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名:在地之光.永恆春日

原文書名:


9786269882618在地之光.永恆春日
  • 產品代碼:

    9786269882618
  • 系列名稱:

    《永恆春日》三部曲
  • 定價:

    700元
  • 作者:

    王敏勳
  • 相關作者:

    編者:丁崧耀;審定:陳祈廷
  • 頁數:

    360頁
  • 開數:

    17x23x1.6
  • 裝訂:

    平裝
  • 上市日:

    20250423
  • 出版日:

    20250423
  • 出版社:

    史料未及股份有限公司
  • CIP:

  • 市場分類:

    人文社會
  • 產品分類:

    書籍免稅
  • 聯合分類:

    法律.社會.政治
  •  

    ※在庫量大
商品簡介


「永恆春日」系列共為三部曲,本次為系列中之第一部曲。

首部曲——《國境之南•永恆春日》
這裡是風的起點,也是海岸線的終點。

二部曲——《在地之光•永恆春日》
落山風中的半島奇人,永續傳承的恆春之光。

三部曲——《幸福尋味•永恆春日》
最是幸福滋味,最是耐人尋味。

二部曲介紹:
一、見證改變恆春命運的關鍵人物
從清朝沈葆楨建城、斯卡羅大股頭潘文杰締結國際條約,到現代恆春鎮長林金源力挽狂瀾,這些扭轉恆春命運的關鍵人物如何以遠見與擔當,開創今日恆春的基礎?

二、文化、教育、產業,點燃恆春的希望
魏德聖導演的電影、余光中的詩篇、明華園的舞台,如何將恆春推向國際?在地教育工作者如何讓偏鄉孩子擁有改變未來的機會?企業家與地方領袖如何帶動觀光產業升級,讓恆春的經濟與文化並進?

三、無數在地人努力,讓恆春不只是歷史名城,而是充滿未來可能的地方
從醫者仁心的高東輝、推動文史保存的念吉成,到以創新改革提升地方經濟的潘孟安,這些來自各界的英雄,如何用行動改變家鄉,讓這片土地在現代化浪潮中依舊閃耀?

作者簡介


王敏勳,民國48年生,是車城鄉海口村出身的傑出遊子,年少時期隻身北上,於台北打拚事業,衣錦加身的他,卻始終念念不忘家鄉的大小發展。

現任智宇精密機電董事長、福爾摩沙公益勳章協會創辦人,致力於推動偏鄉孩童教育。近年來,更積極投入瑯嶠文化推廣傳承工作,並出版《永恆春日》系列叢書,深度介紹恆春的歷史發展與人文風貌。

【經歷】
王敏勳
中華民國屏東縣同鄉會常務理事
台北市屏東縣同鄉會副理事長
新北市屏東同鄉會副理事長
台北市恆春古城文化推展協會理事長

相關作者簡介


審訂者 陳祈廷
師承台灣國寶級大師曾仕強教授,多年來深耕易學及國學領域,致力於中華文化的發揚與傳承。自2007年起舉辦「曾仕強教授智慧經典講壇」,針對自我修養、教育文化、愛情婚姻等重要議題
進行深度討論,引發話題,帶動良好社會風氣。

擔任曾仕強文化出版總編輯,經手的《解讀易經的奧秘》系列、《道德經的奧秘》、《易經的奧秘》皆好評不斷、大受歡迎,是《易經》教育方面非常著名的長銷書,《易經的奧秘》更以熱銷逾500萬本。

陳祈廷老師具有30多年豐富教學經驗,也是台灣唯一與曾仕強教授聯名授課的老師,曾共同創辦《易經經文班》、《老子道德經班》、《易經繫辭班》……等膾炙人口的熱門課程,讓《易經》與國學,走入了更多人的生命之中,發揮經典傳承、學以致用的功能!學員桃李滿天下,是目前兩岸三地爭相邀約授課的明星級講師。

商品特色/最佳賣點


一位置春半島土生土长的在地团仔,北漂了四十年後回首尋我有關故鄉的那些故事。他本身就是一位有說不完故事的人。更想從恆春的都里鄉問找到一群百年来改變恆春故事的名人,每個名人都有他鮮為人知的努力奮鬥。他們是每一個恆春人的縮影,也是半島精神的驕傲。

書籍目錄


二部曲 ── Volume 2
《在地之光•永恆春日》Prides of Our Hometown: Spring Eternity

自序 少時嘗盡北漂雪,功成不忘南國春
Tender Age Bitterly Tasted the Northbound Snow,
With Success Comes the Unforgettable Spring of the Southern.

