彈效應」、「兩級傳播」、「沉默螺旋」等經典傳播理論結合真實案例,揭示媒體運作與社會脈動!
★在理論與故事的交會中,帶領讀者理解媒體如何影響我們的日常思考與社會互動!

書籍目錄


第一章 ◆ 「我,如何是我的我?!」
國民女神VS「本我、自我、超我」理論╱弗洛伊德(Sigmund Freud)

第二章 ◆ 「有魔彈?!萬能擬真?!無懼?!」
劉德華VS「魔彈」理論╱洛厄里(S. A. Lowey)&德弗勒(Melvin L. DeFleur)

第三章 ◆ 「轉念,是危機處理的基石。」
賈永婕VS「兩級」理論╱拉扎斯菲爾德(Paul F. Lazarsfeld)

第四章 ◆ 「往後看、向前行!」
吳念真&夏曼•藍波安VS「後視鏡」理論╱麥克魯漢(Marshall McLuhan)

第五章 ◆ 「我們是媒介也是訊息,我們使用、也被使用。」
王偉忠VS「熱媒體、冷媒體」理論╱麥克魯漢(Marshall McLuhan)

第六章 ◆ 「其實,沉默就是最大的聲量。」
金城武VS「沉默螺旋」理論╱諾爾-紐曼(E. Noelle-Neumann)

附 錄 ◆ 第一部曲「1/5000原慾交響曲」影音╱複合媒體
陳宏明VS 藝種生態╱弗洛伊德(Sigmund Freud)&達爾文(Charles Darwin)&馬克思(Karl Marx)

文章試閱


第一章 ◆ 「我,如何是我的我?!」
國民女神VS「本我、自我、超我」理論╱弗洛伊德(Sigmund Freud)
(節選)

  鎂光燈此起彼落,閃芒綻放,猶如繁星在她身畔跳躍,同時,反射在所有目光與讚嘆之中。婀娜風采閃閃動人,若想一手掌握這份餘韻,伸手欲攫;卻又於指縫間流瀉而出,直讓人有抓不住的醺然欲醉。
  進棚,準備開拍。和演員在化妝間,確認造型服裝及梳化妝,同時間也和演員互動聊聊,探視心情;感受演員情緒氛圍,讓今天拍片順利。
  但是,為何喊了「Action!」後,攝影鏡頭前的她就是不一樣?思索中我有所驚覺。或許你也有同樣疑惑:「哪個才是真正的她呢?她自己是否知道這樣的自己?她自己認為的她到底在哪裡呢?抑或是她是自己的她?還是他人的她呢?」
  讓棚內拍攝工作停下來,請女神先稍作休息。我低頭慢慢走出攝影棚外,糾結納悶。在有限的工作時間裡,一時無解,不知怎麼辦才好。就在搔頭摸耳之際,不經意轉頭望向女神,有了發現。
  如果一個人「本我」與「超我」矛盾,過於激烈難以調和,不能統一於「自我」而形成均衡,那麼內外協調將失衡。三者間層層節制、環環相扣,彼此疏離也彼此依偎。常常,透過自己和他人比較,得以執行人生方向,在找自己的時候,往往同時失去自己。這所有心理、哲學命題,我們思惟了自身處境,而這思惟的根本,來自「懷疑」。
  話說戲如人生,人生不一定如戲。我們身處在複雜多重角色中,如何將自己放在對的位置而處之泰然?我們驚鴻一瞥,總希望在下個路口尋獲可攀扶的著力點,但終究是奢侈妄想,茫然而載浮載沉、患得患失,確切地在多重複雜角色扮演中失去自己。
  用「本我」只做自己會目中無人,從「自我」出發也會覆蓋了自己,以「超我」看待是「無有」了自己?還是「有無」呢?你呢?你的我當下在哪裡?此刻,失去了什麼樣的我?又得到了什麼樣的我呢?

