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名:法醫才知道的科學知識:從人體解剖、刑偵現場,到凶器鑑識,92堂講座,滿足你對法醫學的好奇心
原文書名:
- 產品代碼: 9786267752326
- 系列名稱: begin
- 系列編號: AA7042
- 定價: 420元
- 作者: 法醫門徒
- 頁數: 304頁
- 開數: 14.8x21x1.8
- 裝訂: 平裝
- 上市日: 20251103
- 出版日: 20251103
- 出版社: 如果出版-大雁
- CIP: 586.66
- 市場分類: 人文社會
- 產品分類: 書籍免稅
- 聯合分類: 法律.社會.政治
- ※在庫量大
        商品簡介
讓屍體說話,破解死亡真相;從刑偵現場,查找蛛絲馬跡;
以犯罪心理學,揭開嫌犯自己都不知道的另一面……
92則短篇問答,帶你揭開法醫學的神祕面紗!
•上吊而死與被人勒死有什麼區別?
•人真的會被活活氣死嗎?
•戴手套作案就一定不會留下痕跡嗎?
•如何快速分辨真血和假血?
•怎麼發現屍體上的針孔?
•人死後,體內的器官可以用來移植嗎?
•為什麼古代小說中最常見的毒藥是砒霜?
•槍傷具體是什麼樣子?
•氰化物到底是什麼東西?
•兇手真的會重返犯罪現場嗎?
透過解讀真實案例以及影視作品中的經典案件,本書從犯罪現場、偵查方法、兇器分析、法醫鑒定、犯罪心理等內容,讓讀者感受真實的刑事現場,瞭解法醫如何找到死亡真相,讓各種犯罪水落石出。
從法醫的角度,告訴你截然不同的科學知識!
對法醫學充滿好奇,以及熱中偵探懸疑小說的讀者,絕對不可錯過這本書。
			讓屍體說話,破解死亡真相;從刑偵現場,查找蛛絲馬跡;
以犯罪心理學,揭開嫌犯自己都不知道的另一面……
92則短篇問答,帶你揭開法醫學的神祕面紗!
•上吊而死與被人勒死有什麼區別?
•人真的會被活活氣死嗎?
•戴手套作案就一定不會留下痕跡嗎?
•如何快速分辨真血和假血?
•怎麼發現屍體上的針孔?
•人死後,體內的器官可以用來移植嗎?
•為什麼古代小說中最常見的毒藥是砒霜?
•槍傷具體是什麼樣子?
•氰化物到底是什麼東西?
•兇手真的會重返犯罪現場嗎?
透過解讀真實案例以及影視作品中的經典案件,本書從犯罪現場、偵查方法、兇器分析、法醫鑒定、犯罪心理等內容,讓讀者感受真實的刑事現場,瞭解法醫如何找到死亡真相,讓各種犯罪水落石出。
從法醫的角度,告訴你截然不同的科學知識!
對法醫學充滿好奇,以及熱中偵探懸疑小說的讀者,絕對不可錯過這本書。
作者簡介
法醫門徒
犯罪心理學研究學者,常年致力於對犯罪相關課題的研究,一直在犯罪學的領域深入探索,並將所學所得整理成文字,其目的在於向大眾傳達犯罪、刑偵及法醫相關知識,帶領大家揭開法醫的神祕面紗,走進法醫的科學世界。
商品特色/最佳賣點
本書特色
•輕鬆好讀,一本入門級的法醫科普書
從影視劇中及生活裡最常聽聞的犯罪案件出發,挖掘出最容易被大眾忽略的科普知識,淺顯易懂,真實而自然。
•內容全面而專業
92個最具代表性的問答,包羅萬象的知識點,主題涉及死亡真相、刑偵現場、殺人兇器、法醫鑒定、致命毒藥、犯罪心理。你想知道的和你想不到的,都在這裡。
•匪夷所思,充滿令人驚奇的科學知識
聞所未聞的扎實法醫知識,解密各種離奇死因,解鎖屍體的祕密,讓你腦洞大開,成為細節偵探。
書籍目錄
第一章 死亡真相——讓屍體「說話」,為死者昭雪
被割喉者是死於窒息嗎?╱溺水者會像得了肺病一樣死亡嗎?╱勒死和縊死有什麼區別?╱死於脫水會怎樣?╱為什麼凍死的人仿佛在微笑?╱頭部離開身體還會思考嗎?╱服用安眠藥後的真實情況是怎樣的?╱糞坑如同沼澤一樣危險嗎?╱螺旋槳吊扇能夠切掉人頭嗎?╱被嘔吐物嗆死和被雷電劈死,哪個更難受?╱拿走氣喘病患者的吸入器,會導致他死亡嗎?╱割腕容易變成傻子嗎?╱從高處墜落的過程中,人在想什麼?╱人真的會被活活氣死嗎?╱不睡覺比不吃飯死得更快嗎?╱孕婦死亡後還能生孩子嗎?