第一章 扭轉恆春的命運舵手
Chapter 1: The Helmsmen That U-turned Hengchun’s Destiny
欽差大臣沈葆楨──毀譽參半的古城舵手
瑯嶠十八番社總頭目潘文杰──叱吒半島的原住民舵手
前恆春鎮鎮長林金源──整頓恆春的經濟舵手

第二章 他們用創作精彩恆春
Chapter 2: They Enrich Hengchun Through Creative Works
國際名導魏德聖──《海角七號》所締造的恆春奇蹟
文學大師余光中──為恆春注入詩意的靈魂
醫師作家陳耀昌──用小說喚醒被遺忘的恆春史

第三章 用生命灌溉美麗恆春
Chapter 3: Live for Nourishing the Beauty of Hengchun
恆春仁醫高東輝──甘霖鄉里的聖手名醫
音樂國寶陳達──布衣恬然的傳唱歌手

第四章 熱血奮進的開拓勇者
Chapter 4: Passionate, Proactive and Courageous Pioneers
專訪 「恆春活歷史」龔范蓮理──三杯酒拚出一條屏鵝公路的鎮長夫妻
大破大立的商人縣長潘孟安──一卡皮箱闖商界,一顆鐵膽造恆春

第五章 在地發跡的草地狀元
Chapter 5: The Grassroot Champions Who Flourish Locally
自述 文史工作者念吉成──行坵履陌的文史先驅
國家文藝獎得主林右崇博士 ──用生命傾吐恆春芬芳的作家
專訪 恆春化石生態工作站創立者林景文──埋首生態的化石館長

第六章 享譽國際的地方人傑
Chapter 6: Extraordinary Local Figures Shining Internationally
首位台灣女總統蔡英文──「北部出生,滿州有根」的第一位台灣女性總統
中央銀行總裁楊金龍──執柄金融的國家舵手
專訪 明華園總團長陳勝福──出身半島享譽國際的歌仔戲天團

第七章 薪火傳承,點亮希望
Chapter 7: Pass on the Torch of Inheritance; Light up the Hope
自述 快樂學習協會副理事長張道宏──快樂學習一哩路,公益勳章愛含光
專訪 快樂學習計畫總召周修平──呼朋引伴響應愛,在偏鄉看見希望
專訪 快樂學習計畫執行長魏毓珊──讓使命如燎原之火,點燃每一盞希望之燈

第八章 守護恆春的在地之光
Chapter 8: Guardians and Prides of Hengchun
專訪 前恆春鎮長陳文弘──談恆春,談未來
專訪 高外科診所醫師娘高李正姬──世家千金的小鎮大愛

第九章 為故鄉注入無限可能
Chapter 9: Inject Infinite Possibilities into the Hometown
屏東縣縣長周春米──步步紮根,打造未來發展基石

最終章 夜寐島南.春日永恆

推薦序/導讀/自序


作者序
少時嘗盡北漂雪,功成不忘南國春
王敏勳

「勇往直前,硬漢精神」,這是許多朋友對我下的一個註腳。認真做對的事,而且擇善固執,造就出我這種堅持到底的個性。只要是我想做的,就算再困難,也會硬著頭皮,想辦法一路做到底。在上一本書中曾提到,我在年少時期便離鄉背井,隻身來到臺北打拚,遍嘗人情冷暖。當時因為家貧,身上只帶了單程旅費,所以就算再苦、再累、再想家,也沒有回程車票可搭。在自知沒有退路,也無人可以依靠的情況下,凡事就只能靠自己。於是,我知道唯有勇往直前、堅持到底,才能開創出一條屬於自己的道路。或許我的硬漢精神,就是這樣被環境一點一滴形塑而成的。

