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名:認知戰新警覺
原文書名:
產品代碼:
9786267565179系列名稱:
Do觀點系列編號:
79定價:
450元作者:
劉文斌頁數:
326頁開數:
14.8x21x1.67裝訂:
平裝上市日:
20250903出版日:
20250903出版社:
獨立作家-秀威資訊CIP:
599.7市場分類:
人文社會產品分類:
書籍免稅聯合分類:
法律.社會.政治- ※在庫量大
商品簡介
「統戰」就是「認知戰」嗎?
什麼是「孤狼恐攻」、「回聲室效應」與「撿到槍效應」?
「認知突變」與「分眾攻擊」如何改變戰場規則?
如何有效進行「情報工作」與「反情報工作」?
境外敵對勢力對我認知戰攻擊已悄悄進行多時,本書介紹統戰、情報、反情報、認知突變、分眾攻擊、孤狼攻擊以及傳播阻礙與詮釋(撿到槍效應)等認知戰的重要概念。面對認知戰的攻擊,我們除了提早示警、及時辨識,增強我方韌性,更應具備專業知識,予以回擊,迫使境外敵對勢力分力抵禦,以戰止戰。
全民維護國家安全,深入認識並警覺認知戰,是「防治」並「反制」境外敵對勢力對我攻擊之必須!
「統戰」就是「認知戰」嗎?
什麼是「孤狼恐攻」、「回聲室效應」與「撿到槍效應」?
「認知突變」與「分眾攻擊」如何改變戰場規則?
如何有效進行「情報工作」與「反情報工作」?
境外敵對勢力對我認知戰攻擊已悄悄進行多時,本書介紹統戰、情報、反情報、認知突變、分眾攻擊、孤狼攻擊以及傳播阻礙與詮釋(撿到槍效應)等認知戰的重要概念。面對認知戰的攻擊,我們除了提早示警、及時辨識,增強我方韌性,更應具備專業知識,予以回擊,迫使境外敵對勢力分力抵禦,以戰止戰。
全民維護國家安全,深入認識並警覺認知戰,是「防治」並「反制」境外敵對勢力對我攻擊之必須!
作者簡介
劉文斌
國立政治大學東亞研究所碩士、國立政治大學國家發展研究所博士。
曾服務法務部調查局近四十年,主要工作均與中國大陸及兩岸情勢掌握有密切關係。
曾任輔仁大學兼任助理教授、副教授。主要研究領域包括中國大陸政治發展、兩岸關係、臺灣國家認同變遷、兩岸統合。
著有學術論文数十篇、《習近平時期對臺認知戰作為與反制》等多部專書。
商品特色/最佳賣點
本書帶您一次認識統戰、情報、反情報、認知突變、分眾攻擊、孤狼攻擊以及傳播阻礙與詮釋(撿到槍效應)等認知戰的重要概念。
書籍目錄
自序
第一章 緒論
第一節 國際社會的迷惘
第二節 定義釐清
第三節 臺灣當前處境
第四節 訊息傳播概念擇要
第五節 文獻探討與研究方法
第六節 期許與展望
第二章 認知戰與統戰關係
第一節 統戰的歷史演變
第二節 統戰在中國的演變
第三節 認知戰與統戰異同
第四節 結語
第三章 認知戰與情報、反情報工作
第一節 情報、反情報與民心
第二節 情報工作的人員依賴
第三節 人員招募的認知戰理論詮釋
第四節 人員招募的實際作為
第五節 結語
第四章 認知突變:CNN 效應
第一節 認知突變基礎
第二節 單一民調不足恃
第三節 CNN 效應與認知突變
第四節 結語
第五章 認知戰分眾攻擊與對抗
第一節 社會分歧
第二節 分眾攻擊
第三節 回聲室(同溫層)效應
第四節 抗衡
第五節 結語
第六章 認知戰與孤狼恐攻
第一節 孤狼特性
第二節 孤狼的成因
第三節 社會氛圍型塑與孤狼
第四節 遏止
第五節 結語
第七章 認知戰負面效果與因應―傳播阻礙與訊息詮釋
第一節 訊息詮釋中的傳播網絡
第二節 訊息傳播阻礙
第三節 各方詮釋攻防
第四節 因應
第五節 結語
第八章 認知戰攻擊下的韌性
第一節 人員韌性
第二節 認知戰攻擊示警
第三節 韌性檢查
第四節 結語
第九章 結論
第一節 新型態的戰爭
第二節 臺灣的努力與期待
第三節 特定環境與新概念的提出
第四節 結語
參考書目
推薦序/導讀/自序
自序
2023 年11 月,筆者將所編著的《習近平時期對臺認知戰作為與反制》一書版權,無償捐給服務達四十餘年的法務部調查局,幸蒙時任局長、現任臺灣臺北地方法院檢察署檢察長王俊力先生大力支持,方得付梓。出版該書的目的只有一個,就是希望更多的權責機關能更加深認識橫掃全世界的認知戰,並進行相關反制,以維護國家社會安全。該書出版後不僅提供了各權責機關參考,也因媒體報導引發各界與民眾關心,從而激發各界從混沌中逐漸摸索出認知戰大致輪廓,降低了對認知戰的惶恐,更提供各界做為進一步探討認知戰防治的基礎。