第二章 刑偵現場——以技術為重,查找蛛絲馬跡
十八年前的血液痕跡還有價值嗎?╱戴手套作案就一定不會留下痕跡嗎?╱彈道是槍的「指紋」嗎?╱指紋背後的真相如何?╱警方如何尋找失蹤人口?╱如何為嫌犯測毒?╱筆跡鑒定與書寫時間的關係有多大?╱什麼是路卡交換定律?╱複製輪胎印和腳印的方法通用嗎?╱微量物證也能定罪嗎?╱仔細清洗過的現場還能測出血跡嗎?╱密信是如何製作出來的?╱最早的身分密碼——七千年前的指紋真的存在嗎?╱利用DNA可以還原長相嗎?╱如何快速分辨真血和假血?╱識別腳印的方法有哪些?
第三章 法醫鑒定——用證據說話,破解死亡密碼
如何確定屍體的身分?╱透過牙齒可以判斷死者的身分嗎?╱法醫是怎樣鑑定死因的?╱怎麼發現屍體上的針孔?╱人死後多久屍體會完全腐爛?╱死後手指會呈灰色嗎?╱利用汗液也能找出凶手嗎?╱人的死亡過程是怎樣的?╱胖子和瘦子的屍體冷卻速度一樣嗎?╱如何透過蒼蠅鑑定死亡時間?╱掌握血跡噴濺形態,可以還原現場嗎?╱假死是怎樣造成的?╱人死後,體內的器官可以用來移植嗎?╱解剖屍體時,屍體還會不會流血?╱毛髮在法醫眼中有多重要?
第四章 殺人兇器——案發現場會說話的「第三人」
如何推斷兇器種類?╱槍傷具體是什麼樣子?╱法醫眼中的銳器傷是什麼樣子?╱砍傷都是他殺造成的嗎?╱什麼樣的傷口是切傷所致?╱剪切傷口是怎樣造成的?╱火器造成的傷口是什麼樣子?╱如何判斷墜落傷?╱弓箭的殺傷力有多大?╱球狀閃電的殺傷力有多大?╱是先判斷死因,再判斷兇器嗎?╱戒酒會致命嗎?
第五章 致命毒藥——防不勝防,中毒之後知多少
一克肉毒桿菌毒素就能毒死一千人嗎?╱為什麼古代小說中用得最多的毒藥是砒霜?╱輻射如何讓人中毒?╱毒藥會隱形嗎?╱氰化物到底是什麼東西?╱毒鼠強的威力到底有多大?╱咬斷舌頭真的是因為自殺嗎?╱怎樣緩解輕度中毒?╱毒藥如何變成解藥?╱解藥如何變成毒藥?╱你碰過要命的相思豆嗎?╱致癌的戴奧辛是什麼東西?╱最毒樹木——見血封喉長什麼樣子?╱河豚的毒性有多大?╱什麼物質容易引發腎中毒?╱罌粟的危害有多大?
第六章 犯罪心理——揭秘犯罪嫌疑人自己都不知道的另一面
一個人可以分裂出十一個人格嗎?╱微表情可靠嗎?╱兇手真的會重返犯罪現場嗎?╱戀童癖是一種病嗎?╱吸血鬼是精神病患嗎?╱什麼是代理型孟喬森症候群?╱偵破案件時如何應用犯罪心理學?╱裝成精神病患者可以躲避刑罰嗎?╱創傷後壓力症候群患者常常會高度警覺嗎?╱縱火犯的動機竟是為了驗證父親的話?╱女性受害者比男性多嗎?╱為什麼男性犯罪機率比女性高?╱強暴是一種心理失常的行為嗎?╱戀罪犯癖會助長犯罪嗎?╱性奴案與斯德哥爾摩症候群有何關係?╱受害人和犯罪分子都可以被馴化嗎?
文章試閱
14. 人真的會被活活氣死嗎?