而在事業、家庭與公益路上,我最要感謝的人,就是我的太太。從我倆認識之初,我的個性就是如此,但她沒有要求我改變,反而是一路相挺,牽手到白頭。我不敢說她非常欣賞我這種不顧一切的執著,但我相信這種態度,是造就我事業成功的關鍵。而對故鄉一份濃厚的情感,也是《永恆春日》系列能夠得到諸多共鳴的緣故。

賢內助扶持,讓我更勇於執善固執
太太曾對我說:「當我們想法一致時,我會很歡喜的追隨你;但如果意見不同時,我就會很頭疼,因為要改變你的想法真的太難了!就因為你決定的事情很難改變,所以我只能順著你走。」這就是我的太太,她總是能夠包容我,支持我,讓我沒有後顧之憂。我認為古人說的一句話非常有道理:「成功的男人,背後總是有一個偉大的女性在支持與包容。」夫妻之間的相處,就是一個陰陽互補的過程,如同《易經》所說:一個剛、一個柔,剛柔並濟方成天地。有了太太這位賢內助的理解和支持,是我能夠專注打拚事業的最大力量。

我在這個行業耕耘了五十年,但早年忙於投入事業,太太常說根本看不到我這個人。我將公司後勤、家裡跟孩子都丟給她一個人處理。太太常笑著說:「我們公司,其實只是你的副業。你最熱衷的,是那些公益和社團的事。」這句話每次都逗笑了我,卻也讓我覺得她的觀察實在太準確了!我太太負責公司成本控制跟出納,她的細緻與耐心,讓我能更專注於宏觀的決策。說真的,我非常感謝她!因為我是極剛,她卻是至柔。她管理的部門工作繁瑣,所以得從早到晚待在公司,但也正因為如此,幫我們避免了許多潛在的問題。

我太太常說:「很多同行可能會藉著追加預算來多收費用,但你卻選擇吸收成本,這樣真的很難做到。」疫情期間,我們的公司雖然也受到了影響,但憑藉長期的規劃和努力,依然維持了盈利。我常跟團隊說:「我們賺的是辛苦錢,不賺僥倖錢。」這句話雖然簡單,卻道出了我們經營的核心理念與堅持。

捨得的心意,讓我全心投入回饋故鄉
對於我的公益事業,太太總是毫無保留地支持,因為我們都相信「捨得」的力量:-「捨得,捨得,有捨才有得。」-
記得有一次,我和小英總統、蘇貞昌前院長一起參加活動,他們提到我參與的公益和社團時,笑著對我說:「你就是這些團體的靈魂人物,要不是有你,很多團體可能早就散了。」我太太也說:「你就是在花錢賺感情。」但我相信,這些感情是無價的!就像我們當初決定出版《永恆春日》系列叢書,就是不計收益,單純想透過文字的力量,讓更多人了解在我們故鄉故土所發生的故事,想把這份美好情感傳遞下去。

第一本書《永恆春日•國境之南》,介紹了恆春的自然風光和歷史;第二本《永恆春日•在地之光》所要講述的,則是那些推動故鄉前進腳步的無名英雄,像是高東輝醫師的夫人高李正姬女士,她家世顯赫,卻選擇默默支持高醫師在恆春行醫,奉獻杏林、照顧鄉親,這樣的精神著實讓人感佩不已!

我太太也常說:「很多事情,本不在你的計劃之中,像是推動『快樂學習希望工程』,但看到有些孩子因此而走上正軌,感覺花再多錢、投入再多心力,都是值得的!能救一個是一個,盡心盡力就對得起故鄉。」她的支持與鼓勵,讓我有勇氣推動這些公益計畫。我們用行動詮釋了什麼叫「責任」,也用結果證明了什麼叫「價值」。一位朋友在看完了這本書後告訴我:「這些故事太美了,應該讓更多人知道。」我們希望藉由這些出版物,喚醒人們對故鄉記憶的重視,吸引更多人來到屏東,來到恆春,親身感受這片土地的魅力。