* * * * *

第二章 ◆ 「有魔彈?!萬能擬真?!無懼?!」
劉德華VS「魔彈」理論╱洛厄里(S. A. Lowey)&德弗勒(Melvin L. DeFleur)
(節選)

  星光熠熠,台港影視巨星匯聚,光彩奪目、繽紛輝煌、紅星高照、明星雲集。電視台開播慶賀晚會,如火如荼展開,呈現多個月以來,工作人員焚膏繼晷、日以繼夜,嘔心瀝血地策劃。著實讓大夥壓力倍增,在時間迫近中前行,運籌帷幄。
  空中特勤部隊拋出空中繩索從天而降,同時,地面橡膠汽艇奔騰而來,呼嘯中穿越舞台,啟動了陸空分列式。此刻,轟然巨爆,煙火彩花!擬以銳氣千條、驚動萬教之姿,疾呼宣告:「我們開播了!」幾乎是撼天動地!接著,台港影視天王等級排場,在有線衛星電視頻道陸續開播時期,這次,影視巨星標配規格,可想是絕無僅有了。
  然而,就在此刻,應景道具一直出狀況。「魔彈」──希望它適時打開,但是今天一直卡住,在應該開啟的時刻,卻總是開啟不了。大夥陸續調整,一直NG重來,而拍攝時間有限,不能耽擱。今天是怎麼了?突覺有股不祥之兆。
  此時,劉德華走過來,「導演,沒事兒,我們可以一起試試解決處理,我來看看那個開關……」他請道具慢慢降下魔彈,仔細端詳。這樣高配合度,無巨星架子,感染了所有現場人員,都立即快步起身,一起處理狀況。劉德華一邊動手調整,嘴裡一邊呢喃,似乎使出魔咒般,他口中唸唸有詞,彷彿聽見他嘀咕著……。
  突然間,晴天霹靂!猛然驚爆,出大事了!
  當時,魔彈論相信社會群體是一群烏合之眾,群體心理都頗有不安定感,其心智也彼此疏離,內心徬徨焦慮、迷信權威,易受到大眾媒介傳播影響。這是有關論述媒介萬能,且具有強大效能的觀點。媒介像針筒,而訊息內容就是藥劑,當藥劑注入閱聽眾皮膚下、身體裡,效果就會立見。媒介像槍,而訊息內容就是子彈,射向烏合閱聽眾、疏離個體,射中的個體會立刻應聲而倒。
  如果,我們認為劇情片是「重塑真實」,那何處才是「絕對真實」呢?是的,很多人都認為是「紀錄片」。到底劇情片與紀錄片的拍攝手法有何不同?我們想要討論的是:「如果劇情片是重塑真實,那紀錄片就應該是絕對真實,是嗎?」

* * * * *

第三章 ◆ 「轉念,是危機處理的基石。」
賈永婕VS「兩級」理論╱拉扎斯菲爾德(Paul F. Lazarsfeld)
(節選)

  眼簾眺望外灘與黃浦江岸,古典優雅氛圍,讓經典建築更顯氣魄。此時,天際靛藍且透露著暮色沉靄,迤邐餘暉返照水色;輝映波光粼粼,漣漪交織盎然,足以胸襟開闊,滌盡塵俗,格外讓人愜意自在,每一口呼吸都感受幸福。我們於外灘附近樓高頂層,一夥人為這次廣告拍攝順利殺青慶賀。
  我說:「永婕,工作專業認真,坦率直白、貼心溫和、善解人意、大方灑脫,俠女性格,無心眼、不耍心機、不勾心鬥角、不爾虞我詐,然後……應該不喜歡當演員。」大夥又驚喊一口同聲:「為什麼?!」,我說:「因為永婕只適合做自己。」話一說完,賈永婕頻頻點頭,也若有所思。
  賈永婕心地善良、熱心公益,是「護國天使」、「抗疫女神」,同時,有鄉民支持愛戴、有酸民口誅筆伐,足以讓他千頭萬緒,這情境紛擾「兩級」!