魏孝文帝共有兩位皇后。第一位叫馮媛,西元四九○年,二十三歲的孝文帝在馮太后病死後終於開始執掌政權,全面推行改革:一是遷都洛陽,二是頒均田令,三是說漢語、改漢姓,四是不殺太子母。皇后馮媛拒不說漢語,孝文帝忍痛將其貶為庶人,安頓在瑤光寺。第二位皇后叫馮潤,她早就受孝文帝的寵愛,只是身患皮疹,馮太后怕孝文帝被傳染,就將馮潤送去當尼姑。馮潤被貶後,病也好了。孝文帝對馮潤癡情不改,再次召她入宮,封為皇后。
沒想到,在孝文帝率兵南征北戰時,馮潤竟然和未淨身就混入宮的假太監高菩薩私通,甚至連朝政上的事也摻了一腳。馮潤的弟弟馮夙想娶孝文帝的妹妹彭城公主,公主不同意,馮潤就想讓弟弟強娶。
彭城公主偷跑出來,去前線向孝文帝求救,同時也告發了馮潤淫亂後宮的醜事。馮潤得知公主去找孝文帝,心裡害怕,就與其母常氏商議對策,常氏便請女巫施法術,詛咒孝文帝一病不起。此事又被蘇興壽暗中稟告給孝文帝。
孝文帝聽到這些事後肝腸寸斷,一下就病倒了,最終病死在南征途中。
我們常聽見別人說,「我要被你活活氣死了」,正如孝文帝的例子,難道人真的能被氣死嗎?每個人都有過生氣的經歷,生氣屬於情緒的一種。每個人對自己的情緒管理程度不同,有些人能夠把自己的情緒控制得很好,不會輕易被他人所左右。有些人卻比較難控制自己的情緒和行為,往往就是這種不會控制自己情緒的人,會給他人傷害自己的機會。
真相
人會被氣死的原因是:人生氣時受到強烈刺激,過度啟動交感腎上腺系統釋放大量腎上腺素和去甲腎上腺素,引起血脂濃度升高、斑塊破裂,並促使血小板活化,誘發血栓形成,發生心肌梗塞和中風,導致人死亡。交感神經過度興奮還會引起竇性心跳過速、心房顫動、心室性心搏過速、心室顫動等心律不整的情況,都會引起猝死。
義大利學者研究發現,憤怒程度較高的人發生心血管疾病的風險明顯增加,而且心肌梗塞後存活的患者中,憤怒程度高的人心血管疾病復發風險增加兩倍以上,可以把憤怒程度當作未來心血管疾病的重要預測指標。
美國國家心肺血液研究所(NHLBI)的研究發現,容易發怒的人罹患冠心病的機率大大高於整個調查族群。目前所有相關研究都顯示,具有容易發怒和充滿敵意性格特質的人,其敵意和憤怒的程度越高,對交感腎上腺系統啟動的程度就越高,對心血管系統的損害也就越大。
32. 如何快速分辨真血和假血?
萬聖節時,一名男子在米克家門口玩「不給糖就搗蛋」的遊戲。男子身上沾滿了血液,還帶著一把帶血的刀,米克馬上就看出那個人不是裝扮成那樣,而是真的剛殺完人,這時候上門玩遊戲的目的是不想引人注意,借此混入街上其他裝扮成血腥殺手的人群中。
米克一眼就看穿那名男子身上所染的是真血,從噴濺模式來看,血跡是經過一場打鬥濺上的,而且謀殺案就發生在一個小時以內。從他袋子裡的糖果就能推斷出案發地點,而且從男子身上散發的香水味,可以得出被害人是一名女子的結論。
米克是怎麼看出男子身上的血液是真的呢?