還記得一開始,我們是在溫泉山莊裡和幾位朋友泡湯,聊到想要出版這本書的事。那時的想法很簡單,希望能透過這些故事,讓更多外地人對恆春產生興趣,住上一晚,留下更多美好回憶。而每一本書的誕生,都是一段挑戰,尤其是第二本,涉及到許多地方重要人物和敏感議題。我們花了很多時間來處理這些細節,確保不僅能尊重歷史,同時也能顧及相關人士的感受。

在恆春,有許多默默付出的人,他們的努力改變了這片土地,讓它變得更加美好。像念吉成老師,他是一位無私奉獻的文史工作者,我一直支持他的工作,希望這些故事能被保存、傳承;像扭轉恆春經濟的林金源前總幹事,他一個人扛下了因農會弊端而搖搖欲墜的財政壓力,更在擔任鎮長期間,為了保護恆春古城毅然拆除違建,即使得罪親朋好友也在所不惜。秉持著文化工作者對於文史與故人的尊重,書中內容我們來來回回修改了好幾次,努力在史實和感受之間找到一個平衡點。

堅持初心,把事情做到最好
文字的力量既可以建構,也可能帶來創傷,所以我們更需要謹慎與用心。在書籍出版的過程中,我們也挖掘了許多像鵝鑾鼻燈塔這樣看似熟悉,卻鮮為人知的故事。我們希望書中內容不僅能吸引人們前來恆春旅遊,也希望能激發更多年輕人參與文化傳承,把對故鄉的熱愛化作行動,延續這些動人的故事與情感。

特別感謝由陳祈廷老師所帶領的「曾仕強文化-史料未及」編輯團隊的全力支持,讓這片恆春天光再次綻放。文化推展並不容易,要付出很多時間及金錢,流下不為人知的汗水和淚水;做公益更必須捨得,「捨得」並不是一句口號,而是我們做這件事的核心信念——我們不計回報,只專注於付出,因為我知道唯有無所圖,事情才能長長久久地做下去。我們的努力,不僅僅是紀錄與保存,更是對這片土地最深的敬意與愛意。相信只要我們堅持初心,把事情做到最好,就一定能看見那些值得期待的美好成果。

文章試閱


本書圖文大約1:1,故試閱以圖文呈現

第一章、起程恆春:恆春半島的奇幻之旅,嵐山蔚海的優勝美地
Chapter1. Hengchun Off-go: A Fantastic Tour of Hengchun Peninsula; a Shangri-La of Misty Mountains and Blue Oceans

我是王敏勳,是一個為了生存而不得不北漂的恆春囡仔。

當時的恆春稱不上是一個繁榮的地方,因此我在十多歲時就離家北上打拼,至今已四十多年。我毅然離開了心疼我的父母家人,一路從基層做起,成就自己的事業。當以前科技並不發達,沒有手機可隨時與雙親視訊,也沒有高鐵能夠一日往返南北。每一次千里迢迢的回鄉探望父母,總見兩老鬢邊,多了些蒼蒼白髮。

我的出身與我的奮鬥故事,代表了我們那一代的恆春子弟們,不得不離鄉背井的心情,當時的我們有多麼地恐懼與茫然。如今當年的青春少年郎,已經步入人生的下半場,然而恆春的美麗自然風光卻從未改變。

在四季如春的恆春半島上,「美不勝收」已經不足以形容蔚海藍天的旖旎風光。恆春是一個充滿白浪沙灘與南洋風情、各式的風味小吃休閒遊憩的旅遊勝地。旅客口中的恆春,是有著無數的奇幻地形的墾丁國家公園,他們印象中的恆春,不僅有強勁的落山風、絢麗的珊瑚礁海岸、起伏的小山和大片的平原,更因為獨天得厚的南岬弧線而有綿延不絕的海岸線,不僅如此,在一望無際的林間海裡,我的故鄉恆春與墾丁更有許多不為人知的歷史時光與傑出的人才。