該書出版後,也引發外交部的關注,因此,筆者受該部之邀於2024 年4 月及9 月,隨團出訪美國、加拿大、西歐及北歐等國,與當地學者、專家、政府官員等進行交流,將臺灣蒙受中共認知戰攻擊與至今仍屹立不搖的經驗,提供予國際社會參考,不僅替臺灣爭取更高的世界能見度,也為國際社會抵抗中共、俄羅斯等邪惡帝國以舉國之力進行對全世界欺騙的認知戰戰役提供相關支援;筆者也因出版該書,獲得諸多機會接觸來臺的認知戰學者專家,從中又累積了許許多多觀點與知識,極盼能再次分享予相關權責機關與一般民眾參考,而決意撰研出版本書。
2024 年7 月,筆者自法務部調查局屆齡退休,但自退休前,除公務外,就忙於撰述本書部分章節、至大學授課、受邀演講、各類媒體訪問、參與諸多的論文發表會……等等,迄今未曾歇息。退休對筆者來說,只有上班地點不同,及減少每日通勤與行政業務繁雜而已,忙碌幾乎沒有改變。有前同事向筆者稱:「忙碌是一種福報」,此言猶如醍醐灌頂,亦使筆者樂於持續忙碌。
本書撰寫過程中,經歷小犬承啟、兒媳鈺婷成家立業邁向人生另一階段,小女承歡自大學畢業並順利通過律師資格考試,開始步入社會,妻惠鈴身體無恙,家庭和樂,各安其所,深感上天垂憐。新書得以完成,有太多的親友、師長協助無法一一指名答謝。謹將此書獻給我的家人、親友,以及所有重視認知戰的讀者,寄望更多有識之士,共同為抵抗新型態戰爭而努力。
劉文斌 於新北市林口區
文章試閱
※摘自本書第七章
認知戰訊息發送後,可能引發包含目標對象及其他所有旁觀者帶風向詮釋而造成反效果,因此,認知戰發動者迅速回應相關訊息,以避免訊息被不友善詮釋,是面對認知戰的重要一環,甚至可藉快速回應反擊,而成為認知戰的攻擊者。因此,行政院屢次要求各級政府必須快速回應,如2018 年12 月13 日,面對網路假訊息快速傳播情勢,對於訊息的回應不應停留在傳統的紙媒體時代反應緩慢,故時任政務委員羅秉成要求各部會,在假訊息發酵後1個小時內澄清。2019 年5 月25 日,鑑於假訊息透過網路到處流竄造成危害,行政院展開具體的反制作為,不僅要求各部會,針對假訊息要在1 小時透過臉書等社群平臺上架反擊或發布新聞稿澄清,時任行政院長蘇貞昌也要求加強各部會臉書小編的聯繫與整合,規定回擊速度若逾4 小時,將要求部會改善,甚至有政府回應虛假訊息,必須是「標題在20 字內、內文200 字內、附上2 張照片」的222 原則規定,以利快速、方便閱讀而為對抗的要求,雖這些限時回應的規定並未見諸正式法令,但在實務上,可能因事件的特殊性質,上級單位以行政權力要求下屬相關單位更加迅速回應,亦非罕見。
縱使縮短反應時間,也不一定可以防堵訊息被持續惡意詮釋的可能,但卻可以收及時以正視聽的功能,至少增加不友善詮釋的難度。
為及時反應各種不友善訊息攻擊或不友善詮釋,以因應對手「撿到槍」困境,下列有兩種因應原則:
一、攻擊方(者)必須事權統一
目的在於可以釐訂訊息的發送及評估,並隨時詮釋敵方攻擊訊息做為反攻能量,同時更要蒐集各方對敵我訊息的詮釋,從中選擇對我有利訊息並傳送。認知戰訊息的傳遞與預期結果,因干擾變數太多而無法掌握,因此,在認知戰攻防中,攻擊者事權統一,精確計算以減少無法預期的反效果出現,顯然比各自為政的效果要佳。
在研究認知戰或混合戰(Hybrid Ward/Threat)的領域中,常不自覺的認為協同(Coordinated)、同時(Synchronized)、規則與不
規則的攻擊效果最好,而協同的攻擊更包含軍事與非軍事的政治、經濟、文化……等等,但攻擊者可能訊息不一而導致效果相互掣肘,最明顯的例證就是,中共一方面對臺以「兩岸一家親」、「融合發展」等類似的訴求進行對臺統戰,但卻一方面以軍機、軍艦威懾臺灣,以混合戰的角度似乎能達成協同、同時、規則與不規則的攻擊效果,但以認知戰的角度看,拉攏與威懾相互掣肘,而以防守方臺灣的角度看,軍艦、軍機繞臺成為反制中共一系列統戰作為的有利反面教材,臺灣就成為「撿到槍」效果的獲利者。
二、防守方(者)必須分兵把守
防守方不論面臨的是對方的原始訊息攻擊,或是任何發送的訊息被不友善詮釋後的攻擊,都必須迅速回應,以減低訊息發酵成不利防守方的程度,因此,迅速回應是不可或缺的選擇,而對於訊息的回應,必然以真確為基礎,然最了解狀況可以做出真確且精確反應的,也莫過於各被訊息攻擊的單位,其他單位受限於無法掌握真確狀況,實難越俎代庖代為澄清,因此,依據訊息內容,由被攻擊單位迅速回應,是最佳的選擇。故對於認知戰訊息攻擊的防守,因應各方需求不同、實際狀況不同、權責不同,分兵把守最利於快速因應或澄清,達成「以快制快」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