做萬聖節的裝扮時,人們會用一種紅色顏料裝作血跡。顏料會一直保持紅色。
但是真正的血跡在乾了之後顏色會改變,因為失去水分,再加上血液本身的化學反應,血液會變成紫褐色、赤褐色、褐紫紅色或鏽褐色。
米克看見這名男子身上血跡的顏色不是紅色,而是呈現真血乾了之後的顏色,就開始懷疑這名男子。另外,在衣服上抹假血時,往往會採用傾倒的姿勢或者用刷子四處塗抹,但是這名男子身上的血跡卻是噴濺狀的。當米克接觸到男子的衣服,感覺到上面的血漬還沒有乾時,就知道血跡是在過去一小時內染上的。
在實際破案中,檢驗是否為人的血跡,可以用抗人類血紅素膠體金(anti-human hemoglobin colloidal gold)試紙來檢測,還可以將血跡樣本倒入試管中,加入聯苯胺、冰醋酸和雙氧水,如果顏色為藍色的話,則表示為人血。
真相
在影視作品中,所用到的血一般有兩種:一是用動物血來替代;二是用紅色素、蜂蜜和溫水按比例調配,來作為血液樣本使用,這種方法乾淨、衛生、逼真。
人體的血液是由血球和血漿組成的。血漿是血液中的液體成分,血漿中含有很多重要物質,比如蛋白質、無機鹽、抗體、荷爾蒙等,其中水分占到九十%至九十二%。血球是血液當中的有形成分,由紅血球、白血球和血小板組成。紅血球是其中數量最多的一種,它體積小、無核,主要成分是血紅素。白血球是無色、有核的圓形細胞,比紅血球略大。血小板是很小的無核小體,其主要功能是促進血液凝固。
根據組成成分的不同,真血和假血的味道也不一樣,真血有鹹味、腥味,略有鐵鏽味,動物血和人血的味道比較像,但是腥味沒有人血重。用紅色素、蜂蜜和溫水做成的血是甜的。
62. 為什麼古代小說中用得最多的毒藥是砒霜?
英國有一位婦女名叫瑪麗.安.科頓(Mary Ann Cotton),因被指控殺死繼子而被處以絞刑,但其實她犯的罪遠不止這些。
瑪麗在二十歲時和威廉.莫布里(William Mowbray)結婚,婚後他們搬到德文郡的普利茅斯。這對夫妻生了五個孩子,其中四個因胃灼熱和胃痛夭折,此後,他們又生了三個孩子,但也全都死了。
一八六五年一月,威廉死於腸絞痛,瑪麗因此獲得了保險公司的理賠。隨後,類似的事情又發生了,瑪麗的第二任丈夫喬治.沃德(George Ward)也死於腸道疾病,她剩下的兩個孩子也遭此不幸。
當地報紙開始關注此事,他們發現瑪麗已經失去了三任丈夫、十一個親生子女、六個繼子、一個情夫和一個朋友。所有人的死因都是胃灼燒。
瑪麗用砒霜毒死了自己的家人和朋友,最終在一八七三年被執行了絞刑。
砒霜,即三氧化二砷,別名又叫鶴頂紅。在古代,由於提煉技術的限制,這種毒藥的顏色和丹頂鶴頭頂的紅色部分一樣,因此被稱為鶴頂紅。
砒霜其實是汞的一種。高純度的汞是白色晶體狀粉末,無色無味,微溶於水,有劇毒。因為古代的生產技術落後,砒霜中常常含有硫或硫化物,所以常會呈紅色。古裝影視作品中常出現「銀針試毒」的鏡頭,也是因為硫與銀接觸會生成黑色的硫化銀。
不僅英國的變態女殺手喜歡用砒霜,中國古代小說中用得最多的毒藥也是砒霜。《水滸傳》中的潘金蓮毒死武大郎是用砒霜,《紅樓夢》中的夏金桂想毒死香菱,也是用砒霜,結果最後自己被毒死了。
砒霜進入人體後,會破壞某些細胞的呼吸酶,使組織細胞不能獲得氧氣而壞死。此外,它還會強烈刺激胃腸黏膜,使黏膜潰爛出血,對血管和肝臟等有很強烈的破壞作用,會造成出血狀況。《水滸傳》中武大郎被毒死時七竅流血的狀態,很符合砒霜中毒的症狀。
真相
中國古代毒性很強的物質不止砒霜一種,為什麼古代小說中用得最多的卻是砒霜呢?