身為恆春古城文化協會理事長的我,將帶領大家進行一趟深度的恆春半島奇幻之旅。


(C1-01)王敏勳與恆春的海邊

(C1-02)吹著海風的王敏勳
(C1-03) 墾丁美麗的沙灘

一、屏東風光,恆春之美

恆春鎮位在屏東縣境內,它的東邊是太平洋,西邊是臺灣海峽,南邊為巴士海峽。整個面積約一百三十六平方公里,人口就只有三萬多人。這麼迷你又迷人的小鎮,到一九四六年一月十六日才真正變成屏東縣的一個鎮。今日的恆春鎮分成了十七個里,包括城南、城北、城西、山腳、網紗、仁壽、茄湖、頭溝、四溝、德和、龍水、大光、山海、水泉、南灣、墾丁以及鵝鑾,每個里都有著自己的小故事和在地的小小祕密。

而我在本書中說的是較大範圍的恆春,也就是大家印象中的「恆春半島」。恆春半島的範圍大致包含屏東縣的獅子鄉、枋山鄉、車城鄉、恆春鎮、滿州鄉、牡丹鄉。


(C1-04)、(C1-05)墾丁白沙灣

四季如春,雨水豐沛的南島氣候
我總說恆春的天氣好像很會吃醋的漂亮女生,每當夏天來臨時,雨水下得毫不客氣,說來就來,說走就走。從九月開始,當北方的東北季風南下,穿越擋在前方的山丘,因中央山脈在恆春半島處陡低至四百至一千公尺左右,而產生了每年九月至隔年三月的「落山風」,颳得整個恆春地區呼呼大叫。一八九ま年代的清朝《恆春縣志》曾記載過這股怪風。有一句說是「自重陽以至清明,東北大風,俗謂之落山風」。就是說這個落山風晝夜怒號,鬼哭神號,有時候還會持續個三、四天,甚至長達五、六天。

有趣的是,一旦這風停了,從六、七月左右開始,南洋上的低氣壓就活躍起來,呂宋島一代就有北轉的颱風過來作威作福。特別是那些從臺灣海峽進來的西南颱,總是給臺灣西南部和西部地區帶來不少豪雨災害。
喀斯特地形,鐘乳石洞處處可見
風光秀麗的恆春半島三面環海,好似一個母親用溫暖無比的海水環抱著孩子。有時,我在故鄉的海邊,面對一望無際的大海,我不禁感嘆何其有幸能在這麼美麗的地方長大。但我的故鄉還有一些不為眾人熟知的天然寶藏,請跟著我的腳步,探訪恆春墾丁的天然之美。

以前地理課本所提過的「喀斯特地形」是恆春獨有的地理寶藏。「喀斯特地形」在學界上是指地表下的溶蝕地形,半島的地下河流侵蝕出的大小溶蝕洞都有自己的個性,沒有一個形狀會一模一樣。喀斯特地形上佈滿了許多石筍及石鐘乳,好似魔法電影中的仙境,讓人對自然界的鬼斧神工,嘖嘖稱奇。

(C1-06) 鐘乳石
(C1-07) 石筍
(C1-08) 流石
風吹的史蹟,鎮守邊疆的奇麟巨石
恆春半島的歷史,最早可追溯到五千年前,甚至更久,相傳有國內外的考古學家在此挖掘出不少寶藏,還發現新舊石器文化的古老遺跡。

這麼說來,恆春也是人類文明的發源地之一嗎?

根據歷史考古學家的研究發現,在數千年後出現了現在的恆春原住民,主要是排灣族(卑南西遷)和西拉雅(南遷)的祖先。大約四百年前,福建沿海的移民和客家人為了追求更好的生活,冒險跨越海洋來到臺灣,漸漸在恆春半島形成了聚落。

在地理專家眼裡,恆春谷地是一條長十一公里、寬二點五公里的狹長谷底,由恆春斷層形成。在谷底有一個特別的地方叫做關山,據說三萬年前這裡還在海底下。山頂上有一塊古老的超大型巨石,當地人稱之為『飛來石』。老一輩的傳說中,這塊壯觀的石頭是從菲律賓飛過來的,但實際上,這飛來石是由隆起的珊瑚礁岩經過上萬年的侵蝕而形成的,飛來石成為了當地的奇談。站在這裡,你可以欣賞到全恆春最美的關山夕照,還能看到恆春地區最早建立的土地公廟。
(C1-09) 飛來石
(C1-10) 福靈龜
(C1-11) 王敏勳與飛來石