  蔡董氣急敗壞,「我們已經集結至少三輛遊覽車人數,準備到電視台門口丟雞蛋抗議!」語氣鏗鏘堅定,猶如一場戰爭一觸即發。「蔡董!蔡董!你冷靜!你冷靜啊!」狀態似乎已經箭在弦上,風暴即將爆發來襲。桌上另一支電話那頭傳來聲音:「最好他們都過來,我讓他們公司繼續……」電視台新聞部主管的語氣同樣堅定有力。他是我之前任職電視台長官,一直是以犀利、敢於衝撞聞名。「老大!你冷靜啊!」
  「蔡董!蔡董!你先好好聽我說……」
  「沒什麼好說,有些人可以去丟雞蛋,我們為什麼不可以?這是什麼差別『兩級』……」

  「兩級」理論(Two-Step Flow of Communication),拉扎斯菲爾德(Paul F. Lazarsfeld, 1901-1976)為傳播學研究先驅,研究基本概述指出:「在傳播訊息內容傳遞過程中,大多數人聽取或行為傾向的改變,並非直接受大眾媒體影響,而是受到關鍵意見領袖(Key Opinion Leader, KOL)影響下形成自己的認知和意見,大眾媒體對群體受眾的影響屬於間接。」
  「控制」危機是公關危機處理首要關鍵,但危機本身即是不穩定的動態過程,急迫且無法預測,容易失控、容易造成危機擴散。畢竟彌補錯誤的代價,遠超越預防成本,我們從案例中借鏡並解析,從經驗中學習尋找脈絡,但是,突如其來的事件往往令人措手不及。雖然危機處理有其原則步驟,卻沒有標準答案。同樣的危機事件,不同人執行,都可能發展出不同成效與結果。
  「轉念」是最佳元素,而應變時機與應變能力,是危機處理的主要契機,因此,危機確實可以形成轉機!所以,它更像是一門藝術!

* * * * *

第四章 ◆ 「往後看、向前行!」
吳念真&夏曼•藍波安VS「後視鏡」理論╱麥克魯漢(Marshall McLuhan)
(節選)

  「你到底是會曉騎歐兜邁否?還是哪騎哪看水姑娘啊!快啦!快進來抹藥啦!」似乎幾里外,還聽得到歐吉桑的吼喊,他是吳念真。
  「拜託!住在那麼遠的山路,最好有水姑娘啦∼」騎摩托車上山雷殘,一跛一跛走進吳念真家。主要是將剛剪輯完成的毛片,拷貝剪輯樣帶給他。
  夏曼•藍波安嘆了一口氣問:「那位老師是漢人吧?」我說:「是的。」但我對於夏曼•藍波安沉重語調感到不解,他本來欲言又止,他往後望向牆上老相片如此說著。此番感慨,足讓我震懾不已。我們都聽得出來他並非責怪,而是感受無奈,無奈的是他們無能為力,感慨的是自己族人文化細節脈絡,恐為漸漸隱沒……聽到這樣無奈與感慨,莫名沉重。
  「念真」就「唸真」,不然無唸真?一次聚餐時和吳念真開了個玩笑。當時這樣直白,幫礦村街坊鄰居讀信傳述卻受到責怪,讓他有些殘念。但是這樣的挫折,他左思右想,想想礦村村民們辛苦的體驗和經歷,生活點滴心酸苦楚,都埋在黑汙身軀背後,難以宣洩訴說。他深覺,應該要更貼近「人」的具體感受,用心、用情去敘說,怎能照本宣科,無心也無情呢?這也才讓他恍然大悟,原來說故事、讀信,要感同身受、同理心,也還要有人情溫度,他也才體認,以共同生命經驗相互共鳴,進入到人們深層感受想像,才能連結出最對味的芬芳,正是最對味的人間配方和人間條件。
  「你歐兜邁ㄟ巴庫逆啊(後視鏡),快給去修理啦!危險啦!」吳念真還是拉高嗓門喊著。我一跛一跛牽摩托車下山,邊捋著「後視鏡」……