原因有兩個:第一當然是砒霜的毒性強,致死率高。
第二就是砒霜購買方便。因為如果控制好劑量,砒霜是能夠治病的,所以在古代的藥房中都會有砒霜。即使朝廷下令藥房不能一次賣太多砒霜給一個人,或者購買砒霜需要出示藥方,但是上有政策、下有對策,收買藥房的夥計或者直接來偷,都是小說中常出現的場景。
中國古代的書中很早就有關於砒霜能治病的記載,清朝名醫葉天士也發現了這一點。
相傳在葉天士三十歲生日那天,他和家人、朋友喝得大醉,結果有人來買刮痧藥,他就讓妻弟去幫那個人拿,迷迷糊糊的妻弟竟然拿了砒霜給來人。等葉天士酒醒了,發現了這件事,便慌慌張張地帶著家人逃出城,臨行前留下妻弟看家。
可是沒想到,昨天買藥的人竟然來上門拜謝了。
原來服藥的人是位將軍,患上了頭痛的毛病,軍醫束手無策,只能給他開些刮痧藥,雖然不能根治,卻可以緩解頭痛,將軍由此對刮痧藥依賴上癮。沒想到,這次吃了葉天士的藥,不到一個時辰,頭竟然不疼了。將軍派人送來一百兩銀子,希望葉天士繼續為他治病。
還好這時葉天士沒有走遠,妻弟趕快把他叫了回來。後來,葉天士用少許砒霜加上人參等滋補品製成丸,讓將軍每半個月服用一顆,久而久之,將軍的頭痛症就這樣好了。
79. 兇手真的會重返犯罪現場嗎?
蓋瑞.利奇威(Gary Leon Ridgway)堪稱美國歷史上殺最多人的連環殺手,因為最初發現的五名受害者屍體是在西雅圖南郊的綠河附近,所以他被稱為「綠河殺手」。蓋瑞在一九八○年至二○○○年間至少殺死了四十八人,他自己供述的人數達到七十一人。
蓋瑞在十六歲時襲擊了第一名受害者,那個六歲的男孩倖免於難。當時蓋瑞一邊將樹枝捅進男孩的肚子,一邊笑著說:「我一直想知道殺人是什麼感覺。」
成年後的蓋瑞成了一名卡車噴漆工,正因如此,他可以用不同牌照、不同型號的卡車去作案。
他的作案對象大多是妓女和無家可歸的年輕女性,蓋瑞會勒死她們,還經常回到埋屍地查看屍體,直到屍體腐爛為止。
一般人如果在迫不得已或者一時衝動的情況下殺了人,多數會很慌張,他們會盡快逃離案發現場,遠走高飛,甚至再也不與自己之前的家人和朋友聯繫,就怕被找到。他們絕對不會再回到事發地附近,甚至連想起來都會做惡夢。
犯罪現場會勾起罪犯的回憶和潛藏在心底的恐懼,就像情侶分手後再故地重遊就會勾起傷心事一樣。可是,有一些嫌犯在作案後喜歡返回案發現場,而他們多半是有心理疾病的。
美國聯邦調查局曾給出一份有關異常心理支配(特別是連環殺手)的研究報告,其結論是:二十七%的異常心理極端行凶者會回到犯罪現場,在這些人之中,為了尋找特別感覺的占四十八%;為了瞭解案件的後續調查情況的占十九%;為了和屍體發生性關係的占六%。
真相
案發後回到案發現場的犯人有如下幾種:
一、回到案發現場觀察警方的調查動向
在作案後,恐懼、敏感、緊張會如影隨形地跟著行凶者,他會感覺到處都有人在調查自己。
在這些情緒的作用下,不同的人會有不同的反應,多數罪犯會選擇逃跑,但是有一小部分罪犯會產生一種對辦案過程的知情欲望,想弄清楚員警在幹什麼,於是就會返回案發現場。
二、懷著「亡羊補牢」的想法回到現場
有些犯罪者在作案後會突然想起自己在作案時遺留的一些關鍵物證,又想著警方可能還沒有到達現場,所以就抱著僥倖心理回到案發現場去毀滅罪證。
三、極端的做作型人格障礙、反社會人格障礙的兇手,會因為心理異常回到犯罪現場
這種情況是非常少見的。
有些兇手認為自己的整個犯罪過程完美得像一件藝術品,案發現場是他們表演的舞臺。他們回到作案現場時,如果能看到殘留的血跡或警方遺留的記號,會有莫大的滿足感。而且,兇手看到受害者家屬悲痛欲絕、員警對案子束手無策時,會很有成就感。
這種犯人陶醉於犯罪結束後現場的混亂和恐慌,而且事後會不斷地重溫那個場景。他們甚至會參與救援和調查,積極報名參加搜救志工。
四、戀屍癖
他們出於對屍體的瘋狂迷戀,會不斷地回到案發現場,前文中的「綠河殺手」就屬於這種情況。
五、慣犯
有些慣犯會抱著學習的心態回到現場附近,觀察員警的調查進展,從中吸取經驗,以便下次更加完美縝密地作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