恆春墾丁最出名的貓鼻頭,吸引許多國內外的觀光客來此拍照留念。話說很久很久以前,有一顆珊瑚礁岩不知怎麼地從海崖上掉下來,剛好就卡在現在的位置。經過萬千百年的風吹浪打,這岩石就慢慢地被侵蝕成一隻形狀奇特而且望海的貓,就像菩薩派了一隻貓將軍守在海邊一樣。

這隻貓就像門神一樣,默默地守護著南岬之地,默默地注視著巴士海峽,看護著一代又一代於這片海域生活、捕魚、運輸的恆春子民。從地理上來說,貓鼻頭可是臺灣海峽和巴士海峽的分界點哦!它和鵝鑾鼻一起形成了臺灣最南端的兩個端點。在這最南端點的地理的交會處,澎湃海峽間海水激盪出的潮汐聲,讓人不禁對大自然的創造力感到敬畏。
(C1-12) 貓鼻頭裙礁

(C1-13) 貓鼻頭
(C1-14) 貓鼻頭崩崖
二、恆春之母:黑潮洋流
我回到故鄉恆春時,認識了不少當地的研究者,記得有專家說過,黑潮是太平洋裡的一條非常重要的洋流,也是全世界的第二大洋流。黑潮並非是海水變黑,或是有什麼特殊藻類使它變黑。出乎意料地,原來黑潮是一條乾淨到不能再乾淨的水潮,因光線被海水吸收後讓海水呈現深藍色,才被稱為黑潮。黑潮它的流速很快,對洄游性魚類和其他海洋生物的棲息地遷移產生很大的影響。

(C1-15) 曬飛魚乾
(C1-16) 恆春漁獲

黑潮從臺灣南邊與東邊經過,一小部份進入臺灣海峽,另一部分順著東海岸流向遠方的琉球、四國和本州。黑潮不僅影響氣候,還給海洋生態及流經的島嶼上帶來了滿滿的禮物。因為黑潮是由低緯度的熱帶向高緯度的寒帶流,所以是個溫暖的暖流,它的年平均水溫可保持在攝氏二十四至二十六度左右。冬天來了,黑潮還會北上,讓它流過的這些地方能夠保持著舒適的天氣。

因有黑潮的加持,恆春半島就像是四季如春的仙境一樣,氣候溫暖,溫熱帶水果更是盛產。你可以隨時在恆春墾丁一帶品嚐到各種熱帶水果,整個屏東一帶的生機都是黑潮帶來的賞賜。

我們知道蘭嶼上有達悟族人,我猜想他們可能是南島文化與臺灣島當地人所繁衍的後代子孫,考古專家說,蘭嶼島從四千年以前的繩紋紅陶文化時期,就有來自臺灣島的人前往活動。在三千多年前,臺灣島上的卑南文化人,除了到達蘭嶼和綠島,也可能繼續向南延伸到菲律賓巴丹群島,其移動方式推測是從臺灣藉由黑潮向東南航行。

若從巴丹島順著黑潮往北到蘭嶼,或許相對容易一些,但從蘭嶼逆著黑潮往南航行到巴丹島,卻是相當困難的事情。特別是在數百至數千年前,使用構造簡單的拼接舢舨仔,這些先民究竟是怎麼辦到的呢?

我們連在卑南溪泛舟遇到逆流都人仰馬翻了,沒有航海羅盤,要走那麼遠在古代好像一種買單程票有去無回的旅行……對於熟知海上水性的朋友來說,逆著潮流漂流很有可能會被沖到外海,怎麼划都划不回岸上,實在是相當困難的挑戰。

可見這條黑潮在族群移動上扮演了非常重要的角色。它牽動了綠島、蘭嶼,以及卑南族、阿美族、噶瑪蘭族,甚至凱達格蘭族的海上遷徙和互動。這樣的交流連結著菲律賓的呂宋、巴丹,共同構成了「南島語族體系」。

二まま九年那場八八風災過後,山區土石流帶來大量的漂流木,它們漂滿了東海岸的海域。更厲害的是,有人觀察到這些漂流木順著海流向北流,一直漂到了日本鹿兒島附近的東海海域,從臺東到鹿兒島,整條順著黑潮漂流的距離竟然長達一百二十公里。這不是一股海水,是能夠搬運整個生態界的大型海潮輸送帶。