  「後視鏡」理論(Real-viewmirror),是由麥克魯漢(Marshall McLuhan, 1911-1980)提出的論述,他被譽為二十世紀媒體理論宗師、詩人、哲學家、藝術家,稱之為鬼才的「先知者」。我們總是透過「後視鏡」來看現在、前面的一切,而往前開時,我們是看著後面、走向未來。也說:「面對現在當下狀態時,我們總是往後看、向前行,捕捉並依附著過去的人事物,向前邁進,我們幾乎是用後退的方式走入未來。」這是依循人們思惟進展的絕佳概論。
  此起彼落AI科技的追逐,如火如荼來臨,在這個世代的賽場馳騁,百家爭鳴,無所不用其極。如今「往後看」,「石油」點點滴滴動能、「電」依然閃閃耀動,它們都還務必存在,繼續隨著他們軌跡前進,並且「向前行」。一顆顆披荊斬棘的「晶片」供應鏈,牽動著地球村互動連結,在人們生活方方面面無所不在,因為高端寡占,所以趨之若鶩,成為不可或缺的渴望,足以讓國際竭源爭搶、讓全球私囊壁壘,若技術規格擁有此;高門檻科技奈米瑰寶,略有國策謀略,將如豁免敵友之界,所向披靡。欲展望新科技數位電子產物進階,無論上天下海、飛天遁地,面面俱到,皆須它的挹注加持,無可厚非,儼然已成為世紀之最。
  宣告:「EAI的世代來臨了!」。「具身智能」(Embodied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EAI)賦予具備物理機制統合,認知環境相互適應,具有大模型數據處理、訓練等技術模組驅動;可突破閉鎖以開放感知,達成學習、理解、推測、認知、策動等等多重模態實踐智能。
  他說:「達悟族人就是海洋民族,對於海洋種種面向,都是漢人所不知道的。」他會繼續向海洋學習,學習它孕育自然大地的廣度,學習它賦予無窮、無盡資源的深度,繼續探尋它、敬愛它,繼續感恩它如此蘊含無限寶藏。原住民受他者文明覆蓋,歷史呈現斑駁憂傷,在外島蘭嶼達悟族,時間刻痕裡的沉痾,渾濁得愁雲慘霧難以消散。
  這樣的生活脈絡,讓吳念真在情感細節上有更細膩的底蘊,所以,在轉化文字書寫中,有更多情境觸動到人情、貼近到人心。或許是天賦、細膩且觀察入微,自小幫礦村鄰居們讀信、寫信,而現在撰寫的創作面向,已慢慢擴散到更遠、更廣的人們面前。「創作,需放下知識分子的重量,輕輕將手捧起最自然的真實」。「感動」就是共同生命經歷的共鳴,從周遭人、事、物,傾聽他們的故事,用同理心觸摸他們的人生,擷取最溫暖的記憶傳遞出去,轉譯成感人作品,綻放出最純粹的感動,這就是他不是風格的風格。
  然而此時,地球村正面臨極端氣候、戰事頻傳,科技端點之爭、經濟壁壘築牆、貿易關稅問題、地緣政治等等難解命題,所有挑戰,考驗著地球村村民的智慧。全球國際組織逐漸崩解,相關防疫衛福、經濟貿易、和平防禦等盟約組織,漸已形同虛設,已不復在,地球村正形塑「再去中心化」!
  倘若,「單極霸權」跂訾、恣縱妄為,驟然呼嘯而過,必定滿目瘡痍。揣以不確定端倪、譖愬攻防,促使全球氛圍緊張,徒增各自極端傾向蔓延,損他自傷參半。

* * * * *

第五章 ◆ 「我們是媒介也是訊息,我們使用、也被使用。」
王偉忠VS「熱媒體、冷媒體」理論╱麥克魯漢(Marshall McLuhan)
(節選)

  在暗黑剪接室,螢幕隨著畫面跳動,微微地在偉忠哥背影周圍泛著光暈:「偉忠哥您找我……」隨著泛光的偉忠哥緩緩地轉身,感覺冷冷肅穆地說:「這夢幻明星籃球隊的專案製作人是你?」
「報告偉忠哥,是的……」說時遲,那時快,一陣刀光劍影撲嘯而來……