(C1-17)恆春的在欉黃芒果

(C1-18)恆春的蓮霧

一台日本相機的漂流傳奇
二ま一八年三月,聽說,臺灣東部蘇澳鎮一位岳明國小的學生周兆恩在淨灘活動時,撿到了一部數位相機。看似平凡無奇的數位相機,經過查證,居然是一名叫椿原世梨的遊客,於二ま一五年九月在日本沖繩縣石垣島潛水時失去的。想不到這相機竟然横越黑潮海流,漂了一、兩百公里從石垣島到了臺灣,這有趣的世界奇蹟,讓相機的主人還特地來臺灣參加了岳明國小的畢業典禮,成為日本和臺灣熱議的話題。
印證神力的臺日英勇戰士
聽說之前有個瘋狂的計畫,叫做「跨越黑潮—復現三萬年前的航海」。在二ま一七年到二ま一九年間,臺灣和日本的五個勇士一同策畫了這場冒險,目標就是想要了解黑潮的神秘歷史。

搞笑的是,一群研究者竟然打算以徒手划槳來橫渡黑潮。你能想像這有多瘋狂與勇敢嗎?就在二ま一九年七月七日下午,五個瘋狂的人從臺東烏石鼻港啟程,在沒有任何儀器和設備的協助下,只靠著徒手划槳竟然成功橫渡黑潮,太有GUTS了 ! 據了解,他們整趟冒險花了四十六小時,終於在日本時間七月九日上午十一點四十八分,英勇地登陸在與那國島的久部良港。

這真是一場拿生命搏鬥的科學大冒險!不僅讓大家了解了黑潮的奧秘,也證明了蘭嶼人確實逆潮而行的事蹟是可能的,這段冒險也彰顯了臺灣和日本之間的緊密歷史聯繫。說不定,兩地的交流比歷史所記載的還更早也說不定呢!


圖:琉球群島包含一連串島嶼一共延綿1200公里(地圖重畫)(natgeomedia)
(C1-19)

(C1-20) 跨越黑潮的勇士們
三、婀娜生態的海陸樂園
天然而豐富的珊瑚礁群,是恆春一個非常傲人的天然寶藏,據統計,在墾丁的海域中爭奇鬥艷的珊瑚礁就高達三百餘種,更有一千多種可辨識魚類居住於此。聽當地會潛水的朋友說,墾丁的環境與氣候比東北角海岸更勝一籌,幾乎全年可下海尋幽訪密,這也是拜我們溫暖的海水溫度所賜。
(C1-21) 板葉千孔珊瑚
(C1-22) 美麗軸孔珊瑚
數不盡的海中珍寶
若你喜歡在墾丁幾個近海潛點潛水,那你應該常常可以在這些地方的海中發現海龜、花枝、豆丁海馬、珊瑚、海葵、海扇的蹤跡,據潛水客表示他們偶爾會發現不易見到的藍鰭鰺以及揪團出巡的烏尾東,在洞穴與珊瑚群之間更有大量的珊瑚礁觀賞魚類(比如漂亮的尼莫),聽說偶而還能驚喜的發現「薯鰻(裸胸鯙)」的出沒。

二ま二三年底,墾管處表示,墾丁國家公園海域再有兩位不速之客登場,分別是海龍科的「長鼻粗吻海龍」和蝴蝶魚科的「褐帶少女魚」。這兩種罕見的魚類近期在墾丁海域現蹤,讓這片海域再次展現其生態豐富的一面。

「長鼻粗吻海龍」一直以來只在苗栗外海有出現的紀錄,沒想到這次竟在核三廠入水口外側的墾丁海域現身。而「褐帶少女魚」則在船帆石外側和雙峰藍洞等深海區域被發現,其成魚則在較深的岩礁區活動,其身形色彩十分繽紛迷人。
(C1-26) 烏尾冬
(C1-27) 墾丁的海域是潛水客一年四季的尋寶勝地
(C1-28) 褐帶少女魚