  「熱媒體、冷媒體」理論(Medium Hot、Medium Cool),這也是麥克魯漢的重要論述,當時,在學界引起騷動,令人非議且爭論著。而熱媒體和冷媒體對比性,是他極度被爭議的觀點,是名氣最響、誤解最多,但也是直接辨識媒體相對性,且直率貼近人們感官的最佳論述。
  麥克魯漢時期,電視是碎片化、間斷式的內容,需要觀眾自行參與理解其中。但是當今節目製作,已屬精良滿富視覺影音,參與性和填補性不高。所以,我們此時可以說「電視是低解析度」嗎?同樣,比起網路,書本自然是高解析度。但是一本書,閱讀的人沒有參與其中、填補閱讀的個人想像;沒有經過消化回饋、獲得思惟認知,那書就只是放諸高閣的硬體。你希望一本書是高解析度嗎?
  「冷熱」猶如「黑白」,沒有絕對值,是存在對立兩端的相對性,衡量尺度認知,探測價值所在,體驗它的溫度、感受它的分明,咀嚼消化它所帶來物理性和化學性種種反應。
  在網際網路繽紛的世界裡,閱聽受眾從單向接收,變成可以主動的雙向回應,往往能化被動為主動。所以,我們是使用媒介消費者,同時也是媒介訊息內容產製者。

* * * * *

第六章 ◆ 「其實,沉默就是最大的聲量。」
金城武VS「沉默螺旋」理論╱諾爾-紐曼(E. Noelle-Neumann)
(節選)

  藝人,就是異於常人。但是,很難想像「他」除了異於常人也異於藝人。他沒有新聞八卦、沒有直播訊息、沒有一絲一毫音訊,似乎聽不到也感受不到他的呼吸……讓人感到夢幻、迷惘。他的訊息如白紙一般沉默,不享受明星樣式,不虛榮粉絲掌聲和追捧;他,如隱居般幾乎深居簡出,如白紙一般淨染無痕;他,到底是誰呢?
  以童話故事為主軸發想改編,活動相當成功,現場各大報章雜誌記者和其他各電視台娛樂新聞,全數到齊共襄盛舉,現場熱鬧非凡,爭相邀請採訪。主軸話題性讓推廣宣傳極大化,反映在隔日各大報章平面、電視版面,沒有一家獨漏,這樣的主題性創意,在當時造成小題大作的最大效應。
  在此次格外風光且高聲量的宣傳活動之後,其他宣傳曝光活動亦陸續相爭取材模仿。這般主題創意故事形式活動,漸漸成為藝人、特定人士之發表會和記者會等宣傳題材的運用方式。在那個年代,這種聲量大、活潑、故事主題配搭襯托的推廣宣傳手法,確實是絕無僅有的開創性創意。
  某次接受記者簇擁採訪時,有人問:「你平常都是那麼少話嗎?」他頓了三秒靦腆地回答,在場記者都笑了,也讓現場觀眾意猶未盡,他說:「『沉默』是金!」

  沉默螺旋理論,是一個重要提示,讓我們了解,當發現自己屬於少數劣勢意見時,一般人就會屈服於環境壓力,而轉向沉默或附和。在這種情況下,在媒體上占據優勢意見;容易愈加突顯主流意識,但是,是否與真正民意有所差距?媒體主流意見是否非真正民意?倘若如此,「多數沉默」與「少數大聲量」將會形塑何等事態?我們可從案例觀察得到可能性端倪。
  公投之後,社群網上一片錯愕失敗,顯得諷刺,此意謂同婚須朝另立專法方向進行,而同志教育推行也將受阻。為何公投結果,相對於輿論聲浪,竟有翻轉性變化?「沉默螺旋」,在此議題卻形塑「反沉默螺旋」,我們對此現象,應得以測試與識讀。
  「沉默是金」是金城武個人風格展現,也都是沉默關鍵少數,他展現個人獨特風采、展現自我獨創、展現自己無可取代之價值,從個人展現中找到契機、累積經歷與突破自我,不害怕孤立、不追求掌聲;內修長成、累積成就、積沙成塔,終有更多追尋者、粉絲,成為萬眾矚目焦點及頂峰地位,「沉默」,將會是最大「正能量」!

* * * * *

似「有」非「無」?竟處處是哲學、藝術,「有道理無劇本」,書寫跳躍,思惟幻動!最後,你是否也驚覺不經意的巧合,這辯證、論述的進程,如頁內書法字:「我」、「無懼」、「轉念」、「進退」、「黑白」、「正能量」,像極了人生。

若可,互通「有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