(C1-29) 長鼻粗吻海龍
四、情感分明的如詩氣候
恆春墾丁真是一個富有南島風情的寶地,剛剛說過這一帶屬於熱帶性氣候,卻又不像峇厘島那麼炎熱,微熱的海風吹來頗為舒適,年平均氣溫二十三度,夏季漫長,而冬季相對較為溫和。降雨方面,年降雨量約二千二百毫米,下雨的季節主要集中在五月至十月,乾季則由十一月至翌年四月。

墾丁肉粽與墾丁之花
想起一個我之前遇到的趣事,現在還是覺得很好笑。

前陣子,有人聽聞我是恆春人,就跟我說他要去墾丁找最出名的肉粽,跟我問在哪裡能買到墾丁肉粽,還問是不是去恆春鎮上或是墾丁大街上面的哪一家老店,要不要早點去排隊。我哈哈大笑,跟她說那個不用買,隨時都有喔!

言歸正傳,若是提到我們這裡出產的「墾丁肉粽」,這可不是郭金發唱的那一款燒肉粽喔!我告訴你,「墾丁肉粽」其實是一種特別的植物,也就是全臺最大最豐富的「棋盤腳樹群的果實」。這個植物的果實有著稜有角的形狀,從不同的角度看,就像一顆掛在樹上的大肉粽,也因此有了「墾丁肉粽」的稱號。我實在很佩服這些文藝家,將這些平常人沒有留意的珍貴物產描繪的如詩如畫,就像在海邊聽著恆春詩人抱著月琴在唱民謠。

(C1-39) 棋盤腳果實
(C1-40) 棋盤腳之花
(C1-41) 棋盤腳樹在恆春半島又有「墾丁之花」的美稱
(C1-42) 「棋盤腳」名稱的由來,是因它與眾不同的果實外貌

聞風軍令 趴倒的洋蔥
當兵趴下不稀奇,神奇的是,恆春這裡竟然有一支會聽「落山風軍令」的洋蔥軍隊!

由於恆春鎮的氣候和獨特的自然現象,為當地的農產品洋蔥提供了一個獨特的風味。這裡的氣候屬於熱帶性海洋性,夏季雨水充沛,秋季則受到東北季風的影響,形成四季如春的溫暖氣候。而這片區域因中央山脈的遮蔽,每年九月至翌年三月間也會迎來著名的落山風。

落山風一到,這裡的洋蔥自己會「聞風趴下」 !

臺灣有近八成的洋蔥都來自我們車城和恆春。當落山風吹來時,洋蔥的葉子就會聽命趴下,甚至有超過八成的洋蔥葉子會彎折在地上,這時就是洋蔥收成的時候。強勁的落山風讓洋蔥的葉脈變得較短,養分被鎖在球莖內,因此當地的洋蔥因此擁有獨特的辣度不嗆風味,味道卻比之其他地區出產的洋蔥更為香甜可口。難怪洋蔥被稱為我們恆春之寶啊!

(C1-43) 會趴下的洋蔥
(C1-44) 在洋蔥田的王敏勳

看海芒果 在欉好滋味
枋山故名為「崩山(臺語山崩之意)」,是指從枋山到車城一帶沿海的山坡地,為恆春半島上最集中的芒果種植地帶。滿山滿谷的芒果大軍覆蓋了低海拔的山巒間,枋山鄉愛文芒果種植面積約三百多公頃,是全臺芒果品質最好的地區之一,但枋山鄉卻是全屏東人口最少的鄉鎮,可能還不到一萬人。

我很喜歡這裡的芒果,多汁的果肉中彷彿還存有著陽光的親吻,迎著熱情海風的吹拂,全臺獨一無二的「看海的芒果」只有在恆春,而且甜度是爆表的十五到十七度之間,被譽為人間美味。恆春半島西岸的芒果成熟早,有些農民甚至會等到果實完全成熟再採收。這些沒有用藥物催熟的芒果被稱為「在欉黃」,相當好吃,但價格自然也不便宜。

(C1-45) 在欉黃芒果
(C1-46) 芒果從開花到結果,都要花費人力照料才能成出好芒果